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才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才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02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才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天才 第一季》是一部由朗·霍华德 / 詹姆斯·哈维斯 / 明基·斯皮罗执导,杰弗里·拉什 / 强尼·弗林 / 尼古拉斯·罗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一):难为编剧导演

  这样的题材确实难拍,尤其是拍成剧。

  比较成功的是把霍金传记拍成的电影 万物理论

  既然是部面向大众的剧——已经决定拍成剧了,就应该把更多细节展示出来,把来龙去脉表现出来。

  看前几集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太突兀了。很多事没有交代就直接出来了,尽管我知道里边的人和事(我学物理),但作为剧拍出来实在太差了。

  前面不记得了,只吐槽一下后两集。

  我对历史全然不知,之前只是知道纳粹迫害犹太人不浅,至于多深我并不了解,而这部剧也没让我了解。

  太多的事件都是蜻蜓点水剧中并没有深入展开,如果你不知道玻尔,就不知道导演拍爱因斯坦和玻尔在路上走的时候扯得什么JB鬼,更不知道这TM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极其排斥)

  最后一集直接说了爱因斯坦把后半生都奉献给了统一场,却在前面两集忙着将爱的“政治观”,没有一点铺垫。

  以至于让观众甚至认为从第五六集后的广义相对论之后,爱都在忙着

  我们知道爱很风流,很幽默。但导演/编剧把前者表现的那么正当那么理所当然;把后者表现的那么尴尬,以至于想把他所有的话都幽默化(要知道爱自己的自传写的也不怎么样啊,他不是诗人,也不是段子手)。

  tw,最后一集我以为会出现爱骑自行车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镜头,没想到没有。

  我说的只是剧。至于爱因斯坦我还是很尊敬的,他老人家贡献实在是大。把一个理论从0到1创建出来,而且创建的相对比完善。二十世纪的两大理论成了以后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的创立有很多人贡献,而相对论差不多都是爱做的贡献。爱在物理上的功劳和牛爵爷不分伯仲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二):《天才》中的爱因斯坦:我渣,我自私,但我是个好科学家

  每当谈到天才,总是不自觉想起中学教室里两侧挂着的名人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

  称爱因斯坦为天才,完全不为过。坊间总是流传着各种各样传说,最夸张的莫过于他是未来穿越而来,一年内发表了五篇论文,每一篇都是诺奖级别,直接改变了物理学发展轨迹,同时代的人根本无法做到。

  其实,爱因斯坦是天才没有错,只不过天才也是人,也有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国家地理频道今年推出的剧集《天才》,就向你还原了真实生活(人设崩塌)中的爱因斯坦。

  故事以爱因斯坦的好友拉特瑙部长遭到暗杀开始,交代了德国国内的反犹背景

  爱因斯坦的第一次亮相是在他的办公室,并且,呃,和他的助理贝蒂,猝不及防的就开车了。(我只截取了最可能不会被和谐的图)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三):真实的天才们

  国家地理出的剧很有意思,从年老的爱因斯坦的一场大学授课回忆开始,追溯同时代那些科学家,不只是站在神坛上高高在上的科学家而是有血有肉的。

  居里夫妻矢志不渝爱情;菲利普莱纳德对伦琴的压迫和反对爱因斯坦反犹太;哈伯虽然发现了如何提取氮却醉心于化武即使妻子的死也没能唤醒他,最终因为犹太身份独自死去。爱因斯坦不再是那个天才而是一个浪子喜欢科学同时喜欢女人。爱上了表姐抛弃了米列娃间接导致了下一代悲剧,在和艾莎结婚时还不是撩一下年轻秘书护工。最终违背了自己告诉哈伯的:科学不应该用于武力,向总统写了那封信,促进了曼哈顿计划诞生

  剧里提到了太多太多的科学大家,让他们不只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对犹太复国、纳粹还有二逼的胡佛都有不少提及,据说下一部是讲毕加索的很是期待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四):爱因斯坦:论出轨?我可以打10个

  “

  我这两段婚姻

  都很丢脸失败

  ”

  Genius

  文/肖大人 图/视频截图

  在我们印象中的爱因斯坦,勇于挑战权威,不囿于种族,但他作为丈夫,又有他作为凡人一面

  随着这部由国家地理制作的「Genius」出现,爱因斯坦面对感情,无疑是个失败者

  ——前方有大量剧透——

  “我喜欢她如少女纯真

  天才之所谓之天才,在于性格上的偏执成狂,爱因斯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学术上质疑权威,不交作业,旷课,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

  他感觉到来自世俗界的阻力,他倍感沮丧。这时候他遇到了老师女儿,她痴迷于爱因斯坦对未知世界探索欲。

  爱因斯坦第一次收获了聆听者,只是他们灵魂交流方式有点奇特,找了一个荒野,滚起了床单

  爱因斯坦在学术上的追求无疑是坚定而明确的,这可是将牛顿拖下神坛的人,然而他对于感情却是懵懂的。

  他只知道,在不被世界接纳的时候,他需要一个聆听者,所以当他遇到老师女儿的时候,宛若天雷勾动了地火。

  只是如同所有人的劣根性,但爱因斯坦过了这个苦逼的奋斗期,他已经不需要聆听者了,他需要一个可以灵魂交流的伴侣对方随即就被无情的抛弃。

  “我喜欢她天才般的智慧

  在苏黎世工学院时期的爱因斯坦,终于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伴侣:米列娃·玛丽克,这是足以与爱因斯坦并肩的天才。

  所以爱因斯坦迅速发动了攻势,虽然他美其名曰是探讨学习

  颇为讽刺的是,爱因斯坦敢于反抗整个学术界,敢于颠覆传统,但面对婆媳问题的时候,也是一脸懵圈,不敢反抗,或者说不想反抗。

  或者说爱因斯坦本来就是一个自我的人,他的世界很大可以容纳整个宇宙,他的世界很小,容不下一个女人

  毫不夸张的说,米列娃帮助了爱因斯坦完成了数十篇论文的验证,包括相对论,没有米列娃的帮助,爱因斯坦说不定只是专利局的小小办事员。

  爱因斯坦在需要帮忙的时候,会说:I need you,但他却在论文落款感谢了所有人,唯独漏了米列娃。

  在感情的世界里,你视对方为你的全世界,但对方眼中只有自己的时候,从一开始,你就输的一败涂地

  无独有偶,当皮埃尔·居里面临相似情景时,他是这么回应:

  能够拒绝诺贝尔奖的人,想必是屈指可数的,居里夫人幸运,遇到了皮埃尔·居里,获得了科学家的至高荣誉

  但对于米列娃而言,就显得略为悲惨,学术目标无法达成,婚姻也告吹,最后空余一座无名孤坟,那是时代的悲歌,是时代加诸于女性身上的枷锁

  在婚姻上,那群科学家无疑是颠覆传统的,但终归过分夸大了性格上的神性,他们忘记了,自己终归只是凡人。

  结语

  最终爱因斯坦与善解人意的表姐艾莎结婚,他以为自己终于捕捉到了幸福,但......

  好景不长,爱因斯坦又在办公室与青春靓丽的小秘书搞上了。

  相对于他成熟完善的学术体系,他的撩妹体系也相当的完善:

  如果就撩妹方面而言,爱因斯坦无疑是成功的,没有撩不到的妹纸,但在婚姻家庭方面却无疑是个loser,他在自传里曾提到:毫无疑问,我的两段婚姻都很「丢脸」的失败了。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这位建筑诗哲也曾经有过两个情人,一位情人帮他定格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另一位情人帮他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景观

  这些大师,无疑有他们极富颠覆性的一面,爱因斯坦对于经典物理学的完全倾覆,但无论成为怎样的巨人,他们总会有作为凡人的劣根性。

  他们总在寻找对于自己有所助益的伴侣,一直在寻找自己人生伴侣的最优解,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这样的情话

  这话爱因斯坦对三个女人都说过,但他终究成为了旗王,漫山遍野插满了Flag。

  爱因斯坦曾经以为三角关系是颇为稳定结果,但把数学知识运用在感情上无疑是too young too simple。感情无疑既是一道题,也是一道送命题

  关于感情的这道题,你会做了吗?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五):真实的爱因斯坦

  感觉是个很有历史感的剧,让我们认识到了真实的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周围的人,有人说他渣,是有点儿渣,尤其在对玛丽和马列娃上,确实是自私,任性,但是他也确实是个真性情,不畏传统人,娶了腿有残疾外人看来有些怪的马列娃,之后又娶了比自己大,离过婚,带着几个孩子表姐,一直都有跟着自己内心选择去走,但对马列娃的伤害真实让人看的气愤不已,尽管这样,他是天才的事实不容争辩,他在学术上的追求以及他张扬的个性始终如一。挺喜欢这个剧的,因为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看到了他生命中对他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女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科学家在处理政治和战争问题的选择,还有战争背景下的其他人的生活状态。所以这部剧其实是很丰满的,探讨的问题也深刻,很棒!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六):真实伟人

  《天才》,一部叙述爱因斯坦生平电视剧。爱因斯坦,一个令人敬畏名字,一个与宇宙的星辰同辉的名字,天才的代名词——也许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但是,天才也是人,有人性。这部电视剧非常完整诠释了什么是天才,天才与普通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天才的人生,也有普通的一面。

  他从小就在不断追问这个世界最本质的问题,什么时间?什么是光?如果人追着光一起奔跑,会发生什么?他被人们认为蔑视权威,可他敬畏的是大自然。他一生都在不断接受挑战,无论是来自机械现实生活,来自不被他人甚至家人理解孤独,来自科学权威的视而不见,还是来自至死无果的统一场论。他无法始终是正确的那个人,也许,正确对于他来说,有时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有时是那样的令他内疚自责。但他很清楚,他这一生的追求是那永恒公式。正如他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时所说,政治只是一时的,而公式确实永恒的。

  电视剧的最后部分,老年的爱因斯坦不再是那个当年年轻气盛的青年,他不再有层出不穷的新想法,甚至被认为是物理学界的“老古董”,他感慨,自己只剩下发言权了。然而,一位小女孩却使他重新拾起了自己,从前的自己,一个不断追问这个世界的自己。剧最后一幕,小女孩与老爱因斯坦在街上漫步。女孩问:“是什么使您变得如此聪明呢?”爱因斯坦笑着答道:“好奇心。”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七):世纪天才

  国家地理频道竟然开始拍电视剧了,《世纪天才》是国家地理频道拍的第一部电视剧,讲述爱因斯坦这位天才。

  电视剧的开头就让人颇意外,是爱因斯坦跟秘书偷情的场景,查了一下Wiki,老爷子那个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可谓”老当益壮”。

  电视剧很有看点,通过爱因斯坦这一个点,表现了魏玛共和国末期德意志社会动荡,犹太政客被刺杀,反犹活动频繁无处不在的纳粹洗脑。

  很爱片中的一些细节,比如爱因斯坦家厨房上从小到大各种尺寸的锅,排列整齐有序。比如反犹活动时,纳粹小孩看到爱因斯坦仍激动地追着要签名,甚至还是拿出纳粹臂章让爱因斯坦把名字签在上面,小孩不懂政治,但是崇拜科学。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八):《天才:爱因斯坦》散评(也许更)

  所有视频在微博上。有些剧透吧,但不多。

  【S1E1】这部美剧和《Feud 宿敌》一样采取主题制,主题是固定的,每一季会讲述一个不同的天才。第一季是爱因斯坦,第二季是毕加索。这个片段我是特意选的,这绝对不是这部剧的重点,这也只是爱因斯坦个人生涯中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非常无足轻重的一点。这个没有道德美化、也没有经我仔细考证的片段,也是为了说明: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并从来不说自己是某某人的粉。因为我害怕失望,因为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因为我生怕无论是我多么崇拜敬仰的人极有可能因为一个灰点而让我接受犹如当头棒喝般的颠覆洗礼

  我一向不喜欢普遍性去看待问题,所以我一直觉得个案分析才是最切实和相对客观的。但是我也知道这样的做法很单蠢,很耗时费力,从输入和产出的结论来看是极为没有效率的。每段婚外情发生的理由契机原因等都是不同的,有的就是因为某一毫秒的迟疑冲动而改变了许多个人的命运轨迹。作为有才华能力的雄性,吸引雌性的可能性就大很多。越是成功的人,面临的诱惑就越是多,出轨的机率当然也会局部或整体提高。每次我们都可以听见这样的理由去为TA们开脱和解释:1. 这只是一时冲动。2. 我们只是相爱了。3. 我们只是人而已,有本能情感、和欲望 ... 4. 这是我们的私生活,与我们的工作能力等无关,是两码事。5. 其他理由。

  是啊,我们只是人,所以作为人类的我们会无可避免地无法自制、会向欲望软弱地投降、会向人性懦弱地妥协。我们只需要遵从不压抑的本能、抛却道德和伦理的束缚,然后在享受了禁忌的欢愉与刺激之后,在完事后诚恳地向神灵和自我忏悔,这样每次就可以把自己的罪孽赎清了。是啊,这是多么便利的一条万能理由;因为,我们只是人而已 We are only humans。这条理由,可以为所有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人性行为做出理直气壮的种种雄辩。你可以同时爱两个人,你可以享受性爱的欢愉,但是请你不要亵渎你曾经做出的对婚姻庄重而神圣的誓言,请你不要去伤害无辜被蒙蔽的人们。如果你的老婆同时宣称她爱你也爱另一个男人,并和另一个欢爱的男人说你搬进来我们一起同居,如果你们双方觉得这样也可以,那说明你们一家都很博爱。如果你自己可以任意妄为,但是你却对妻子同样的做法感到反感,那请你放弃你虚伪的双重标准。那些一边高举着人类前进大旗为人类做出公认贡献的同时,却毫无愧疚感地去彻底伤害一个或多个人的感情、摧毁那些人对人性的信任,为什么每次TA们都可以被社会和大众原谅,甚至媒体还会刻意淡化TA们的瑕疵?!一些女星因为对媒体态度不好就被集体封杀数年,但同样的男星做出更恶劣的举动却每次都可以被TA们对业界的功绩所掩盖,这样是公平的做法吗?

  我其实早就知道这样的喊叫,无疑就是弱者的表现。任何制度,无论是政经还是婚姻等,从古至今,都是为了满足最高当权者即刻就要实现的利益、或为了最大化最大资源垄断者的最大权益而存在的。你不满的话,有本事爬到最高点啊?!做不到身处规则之外的话,就只能服从、或战斗、或屈服、或依附。。。然而就是因为是处在需要挣扎的最底层的弱者;作为在体力、权势和金钱意义上的弱者,才更能数倍放大地看清人性的丑陋与美善。人世间的虚伪,总是会引起我本能的生理性的反胃和干呕,比如,那些道貌岸然的嘴脸和游戏人间的手段。有时一想到那些带给我感动的文字和艺术作品,居然是由如此品德的人创作出来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感情让我止不住地泛酸水。如果纯粹是渣滓倒也容易处理得多,单纯地厌恶或憎恨就可以了。但是人往往是多面且复杂的生物,所以不可能全被一种单向的感情占据了所有的空位。所以,只有停止无意义的喊叫,然后爬到最高点,然后再来打嘴或傲视或劝服或支持那个曾经或依旧纯良纯美的自己。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那些不结婚的花心大萝卜,或离婚少数次的男人,说不定是更正直也更真诚的好男人?

  ——————————————————————————————————

  我有时甚为迷茫,才能和人品是怎样的一种牵扯不清的关联或绝然分离的无关?有惊世才能的人,是否无论人品如何,世间怎样也奈何不了TA?那些留下传世画作、艺术创作、文学作品的人,那些作品里满是清透真善纯美的大师和伟人,如果细看私生活的话几乎都有些令人乍舌得作呕。结合人品来看作品的话,便一下对作品中渗出的各种情绪清明了然,而这种顿悟直让我胸口翻腾着难以下咽的恶心。凭什么?有才就可以任性胡为?有才就可以暧昧留情?还是,正因为多情风流才会有才?因为骄横妄为才受拥戴?只要冠上有才,一切低俗便会高上、所有奇形怪状便是特立独行。原来,这个世界成功的规则能让纯净正直如此涩口难堪?夜色里,泪水格外得咸苦。

  最近了解了一些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如沈从文等,居然都有婚外情、有的还结了四次婚、把婚外恋的情愫写进作品。然后再看那些政治伟人,即便是爱因斯坦也是公开追求一夫多妻制的。然而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后世自动把这些瑕疵削弱和抹除了。

  从生物的角度,男人的婚外情出轨外遇等都可以得到解释。但是我恶心的是双标,并且为了自己的私利伤害了无辜的人,还用生物的特性合理化正当化自己毫无责任感的懦弱行为。既然知道自己多情,有种就光明正大、自由身了再花心。爱因斯坦居然明目张胆地问为何不可以同时爱两人?可以,但不要结婚。

  ——————————————————————————————————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九):For Mileva

  四集结束,最可怜的人恐怕是Mileva。

  她太清楚在这个时代里,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不被尊重的痛苦,而这些她的丈夫从未感同身受。

  她无法控制地想要爱情,然而婚姻的枷锁对她终究是太奢侈也太不值得。

  天真的她以为自己将会像居里夫人一样,永远做那一株站在他身边的橡树的。

  然而,爱因斯坦召之即来地利用她的智慧,却从来没有给过她以战友般的平等地位。一个有资格做男人的对手、导师、研究伙伴的女人,被爱情囿于厨房的日日夜夜逐渐生锈。这个社会对她的约束,连同枕畔爱人对她的要求都到了一个天才数学家、一个极为坚强的女人也无法负荷的程度。

  “一切人世间的幸福皆离米列娃而去。为了给小儿子爱德伍德治病,她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后来,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计。20世纪30年代,她的大儿子携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国,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顾自己生病的儿子,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

  爱因斯坦不是居里。他是个仅仅知道予取予求的孩子,不愿意正视别人的智慧。他无限放大自己的痛苦,乃至于在他心中别人因他所承受的痛楚都不值一提。

  这一点,在他认为初恋玛丽不精于物理而抛弃她的时候就足够明显了。

  年少孤独时他想要玛丽的温柔贤惠,蜗居斗室时想要米列娃的性感头脑……名利双收时他想要艾尔莎的懂事知性,老来他想要小秘书的万种风情……他越来越懂得女人,越来越不费吹灰之力就足以编织出一套哄住身边姑娘的完美理论。

  他的爱像走马灯一样变换。始乱终弃,说到本质是人的需求在变,自私的人会永远会将自己的需求凌驾于他人之上。而他爱过的人,都不够自私。

  他还会对谁再许下凝固住时间的诺言吗?

  《天才 第一季》观后感(十):戏说与真实

  电视剧集更像是看完原著以后的狂想。再结合自己已经有的物理学常识,进行图像化思考。

  当然爱因斯坦的两个主演特别棒,为这个剧集增加了精彩程度。

  第一集做得非常棒,主要功能是用来让大家熟悉里面的主要角色,爱因斯坦遭遇的反犹太的敌人来了,伦纳德教授;他一生当中的癖好就是挑战权威,包括他对于女人的小爱好。

  如果细细来说里面有很多问题,第一个大的问题是没有表现事实上为爱因斯坦家族提供经济来源的,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

  当然还有再讲一些他的一些小的不足啊,第一是夸大了爱因斯坦少年的愤青性。他在瑞士专利局工作的1905奇迹年,事实上文章是经过四年的思考写出来的东西,普朗克曾经还警告过他说他在物理专业理论方面走得太远。第二篇证明分子存在的论文,事实上是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他证明得如此精彩,分子的大小是4×十的二十三次方,非常接近于真实的数字,因为没有争议,所以他把它作为博士论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