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影评精选10篇
《超音速》是一部由马特·怀克洛斯执导,利亚姆·加拉格尔 / 诺尔·加拉格 / 保罗·阿瑟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才想起在豆瓣也贴一个。2016年的最后几个月都沉浸在这部电影里无法出戏,一场大梦。
*
1996年八月,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内布沃斯。
一架直升飞机急速掠过葱郁的树林与大片广阔的草原,螺旋桨搅动着翻涌的夏风,震得耳膜都微微发胀。然而近在头顶的噪音也掩盖不住那由远及近渐渐袭来的,海浪般的欢呼声。
深棕色头发的男子扶着窗檐,望着外面浩瀚的人海;他的兄弟则戴着一副圆框眼镜,坐在另两个伙伴中间,发梢被风微微吹起。在人群聚集之处、他们即将降落的地点,自打1974年的第一场演出起,见证了大半段辉煌激荡的摇滚史,也记下了无数金光闪闪的名字——The Rolling Stones, Led Zeppelin, Queen, Pink Floyd, Deep Purple……然而这一天,时间的笔锋再一次悄然移动,写下了内布沃斯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全英5%的人口在此汇聚,只为一睹某支仅仅成军五年的年轻乐队的风采。在八月无垠的蓝天之下,无数只手一齐挥舞,无数张脸庞一并扬起,无数张嘴一起张开,呼唤着同一个名字——
Oasis.
*
电影《Supersonic》的开头,带我们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传奇的夏天。那个夏天,Oasis,一支出身蓝领的曼彻斯特乐队,走上了他们职业生涯、同时也是摇滚史最后一个黄金时代的巅峰。那是多么壮阔和迷人的记忆,以至于让该乐队如今已年逾不惑的主唱——不,已经是前主唱了——赖在影院里沉迷于自己当年的英姿反反复复看了近一百遍,并在他哥出现在画面中时,以向屏幕扔爆米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不舍。那个曾在身后为他默默弹着吉他的哥哥,怎么就离开了呢?
好吧,这出狗血泛滥又令人欲罢不能的肥皂剧,并不是《Supersonic》要讲的故事。尽管自打这部电影开始宣传,主角兄弟之间的狗血程度又不断创出新高。各家媒体拿出20年前报导英伦摇滚之争的劲头,热切追踪着动不动深夜发推痛斥哥哥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Liam Gallagher,以及不为弟弟的泪水和哀求所动、一心专注于自己的老年迪斯科与上流社交中、却依然无法阻止自家闺女沉迷One Direction的Noel Gallagher。即便乐队解散多年不相往来,英伦摇滚的年代也早已结束,这对兄弟的关系仍是乐坛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甚至成为吸引新歌迷的法宝(?)。
可这并不是导演Mat Whitecross所关心的。这部以Oasis石破天惊的首专《Definitely Maybe》中的名曲《Supersonic》为名的纪录片,仅仅讲述了乐队自1991年成立后名声大噪,一路取得佳绩直至1996年内布沃斯登顶这五年间的经历。未谈及与Blur那场著名的纷争,也没有同类电影热衷于引申的政治和社会话题,甚至不曾提起2009年乐队解散的结局。光明坦荡如Oasis也逃不过生活的魔咒,可导演选择忽略他们故事中苦涩无解的部分,而是聚焦于他们那些最令我们着迷的特点:纯粹,热烈,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这些特质造就了The Beatles以来最伟大的摇滚乐队,却也证明了他们是群彻头彻尾的流氓。于是,身负盛名的他们得以公然赞美暴力和毒品,藐视权威和神圣,让放肆的曼城黑话占据全国每一家报纸的头条。不必担心他们会造成全国混乱,他们玩的可是爱与和平的摇滚乐。自从Oasis走红后,曼彻斯特街头打架闹事的案子大幅减少,混混们纷纷迈着与Liam如出一辙的步伐,安分地在Oasis演出场地的门口排起了长队。那就是九十年代的英国,人人热爱Oasis的理想国度。
是的,《Supersonic》讲的是Oasis的成名史,却更是他们身后的那个时代。那个激昂澎湃、阳光如海的时代,那个人们在保守党长达二十年的执政期中昏昏欲睡、幡然苏醒振臂高呼的时代,那个巨星渐渐走远、摇滚乐仿佛就要死去却蓦然得到拯救的时代。
那个于茫茫沙漠中艰难跋涉奄奄一息,翻过山头却忽然看见绿洲的年代。
——凝聚了一代人乡愁的,永不褪色的九十年代。
*
十月二日《Supersonic》在英国首映,影片结束后的现场访谈里,有人问Liam最想念Oasis的哪一部分?
Liam回答:当然是他妈的每个部分(“Every fucking bit of it”)。
而没到场的某个负心汉也在影片中由衷地感叹:活在那个时代真好(“It’s just a great time to be alive”)。
很难说清究竟是Oasis缔造了九十年代的辉煌,还是九十年代眷顾了他们。而对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而言,Oasis就是九十年代本身。人们乐此不疲地聊着他们过往出言不逊吸毒酗酒的荒唐事,就好像看见了年轻时无所畏惧的自己;听着他们满怀希望又心存迷惘的歌,就好像找回了年轻时美丽又为宿命所困的梦想;而讲着他们一路光明却也有暗影跟随的成名史,就好像发觉了整个时代的命运。
正如Gallagher兄弟幼时曾饱受父亲的虐待,九十年代也背负着历史的伤痛而来;一代人的激情与梦想孕育了这个时代的繁荣,好似Noel宛如神迹的创作力与Liam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短短几年时间便将这支乐队捧上了顶峰。然而繁华终将落幕,再恢弘的大时代也有土崩瓦解的时刻。当所向无敌的Oasis凭借着兄弟二人无可替代的爱与默契进入新世纪,爱却亮出了它长刺的一面,将两人生生隔开;而同时,豪迈的九十年代走入二十一世纪,迎接它的不是Blur的《The Universal》中所唱的“没有人会孤单,世界任你享用 (No one here is alone … Yes the universal’s here, here for everyone)”,而是一个个由科技分割出的精致牢笼。人们热衷表达却难以交流,逃避现实却无法逃离孤独,追求个性却收获偏狭;当东方文明陶醉于自身的崛起而无视身后的黑影,西方文明也遭遇险境,昔日坚韧的价值观念如今竟变得宛若玻璃般易碎……如果说九十年代的人们仅仅对未来感到迷茫,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则感到未来是一头潜伏于前方的巨兽,它的鼻息传递着令人窒息的压力,似乎正在静静等候,时刻可能将他们一口吞下。
但是,在泥淖中蹒跚前行的人们,他们不会忘记自己曾有过那样的岁月。在耳机尚为分享音乐的工具而不是相互隔绝的道具时,在歌曲还在唱片机里温暖地旋转而不是化为屏幕上一行冰冷的符号时,他们曾跋山涉水来到英格兰东部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与素不相识的朋友们共同为一支乐队欢呼呐喊。而在台上接受景仰的几个年轻人,并不比人群中的任何一个人清楚这个时代的走向,他们的未来也并非他们的名字一般光明。
可他们还是骄傲得宛如神祇。或者说,好像神并不曾存在,他们自己就是天地间的主宰。
二十四岁的Liam Gallagher穿着白色的衬衫站在舞台中央,看着台下一望无际的狂热的人群。他们的狂热好像因他而起,又似乎与他无关。他笑了笑,而他的哥哥则在一旁忘情地高呼:“It’s history! It’s history!”他决定不去多想,把嘴唇贴近话筒,让音乐充满自己的所有思绪。
——然后那会成为萦绕他一生的乡愁。
*
“Dance if you wanna dance
lease brother take a chance
You know they're gonna go
Which way they wanna go
All we know is that we don't
Know how it's gonna be
lease brother let it be
Life on the other hand
Won't make us understand
We're all part of the masterplan.”
*
《超音速》影评(二):绿洲和它的超音速之旅
十一月的台北,亦如盛夏。或许,这是最适合绿洲的季节了。 处在青春年华,刚刚领会生活的乐趣,对世界敞开心胸,对生命充满好奇与爱意,隐藏在自我认知的渴望之下的疯狂的摇滚明星梦,每个人眼中都闪着狂热强烈的火焰,眼帘深处,灵魂尽头,宛如生之交流、生之旋律、生之诱惑。为渴望创造自己,摆脱一切束缚的不可一世,还有那些口是心非与不合逻辑。 奇妙的盛夏不会长久,终会被烦闷干燥的秋季与无趣可怖的冬季取代,绿洲和它的超音速法拉利的命运也注定是分离崩解,片尾响起的The Masterplan或是对这只并不长命的乐队的最好总结。但夏天的生命活力多么令人向往啊,无需探寻什么终极理念和绝对真理,享受音乐带来的绝妙感官体验吧,仿佛只要合着唱,嘶吼着叫嚣着就能唤醒最原始的生命內驱力。我,这苍渺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好像也能洞见天堂,成为神迹的见证者。
但九十年代已然“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绿洲又何必“似曾相识燕归来”呢? 敬那个梦幻般的九十年代! 刹那即成永恒。
《超音速》影评(三):作为脑残粉只能五星
五星是脑残粉的自我修养。
结尾非常狡猾..把oasis定格在最不羁洒脱宇宙我最屌的巅峰时期,knebworth25万人的烟花上空,配的乐是champagne supervova,让人一边惊叹oasis的不可复制的辉煌,一边又为接下来的下滑、兄弟相爱相杀感到无限唏嘘。可恶的是在champagne supernova之后竟然用the masterplan结尾..我的眼泪啊眼泪..现在不仅不是oasis的时代了,也不是bripop的时代了,更不是摇滚乐的时代了......
整部纪录片是乐队supersonic般的成长史、咖喱格兄弟的有爱日常,没有blur、没有兄弟撕逼,没有下滑。那是莉娅亲有缸,有缸不会躲的时候。对于粉丝来说,可以说是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梦了。
8.12在深圳看了莉娅的演唱会。记得那时在唱slide away,前排有观众哭了,莉娅边比动作边叫他别哭。我只能说,看台上的我哭得更凶了..有篇报道说:“liam gallagher”最大的艺术就是“做自己”。“国家宝藏”莉娅·咖喱格,可爱、真实,珍贵得让人向往、流泪。
至于莉娅和有缸..以前老是觉得别的明星的脑残粉代入感太强,傻逼,我好像突然懂了他们的心情。不过oasis当然是不能跟脑残明星比在一块的,oasis是最牛逼的。
《超音速》影评(四):若你能亲吻天空,那么就留下一个吻痕
“我们是最差劲的。我们是最牛逼的。”
1993年5月,5个曼彻斯特小子租了一辆面包车开往格拉斯哥,他们在被拒绝演出之后,“为7个观众表演了几首歌”;3年之后的1996年8月,全英国人口总数的4%都在抢购他们的演唱会门票。
演唱会在老家Knebworth举行,有25万人亲历了这个被称为“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的参与人数最多的音乐盛事。”
电影在电脑里放了两个月。一直没想起来。
两天看了两遍,无字幕和带字幕,两次都不争气地抹眼泪儿小哭。虽然特别知道是在故意煽情。
特别禁不住乐队纪录片的煽情。比较近的,三四年前的PINK FLOYD,离开澳洲之前看的The Stone Roses那部,看到最后和隔壁大哥一起站起来边擤鼻涕擦眼泪边跟着唱,还有看多少遍哭多少遍的Anvil。
这才是我的《小时代》,我的A片。看完即high。
由去年大热Amy导演担任制片,Mat Whitecross执导,重点是Liam和Noel认可的(Noel还是执行制片)非官方纪录片,讲述了乐队从最初到96年的神迹时期的故事。影片完全没有让受访者出镜,全部用素材和声音拼贴而成,看不见说话时的人脸,却也不觉得缺什么。
导演聪明地将时间停止在96年,因此规避开乐队之后的歧途和起落;同时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当年Blur与Oasis的世纪之战,或者乐队受到的The Beatles,The Stone Roses以及The Smiths等前辈的影响,又或96年的著名的几场演出意外(比如MTV不插电Liam的退场)。
不过,片中的许多故事和素材依然相当难得,即便是资深乐迷,也应该看得过瘾。像是乐队91年的排练视频,93年在格拉斯哥的第一次演出(以及和Alan McGee的“命中注定”的邂逅);LA巡演时哥哥看到弟弟在台上溜冰,当晚甩手玩消失;鼓手Tony被开除,他说直到20年后,这件事依旧每天都盘桓在他脑海;Noel变成歌手最初也是出于无奈,因为Liam总在中途退场,害Noel必须自己来硬上;Morning Glory录制神速,五天录出五首歌,而著名的Champagne Superova居然是Liam为了着急看球唱了一遍就几乎okay之后欢天喜地跑出棚看球……最特别的应该是哥俩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时光以及后来对于父亲的恨意(父亲常年对母亲施暴,也曾殴打Liam)。
当时曾有一张很著名的照片,oasis在都柏林巡演,已经喝得醉醺醺的Liam得知父亲就在外面,直接就要冲出去动手,而Noel死命搂住Liam,极力劝阻着弟弟。
尽管兄弟二人一直恶语相向,打来打去,分分合合,但那份兄弟之间独有的本能的爱总会在像这样的某一个瞬间显现(尽管现在哥俩儿只在twitter上交流……)。
爱总会在某个瞬间显现。
我的少女时代我的每一场恋爱,都有oasis在伴奏。
虽然现在这个时代,说自己是oasis粉似乎是一种瞬间拉低逼格的自杀式行为,但我依然相信,oasis已经融入血骨。每次音乐响起,我的那段记忆和生命也被再度唤醒。
oel说:
“这些歌那么牛逼,不是因为我写的牛逼,我只是把它写出来,我们只是把它演奏出来。
它牛逼是因为一直到今天,还是会有几百万人跟着你大合唱。”
依然万分庆幸,曾在有生之年看到oasis,站在千万人群中拼尽力气唱着每一段旋律,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请时间停止,让我们就这么一直一直一直唱下去跳下去。
Liam说:
若你能亲吻天空,那么就留下一个吻痕。
我们试一下。
《超音速》影评(五):说个五磅钱的
片子我给了五星,以我的标准(也就是没有标准)。
绿洲的歌,Liam早期美好的脸蛋,金子般的声音,以及说相声的兄弟俩就足以三四星了,加在上片子里没扯那些七七八八的事情,没有政治也没有其他乐队的参与,纯粹是绿洲早期的事情,我认为这很好。
错过了首映,之后过了两周才想起来要看,以为没地方放映了,结果在网上一搜还有而且只卖五磅一张票。
五磅。
开始之前在座位上,还在跟朋友说,咖喱哥真不值钱,诺总前阵子还放话说没有几个亿别想我重组,结果电影票买这么便宜,也是体贴。
看完之后,想大声告白,诺爸爸真好,五磅一份的人生鸡汤,天底下只有他傲娇着仍怜惜苦逼群众。
片子里Noel说,张口放话很容易,写歌难。
这些破烂事发生、被写进新闻里,然后呢,那又怎样,最后只有音乐会留下来。
我们单纯地写歌,把歌唱出来,什么都改变不了。真正让事情变得不一样的是有那么多人唱这些词,重要的是把这些歌唱出来的人们。
那时候我们站在一个世纪的末尾,站在前互联网时代,没有真人秀,没有直播,Knebworth是二十世纪末的人们最伟大的集合。我们没什么要定义的。我们把他们聚集在了一起,这件事本身就是我寻找的结果。
而我们创造的这一切都源于巧合,Liam说。
这不就是命吗,我们在格拉斯哥的gig上遇到了Alan McGee,然后故事开始,这就是命。
我想,关于自己是个什么样,他俩心里跟明镜似的。
oel说,我像猫,独立,什么都不在意,而Liam像狗,成天吵吵着让人陪他玩。
Liam说,我特别喜欢在台上看着整个疯狂的人群,我让自己静止地站着,没有表情没有动作,只看着人们发疯、呐喊。那些时刻我拥有完全的掌控。
我想,其实猫猫狗狗之类的印象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关系里猫狗的角色也许会反过来。譬如在Noel的角度,他和弟弟之间,他是狗,Liam是猫。而在只有Liam一个人的世界里,其实他也很像一只猫,置身事外地暗爽着。
这可以解释为社会角色的变化,当然也可以说成是血缘的缘故——他们之间是相像的。
他们有的东西比起艺术,更像是一种呼唤。
oel不是艺术家,他是一个呼唤家。
艺术家是矫情的,他们渴望理解,同时又故意设置重重关卡,警惕着人们的理解。
相反,Noel只是把他的苦恼困顿以及情怀呼喊出来,不去筛选传达的对象,不在乎之后的评论。
我现在几乎不去了解一个乐队。以前初中高中的时候,觉得歌好听就会拼命搜索那个乐队的历史,年纪还小,看完那些故事只能体会到故事里边的忧愁,却无法消解它,这一度让我很难受。再加上,摇滚圈的故事千篇一律,无非是迟暮或早逝,欲望和放纵,愤世嫉俗,不然干脆是突然有天人间蒸发,看着看着就烦了,全都病怏怏的。
本来自己活得就很虚很颓废了。
但Oasis是越发掘越快乐的。
他们首先是兄弟,吵起架来毫无顾忌,在重要时刻又互相保护,譬如在gig后酒吧里见到父亲控制不住情绪的Liam和安抚他的Noel。
其次是本性使然,他们直接坦白。他们从未吹过牛,是由衷地相信自己很屌。
oel从很早以前就想退出,默默策划了数次逃跑。在美国的巡演中,setlist出错,演出烂透了,还唱了Liam不肯唱的部分,一肚子闷气颓唐,中途坐飞机逃到旧金山去,找在gig上看对眼的姑娘,写了talk tonight。在Knebworth之后,乐队成员大换,巅峰时刻Noel也不是没说过要退出,尽管散伙之心萌发甚早,却还是拖到了2009,中间一度被捧又被杀,十几年过去了才分手。这一点,我看着挺正面挺积极的。
当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Gallagher兄弟,我想到了是小祖宗,哈哈,不觉得他们是彻头彻尾的混蛋,也没脸说天使。
在二十世纪的末尾,形容到这对祖宗的时候,是可以允许出现一些庞大又中二的词出现的,譬如伟大,譬如最后,譬如当事人嘴里常念叨的“这个行星上最好的”。
纪录片里没有提到任何别的人,那么在这里我也不去考虑那些人,不过小声地讲,就算考虑了其他的人,还是可以这么说:他们是给一段历史终结的人,当然也极有可能是一段历史终结在了他们手里。
不管怎样,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兄弟之间,相爱相杀,写歌发泄,发誓永不说话又不可避免地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相见的戏码而已。
《超音速》影评(六):喜欢歌词
I need to be myself
I can't be no one else
I'm feeling supersonic
Give me gin and tonic
gin and tonic
You can have it all but how much do you want it?
You make me laugh
Give me your autograph
Can I ride with you in your BMW ?
You can sail with me in my yellow submarine
You need to find out
Cos no one's gonna tell you what I'm on about
You need to find a way for what you want to say
ut before tomorrow
Cos my friend said he'd take you home
He sits in a corner all alone
He lives under a waterfall
o body can see him
别人见不到他
o body can ever hear him call
You need to be yourself
You can't be no one else
I know a girl called Elsa
he's into Alka Seltzer
he sniffs it through a cane on a supersonic train
he made me laugh
I got her autograph
he done it with a doctor on a helicopter
he's sniffin in her tissue
ellin' the Big Issue
And She finds out
o one's gonna tell her what I'm on about
You need to find a way for what she wants to say
ut before tomorrow
Cos my friend said he'd take you home
He sits in a corner all alone
He lives under a waterfall
o body can see him
o body can ever hear him call
《超音速》影评(七):the masterplan
静下心看的第一部关于摇滚乐的纪录片,原以为这就是一部关于说oasis故事的电影,结尾liam和noel的一大段独白才明白电影是讲哥哥弟弟对oasis的看法和情感啊,兄弟两人都是天才,也是诗人从某种意义之上说,结尾那一幕烟花和情侣亲吻的场面配的非常好,羡慕他们那样的人,桀骜不驯,流氓,自我,敢说敢做,敢爱敢恨,就像他们说的,他们的音乐就像他们本人一样,总是有种吸引力,像是化学反应,让你不自觉爱上他们,爱上他们的音乐。但我还是认为oasis应该消失在一团fucking烟雾中,消失在1996年的30万人演唱会上,不过那就不是oasis了,毕竟还要捞更多的钱呢。
一直觉得最喜欢的歌是don‘t look back in anger,结尾the masterplan出来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原来在这er,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以前喜欢的一姑娘,祝愿她现在活的很好。
《超音速》影评(八):LIVE FOREVER ! ! !
他俩喜欢列侬我就很有好感了
看的时候有时候大笑 有时候aww
哥俩小时候真的太可爱了 noal超级萌 笑起来太治愈 他们的禽兽父亲怎么下的去手打哥哥 莉娅小时候像女孩 看他小时候没有很大笑的样子
一直以为liam是猫 没想到noal是猫
有点可怜哥哥其实 被打大的 但不太谈这些事 真的埋在心底了 这样伤害更大吧 好想抱抱他 莉娅就没被打过 哎 真的恃宠而骄
下载了8G的 将来有了投影仪就天天被曼城口音洗脑
看到虫团侬哥的口号the topmost of the popper most出现我尖叫 他们确实做到了
他们真的是很拼的 第一任贝斯手焦虑了宁可在家看比赛也不愿意跟他们演出了 来顶替的贝斯手之前还要领救济金然后也不干了哈哈哈哈哈哈哈noal说他们三个人就是全世界最大的cunt们吧哈哈哈哈哈是的 反正他们就像虫团一样 做最受欢迎的band可不是那么轻松的事
oasis的大家 都好任性哦
妈妈该多为这兄弟俩骄傲啊
哥哥我哭了 那么那个狗屎爸爸来找茬 哥哥一直跟弟弟说不要冲动 哭死了好嘛 our kid 永远是our kid
Did the good times outweigh the bad times? Fucking 100% 想哭 这也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
audience和band之间的vibe passion love 啊啊啊让我死!
哥哥其实很冷静的 但是我还是要砸缸!你怎么能不理莉娅!怎么能不说话!不可以!不做乐队也要做兄弟啊!
《超音速》影评(九):The dreams we have in the 90s/ 梦回90年代
今天看完了Supersonic的第三遍,边看边听边做笔记,不是粥团的骨灰粉,所以越看越觉得,当年我怎么会错过这么多?初听Oasis,是在比我想象的还要早的时候,是在09年《Falling Down》作为动画《东之伊甸》的OP出现。可是我潜意识地认为更早以前Oasis的声音就已经飘进了我的耳朵,比记忆更早,不然为何时隔多年翻出他们的旧专听,每一张都有似曾相识的旋律?
oel说过,他只专注音乐,因为到最后留在世间的只有音乐。这是无疑的。以前也听摇滚,英国那些Britpop都听过一些,从不去刻意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对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兴趣寥寥,然而Oasis的歌就是那么好听,在什么都不去了解的情况下我也把《Time Flies》这张精选集循环了好几个星期。对有缸的喜爱也是从声音开始,《Let There Be Love》是我的初恋,从未想过这个吉他手可以把歌唱得如此温柔……当然后来知道,他在乐队里的地位远远不止是一个吉他手。
“你的童年塑造了你以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稍微了解Gallagher兄弟之后,再听那些以前只是过耳的歌曲,不禁感慨万千。他们带给歌迷的所有这些美好是建立在长久的痛苦经历上的,正因为此我感到Oasis于我是永恒的,那些声音穿过二十年的波荡起伏终会抵达此时此刻的我身旁,“It's all fate”,命运对于许多人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而当你真正感受到它时,它不是。
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尾声部分,喜欢它在烟花最绚丽的那一刻还未完全消散的时候落幕。导演带领二十年后的人们见证Oasis乐队生涯的最高点,Liam在万人之上的舞台感受到的音墙,Noel说的数句对21世纪极具预见性的感言,真是每看每泪目,我们何曾不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部分。Liam在一颗香槟色的超新星上唱着“Where were you while we were getting high?”,脸上光影交错恍如列侬再世,而彼时的我大概刚刚出生吧(心碎.mp3
最后说回影片本身,《Supersonic》作为一部纪录片的时间线不太适合科普/安利,画面剪辑得也比较玩味。可是作为追忆录,它再适合粉丝不过,无数次令人梦回90年代。
《超音速》影评(十):这不是纪录片,是超长音乐录像带和Noel的告白
致敬前数字时代,90-00年初的有血有肉的音乐记录。
如果不从剪辑、画面感评价,带着粉丝的感受这部片可以打满分。
关于画面剪辑,从以前器材的渣像素主摄像头到最近较清晰的剪辑,其实是能传递他们的ideas,摇晃的镜头、偏暗的色彩,跟他们的满嘴脏话的浪子气质是搭的。最印象深刻的是有点通感的手法,每个乐队成员把即将离开的鼓手埋葬的画面,恰恰表达对他离开乐队的失望,也埋下了后来起诉伏笔。
关于人设,现在有些歌手(u knowwho I mean)要靠人设生存下去,在他们rock n roll 辉煌的年代,却保持耿直的真我,不卖人设,甚至哥哥还会制造话题上头条(可怜汪峰一秒)。当然了,drug addict不是好东西也不应该作为public figure宣扬like a cup of tea in the morning。能看出来他们在电影着墨这一点也不为了自己正名,是为了保持true self。喜欢exaggeration 的主唱逗逼弟弟just like a dog,创作型(偶尔上升为主唱)的哥哥just like a cat,这个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能看出来Noel是最看重音乐的,对音乐很严肃制作,也想继续下去。
喜欢他们音乐的人,看了会知道他们一丝心路历程,穿插一些family drama满足八卦的心(当然不可否认childhood is shaping who u r)。在这里更多的,是致敬那个年代,代表着纯粹摇滚盛世的passion和记忆。如果说现在流行嘻哈综艺了,嘻哈歌手上台,DJ就可以set 好开唱了,就很easy带动现场的话,那摇滚就需要各个成员都在状态、还要调音各种呐喊,需要更多的配合的这么一种音乐类型,后者是更加有血有肉的(个人感觉)。很难在现在电子乐流行的欧美乐坛再火一把了,靠着Coldplay撑下去,很难再有这么一个摇滚Legend了。
写下看的时候的感触和paraphrase:From supersonics to morning glories, songs r just undiplomatic memories as soaking u to the bones. In champagne supernova, Oasis is definitely like a Ferrari, which is great to look at, and great to drive. And sometimes u can't help speeding it up and u will lose control if u've gone too far. U r living fast n going high in Oasis's epic history, which transcends through their music. When u kiss the sky, just leave a love bite. 最后的话都是泪点,会写歌的Noel自然是最会告白的一个。
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