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修复生命》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修复生命》观后感10篇

2018-04-11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修复生命》观后感10篇

  《修复生命》是一部由卡黛儿·基耶维蕾执导,塔哈·拉希姆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安娜·多尔瓦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修复生命》观后感(一):作

  少年赛门在车祸中脑死亡,他的心脏成功修复了巴黎一位母亲的生命。

  这是一部散文式的,纪录式的电影,太过文艺了。要看下去需要耐心故事简单平淡,没有什么戏剧矛盾。以换心脏的整个事件中心,扩散开讲述了事件中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这些人和事是没有情感联系的,他们甚至很多彼此到最后也不认识,但他们都是被修复的生命。

  影片能在这种讲故事的方法下达到七分多,确实有些情节很让人触动照顾赛门的护士对脑死亡的赛门讲话,仿佛他还活着。在电梯幻想男人亲密,看到赛门父母依偎着离开后,她发出一条“我爱你”的短信。背负情感伤痛,也温柔坚守工作

  接受心脏的母亲有两个可爱儿子。母亲态度乐观,和儿子开着关于死亡的玩笑,他们一起躺在床上看ET。

  最让人触动的还是年轻医生手术时为赛门带上耳机,播放海浪声音。那是赛门的生命停留的一刻。

  《修复生命》观后感(二):这里就是海

  少年西蒙因车祸脑死亡,只能靠仪器保持生命体征,医院建议西蒙的父母替他决定捐献器官,最终,他的心脏移植给了有两个孩子的心衰母亲克莱尔。

  电影只是干净生动讲述了一个“传递生命”的故事,没有问责,没有赞美,没有狗血,没有滥情,没有可怖的血腥场面。虽然有死亡的悲伤,但也有被拯救温馨;虽然有车祸现场,但电影选取疲惫司机主观现实视角,不仅让我们知道事故原因,也避免了可怕的事故现场,却有诗意美感——这些少年们真的热爱大海向往自由;虽然有手术现场,医生们的每一步都有序的展现出来,镜头没有对准要被打开的胸腔,而是操作的医生的手和脸,他们镇静的眼神表现出了手术的紧张,也避免了血腥的开腔,到了最切断心脏,大海的音乐(西蒙女友为送给他的音乐)停止才会因一个生命的逝去感到悲伤。

  电影中每一个露脸的人物都是具体形象,不是刻板的脸谱或为了剧情的需要,这体现了电影对人的尊重,并且使整个故事更生动,完整。比如那位告知西蒙父母他脑死亡的医生,他有喜欢金丝雀叫声独特爱好,他给脑死亡的西蒙听音乐,他看到切断心脏时悲痛的眼神,对遗体进行细致的照顾。但整部电影没有戏剧冲突,也没有剧情的发展,正是生动的人物塑造让普通的心脏移植手术打动观众。同时配乐也功不可没适时表现应该有悲伤,喜悦,紧张,悲伤,活力爱情,却没有过分煽情,因此给人的印象是干净。或利用音乐来转场,不那么突兀的从一个场景转变到另外一个场景。场景的设计也极具现实生活化,但是艺术加工过(更干净和整洁)。大海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意象:半夜,西蒙和朋友们去冲浪,海象征自由;一个大浪打过来将西蒙淹没,他还没有浮起来紧接着就是他在车上归途情景,在想象的大海中车祸,海此时又是死亡;西蒙女朋友为他录制海浪声,此时大海又是爱克莱尔和女朋友躺在床上睡觉,画面逐渐被海的画面淹没,此时大海又是包容

  观看这部电影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关于生命思考,只是跳出了日复一日枯燥时空,进入另外一个充满感动世界:西蒙恋爱我也会高兴,他去世我也会悲伤,克莱尔微弱呼吸让我担心,她最后手术成功我也会长舒一口气,西蒙的心跳在另外一位母亲身上得以延续,但这一个半小的时光是感动的,我的生活将继续。

  :题目出自电影《白色婚礼

  《修复生命》观后感(三):再生

  值得一观的五星佳作。影片叙述了关于一个器官移植的故事,按理说,这个应该是一个争分夺秒的紧张场面,但在影片中,你看不到一丝紧张,所有的情节都有如静静的流水华丽的慢板,不温不火的叙说着。在影片中,能看到很多隐喻,比如事故前公路变成了海洋,也暗示一个生命的即将离去,我们从何处来,必将回何处去。

  少年西蒙因意外车祸脑死亡,为了拯救更多人,医生说服了他的父母将西蒙的遗体捐赠出来,以便换得更多生命的延续,其中有一个镜头,在得知儿子生还无望时,父母双亲来到了父亲的加工作坊,戴上耳罩开始干活,两个人没有交流甚至于没有泪水,但内心痛苦却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手术移植前,医生将一段音乐放给了已经脑死亡的西蒙听,并告诉他,你的家人,朋友,爱人都在你的身边,你,并不孤独。而西蒙的女友,看到了窗外向她告别的男友,如鸟一样飞过她的窗外,我爱过,我来过,我离开。

  因为在保险公司工作了多年,对世间生老病死看得比一般人会多些,接受程度比一般人也会更高一些。关于遗体捐献,在中国还是一个人们不愿谈论的话题。在中国人心目中,还是更希望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但是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即便是入土为安了,百年之后不也是一培黄土么?何况大部分人除了亲朋好友以外,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呢?再何况,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可用的器官可以被利用在另外一个生命上,不是另外一种涅槃重生吗?我也曾去咨询过相关事宜,查阅过资料发现在申请书上需要直系亲属的签字,也曾跟父母讨论过这个问题,但由于观念不同,并不能被长辈所接受,不过方法总比问题多,希望中国也能开放相关政策,能够让每个生命心愿

  《修复生命》观后感(四):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gt;> 在影片开头,一个青葱少年离开心爱的女孩床头,从窗台一跃而下,在还未苏醒的城市中骑行,与远方赶来的好友会合,几人再一同开车奔赴那片安静 孤独的大海。正值青春岁月,有爱人在心头、有好友在身侧,当下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那一刻当真称得上“岁月静好”。 然后,“嘭——”,上一秒所谓“岁月静好”下一秒就成了追忆。 少年因车祸造成脑死亡,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生命的休止符就此画下。少年的父母匆匆赶到医院,从一开始的焦灼不安,到被宣判脑死亡后的心如死灰,前前后后,秒秒都是煎熬。 关于少年的故事,慢慢展开—— 他在青春萌动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女孩,像许多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他有些笨拙表达自己的感情傻傻地骑着自行车追赶列车只为了在下一站给女孩一个惊喜,到达下一个站点时明明累的要死还要硬是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来耍帅,哈,多可爱。 他有一对分居的父母,或许像许多父母一样,往日的感情终是敌不过生活的琐碎而分开了,但庆幸的是两人对自己的爱未减半分,面对自己的离去,两人同样心碎。 他似乎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喜欢上冲浪这项运动。忍不住猜想,或许他们父子之间,也有许多温情的瞬间呢。 噢,他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两人的日常,或是经常争吵拌嘴,而又相互依靠的。 西蒙的人生,跟许许多多其他人一样,普通平凡,又有许多值得说道的故事,关于他的女孩、关于他的朋友、关于他的父母、关于他的家庭、关于他的某次冒险等等,或许将来他的人生会更加精彩,有更多跌宕起伏动人心魄、抑或依旧平淡如水一如芸芸众生。嗯……他以后会活成什么样子已经无从得知了。 >> 另一头,郁郁寡欢面色苍白的克莱尔,与大儿子从现址迁到新居——一个离医院更近的地方。 她早已离异,跟丈夫断了联络,有两个成年的儿子。老大稳重成熟无奈担起了家中支柱角色老二已经从大学辍学追逐自己的事业却迟迟不敢跟母亲坦白,还是个任性的人。 迁新居那天,克莱尔恶作剧装发病,此举真的惹怒了老大。看得出克莱尔的病是他最大的心结,让他时刻担惊受怕神经紧绷,害怕母亲会随时离开,这么严肃事情怎么能随便开玩笑呢。 后来母子三人窝在床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吐嘈着电视的剧情,那个画面实在太温馨,只知道当下的温暖真实确定的。 克莱尔曾经是个小提琴演奏家,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她的事业。按她的话说,现在像个小老太一样生活不能自理,爬不了楼梯,多走几步就累得不行,连打个伞也有些力不从心。如果没有这个病,她或者还是个有些傲慢的演奏家,或是像安妮那样开一场自己的演奏会,享受掌声。当她在台下看着安妮演奏的时候,才会那么感伤生活中有许多“我本可以,但却不能“的心酸与无奈。 谁都猜不透命运做了什么样的安排,人生的故事充满的转折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折点是好是坏。西蒙正值青春年少本以为未来还有大好时光,没想到意外比未来先到一步;克莱尔人到中年受病痛消磨,以为人生就要步入终章,没想到得得命运之神的眷顾,得以开启新的人生篇章。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有趣,你总可以以某种方式,留着这个世界,影响着别人的生活,或者是以过去的形象留在亲友回忆中,或者以生命的力量让另一个人替你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 器官捐赠 本是个社会话题,导演却可以把这话题说得那么动情。你将生命的一部分零件转赠他人,使ta的生命之轮可以继续运转。 其实除了主线人物,里面的每一个角色的形象都那么丰满,无论是主角的家人还是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还是 喜欢鸟叫声的呆萌医生、还是压力大到在电梯间幻想爱人爱抚的实习女医生、抑或是器官捐赠机构的工作人员或是参与器官运送 的医生和司机,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色彩,都可以单独抽出来拍成一段影片。 这世界上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生命充满着多样性,只要活着,就会有许多故事的 发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在上演。私以为这部影片不仅是对 器官捐赠的一种呼吁,还是对生命的一种赞颂。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所以珍惜当下,在意外来临前;所以敬畏生命,在意外来临前;所以憧憬明天,在意外来临前。 ps:哎呀那手术镜头那么真实我差点以为我看的是纪录片了。

  《修复生命》观后感(五):残躯已死,心跳不停

  《修复生命》可能是9月份看过最好的电影了,虽然是冷门电影。整个片子只是平静的讲述着关于生命传序的故事。器官捐献和移植,有人说是“死无全尸”,而我却认为他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活下去。看到最后西蒙捐献了自己的心脏,医生还给他听了朱莉给他选的音乐,明知他早已脑死亡,却还是给他戴上了耳机做完了器官捐献。那一段,我就开始忍不住的哭。越哭越厉害。当西蒙的器官可以救7个人时,虽然决定艰难,可他的母亲不愿别的家庭在痛苦下去。而对于另一个接受他器官捐献的人,她终于可以看着儿子结婚生子,和自己的同性恋人好好爱下去了。

  残躯已死,心跳不停。别太伤心,其实,他们只是换了种方式重新活下去了啊。

  一个回头是永别,一个诀别却迎来新生。两个人应该都是幸运幸福的吧。

  《修复生命》观后感(六):Hopeful - 大海的声音

  影片很平静 波澜却不惊 抑制着呼吸看完 却令人感觉有着无限的希望。

  大理石一样闪耀的海洋,啤酒泡沫一般的海洋,乌云层层叠叠一样的海洋。少年穿梭其中,自由,快乐无拘无束。海声在耳边拍打着,少年在海浪中穿过,一次又一次的游向浪高处。

  《修复生命》观后感(七):既然注定要离开,那不如好好跟世界告别

  如果有一天,你的某个年轻的亲人陷入脑死亡,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还活着,只是人却再也醒不过来了,连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没有,你会强行用仪器将他禁锢,刻意延长他的生命吗?你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道义自作主张地替他延长这无用的生命,还是会选择放手,给他一个痛快解脱?如果他的器官还恰好能够拯救别人,你会选择怎么做?这部影片就是探讨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器官移植的问题。

  一开始看到片名,我还以为会是一部科幻片呢,但没想到看完后,竟然是一部探讨这么严肃话题的片子。虽然探讨的话题十分严肃沉重,但是影片却拍的十分唯美、诗意。全片像是一篇散文般,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没有刻意的反转和波折,只是在静静地讲述着这一段故事。建议没有看过的,不要看影评和剧透,找一个静得下来心的周末午后,或者寂静的夜里看一下,和真实的自己对话,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影片开头,少年爬窗跳出院子,在公路上滑滑板,在房顶不断翻越,骑单车在蜿蜒的路上飞驰,两个少年比谁走的快,一切都是那么的青春。接着三个少年一起去海边,在如同蓝色钻石清澈海水中冲浪,海水翻卷成一道弯曲的墙,少年和海水各自美丽。一切都那么美好,像是一首诗。回去的路上,两个少年相互依靠着睡着,连车祸都拍的如此文艺。面前的公路和旷野都变成起伏的海水,整个陆地变成海面

  因为赛门没有系安全带,其他两个朋友都没事了,只有他陷入脑死亡。其实之前赛门在海水中有一大段时间的沉静,似乎就预示着这一刻的到来。医生叫来赛门已经离异的父母,宣告赛门已经脑死亡,没有生还的任何希望,同时告诉他们,赛门的器官可以救到别人,希望他们能同意儿子的器官捐赠。儿子的死已经足够让父母悲痛了,再加上要剖开儿子的身体,拿走他的器官,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就算不提器官捐赠,你会让孩子继续这样苟延残喘吗?他已经脑死亡了,就算身体还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既然注定要离开,还不如好好告别,痛快地送他离开。而不是这样整天用各种机器困住他,明知道他不会醒过来了,还要每天过来面对他不会醒来的这个事实,每天都沉浸在他离开的悲伤里。一直强行地留住他,不仅会让亲人一直被悲伤包围,还浪费大量的金钱,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根本承受不住。相信孩子也不愿意看到自己这么没有尊严地活着。

  之前琼瑶阿姨也曾发布过类似的信息,声称如果自己走到生命的终结,医疗手段已经无法挽救,只能拖延,希望家人不要强行用各种医疗手段留住大小便失禁、行动不便、每天承受身体痛苦的她,既然注定要离开,就要自自然然地离开,告诫子女,不要因为要满足自己的孝心,就强行挽留。那一刻,我是佩服她的。中国人一向注重伦理纲常,有些好的传统,的确应该秉承,而一些会阻碍我们幸福的,何必还要看他人眼光?国人很少有人能将生命看得如此透彻。

  这是面对死亡的问题,影片不光只讲了这个,还一并讲了器官移植,或者说,更着重讲器官移植,而相伴而来的对死亡的问题,似乎就没那么显眼了。其实就算没有器官移植,赛门的父母也应该会送孩子好好离开,如今又加上器官移植,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孩子还可以拯救别的生命,他们看到广场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终于做出了决定,同意器官移植,只是要让孩子体体面面的离开。或许器官移植,给了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勇气。

  其实器官移植,更多会考虑到伦理上的问题。死要死全尸,要让他离开的时候,身体是完整的,这是国人的传统,或许也是人类的普遍共识。甚至古时候的那些太监们,死了还要把性器官拼好,一起入葬。觉得如果身体不完整,就是对死者的不尊敬,死者为大嘛。可这个传统真的那么有必要吗?这和火葬一样。既然离开了,一定要一副上好的棺木,入土为安。可是坟丘不仅占用土地,还让人望而生畏,完全没什么好处。

  很多人说,不能火葬,自己的亲人都死了,还要受火刑,未免太狠心太残忍了。可是埋进土里,任由地下的虫子撕咬,这就是对亲人的尊敬了吗?你看到漫山遍野的坟丘牌位,难道不会瘆的慌吗?如果每个人死后都要入土,那么以后地球上就全都是坟丘了!而器官移植何尝不是一样,你顾全了亲人留全尸的面子,却不知道因为亲人的器官,却可以拯救其他人的生命!人已经死了,体不体面不是尸体完不完整的事,而是亲人对他尊不尊敬!如果死后还可以救人,那又何乐不为呢?那才是最令人尊敬的离开。

  另一位母亲,有两个相亲相爱的儿子,一家人躺在床上其乐融融地看老电影,关系十分融洽。她还有一个曾经深爱过的同性爱人,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她想好好跟爱人告别。她的生命是如此美好,换做是谁,都不会舍得离开这个世界吧。可她深受心脏疾病的困扰,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多么残忍多么痛苦的事。而因为赛门的心脏,她又获得了新生,重新挣开眼睛的时候,真个世界都亮了,金黄色的阳光打在脸上,那种幸福无法言喻。门外是守候着的两个儿子,还有深爱着她的爱人。生命如此美好。

  而缺了心脏的赛门就真的离开得很狼狈吗?并不,他死前还听到了女朋友给他听的海浪声,还听到了医生转述的亲人朋友对他说的话,手术全程医生都在陪同着,所有医护人员都尽可能地温柔,手术之后,医生还细腻地将赛门擦拭干净,这就是对赛门最大的尊敬。而那位母亲,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也必将一辈子铭记着他的捐赠,这也是对他的尊敬。这些比直接去世让他的生命更有意义。

  至于匿名,其实和捐精是一样的,只是不想干扰彼此的生活,让事情变得复杂不可控,记住他的好就行了,何必计较他是谁呢?如果知道他是谁,要去感谢他的父母吗?他的父母会不会把儿子的爱转嫁到他身上,产生更加复杂的情感?父母如果后悔了,会不会从此对移植的人心生仇恨?这些都是不可知的。

  器官移植也常常和犯罪联系到一起,非法移植器官,和非法拐卖儿童一样,十分可恶。有的人甚至把活生生的人杀害,只为求取器官。说到底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想要活下来。但是移植器官修复别人生命这种如此美好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和犯罪联系到一起呢?修复生命,修复的岂止是移植者的生命,也修复了去世人的人生价值,修复了移植者的整个人生。

  影片画面很清新,剧情很舒服,配乐也很赞,虽然是沉重的话题,却表现的十分唯美。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接受火葬,更多的人愿意器官移植,更多的人不被机器困住苟延残喘。希望那些注定要离开的人,好好和世界告别,愿意捐赠器官修复别人的生命和人生。既然注定要离开,那不如好好跟世界告别,让亲人少些悲伤,让别人获得新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修复生命》观后感(八):把人人忌讳的话题拍的如此温情,这部新片很牛X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

  今天要介绍一部很特殊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觉很奇妙,因为它让君君思考了一个以前从没考虑过的问题:

  我死了之后要不要捐献自己的器官?

  《修复生命》| 2017

  豆瓣7.7

  《修复生命》观后感(九):见证一个美好事物的消逝

  除去大自然,这世间若说有任何美好事物,那都是由美好之人所为,如本片的少年。他有紧凑的身材、被太阳晒成栗色的皮肤、光洁的额头、散发着光辉的头发,和像大海一样纯净而富有力量的眼睛。他骑着单车在色彩鲜艳、阳光灿烂的街头飞驰,追赶地铁上心爱的姑娘,让我强烈感觉到,这是一个美好的生命在它最美好的阶段做的最美好的事情。一度仿佛回到1988年的《碧海蓝天》,1993年的《蓝》,安安静静的法国电影,有着击穿人胸膛的忧伤。

  《修复生命》观后感(十):一颗心脏的两段人生

  先是见证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精彩却短暂的人生,跟着他听风看海浪,骑车追姑娘。可惜小伙子出了车祸脑死亡。医生希望父母可以答应器官捐赠,父母很悲伤、痛苦和犹豫。最后这颗心脏还是拯救了一个女士。一个有两个大儿子,还和一个美女有过一段爱恋的气质女士。想必她的一生也是精彩无比,幸得延续。

  电影整体还是比较平实的,最后的告别那部分,实在太感人。

  一边是母亲在手术前与儿子的告别,其实是迎接希望,却做得好似永别;一边是脑死亡小伙子的心脏切除手术,明明早已永别,却好似仍在人间。医生按照他亲人的要求跟他说话,给他放他喜欢的声音。

  医生说:西蒙,你的父母此刻与你同在。你的妹妹璐璐,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马梅奶奶也是。朱丽叶爱你,是她给你选了这段声音。

  是海浪声,喜欢冲浪的小伙子在海浪声的陪伴下,做这个手术,也许就不会害怕了吧。

  看到这里我真的是眼泪一下就流出来。

  摄影和配乐都不错,配乐是亚历山大·德斯普拉,为《面纱》、《返老还童》、《国王的演讲》等电影配乐的音乐家。

  有点疑问的是女护士那条线是不是发展过多了,好像没什么用。

  电影里有开胸的镜头,非常逼真,我都怀疑剧组是拍摄了一次真实的心脏移植手术。心理承受能力差者谨慎观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