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终结的感觉》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终结的感觉》影评精选10篇

2018-04-12 21: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终结的感觉》影评精选10篇

  《终结感觉》是一部由赖舒·彼查执导,吉姆·布劳德本特 / 夏洛特·兰普林 / 哈丽特·瓦尔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结的感觉》影评(一):短评没有说完的吐槽

  必须吐槽一下,这可是布克奖得奖作品啊!拍得这叫个啥,是不是剪了很多内容啊?!剧情不连贯,剧情交待不清楚,有的地方过于含蓄;正叙和插叙过渡很有特点,还有老年托尼的穿越,很有意思的。

  但是没读过这本原著,再没有弹幕帮助,真的根本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有点糟蹋了这个作品的好主题

  我们的记忆是如此的不可靠、伪饰!我们是多么不敢面对自己曾经恶毒真实的自己。

  一堆好演员啊,演技全部在线啊!但是没有好剧本,也算是白搭了!

  表白米歇尔道克瑞气质太好了!马修古迪,只要镜头扫过他,他就是焦点、他就是中心主人公托尼的扮演者,之前奥斯卡男配得主,实至名归,他充分展现了托尼的自私,自我为中心,恶毒,却不自知。夏洛特兰普林高贵、疏离的气质。

  这个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集合了这么多演技好、又低调的演员。

  《终结的感觉》影评(二):女主可不是受害者

  唉,女主这一家人

  电影《终结的感觉》(The Sense of an Ending 2017)一开始就看得我疑窦丛生,应当承认,我是被女主老年时候的一脸正气一本正经样子迷惑了,这使我一直以为女主是个受害者,其实不然。接下来,我们不妨对剧情稍作还原,最后再看本片到底想传达给我们什么个道理

  影片一开始,男主托尼·韦伯斯特就暗示人生犹如屠宰场,谁都可能是那待宰的羔羊。他上大学时碰上了女主维罗妮卡,以为她就是一生的最爱,所以,他享受过恋爱的感觉,年老时他还能被自己初恋感动。然而,女主却根本不是抱着相同目的与他交往的。从女主邀请男主到她家度周末的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奥妙。

  女主是跟她父亲一起驾车接男主到家过周末,后又一起送男主回去的。无论是接还是送,男主始终是一人坐在车子的后排座位上,表面上,男女主角恋人关系,但女主竟然不跟男主同坐车子后排,到底有点令人蹊跷。男主到女主家后,通过窗户看女主母亲在收外面的衣服,女主哥哥杰克突然出现,看着窗外问了一句“还不错吧!”似乎杰克是在问男主对她母亲的感觉的,接下来杰克的话更令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了。“你喜欢羊吗?……我们今晚吃羊肉……我也很喜欢吃。” 这可是杰克看着自己母亲在说话啊,难道他母亲是只温驯的“羊”?奇怪的是,女主母亲一回首间看见了二楼窗户边的男主,竟然那么夸张地跟他挥手。吃晚饭时,也很奇怪。首先,女主的母亲竟然不回应她父亲要烤土豆请求。其次,当男主说他喜欢诗人是迪伦·托马斯时,马上女主父亲就能介绍这个诗人的背景,而杰克便吟诵起这个诗人的诗句父子俩一唱一合,本是很温馨高雅家庭聚餐场面,怎么女主母亲向男主诉苦道:“看看我都要忍受些什么?”由此可看出,在这个家里,女主母亲是很孤立的。晚餐后,女主送男主上楼安歇前,不仅没有一点情人间温存,反而说了一句很让人费解的话:“希望你能睡在恶人睡梦中。”这里的“恶人”指谁呢?

  第二天早上,女主一家人都出去散步了,仅把男主和她母亲留在家里。当这位母亲给男主做早餐时,说出的话又让人摸不着头脑:“你不会让维罗妮卡太过分的,对吧?……别让她太越界了!”什么事让女主的母亲觉得自己的女儿“太过分”和“太越界”了?当男主表示他对这句话不解时,为何吓得这位母亲失手扔掉正在煎蛋的平底锅?男主离开女主家时,女主母亲在紫滕花下的悄悄摇手,似乎不象是在告别而是在暗示什么?在车上,当男主出于礼貌跟女主说了一句:“我喜欢你妈妈”时,女主的父亲竟然调侃自己的女儿:“看来你有竞争对手了。”又接着对男主说:“仔细想想看,这么觉得的人也不止你一个。”所有这些场景串起来思考,我们不能不怀疑女主一家可能存在乱伦事:女主和她父亲之间的关系有点不对劲。这点在男主的二手相机店内,一个顾客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父女关系是很特别的”,这似乎是一种暗示。此外,女主哥哥杰克和她母亲间关系也令人怀疑。当然,我们并不知道,女主和她父亲、杰克和他母亲之间是不是血亲关系。所以,艾德里安提到的历史问题在这里就有了注脚了,如果没有这一家当事人的亲自述说,他们家人的行为怪异只能由我们乱猜测了。如果以上推测正确,那么女主显然就是出于为母亲勾引性对象的目的来和男主交往的。

  女主和男主回到学校,似乎仍保持着恋人关系,但一次他们开车到野外,女主拒绝和男主发生性关系,再联系到她母亲紫滕花下的诡异摇手,让人想到女主是在检测或验证什么。于是,这对名义上的恋人分手了。女主重新寻找对象。男主的好友艾德里安·芬恩便成了她新目标,很快芬恩成了她名义上的新恋人。基于某种道德良知,芬恩将他们恋爱消息告知了男主,希望得到他的宽恕以便继续保持同学友谊。但男主终不能如此大度,他的忌妒心让他给芬恩和女主写了一封措辞极为刻薄的信。但正是这封信促使了芬恩走向了女主的母亲。可能因为女主母亲的坦白取得了芬恩的谅解,这样就有了女主的弟弟小艾德里安的诞生。当芬恩得知女主母亲为其怀孕后,或许是一语成谶——因为他曾拿死去同学约瑟夫·多布森举例,这位崇尚加缪死亡观——“自杀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问题”——的人,以相同方式实践”了加缪的哲学思想。当然,芬恩自杀事件再次成为他认可的历史观的注脚,即没有芬恩的自述,芬恩自杀原因永远是个迷。

  芬恩在他生前最后几个月过得还算快乐,他应当将他最后的经历写进了日记。这本日记在芬恩死后为女主母亲所有,这里应当记录了他大学生活和同学友谊,尤其是与男主之间的友谊,否则女主的母亲不会留遗嘱要将这本日记本给男主;也应当记录了女主母亲关于她家庭的陈述,以及女主基于何种原因为母亲勾引男色的重要信息,这就是女主最后为何要以道德理由拒绝交出日记本的关键所在了。女主当然要掩盖这一切,只是她仍想让男主来承担道德责任,所以她一只保留着男主那封刻薄的信,以此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假象。幸而男主参透了其中的一切,同时,他也悟出一番人生道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只不过是我们口中的故事,一个向他人描述经过我们删改修剪过的故事,但那绝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终结了这一切后,男主终于可以坦荡地面对家人,面对过去,懂得感恩,即便是对那满怀恶意的人。(文/石板栽花 2017年8月23日星期三)

  .本文的字幕引用来源于圣城家园搜集并压制的片源,字幕翻译人员不详,特此说明并致谢!

  《终结的感觉》影评(三):短评都不够吐槽的

  终结的感觉…就是琐碎混乱,收一个快递的过场戏,都要请快递员进屋喝茶强行多加几个镜头。阿尔文的戏份给到最少,最后莫名消失了,最后最后才知道他的角色自杀了…而同时拍一个糟老头子前妻、前女友、快递员、基友、弱智孩子老师…喝茶吃饭闲扯淡的镜头数不胜数!卧槽这什么思维方式?!

  到最后等于什么也没说,孩子到底是谁的?阿尔文的日记到底写了啥?老太太为啥要把跟男主毫无关系的日记给男主?最后又说烧掉了?你丫逗咳嗽呢?!

  反正这个装逼小说的主旨就是说外人永远无法知道事实真相呗。既然如此我也可以大开脑洞,比如那弱智孩子是老太婆和自己儿子的乱伦产物(不然给女友哥哥专门写段对话是什么意思?而且完美解释了孩子为啥是弱智)。再比如阿尔文的日记里写的是其实他爱上的是男主,所以这本日记才一定要给男主看啊!

  既然创作者都这么不尊重自己作品了,作为观看者更可以随意歪曲咯,毕竟,不可能知道真相,right?

  想听阿尔文的英音,结果他的戏份也就10分钟。找个蓝光版CUT一下好了。

  唐家屯大小姐的戏份,完全有意义啊...有颜有演技的卡司,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太糟心了。

  《终结的感觉》影评(四):活在美化的记忆中还不如面对残忍人生

  两个小时无字幕节奏慢对我来说略吃力,旁边的大爷在中途睡着了。

  但全场那么多人都在认真看,所以我也不敢中途跑。看到最后竟也被打动了。

  影片中出现了我最最熟悉的highgate地铁站,自己竟小雀跃了一下,哈哈哈。

  我觉得人非要等到那个时候才醒悟未免有点太晚太可惜。无论发生什么,永远不要试图去伤害人才是我们应该谨记的吧,这样未来遗憾心痛才会更少。

  最后的哭点在Suzy顺利生下宝宝,Tony一直安抚着女儿。

  人或许都更愿意活在自己美化的记忆中?无论如何,还是真实更重要啊。

  真实的人生才值得纪念。如果搞不清楚,那就及时去问清楚,及时去道歉好了。误会总是最可怕

  《终结的感觉》影评(五):影片的无意义,正如人生的无意义

  一部神神叨叨的影片,我想我能看完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其一,他那不浮躁音乐,其二,影片神叨的水平同我的人生有的一拼。

  看到最后,我大概明白了这片子想讲什么。我可以用两种不同风格将其描述出来。第一种借用影片出场不多但其强大精神力贯穿全片的艾德里安。

  他在一节历史课上对历史作了这样的定义:历史只不过是记忆的不完美,和史实的缺失,相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所谓的确定性,by 帕特里克·拉格兰奇。

  把历史两个字换成人生,大概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了。

  第二种风格,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回顾我的一生,有开心,有痛苦,有遗憾,有激动,什么情绪体验过,但什么情绪也留不下来。一会儿厚重得像一本书,一会儿又轻的像一阵风。不论是留恋过去,还是期望未来,我那精彩纷呈的一生,也是毫无意义的一生。

  人生,即璨若星河,谬以无间。

  《终结的感觉》影评(六):还有多少个我不认识的我

  这是一个文学荒芜时代,我个人这么认为,但伊恩·麦克尤恩和朱利安·巴恩斯还行——多荒芜的时代英语也不应该荒芜。只看过一点朱利安·巴恩斯,暂时看不出大师相,但很英式的似有若无。

  电影几乎是英国的全明星阵容,Jim Broadbent,“斯拉格霍恩教授”;Harriet Walter,精明优雅的女校长之类;夏洛特·兰普,妖孽和传奇;Joe Alwyn,李安和霉霉的共同新宠;大小姐米歇尔·道克瑞;詹姆斯·维尔拜,昨日的美少年“莫里斯”,今日的秃头背影;《赛点》的“克罗伊”Emily Mortimer。

  电影显然并不成功,文学类电影剧情不足自然,也不需要追求残酷深刻,但英式的精致冷调也从缺,全片大致波平如镜地度过。运镜和音乐倒一贯的好,好得让人忘记了它的存在。

  文学走到今天,很难“文以载道”了,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很闲散,这里那里,点点珠玑。

  电影里似乎什么都没发生,故事铺陈几乎都是旁观、侧写,并且语焉不详

  Jim Broadbent越老越妖精,他那张老脸与无趣绝缘。他也没干什么,就那么晃来晃去,言语刻薄傲慢,但就是趣味十足。他会向前妻回忆年轻时怎样自慰,还理直气壮地说那是我的性挫折过程。女儿和爸爸一样,带小孩回家会故意在爸爸面前提到“阴道”……虽然也有残酷,但故事却主要是令人诧异的误读,人生仿佛存在着无数旋钮,打开一个,就会产生n个不同的版本

  Joe Alwyn存在于Jim Broadbent的年轻时代,既脆弱危险,他说“自杀是最大的哲学问题”。

  电影的结局甜美得过分,被错译的一切人生都得到了平衡

  英式影剧中的人永远是密藏,个个象暗蓝色的女贞子,又硬又实,感觉眼睛全身都看蓝了。文学的人生进行到现在也需要自“戏剧腔”上降落下来,平淡平凡,甚至平庸更广泛。朱利安·巴恩斯写下的就象那些女贞子,象渔网上那些在阳光照耀下象珠子一样闪光的结节,拾起它们,象拾起一个被揭开的人生。仅仅是消退的记忆或者误读,就是连环的终生大错?

  The Sense of an Ending的视角让一切都变得不确定,我能看到自己的几张脸?对他人的认识能有多错?在时间和记忆的深处,每个人都一身光影,每一点都莫测难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