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的托词》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10篇

2018-04-13 21: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10篇

  《永远的托词》是一部由西川美和执导,本木雅弘 / 竹原皮斯托 / 藤田健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一):请握紧双手用力珍惜

  (写在前面,这不只是一篇影评,更是自己内心深处对珍惜的想法感谢每一位看到最后的小伙伴,笔芯。)

  每一部能让我感动到并且从内心深处升腾起美好的电影,于我而言,都是我所庆幸能够遇见精品。既合适独自感动,也适合与人分享。 感觉日本就真的很适合拍这种在平淡生活中见真章的作品。只不过是一些平平淡淡生活细节,一件又一件的日常琐碎小事,但却能从这种小事中拍出人生的意义生活的希望,真的很厉害。这些小事能够表达出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不争不抢,但也有积极向上的心,面对人生,更是深情而珍惜。 而这部电影也是如此。电影实际上讲述了一个渣男心路历程转变,一颗渴望救赎心灵重生之旅。而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真情,这浓浓的日式鸡汤,已经足以带给人一次治愈心灵的感动。 两个同样因为事故失去妻子男人,无意中结识彼此(只因为他们俩的妻子曾是高中时期闺蜜)。其实作家在与妻子十几年的日常相处之中感情已经消磨殆尽,身为作家,他写着感人的故事,但自己却丧失了爱的能力,心灵变得麻木不堪。不过,在与货车男子的一对儿女的相处之中,他的内心发生缓慢温暖变化说实话,两个男人分别属于不同阶级,他们的生活方式根本不同,原本并不算是一路人。作家并没有孩子,但是当他闯入了货车男子的生活并帮助他照顾两个孩子之后,作家从此过上了一种接地气的生活。他开始学着与小女儿共处陪她看卡通,会带着小女儿一起接深夜放学大儿子回家,他仿佛过上了那种世间普通父亲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作家和这两个孩子在一起活得很开心,但偶尔也会酒后吐真言暴露自己绝望的内心。 其实他只是在这种平凡生活中逃避他不堪的现实。他原本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丈夫。经常对妻子冷暴力,即使妻子已经陪他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不离不弃。甚至在妻子去世的当天,他还出轨与女学生有染。这所有的一切使他内心感到愧疚。没有妻子的他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所有的碗碟堆在一起,垃圾也不倒,整个家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一样。他的助手看出了他一直在逃避,但是他从来也不肯承认。即使因为妻子去世而极度的悲伤,但他就不肯表现出来,连哭一哭也不愿意。即使他能说出“哭,并不是因为软弱坚强的人在失去重要的人的时候不会逃避。会直面自己的悲伤,好好哭一场。”他能用这番理论安慰货车男子却无法真正使自己走出悲伤得到心安。他在不停的开导着货车男子其实也是想开导自己。可惜当局者迷。我能感觉到,其实如果不是这对兄妹来到了他的生活,他根本会支撑不下去。而这个朋友以及这两个孩子其实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之一。他说“我真羡慕你有想保护东西。”其实说起人生,很多时候是一种虚的东西。为自己而活也不过是一种口号,但如果人有了想保护的东西,想坚持事情,其实更容易有活下去的动力吧。 “他们正在努力的向前看,为什么你老是畏畏缩缩停滞不前。忘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也必须重新站起来。”这番话,与其说是他讲给货车男子听,倒不如说是在规劝自己。失去之后才感知到原来那是那么重要的存在。但是失去了就是失去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人还是要向前看。虽然作家在面对内心的时候跌跌撞撞,但在这般平凡生活的继续之中,他渐渐学会了正视自己的软弱和不堪,也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家帮助货车男子一家的时候,自身也得到了救赎。这体现了一个真理,对自身的救赎,往往从为他人提供救助开始。看起来似乎是救别人,到头来会发现,其实归根结底救别人是在救自己。“他人也是自己,自己终是他人”。在影片接近末尾的时候,货车男子出了车祸,作家急急忙忙出门带着大儿子去见他的父亲,在这个时候我知道其实他重新学会了如何去爱一个人了。 特别喜欢作家在火车上对大儿子说的话“人的内心呀,虽然很坚强却又很脆弱,也会一碰就碎,即使长大成人即使为人父母即使是心疼的想抱紧自己孩子的时候”“那些心疼我们的人的手不要轻易放开”“本以为分开没那么容易,其实分开就是一瞬间的事,所以啊,你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握紧他们的手”在看这一段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觉,我也知道那种无法握紧所爱之人的手的感觉是多么的令人心碎,这必然是已经失去过的人才能够体会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人这样对我说:“我现在会想到一定要跟家里人多相处相处,其实很多很多的文章很多很多的例子,其实生活中还是要和家里人好好的在一起,多联系联系,这样就不会在失去的时候还感觉不够了。也许永远都不会觉得够,但是,就还是,珍惜吧。”是啊,昨天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时间不停的往前走,我们自己也要往前走才对。对于失去的就好好怀念,对于还在身边的请好好珍惜。

  ……………………………………………………这是一个分页线,0421想再来说些什么。

  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真的很需要珍惜和家里人的时光。不要以为自己还小,其实到了十八十九二十岁这样的时候,很有可能就要经历人生之中的第一轮的告别了。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又有多少还在呢?但矛盾的是,我们这个年纪正是意气风发想好好玩一玩闯一闯的时候。就拿我来说,我高三的时候就一直想着要离开湖北,我爸死活要我留在湖北,我当时偏偏就想着我死活也要离开湖北。当然,最后因为一些实际的问题选择留在湖北来到了荆州。其实即使还是在湖北,即使在荆州,这里离我的家还是有很远的距离,高速动车组不换乘的话,要3个小时20分钟左右;要是那种普通的家用轿车,要近5个小时。其实这已经是很远的距离了。偶尔想家也没有办法。而死亡和离去残酷地方是,它并不会对离开的人有多少影响,真正受苦受难的是那些被迫留在原地的人。自从奶奶去世之后,我其实不太能面对我爷爷,不仅仅是因为看见爷爷就会想起奶奶,而且还在看见爷爷时会油然而生一种心酸的感觉。我觉得爷爷很孤独,奶奶去世后不再有人能陪伴他,而我也无法安慰他。而说到我自己,我不再是那个刚失去时不哭不笑却半夜躲在被子里哭的幼稚小女孩了,重新想起我还是会心酸,只是不再那么激烈,不激烈不代表我忘记了,只是有些事情要学会埋在心底去怀念了,生活才能更好的继续。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二):这部治愈片,真的「扎心」了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要说治愈片,当然首推日影。

  今天派爷看的这部新片,可以说是——

  狠狠地扎了爷的心,而最后,又将新伤旧伤,一起治愈了。

  导演西川美和,是,是枝裕和的嫡传女弟子

  所以,这部电影,很有是枝裕和的画风。

  在题材上,也是师承于他的家庭琐事

  《永远的托词》改编自西川美和自己获得直木奖的小说

  故事围绕着一个「渣男」展开。

  扮演者是曾出演《入殓师》的本木雅弘。

  这是他7年之后再度回归大银幕。

  男主角是一位知名作家津村启,本名衣笠幸夫。

  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深津绘里饰),但他却不是一个好丈夫。

  当妻子因事故不幸身亡时,他却和年轻女孩(黑木华饰)在家厮混。

  在媒体公众面前,他努力扮演好悲剧主人公伤心样子

  而在私底下,他却不曾为妻子流过一滴眼泪

  也不是不想,是他根本哭不出来。

  看着一起生活多年的人,从活生生的样子,变成一堆冰冷的骨灰。

  他哭不出来;

  看着曾经两个人的家,变得冷清脏乱

  他也哭不出来;

  看着出轨的女孩都自责哭泣。

  他还是哭不出来。

  他甚至依旧贪恋女孩的身体

  女孩看着他,不禁对这张脸感到恶心——

  这张脸蠢透了。

  能在妻子刚刚过世还鬼混的男人,只能说明他谁都不爱——

  你并不是在抱我,谁也不算被你抱过。

  他身为作家,写着感人的故事,但自己却丧失了爱的能力。

  导演以女性视角,讲述一个丧妻渣男的心理历程。

  影片前半段扎心,在后半段,导演让男主找回了丧失的爱的能力。

  什么能打动渣男的心?

  ——居然是一对小兄妹。

  与男主妻子一起丧生的还有妻子的闺蜜。

  和男主完全相反,闺蜜的丈夫,始终陷入失去妻子的痛苦中,难以自拔。

  闺蜜一走,剩下一对小兄妹,无人看管。

  男主主动请缨,当起了兄妹二人的家庭煮夫。

  每日照顾孩子,洗衣做饭。

  看似是男主在帮助别人,但其实,这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

  这条路,漫长中夹杂着些愧疚。

  但当小孩子一家不再需要他时,他又陷入颓废

  妻子的去世,表面没有让他改变什么,实际却在他内心暗生汹涌

  直到他在整理妻子遗物时,发现妻子留给他的讯息——

  我已经不爱你了,一点都不爱了。

  他崩溃了。

  这成了他颓废的托词,他的借口

  但借口不管存在多久,都得自己学会接受现实。

  男主开始接受从前所厌恶的。

  接受他最讨厌的名字——幸夫

  接受妻子以外的人给他理发。

  生活教会了他如何去爱人,但代价是,带走最爱他的人。

  原以为别离是不太容易的,但其实别离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人生真的不太长,告别往往来不及。

  想想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很残酷的关系

  千万别深究。

  真相是很残酷的。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

  微信搜索:电影派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三):吹毛求疵

  我的感受是,导演很想用细节表现变化,但做的不够。

  大宫删除妻子语音信息一幕,本想表达,被儿子指责知行不一,不是一个负责爸爸后,大宫决心改变以前沉于悲痛中度日的心态。但大宫是什么样的人呢?记者采访时,问他想对亡妻说些什么,他只说了一句希望她回来,然后悲恸大哭。

  幸夫不再来他家帮忙后,面对家庭他悲痛无力,甚至顾不上挂念去接深夜未归的两个幼子,只是颓然睡在暖桌下,这也触发了真平对爸爸的指责。

  这两件事可看出,大宫不是一个独立果断的人 ,他从心理上非常依赖妻子,妻子不在后,甚至把依赖延伸到陌生人身上。这个依赖,一方面是对妻子的情感依赖,一方面是在家庭中,对妻子这个角色的依赖。这样的人,我想不会在短时间内删除生活里妻子的痕迹,更不会删除仅剩的唯一的妻子的语音。这个动作很突兀生硬,不符合人物性格。或许换个表达方式更好,比如独自一人对着手机里的妻子说话,儿子说我不是一个好爸爸,我想做一个好爸爸,你在天上也要帮我啊之类的,这会不会更像一个普通懦弱的中年丧妻男人做的事?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四):学会去爱身边的人

  ··

  能写能导的西川美和

  这是西川美和的第五部长片,这位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的导演,身兼作家与导演两个身份,因此,她的电影不失小说的细腻感,又兼具影像冲击力。

  学生时代立志去拍电影的西川美和,毕业面试时的机缘巧合加入了是枝组,随即参与了是枝裕和的电影《下一站,天国》的制作,从此踏上电影之路,后来经过森田芳光的《罪恶之家》,是枝裕和的《距离》、《如父如子》,诹访敦彦的《家庭私小说》等片副导演的历练,2002年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蛇草莓》,2006年《摇摆》,2009年《亲爱医生》,2012年《卖梦的两人》,2016年《永远的托词》。她的长片皆为自编自导,出色的文学原本和还原于细节的制作水平,又有稳定的产量和质量,是西川美和作为导演,可立足日本并备受国际目的关键。因为师出是枝裕和的原因,她关注焦点也是家庭关系,影像语言与是枝也有着微妙的神似。

  但作为能写出直木奖作品的小说家,做导演肯定也不会满足于模仿,事实上,西川的作品和是枝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枝裕和常从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关系入手,当遇到社会的拷问时,最终感受到普世价值观共鸣,而西川美和擅长从一个模糊亲情遭遇意外发问,揭露人性真实

  人生即他人

  《永远的托词》既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名为衣笠幸夫的畅销书作家津村启,在成名后忽略了妻子衣笠夏子,也忘记妻子的默默支持,而妻子也因长期得不到反馈的爱而对丈夫失去真情,他们的关系似乎已经名存实亡,幸夫在沙发上与情人温存时得知夏子因车祸亡故,慌乱的生活才如决堤的洪水一样奔涌而来,怎样在亡妻的思念中重新唤醒幸夫对人际关系的审视,正如在电影的最后,幸夫写下,“人生即他人”。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五):这不是渣男的自我救赎,而是对人性缺憾的一种补救

  夏子(深津绘里 饰)和闺蜜出游时,不幸中途遭遇了车祸,此时丈夫衣笠幸夫(本木雅弘 饰)正和情人(黑木华 饰)厮混,当他得知了妻子死去的消息时,除了有些吃惊内心里却没有一丝波动,随后他竟然借此事件,为已经走了下坡路的作家身份贴金。

  然而没有了妻子,幸夫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混乱之中,负责他的编辑唾弃他,甚至连情人也离开了他,直到有一天,妻子的闺蜜的丈夫找到了幸夫,拜托他帮忙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此过程中,幸夫渐渐学会了正视自己的软弱和不堪,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这是电影《永远的托词》的故事梗概,看了电影我们很容易判定男主幸夫是个对妻子不忠的渣男,也能够看出影片是在讲述一个渣男自我救赎的主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很难认可这个主题,试问一个渣男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吗?不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其实人们对电影主旨指向的怀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首先我们不知道幸夫是不是一开始就是个渣男,他可能之前和妻子非常恩爱,只不过后来才变了这也说不定,那么现在他失去了妻子后悔了,所以改过自新就有了可能。

  再者就算他自始至终就是个渣男,我们不是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吗?

  所以在我看来,人们对这一主题的怀疑是偏颇的,一个渣男的自我救赎的故事可不可信不重要,应不应该才是重要的,正是因为在大家眼里现实中很多渣男是不会自我救赎的,所以才要在电影中塑造这样一个形象。这其实是导演西川美和的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假定,或者说是她一厢情愿的设定,往深了说是对人性缺憾的补救。

  你看整部电影都在展现幸夫的心路历程,就说明导演是有意想通过影像,让我们看清人物在作出改变前后的心里变化,幸夫在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之前是痛苦的,而做出改变之后人生就有了意义,这种意义不仅是他作为一个末路的作家又写出了优秀的作品,还在于他拯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妻子的闺蜜一家),更在于他把这一过程整理成书从而能够提醒更多的人。

  而在电影中有一段是幸夫对妻子的闺蜜的儿子说的话,更是主旨鲜明的宣扬该不该自我救赎,这是幸夫后知后觉的总结,是对后来者的劝告。他说:

  “生命是安于人的内心,虽然很坚强,但也很脆弱,也会一碰即碎。即使长大成人,即使为人父母,人活着就会胡思乱想,不过,那些心疼我们的人的手不要轻易放开,千万不要瞧不起他们,不要贬低他们,如果你不这样的话,就会变成我这样,就会像我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最终变成没有爱的一生。本以为分开没那么的容易,其实分开就是一瞬间的事。”

  由此影片《永远的托词》提出“人生既他人”的哲思,通俗点说就是人活着是为了别人,这是一种大爱的理论,然而它违背我们通常所说的“他人即地狱”,也就是人性是自私的。我以为这还是导演西川美和这样一厢情愿的设定,但是这并不是她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她往期的作品一直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在她的处女作《蛇草莓》里就第一次设置了一个善于撒谎的小偷,十年前他被父亲赶出家门,十年后当父亲遇到危难回来相助,你不能说小偷改过自新了,只能说他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父亲的认可,希望自己的人生有益于他人。

  还有她那部获得日本电影学奖的作品《亲爱的医生》,设置了一个冒牌医生,他干了一件真正医生都不愿意做的善事。他来到一个村庄本来是为了卖药赚钱,但是当他发现整个村子没有一个医生,村民生病了无法医治,他在卖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撑起了济世救人的责任。最后事发后警察来找村民问话,竟然发现很多人对此事都知情。

  从《蛇草莓》到《亲爱的医生》再到今天的《永远的托词》,其实西川美和都是在假定一种人物的存在,而这个人物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即使是犯过错的、性格有缺陷的,都是可以转而向善的,从一个人对亲人的转变,到一个人对陌生人的转变,再到一个人对自我的转变,西川美和在这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人性的期许越来越深,今天她提出“人生即他人”,显然是做足了准备。

  有人说西川美和与是枝裕和的徒弟,所以《永远的托词》透着是枝裕和的风格,这样说没错,但是这话说的终究是太含混。实际上是枝裕和一直以来是在对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完美的东西进行解读,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因此看他的作品你总是能够看到人性中缺憾的部分,从而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而西川美和可能比是枝裕和走得更远,因为她试图弥补这种缺憾,治愈这种忧伤,因此你才会看到《蛇莓草》里那个小偷帮助父亲渡过难关,才会看到《亲爱的医生》里那个冒牌的医生济世救人,才会看到《永远的托词》里那个渣男的自我救赎,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不是渣男的自我救赎,而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补救,人生即他人,这是大爱。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六):所谓忙碌,不过是逃避的借口而已

  在《永远的托词》里有这么一幕,学业跟不上的小男孩流下了眼泪,然后他和幸夫说:不要告诉我爸爸。

  后来,幸夫和小男孩说:哭,不代表着软弱,有时候,哭也是一种坚强。

  说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自己,提到了自己的逃避,提到了自己的不敢面对。那一刻,我几近奔溃,我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坚强不过是软弱。

  我父亲是2017年1月份去世的,或者你们有察觉,或者无察觉,这两个月我的状态总是起伏不定。

  电影里想起去世的亲人总是浮现出音容笑貌,而我,一闭上眼睛,总记起父亲去世时的挣扎,那最后一口气的咽不下去。

  但我不敢哭,有时候泪流满面,却还强装坚强。

  我怕,怕感情的缺口一打开就补不回来,怕一泻千里,怕赤裸相对。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愧疚,或者无助,以至于你不敢去面对它,你压抑着自己的情感,花天酒地四处逃避。

  《永远的托词》说的就是这样的逃避,小说家男主角该算是渣男吧,在他出轨的时候,老婆出车祸身亡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他在公众面前表演,借口照顾小孩来逃避,直至看见老婆没发出的消息,彻底崩溃。

  “我已经不爱你了。”

  这句话把他拉回了现实,不得不正视起自己,那张“让人恶心的脸”。

  老实说,电影并没有那么出彩,导演西川美和是是枝裕和的女弟子,所以在电影的前半段你很容易能感受到是枝裕和的神韵,不一样的是,后面西川美和在寻找情感的宣泄,而是枝似乎并不看重这些。

  电影其实分了三层意思,逃避自己,对话自己,认识自己。第一层是常态,是表演,第二层是照顾兄妹时的感悟,或者是自言自语,第三层,则是西川美和真正想表达的:珍惜身边的美好。

  只是对于这第三层,我始终报以疑义,有些事情,并不能如电影里那么简单。

  这恐怕就是导演们的“圣母心”了,他们以解救天下为己任,想把我等堕落民众从深海中拉上来。

  事实上,我们无法解救,鸡汤再浓,也不过是鸡汤而已,在这个意义上,《海边的曼彻斯特》才是常态。

  但是我喜欢《曼彻斯特》,也喜欢《永远的托词》,电影嘛,有人沉沦于现实,便总有人要创造些出口,不管这个出口是不是妄想。

  不过《永远的托词》有一点说的很有道理,那就是,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情感。

  污浊的、肮脏的、懦弱的、邪恶的、各种好或者坏的。

  当我们尾随着大众,表演着大众喜欢的样子,也就等于了放弃自我,活在了面具里。

  这种感觉,真的能让人麻木。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七):很棒

  看完《永远的托词》,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幸夫真的从妻子的死和大宫一家人那里学到了珍惜吗?也许是有的吧,就像他在火车上对大宫儿子说的那样:“不要推开给你爱的人。”但我觉得这忏悔终究是要落空的。即便幸夫重新写作并获得成功,这种成功也让人质疑。或许电影把写作理解得浅了吧,写作是为了赎罪,但首先是为了要面对罪。幸夫始终在逃避,在表演,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舞台安放自己的良心,但这个舞台事实上是没有的,就连亡妻都没有给他,大宫一家也同样。电影海报是小夏和小雪一家在一起。但事实上这只是幸夫的幻想,现实中小灯送的照片里只有小夏一人。我觉得现实是拒绝幸夫忏悔的,不会给他机会救赎自己的内心,或者说现实就是各种托词,由各种行得通的理由组成。真正的忏悔和救赎必是背着向现实的,是向神的行为。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八):永远的托词,永远的羁绊

  2016年年底时分,影迷大都流连于是枝裕和的新作《比海更深》。深沉的父爱,精明的老母,平淡的讲述……是枝裕和差一点就要复制《步履不停》的巅峰,但无论如何让人觉得差了一口气。与此同时,观众却忽略了另一部优秀(甚至更优秀)的家庭剧——《永远的托词》。从2003年的处女作到2016年,女导演西川美和一共只拍摄了5部作品,但这五部作品真可谓各有各妙、成色俱佳,本次的《永远的托词》又得到旬报第五的好评,无疑显示出西川相当稳定的水准和极强的实力。

  初看《永远的托词》,最让人惊叹的还是影片对人物的刻画。实际上,影片正是改编自西川美和自己入围直木奖的小说作品,因此也承继了小说文字的高超技巧和细腻质感。明线中,生活糜烂的作家衣笠幸夫(本木雅弘饰)在失去妻子之后为寻求心理补偿而帮助他人养育孩子,在此过程中开始重新建立起久违的友情以至亲情。繁复琐碎的情绪充斥其间,但又杂而不乱,让人无比动容。而在暗线里,幸夫经历的数次心理转变被完整地描绘出来,从对妻子的漠视到对亡妻的怨恨,从嫉妒他人到甘于付出,从自责到理解,一个个层次接连呈现,反思和失落则贯穿始终,叙事之巧,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片中种种情感往往意在言外,很多时刻很难用语言表达和形容,故而也为影像表达留出了丰富的空间。西川美和在一些访谈中也提到,自己并不想将电影拍成小说的浓缩版,所以增删了部分段落和情节,以期达到某种平衡。所有这些,无不考验着创作者的调度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演员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从成片看,无论是导演西川美和还是曾经在《入殓师》中饰演男主角的本木雅弘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可恨、可爱又可怜的复杂生灵。更进一步来看,《永远的托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每个角色的复杂性和角色间复杂的情感交织。这是该片的过人之处,也是每一部成功家庭剧得以引发普遍思考和共鸣原因。

  其实,从四五十年代甚至更早以来,日本一直就是家庭片大国,但目前仍然在世且能在国际上打响名号的日本家庭片导演,无非就是山田洋次和是枝裕和两(代)人。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相较蜚声国际的是枝裕和,西川美和确实没有那么出名,但同为家庭剧创作者,二人却是惺惺相惜,并且长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里所谓师的关系,是指西川美和之所以走上电影制作之路,还端赖在一次电视台面试中被是枝裕和赏识。虽然面试落选,但是枝却邀请她加入《距离》(2001)的剧组,并让她做了自己的助导;两年之后,是枝裕和更是亲任西川美和处女作《蛇草莓》的制片。二人经历相交,题材也显师承,所以西川美和才有了“是枝裕和徒弟”之称。而说到友,是枝和西川每次写完剧本,都会互相寄给对方修改。有趣的是,西川美和在创作《永远的托词》的剧本时恰好收到了是枝裕和寄来的《比海更深》,发现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作家作为影片的主角,而且都在作家和儿童之间建立起复杂而有趣的联系。这固然是一种偶然,但也无疑可以让人管窥他们创作上惊人的一致性和相互影响的成分。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西川美和绝不是是枝裕和的“六耳猕猴”。仅就《永远的托词》而言,该片注重的是角色内在的转变和情感的流动,而她的其他影片中也始终存在着一种和解和趋同的倾向;《比海更深》则延续着是枝电影一直以来展现的家庭成员的固态性格和性格经历间难以相容的对抗性。对于家庭的解体,西川惯于从每个人口中都有可能脱出的谎言(或本片所说的“托词”)介入,而是枝则更注重从性格本身入手描绘个性与血缘之间的张力。

  西川之妙,在于她清楚地意识到 “心口不一”作为家庭粘合剂的矛盾属性,而且不管承认与否,这种矛盾便是东方家庭得以维系的内核。这一点在其处女作《蛇草莓》中就显出端倪:西川美和用一种阴冷诡谲、接近森田芳光《家庭游戏》的笔法(西川确实也当过森田芳光的助导,并且显然受到了很大影响)描绘了家人间的种种谎言,但她同时也通过妹妹这一角色暗示,一个不撒谎家庭成员,无论是出于何种考量,都反而会让家庭成员失去与生俱来的信任,从而造成家庭的解体。在其巅峰之作《亲爱的医生》(2009)中,西川美和更是野心勃勃地将这种有关谎言和信任的探讨推广到社群之中:在老龄化程度极高的穷乡僻壤,人们需要的固然是靠谱的真医生,但需要的更是呵护,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亲爱的医生》中有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场景:香川照之饰演的贩药商接受警方调查,被问及冒牌医生(也就是主人公)为何一直在小村庄行医,如果不是为了钱,难道还能是因为爱?贩药商坐着没言语,一翻白眼直接晕倒在地。两位警官见状赶忙将他扶起,贩药商说到,“你们扶我起来是因为爱吗?”

  《永远的托词》亦复如是,它是《亲爱的医生》的延续,是西川美和的又一次温柔的阐释。它试图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称作“爱”或“信任”,而是情,是羁绊。只不过,西川美和在本片中选用了一个更加贴切的意象——头发——来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牵连具象化:妻子的职业便是理发师,而妻子的去世让幸夫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帮他理发。“烦恼丝”的延长,不仅象征着烦恼的绵密,更表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窘态,直到为妻子所写的“永远的托词”一书出版,幸夫才终于理去长发,留下了真正的思念与回忆。

  影片结尾,衣笠幸夫拿出妻子为自己理发用的剪刀。指尖在刀刃上游走,眼神与刀叶反射的光相交,这场景仿佛二人又一次令剧中人心痛、令观众心碎的对望。不过,面对逐渐远去的死亡,幸夫迎来的,或许会是一轮新生。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九):谁的亲人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

  《永远的托词》是一部探讨如何悲伤的电影。

  李志在《梵高先生》里唱:谁的父亲死了,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而影片中失去妻子的作家衣笠幸夫正沉浸在自己悲伤的假象里。他面对镜头掩面抽泣、深情回忆。可事实上,他对于妻子最后吃了什么穿着什么全然不知,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头发是否有型,出轨的事情是否被网友知道,悲伤的亡故者家属形象是否得体。如此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自以为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却未曾想,到头来却被外遇的一句话无情揭穿“你根本不是和我做爱,你根本从来没有和任何人做过爱。”

  《永远的托词》观后感(十):人生就是他人

  文/梦里诗书

  《永远的托词》是一个属于男人的故事,更也是一段属于人生的启迪,电影明明有着足够波涛汹涌的故事,却在导演西川美和稳重平和的叙事下,以一份别样的平静,让人真正走进了一颗渴望救赎的心灵,看到了一个渣男心路历程的转变,以此所形成的真情,已然足以给人一次治愈心灵的感动。

  电影以一个中年成名的小说家幸夫为展开,在开场一段尤为简单的理发场景中,几句最为平常的言谈,却已然让观众所见成名后的丈夫与昔日的结发妻子没有了丁点感情可言,这样的夫妻关系其实已然走到了陌路,而电影用一场骤然而至的生死离别,所换来的并不是丈夫的痛定思痛,相反作为知名小说家的丈夫关注的是自己的名誉,想的是和自己的情人继续缠绵,这样的一个渣男甚至最后连自己的情人都为他的这种行为所不耻,可以说这时的男主早已忘记了何为爱的能力。

  面对失去妻子后的生活,孤独的阴霾和已然枯竭的创作力终彻底笼罩住了这个昔日虚荣的小说家,而为了赎罪也好,为了寻找灵感也罢,幸夫走进了一同出车祸而死妻子闺蜜的丈夫大宫和他的两个孩子的家庭,此时电影又开始回归于一种温馨的假象,彼此之间好像都得到了治愈,但其实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放下释怀?电影非常巧妙的一个点,正是对这场悲剧后的每个人都有着极为细腻的人物塑造和把控,以此所酝酿的情感,丝丝入扣的使这个故事走进了观众的心房。

  不管是妻子的死去还是大宫一家本自幸福被打破后的生活,其实都是再为电影最为关键的一个点在做出铺垫,这个点就是幸夫在妻子的手机中看到最后一条未发出的信息:“我再也不爱你了,一点也不。”电影的整个情感在这一刻得以了爆发,那曾将妻子视为陪衬的虚荣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破,而随着妻子的离去,已然逐渐被唤醒对妻子之爱的幸夫更在这一刻感受到了锥心之痛。

  在这场情感爆发之后,电影所留给观众的并非是一份冷若寒冰的绝望,大宫一家与幸夫之间互相的种种交汇,让人也再度回归到了面临生死之痛后,每个人必将经历的成长与释怀,而电影在此也透过幸夫再次从新拿起的笔端,那句:“人生,就是他人。”的感悟成为了电影最为夺人泪目的所在,《永远的托词》所最终落足的并非是对一个渣男的讥讽嘲弄,而是一份历久弥新的爱。

  乔布斯曾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谁又会没有着一份“人生,就是他人。”的羁绊?西川美和作为一名女性导演用一个虚荣渣男的救赎,所要诠释的正是这个最为被人忽视却又最为珍贵的人生之道。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我的注微信公众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