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15 20:3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经典观后感10篇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丹麦主演的一部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观后感(一):杂乱感想

  真是特别的作死还在和他们一样紧张的初三时间还来看挺耗时间的纪录片,有很多想说的话但也没太多时间整合,按以下几点列出来,有些可能会跑偏吧。

  1.英语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门学科可能是最实用的吧,但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可能是英语我们这里小学年级才学、英语课比较无聊或是什么其他的种种原因,我们班上的人对于英语根本重视,每次英语考试分数都挺惨不忍睹。尽管我本人还是挺想学好英语的,但是我总是会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一方面我想要追求不错的卷面分数,另一方面想要可以用英语来大胆表达自己想法,不用担心会有人嘲笑自己的读音语法或者各种的磕磕绊绊。我知道对大部分聪明人来说他们可以把这两点巧妙结合在一起可是我却无能为力比如说单词时候我们总是跟着录音机或者老师念一句跟一句,自己念得时候就会很小声。希望是中国课堂的英语可以慢慢地做一些改变可以增加一些英语的互动,还希望可以有一些宽容环境对待一些错误吧。

  2.不能光光去说一种教育制度好还是不好,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情、主流价值观甚至是传统的。我们做的应该是互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照搬。这个东西不可能有一个绝对正确标准

  3.可能在我以往的观念里西方教育最值得夸耀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想象力、创新或者是团队精神吧。可结果他们输了。虽然说一个小群体比赛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我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它的形状应该是一层又一层反复叠加上去的,你拥有大量且扎实知识,你可以从这些东西中发现问题,然后努力解决它,又会从中又有所收获,这个应该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循环。在无知且无力证实的情况下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4.学习给我带来的什么,最大的感觉敬畏,我惊叹于他们在这么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应该说是一个构成了一种宏大体系规律,然后把这些东西连贯系统教授给我们,真是感到特别的愉快幸福,就像被这个世界承认可以去感受它的神奇与美。

  5.有时候老师总是爱说“第几章会学到”“你们上到那个年级会学到”也正是因为我知道知识的庞大也知道我不可以一口气把它学完,让我对一些我当前不了解但我以后肯定会知道的知识抱着一种淡薄的求知欲,而且这种求知欲正在一点点的变得小,更“缓慢”。我不知道这种心态是好还是坏。

  6.作业太多了。

  以上。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观后感(二):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最缺乏什么

  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最缺乏什么?

  我觉得是热情渴望

  我还看了bbc的《中国老师来了》。丹麦的和英国的国外老师和中国老师都说了中国教育会缺乏个性创造力。其实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根本问题,根本的问题是这种教育会让人缺乏热情,持续一生深入生活各个方面的热情。

  英国的学生情绪很说明问题,那些爱学的学生来了都变的不想学,为了不一样而故意不学,这是很恐怖的。把热情和渴望踩死了。

  丹麦的里面用一个课题测试协作能力创造力,这是很片面的,中国学生对作业,比赛是有很责任感的,完成起来不一样。但是当长大,面对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国家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怎么会显得那么弱?就是因为我们只是用责任利益做事,而不是热情和渴望去做事。

  国外就不同了,她们从小就强调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渴望和热情,并非常鼓励实现它们,即使看起来毫无意义。这是长大后最需要动力,持续一生的动力。

  为什么进入高等教育,到了工作中,我们国家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显得很弱?如果把问题作为课题去做,给予某种使命或者利益。创造力不一定差的,但问题是,长大后生活中,连问题都得自己去想,没那么多使命和责任,大多数只要对自己负责就好。问题的深入必须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创造的渴望。我们国家这样的人有,但就数目而言,很少很少。

  我有一个三岁半的小孩,各种东西,她都要看看,哪怕你说你拿的是杯白开水,她也说我看看我看看,给我尝尝吧,我就尝一下。看到壁虎,马上就说,我们当壁虎好不好,看到蜘蛛,除了当蜘蛛爬来爬去外还要用乐高积木拼一个……很多这样的时候。这样的热情和渴望才是创造力和执行力的能量源泉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观后感(三):到处都是我们的FLAG啊

  从英国的纪录片转移过来的,参见《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对比来看这部丹麦的教育片。

  这部片子主要是基于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他们知识密集型的工作转移到中国,担心丹麦的学生在国际劳动市场边缘化。探讨中国和丹麦教育方式的不同,B站的同学们太调皮了,总是注意到丹麦学生的颜值这些,丹麦是个神奇的国度,原来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学习差的同学鄙视,那么真心欢迎那些学霸们来中国。

  原来丹麦的学生每天2点半就放学啊,他们要帮助父母农活。让学生多学习他们有一大堆意见。而中国的孩子每天要在学校里学习12个小时,他们更趋向于服从。

  丹麦是小班教学,一个班只有30个学生,2个班主任,老师还觉得对学生投入不够,那么在中国,被老师忽略的学生会有多少呢?

  丹麦有一点非常好,就是他们并不放弃后进的学生,依然会给予他们很多帮助。

  从阅读数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英语水平对两个国家进行比较,让人讶异的是,除却英文,中国学生在每个方面都赢了。中国学习英文的灵活性依然不够。

  丹麦的学生起初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好于中国,结果出来和预测大相径庭。中国在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上也好于丹麦学生。

  观看这片来源与BBC那部让国人热议的纪录片,直接把中式的教育模式移植到英国。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68753/

  《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观后感(四):社会的创新与活力

  最喜欢第三集:创新和能力是需要基础知识来支撑的,只是需不需要像中国中学生这么多的基础知识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我有些大学同学在毕业时说,大学学到的是能力和思考方式。可是基础的学科知识都不学好,这些思考和所谓能力只是空谈,很危险

  第二集里面丹麦学校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的包容有bug。

  学习差的学生自己也会感到与别人的差异,这会自动形成心理压力和一定的自卑。所以真正的出路在于帮助他们进步,而不是避而不谈这个问题。

  另外、丹麦学生们不希望延长上课时间,因为会比较累,同时压缩了课余时间,老师们也不希望延长。而且政府是增加老师、还得增加工资吧。

  当然,不得不说,丹麦学生很快乐,这对人生是很重要的。同时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差异性 是个亮点,是社会的活力的组成部分。丰富性与活力很重要,对于一个社会群体而言。

  总体比BBC做的中英教育比较的那一期节目好很多,那个吵吵闹闹的,还没有好好的进行教学计划就完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