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重生活》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二重生活》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17 20: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重生活》经典观后感10篇

  《二重生活》是一部由岸善幸执导,门胁麦 / 长谷川博己 / 菅田将晖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重生活》观后感(一):《二重生活》观后感

  还真是幼稚标题

  晃到吐的镜头,不想看第二遍,所以马上大半夜写了出来。

  要培养半夜看电影的高逼格习惯还是再等等吧。

  这真的不是在抹黑哲学学生吗?还是真的就是这样。前半段你说沉迷论文就算了,后半部分不也该继续沉迷吗,伤心个什么劲,突然落俗,当然,如果失去了sudamasaki我也会伤心的。

  看完这部电影真是可以拉黑针织衫了。

  一个门外汉,看到了什么呢。人的生活不可能独立,所谓充满爱的人生,也许在卓也的世界存在,但是在阿珠面前估计就无法存在了,中间突然还来了段lolita回忆录?哈??

  回到独立那里,阿珠观察编辑,被反观察着;编辑妻子看着编辑,矛盾爆发;阿珠和编辑劈腿,卓也全程跟踪;阿珠和卓也的相继搬离,管理阿姨仿佛看透了一切... ...人的生活就是被暴露在这样的目光关系之下,当然联系现实,基本断绝人际关系的人也是存在,所以... ...观点成立。放眼整个人类,人类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存,像教授依存于“妻子”,阿珠依存于一段段跟踪关系,然后思绪就进行不下去了。无从总结。相反,爽利阳光的人生也是存在的,像娴子的母亲。但那位母亲大人有苦恼地方吧。

  啊,回放影片放到《妻子a子的谋杀》,“妻子”真实悲伤眼神,大概指的是那一段悲伤吧。但是在教授母亲去世后的哭泣,是真实的,所以那段真实悲伤的眼神,是否也是悲伤生活的精炼表现呢。

  “是活着比较好呢

  还是死了好呢

  这是两回事啊”

  所以,这就是个悲观哲学lolita深陷者的自我臆想和折磨

  人与人的关系复杂,是源于人性的复杂,和个体生活的自主程度,个体生活互不相干地进行,关系随之变化(注:讲道理这还是结合模拟人生的体会),不能说好和不好,只是人类自己带来的丰富可能性,是令人欣慰成分在的。

  所以,真的写的话,还是写了些出乎意料东西来的。

  感觉这个影片最哲学的就是那个摄像头了吧,那才是永恒的注视,无理由的跟踪,想到了三毛先生笔下的树。最快乐的是那个管理员吧,不去思考这么多,普通に(ふつうに)思考着生活着,讲讲家常邻里过日子

  影片前半段是跟踪与被跟踪,后小半段是跟踪外各人的生活。那个摇晃的镜头真是把我折腾进卫生间,大概要表达同样被跟踪的感觉吧,莫非是阿珠在跟踪别人找存在感的同时,找到了被跟踪的乐趣

  “人无法摆脱痛苦,能让痛苦稍微减轻一些的,一定是秘密也许是麻木和自我欺骗

  不知是否是理解偏差,影片结束后,我是这么填空的,结合生活经历嘛。

  生活从来都痛苦,像海边被磨砺石头,不断不断地接受着生活的挤压,但人只能选择消化,不然就只能灭亡。

  回到影片试图表达挖掘的“个人的存在”,阿珠(还是想吐槽这个名字,明明是个日语片)的存在在她看来是在于对别人的跟踪,别人的存在在我看来,在于他对于别人的意义,不然教授为什么要自杀呢。

  “在你心里我是什么样的,

  你想把我怎么样,

  对你而言我是什么呢,

  这一切我不得而知。”

  所以总结起来,这大概是我目前唯一一部流畅观看后,得出完全相反结论却不觉得冲突的电影吧。

  最后感谢一下字幕组们为我们这些外语白痴提供的帮助。

  《二重生活》观后感(二):观测行为的哲学思辨

  “薛定谔的猫”早就说明观测行为本身对观测对象影响女主一副弱智表情蹩脚跟踪居然没被发现男主也是瞎了眼啊。(此处推荐银河映像出品的《跟踪》2007)可是我没瞎,难道看不出来女主明显不是为了做什么“当代日本人的存在”这种哲学研究才跟踪男主她就是贪婪他的美色吗。站在收垃圾欧巴桑的视角来看,估计强烈怀疑女主是小三,导致男主家庭不睦。男朋友质问“我们为什么在一起?”,女主说“我怎么知道”,这表现连自身的存在都没整明白啊。然后观测者和被观测者的地位逆转,被观测者对观测者反而造成了崩坏式的影响。和男主上床,简直就是女主内心隐秘欲望。你看这么傻逼说辞把男主都逗乐了吧。到此为止,可不可以说,观测结果在观测行为发生时候决定了。还不是“薛定谔的猫”嘛。 教授那条线还挺治愈。非常喜欢西田尚美。不过教授的厉害之处是告诉女主: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实吗。

  《二重生活》观后感(三):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二重生活

  说颜值。苏打出场不多,但是清冷疏离的气质诠释的很好。女主门协麦本来长的就很有气质,电影里把女主心里的空虚体现在跟踪他人时的盲目和呆头呆脑畏首畏尾诠释得很好。老师夫人虽然作为第二段跟踪对象描写不多,但是通过老师的死却贯连了电影的首尾,夫人舞台上“生存还是毁灭”的表演让人感觉到冷意的孤独

  标题二重生活。也许可以理解为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我为之谓我,是这两个的结合。

  别人眼中往往是美好的生活一面,而自己却知道自己生活的痛苦迷茫,而往往别人不得而知。就如结尾女主看到大叔一家三口又生活在一起想到的,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痛苦,但是能够稍微减少痛苦的,一定是秘密。

  别人(管理员大妈)看到的大叔是事业有成妻子漂亮女儿乖巧;而大叔自己的秘密就是曾经出过轨,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人生。

  别人(女主)看到的老师是有贤惠温柔妻子作伴;而老师的秘密就是妻子是为安慰快要过世的母亲而找来的话剧演员,并且他还爱着她。(这其实对比第一任被跟踪人也是个递进的关系,即使我跟踪了你,我也不知道你的秘密,这是多么孤独的个体啊)

  别人(老师)看到的夫人是优秀的舞台演员;而夫人的秘密就是她也渴望有个有孩子温暖的家。

  别人(女主)看到的卓也是清冷话不多的少年;而他的秘密就是他也一定程度上爱着女主,留下了那一幅睡颜的画。

  所谓生存还是毁灭,老师的死和女主最后回头假想看到的老师。在别人(女主)眼中老师还活着,从老师自己角度说他死了。那么这是生存了还是毁灭了?这就是二重生活。“我”是由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所构成。

  别人和自己的角度来看。

  做为别人,女主最后说,无理由地跟踪别人,就是站在他人立场上去感受他的人生,意志热情。这或许能够证明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个体的唯一方式吧。通过跟踪的方式试图缩短人与人之间疏远的隔阂尝试了解别人的第二重生活。做为旁人,我们有的是对他人的印象,但是加上他人自己眼中的自己即第二重生活的秘密才可谓是完整特殊的个体,而二重生活的叠加也将证明每个人的唯一。

  做为自己,电影最后字幕:你眼中的我如何?你如何看待我?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

  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这二重生活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存在。但是不论哪一边,我们都缺少对另一边充分的理解,这单一理解的方式造就了所谓社会极致的个体的孤独。

  附上女主论文的截图。关于感知存在的时间体验。也就是站在他人角度试图理解他人第二重生活的体验。

  《二重生活》观后感(四):平行世界

  这部电影的角度选的不错,关于自己的存在。女主阿珠说自己的内心总是空空的,她不知道自己存不存在。电影里她在观察对象,被老师指导,而老师也是视角之一。套路套套路。

  理解自己的生活不够累吗?为什么要去理解别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存在旁观者清呢,二重生活,重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内里。现实中的我们都没有那么不堪,可能还有光鲜的社会角色,但真正的我是谁?好像有时一觉醒来,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拥有过。

  我们为了什么而维持现在的生活,恋爱的人真的有那么多理由才会在一起吗?有些人来了,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看完电影,其实内心是有些波澜的,但如噎在喉,不知所言。至少阿珠会发现自己的空虚,而有些人,可能包括我自己终其一生,都不会发现自己。

  《二重生活》观后感(五):到最后才明白,丑恶才是支撑我活下去的动力

  因为苏打和高等游民看的这部电影,跟踪这个主题选的很好,要不是有跟踪这点紧张感我可能早就弃了。

  最让人感到紧张的是女主角烂的夸张的跟踪技术,每次以女主视角拍长谷川的时候,我都会担心叔有意无意的眼光飘向镜头,每次女主的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都会觉得下一秒就要被抓住了。女主如此烂的跟踪技术什么时候被发现也是吸引我看下去的动力之一,很矛盾,即怕被发现,又想早点被发现。

  其实日本人的存在是个很大的主题,为何要靠一个跟踪对象来写论文,包括哲学论文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直是困扰我观看的因素,看到最后女主角完成论文,我还是没太理解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最后,女演员从剧场出来,抽着烟骑车离开,教授在自己房间自杀,长谷川拉着女儿妻子散步的时候,好像懂了。每个人都有秘密,不可告人,女主角的秘密是爱上过父亲一样的男人,跟踪邻居。长谷川的秘密是在外偷情。教授的秘密是雇佣妻子并爱上了女演员,女演员的秘密是即使过着自在的生活还是会想要家庭温暖。这些秘密或许称不上丑陋,但是于本人而言难以启齿。女主角秘密暴露和男友分手,长谷川秘密败露妻子自杀,教授秘密被知晓绝望自杀。

  那份丑恶的秘密,是支持我活下去的动力,是让我在积极善良阳光之余能够阴暗的透一口气的地方。让我觉得我活得真实,我活得不空虚。太美的生活一定虚假,只有夹杂这丑陋的生活才鲜活可感。人,一定要背负着秘密和丑恶生活,一边小心翼翼的压抑掩藏,一边正常欢笑幸福,这样的日子,才叫有滋有味

  《二重生活》观后感(六):说明白了还是一摊混沌

  (严重剧透,致郁预警)

  哲学系研究生白石珠在导师筱原的建议下选取了以“无目的跟踪”为方法论的主题来写自己的论文,跟踪对象是自己的邻居石坂。

  论题是为了知道:为什么有人类?为什么要活下去?自己为什么会存在?

  珠本是想通过做问卷调查形式去问出答案来,但筱原老师告诉她:问一百个人不如自己去观察。找一个人,不跟他接触,去观察,也许能找到答案。犹豫的珠在书店偶遇了身为知名出版人的邻居石坂之后,无意识地就开始了自己的跟踪。

  第一次的跟踪,就发现生活富足,家庭美满的石坂有外遇。影片的前半段在眼神呆滞的珠无目的的跟踪活动中展开。

  珠有一个做游戏设计的男友卓也,在论题开始之前的日子里,珠和卓也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客厅里背对背放着的工作台和房间里狭窄温馨的双人床是两个人生活的全部写照

  “今天也要加油喔。

  ”这是珠和卓也早上出门的道别语,没有这个论文的开始,也许珠的生活/石坂的生活都会这么相安无事下去。

  因为跟踪,珠开始跟随着石坂的节奏生活,自然冷落了卓也。石坂的妻子也不知怎的开始又了察觉。跟踪结束在石坂的妻子自杀未遂事件之后。

  石坂围堵珠,想知道她是不是妻子派来的侦探,珠如实告诉了石坂是为了自己的论文,并央求石坂无论如何也请允许将这篇论文完成。珠的坦诚相待并没有让石坂对珠产生同情或者理解。差点因酒后发生关系之后,珠又向石坂坦白自己的空虚,以及自己即使有卓也的陪伴也空虚得无可救药的心。

  “跟踪你让我觉得没有那么空虚了。”珠把自己暴露在石坂面前。

  这样的告白换来的是石坂的几声冷笑。四十几岁的人生赢家石坂,身为成功出版人的石坂是不会为这点故事打动的。

  “你的故事,都是这些陈词滥调。我都听腻了,无聊至极。......打感情牌?想让我同情你?理解你?做梦吧你。.......人为了什么而活?你怎么可能找到答案。想知道我为什么和那个女人交往对吧?自己好好想想吧。”

  自己好好想想吧。

  石坂其实是另一个珠,只不过是自以为活明白了的珠。他避开了自己的疑惑,去活成另一个石坂,这就是他消除痛苦的办法

  珠的自尊被石坂当面碾踏,大哭起来。接到女儿问候的石坂预备转身回家,看着抽泣不易的珠说:论文,你写吧。

  珠已经和自己的研究对象接触过了,论文要写下去,就需要换一个人。珠这次,选择了跟踪自己的老师筱原。

  筱原老师出门。

  筱原老师和妻子一起逛超市

  筱原老师和妻子一起回家吃饭。

  珠在跟踪完筱原之后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得到了筱原老师的认可。“但是,你的第二个研究对象有需要修改的内容。”筱原给了珠一张演出票,“它会告诉你答案。”

  珠走进昏暗狭窄的演出场地,舞台上那个狰狞的杀人犯就是自己老师的妻子。

  “To be or not to be,死了好呢?还是活着好呢?”

  舞台上的那个她歇斯底里,大哭大笑。

  原来筱原是为了安慰自己行将就木的母亲而雇了这个“妻子”,专业的“妻子”带上婚戒,从每天都做便当这种小细节开始演起了妻子的角色。

  母亲欣慰安详地在病床上去世,珠的那次跟踪就是筱原和“妻子”的最后一次见面。“妻子”摘下婚戒,筱原问她以后还可以再见面吗?“妻子”只是笑笑就走了。

  你要说她只是一个专业的演员?筱原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大哭扑在床边;每天都换着花样免费给筱原做各种便当;演出结束之后,她抽着烟发呆盯着路过的妈妈推着小宝宝车......

  那些体验和感情都是真实,却是套在一个虚假的壳子里。

  老师的最后镜头:看着手机里一张张便当的图片,拔下USB线自杀了。

  卓也早就搬出去,留下珠自己一个人写完论文。珠说自己和卓也一起也是空虚,但是在我看来,珠和卓也的感情也是真实的。

  有一个场景我看得哭出来:珠跟踪完筱原回到家,此时卓也已经知道了珠在跟踪别人,也因为这段时间的渐渐疏远决定分手搬走。本来是给自己煮好的泡面,卓也立马给了珠;然后他去给自己煮好面,拿出杯子给珠把水倒上。这个过程里,只有珠在吃泡面的声音。卓也坐下,告诉珠自己的设计拿了一等奖,公司还准备给他办一个party。珠说:为你高兴。珠吃面的时候。抬头低头之间,露出后面墙面上的画——那是卓也画的珠。

  一言不发地为你递上水和食物;跟你分享自己开心的事情;给你画画像;在清晨醒来的时候亲吻你;不回家的时候打电话关心你;你知道这是有多爱才会做出的举动吗?我觉得珠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所以她会去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卓也对珠的感情/雇佣妻子对筱原的感情/情妇对石坂的感情,都是不被接收到的。他们都在自己的两重生活里挣扎,接收不到情感,也表达不出情感。

  珠的论文结论是: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不痛苦,减轻这痛苦的只有秘密。无目的的跟踪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把自己设想成那个人去生活。这也证明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为什么,为什么秘密让人不那么痛苦?因为通过跟踪珠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用别人的生活去理解生活好像就没有那么难。反正你只能看到部分,你选择看到的部分。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不同,反正不论是谁,只要不是我自己,那么生活就会很好理解。痛苦不是自己的,爱不是自己的,没有什么能让人疑惑。

  筱原为什么自杀?因为雇佣妻子离开之后他没有办法再活在另一个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里面了,他只能和本我抗衡,这个无法理解的/痛苦的本我。

  而石坂,也许不论是出轨的他还是扮演着好丈夫好父亲的他都是他的保护角色。

  电影里还有一个类似社区大妈的角色,她的工作就是监督收垃圾,垃圾站上方的监控拍下了这个社区所有的人的画面。珠的跟踪/石坂的慌乱/卓也的烟头。她用上帝视角观察着这个社区所有人的生活,谁家里发生什么事情她都知道。最后,她自己出现在那个黑白的监控录像里,看着垃圾发呆。她观察着所有人,那么她解开了这个哲学问题吗?谁又能知道。

  写到这里我也害怕,我不觉得我明白了什么,只是看到了又一个深渊。

  投入去爱人与被爱也许能知晓存在的本来面貌,可是这个方法论怎么去操作又是个问题了。

  《二重生活》观后感(七):孤独,恶质,细碎的温情

  长谷川饰演的是一个恶质的所谓成功人士,已在社会打磨多年的他,心已变得麻木而冷酷无情。不知是不是有心想占女主便宜,我在他身上看到的只有自私,而没有理解。和小三的那条线,我记不太清了,然而比较肯定这婚外情只是为了转移婚姻中的烦恼。另外,最不该的,妻子把孩子卷进来了,让孩子亲眼目睹丈夫和小三的会面,带着孩子去捉奸,这是让孩子多记恨父亲,她全然不顾会对孩子有多严重的心理阴影。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长谷川在这部戏里特别帅,以致以前没有发现这么帅,大概和他饰演的是一个"坏人"有关系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人性的丑陋,不堪,负面,反而活出了很多人活不出的感觉吧。

  女主将一个内心空虚缺爱,带着点自卑和畏缩的女孩演绎出来了,但她仍然未丧失一种又真又纯的东西。和男朋友未曾袒露真心的她,却在一个陌生的跟踪对象面前说出多年的心里话,可见她在建立亲密关系上的困难。倘若尝试与男友沟通一下,是否就不至于最后分手呢?也许男友会从此从心灵上拯救她也说不定。

  苏打的这个角色的确不讨喜,作为女主的男朋友,在女主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时,并没有尝试去理解女主,而是透露出分手的意味,给女主二次打击。明里说着跟踪是不齿的行为,暗里却尾随女主,看到女主疑似出轨的证据后,便提出与女主分手,也是从未与女主对证,商量便做了决定。

  这部电影里唯一温情的,是演话剧的女人假扮妻子,却不知不觉付出了真心,而教授也在这看似虚假的关系中,体验到了细碎却难以长久的温情。

  《二重生活》观后感(八):我们连自己都弄不清哪能知道更多别的问题的答案

  好题材,好卡司,好摄影,和太多细小的好处,全部葬于这要多烂有多烂的安排和结构之中。独立的气氛不够冷静,铺陈开来太过用力冗杂。疑惑他是如何做到在一年后的荒野上下篇迅速地扬长避短。

  坏处一箩筐:论文的内容靠独白朗诵太无趣,人行道的奇迹柔光太生硬,分手前的卓也还能心平气和的泡面倒水太拖拉,女主坐在床边袒露心迹说尾随带来充盈感太可怕。

  好处,关于主题,是唯一想说的。

  首先是永远那么自然的菅田,好像也没有动心,但是画了你的头像留给你。好像也没有什么热情,但是想和你分享感受还在乎你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好处,但是默默收起你扔下来的衣服。这些都是对象的视觉盲区。感动自己,感动旁人,对象总是无动于衷。这是最令人难过的部分。

  所谓多得是你永远不知道的事。问题不在于任何人的个体,而在于关系本身。把人这一极其不稳定的个体强加于任何一个极其稳定单一的关系中,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所谓这一秒的我不知道上一秒的我为什么会喜欢上一秒的你,因为这一秒的你不是我喜欢的样子。即使不走很久,都忘记了为什么开始并肩。

  相处之难莫过于忍受自以为是的平淡,也只有跨越这看似柔软却冷酷无比的障碍,我们才能到达极乐。而障碍不断,考验不止,没有绝对的极乐之境,所以需要保持这种经营。这更是难的。是苦。

  而所谓婚外恋情,所谓尾随视奸,都是上述在索然寡味阶段自然出现的种种障碍,也是毒品。带来极致的抽离体验,却不是逃避的良方。人终是无路可走,无处可躲,最后被生活揪出来不得不面对选择。

  这些被言语轻描淡写出来的字句。都是生活碎片的抽象,只剩下事实的部分,抽离了黏稠的情绪血淋淋,就像现实的标本,没有脏器和血液,只剩躯壳。而哲学,大概就是这样的存在。得以博览的代价是永远受困其中。而我们啊,是用血肉之躯去接近这样的黑洞啊。疯了么?疯了吧。或许。

  人的不自量力就体现在这里。我们连自己都弄不清,却迫切想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天问何解?未解。

  二重生活。一重是面对他人的展示自我。一重是面对自我的剖析自我。每一重中,我们绝对得不到安宁,因为都有另一重的部分在扰乱。我们如何在扮演面对他人的各种角色时,向自己的终极角色解释我们的所作所为。这需要我们有多么精湛的演技。而生活却是,再拙劣的演员都是必须上场的。于是他们。于是我们受尽折磨。

平凡で穏やかで、裏切りも隠し事も嘘もない、ひたすら公平な愛だけで満たされている人生などどこにもない。人は苦しみからも逃れられない。ほんの少しその苦しみを軽くしてくれるもの、きっとそれが秘密である。

  平凡安定、也没有背叛、隐瞒、欺骗,只有平等的爱充盈着的生活,这是无处可寻的。人注定无法从痛苦中逃脱。而如果有稍微能够帮助缓解痛苦的东西,这绝对会成为心底的秘密。

理由のない尾行とは、他人の場所と立場に身を置くこと。 自分を他人と置き換えること。 すなわち、互いの人生、情熱、意志を知ること。 それは、人間が人間にとってかけがえのない存在となる、おそらく唯一の道ではないだろうか。〟

  要说没有缘由的尾随跟踪,它是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生活环境和立场、把自身和他人置换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是将知晓彼此的人生、欲望、意念的。而这个,怕是人作为人,且能够成为不能够被替代的自己的唯一的道路吧。

  其实,那里有这么麻烦纠结。都是论文惹的祸啊,都是学习搞得鬼。都是所谓这些有意思,燃烧起来的创作欲望人生抱负,让我们无暇他顾吧。无暇顾忌的都是人生末位的选项以及无福消受的东西,但往往是核心。譬如爱情,譬如生命。

  《二重生活》观后感(九):就为了一篇毕业论文,女主差点失了身!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

  你有没有跟踪过一个人?

  不是作为警察或变态的那种跟踪,而是无理由的跟踪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讲真,我之前没想过。

  但,看完《二重生活》后,我也萌生了一个“要不也去跟踪个帅哥”的念头。

  是的,《二重生活》的核心便是“跟踪”。

  《二重生活》观后感(十):人性的优点与缺点

  《二重生活》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是本次电影节又一部世界首映日影。最近,硕士研究生白石珠正在为她的毕业论文苦恼,作为攻读哲学系的她想以《当代日本人存在的意义》为题开展研究。一天她找到教授,探讨是否可以找100个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这个课题。出乎意料,教授告诉她无需研究这么多对象,只要研究1个人就行。通过跟踪1个对象,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他的生活。石珠有点纠结,一是不知道光研究1个对象是否有代表性,二是毕竟跟踪别人窥探他人的隐私不太道德。回家的路上她走进一家书店,在书店里无意间看到了她的邻居,一个出版社的高级编辑,也是外人眼里的高富帅,好丈夫好爸爸。编辑正在打一个神秘的电话,之后匆匆离开了新书签售现场。突如其来的好奇心促使她第一次实践了跟踪,却意外发现了编辑的婚外情。在跟踪的刺激中激发了她的热情,她决心把编辑作为她的1号目标跟踪研究,完成她的论文。

  教授告诫石珠,在跟踪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即不能与被跟踪者接触。可她却在被编辑发现后,抵不过编辑的一再追问,告知了所有的原委。被发现后,石珠只能更换研究对象,这次她把教授作为了跟踪对象,却又一次发现了教授的秘密。

  最后教授对石珠的论文给出了93分的高分,却因无法面对母亲的离世,没有爱人的生活选择了离开人世。很多时候所谓的心理学家、感情专家、思想家、哲学家反而也不懂得处理感情和生活。道理大家都懂,但又有几个人能理性地面对和处理冲突!

  《二重生活》的片名或许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两面性格,和双重生活。就像曾经美国最畅销的鸡汤书《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缺点》,我们大部分人,优点主宰了我们的主体生活,缺点常常会让我们有一些阴暗的想法,其中的有些人实践了,其中的有些人把他作为秘密深藏在潜意识中。

  每个人在大众面前总是乐意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但其实无论是多么光鲜亮丽、多么完美的人,在人们的视线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光明与阴暗注定是对孪生兄弟。再坚强的人,也会有脆弱和无助的时候。再自律的人也总有想任性一回的时候。人性的优点和缺点造就了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铸就了社会的光怪陆离和一些典型的规律性。

  最后,石珠也成为了一个有秘密的人。谁又能逃出这个魔咒?怪不得教授建议只要深入研究1个对象就可以!

  难道上帝创造了人类就是要实验人性,这最复杂,却往往是根源的原罪。你又有秘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