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听心》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听心》影评精选10篇

2018-04-17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听心》影评精选10篇

  《听心》是一部由刘屹尘 Yichen Liu执导,谢飞 Fei Xie / 田爽 Shuang Tian / 喻灿 Hanna Yu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心》影评(一):他们都曾靠近,而终于疏远

  听心,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其实,作者早就把故事缩影在了这个两个字中。

  个人很喜欢看微电影,喜欢结局。往往很多大学生创作的微电影,都以“朋友”、“爱情”、“人生”等等为主题,看了开头,结尾是什么也能大致猜到。这个故事,我是认真看了几遍。很奇妙的是戴上耳机感觉完全一样,随故事的发展音乐入情入境。可以说创作者是花了功夫的。这种追求专业态度值得点赞!

  关于这个故事,从第10分钟45秒开始,开始穿插回忆。我脑海中闪过《不能说的秘密》关于叶湘伦对路小雨出现点滴回忆,揭示两人隔了二十年的阴差阳错。

  最后,我一直不解的是女主角关于耳机没有声音的困惑,这也是我的困惑。反复思量,是否漏掉作者想要向曹雪芹先生那样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暗语”。自己竟打上了《挪威的森林》和手串的主意,还是没有找到突破口以解困惑。后来发现,在这部剧中,音乐串起故事的发展和逻辑

  听心,为什么要听心?

  耳机没声,难道是因为男主根本就听不见吗?但是他和剧里的人都有过正常沟通交流啊!

  或许,这才是创作者用心所在

  人生而孤独,但是拥有社会人的属性,而唯一能决定这份孤独、与人亲疏的便只有心。

  他们都曾靠近过,而终于疏远。

  《听心》影评(二):没有声音啊

  听心,从名字看就是听心里的声音,让人早已猜测到其中浓浓的小清新气息。因为和在其中客串的导演有着对门的交情,男主又有着一日吃货游的交情,我这种明骚的人也来满怀期待地看了这部微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太主观个人符号的电影,就如同其中导演和男主的真实姓名略加修改后互相对调,这些小心比比皆是,看到时让人不禁莞尔。简单说,就是这片子很刘屹尘,如同片中的颜飞,这小子装着文艺深沉看着痴汉的书,一副你懂我,我鼓掌欢迎,你不懂我,我也感恩的范儿,看似隐喻又很直白表达了一种还在青春的人特有的,带着阴郁的狂。

  男主突然戴起耳机,在一个本该是充满青春的不屑一顾年龄里变得沉默,而他看小黄书的朋友依旧笑谈妹子,张口问候你妈。然后,就像宋小君总结的那样,每个男孩这段年龄必不可少地得去为个姑娘抛头颅洒热血。如同宅男女神一样仙气十足的女主登场,在被她好闺蜜引荐的情况认识男主。故事的主角交代完毕,刚好两男两女,很公平搭配可惜真心相爱的人总是遇到荆棘善良的女主为了把自己心爱的男主“让”给了自己的闺蜜,违心地答应了男主朋友的告白,就算是最后亲耳听到了男主的告白也只是选择了: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最大的悲剧就是这“四对”排列组合人人心中都跟明镜一样,却偏偏在这种闹心的隐忍中继续生活

  这片看完,我感觉就是两个字:别扭。别扭他们每一个人可怕的“舍己为人”的勇敢,别扭他们明明心有不甘的将就,别扭他们中的看似完美或者看似缺憾,别扭他们那么真实又那么虚伪

  首先,我想我真心盼望自己能如同女主一样善良,为了自己闺蜜一句话放弃所有的好感,亲手切断羁绊。但对于我这样一个见色忘友,结局只能撕逼的姑娘来讲,这女主简直温柔的不食人间烟火。我倒是对女主的闺蜜,这个敢爱敢恨的姑娘更有好感,喜欢就努力争取,爱就靠近,这份简单真诚跟男主看小黄书的朋友刚好不谋而合。就一个旁观者来说,这两个人在一起怕是更合适。可惜这就是爱情,下一秒你也不知道会爱上谁,很多年后有些人也许你也只能止步于朋友。唯一让我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地方,就是这闺蜜低着头去祈求女主能否让男主给自己的时候

  哎,姑娘啊,什么都可以张口要,感情东西却不是说她从口里吐出来分给你,你就一定咽得下去的。好,就算原谅你这份偏执傻气,我也是真的原谅不了你说的什么不是有别人追,那个人又对女主不错,你的意思就是她就该知足这种说法苹果好吃,可有人就是想要个桃子啊!这里面最让人寒心的是她们之间的友谊被利用了,她吃准了她们的关系给了女主一个不得不做却两难的抉择,那时候就已经注定,怎么选都是牺牲。如果真是好朋友,如何不去看透对方心意?如何又在看透的情况下逼迫对方去做自己不愿意的选择?一句“让给我”,背后都是心酸

  跟女主让人无语的友谊一样,男主也面临了一模一样困境:他的好基友和他看上了同一个妹子。听说能玩得到一起的朋友之间一定有某个性格或者爱好共同,他们四个人倒是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对于看到男主戴上耳机,去追求一种内心平静,他可爱的好基友表示:你逗我?这地方很好笑,在他基友的心中,境界什么的在这个应该满脑子yy妹子洗澡的年龄全是扯淡。而他们之间为数不多语言恰好证明了他们之间并达不到真正的心灵之交。不全怪基友肤浅,更多是文艺的人自己实在太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孤独。周围的环境并非和男主格格不入,是他自己不去开一扇门,让自己走出去。戴上耳机,他自己彻底地把自己隔绝在了这样一个安全的内心世界中。全片有两个地方他摘下了耳机,一次是自愿,当女主在桥上微笑地问他到底在听什么的时候,另一次是他对女主闺蜜的忽视让女孩愤怒下狠狠扯下了他的耳机。

  我扯下你的耳机是想你真正听到我说话,集中注意力真的到我身边来。可我却没想过去听听耳机里的声音,去问问你到底怎么样才能快乐,去感受你到底爱谁。我只是扯下了你的耳机,感叹为什么你冥顽不化,怨你像木头一样想说的话都说不出,却忘了这样的人是我当初求人的时候造成的。拖线的木偶就算努力地拉扯也好像不能给人们带来当初的快乐。

  看似刺头一样大大咧咧的人是否就不那么敏感?这个问题我答不出,但当我看到擦肩而过的两对男女,我相信看小黄书的基友也有自己最大的悲伤。说句很不好听的话,这场游戏是男主,女主和女主闺蜜三人的,而他不过就是个救场的。追到女朋友欣喜万分想分享给好哥们的时候听到的却是半饷无声后的挂断,心里明明清楚,听到自己的真心被心爱的女孩当作人情利用的时候一定也是心碎满地。是啊,他想要她当他的女朋友嘛,可是她的同意为了两个人都没有他,她的继续充满了补偿味道。谁说玩世不恭的人不真心,依旧牵着她的手的他不就是在诠释一种爱的执着嘛。可惜身边人都看透,那个人也不曾用心看。

  最后要谈谈主线——男女主角的爱情了。他们很幸运,在最相信自我的特立独行不该不被人看好的年纪,他藏匿的心被拿出来与他分享。而她能陪他静静戴着并没有音乐声的耳机“听”,恰恰是因为一根耳机线下连接起来的两颗心和陪伴。不是没有声音,不是他听了什么,是他愿意拿下耳机给她,而是她愿意无声陪伴。他们很悲哀,本想去成全别人,却发现大脑无法左右真心,而他们想保护守护的朋友也没一个好过。还好不管怎样,如若不能相守,如若她还要去在意别人的心,至少她一直懂他想给她听的心。

  只是强颜欢笑从来不被祝福,没人不在这场看似圆满的将就里继续孤独。

  想起陈奕迅的歌——人来人往:闭上眼睛心里想着谁,睁开眼睛身边竟是谁。

  《听心》影评(三):我想说说 情怀

  大概三年前吧,看了一部大渣片,叫 青春期。剧情狗血没逻辑,还非要说自己在#讲述90后价值观 。看了之非常火大,心想,k 没本事才华怎么也敢出来混。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青春期2 也特么出来了。简直要气得吐血身亡,觉得可能是自己瞎了。打那时候儿起,但凡看见#青年导演 zhei个标签 都默认是 一坨大便要讲有关大便的故事,所以自动变瞎子绕道过。所以,一开始我对zhei类片子是拒绝的。

  但是听心改变了我对zhei件事儿想法

  简单来说就是,笑点生硬泪点不矫情 故事讲得很清楚 音乐巨牛逼 有血有肉 有 情怀 的良心之作。

  先说剧本,我觉得讲得挺明白的。只说一点就是,我的理解是 带耳机是掩饰他失聪了,让别人以为他在听歌所以听不见。不是什么“不放歌屏蔽个p喧嚣zhei是不是傻逼”啦大哥。= =

  音乐,真的特别契合,非常贴,所以zhei可能造成了擦身而过那一段导演把音乐声弄那么大。(抱怨一句啊。很大可以理解,但是他真弄得巨大声,好好的泪点啊唯美画面都成了,“哇哇哇zhei音乐好棒音乐好棒zhei是不是mv。”的感觉了。)

  最后,我想谈谈情怀zhei个事情。我觉得觉得zhei点,尤为可贵

  我觉得之前要先说说自己对文艺青年看法。我自己啊本身没有什么才华,就是普通人,但高中的时候,就是喜欢跟文艺青年一起玩耍,然后欣赏他们的才华。别人画画好,我觉得 啊呀她好牛逼,别人弹琴好,我觉得哎呀你好牛逼,别人写字漂亮或者文章写得精彩我也会觉得哎呀哎呀好牛逼。那个时候,还没有盛行 装逼/矫情 zhei些玩意儿。也没有“你才文艺青年呢你丫才文青!”zhei样的说法。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变了。文青成了脏话理想成了笑话,情怀更是轻易不敢谈论,成了喝了好多酒才会拉着你讲讲的事情。

  之前聊着天,会想起来谁写的一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之类的然后还发个微博。现在你要是发个zhei个,过一会儿,收到好几条私信“约么?” 哈哈哈。

  有人说,那你怎么办,世界就是zhei样的。

  但我觉得,是zhei样的 并不代表 它就应该是zhei样的。

  因为自己也概括不了 什么是 情怀。就去了知乎。

  有人说“无论现实如何操蛋,你都能在心里有一个更诗意的世界,那个世界便是情怀。”有人说 “生存之外的追求,就是情怀。”有人说“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最喜欢的是zhei个

  quot;一些自己的情结被激起时,心里弥漫起斑斓的向往,又因为这些向往而生出一腔孤勇和豪情。"

  我觉得我在 听心 zhei部作品里听到了看见了。团队很棒!真心总是很美很动人

  《听心》影评(四):无心可听,无可听心(内容涉及剧透)

  这部电影我看了好几遍,我本身就喜欢看爱情类的电影,大到获奖的大片,小到业余的学生电影,好坏我都看过,而且喜欢看不只一遍。

  这个影片我第一遍看的时候发现没看懂,虽然客观地说剧情很俗,说白了校园四角恋,但是里面有很多细节的东西,这些细节比较脱俗,比如佛珠,以及其引申出来的经典台词“戴上它,心就会静,心静了,就啥都能听到”。而且最后女主角的话让我有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妈的老子没看懂。于是瞬间觉得这个影片不俗了,有点高大上了,因为我觉得凡是能一遍看完让你觉得没看懂,这个没看懂不是说剧情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而是说有些东西情节道具对白等等,明显感觉有含义,但是你就是没懂。所以我对影片产生了兴趣。想上网答案,但是搜不到。

  于是我就又看了几遍,渐渐就懂了,也渐渐很佩服主创们,觉得年轻人有苗头。所以我来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影片的名字为什么叫“听心”,简单说肯定是倾听心声之类的,这个确实是,我觉得这也直接说明了这剧情没有四角恋那么简单。先说说为什么耳机没有声音,这个可以有很多联想,比如之前林昔尘说“这个世界太吵”,那么耳机可能是用来屏蔽世界喧嚣的一种象征。但是仔细想了想,这明显不符合逻辑,耳机都没声音怎么屏蔽喧嚣,起码得放点音乐,最好音乐声音很大,这样还算可以屏蔽喧嚣。而且还有,我觉得如果我遇到一个整天戴着耳机,耳机又不放任何音乐的人,而且他给我说原因就是屏蔽下世界的喧嚣,那我只能用傻逼来形容他……

  那么到底为什么没声音呢?我在后来看的时候注意到几个点,比如一开始男主忧郁地盯着耳机,还给了耳机特写,后来两个男主在草坪对话,男二问男一怎么开始戴耳机了,言外之意就是你丫以前不戴现在怎么了?还有,在男一和两个美女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听不见,还说自己音乐声音太大了,这明显是撒谎,那为什么撒谎呢?到最后男一跟女一表白完,女一回答的时候,音效渐渐模糊镜头转向男主耳朵特写,我懂了,男主不是傻逼,是聋子,至少听力有问题,那么他突然戴耳机就只有一种解释,解释就是掩饰,没错就是掩饰,就是想让别人以为他听不清别人说话是戴着耳机。这样逻辑就通了,不得不说男主演得很好,虽然整片都是忧郁,不免还有点装逼,但是这也正确表达了人物,人都聋了还不能忧郁一点吗……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既然听不清楚怎么和别人交流呢,确实好像男一和女二的交流一直很费劲,从一开始听不大清,到最后直接不理人家了(你这样真的好吗?),可是前面和其他人交流都挺好啊,无论是哥们还是女一。所以这可能就涉及到影片主旨,即听心。

  不难发现,男一和男二,男一和女一在影片前半段的交流非常顺畅,几乎看不出有什么障碍,但是后半段即这件事发生以后,他们的交流有障碍了,或者说心灵交流有障碍了,而和女二一直就有障碍……我的理解是,因为和哥们也好,爱人也好,能够心灵相通,心有灵犀,所以即便听不清,但可能也能交往的很顺畅,可女二就没那么幸运。但是由于情感的交织、对朋友的顾虑,可能还包括男主自己耳朵问题等等一切,可以概括为现实的残酷,他后来就和这些人距离越来越远,心地距离也越来越远,也就听不到心了,自然就不好交流了。

  再说佛珠,佛珠是男女主角建立关系的纽带,它也有着作用,男一认为戴上佛珠心就能静,所以就能听到一切,包括心的声音,但是实际上他错了,他戴着佛珠的时候,不能听到女二的心声,他把佛珠给了女一,女一也无法听到他的心声,男一说他信缘分,但是他左右不了缘分,也不是一个佛珠能改变的,这一点,很无奈。

  所以,这四个人,每个人都很无奈,都很孤独,这种孤独不是因为抢不到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孤独,而是被导演上升到了心灵孤独的高度。每个人都试图去听懂自己在乎的人的心,也希望自己被在乎的人听懂,但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可以用两个词,心缘,世缘,可惜心缘永远敌不过世缘。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懂他的人和他懂的人,互相默契、互相理解、这中心灵的交流和默契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追求的理想状态,但是它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无限接近,永远无法达到,或者只能暂时拥有,但绝不会永恒。

  但不过,虽然这就是现实,虽然听起来这很遗憾,甚至很凄凉,但是随着人们在世俗中不断打磨历练,心变得成熟,就可以看淡这一切,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理想被现实打败,但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去追求和计较你得不到的东西,人生会变得很美好。这可能在影片中并没有表现,但这是影片给我的思考。

  不得不说,《听心》让我听了一次心,我也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由衷为年轻的新一代追梦人点赞!

  《听心》影评(五):月色深深深几许?

  刷微博,无意中点开这部电影,立刻被电影配乐吸引了,至于剧情粗略看一遍,感觉稍稍有些俗套和肉麻,但又好像不止这样简单,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

  想再听听音乐,再次点开了电影,而这次却被剧情吸引了,短短的故事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那样微妙与纯真,又是那样的催人泪下。我们所遇的事情总是难如人愿的,特别是感情。昔日倚桥赠佛珠,今夕独坐共流水,还有那一轮明月。桥头的回望是那样的悲伤但却无可奈何!悲伤却不止是一个人的。

  与女朋友闹了些别扭,一个人点了支烟,拿起手机又一次点开了电影,而这一次,我的整个身心的被牵住,突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孤独、无奈的感觉更深了,但放下手机,心却更静了。我想,也许生活就是由一件件无 奈的事情构成,无奈却无人能懂,只有音乐与电影能抚慰这种深深的孤独。

  电影也许想表达其他的东西,也许看完你会有另外的感受 ,每个人阅历不同当然见仁见智,但是我觉得这部仅有16分钟的电影已经成功了!

  《听心》,谢谢!

  《听心》影评(六):听心。

  没错,看完首映,我只是客套地和导演刘屹尘打了个招呼,和现场认识的朋友寒暄了几句,就离开了。当时对《听心》所留下的印象,不过是画面和音乐都非常用心。甚至觉得刘屹尘把噱头做得过分大了一点。

  第二天红星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标题为“为什么只有1%的人能看懂《听心》?”的文章。虽然仍旧相信这也是一个略带噱头的标题,但的确勾起了我一点点的好奇心。原来这个小电影还有看不懂的地方?于是一边开车一边尝试梳理了一下脑海中的画面。最大的疑点应该就是最后那句“没声音啊?”再从头回想,才惊觉,前文处处有伏笔。从一开始颜飞问“最近怎么开始带耳机听歌了?”到文晓爽说“叫你那么大声你都听不见”“我和你说话你为什么总是不理我”,再到林昔尘文绉绉地说“心静了,就什么声音都能听见”,以及在他表白的那一晚况娜说话的声音被做成的特效。一切都在暗示着林昔尘即将失聪这个事实。这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认真地去看待这部微电影。

  的确,不论看什么,走进放映厅时的心态和期待值非常影响一个观众的观影效果。如果一部电影在放映信息上就映着“导演:Christopher Nolan;类型:剧情片,悬疑片”观众往往就会动用全身每一个毛孔去揣测角色的每一个微表情,对任何一个远景或特写都反复咀嚼直到嚼出寓言故事背后的深意。然而当天坐在现场的,我相信大部分人只是出于90%友情捧场的善意和10%的好奇心。观众自然无法真正入戏,去拆那些电影细节里留给他们的小把戏。

  仔细推敲剧中的角色,才发现,所谓的第三层深意,其实并不难懂,更何况这本就是一个视角和仁者见仁的问题。刘屹尘说,这部片子讲的是孤独,我却私以为,讲的是勇气。在第一层情节里,林昔尘是懦弱的,况娜也是懦弱的,为了成全朋友,而隐忍各自对彼此真实的感情。他们面对来自身边人的社交压力,无法施展和承认自我的感情。

  在第二条林昔尘即将失聪的隐线引导下,我们更加不难看出林昔尘的害怕与懦弱。明知自己就快要丧失听力,却开始欲盖弥彰地带起耳机伪装自己。如果揭开这种视若镇定的伪装,林昔尘则是一个无法接受自己从健全变为残障,无法接纳社会异体,势必无法承受指点与舆论的脆弱男生。他是自我封闭的,在这种状态下,他也许坚硬,但并不坚强。在这一层情节里,林昔尘面对社会,无法认可和敞开自己。当他选择向况娜表露衷肠的时候,他才完成了自我勇气的建立,这种勇气,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带他披斩社会中所谓“多数人”,“正常人”所铺设的荆棘。

  个人认为电影的结局只传递出第一层勇气的建立,但并没有明确表述林是否真正接纳自己,我对此理解为一种留白艺术。在这里我班门弄斧地提出一个设想,如果最后的镜头里林昔尘把耳机留在了桥护栏上,并带着表白被拒绝的背影离开,或许可以成为解答上述留白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我相信导演这么处理,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实上,自导自演的刘屹尘是狡猾的,如果仔细留意,在电影一开始,刘屹尘饰演的颜飞鼓励林昔尘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女生的时候,说了一句英文字幕显示为“Follow your heart”的台词。其实我并不记得那句台词的中文是什么,因为当“Follow your heart”这三个字出现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与标题“听心”一拍即合了。是不是可以说,导演颇有心机地给自己安了一个上帝视角的角色。Follow your heart和听心,在全剧中都是一语双关。Follow的是敢爱敢恨的heart,听的是直面自我的心。

  我对电影的技术层面没有任何评判的资格,但是一个外行也可以分辨得出的是,的确费尽心思。这部微电影的确从去年暑假前就开始筹备,三位主创对每一个细节都尽心尽力。如果我不是那一天恰巧闲来无事多推敲了一下最后一句台词,《听心》就又失去了一位懂它的观众。学生作品是需要被尊重的,哪怕学生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但我们都应该以一双尊重且期待的眼睛,去重听自己一颗狭隘的心。

  《听心》影评(七):四个角色 四个相互交错的心灵世界

  学生电影作品,我不说天天看,但是也看了一些了。

  参加过美国大学生红石电影节,看了下来,其实也没有真正看长篇电影的感觉,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时间的限制。时间限制了角色的发展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这个电影也是如此,但,从潜力来看,这是无穷的。显然开篇的几乎没有配乐的对话是为了拉慢影片节奏,但这对于一个习惯看长篇的人来说,有一些困难。但把16分钟看做一个整体,开篇还是很有意思的。

  接下来说过程,四个角色都有着他们各自的心灵世界,听心,显然指的就是他们是否可以听见对方的心声。而电影到了最后也告诉我们,有可能爱情也许就是这样般正常,这样般现实,不可能所有爱情都有让人满意的结局,或者说大部分爱情都是这样有缺口的。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那部爱尔兰电影。虽然那个影片有很多原创歌曲和感情戏来铺垫,但如这部微电影想表达得都是雷同的。美丽,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结果。

  技术上我认为不能说达到登峰造极,但是影片也体现了专业的素养。尤其是在中国的大学生作品里,十有八九音乐是直接盗窃别人的成品,或者抄袭别人的曲子加以改造。本影片为王德龙作曲,体现了优秀青年作曲家的水准。加上我参与借了伯克利音乐学院新建的最优秀的录音棚,也是我在其他作品没有看到过的用心。其实,这道工序并不是来得难,效果不如拿现有的,我认为所有电影创造者都应该尝试这道工序,因为它可以把一个电影的情绪统一,把整体质感提升,显得并不是七零八碎的拼凑。就像吃西餐前餐到甜点,并不是之中插了一个爆肚或火锅,虽然也好吃,但对于口感的整体起了副作用。这也是我一直觉得一个印象深刻的晚餐并不能吃自助餐的原因。

  最后,其实有一条很隐藏的线需要大家细心发觉,我一直和导演有争议这条线根本看不出来,不过也许是他执拗的地方,每个人看法不同吧。

  《听心》影评(八):关于《听心》中的配乐

  《听心》的配乐,经历过不少次修改和调整。看到大家对配乐还算认可,也觉得值得了。真心感谢关注这部电影和所有为电影提建议的朋友们。

  因为之前对于微电影心态上的轻视,导演屹尘找我的时候,就打算随便对付着写写算了。后来在合作中不断感受到其它两位主创对于电影的重视程度,一些音乐圈内前辈的教导也改变了我的心态,最终决定全力以赴,把《听心》的配乐做好。《听心》中的每个音都是真人演奏,除此之外,也特别邀请了我的几位好友,世界级弦乐演奏家InMo Yang,Taeguk Mun,莫漠,Tammy Wang,算是为电影增了一些色。

  听心的五段配乐,经我和导演协商,分别叫《尘心》(原名静心)、倾心、凝心、忆心、听心。自己觉得除了第一段和名字不太搭调之外,其它四段都与其标题中蕴含的情感基本吻合。这几段配乐的灵感大多来自于一位给我影响很大的朋友。平日其实不经常与她联系,但每每想起她,就会觉得很温馨。这种感觉,也与影片中青涩的温暖和忧伤并存的气质不谋而合。倾心、听心、忆心等等,都是先一遍遍重复看那些镜头,咀嚼电影中流露的情感,然后回忆旧时时光,即兴演奏的。这也大约是在用音乐表达人物和回忆,借以与电影画面结合的机会倾诉出来。

  电影的五段配乐,我最喜欢的是凝心(桥上擦肩而过的片段)。创作过程其实和其它几段是一样的,但确实藏了点私心,想通过一段音乐展现自己作为一个专业作曲学子的能力,于是加了一些作曲技巧。这也导致这一段音乐的厚度大过其它四段。导演批评这段音乐的情绪超出了影片的积蓄,也确实如此。在这儿也给导演赔不是啦。

  就《听心》电影而言,我个人觉得—气质是脱俗的,情节设计是用心的,音乐算精致的。

  也很感谢刘屹尘和王岳珩,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总是很开心。我自己觉得我们至少通过《听心》做出一个不太常见的榜样,即学生微电影也可以有精心制作的原创配乐。

  末尾打个广告,听心的全部原声带可以在网易云收听下载:http://music.163.com/#/artist?id=1063139

  《听心》影评(九):一次有诚意的创作

  总的来说,电影听心没有很明显的表达意图。和大部分学生电影一样,导演刘屹尘选择了青春爱情作为创作题材。也和大部分青春爱情电影一样,刘屹尘选择用三角关系作为情节的构局。乍一看上去,导演是在借拍片子的名义意图不轨,实则不然。 和其他青春题材电影不一样的是,导演并没有借助爱情故事去礼赞,去歌颂,去感慨,去怀念青春。在听心的世界里,没有鲜明的人物设定,也没有出彩的情节。电影更像是我们自己的投影:一群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还没有过多被社会的渲染,单纯地尝试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共鸣。片名听心已经大部分概括了整个故事:所谓听心,关键在于听。相比于这个呱噪的社会,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显得不同寻常的安静。在偶然与意外交织的邂逅下,在没有音乐的耳机里,两个人各自听到了对方的心声。在我们这个所谓正值青葱岁月的年纪,我们没有过于明显的意图:想要什么,想要改变什么,想要成为什么。而处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的我们,个体与个体间的接触愈发的少,愈发地想要寻找共鸣。电影听心更像是一个纪录片,保存了我们对处于这个年纪这个时代的真实的感受,也向我们这群海外留学生展示了因为身处异国而错过的那些时光片段。

  对于这部学生电影,我们不能在制作上要求太多。这是导演刘屹尘和他的创作团队的初次合作,在镜头运用,台词运炼等方面自然比不上专业电影团队。但是导演在音乐方面的煞费苦心是值得肯定的。本片的音乐完全契合情节发展,有意识地引导观众情绪。这一点导演刘屹尘与作曲王德龙功不可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让我们不禁期待这个团队的下一部作品会有怎样的突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