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10篇

2018-04-15 20: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10篇

  《从尊敬一事无成自己开始》是一本由闫红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一):是你自己决定你的一生

  是你自己决定你的一生

  这本书,翻开看了不到一半,我给朋友截图,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本书也是写我的。

  作者字里行间透露着成熟轻松,对文字驾驭娴熟。她的很多经历,很多看法和我惊人一致,只是我写不出来,她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非常好。

  我看到评论里有全文写三毛的,这本书基本上没读就开始写评价了吧?

  我在大学时候熟读张爱玲,包括她的传记作品,所以那时候随便说张爱玲的哪一方面,我都能道出个123,所以我清楚作者整本书中列举的这么些个女名人背后有多大的阅读量,以及她自己“上了年纪”的人生经历。

  里面几个点,我觉得作者解读的非常好,简直说到我的心坎里。

  张幼仪。徐志摩离婚,张幼仪同意。哪怕到现在,老公有了新的爱人要和自己离婚,更何况你刚生完孩子,什么感受呢?天都快塌了下来吧。她倒是选择沉静坚毅,甚至我觉得徐志摩离婚都不是一件坏事,解放了她。后来开办女性银行以后她还帮助前夫,这样的成长,让我觉得她不是一个可怜的弃妇,而是一个不一样的新时期女性。

  作者读《围城》。作者有自己新颖理解,我觉得我就是作者理解下的方鸿渐,不敢拒绝,只求敷衍得过,明明不喜欢当时的生活,也不敢拒绝,最终让自己陷入狼狈。我一直这么敷衍的对待自己的生活,作者也敷衍了三十年,她开始自问,要不要换个生活态度?我知道,因为我这样问过自己很多次,最终都以没有勇气为剧终,也只是这么想想是否该改变而已。

  接着说女人和人。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一起前和胡适关系非常好,那种好。后来陆小曼嫁给徐志摩了,胡适再不理,哪怕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找胡适帮忙,胡适也不理。这里说,陆小曼之前对胡适是一个女人,而嫁给徐志摩后她只变成了人。那又有何理她的意义。这个世间难得会有一直把你当女人的人,不管你如何选择,只要你好,他便心满意足

  再说王菲。我想改变自己状态时问过多少次自己,你真的能做到吗?你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你就得委曲求全。她是一个明星,她这一生活成她想要的样子了,爱情女儿,还有什么不能顺应着自己心愿的呢?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资本去做这些选择。要知道做了选择后你就有过得更不好可能,而大多数女人,都宁愿守着现有的不太好的日子,以防变得更糟,我就是这样的例子

  林徽因。关于林徽因,写她的很多,我想最出名的就是金岳霖在她逝世周年还记得并宴请大家,而同时刻,梁思成娶了学生对比。对她的评判实在是太多,作者从一个理性完整角度去说这一段故事,我赞同。她比当时的大部分女人,都更想做更多的事,活的更精彩,用足力气雕刻好自己的一生。

  我读张爱玲,读萧红,包括现在有些有名的女作者,她们喜欢故事中未出世的孩子,写出生不久死掉的孩子,哪怕只是几句匆匆带过,依然让我不理解。我看到作者写聪明至极的人大多生性凉薄,大约如此吧。

  看完整本书,作者带给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刚好思绪飘飞。评价黄蓉,从稀奇古怪的奇女子变成中庸大妈,她有很多小心思,憨憨的靖哥哥什么都不懂,做好一大桌美味佳肴,他却只当这一桌是充饥的食物而已,这样的可悲不会少见。带给我很多反思思考自己的人生。感谢

  作者说,是你自己决定你的一生。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决定,没有做决定的勇气没有做决定的资格,我们都只是顺水漂流,漂到哪里,哪里就是岸而已。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二):与自己和解,尊重自己的一事无成

  喜欢闫红老师已经很多年。之前是因为特别爱看她的明星专访,写得很有厚度,不比一般娱乐记者写的稿子,以噱头为目标,看过也就忘了。闫红老师笔下人物形象鲜活,而且她总能从细微处识得一个人的好。

  她出了新书,我只盼着能早点读到。拿到书的那一刻,封面上的话已深深印入我的心:“在最坏的时候,懂得笑,哭得出,不会乱。”是的,当下的我,已不是大学时代捧着杂志追看明星专访的女生。这句话,写给30岁的我看,我能体会其中深意。这几年,生活磨砺工作感情家庭都经历过磕磕绊绊,也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走到现在,尚能看到心平静气的自己,其实不容易。不敢说已经经历了人生最坏的时候,但起码也走过一些泥泞道路,跌倒过,再擦干眼泪爬起来。封面上的这句话,是如此熨贴的抚慰

  翻开闫红老师这本新书,她依然写了很多人物,有我们熟知的张幼仪、林徽因、萧红;也有活跃在银幕上的张柏芝、王菲、林凤娇、李宗盛;还有她生活里的那些小人物,她的舅公、姥姥父母亲……每个人都有过非常难熬的时段,闫红老师透过一篇篇文章告诉我们,这些人如何一点一滴从头到尾收拾自己,给自己开出一条新路。

  她以笔下的人物激励我们:写张幼仪,我们对她的最大认识就是“被徐志摩抛弃的原配妻子”,但闫红老师挖掘大量的资料,告诉我们更多的事实: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独自抚养孩子,省吃俭用,进入学校读书;回到中国后,她曾在大学任教,后来还开办了女性银行。她并非林徽因、陆小曼这样的新式女子,但她做了她所能做的,以自己的努力,赢得它的敬意。闫红老师说,“我们从她那茫然无措的脸上,总能看到心酸的自己。但我们也因此有机会,用自己的心力,为自己疗伤。”

  如此精彩的篇章,书中比比皆是。一篇一篇地读下去,着实佩服闫红老师的功力。她说,我放下了成功焦虑,找到了自己的小确幸,我不再害怕一事无成。是的,她已经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也已经与自己和解。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人忙着一个劲儿往前冲,市场流行的“成功学”更让人们心存焦虑,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奔跑。你可发现,在路上见到的人大多眉头紧锁,或者面无表情,很少能见到一张开心的笑脸。连年岁尚幼的孩子们,也因为要上各种早教班、补习班,变得少年老成,童稚不再。

  其实,何必呢。

  请试试,全然地接纳自己,这个不够优秀缺点多多的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太多,只需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每一个当下,帮自己调到快乐频率。人生,活成什么样儿,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上。生活不易,但我们积攒的每一个当下,会给我们换一个美好的将来。这条路,靠我们自己走。闫红老师的书里,也会告诉我们如何走得更稳健。她是清醒又悲悯的女子,会告诉你最贴心答案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三):一事无成怎么啦,又没让你养我

  市面上解读《红楼梦》的书各式各样电视节目也有不少。当朋友把《十年心事梦中人》摆在我面前时,坦白说,我内心台词是:谁要看这种颇老气的书啊。接下来的转折你们应该也猜到啦,肯定啪啪打自己脸了呗,甚至有点后悔从未想过要认认真真把红楼给读透。

  闫红老师的文笔非但不老气,而且她的文字语感是我相当喜欢的。除了红楼,她对我的影响还延伸到解读张爱玲和《人间四月天》等,这些原本我不会去主动接触的文学经典。她对人物的评价从不过分抬举,也不轻易贬低。之所以不“显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总是结合当下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去看过去的人吧。

  就拿《人间四月天》来说吧,看这部剧时,我就一直觉得徐志摩明明就是渣男啊,有才华就能洗脱罪名吗?很多人跟我较真说,那个时代,敢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也算思想解放的先锋吧。直到这次在《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中读到闫红老师替张幼仪说话,我心中的不平也就放下了,还是有人跟我同个战队呢。

  这本新书除了以往那样以人物评价为主之外,闫红老师还增添了许多自己的事。向来觉得码字的人骨子里都是藏着自卑的,不然干嘛不凭着才气在舞台上展露头角,反而喜欢躲在屋子里靠文字来表达和疏解自己。我知道为什么会对她的文字一见如故了,原来我们自卑的表现相似。像对性价比的过度追求啦,还有对办公室文化的极度不适应。一个前辈曾跟我说过一番话,大致的意思就是我的工作技能原本可以让我走得更高更远的,可惜我心不够狠手也不辣,有时还过度心软。或许我天生就缺少当领导细胞吧,既然往高处爬把自己逼得那么累,不如就做一只只在平地行走的蜗牛吧。

  说起来可能很丢人,2016年我真正完成的目标居然是学会自行车,这项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不会骑车这件事被人笑话了很久,连自己都觉得大概这辈子都不会骑车吧。和学画画学韩语这样的目标相比,确实上不了台面。但是当我终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马路上骑行遛弯时,我真的有了一种实现梦想错觉笑逐颜开。最近正在热播的韩剧,居然用了举重作为题材。这种在比赛时勒出大肚腩,青筋暴起,挤出双下巴运动,依然有女孩子心底喜爱着。嗯,举重就不是女人了吗!一事无成就不配为人吗!

  何为有用?一个以前的同事转做投资,逢人就拉入股,张口就是“跟着我保证你发财”。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被吓到电话微信全屏蔽了。我另一个朋友A跟她关系非常好,每天被她灌成功学,我很佩服这个朋友的定力,居然听了大半年都没半点心动。不过仔细想想A原本就是没心没肺,看看韩剧笑一笑就能快乐的人,反倒让我感到伟大。那个做投资的老同事目前确有小赚,但除了“发财”,跟老公的日子却越过越不愉快。如果钱和权真的是成功的唯一标准相比之下,没用的人多幸福啊!

  有次看到一个作者在微博上发声:“胖怎么啦,又没吃你家的米。”对于那些鄙夷我们一事无成的人,我也只好回复:要你养我了吗!

  能自力更生喂饱自己就好。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四):人物角色下折射的生活态度

  初读《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的时候,心里觉得这又是一本标题党的书,用很有哲学意味书名,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而书内真实内容,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生活琐碎。等读完全书,我不觉为自己的浅薄恶意揣测感到羞愧。 很多人说闫红老师善写人,我是万分赞同的。她前人能写张幼仪、芸娘、黄蓉、刘邦、红拂女,今人能写王思聪、张柏芝、李宗盛、章子怡,普通人能写大舅姥爷、林姥、奶奶、同事…… 闫红老师笔下的人物,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单纯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塑造出了人物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她认识的张幼仪,用沉着、坚毅、开放式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挫败,最终获得徐志摩所说的自奋斗自求得来的真生命,真幸福;她心中的大舅姥爷,善良、爱面子吝啬,面对生活的心酸时,却真诚坦荡坚强;她眼中的章子怡,在被曝光与汪峰恋情巨大恶意后,依旧放下自我,逃脱限制,在自己的江湖里折腾别扭如玉娇龙…… 每看完一个故事,认识一个人物,了解一段往事,我脑海里总能不自觉的映射出我心中闫红老师的形象,仿佛能看到一个身材圆润,饱经事故学识渊博和蔼随心的中年阿姨慵懒坐在写字台边,手拿铅笔,眉头微蹙,在思索着下一个人该写谁的模样。 看完所有故事,我除了有一种窥探了先人、明星隐秘私事的兴奋感之外,更是感受到了闫红老师想要传达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当下生活某些陋习的无声批判,一种对现代文学艺术的深深担忧…… 孔子在《为政》里面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闫红老师在不惑之年写下了这诸多文字,而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我会做什么呢?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现在的自己开始,希望年迈回首时,不会是真的一事无成足矣。 PS: 第63页:“有一种人,生来极动人的,又美又活泼人人看见了能爱的,可是【狠】少能敬的。”狠少……也不知是陆小曼写错字了还是闫红老师写错了。 第081页:“她心灵里的寒逼出来,灵魂终于孤单单徘徊于【无】地。”无地是哪块地…… 第162页:“【那】么家其实没有那么难养。”那么家是哪个家? 2017年2月8日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五):平凡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在2010年的时候,白岩松出了一本名为《幸福了吗》的书,此书一经上市,立即引发全民对于幸福的热议。而今翻阅这本《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的书除了似曾相识之外,内心那份因平凡而滋生的笃定油然而生,不禁扪心自问:平凡是什么?而传奇经典有怎么解释呢?

  带着问题看书是我一贯的读书习惯,通过该书对平凡的逐个释义,慢慢走进作者营造出的私人空间,那一层又一层通往成功抑或传奇的阶梯,在每次踩踏的过程中都迸发出新的灵感,正所谓触类旁通,幸福的左右是伴随幸福弥漫周身的魔力,幸福的前后是为幸福铺路的先驱者。幸福也许就是一朵花开的瞬间,幸福也许就是一阵风的倾诉。

  轻轻翻阅该书,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淡淡的书墨芳香在指尖游走,倏忽间,仿佛真的看见了作者描绘的“幸福之门”,当虚掩的幸福之门在我们怯懦地打开前,我们无数次幻想,无数次憧憬,是色彩斑斓的万花筒还是星光灿烂的旋转木马,当我们小心翼翼推开属名幸福的那扇门之时,我们无法用浅薄的文字去形容,激动的泪水,讶异的神情,间或语无伦次的表述,在那一刻都是成为了附属品。

  作者在敞开心扉畅谈幸福的时候,毫无例外地谈到了在幸福中不知幸福的人,这一类人终日抱怨为什么自己不幸福呢?我想,大概是还没有弄清幸福的真正含义吧。

  在范伟主演的《求求你表扬我》电影中,范伟饰演的杨红旗说了一段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话。“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在这一段看似粗俗的一段话中,似乎道出了幸福的真理,幸福就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落差感,幸福就是争取中形成的自信心。

  作者拟定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我们一一阅读前,故事就在里面,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在我而立之年读起这本书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事业和婚姻的幸福之门格外感兴趣。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男耕女织成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男人只有不断地打拼,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家庭才能得以维系和延续。当刚刚走出校门的愣头小子在职场上屡屡碰壁之时,他内心的幸福指数早已跌入谷底,在苦苦郁郁不得志之际,调整心态成为了解决此时顽疾的唯一办法。把困难看淡,把挫折当成财富,把周遭的刁难与斥责当作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瞬间,幸福指数开始攀升。关于事业的幸福,也许就是你华丽转身后莞尔一笑,深谙入世之道后的一夜惊喜。

  平凡是什么?当你轻轻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些遥不可及又触手可及的故事,就是给你最好的答案。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六):吕碧城:没有爱情也可以

  这本书,我是当做鸡汤来读的。最初是想看作者怎么写林徽因,读完之后,我却记住了吕碧城。不是作者写林徽因不够传神出色 :

(她急躁,热情,一点儿也不矜持。看她写给朋友的信,都是肺腑之词,而没有让你遐想的余地,“名媛”们长袖善舞的风情,在她身上不曾出现。她还话痨,无论是“太太沙龙“,还是饭局上,只要她一出现,别人就没有说话的余地。她不是范柳原说的那种,善于低头的女子。 晚年的金岳霖,回忆起林徽因种种,印象最深的,也是她爱着急。他记得她曾想写一首诗,念叨了很多遍,总是写不出来,她非常着急。这个看似偶然记起的细节,正是林徽因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她比当时的大部分女人,都更想做更多的事,活得更精彩,用足气力,雕刻好自己的一生。 金岳霖做对联,打趣她和梁思成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她不悦道,什么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个女人闲着没事做似的,我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作者很好的将我印象中的林徽因表现了出来,她是一个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的一生过得非常精彩的女性,值得每一个姑娘学习。

  只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吕碧城更有鼓舞意义:

  这几年,叔叔家的堂弟堂妹、姑姑家的表弟都结婚了,而我依旧单身。春节的时候,叔叔姑姑们和我父母开了一些“玩笑”。父亲觉得有点“没脸见人”毕竟我都快迈入30代了。周围同年龄段的小伙伴们基本都结婚了,只剩下我一个了。而母亲,她或许还是心疼我的,她觉得找不到合适的,先不结也不要紧,但还是要抓紧了。我不能说他们错,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我的想法,隔了好几十年。我只是很坦诚的告诉他们:我不会结婚。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我觉得婚姻并不是我人生中的必需品吧。 我周围无数的例子告诉我,好的婚姻可以给人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坏的婚姻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虽然有离婚或者其他手段,可以让你纠正错误,可是有时候,生活并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我觉得人生短短几十载,我想做的,想尝试的事情有很多,我不想辜负自己这次的生命旅程,我想恣意的过完我这一生。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走路、吃饭、学习、旅行,让我接纳一个人进入我的生命,让自己被其他人接纳进他的生活,这需要或长或短的磨合。而“磨合”对儿我言就是麻烦,我讨厌麻烦。我害怕对别人生活负责,我也不希望别人对我的生活负责。我只想自顾自负责自己的。 我喜欢小孩,可是如果我不能给我的孩子很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我也是不会选择生小孩的。TA来到这个人间,不是为了受苦的。关于出生,TA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如果有这个权利 ,很多长大的人,大概会选择不出生的吧。看了周围那些刚做母亲的同学,觉得女性还是太苦了。大概我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我不想自己过这种苦日子。因为一旦生孩子,反悔的成本太高了,只能哭了。 读完吕碧城的故事,对这位民国时期的“前辈”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觉。大概穷尽我这一生,我也不能做到和她一样的洒脱和自由。但是我也会努力工作,好好赚钱,竭尽全力按照自己的本愿过这一生。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七):不努力,一年后你还是原来的你

  每个人都会有低落、无助且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的时候。

  前两天刚合上一本年轻人写的书《现在的你,是最好的你》,今天再翻开闫红著的《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你千万别误会,不是说人家书写得不够好,而是觉得自己最近读了这么多鸡汤的书,为何内心还是不够强大,还会有莫名的苦恼和彷徨,还会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甚至觉得自己做得每件事都是差强人意,难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我也想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可是现实残酷地告诉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事无成就是失败,没有理由可讲,我该信谁的?我该怎样才能做好自己?这样的疑问估计不仅仅我有,一些年轻人会有更多的疑问,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劝慰自己,再坚持一下,谁能往前走一步,谁就能看见最耀眼的太阳。

  闫红这本书总共分为5个章节,假如命运欺骗了你、是你自己决定你的一生、你还有没有对生活说我不服的勇气、向平凡的生活致敬、尊敬自己,爱情才会尊敬你,每个章节都是由几个小的故事组成的。书中写了林徽因、陆小曼,写了王菲、张柏芝,写了三毛、李宗盛,还写了一些普普通通的人。对于这些名人大家并不陌生,甚至还看过她们的自传,听过她们的故事,但是你知道,当她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是怎么走出来的吗?如果你不知道,那就随同闫红一同走进她们的世界,看看她们在低落时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改变自己,重新踏上新的征程。

  说实话,我最近就感觉每天都浑浑噩噩的,工作压力异常大,别人或许心存疑问,每天都忙啥呀?没有创效,没有成绩,天天写点不痛不痒的文字,还是被催着才完成的,完全做着无用功。可我心里清楚,所有的工作都急着要结果,完成了这项,赶快进入下一项,还有好几项排着要完成,自己都不清楚该如何才能将这些都尽快尽好完成,就在你不断被“催债”的时候,又一批新任务如约而至,想想都觉得可笑,原来我是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如果地球离开我,还能继续转吗?谁能像我一样陀螺似地工作,还能按期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呢?我真的担心,地球要是不转了,世界人民还能不能活着。我没有精神分裂,但是我现在确实遇到了闫红笔下那些名人们没有遇到过得困惑,她们或许困惑的是自己的爱情,是自己的事业,是自己的前途,而我困惑的是最现实的工作,如果我不干,谁来完成?

  即便我如此的努力,但回想一年的工作,我也不敢轻易地说自己有多成功,总觉得自己还应该算是一事无成吧,没有荣誉与鲜花,没有晋升和奖励,还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呢?还好的是,我还算清醒,还会读一些鸡汤文,唤醒自己颓废的灵魂。其实闫红这本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鸡汤文,因为这些名人或者作者身边普通人的故事,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能够让我们看到她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出人生中最低谷,重拾信心的。我想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人生,在这45个故事当中,总会有一个故事能让你产生共鸣,会让你懂得珍惜当下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好好规划新的未来。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努力,一年后的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过是又长大了一岁。儿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已经感受到他的压力和焦躁,我想与孩子分享的是:不拼一把,你怎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出色,生活就是一场未知的旅行,不能轻言放弃,与其混沌迷茫,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小压力,即便结果差强人意也不会觉得后悔,这就是收获。要笑得灿烂,令世界黯然;就算忧伤,也要无比鲜艳。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气魄。

  闫红的书,我之前读过《误读红楼》,觉得这位安徽新安晚报编辑还是很有水平的,也写了不少作品,所以今天再次读她的书,我突然觉得,闫红虽然写了很多名人和普通人,其实她也是在写给自己,累了,困惑了,睡一觉,第二天还要继续前行。重新认识自己,看到希望,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总得为自己的明天做点什么吧,与其浑浑噩噩,不如暂时小憩一下,然后继续迷茫吧,迷茫总比无所事事强。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八):三毛--一生漂泊的奇女子

  闫红老师笔下的三毛是随性的,这也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 三毛应该是我们这代人的"偶像"。一生流浪异国他乡的三毛,出生于1943年的重庆,此时,中国正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罪恶战争下受难,"平",是父母当时唯一的心愿,便给三毛取名"陈懋平"。但三毛嫌"懋"字麻烦,便自作主张地把名字改为陈平。 三毛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老师,不喜欢热闹。只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在书店看书,喜欢玩,喜欢自由。五岁的三毛读《红楼梦》,又倾尽零用钱,在书店租了所有俄国小说家的书《复活》、《罪与罚》、《战争与和平》...三毛沉迷小说,成绩不及格,逃课的书信寄到了家里。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一个可恶的老师。在受到自己数学老师的侮辱之后,三毛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也没有告诉父母。母亲廖进兰说: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或许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 直到遇见画家顾福生,三毛受伤的心开始被打开。顾福生是三毛的恩师,是三毛文学路开始的启蒙者。三毛在《我的快乐天堂》里说: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来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瞬间,的确经历过。 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滋味时,三毛还是个小四年级的学生,只有11岁,或者更小,但是爱情,就是这样开始了。很可惜,初恋结果是--分手了,三毛决定去往他乡。于是,在父亲的资助下,飞到西班牙马德里。初入马德里的三毛当了三个月的"哑巴",于是开始发愤图强学习西班牙语。 三毛是在1972年底再次见到荷西的。兴趣相投的人总是能够在一起的,几经爱情周折的三毛接受了荷西的求婚,二人一起到撒哈拉沙漠开始了属于他们俩人的生活。三毛很快就被他内心深处的情人--撒哈拉沙漠吸引住了!荷西将她从背后抱起来,他说:我们的第一个家,我抱你进去,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太太了!三毛说:这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 开启沙漠生活的三毛是幸福的,她的作品《撒哈拉沙漠》也是这个时候写的,她把异域生活描写地绘声绘色。荒山之夜素人渔夫、沙漠观浴记等等,那时的三毛是最快乐的,经历过快乐,经历过痛苦,经历过风险,经历过生死。 也许上天嫉妒三毛的幸福,在一次下海时,荷西意外丧生,三毛成了另一个"未亡人"。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三毛在荷西的墓碑上留下: 荷西·马利安·葛罗--安息 你的妻子纪念你 决定结束沙漠生活的三毛回到了台湾。 ...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自缢身亡,享年48岁。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九):她笔下的人物活生生独具一格

  凉川v评《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

  被封面上的那句“在最坏的时候,懂得笑,哭得出,不会乱”吸引,我翻开这本书,读了四天多,看完后久久不知如何下笔,只是觉得闫红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且独具一格的。闫红是有灵气的,且有思想的。比如,她写林徽因,别人皆写林如何女神如何会拿捏感情,一生得到男人们的倾慕。而闫红则写道:用交换书名的方式谈恋爱,用叙交情的方式试探,这样做的人一多,就使人忘记,真的有人特别喜欢谈文学,对可以交换思想的友谊有着真实的需求。林徽因似乎就是后面这种人。”对于林,闫红更多的是敬佩而非八卦似的揣测,她写林写她急躁,话痨,多管闲事,真性情。闫红写林更多的是写她在事业上的竭尽全力,文学上的异常努力,而非情感上的流言蜚语。在她笔下的林徽因,不绿茶,不心机,也不沉静矜持,甚至连名媛的风情万种长袖善舞都没有。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作家应有的每日为文学灵感的探讨与其经历的热爱。就如闫红所说,看林不是要看那些写她的外传,而是要看她笔下的文字。见字如见其人,这倒是真实的。

  而闫红写张幼仪,语句之间皆是对这个向新时代握手言和的女性的尊敬。虽被徐志摩离婚,但并未有任何怨言。反倒借着新时代的风,活出了强有力有尊严的自己。无法被富养的张幼仪一次次争取自己的命运,把那句“我一切的不幸皆因我是个女人”用自己的一生作为事实狠狠地反驳回去。

  闫红不仅写林徽因、张幼仪,也写家人与自己。

  在家里身为女儿的自己,虽然在教育上父母竭尽全力想要给予自己最好的。然而比起宠溺般的爱,她还是觉得父母更爱弟弟。这样的想法,对于不是独生子女的我们也时常会有。然而富养的弟弟过得日子比起自己要好得许多。闫红在书中最喜欢说道,有勇有谋中,勇的重要性。光说不做,许多人都是这样。然而有了行动的勇气,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就算最后失败,也比常人得到了更难能可贵的经验与机会,方便日后东山再起。

  她也写老家村里的人。当我看到她写自己村里的小春收了父亲资助他的两千块钱并不好好做点生意,却娶了个智障媳妇生孩子卖时,我的心里是讶异的。还有前夫的弟弟与哥哥联手打死她前夫的那个女人,哥哥判处死刑,弟弟被判了十几年。不服气的女人四处上诉跑到县市级各处法院哭闹,等弟弟出狱后,她想到了一个报复的办法,嫁给了弟弟。这些乡野逸闻很是令人吃惊,又能大开眼界。

  岁月如一条长长的河,而闫红就在这样的时间流逝中,以笔写自己心。从文豪大家到亲戚村人,从明星红人到家人自己,从大人物到小人物,她笔下的人物都活生生得独具一格,令人再也放不开眼,想重看一遍。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需使用或转载,请豆邮,谢谢!

  微信公众号:凉川读书斎:lc1780889078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从尊敬一事无成的自己开始》读后感(十):再抢救一下

  如果不是一段时间,被扑面而来的中年危机的感觉抽得头晕眼花,我大概也不会被这本书如此打动。

  对一个快40岁的人来说,人生的荒诞虚空几乎是必须面对问题,去年有阵子我读起了佛经,念了一段时间,更加不知所措的惊慌,象黑客帝国里的尼奥,看到了虚幻,但怎么接受呢?我不敢再看,我缺乏体悟和接受的心性。

  前些日子,朋友给我看一封信,那是我十九岁时写给他的。真是不敢直视啊!我在那封信里,热烈谈论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论着保尔柯察金,满怀信心的祝福中国足球……

  而现在,只能在练书法的时候一遍一遍写下曹丕的诗句: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之莫知。荡荡川流,中有行舟。我今不乐,岁月如驰。

  插一句:曹丕的诗有朴素和真挚的力量。远比他弟弟那些华丽炫技的诗作更容易留在我们的记忆和情感里。

  说远了,说书。一个蹩脚的书名,如果不是读《十年心事梦中人》时被闫红给圈了粉,我都不敢把书打开。怕周国平大叔于丹阿姨从里面跳将出来一手把我揪住练上两个小时心灵瑜伽。或者窜出几个饥寒交迫的成功学大师拉我加入丐帮以赢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序言也不怎么地。说实在的。

  然后她开始讲张幼仪,她紧张、拘束、自卑、倔强,向往新生而成为弃妇,又因而终获新生。她说:“我太严肃,没有魅力,我是苦过来的。”

  然后,女神林徽因,她性急、焦灼、多事。叹息自己才具平庸,害怕岁月逝去碌碌无为。

  然后,萧红,她隐忍,贪恋温暖,追求独立但却不能承受孤独,一次次把自己扔回泥淖。站在她对面的是高蹈自负,宁可孤独,绝不妥协和迁就的吕碧城。

  还有章子怡、张柏芝、伊能静、三毛……。

  这里没有白莲花,没有绿茶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气、心结和心魔中生活、挣扎、解脱。

  还有很多人,普通人。在有情世界,在生活的荒诞和虚空里不甘的众生。

  45岁股市上输了一套房子却因而辞职去画画的大姐是不甘的。

  一再破产一再折腾,被命运耍得头晕眼花,到老了无瓦遮头的大舅姥爷是不甘的。

  在惨淡生活中把自己埋进小说和演义里的小舅姥爷也是不甘的。

  很多不甘,很多挣扎,很多徒劳,人生因此而有了悬念,象一部无法收尾的悬疑剧。

  闫红指给你看这荒诞和虚无,又指给你看这荒诞里孕育了转机,虚无又成全了解脱,破败里开出了丰盛。挣扎总是徒劳,又总能赢回一点尊严。人们的坚持什么都没有留住,却留住了自己。

  人生无所凭籍,因此意想不到。不要急于给自己答案,悲剧或喜剧。娜拉出走了,故事才刚开始。

  一切都还不是最后的最后的结局。命运不会打出他的最后一张牌。也许更好,也许更坏。

  还是好多年前,冷峻的北岛写下《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然后我们读到舒婷的回复,她说:不,不是一切,都象你说的那样。

  我想问当年读过这两首诗的人们,30多年过去,你们站在哪一边,舒婷还是北岛?

  想想这正是生活的魅力所在,心情会不会好过一点。

  曹植之上,有个曹丕。曹丕之上,不还有个曹操嘛?他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他是通达的。可末了他又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到了,他还是不甘啦!

  许广平回忆鲁迅逝世前几天,挣扎着要站起来,他说:我总要这样走来走去的看一下。到底是鲁迅,象他笔下的魏连殁,致死不肯妥帖。这个回忆,让我想来感动。

  相声段子里那个不肯死去的烈士这样说:党费交了吗?群众都转移了吗?首长呢?……等等,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那就再抢救一下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