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麻醉风暴》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麻醉风暴》观后感10篇

2018-04-18 20: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麻醉风暴》观后感10篇

  《麻醉风暴》是一部由萧力修执导,许玮甯 / 吴慷仁 / 黄健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麻醉风暴》观后感(一):wake up,wake up!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伍脊六兽

  大家也可以来我自己公众号 filmpublic 玩耍噢

  ——————————————————————————————————————————

  1

  医疗纠纷作为当代社会的痼疾,往往牵涉到复杂利益纠葛,每一次的发生都会让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脆弱同时医疗必定涉及生死议题,在传统华人社会颇为敏感,这也加大医疗剧拍出现实感的难度。很多医疗剧往往披着医疗外衣,实则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只能称为“伪医疗剧”。因此当我看到这部两年前就已公映的台剧《麻醉风暴》,可以说是相当震撼

  《麻醉风暴》当年狂澜金钟四大奖,众多麻醉科医师皆赞该片真实到超乎想象,华语医疗剧开山鼻祖《白色巨塔》的编剧侯文咏(从文前的职业是医师)更是发出这样的赞叹:

  “看完(麻醉风暴)的感想,只能说是'惊艳',先是'诚恳',接下来是'医疗专业'、是'戏剧专业'上的惊艳……那种惊艳,像是在黑暗中,发现了一盏灯,在沙漠裡面,看见了一座花朵盛开的花园那样的惊艳。”

  2

  一名曾姓老太手术中因麻醉剂引起的恶性高热情况危急,麻醉医师萧正勋(黄健玮饰)对其注射解药“单唑林”却未发挥药效,致使前者不治身亡。仁爱医院遂将责任全部推给萧医师,使其成为替罪羔羊。

  萧医师自认按程序走,一发现病人体温升高便及时用药,并且单唑林对付恶性高热有95%的高成功率,他越想越觉蹊跷。与此同时,医保推销员叶健德(吴慷仁饰)对自己的客户之死似乎也表现极大疑惑,他和萧医师开始深挖这起医疗事故背后真正的原因,进而引发医院重大人动荡

  故事至此,似乎已拨云见日,紧接着却出现大反转:原来推销员叶健德本是仁爱医院医生,师从院长陈显荣。六年前院长为了将空床留给vip病患,拒绝某紧急病患调转入本院致其死于途中,引发舆论哗然的“人球案”,同时将责任推卸给医师叶建德及林宏任,允诺之后会复职,结果逃避问题选择跳票,使全台没有医院敢用他们两个。

  林宏任不堪外界压力,对医疗体制心灰意冷,以跳楼结束生命。这件事对叶建德造成极大的创伤,也埋下了火线。

  叶在医学界无法存活只好改行卖保险,恰好一位客户身负重债,于是为他设计了诈领保险金的“完美方法”。叶对医院使用过期单唑林早已心知肚明,他安排客户有恶性高热家族史的母亲进入仁爱医院治疗肾结石,这可谓一箭双雕:既有高概率使曾老太死于家族病,引发医闹,从而帮助客户获得保险及医院巨额赔偿;同时又能够趁机将医院的弊病公之于众,搞垮院长,完成复仇计划

  3

  《麻醉风暴》短小精悍,单用六集的篇幅就描绘出了医疗体制的重重弊端以及医护人员力不从心。尽管结尾带有“天亮了”的寓意,但看罢终究感到悲凉无奈

  仁爱医院为了通过医学评鉴,从一家区域教学医院升格为医学中心,大力缩减成本开支,导致医院人手极度缺乏。萧正勋医师一个月就要完成几百台手术,长期高压工作环境与紧张的工作节奏对给他带去极大的压力,甚至刺激了他年少时受过的心理创伤复发,致使其长期饱受失眠困扰

  这正是现实中医生的写照:他们没有犯错的空间,不可能也不可以犯错。一旦失误,可能就是一条人命。他们每天都在和时间,和死神赛跑,跑赢了,是医生的本职工作;跑输了,全是医生的责任。家属,医院,社会,媒体的枪口喜欢对准一线医护人员,无论如何,总需要有人来背黑锅啊!改变体制太难,责怪体制太抽象顺其自然地,没有话语权的医生“合理”地成为众矢之的

  叶建德是陈显荣院长最优秀学生,如果没有“人球案”,他本可以继续践行医生誓言“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尊严从事医业,病人健康应为我辈首要的念。”讽刺的是,医生誓言中明确写道“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这样的原则却被赤裸裸的医院政治驳斥了。

  院长也有院长的苦衷,确实,不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权力,又怎么去改变现状呢?为了撬动体制,难免牺牲掉一些小鱼。只是一旦拥有权力,真的能够保证不被同化吗?这就像一个悖论,体制外的人进入不了体制核心,进入体制核心的人没有改革动力;想优化体制就必须遵守既定规则,即使这样的规则很操蛋。再有勇气改变的人也会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与妥协中丧失理想软弱的继续在体制内苟延残喘,有骨气的只好选择离开

  这样的世道对像萧正勋、林宏任这样只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个中苦涩怕是从业者才能体会。《麻醉风暴》的英文片名是wake up,可要在麻痹已久的机制清醒过来谈何容易。院长用升格医学中心便可救更多人的宏愿来麻痹自己,大规模使用过期药物、器材,伪造手术记录,勾结药商,“这样的牺牲值得吗!?”只会让一切陷入死循环,劣币驱逐良币,最终让秉承的医德变成天真笑话。清醒的人最痛苦,因为看得最透,他们太无力了,却不甘愿一同沉沦。但如果没有理想主义者的存在,又有谁去叫醒装睡的人呢?

  在医疗问题频发的当下,《麻醉风暴》显得尤为可贵。不仅剧本扎实,节奏紧凑,直击医疗乱象的本质演员表演也是一大亮点。近年来出演过多部优质台剧的吴慷仁从眼神动作满满是戏,很好地把一个原本怀抱崇高生理想的年轻人那种绝望无助仇恨演绎入木三分,几场哭戏真的令人血管喷张。饰演麻醉科医师的黄健玮同样出彩,相信医疗从业人员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共鸣

  第二季九月份即将播出,不晓得第一季颇为光明的结尾是否是一种过分“乐观” ?

  《麻醉风暴》观后感(二):wake up等待天亮

  作者: 娜只鱼

  医疗体制是如今反复被世人所诟病的一种体制,看病难,看病贵已不单单是目前反应出来的问题,收受贿赂、医护人员态度不善、重复多次无用检查等等,导致人们一提起医院总是咬牙切齿地说“那是个要人命的地方。”

  可那明明是救死扶伤的天堂啊,什么时候变成了夺人性命地狱了?

  《麻醉风暴》观后感(三):天还会亮吗?

  麻醉的人尝试清醒,而清醒的人却在一点一点被麻醉。

  影片的开头第一集,交代所有背景。 萧政熏,麻醉医师,仁欣医院麻醉数一数二的好麻醉医师。所以院长的示范刀一定由他负责麻醉,并且他擅长运用去极化肌肉松弛剂,这也是恶性高热的诱导剂,恶性高热95%可以通过注射单措林解决。这也是本剧的核心,为何萧医师这一注射正是哪失败的5%。

  叶建德,医疗保险业务员。本剧大boss,因为曾经成为体制或者说院长(他的老师)保住自己地位的牺牲者,与自己的学弟宏任承担人球案的主要责任并且亲眼所见自己的学弟跳楼自杀。应该说他以及他们的老师,还有这个生了病的医疗体制都是杀害宏任的真凶。临死说的话,学长,我等不到天亮了。也成为叶建德要报复的原因。

  陈显荣,仁欣医院院长。人球案牺牲了林宏任和叶建德。在麻醉案中站出来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且引咎辞职。回到了他毕业时曾经工作过的工作,那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权力之心开始滋生的地方。他这次回去,就是想重头开始,只做一位不关心数据,病历,关心病人痛苦的医师。

  曾国章,一个利益熏心的人。为了金钱,替母亲买了巨额保险,但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母亲进了手术室后的命运。丝毫没有悔过之心,只渴望金钱。

  从一开始,导演就处处留伏笔。叶建德在仁欣医院见到了陈显荣院长会躲藏,小护士嘲笑他,以为他是知道院长讨厌卖保险的才躲的。其实,叶害怕老师认出自己,这样子,一切的计划都无法进行。

  曾国章坐在母亲的病房,他的女友让他来喂自己的母亲吃东西,他也不为所动,只顾着保险的赔偿事宜。他的母亲十分抗拒这台手术,在开始之初看起来像小孩子脾气,但哪有母亲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她定是明白国章为了保险金要送他去送死,才会如此抗拒。包括母亲的手术,既然已经给副院长送了红包,又是副院长的示范刀,应该可以放些心。可是他坐在椅子上,拒绝了叶送来的饮料食物,整个人都很紧绷。我想只有到这时他知道自己把母亲亲手送进了地狱。

  在天台上,叶建德戏谑萧没有早点来买医师什么险的。想起手术前,他确实不断尝试与萧医师搭讪,希望他能买保险。一方面符合他保险业务员的身份,另一方面,他是不是也想为这个无辜拉下水的好医师一份补偿

  在那家小医院,仿佛所有人的灵魂都得到升华

  每个人一进入体制都想要改变,可是无法改变体制,除非拥有权利,无数次的隐忍,逐渐掌握权力的过程,你得到了权力,你却丧失了自我。你无法改变权力,权力改变了你,你成为了权力的傀儡,体制的毒瘤。

  可是,天还是会亮啊。突如其来车祸,医师人手不够。当年的老师喊着叶建德,叶建德,你是医生啊。叶建德也加入了抢救的队伍。最后三人坐在医院门口目睹天亮。

  《麻醉风暴》观后感(四):然而天真的亮了吗?

  非专业人员,无意中看到这部剧,是看了一个第三集的开头,被吸引就从第一集看起。整个剧里好多专业医学词,虽然只有6集,但很饱满,剧情跌宕起伏,局中局的设置,感觉编剧挺有才的,下一步走的是完全没想到的棋,但却依然不偏离中心,推荐大家值得一看。

  但一下子看完后内心并没有很舒畅,也没有随着结尾“天亮了”那昂扬的乐曲欢乐起来,反而更觉得无奈。一个本来对未来对医学充满希望的医生,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一条不归路………院长,萧,叶他们三个人选择了三种方法来对抗体制,没有对错,只有承担后果。而叶的方式偏激点,这忽然让人想起他曾经跟萧说的话。可是他的火花真的引导正确方向走了吗?

  《麻醉风暴》观后感(五):可怕的不是体制,而是被同化

  你已经被这个体制同化了,你只是整个体制中的一颗毒瘤。

  要改变整个体制,你只有到达权力的中心

  感觉整部影片所想反映的应该是关于体制,这个社会的一些乱象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这个社会是美好的,人人平等。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正好证实了这个社会的不平等。

  但这样的常态是否就是合理的,不需要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呢?

  关于生命平等,vip

  这个社会的资源就这些,那么人们用金钱换取特权有错了吗?生命应当是平等的,真的吗?

  每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一生出来就有先天疾病,人们总喜欢用一些童话去美化这些差异

  但从纯粹自然科学角度来说,正是生物正常演变过程。一般人都是健康的,没有问题的,但总有例外。例外推动发展

  正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平等,发展才会那么快。

  你如果没有办法改变体制,那你想改变什么

  《麻醉风暴》观后感(六):多美的白日

  非专业人士,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谈这部剧带给我的惊喜

  机缘巧合,在别人的推荐下看了这部短小的台剧,看到一集五十分钟不到总共六集还不到三个小时,正好满足了我想要消磨时间,又不想追长剧的心理。看完想说,剧集虽短,剧情却不简单。六集的时长,介绍了麻醉师这个职业;反映了现在的热点问题,如医患纠纷、医疗体制、骗保,一些小的情节还谈到了诸如养老、婆媳债务纠纷、青少年霸淩等社会现象;还满足了对爱情缘份的幻想。从更深一层次来讲,这部剧谈到了人性、权力、救赎、觉醒、职责剧中人物不多,但其中的关系却是层层相联,不算复杂,但看到最后,免不了惊呼一声:这里面人都不简单。

  看完这部剧,首先感叹的是剧情的转折太出人意外了,这就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智商了,在我以为一切都要尘埃落定的时候再来个大转折,才知道故事背后还有故事,至于有多少故事还是自己去看比较过瘾。其次剧中台词设计的精巧,看完对那些台词的暗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医疗事故发生之前里面人物反复提到那台示范刀,这是本剧的引子,一步一步指引事件最终的发生直到它背后所有的故事。 剧中还经常会出现医师伦理规范,本来并没有把这些伦理规范当回事,看完才知道它背后的喻意。最后剧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所谓的奇迹发生,有的只是现实,最终是天亮还是依旧只是白日梦,每个看完的人都会有不同想法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看完不会后悔的一部剧,不只是消磨时间,不太烧脑但足以引发思考

  《麻醉风暴》观后感(七):細膩刻劃出精彩又寫實的醫療及社會現況…

  【轉自周恬弘】

  要拍攝醫療劇並不容易,要拍得真實更不簡單。台大麻醉科教授孫維仁醫師對這齣電視劇讚譽有加,他幽默地說麻醉學界一開始很擔心麻醉「風暴」有負面形象的傳播,但他力請大家放心看,因為這部戲非常真實,不禁讓他想要查看麻醉專科名冊有沒有一個叫黃健瑋的醫師?他還建議麻醉學會理事長,在麻醉醫師醫學會年會中應該頒發榮譽會員獎給蕭醫師(劇中男主角蕭政勳醫師,由黃健瑋飾演)。

  另一位資深麻醉醫師,也是醫勞盟理事儲寧瑋醫師則公開推薦,指出這部影集很忠實地呈現麻醉科醫師每天在工作中的細節與現況;而且他說麻醉醫師在工作中的衝突絕對不比劇中的情況還要輕。我所服務的醫院一位麻醉科醫師也是跟我提到,這齣電視劇相當程度演出麻醉科醫師工作的原貌,只是劇情比較屬於黑色,描寫醫界與醫病關係的陰暗面。

  這部電視劇名與其說是「麻醉風暴」,倒不如說是「醫病風暴」。雖然劇中的主要醫療糾紛事件是由一次手術麻醉所引發,導致主角麻醉醫師背黑鍋。後來由於保險業務員和蕭醫師的明查暗訪,才揭露原來這家醫院為了節省成本,竟然使用過期的藥品和醫衛材料,造成這次手術中因使用麻醉藥引發惡性高熱的病患,在麻醉醫師注射解藥「單挫林」(dantrolene)後仍無效而死亡。

  更驚悚的是,此事件的背後另有一隻黑手和內幕。劇中的保險業務員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外科醫師,多年前在一次醫院急診人球事件中,替當時指示將病人轉送他院的外科主任扛下責任而離開醫院。這個事件,卻使得這位年輕外科醫師受到醫界排斥,無法回到臨床從事醫療,致使他心生報復。該位外科主任後來擔任一家區域教學醫院的院長,保險業務員因此針對該醫院策劃一系列報復行動。

  這位保險業務員認識一位欠債被逼急的人,為他設計詐領保險金的計畫,並安排其有惡性高熱病史的母親前往該醫院接受手術,由於保險業務員知道該院使用過期的單挫林,這位病人麻醉之後極有可能救不回來。如此一來,就可以製造一起手術死亡案例和醫療糾紛,除了可以向醫院和醫師要求大筆的賠償金額,更能藉以揭發該院的弊端,嚴重打擊院長。

  我不知道劇情中的案例是否曾經真正發生過。對我來說,這種情況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最近國內才剛發生害死父母詐領保險金的駭人案件,可是藉醫療事件去害命並詐領保險金或索賠的,還是令人不敢想像。只是,有人想得到的情節,應該就有人做得出來吧!

  不過,這齣電視劇點出了好幾個不同面向的醫療議題。例如醫療人球、醫師過勞、醫護人力短缺、病人安全、醫療成本管控、醫療糾紛、醫院評鑑等等,都是目前台灣醫界所要面對的課題。

  劇中的麻醉醫師蕭政勳,因國中階段一次好友被霸凌,記憶中自己沒有挺身而出,甚至被迫成為加害人而長期內疚不已,以致罹患解離性失憶症。加上在院內麻醉醫師人力不足下超量工作,陷入失眠、酗酒與身心症。有醫師朋友告訴我,不少麻醉醫師有依賴藥物的情況。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醫師指出醫師是酗酒的高危險族群之一。

  美國的調查指出,醫師並沒有比一般民眾健康。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做為健康指標來看,2014年的調查 發現美國的醫師過重(BMI超過25)的比例達34%,與全國的35%差距不大(註一)。各專科醫師過重的比例最高的依序為一般外科(49%)、家醫科、腸胃科、重症科、胸腔科、婦產科、骨科、麻醉科、心臟科、一般內科、急診科(42%);最低的科別依序為皮膚科(23%)、眼科、整形外科、免疫科、新陳代謝科(32%)等。由此看來,醫師的健康情形大致上與其所面對的病人/病症的壓力高低有關。

  通常我們會認為具備醫學專業知識的醫師會比一般人懂得如何保健,因此會比較健康,這應該和事實有段差距。醫師所遇到的病痛並不比一般民眾少,甚至在醫院臨床服務的醫師、尤其是急重症醫師,因為長期工作壓力、誤餐、值班導致的生活作息不正常、超時工作而更容易使身體健康亮起紅燈。醫師罹癌、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每次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內心除了婉惜之外,也會再一次提醒我們:醫師也是病人。

  有時候社會對於醫師的期待似乎是太高了,幾乎不允許他們疲勞、鬆懈,認為他們什麼都要懂,甚至一定要將病人治療好。有不少醫療糾紛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所產生的。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多年在醫療的第一線搶救重症病患,與死神拔河,但是他感慨地說病人和家屬好像認為主治醫師非得365天、24小時都在病人身邊才行。他說:「對病方家屬而言,也是期待自己的主治醫師都是鐵打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可應付他們無窮的需索。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受害的只會是真正需要的病人及負責任的醫師,衍生出易碎的醫病關係及無窮盡的醫療糾紛。」

  我們都希望醫師視病猶親,並能夠體會病人和家屬徬徨、焦急的心情,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診療與照顧。然而我們是否也曾將心比心,去了解或體會個別醫師所承受的壓力、體力的負荷、家庭的需要以及醫療的有限性?如果醫病雙方能夠以互相體諒、了解彼此的需要為基礎,相信可以建立起更美好的醫病關係。

  其實要營造出良好的醫病關係,在醫病雙方之外,體制和組織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於個人的生命、時間、能力都有限,因此需要互相結合成團體或組織,藉由團隊去完成個人無法達成的任務。對於醫療工作來說,更需要團隊合作才能給予病人持續、完整的療護,光靠個別醫師是無法做到的。

  然而有團體和組織的地方,就一定有制度,是要設計來幫助團隊和組織的運作,去達成其使命。只是,經常組織在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制度開始綁住自身使命的實踐,經營者看重組織本身的利益與存續勝過其原本設立的宗旨和服務的對象。在《麻醉風暴》劇中,以陳顯榮院長為體制的代表。他為了追求讓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將資源投入硬體擴充,卻不當管控藥物及醫衛材成本,採用過期品;並且為節省人力成本,讓醫師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長時工作;以及之前為了將手術室留給VIP病人,拒收生命垂危的病人。

  在麻醉事件發生、醫院弊端被揭發後,陳院長引咎辭職。這時他向昔日的學生、懷恨要報復他的保險業務員告白說,自己對醫療原本有極高的理想,也希望藉由建立更好的醫院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然而卻在數字、權力和利益中逐漸迷失、淪喪自己的理念。

  英國著名的社會哲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曾對現代組織和體制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與反省。他說絕大多數的組織似乎對自己的生存,要比對奉行組織存在的使命更感興趣。有太多組織像是監獄,而獄卒關心自己的福利,更甚於所照管的人的福利。

  在韓第的心目中,組織本身是手段,為人們的需要服務才是目的。組織要追求的是更好,不是更多。可是「企業誤把手段認作目的,而且永遠錯下去」。「假使組織能更重視個人(的需求),他們會發現其目標將更易達成。…組織是社會的僕人。組織的存在是為了提供我們需要或渴望的物品和服務。…唯有當組織把目標訂高,高過延續自身生存時,其繁榮興盛才會達到最高點。」

  對醫療來說,體制的問題絕不只是醫療團隊和醫院制度或經營管理方式而已,還包含更大的健保制度和醫療衛生政策,甚至相關的公共政策、法規和整個社會對醫療的看法。如果我們的健保給醫學中心最高的給付,那難怪醫院都想要往醫學中心去衝;如果民眾想要更便利的醫療,卻不肯多繳保費,健保署只好限縮給醫療機構的給付,或不斷調降藥品和醫衛材的價格,醫院也不得不想辦法開源節流;如果法律鼓勵民眾遇到醫療糾紛對醫師提出刑事告訴,那還有醫師願意冒風險搶救病人嗎?

  水可覆舟,亦可載舟。雖然多齣醫療電視劇都以醫療體制的陰暗面,來凸顯有理想的醫療工作者的可貴,但是良好的醫療體制其實更能夠幫助醫療工作者安心與用心為病人服務。現在醫界在討論病人安全的議題時,愈強調建構一個安全的醫療運作系統,來彌補個別醫護人員可能的疏漏與局限。如果沒有這些設計良好的制度或系統作為基礎,醫病關係必定處於某種程度的緊張關係。

  在探討醫病關係時,醫病雙方的資訊不對稱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通常認為在醫療互動與行為中,醫師要比病人擁有較多的資訊,因此在醫療過程中,資訊較不足的病人將醫療決策權委託給資訊較充分的醫師,希望醫師能為病人謀求最大的益處。在此關係中,病人是委託人,醫師是病人的代理人。完美的代理人必須完全以委託人的利益為最高考量。

  可是事實上醫師並不是能完全掌握病人相關的資訊,醫師比較知道的是病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如何做可以保持或重獲健康,對於其他的資訊(病人的家境、社會關係、價值觀等)就不是那麼清楚。另一方面,有時候病人或家屬可能為了某些理由,故意對醫師隱瞞一些資訊,比如不願透露特定病情,或提供不實的服藥狀況(比如有研究發現部分慢性病人為了節省藥費,只吃藥矚一半份量的藥,但不敢告訴醫師)。由於這些因素,導致醫病代理人的失靈(agency failure)。

  在《麻醉風暴》劇中,我們就清楚看到病方刻意隱瞞病情,陷醫方於極大的風險之中,引發醫院風暴,甚至差點讓好醫師蒙上不白之冤。雖然這是非常極端罕見的案例,但也告訴我們醫病關係中,醫師不是全知全能的,醫方所具有的資訊其實也相當有限,只是為了為改善病人的病情,有時也必須在極有限的資訊中,做出決定和執行某些醫療處置。病人和家屬應該給予醫師更多的體諒與理解。

  在醫病互動中,病方不見得都是弱勢,醫師也不見得都占上風。唯有醫病雙方互相尊重、體諒,彼此坦誠、互信,醫病關係才能真正和諧,讓醫師發揮更完全的醫療代理人功能,使病人得到最大的福利。

  飾演男主角麻醉科醫師蕭政勳的黃健瑋,演出過多部公視的劇展,科班出身又在劇場長時間磨練過的的黃健瑋詮釋各種角色都相當得宜,在《麻醉風暴》裡表現的可圈可點,演來入木三分。

  吳慷仁飾演的保險業務員葉建德讓我驚艷。從《一把青》的演繹象徵空軍飛官生命狀態的郭軫,再到《麻醉風暴》裡那個前後反差衝擊力極大的角色,由一油腔滑調、八面玲瓏的保險業務員,反轉成深沉陰鬱,一心復仇的醫師葉建德,情緒層次堆疊的很好,讓觀眾明顯感受到葉建德的內心變化,眼神表情到位,演技極為出色。

  其實,各行各業都存在著被體制犧牲掉的葉建德,各行各業也都存在著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院長陳顯榮。這齣戲的結局雖然等到天亮,但是,「體制」真的「天亮」了嗎?

  最後,附上劇中震撼人心的醫師誓詞:

  我鄭重的保證自己

  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給我的師長

  應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輩首要的顧念

  我將要尊重所託於我的秘密

  我將要盡我的力量

  維護醫界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同胞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 宗教 國籍 種族 政見 或地位的考慮

  介乎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

  我將要最高地 維護人的生命

  自從受胎時期 即使在威脅之下

  我將不運用我醫學的知識 去違反人道

  《麻醉风暴》观后感(八):Bottom Line

  初中毕业后就没看过台剧了,因为偶像剧套路腻人,而《麻醉风暴》颇令人眼目一新。总共六集的短剧没有办法面面俱到,但萧政勋的“梦魇”和爱情副线基本交代清楚,叶建德“复仇”的主线也做到了出乎我的意料(至少在前四集)。 陈显荣不是一个扁平的人物,他很复杂:不愿意在议长面前屈服于所谓的“规矩”,一心希望通过评鉴以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大力兴建癌症中心是为了救更多的人命,在某种程度上说,他曾经是,现在也是一个有救死扶伤心志的医生。但是那个置转院中的重症患者于不顾,牺牲了病人的生命,毁掉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年轻学生的前途的人,也是他。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于全剧所强调的制度吗?

  全剧里最常见的莫过于“制度”两个字。叶建德对学弟说:“在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改变体制!”,可惜被制度车辆碾压的牺牲品永远都是第一线的小兵小卒,真正搅浑制度,并且腐蚀制度的上层在风暴里却依旧纹丝不动。《麻醉风暴》的普遍性意义在于制度不仅仅包括医疗制度,而制度与人的冲撞也不仅仅发生在人命关天的医院里。 看完全剧,我以为制度并非致命因素,制度的问题还是好解决的——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腐烂如果让人不知该从何救起,修修补补已经难以为继,那么就倾覆全盘,从头再来,刮骨疗伤!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是——在这个剧里面,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我们会为越过bottom line付出怎样的代价。 副院长为了完成节省预算的目标,所以越过良心的底线,使用过期药品和有瑕疵的器材,引发一连串惨剧。

  陈显荣为了顶住上头给出的VIP指示,狠心越线,葬送了两条人命和一个优秀的学生。 底线只要被越过一次,就会被无限次越过。或者说,越过一次,就再也没有所谓的底线了。因为越线的感觉如同注射麻醉剂,第一次战战兢兢地越过道德和良心的律法,我们没有得到糟糕的结果,那么离下一次越线就不远了。侥幸的感觉会让人上瘾,而每一次的侥幸,都将我们往悬崖多推近一步。 因为底线逐渐变得不堪一击,所以副院长开始面不改色地收受红包,对充满利益纠葛的“规矩”刻意逢迎;所以陈显荣在爬往权力中心的几年中伪造手术记录表,伪造药品保存记录,接受厂商回扣~ 叶建德说:整个医院从上到下都已经被麻醉了。其实每一个站在bottom line 边缘的人都有被全身麻醉的风险。不要乐观地说“天黑,也有天亮的时候嘛”,如果心中的道德法则永存,头顶的天空永远都是清明的;如果底线被击溃,我们会终生活在极夜之中。 PS:难忘陈慷仁流泪念出的日内瓦医生宣言: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和感谢,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辈首要的顾念,我将要尊重所托与我的秘密,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界的荣誉与高尚的传统,我的同业应视我为同胞,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介乎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我将要最高地维护人的生命自从受胎时起,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麻醉风暴》观后感(九):你不覺得當醫生是一件很孤單很孤單的事嗎

  「我學到如何在體制內生存,也學到如何合法地用『體制』殺人」

  「你早就被體制給同化了!」

  *****

  一放榜,滿是興奮地又刷的這部迷你劇集,多看一次就越是發現這套劇的不簡單。台灣少見的醫療題材,又從眾多科中卻挑選部常被人提及的麻醉科醫師,而又從一個小事件擴展到一個大環境的職業道德議題,更牽涉到人心之間的糾纏,回過頭讓全部種種都形成一個圈,緊緊的扣住Wake Up此一命題。

  *****

  「人是沒有完美的,我們只是在害怕失去別人的認同!」

  我很是喜歡Wake Up作為《麻醉風暴》的英文命名,讓人不由得去想我們現在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清醒?道德和利益之間的比重,「良心」早就被人遺忘許久,或許像蕭政勳,正義感使然,不向利益妥協屈倒的大有人在,但往回一想說不定林顯榮剛開始踏入醫院也像他一樣具有抱負心,然而「權力」卻使人腐敗,金錢和功名往往就是掩蓋人心陽光的最大烏雲,多少的葉建德被這些「體制」壓垮,被上位者犧牲,毀滅了他們的理想?

  「救人」,肯定是醫生們最大的信仰,這也是他們會成為醫生的原因,然而,當醫生卻不能好好的照顧病患,被「管理」搪塞、被「前途」瓦解,醫療體制下的腐敗,讓我們更看清楚這些背後所有的醜陋。

  *****

  「那你辭職,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制度」,這個詞在《麻醉風暴》具有十足的點題作用,或許在「麻醉」裡象徵的是蕭政勳面對身心之間的載浮載沉,但卻也是代表整個制度的麻醉。從一個預算縮減、改造標籤、收受紅包、開除推責,一個上位者擁有權力後的迷失,以「制度」之名犧牲掉多少的良心從業人員?你可以看到當陳顯榮辭職後,吳自強的繼任更是看到墮落的惡行循環,讓人嗤之以鼻。 一個技術問題提升到政治問題是一個多可怕之事。

  當醫生不能只單純的「救人」,而是需摒棄自己的專業,去妥協上層所謂VIP,公義何在?專業何在?

  被病人如此的信任,為了上位,為了自保,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們可以做出多少違背良心之事,然而,當出現問題後,醫療基層人員又要面對輿論的壓力、家屬的嚴厲指責以及前程的被毀滅,他們不是殺人兇手,他們都是林宏任,這個惡劣社會體制下的受害者。

  《麻醉风暴》观后感(十):医者仁心

  医生宣言:

  准许我进入医业时: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崇敬及感戴;

  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辈首要的顾念;

  我将要尊重所托予我的秘密;

  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见或地位的考虑介乎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将要最高地维护人的生命,自从受胎时起;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业知识去违反人道。

  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

  当我进入医业时

  我郑重的保证

  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凭著良心跟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为我首要顾念

  但是事实往往与宣言背道而驰,往往因为利益,人性会发生扭曲变形

  故事的开展是由一场医疗事故所展开的

  事故的起因是麻醉主任医师萧正熏是医院的王牌医师,做手术从没有失败过,但因为医院人力不足每天超负荷工作,陷入失眠的状态,虽然他去看了心理医生(也就是他心里喜欢的人)

  但收效甚微,只能靠安眠药和红酒帮助其入眠,就在某一天开院长师范刀的当口,病人出现了恶性高热,萧正熏由于睡眠不足没有及时注意,虽然及时打了抗恶性高热的单挫林

  病人还是意外死于恶性高热,医院为了掩盖这起意外事件,让萧正熏医师背黑锅,扛起整件事的责任,但就在此时保险业务员叶建德的出现扭转了事情的进展

  叶建德发现医院所使用的用于那场院长师范刀的救命药单挫林是过期的,就在他和萧正熏联合开展事故背后调查时,终于发现这家医院为了节省成本,竟然长期使用过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用以救助病人,正因如此这场本来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就此变成变成了必然

  但是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其实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和幕后黑手在推进着事件的发生,就是保险业务员叶建德,他原本是该院长手下的一位优秀的外科医师,多年前由于出现了急诊室人球案,人球案就是一个肝脏破碎的病人医院本应收治,却被外科主任要求转院,至病人死亡,叶建德和其师弟按当时指示将病人转院的外科主任的话停职接受调查,等风头过了,在恢复原职务,

  但是两人始终都没得到医院的回复,对人生失望的师弟选择了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叶建德目睹了自己的师弟跳楼,内心悲痛欲绝

  由于这个人球案直接导致了医疗界对叶建德排斥和抗拒,以至于其无法在从事医疗这个行业,只能靠卖保险勉强度日,而在另一边当年的外科主任却步步高升成为了医院的院长,叶建德心理的不平衡在加上师弟的跳楼更加加深了其心中对该院长的怨念

  正在此时叶建德偶然得知外科主任升任院长的这家医院,长期使用过期的药品医疗病人,这时上天又赐予了叶建德一个良机,他认识了一个欠债无法归还的人,这人母亲正好之前有恶性高热的病症,他为此动用自己的人脉,安排其住进了片中开头的那家医院,因为叶建德心里知道手术中极有可能会发生恶性高热的症状,而使用过期的药品去治疗这个病症,病人很大可能会死亡,只要病人一旦死亡,就可以向医院索赔大笔的医疗赔偿金,借此机会来揭露医院的黑幕,可以迫使该院院长下台,已达到其报复的目的

  这个电视剧里所讲述的医患事件是极端的,可能只是虚构的,但是剧中所反映的医生人力短缺,医生过劳,医疗成本核算,医疗纠纷的处理等问题都是当今社会所要去思考和考量的问题,在中国每天的头条里都能发现有医生因为过度劳累所引发的脑梗,心梗等猝死等情况。

  在医患关系中没有绝对的弱强之分,病人不见得是弱势群体,而医生也并不一定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唯有医患双方相互尊重,理解和体谅,才有可能使医患矛盾的发生降低,使双方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平时去看病都希望医生能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医治,而忽略了医生心理和身体所受到的压力和负荷,如果医患双方彼此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信可以建立起和谐并美好的医患关系

  在医患关系之外更强调的是医疗团队的合作和组织的运作,光靠医生一人去维系医患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还要团队力量的介入才能给予患者更全面,更符合其个人的医疗方案,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救助和更好的维护

  该剧的结尾院长由于使用过期药品被下放到小诊所,叶建德由于被家属勒索而痛下杀手,去找院长大声斥责凭什么你能当医生,而自己为什么不能,院长从抽屉里拿出一封师弟的信,叶建德得知师弟跳楼自杀是为了保全师哥和当时外科主任,心里顿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懊悔不已

  而故事最后的一场医疗事故中,院长的一句:叶建德你还是医师啊,彻底唤醒了叶建德心中泯灭已久的良知和医德

  故事的最后三人做在阳光下,各自似乎内心找回了自我,找回了刚从医时的那份对医疗事业的热情,但是剧中所揭露的黑幕是否真正的天亮了呢?值得人们去反思

  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够看好病人的疾病。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技工,和修鞋匠、卖馒头发糕的师傅没任何区别。微笑服务那是小CASE,是你作为人应该做的,根本不应该提到评比的标准里去。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你不仅看好病人的病,你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我知道你就在这条路上行走。但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