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迷与狂》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迷与狂》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9 20: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迷与狂》观后感精选10篇

  《迷与狂》是一部由颜廷录执导,姜潮 / 蒋雪鸣 / 王厦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与狂》观后感(一):好看好运的男人才青春

  前阵子看李玉与范冰冰第N次合作影片万物生长》,看之前曾经被影片的“最真实的青春”而有所期待,但看完不得不感慨:这是冯唐的“最真实的青春”吧,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距离“最真实”还间隔着1000个李玉和范冰冰。反而是日前在影院看的这部由新导演颜廷录编导的《迷与狂》,勾起了内心深处更多的共鸣,这也才是普通人的“最青春”的写照

  影片开始大学毕业前夕,三个大学时代好友叶肃、张一闲及黄大中满怀着对于青春、对于前途梦想憧憬,踏进了社会,但青春的豪情壮志现实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即使是为了尊严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得以得到了原本很期待工作,但工作的现实依然是距离原本的梦想很遥远更何况,原本是大学时代就拍拖走到一起的叶肃与女朋友李雨馨,也在现实的面前越走越远,而叶肃、张一闲与黄大中又想着自己创业,从在街头摆摊卖甘蔗开始,但创业的道路也并非是原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影片中的三个年轻好友,就像是很多当代刚毕业的大学时的缩影:青春,有梦想,家庭背景一般,想要靠自己双手努力工作,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摆在前面,即使是要自主创业也面临着重重的困境……

  这几年内地电影十分的流行青春片或者喜剧片,初生之犊不惧虎的颜廷录并不简单重复别人的类型模式,而是努力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写照。就以与前阵子的话题性青春片《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的对比来说,《迷与狂》里的青春无疑是更真实更残酷的。《万物生长》里的韩庚虽然也曾经历了女友分手红颜不辞而别,但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多多少少的相聚别离呢,而当韩庚再度回到银幕中时,已经是功成名就时;《何以笙箫默》也直接的省略掉了大学毕业后到功成名就的这段青春期的奋斗史,演员在努力的想要说明“我很痛苦”,但这种“痛”难以给人共鸣,反而是多了几许的笑点相比之下,《迷与狂》则不再回避青春期的残酷奋斗,有笑也有泪,更有梦想在青春面前的残酷的痛!相对于《万物生长》或《何以笙箫默》的那种哥成功了、然后回首青春来说,《迷与狂》表现的是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的迷惘无助,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本真、善良等。

  另外,新导演往往是选择青春片或者喜剧片作为导演生涯的首部作品,而《迷与狂》里虽然也夹杂了些许的笑点,但影片在类型的选择、题材处理上,也都胜过不少的新导演的喜剧片。恶搞喜剧或者小人物的夸张化喜剧是常见的,而《迷与狂》里的三个主人公并非是那种生活底层的小人物,影片也以有笑有泪的方式探讨了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还有面对未来等,影片也不会去刻意的夸张某些笑点,反而是让人在跟随着人物的言行,笑或共鸣。

  以导演颜廷录本人的成功经历来说,大可以像《中国合伙人》般讲述三个大学好友的“合伙人”成功学,但颜廷录还是避开了这种过于地摊文化的成功学,而是直面真实而残酷的青春史,带来青春期的现实的阵痛与梦想的共鸣。

  《迷与狂》观后感(二):三傻大闹新职场

  剥去青春的外衣,抛开职场的时尚,真正的新职场对于所有毕业的刚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年轻人都是一个险象环生甚至陷阱多多的新世界。影片《迷与狂》便是这种活生生地讲述“三兄弟”勇闯新职场的历险故事,而在编导们的精心勾画下,影片更如曾大闹宝莱坞的那三傻兄弟般,凭借自己的本真、任性以及难得的“人性”大闹了一把新职场,更为自己的青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但过程必然是不可能顺滑的顺遂的,谁的青春不疯狂,谁的青春不残酷,何况是走向职场走向社会的稚嫩青春,何况是面对爱情面对友情考验抉择的青春,更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跌宕,或激烈残暴的困境。而带着对未来的冲动与拼劲的三兄弟,更怀揣着对梦想和青春的“迷(恋)与狂(热)”的心,敢于面对一切的困境和挑战,依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可谓谱写出了一曲慷慨激昂活泼变奏式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歌!

  相比于早前风靡华语影坛的各路青春片或怀旧或畅想或燃情或追忆或感怀甚至矫情节奏,《迷与狂》从内到外皆散发出难得的现实感,并针对当下初创社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做了即诙谐幽默的反讽和自嘲,又对当下年轻人骨子里难得的坚持劲儿给出了别样的诠释和展现。青春本就是一个人生命旅途中最闪亮的阶段,最活力四射的旅程,何必让怀旧所充斥掩盖,现实的青春才最有魅力。而编导处处发力的喜剧调调,也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投简历,面试,被拒,再投简历,再面试……想必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历经过如此周折加纠结的阶段,高期待值与低现实的反差,率先考量着每一个年轻人初入职场的承受力。而实际工作中的种种考验和困难,也可谓连续磨练着年轻人的意志。大城市魔力与魅力,更吸引着像“三傻”主人公这般有梦想有追求的代代年轻人。

  还记得自己也曾“为朋友裸辞”的事迹痛快淋漓的青春,至今回味起来依旧快意不断。义气的黄大中也好,精明的叶肃也好,善良的张一闲也罢,“三傻”虽偶尔犯浑,却也能始终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的未来,时刻决定着自己的前途走向,并始终友情当先,着实一代“好基友”的典范

  浓郁的喜剧氛围,也始终萦绕在全片的自始至终。值得称赞的是,影片脱胎于浓浓的青春范儿,又游刃于光鲜的职场中,更在不断地对青年一代就业与创业的持续关注与对现实现状的“冷嘲热讽”中,并恰当融合了必不可少的爱情元素,将“三傻大闹新职场”的搞笑故事,层层递进式地展示出来,让观者不由得笑出声来,更不由得思考不断。

  《迷与狂》观后感(三):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国产青春题材电影从《阳光灿烂日子》开始走红并一炮打响,随后逐渐沉沦,近些年才有抬头趋势,像《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都有不错票房成绩,“怀旧”其实一直是一种流行风尚,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年轻时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和往事,虽早已时过境迁,但每每想起,心中还是唏嘘不已,随着青春题材电影的上映,到影院里“致青春”、“怀旧”也成了一种新风尚。随着青春题材票房的大卖,相似题材一窝蜂上马,导致题材的同质化日益严重,青春题材电影开始涌现出固定套路,如:打架、喝酒、打胎……,以至于前阵子上映的《万物生长》和《左耳》因为没有打胎情节而被备受赞誉,而《迷与狂》则是一部另辟蹊径的电影,与时下最热们的“青春片”不同,该片并不局限于呈现年轻一代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你侬我侬,而是巧妙地将感情一带而过,用大量的篇幅聚焦于青年人的奋斗与拼搏、光荣与梦想。围绕姜潮、蒋雪鸣、王厦扮演的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他们不堪回首的求职之路、充满辛酸的入职历程、以及追逐梦想的创业之旅。

  本片是由颜廷录编剧并执导,颜廷录虽说是一位新晋导演,但年纪并不小,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当了爷爷,生活阅历广阔、社会经验丰富,这也使他的作品不空、不虚、不泛、不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桥段都饱含着深意,而且在影片整体的取材、取景、选角上,把握准确,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大学生强烈共鸣。

  三位主演姜潮、蒋雪鸣、王厦,都是影视圈的“小鲜肉”,这次组成了“鲜肉天团”共同出演,尽管他们演技还有些稚嫩,细节表达上没有大咖演绎的传神到位,但他们都是难得的完完全全的本色演出,不浮夸、不做作、不空想,所展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三个人就像好哥们一样,互相包容、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上的艰辛压力

  片中的三位信心满满的毕业生,在面试的路上荆棘前行,用头破血流体会求职的艰辛,如:被中意单位拒绝数次、走错面试单位被嘲笑、两个月的实习合同等待半天却无果而终、先回去等消息就是告诉你没通过……;这才仅仅是开始,当历尽千辛万苦求职成功后,还有更大的磨难等着他们:上班第一天被下属来了个下马威、销售任务完不成被领导批评成了家常便饭、苦于找不到对口单位只能从事重体力和低薪水的送货工作、突发灵感被领导一票否决、做好人好事理解为乱搞男女关系……;现实生活就像一把刀子,把他们伤害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使他们慢慢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现在自主创业和众筹特别流行,火的一塌糊涂,像自己开店、几个人合伙做生意比较普遍,片中三位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摸爬滚打失败后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拉下脸像父母伸手要钱,筹得9万元钱,全都买了甘蔗,抛弃自尊,当上商家,进入市场开卖,这只是刚开始,还要考虑进价、售价、市场管理费等诸多因素,时不时吆喝吆喝、搞个促销、请人来唱歌跳舞助阵,这还不算完,同行的刁难、挑拨、价格战、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尝尽是非曲直人情冷暖体验到挣钱的艰难和创业的不易充分还原现实生活,堪称一部现实生活版的《中国合伙人》。提到自主创业,尽管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马化腾成立了腾讯,俞敏洪建立了新东方,但他们的成功都是极少数的,成功率那也就是十万分之一或者是百万分之一的样子,大多数人还是以失败告终,其实年轻人自主创业无可厚非,趁着年轻奋斗一下、努力一把、打打鸡血、疯狂一回是可以接受的,成功了无可厚非,失败了那?能接受得了吗?片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创业失败后的“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在书本上学不来,在校园里学不到,只有靠自己在创业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体会、改进、努力,直到最终战胜失败。挫折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人的一生会有起伏、历经坎坷,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所以适当的像片中那样进行“挫折教育”有利无弊。

  总得来说,《迷与狂》是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主线,是一部面向大学毕业生求职、创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朴实无华、题材新颖、弱化情感、充满教育意义和现实生活意义的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下这个浮夸的只注重票房的电影市场里难能可贵。本片对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和“挫折教育”做了细致的阐述,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和创业有着极其深远影响和意义。

  《迷与狂》观后感(四):《迷与狂》导演颜廷录比其他新晋导演更深远的青春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这句出自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用它来形容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十分妥帖,有青春,就有前途!与早已走向没落的好莱坞青春片相比,国产青春片虽然在口碑上仍然饱受诟病,但是却“正当年”,成为票房的生力军。青春片取胜的最大优势,那就是——青春从来就是生生不息前赴后继的。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的票房排行榜,赢家仍然是青春题材电影,《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等影片都轻松破亿。

  自打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小清新姿态脱颖而出后,越来越挑剔的观众终于走出最初张艺谋《英雄》种下的蛊,逐渐放下唯大片是瞻的观念。超过一半以上高学历人群,以及越来越年轻的观众群,将视线转移到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接地气的现实题材,这无疑为以“青春”为话题的影片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之门。在众多青春题材电影中,5月22日全国上映的青春片《迷与狂》却独辟蹊径的走起了喜剧路线,影片反应了当下年轻人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困惑和迷惘,是一部黑色幽默式喜剧。

  《迷与狂》不仅在艺术形式上与其他青春片不同,故事更是完全不同,当代狗血爱情电视剧的爱情,动不动就堕胎的老套情节并没有出现,影片讲述刚从大学毕业的男主角和另外两个同学共同租了一间公寓,为了爱情和追求决定留在城市打拼,他们相信凭借自己学历和聪明智慧,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为实现梦想奠定经济基础。这是一部以当代大学毕业生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针对性、普遍性和社会关注性。这样的剧情设定,无疑给青春片泛滥的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纵观近几年的青春片,不难发现这类题材的影片都是讲述了一个有关青春、有关怀旧的故事,它们以青春为主题,讲述了有关青春的酸甜苦辣,用贴近我们真实生活的镜头画面,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而且它们又很好地把电影与商业化的叙事技巧结合在了一起,使得青春片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获得了双赢。除此之外,最大的特点便是青春片的导演多数是首次导演电影,赵薇的《致青春》、郭敬明的《小时代》、苏有朋的《左耳》,以及《迷与狂》的导演颜廷录,几位导演均是首次触电大银幕,青春片成为了众多导演、进军电影业的一大法宝。

  颜廷录虽然是一位新晋导演,但他却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中年,不得不佩服颜廷录导演的勇气,在如此的年龄还能迈出之一步,足以让人为其点个赞。我们都知道多数青春片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迷与狂》最大的特点便是颜廷录作为企业管理专家的身份有对年轻人翔实的了解和把握,这一点和郭小四有得一拼,颜廷录亲自担当编剧,保证了故事的艺术性与完整性。与赵薇、苏有朋、郭敬明等处女作导演相比,颜廷录的青春有点久远,在生活阅历、社会经验上相当丰富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比《小时代》更殷实的青春,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比《致青春》更欢乐的青春,更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比《左耳》更深远的青春。其实《迷与狂》中的青春时光,正是每一个观众的曾经和现在,以及即将面对的明天,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曾经历过电影里的事,而不是只有导演自己经历过的事,所以才会让观众与主人公产生深深的内心共鸣。

  《迷与狂》观后感(五):《迷与狂》:企业管理者眼中的青春之梦

  新晋导演纷纷试水青春怀旧影片,这似乎是青春电影得以在一定时期内快速呈现和生长的原因:2013年郭敬明从出版业来到电影业,第一次当导演拍摄的电影《小时代》在商业上取得极大成功;赵薇也在自己的导演之路上交出了网络作家辛夷坞的成名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答卷;苏有朋也走出了五阿哥的青涩青春,还原青春伤痕文学《左耳》于大荧幕之间……无论是作家还是演员,走上导演的道路,无一例外地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对情节的感性化处理。他们更加侧重于角色的选择、场景的表现、镜头的技巧、特别是光线的运用和道具的处理,这些外在于形的展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除了跨界从事导演之外,企业家成为青春片导演却少之又少,5月23日,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规范化管理咨询专家颜廷录,便向观众们交出了青春、喜剧电影《迷与狂》,他兼任了编剧和导演。

  之所以诸多导演在起步之路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青春题材,一方面是因为青春剧本身就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谁都年轻过,青春对观众有一种经历的吸引力,而且青春剧不同于历史剧、战争片,它的拍摄起点和难度相对来说最低,在服饰和道具上也是最基础的。另一方面,青春剧本身立足于单纯的情感,导演在表达感情时,会更加直率。颜廷录导演有他更为独特的地方,可能他在艺术处理上不同于年轻导演,导演在拍摄青春片时,加入了与其经历更匹配的求职体验。这些经验被他植入到了《迷与狂》的电影中,影片中叶肃(姜潮饰演),张一闲(蒋雪鸣饰演),黄大中(王厦饰演)为了爱情与梦想,毕业后决定留在大城市打拼,他们在营销公司的一线,从事着最基本的市场营销工作,从毕业生的求职态度,到企业老板用人的方式方法,再到员工对于客户的态度,这些都被颜廷录放入影片中,这不仅是毕业生求职的蓝本,也是企业营销的教科书。

  从《迷与狂》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的轻狂和奋斗、挫折和成长,工作中缺乏经验,生活中又不乏热情。叶肃在公司任部门经理,却在初次打电话拉客户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最后他在尝试中走了出去,在大街上以发传单的形式接触客户;张一闲也因为和老板的意见不合,自请辞职;黄大中有他的勤奋踏实,但是也在不近人情的企业管理中,为了兄弟义气而放弃了工作……颜廷录反映的不仅是现实,也是将管理理念渗入其中,正如他在他的著作《管理功力》中说的那样:“ 当企业主管们一旦从内心有了素质提升的需求和对成功的渴望,并能付诸于实践,那么才能修炼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主管”!《迷与狂》不仅仅是一出青春励志片,更是企业管理的一则寓言。颜廷录导演以他的企业管理之心,谱写着一出别出心裁的青春之梦,这是电影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

  《迷与狂》观后感(六):刑架下的幽默

  ——《迷与狂》影评

  鲁迅说过“喜剧就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迷与狂》这部影片把叶肃、张一闲、黄大中三个应届大学生走进社会的求职及创业经历以一种滑稽、幽默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颜廷录导演通过一种巧妙的形式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求职难的现实,利用自己擅长的电影语言表现形式将社会对大学生的历练融汇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将北漂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流畅地再现在荧幕上。

  《迷与狂》作为一部幽默喜剧,既没有像《伪君子》、《鬼子来了》那样的讽刺喜剧让人时刻感受到一种被说教的压迫感;也不像《仲夏夜之梦》、《非诚勿扰》那样的欢乐喜剧通过构建阴差阳错的离奇景象构成梦幻般的氛围,让观众感到一种虚幻不真实的感觉;更不像《土豪520》、《心花路放》等让观众经历了一场闹剧后一笑而过将电影抛于脑后。喜剧的表现形式不分好坏,只是导演们的艺术角度有所差异。颜廷录导演将正剧的深刻揭示与喜剧的轻松表现形式很好得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剧中人物所追求的独立精神都是极其正当合理甚至是充满正能量和模范意义的,但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由于年轻人特有的迷茫与轻狂、由于友情和爱情的抉择,让他们一路艰辛得到的结果却和预想背道而驰。

  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也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喜剧。在《迷与狂》的观影过程中,虽然我们都因为三人歌舞相伴卖甘蔗的逗乐范儿捧腹大笑,因为黄大中求职过程中的低情商、张一闲英雄救美中的有勇无谋、叶肃的被人算计默默地骂上一句“傻逼”……但是它有着和闹剧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能让我们在观影后沉默许久,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和揭示意义。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没有一段放荡不羁的时光,这部影片将青春男儿的成长、当代年轻人的困惑、成长道路上要经历的重要人生抉择赤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事业有成的创业者,我们都会在情不自禁的笑声过后,畅想或是缅怀着那样一段时光——从懵懂中不知不觉的走来,在梦想中有声有色的成长!我们会在情不自禁的笑声中夹杂冷静过后同样情不自禁的眼泪。

  尼克伯克将黑色幽默解释为“刑架下的幽默”,之所以把《迷与狂》定位为“黑色幽默”,是因为无论是在叶肃被算计过程的荒诞不经、三人卖甘蔗过程中隔壁大婶对三人着装及选择的冷嘲热讽、张一闲在对待面试和被炒的玩世不恭的情节中都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屏幕外的我们多少次的情不自禁的大笑中与屏幕中三位主人公几次刻意的将眼泪隐藏相杂糅,有一种从心底说不出的心酸与无奈。因此,在它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在愤怒中包含着乐观,是那种甚至在刑架下也要和这个现实的世界好好戏谑一番的轻狂与执拗。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影片中三人虽然置身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黄大中送电器的被人轻视。叶肃打电话到满头汗的被员工取笑,张一闲的求爱过程中被女生们看不起,这些他们浑然不知而且乐在其中,这就是喜剧人物的特点,他们既不会对外在世界、更不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观影过后,作为同样北漂的大学生,我只希望我会成为剧中的喜剧人物,永远不会对这个世界和自己产生怀疑,能永远以一个不容置疑的姿态和社会玩玩那些“刑架下的幽默”。这是一部给我们勇气的影片,这是一部用我们年轻人特有的轻狂给社会重击的一部影片!

  《迷与狂》观后感(七):《迷与狂》:收起祭奠之心,开始经历青春

  近年来,青春电影仿佛雨后春笋,成为导演和观众拥趸的火热题材,从《小时代》系列的光怪陆离,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爱情祭奠,从《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的青涩回忆,到《左耳》的青春文学伤痕,荧幕中的青春电影画面总是带着男女主角们校园里逆光的面孔,和擦肩而过时候的大雨倾盆,走入观众的视线,开始时候是纯净如玻璃,后来便是青春碎片,“堕胎”、“渣男”、“小三”、“拜金”……这些元素似乎已经成为了青春电影的标配。爱情的失败,青春的早夭,观众在为主人公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惋惜中,开始了赋新词来说愁的口碑推动。但是,纯爱标签和浮华背后,自然还会有另一股新的祭奠青春的调调来冲淡悲伤,何必为青春伤怀,其实青春就在自己经历中。

  青春片多是在祭奠时光,我们总能在每部青春片中看到“墓志铭”: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说“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何以笙箫默》中深情地说“爱,不将就”;《左耳》中说“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我们为青春买单,也为偶像买单。冷门的青春电影《迷与狂》也在5月这个毕业季里奉献了一场青春纪念,导演是从事企业培训出身的颜廷录,主演也不是大腕云集,而是姜潮、王厦、蒋雪鸣等带着青春滞涩的新面孔。青春片终于不再是明星脸的扮嫩和穿越,而就成为了身边的路人甲,和你在讲述自艰难的创业梦。

  影片中,叶肃(姜潮饰演),张一闲(蒋雪鸣饰演),黄大中(王厦饰演)为了爱情与梦想,毕业后决定留在大城市打拼。合租房屋开始找工作的经历缩影了毕业生求职中的种种状态:西装革履去准备面试,却吃了闭门羹;遭遇其他人的冷嘲热讽;对求职岗位的过高追求;从闭门造车到走向市场联系客户;输在求职的“潜规则”怪圈里;自我想法和能力的无处施展……那个吃着早点赶着公交车的年轻人,似乎就成为了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求职艰辛,辞职之路也是令人深有体会:有为了尊严辞职,有为了兄弟义气而放弃工作。在一系列的现实和内心挣扎后,三位好基友决定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于是化身“奇葩甘蔗男”开始了创业之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期间发生了一系列让人亦哭亦笑亦怜的创业旅程。创业中遭遇经济危机,打拼中也曾路见不平,也曾竹篮打水,在卖甘蔗的市场里唱歌揽生意,在风雨中运送货物,但是叶肃、张一闲、黄大中依旧继续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为自己的青春画着圆圈。

  《迷与狂》中有年轻人对于事业和爱情的迷茫,叶肃和李雨馨的爱情线穿插其间,校园的神仙眷侣到步入社会的分道扬镳,没有山盟海誓、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李雨馨开着跑车来接叶肃的时候便开始了。在人生开始起点,还来不及谈情说爱的时候,不同的起跑线就将各自世界拉开了风水岭。他们的爱情分分合合都轻描淡写,甚至一个小误会就再没有在影片里着墨解释的空间,走着走着,便很自然地散了。

  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没有大牌明星陪你致青春,《迷与狂》更像是一出纪实片,支离破碎地展现着初出校门的年轻人的迷惘和张狂。相比于以往青春片的老套路“男女主角一开始总是冤家对头,在经历重重误解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配角则是可以被牺牲的角色,并且承担起默默祝福或备胎的角色”。《迷与狂》跳出谄媚,提升视角,走出青春的小感怀,走出封闭的、梦幻般的校园想象,再现了现实中领导的尖酸刻薄、路边大婶的冷嘲热讽、情敌的暗中陷害……这一出更加现实版的“致青春”,终于不是在祭奠青春,而是青春正经历,我们还是正禹禹独行向上攀登的蜗牛。

  《迷与狂》观后感(八):《迷与狂》:好看又好运的男人才有青春

  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看到青春、梦想这些词就腻味。它们让我想起那些前呼后拥又千篇一律的国产青春片,每个人都糊里糊涂闹上一通,把最好的年华荒荒唐唐耗光了之后,说几句,“我们的青春都输给了现实”之类的无病呻吟。还好,《迷与狂》不是那一类的东西,否则它不会取个跟摇滚音乐人传记片似的标题,它没有意料之中的那些狗血低俗,异想天开和炫富花痴。

  首先它并不改编自任何热门小说,没有姓郭的作者,没有千万网络点击量,没有被人民日报批判过,更不是任何人花季的组成部分。片中的三名主角,一开始就毕业了,因此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是玩不成了。他们既不是富二代,也没有姓顾的富二代朋友照应,弄一套廉价西服和不合脚的皮鞋,就人模狗样跑去接受面试的羞辱和社会的摧残,这个咱们都经历过,但银幕上可不多见。

  这里也看不到小三,堕胎,撕逼,各种醋各种婊。倒是有恋爱,不过清纯到了连接吻都欠奉,注意,不但是没拍出来,而是人物根本就没有试过。打架也有,而且不止一场,有空手也有持械,不过互殴起来那个架势,嘻嘻,导演一定很清楚,姜潮的脸蛋破了口子粉丝会跟他玩命,所以没有请袁和平洪金宝这样来指导动作。

  小鲜肉和老鲜肉们就那样,女主的颜更是吐槽无力。好玩的是片里的老总形象,各个都是神情猥琐,肥头大耳,挺个啤酒肚,好色又逐利的中年人,刻板而叫人生厌。但偏偏有趣在,他们愿意陪着无知后生玩唇枪舌战吹胡子瞪眼的表演游戏,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宝贵而无偿的教育事业上,这令我非常感动,大概因为编剧和导演颜廷录,是一名职业培训师的缘故吧。

  说说姜潮吧,相信有八成女观众是冲着他而来。此片的副标题可以叫《鲜肉的磨难》,倒霉缠身,事事不顺,麻烦不断,但我却非常羡慕他——这枚被好运所诅咒的男子。他有个死心塌地的富二代女友,开着豪车接他下班,美中不足的也许是妹子的观念略微保守了一点;他在死党中俨然是个带头大哥,拥有乔峰和陈近南一样说一不二的威望,除了“善于”做决定,多点正义感,并没有什么领袖气场;最绝的是他常常碰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随口招呼的客户,动用公安局找到他签单,顺手见义勇为一次,竟然套上公务员的近乎,实在搞不定的大婶,自有老天代替惩罚。

  很多人想不通,好端端的为啥要卖甘蔗,这个我倒是很能理解编导的一番苦心。说来简单:故事的前半截已经展示了姜少爷贵为营销天才,估计碾压马云乔布斯也就三五年的事,这样潜力深厚堪比石破天的顶级高手,普通的销售工作已经挖掘不了他的潜能,更磨练不了他的脸皮,就好像富二代蝙蝠侠要到西藏去磨练武功意志一样,他选择沿途吆喝甘蔗这样的底层技术活,才能在销售这份有前途的工作上走的更远。当然了,这故事最终还是没励志到我,长得好看、天赋异禀又好运的男人才有青春,我这样的,看完电影还是继续搬砖去吧。

  《迷与狂》观后感(九):就业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偶然看到《迷与狂》这样的新人导演作品,意外获得妙趣与小惊喜。如今科幻脑残片、闹剧雷片、青春堕胎片的扎堆骗钱,很久没见这样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黑色幽默式喜剧电影了。除了大量引用当今流行语撰写辛辣台词,调侃了三个小鲜肉在求职和创业路途上的不满与自嘲,仿佛让人回到毕业后的青年时代。在这种创业励志片贫瘠的时刻,《迷与狂》来得恰到好处。谁人没有梦想,但只是泛泛做发财梦,而不能“脚踏实地”把想的做好,才是《迷与狂》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挖取讽刺。

  三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一直追逐梦想与创业,却屡屡碰壁。“张一闲”携手两位好兄弟,他们哪怕去卖甘蔗,都要固执地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却遭遇陷害、失恋、迷茫、折磨、病倒。片中,男主角叶肃通过死缠烂打面试,应聘到代理经理后,并不赞同手下总用电话搞营销,鼓励大家走出去发传单,多接触客户,却效果绝佳。但是哥们不被老板尊重,还遭坏人陷害,依旧落得离职下场。本片重返反思了当今企业高层认死理,没有长远规划与建设,反对员工苛刻压榨,导致许多“人才”不是被摧毁思想,就是被流失埋没。

  这部电影没有启用任何一名大牌演员,姜潮、蒋雪鸣、王厦、杨清四位新演员,却真切演绎了毕业青年们的情感心路。小伙子们嬉笑怒骂的调侃着“梦想”,并为营救一位良家妇女,被流氓打的落荒而逃,能看到一路艰辛、两眼泪水的“被动人生”。叶肃急于求成地梦想飞黄腾达,反同“富二代”女友李雨馨渐行渐远,张一闲应聘时桀骜不驯、被辞时张狂备至,黄大中憨厚中不失狡黠,见到女人就死盯,对未来和工作很迷茫,三个哥们重视兄弟情深,却碰了一鼻子灰。他们最终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并不像《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们般顺风顺水,反映了一定现实色彩。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弊病,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只会考试,却真不懂得“求职”。撇开教育的诟病不说,十几亿的中国人口,各大公司都想用“有经验”的高级人才,总想着压榨和剥削新人,更导致毕业生就业的举步艰难。听着“人事经理不干人事”、“等通知就是你不太合适”、“挤公交地铁到处都是人”“梦然后再想”等精辟台词,《迷与狂》展现的是一群年少轻狂的毕业生的迷茫与困惑。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寒窗十年后,却在应聘、上班、辞职之间徘徊,不禁让人一声叹息。《迷与狂》这样轻松幽默的新人电影,关注了现实社会的“就业”、“创业”,并提出了独到见解。

  该片与时下最热的“青春片”不同,没有狗血堕胎、乱摔酒瓶、泛滥性交,也没有刻意肤浅将大时代元素逐一展现,但吊儿郎当、玩世不恭、重情重义的三位“奇葩创业男”,非常符合生活中点滴,营造一幕幕意趣盎然的情境。如今,孩子们所处的社会就业压力太大,还有经验不足、欺行霸市、老板平庸等因素,让学子们毕业后面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尴尬。当然,有些学子还是创出自己就业道路,例如《迷与狂》中甘蔗买卖稍有了起色。那么,青年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如何相互扶持、抱团取暖?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如何收场?均是现实生活中值得思考的事情。

  《迷与狂》观后感(十):《迷与狂》:梦想距离百万个乔布斯的现实

  文/温翔

  最近很多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凑档期赶热闹,但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影片不多,不是杰克苏和玛丽苏的玩爱情游戏,就是失恋痛定思痛的治愈系,关于青年人创业的电影真不少,除了一部陈可辛的《中国式合伙人》,但那也是成功学的舔伤,实则很多年轻人奔跑在创业大路上,成功的必是少数,更多的是碰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

  不说《迷与狂》有多触及到青年人的痛处,但它必是真实反映大学生创业难的一部用心之作,可能类型青春题材电影大卖的元素它没有具备,没有华丽布景,也没有当红明星暴晒颜值,也没有更多曲折爱情煽情,也没有逆袭成功人生得意,但它却是那么让人不能忽视,创业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接地气,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只有啃老,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受不了四处碰壁的尴尬,耐不住漫长的煎熬,影片中叶肃、黄大中和张小闲等三个年轻人,他们努力过,也奋斗过,但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他们在挫败中并没有轻易放弃,其实人生就是一本难啃的科普读物,没有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你无法感悟到其中的无穷魅力,也根本体会不了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不知道如何去融入的复杂心境。影片并没有将创业表现得像喝粥那么容易,也没有回避重重困难的阻挠。它真实的,将残酷现实一一呈现在你面前。

  最近国家放宽企业登记制度的限制,鼓励很多小规模企业发展,国家也出台很多相应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去创业,啃老不是长久之计,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挥洒青春热情,这可能才是就业难解决的真正途径。

  我们看到《三傻大闹宝莱坞》对读书唯上的嗤之以鼻,我们也看到《社交网络》无所顾忌施展才华创业的坎坎坷坷,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合伙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欣喜,《迷与狂》并不是根据名人故事改编,但这是大多数青年人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逼仄现实最真实的一面。

  看该片时,我们一直以为故事会以一个圆满的结局告终,但编剧似乎并不想落入俗套,而是一个没有OK的结局。影片没有盖棺定论,也没引发非议,但我们似乎读到这三个年轻人一直在创业道路上的不断自我抗争,因为他们正年轻,年轻本身就是一个经历困苦磨炼的过程,职场的暗黑,人际关系的复杂,这些都需要他们去面对。

  影片不是一本正经的教条苛责,影片设置了三个不同个性的角色,他们是好基友,又是合伙人,更是臭味相同的室友,影片风格基调是风趣逗乐的喜剧类型,角色台词时尚生动,演员的肢体语言也充满喜感。当然不像好莱坞影片《宿醉》系列荤素乱搭,夸张搞怪。而是中国式的三人行故事,有泪点也有笑点,既严肃又活泼,既紧张又幽默。

  影片设置三个大学生卖甘蔗的桥段,是影片的精彩之处。可能有人会认为大学生穿着正装卖甘蔗很滑稽搞笑,当然影片也是蓄意与卖甘蔗的大婶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之间发生的摩擦隔阂,也正说明年轻人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三个年轻人和一个普通大婶卖甘蔗比武,显然可能会招来不被理解,但现实中,可能这只是冰山一角,生存有时候会磨去很多棱角。

  该片在故事的表现手法可能不是那么讨喜,演员的阵容上可能也不是那么招粉,剧情可能也不那么令人惊艳,但导演的诚意显然已经让我们真切的感悟到,这正是他眼中的中国式广大青年的创业故事,没有成功彼岸的欢欣,也没有显赫背景的捧场,但经历过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