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二个妈妈》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第二个妈妈》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22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二个妈妈》经典观后感10篇

  《第二个妈妈》是一部由安娜·穆拉尔特执导,Regina Casé / Antonio Abujamra / Helena Albergari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一):我并不比别人差(严重剧透)

  第一次写影评,多指教!

  我从中学到的是自尊平等价值观,我是大学生,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是这2个意识

  电影人物:这是一个比较富有家庭女主人芭芭尔,可能是一个比较时尚的人,但不怎么赚钱,男主人是卡洛斯,继承了上辈的财产,现在所有的家庭费用都是吃他的老本,以前学过画画,但由于很多原因没画了,家庭的少爷,法比诺,法比诺小时候由于母亲要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所以由瓦尔(这个家庭的女佣,电影的主人公)带大,和瓦尔的感情如同亲母子,法比诺与巴芭尔关系不好,一般般,不亲近。杰西卡,瓦尔的亲女儿,10年以上未见。

  电影情节:先介绍了人物,法比诺从小由瓦尔带大,芭芭尔好像是在远处工作,不能照顾法比诺。展示了这个家庭的日常。另外,这个家庭还有一些其他的人物,另外的一个女佣,司机,还有一个啥的,随后,法比诺抽烟,但被芭芭尔发现,瓦尔协助法比诺捡回香烟。女佣瓦尔在又热又满是蚊子房间里收到了女人杰西卡的来电,得知杰西卡会到达圣保罗。随后芭芭拉生日,瓦尔送了茶几?,但是芭芭拉内心其实不喜,晚上生日宴会上不准拿出来使用

  瓦尔去接杰西卡,杰西卡其实并不想去母亲老板家,而瓦尔想。杰西卡到达家里,一家人起身欢迎,卡洛斯与杰西卡相谈甚欢,后来去看房子,杰西卡希望住在客房(比较豪华)(瓦尔本意是与杰西卡一起住在那个小房间里),男主人卡洛斯欣然同意,女主人也默许。随后,展现了瓦尔和法比诺深厚感情(一起睡),第二天,瓦尔晚起,芭芭尔为杰西卡做了一顿早餐,在这之后杰西卡和瓦尔的意见观念展开矛盾。卡洛斯与杰西卡又交谈画画,一起吃一种好的冰淇淋(本来是准备给法诺比吃的)之后,卡洛斯又和杰西卡交往,谈建筑。之后芭芭尔被车撞了,但没事,而儿子把杰西卡拉下游泳池玩耍(瓦尔不喜杰西卡下水池,认为那是为主人家准备的),芭芭尔叫人抽泳池的水。杰西卡的租房出意外,没租到又回到这里,卡洛斯向杰西卡表白,杰西卡拒绝,芭芭尔以表姐入住为理由,驱赶杰西卡去和瓦尔住,在小房间里,杰西卡与瓦尔发生矛盾,出来打电话,(杰西卡未婚先育),之后一天,杰西卡吃冰淇淋被芭芭尔发现,杰西卡与瓦尔再次发生矛盾,考试前一天出走。考试之后,法诺比差2分过,杰西卡高分过第一轮笔试,当天深夜,瓦尔爬下水池(之前一直不敢),对杰西卡表达爱意,是瓦尔最大的骄傲

  法诺比要去澳大利亚6个月,杰西卡在外找到了房子,瓦尔得知其未婚先育,遂离职搬到杰西卡出,准备接回孙子,全局完

  电影感触(仅个人观点勿喷):我认为导演主要想表达:1,阶级之类的观念,2,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感情3,,人人平等~~我的感想:从芭芭尔的角度来说,她的表现无可厚非,很正常,很实际,也不好评价好坏,只是从芭芭尔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怨恨,她有点阶级观念,但很正常。卡洛斯是个可怜人,瓦尔活在阶级之中,我认为那种虽然表面说是允许,但实际上是拒绝的想法,这已经是一种不平等了,有时候我们这么理解确实能迎合别人的想法,使别人高兴,但会使自己不高兴,这可能会使你在一些事业上得到成功,但相应的,也会损害自己的一些自尊和感受。杰西卡,年轻人生而平等,我没有接受你的薪水,更不需要去损害自己的自尊,我并不比别人差,我生而缺乏母爱,但我还是能茁壮成长,男主人卡洛斯允许了,那我就能去做我想做的,并不需要在乎不相关人的观念。我认为从中最重要的是这个观念,我并不比别人差,哪怕我父母是佣人,仆人,囚犯~~这有助于自信,我们并不需要沉浸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中,而是更加舒适和自信的走在自己的道路

  ps: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需要时间鼓励的,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还没有太多的感想。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二):如果只有自信,那最好不要表现出来

  有时候会很困惑,我怎么还没红?

  如果红了,看完一部喜欢的电影,只用写两个字,好看,底下就会有一大票人争先恐后地表示有品位、打动人心年度最佳、不看不是中国人、错过它就错过了全世界

  啧啧,要真那样,是不是得赶上Val(本片女主)承包女儿外孙机票时的爽?哇哇哇,让我先冷静一会儿。

  可惜现实还只是一个阅读不过百的小公(号)主,托腮意淫过后继续老实写吧。还拿Val来比的话,这会儿的我还是芭芭拉夫人卡洛斯博士家里可怜的一点也不漂亮屁股肥大香水庸俗不起眼女佣。

  拿杯水来。

  好的夫人。

  收下桌子

  好的博士。

  我睡不着。

  来吧少爷。

  好吧也许我说的不完全事实,他们会在这些命令的末尾加上please,当我把水递过去盘子撤下来时也会说thank you。但我心里清楚他们从没把我当一个“人”来看。不然为什么芭芭拉夫人从不问我出去做什么只关心派做好了没?更别说十几年了她都不知道我女儿的名字(杰西卡三个字有多难!),只要我喷香水她就会在我背后连扇鼻子(别以为我后背没长眼睛)。卡洛斯博士看上去倒是无害,但,我不知道,我总觉得他有点吓人,你不觉得吗。

  幸好还有Fabinho少爷。噢,Fabinho!他可真是个天使!一转眼他都这么大了,已经开始陷入“我不会到死都是处男吧”这种毫无意义的纠结了。记得我刚来那会儿,他还只有我小腿肚子高?时间可过得真快。

  不过说到底,芭芭拉夫人难搞卡洛斯博士鬼祟他们指派给我住的房间热得像个集装箱家务活每天都多到爆炸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他们给我的薪水还不错,女儿吃饭穿衣上学看病的钱我都寄得起,除此之外还能每个月小攒一点。更何况还有天使Fabinho少爷,我知足啦。

  说到女儿,噢我可怜的杰西卡,听说她最近跟她爸爸都不说话了,那就只有桑德拉阿姨一个称得上的亲人了。好想见见她,摸摸她的脸,她现在都得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吧?我有多久没见她了,十年?时间可过得真快!

  日子本来会这么无风无浪平平静静地过下去,可是不知道哪个倒霉鬼说了句,Life has to have cracks in it so that the sun can shine through. 只是那会儿我不知道是不是shine,唯一确定的是crack毫无疑问已经有了。

  不信你看,芭芭拉夫人貌似仁慈地一口答应让来考大学的杰西卡跟我一起小住一段,但我确定我听见她转身嘀咕了什么。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担心(除了在机场看到杰西卡那会儿,我的杰西卡真是太漂亮了!我怎么摸也摸不够,胸啊胳膊啊屁股啊怎么都生得那么好!),上帝保佑千万不要出什么大乱子。

  芭芭拉居然还准备了一小束花迎接杰西卡,我们一进屋大家甚至全都站起来了,嗨我在瞎担心什么呢,大家多么善良啊我太小人之心了。哎不对等等,杰西卡听到卡洛斯博士要喝水怎么还楞着不动难道不应该抢着帮我去倒吗,啊杰西卡你怎么可以说出要住客房这句话!那可是给主人的客人准备的你只是我这个女佣的女儿!噢卡洛斯博士居然还同意了,这世界怎么了?

  我当然认定杰西卡是我女儿,但是她怎么那么不像我怎么那么没眼力见儿?一进厨房就见她大喇喇坐在主人的早餐桌上,还跟卡洛斯博士一起上餐桌,还吃Fabinho少爷的冰激凌,看她那样子还想在主人家的泳池里畅快游上一番!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女儿?

  还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担心,卡洛斯博士对杰西卡过分地好了。他是不是有什么企图?杰西卡才17岁,万一发生了什么,比如,怀上了他的孩子??噢天呐,那可怜的杰西卡要怎么办?拿上一笔卡洛斯博士随意签下的钱从此做个苦逼兮兮的单亲妈妈吗?她可是要上大学学建筑系的呢我的上帝。

  谢天谢地隔壁家的女佣帮忙找了个房子(在大城市打工能靠得上的也就我们这些同病相怜的人了),终于可以把杰西卡送出去了。只要她出去,一切就没问题。啊天杀的这什么狗x房子?啊天杀的这狗x房子已经被租掉了?WTF??

  好吧我一边安抚不愿回去的杰西卡一边还得去跟芭芭拉夫人申请再住一个礼拜,我这都造的什么孽啊。找房子找房子,一定要尽快找到房子。不过找个房子怎么这么难?杰西卡回来那天好像有点勉强的样子但我看她分明享受豪宅嘛。不信你看警告她多少次了她还是跳到泳池里去了!芭芭拉夫人的脸当场就绿了,第二天就让人把泳池的水给换了,还说什么在池子里看到一只老鼠。我的杰西卡是老鼠吗??

  太侮辱人了,不过杰西卡有错在先,我也不好说什么。再忍几天,找到房子就好了。可是没想到上帝没听到我的祈祷,又出事了!芭芭拉夫人亲自抓包杰西卡在厨房偷吃Fabinho少爷的冰激凌,禁止她踏足厨房。这下我还能说什么呢,太丢人了。

  后来的事我都懒得说了。杰西卡不以偷吃为辱而以禁足为侮,当晚就收拾东西跑了出去,还下着暴雨呢我的上帝。好在我们穷人的命还算硬,杰西卡没出什么事,没几天房子也找到了。而更大的好消息是,杰西卡考上大学了!68分!!

  把这个消息告诉芭芭拉夫人的那刻真是太爽了,几十年的人生里我好像没这么爽过。这种爽让我突然一下子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shine吗?我的人生,其实可以过得更好吗?筑立在我周围的墙,试着推推也会倒掉的是吗?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半夜我偷偷下了主人的泳池。没被雷劈没被电击,只有这冰冰凉凉的水,怎么那么舒服呀,站在泳池里看天空星星怎么那么美丽呀。

  我突然感到自己开窍了。有一股力量在我身体里膨胀。我想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我了。新的我理直气壮地跟芭芭拉夫人说我要辞职。是因为我的问题吗?不是。要加工资吗?不用。芭芭拉夫人,我就是想辞职。

  再见!

  别说我鲁莽,其实我都想好了。Fabinho少爷长大了,已经不需要我了,事实上他马上就要去澳大利亚半年我也看不到他了。芭芭拉夫人享用了我这么多年的劳动服务,看着吧,我走后她找得到第二个这么称心的女佣才有鬼。而更重要的是,

  这么多年下来我存到了足够多的钱(你们是不是管这叫Fuck you money?),老娘我搞得起!

  是时候过我自己的人生了。我早知道杰西卡偷藏的小孩照片肯定是我外孙,把他接来我来带,到时候杰西卡上学,我带外孙,一家人和和美美,这才是我应该过的生活

  羡慕吗?其实你也可以的。如果你问我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受些委屈挨些磨难,我开不开心?我当然不开心我又不蠢,但我问我介不介意我是不介意的。委屈让我心智成长,磨难让我技能爬升,除了哭几鼻子外还真没什么坏处。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长久以后的甜蜜生活,还是一时贪图的安奢稳逸?想明白了这点,就无敌了。

  还有一定要守规矩。你问我什么是规矩?好多啊主人问吃不吃冰激凌的时候得说不吃(那只是他们的礼貌知道我们一定会拒绝),主人问要下泳池凉快凉快吗得拒绝(不行噢我没有泳衣)。诸如此类,一点都不难,稍微长点心学会了。

  好了不多说了,我要去接外孙了,他们今天的航班。最后再送一句,可以说是很睿智的话,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听着——

  如果只有自信,那最好不要表现出来,

  自信是低头赚来的,懂?

  ---------

  人肉选书/片机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

  私人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三):第二个妈妈

  《第二个妈妈》

  参加美国圣-丹尼电影节的巴西电影,出自圣-丹尼电影节的电影,像经过质检机构质量保证一样,出了许多好电影,现在也越来越国际化,让世界各地的优质独立电影,新人新作在此平台展播,可惜没看到新人的中国导演作品,圣-丹尼电影节的水准并不比欧洲三大电影节差多少。在本片中,导演自编自导,可惜信息不足,从我的直观猜测,估计是个女导演。拍摄手法细腻,注重表现一些生活细节,人物的内心表演入木三分,写了一个好剧本故事讲述母亲瓦尔,把女儿放在老家亲戚养,在圣保罗大城市的一户有钱人家作保姆,住在那儿,做了十三年,兢兢业业,跟一手带大的小孩,亲如母子。有一天,女儿杰西卡要来圣保罗,准备复习考建筑学院,暂时住在有钱人家里,通过一系列行为,使母亲感觉难堪,做了多年保姆的瓦尔,习惯性的谦卑阶层观念,被杰西卡打破,由一开始对女儿的反对,直至最终被女儿成功改变。杰西卡离开富豪家里,独立租了小房子,与母亲发生的矛盾,只对母亲瓦尔说,你应该帮我说话的。瓦尔通过女儿的行为,发现女儿也生了孩子,深藏于内心的召唤,决定辞去这份工作,搬到女儿租赁的房子,把孙子接过来一起,她们是一家人。也许瓦尔并不愿意步年轻时的步伐,一家人终究需要在一起,爱也会在一起。影片通过母亲瓦尔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改变,比如下到主人家的游戏池,偷了主人家的一套漂亮的咖啡壶套杯,这是以往瓦尔不可能做到的。在女儿的影响下,她的内心找到了另一个自已,找到另一种新生活的开始,影片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与生活轨迹,也许只是麻木,每个人都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迈出的那一步在哪里开始,所以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出其不意的一件事情,生活的变节,改变你的生活,什么时候都不晚。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四):别挣扎了,随便活活就好啦

  在巴西圣保罗的一个上流家庭,这个女人在那里做了十三年女佣。整整十三年,为他们煮饭、打扫卫生,带大了他们的男孩,获取了他们的信任。

  男孩与女佣亲密无间,经常会在半夜里爬到女佣床上搂在一起睡,别想歪,就是字面意思。这男孩有什么心事都告诉她,包括他担心“自己要当一辈子老处男了”这种秘密。

  女佣的女儿要来圣保罗,准备参加高考。她17岁,长得还算美,和母亲的关系很生疏,从没在一起生活过。

  当女佣去机场接女儿时,甚至认不出她是哪一个。直到女儿上前来打招呼,她才故作淡定地抱着女儿,又是抚摸,又是亲吻,还拍了拍她的屁股,好像在感慨自己创造的杰作。

  女儿是那种在乡间长大的自由惯了的姑娘,因为巴西社会阶层的关系,这女孩没有接受什么礼仪教育,做什么都随着性子来。

  女佣的三观建立在强烈的等级观念上,她有着全世界通用的穷人逻辑:别挣扎了,随便活活就好啦。

  与女佣不同的是,女儿笃定的事实就是,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尽管她不过是个女佣的女儿,甚至还需要住在靠主人施舍而来的客房里。

  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少女的乖张,完全不把女佣当成亲生母亲,指使她干活,摆出一副自己就是个客人的样子。她还和男主人一起用餐,一起吃男孩的冰激凌,一起看画展。

  一次,男主人很猥琐地抓着女孩的手,用一种逛窑子般的眼神盯着她,认真地说:嫁给我。

  我不懂,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女孩说。

  说你愿意。男主人说。突然跪下来摆出求婚的架势,这一幕一下子吓到她了,她像个受惊的小鸟。

  我开玩笑的,别当真。男主人见状,立马站起来自我解脱。他并没有开玩笑,他可是来真的。

  大概是察觉到女孩和丈夫的不伦关系,女主人越来越讨厌她,但出于教养,她并没有赶她出去。

  相反的是,女孩的行为越来越猖狂,开始和男孩一起下到泳池里,互相泼水玩。这在青春期男女之间并没什么,但发生在女佣的女儿和主人的儿子之间,就显得不成体面了。

  夜里,两人坐在泳池旁,轮流着抽同一根烟。

  你是处女吗?男孩说。

  我看着像处女吗?不,我不是。女孩说。

  唔,你当然不是。男孩说。

  不过,你倒看着像处男。女孩说。

  我不止看着像。男孩说。

  我看着像老鼠吗?女孩说。(这算神马鬼问题)

  这时下雨了,男主人站在阁楼上,偷偷听着这两人的对话,这老头嫉妒了么?也许他对女孩的感情很复杂,也许只是出于一种老男人对少女的觊觎心理。

  女孩在厨房里偷吃冰激凌,被女主人发现了,由此矛盾开始激化。而后,女佣和女儿的关系像蚕茧,一捅就破,随时会崩裂开来。

  终于到了高考的日子,女孩和男孩一同参加。无论在巴西还是在中国,高考是等级社会里唯一公平的事了。

  女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男孩落榜,独自到澳大利亚旅行六个月。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考试失败了又怎样,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飞去世界上某个国家玩起间隔年。

  女佣发现女儿在老家有个私生子,从一开始的暴怒到冷静接受,这都是出于一个母亲的爱。

  女佣辞职了,理由是要照顾外孙和即将读大学的女儿。这一刻她显得特别理所当然,头顶都闪耀着光辉,从未有过的,她不再是女佣,而是一个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女性。

  《第二个妈妈》,这部2015年的巴西电影,获得了“第21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故事很简单,剧本写得很棒。一开始波澜不惊,随后渐入佳境。

  最初开始喜欢巴西电影是因为《中央车站》,后来又看了《上帝之城》《爱,简单》《垃圾男孩》,这个国家的电影识别度很高,给人的感觉总是火辣辣,炙热的夏天,奔放的南美风情,画面永远是鲜亮的颜色,看完一闭眼就能看到夏天的样子。

  巴西,一个位于南半球的国度,因遥远而充满神往,因未知而怀有希望。

  附观看地址

  http://www.acfun.tv/v/ac2589705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五):我们和瓦尔之间的差距。

  本片对于阶层的纪实般的表演让观众穿越了文化差异,让我百感交集,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寄人篱下,想到了如今亲戚家用装摄像头的方式来监控保姆。

  我来自农村,小时候就如杰西卡这样对社会阶层间的微妙差别有种与生俱来的“反传统”的自我尊严,最喜欢的诗如“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长大以后随着棱角的被磨平,又如瓦尔一样把这种“抗拒”的尊严埋进内心深处,瓦尔也同样想吃法比奥的冰淇淋想进泳池游泳(只是尝试,谈不上享用,毕竟是别人家),但却不敢越雷池半步。瓦尔和雇主的关系,粗看上去并无不妥,这种关系里只保有表面上的尊重,事实上你若是进了我的泳池,我会把水都换掉。在我国,甚至这种表面的尊重也做不到,当然,本质上都一样。

  杰西卡受过教育念过书,并且聪明成绩好,与人交流的方式平等直白,但同时又有几分孩子的天真浪漫,她读不懂别人的潜台词(或者说“不识相”),导致数天内把瓦尔十多年来作为“优秀本分雇员”的所有禁忌几乎都打破了,杰西卡和卡洛斯吃着冰淇淋,瓦尔只能站在门外学着杰西卡的腔调。当杰西卡因为受不了芭芭拉的羞辱而出走,瓦尔大雨中好说歹说都追不回自己女儿的时候,我的内心此刻都觉得很奔溃,明天还要考试,这傻孩子你没有钱,这么大的雨,这是要去哪儿啊。

  阶层之间根深蒂固的隔阂是否会改变,很难。(此处应该用三百字左右聊聊为何隔阂难改变)

  最后瓦尔的命运似乎被改变了,她开始为自己而活,有了真正的生活,重要的原因不是未来可以帮女儿带外孙的喜悦,而是女儿念了顶尖的大学后未来变得生机勃勃,甚至有了改变阶层的希望。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但随着中国大学扩招和教育水准的滞后,教育能否真正改变年轻人的命运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与此同时顶尖的教育资源几乎是被垄断的,很难找到在哈佛牛津念书的中国人中有多少人来自中国农村的草根凤凰男。看过一个寒心的数据,中国的阶级间变化的几率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连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排名靠后。即便是在“日益敌对”的香港,只要念过大学和一般学历的人相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比,收入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杰西卡”来的弥足珍贵。这点上来说大陆底层人民是几乎看不到未来的。

  我们和瓦尔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杰西卡”。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六):第二个妈妈

  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放映的巴西电影,大概讲的是一个保姆在主人家尽职尽责的工作,身为一个保姆应做的工作,遵守本分。然而她女儿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她“太自以为是”,因为她身为一个保姆的女儿,却坐在主人家的桌子上吃饭,提出想在客房住的要求,还在女主人的游泳池游泳。女主人不能忍受这一切,男主人却因和她有艺术上的共鸣而对她产生了兴趣。“他们的邀请只是一种礼貌,因为他们知道你会谢绝”,保姆告诉女儿,女儿不这样觉得,“为什么要低人一等”?女儿最终考上了那所大学,也搬出去住了,主人家的儿子没考上出国了,保姆在收拾女儿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婴儿的照片。从女儿口中得知是她的儿子。保姆为女儿考上那所学校自豪,也下定决心开始另一种生活。当晚,她第一次下了主人家的泳池,打电话告诉女儿她就在泳池里,第二天提出了辞职,和女儿一块儿住,带着她的孙女一块儿住。 电影名《第二个妈妈》,保姆是主人家儿子的第二个妈妈,女儿被第二个妈妈带大,现在,她的孙女可以和亲妈妈一起长大。 电影情节很平淡,没有任何刻意的成分,正是这样,你会觉得它特别真实,所以,你看电影时所有的猜测都显得是那么的可笑和恶心,对女儿的恶意揣测,对保姆和主人家儿子关系的揣测,对女儿和男主人关系的揣测,至少我这样觉得。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七):爱是理解、接纳、包容

  多年未见的母女由于对阶级认知的不同,从不理解、抱怨、冲突…到不断的坚持自己的立场试图去指责、改变…在得知杰西卡通过考试后瓦尔发自内心的高兴,并试着去尝试杰西卡的“乐趣”,小心翼翼地爬进从没有踏入过的泳池,心情从害怕、陌生到刺激、开心、兴奋…… 最后瓦尔做出了选择,因为她深爱女儿,她不再强硬的去要求女儿改变,而是尝试着去接纳、去包容……

  全片最喜欢的两个片段:1、面对抱怨儿子对瓦尔比自己亲的芭芭拉,法比诺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落榜,瓦尔给到的是爱的鼓励、安慰,芭芭拉的安慰中带着嫌弃和抱怨。2、可爱的瓦尔在泳池打电话给杰西卡告诉她在踩水了,满屏的爱啊……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八):让人置身于异国,却有熟悉的感觉

  写实,细腻,温暖。社会的全景投射在一个巴西上流家庭及其佣人的日常生活中。贫富差距,肤色差距,对于社会,文化,加之于人的各种枷锁和不平等只能长叹,但是生活中还是有点滴的温暖,小男主人与家佣vahl之间比母子更亲密的关系,女主人对vahl辞去工作时候发自内心的理解,最后vahl和女儿之间卸去隔阂,两个人开始互相扶持,独立自由的生活。整部电影无论冲突,高潮和结尾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原来导演是根据自己在生孩子时候考虑寻找保姆的经历写的剧本,经过大概10年的沉淀,每个细节都举重若轻,又兼具女性视角的细腻。

  虽然发生在南半球,历史文化离我们如此不同的国家,但是对每个人的内心都能产生理解和同情。也许是因为巴西和我们一样在努力追赶着发达国家,蜕变的历程充满了相似的故事。比如高考之后,女主人一家紧张得对答案,俨然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最终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富二代不成器没考好,去了澳洲留学。剧中他一直在严母弱父家庭里成长找不到自己,唯一的温暖来自vahl,在巴西这个年纪还是处男,应该自觉特别悲剧吧。。。vahl似乎一直安于扮演佣人,只有她和小男主人及其伙伴的交流中,可以自然流露自己的喜怒,习惯以长辈的口气开玩笑。人总是需要平等的,因为平等是真实交流的基础。这也是小男主人出国后,vahl毅然展开人生新篇章的原因,她在心灵上对这个家已经无所牵挂了。

  最后提下vahl聪明漂亮的女儿,来到主人家暂住的时候,虽然理解她理所当然和所有人平起平坐的态度,又为她和vahl担心,为她不从她母亲角度考虑感到惋惜。但是如果身临其境,一个有能力进全国最好大学,有着建筑师理想,青春朝气的女孩,以自己默认的方式处事,外人看来自然是高傲的。最终她和vahl回归内心向往的生活,真实美好。

  在明尼苏达凄冷的早春看这部电影,2个小时宛如置身湿热的圣保罗,喧嚣燥热,空气中弥漫的是熟悉的市井味道。

  人生中的第一篇影评。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九):谁是我妈妈

  对巴西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央车站》和《上帝之城》里,大片大片的黄色调,散发热气。刚开始知道这部电影是桃姐的推荐,然后看到B站有,就正好点开看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这里说的好看,一是指剧情,二是指影调。

  这是部很安静的电影。大量的固定镜头,干净、利落,人与人的关系点到即止(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加男主人和杰西卡这条线),导演的镜头下的巴西,干净明亮,就连炙热的阳光也觉得温暖不黏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像巴西版的《爸妈不在家》。瓦尔在卡洛斯家做了十年保姆与主人家的儿子亲密如亲母子,而对自己的女儿杰西卡却有深深的隔阂与代沟。杰西卡的到来为卡洛斯一家带来不小波动,对于瓦尔来说,更是打破了她过去十年的生活。

  巴西电影向来擅长描写社会阶级,但又不是在控诉什么,只是将现实一面呈现出来,不做评价。从一开始瓦尔送女主人一套杯具作为生日礼物,女主人说等到特殊场合再用,但等到女主人生日聚会瓦尔拿出那套杯具却被女主人拒绝开始以及后面的很多小细节,都体现了阶级的差距。但杰西卡的出现,她要求和主人家一同吃饭,要求吃男主人儿子法比诺的冰淇淋,睡客房以及在主人家游泳池里,她是一股新鲜而强有冲击力的力量,冲击着卡洛斯一家,更深深地冲击着瓦尔。这个有十年没见亲生女儿的母亲。

  片名很有意思,叫第二个妈妈。这种关系的错位倒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瓦尔和主人家的儿子关系比自己亲生女儿还亲近,而自己许久未见的亲生女儿也不知道在何时也成为了母亲。

  女主角 Regina Casé非常非常棒,生动细腻,把一个母亲、一个保姆演的活灵活现。尤其是游泳池那段,把一个在亲生女儿生活里“消失”多年,因生疏、不了解而小心翼翼,为女儿骄傲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母亲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风平浪静下的波涛汹涌这类型的电影,大太阳底下的罪恶才更加血腥,平静的湖水下无数暗涌。《第二个妈妈》不煽情(结尾最后那句“妈妈”也是满足了大众的期待吧),温情、叙事流畅,是个好故事,好听也好看。(实在不知道怎么结尾,就酱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二个妈妈》观后感(十):母爱因子女的馈赠而闪耀

  影片以工作了近13年的女佣与老板唯一的儿子在泳池边玩耍嬉笑的情景温柔开场,两人的亲密无间胜过母子情义,"第二个妈妈"主题呈现。1. 不速之客: 女佣阔别十年未见的女儿登场,她年轻、叛逆,对于母亲寄人篱下的那种唯命是从和步步为营很是不理解与反感,女佣口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规矩,将她牢牢捆绑住,床榻之谈,两人间的埋怨一触即发; 对于老板一家而言,意外来客令人喜忧参半,女老板看不惯她的放肆,男主人倒是春心荡漾,同一屋檐下上演一幕幕举步维艰却又亮点爆棚的好戏。2. 泳池: 我喜欢导演巧妙地活用这个大道具,它出现四次(片头的温馨感人,片中冲突爆发的导火索,片尾的逆袭重生)。3. 妈妈: 片中女老板的儿子与女佣的感情极其好,他们总是敞开心扉互聊,温暖真挚地拥抱,这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彼此日久见人心的爱; 女老板问儿子为何不愿给他个拥抱,儿子回答说因为女佣说他聪明而女老板说他蠢,这也许是对一直忙于事业却从未真正花时间与孩子相处的母亲最痛心的惩罚。~~从女佣生活的突然变故出发,将不同阶级间的文化差异和巴西社会因穷富差距产生的现实影响力充分展现。实力可以赢得尊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 为人父母,在无限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学着去跨越不被理解的鸿沟是必然,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同等的尊重。三八节那天,喜欢的作家在微博发问所有姑凉"最感到最幸福是何时",看回答,逛街时和化完妆出门时占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成为母亲时",这部影片是一位母亲因女儿先囚禁住自我,最终再次因女儿而选择重新找回自我,母爱的伟大并非是单向的,它因血脉相承而生生不息,感人至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