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23 20: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经典观后感10篇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是一部由鲁德执导,裴成友 / 金义城 / 曹政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一):又一部被豆瓣低估的商业

  合理戏剧冲突开放空间中多数人统一行为更反衬出男主矛盾,就算夸张也舍不得关掉播放器。

  误会开始只是一滴墨水,在人性阴暗面的加持下最终积少成多,涌入公众视野。覆水难收的局面,带来更多冲突和可能性影片越来越好玩

  当男主得知自己错误引导舆论时,末日一般的心理压力就这样毫无征兆的袭来,他的世界从此多了一个小秘密,男主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开启了心惊胆战众星捧月惶惶不可终日哑巴吃黄连的生活模式

  但他最终没有勇气说出真相,把他摁住的是李美淑饰演的局长的一番话,对,就是那种“世界由我掌控”的那种局长。她说“新闻不就是这样吗?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那不是我们的事情,是看新闻的人的事情。如果他们认为那是真的,那就是事实。”

  这和某著名新闻推送app的老板阐述他们公司立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爱看什么,就推送什么,而不是客户应该看什么”这是由大数据主宰的世界,每个人从打开手机的那一刻起就是自己的人生导师,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索骥。再也不是选择哪家报馆就选择了哪种价值观的时代了,当然大象公会这种又臭又硬的知识分子开的小报馆还在苟延残喘

  说回电影本身,我是冲着金大明去的。海报做的很心机,电影看到后半段才知道被海报骗了,于是满心欢喜的继续看下去。包括声音出演,金大明应该是第三次演变态了吧。《未生》里的卷毛胖子绿叶实在是太让人喜欢了。后来得知《恐怖直播》里电话中的变态居然是他,心中一惊,此胖子有金牌绿叶的潜质。说不定哪天熬出头,变成第二个赵震雄也不是没有可能

  影片中男主劝他自首,他把头转向窗外冬夜大雪的废弃操场,有片刻,一束冷冷的光打在他脸上,面无表情胸口因为奔跑还在起伏。这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片段

  剧终时想起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傻B们的”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二):一本中国小说引发的韩国连环杀人案:)

  内容转自本人的微信公众号[战斗少女]

  电影《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 一本中国小说引发的韩国连环杀人案

  男主许武赫是电视台的一名普通记者,曹政奭把这个人物演的很好,我认为男主一开始是有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的,因为报道了大企业的负面新闻,家庭事业双双受挫。

  杀人案最初的举报线索对他来说就是个救命稻草,但是这根“稻草”却是虚幻的。在出租屋里看到“杀人笔记”以为揭开了真相的许武赫将发现报给了电视高层领导,得到李美淑饰演的局长高度重视,并为抢占新闻以独家速报形式迅速播出。

  凭借杀人案独家报道复职的许武赫有些得意,但接下来跟踪“嫌疑车辆”时发现所谓的出租屋里的“杀人笔记”不过是小说《良辰杀人记》里的片段,而嫌疑人只是这部同名话剧的相关演员

  知道误报后的许武赫十分挫败,准备以辞职向电视台局长坦白,却被误以为要跳槽,强制拿走了手机里的“跟踪凶手视频”。案件再次被大肆报道,电视台收视率大幅攀升,许武赫也被委任次长职位

  许武赫一边备受精神煎熬一边维持着越滚越大的谎言,在只有自己和观众明白尴尬名利双收

  当你知道自己走错了一步,只要退回来就还不晚。但是如果你心存侥幸,那就只能一步错步步错再也回不去正确轨道

  接下来是个转折点

  警方的追查让许武赫不安,于是他自导自演了一场受到凶手威胁要求停止调查的戏码。警方反而开始注意到许武赫,因为没有任何他收到信件纪录,甚至笔记鉴定也和最初的“杀人笔记”有出入。而接下来发生的凶杀案作案手法,也和许武赫主导的报道中一模一样

  又怕又懵b的许武赫这时看到一则自己相关新闻下内容为“记者这样骗人也行吗”的评论,调查后找到了留言的人。金大明饰演的韩胜宇就是连环杀人案中真正的凶手,他根据许武赫的报道知道了《良辰杀人记》,从而开始崇拜书中主人公,模仿其情节。小说中共九个受害者,最后主人公自杀。

  眼前的杀人凶手韩胜宇想让许武赫配合他,像《良辰杀人记》中描述一样,在自己自杀后,来指认自己。并威胁如果许武赫不帮助他,迟早谎言会被拆穿,甚至现在都有可能杀了他,许武赫落荒而逃担心怀孕妻子受到韩胜宇报复,许武赫安排妻子和同事同住。但有过背叛许武赫经历的妻子以为他知道了出轨这件事,查看导航历史目的地,自己找去了韩胜宇的住处….(气死我了,自己作死)

  第八个被害者尸体被发现,警方找到死者住处听说死者隔壁房间邻居也同样几天未归。房东打开房门后警方发现了案件相关证据,住在这个房间的徐度浩被指为嫌疑人,并对徐度浩发起通缉。于是与警方合作的电视台再次独家报道了案件最新进度。许武赫向电视台局长表示被通缉的徐度浩不是真的凶手,自己见过凶手,然而并没有得到重视。他不得不再一次去到真正的凶手韩胜宇的住处,却刚好撞见他正在杀害徐度浩,欲把一切罪行栽赃到徐度浩身上。许武赫和韩胜宇扭打起来,差点没命的冤大头徐度浩趁机嚎叫着逃跑,却在走廊上撞到东西晕倒。韩胜宇追着徐度浩跑到走廊,许武赫劝他收手。此时妻子的电话却在韩胜宇的手上出现,许武赫以为妻子遇害,与韩胜宇疯狂打斗起来,最终捅死了韩胜宇。

  这部电影整个过程结局可以说是非讽刺了,在大众眼中“凶手”依然逍遥法外,而被男主许武赫KO的杀人犯韩胜宇则在幸存者徐度浩稀里糊涂的描述中变成了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社会榜样

  真相,也许只有前面被杀的人在乎吧。

  我们的男主许武赫最后职业道德良知终于被磨没了,愉快接受现实(片尾看起来是这样),反正已经没有任何人知道真相了。

  印象深刻的还有最后李美淑饰演的电视台局长说的话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三):犯罪片还是讽刺片???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说,个人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导演曾有《恋爱温度》这部累计观影人数达186万人的优秀作品,尽管我没看过,但从成绩来看应该也不错的吧。

  此片单从剧情上来说我只喜欢前半部分,前半部分剧情紧凑不拖沓,尽管是以杀人为背景的影片但中间掺杂着一些喜剧成分,令人看的时候精神不会太过紧张,只是后半部分感觉有些偏离故事主题了,有些不明所以。

  在人物的设定上凶手、警察的设置都太过潦草,唯有记者这条线写得挺生动,新闻失实的扩散影响引起凶手的异动,而记者想要纠正误导,却落入凶手的视线。其实原本可以做得更有张力的。

  韩国很多电影注重反思,但是看电影的观众会学会反思吗?真心希望这种有着讽刺意义的电影能让观众在关注剧情的时候更能反思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也不枉这片被诸多人挂上讽刺片的名头了。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四):喜剧惊悚:一个金融故事

  一个金融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在某一天某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位很有钱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给了这家旅馆老板1000块钱,然后对旅馆老板说:我先上去看一下,如果有我满意的客房我就住下了,然后旅馆老板趁旅客上楼的间隙,拿着这1000块钱去找隔壁的卖肉的,去还他这几个月欠下的肉钱,卖肉的收到钱后就把这1000块钱拿去还给卖猪的,卖猪的又拿着1000块钱去还他欠下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块钱赶忙拿去付清他招妓的钱。 有了这1000块钱,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清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店老板忙把这1000块钱放到柜台上,以免让旅客下楼时起疑心。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这1000块钱,声称没有一间让他满意的房间,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了什么东西,可是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大家都很开心。这部影片的起点是这则金融故事,但是最后还是用情感落,只能说是个专业流水制作

  开片对记者生活的展示,自然轻松,但是里面的喜剧点是因韩式夸张的表演造成的,这是表面的喜剧点,影片内部的喜剧是一个记着利用谎言上位,等他幡然醒悟,想澄清真相,没想到大家都并不在乎所谓的真相,大家都因为这个谎言获利,真相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同时,站在新闻行业角度,显得更有讽刺意味

  惊悚的点并不高级,一般通过阴暗环境视觉营造产生,暗的地方死黑,倒也符合真实环境,追逐与永不露脸的犯人制造了故事开始的悬疑点。

  整个影片的人物情绪上下翻腾了四次,属于四浪结构,一浪比一浪高,每当主角事件驱动落到谷底,但外部会给他一个正面反馈,误打误撞,连升三级,既可以推动事件,又把新闻界与虚伪的世界讽刺了一把。

  值得注意是最后的结尾,像是谎言的因果报应,把dna检测报告烧掉,完成了人物情感的高潮,又拓宽了人物的多面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五):杀个人生个娃升职加薪带绿帽的完美人

  这是电影故事推进不缓不急,引人入胜,从开始以为是犯罪片,到后来很多喜剧元素,到最后不断有生活哲学反思的表现。一个电影能很好地表达这三个元素实属不易。主角就是属于能力值一般,靠各种神反转的主角。反应了很多深刻的哲理,1,表现了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个人意愿进行。 2,每个事情的好坏,从刚开始是很难判断的。 3,主角最后明白到了能浮与水面,让大家都知道的真相,往往都不是真相。 真理是与大众普遍认知相违背的。 4,主角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把鉴定书烧了,屈服于命运当下。 当你接受身边的一切,这样才是最真实的。 5,一定程度反映了新闻行业的内幕,套路。为了收视率可以故意误导大众。 6,我们作为普通市民是多么的渺小,你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所知道的是真假。包括我们了解的历史,都是经过一定程度修饰的。 既然这样,我们就做好星斗市民要做的,保持客观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六):独家报道:一生只一次的闹剧,良辰杀人记

  很久之前就期待这电影,而且真的很喜欢系列的海报啊,拍的很有感觉,不过说实话并没有预感会有多好看

  完全就是为了曹正锡去的哈哈,从他刚开始演的第一部电视剧《what's up》就觉得他很不错,到后来的《the king2hearts》《最佳李纯信》,电影也都基本看过,直到近期的鬼神君,完全迷上他啦哈哈~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有内功的演员,演技好唱歌也棒!

  所以赶在上映第一天去看了舞台问候的场,主要的演员都见到了而且离好近!!!正锡君真的是超级超级帅!!!自体发光!!还有《未生》里的两位代理,李荷娜本人居然比电视上漂亮不过我不太喜欢她额...

  然后电影,2个小时一点也不无聊,真的超过期待的好看!前半段有恐怖,我旁边的女生叫超大声受不了~~~而且前半段满满的笑点整个影院都笑疯了~~后半段剧情紧张的展开到结尾居然是这样???

  本来以为是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难得的机会变成了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大闹剧!

  跟妻子离婚又被解雇的记者许武赫接到了一个电话,因为连锁杀人案件,举报人告诉他犯人的信息,举报者也是浑身笑点,一个非法居留的外国人,而且许武赫去调查被吓到推开人家自己逃命的那块233333333333

  冒死从犯人家里拿到的笔记证据,独家的报道,蹭蹭上涨的新闻收视率,全国民的关心,复职升职什么的都不是事儿~

  结果举报者所谓的犯人原来是一个话剧演员,而所谓犯罪工具只是人家的道具2333333这块真的笑疯了!这部话剧叫《良辰杀人记》,是中国的一部小说改编,而那笔记也是小说里的内容,可是事情居然演变成了杀人者在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行动

  许武赫想要停下这一切,可是抵不过想要独家的报道局,或者他根本就不敢了。报道局的人不在乎真实,只在乎他们的独家,而大众看到的所谓的真实,不过是一帮操控着舆论的人想要大众看到的真实。

  然后许武赫遇到了真的犯人,他知道许武赫的的失误报道,他本身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LOSER,可是《良辰杀人记》里的主人公是那么帅,于是他竟然帮着许武赫按小说的情节来推动整件事情。

  还有那帮警察,从一开始不相信许武赫到后来靠着小说情节来断案,报道局局长,一开始就不关心真假。武赫的妻子,意外的欺骗了他。

  最后,武赫救了人质,救了自己的妻子,失去理智下杀了犯人。可是呢,并没有知道这一切,唯一的目击者也并不能指出犯人是谁,救他的人是谁。

  于是可笑的是,犯人变成了人人怀念的勇敢市民,而许武赫并没有说出事实的真相,就像他烧了和刚出生的女儿的亲子鉴定书一样,真实,永远都没有人知道了。

  老实说不喜欢这个结尾,还等着结局能够狠狠地升华一把呢,结果却告诉你结束了。或许这才是真的现实吧。

  TW,回来总是不自觉想到《恐怖直播》,同为讽刺着什么,或政府,或警察,或放送局,或记者。这两部电影主人公一个是主持人,一个是记者,都以为得到了人生的大独家,都赚到了放送局要的最高收视率,可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摧毁了整个信念炸了整个放送局,一个却顺从了现实埋葬了一段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的真实。

  又及,《良辰杀人记》这部小说可有人知道?百度并没有什么信息,说是禁书。。。

  在韩网查到是中国1938年出版的小说,当时引起很大轰动,据说出版后很多人效仿书中的连续杀人案,所以早就被禁了,在大陆根本不可能看到。韩国1980年代出版过一次实际读过的人也很少据说韩国现在只有存本10几本。。。

  突然好想看看这小说啊。。。。。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七):“事实制造机”---致-迷恋收视率的某些媒体

  电影的开始,生活中一个绝对的卢瑟。结束时,一个坐拥家庭事业的次长。

  我该怎么形容被收视率逼迫乃至变形的媒体。一个独家报道让生活中的许记者麻雀变凤凰,领导的重视,同事对升职的庆祝,扭转这个刚刚因为一篇对广告主批评而被迫辞职的卢瑟的命运。从此,真相在收视率前成了一场有脚本的真人秀。

  最后,许记者向台长解释一切的乌龙与错误,台长拒绝听记者口中的真相。其一,收视率上来,剩下的都不重要。说的这句话伤中我。“新闻不就是那样嘛,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那不是我们的事情,是看新闻的人的事”好一句真实是看新闻的人决定的。可是,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新闻教科书都会说,新闻的灵魂就是真实。没有真实,那不是新闻,是街边大妈打毛衣时的谈资。每一个看新闻的人浪费着自己的时间看着自己相信的新闻媒体为自己报道的事实,到头来自己只不过的靶子,被媒体一箭射中的靶子。到最后,一切所诶的真实都是罗生门,新闻媒体第一次这样降低着自己的智商,不断抬高观众的智商。

  专业课本中告诉我,新闻因生产力发展应运产生,每一个人需要根据新闻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媒体工作者更是要铁肩担道义。自己在代替无数人行驶着知情权,责任。理想,在名利前面轰然倒坍。许记者到最后放弃讲事实告诉国民,自己享受着皆大欢喜的大结局。这只是电影杜撰的情。

  节。

  每一个行业都有潜规则,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同样,每一个行业有着自己存在的理由。而这些的交接点便是关键,行业的生存之道。新闻的生存之道是真实,便会有人赖在真实上做文章,为自己获利。趋利性,便不断伤害着真实。不断伤害下去,便是灭亡。这是不争的事实。真实最终会为曾经不断伤害他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媒体是报道事实,从来没有“制造事实”的任务。仅此而已。

  媒体是真实前面揭开畜牧的人,而不是永远不可能是真实里的演员。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八):很商业,很完整

  分数虽然不高,但是我对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意见。

  不过跟我一起去看的友人很愤慨,整个电影节她唯一看到的一部电影居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虽然我们最后讨论了一下,这部电影的主旨应该是在于反讽新闻业对于新闻不实报道的麻木甚至是纵容。电影从头到尾,所有记者如苍蝇一般围着警察转的情形大家应该看着都很了然。

  她无法原谅的是结尾很多事情没有交代完。比如说孩子是谁的?如果要按照男主角屈服于生活,屈服于新闻业的潜规则——我们只报道我们得到的消息,无论这里是否有真相——的话,男主角烧掉DNA鉴定书的行为已经很明显了,连工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涂着过去了,那为什么要知道孩子的是谁的呢?反正也是他养啊!他也一直把她看做自己的小孩啊!

  好吧,这点解释过去了。那案子如何了结呢?最后定案谁是凶手呢?

  警察总是要查出凶手是谁的,最后的犯案现场那么多打斗痕迹,可谓是漏洞百出,到处都是血,那就意味着到处都是DNA。打斗过程中没有人戴手套,这就意味着到处都是指纹。简直了,查不到有几个人在现场才怪啊!

  另外,幸存者对于谁是要害自己的人,谁是要救自己的人根本不清楚,只是凭自己看到的碎片来理解。但不幸的是,他的理解正好与现实相反。那若不趁着记忆还热乎着的时候去对峙,等到十年二十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他认出来,那可真是倒了霉了,说也说不清楚。

  然后,主角的妻子也在现场,她是看到过凶手的证人,虽然因为婚姻关系,她的证词不可全信,但是好歹是可以使案件的负责人相信的。完全可以去找警察说清楚,洗清这个有嫌疑的定时炸弹。

  再然后,就算你去警察局自首,会牵连很多人,会牵连很多事情。那就拜托你在去警察局之前,好好想想口供,好好想想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只要让警察明白凶手是谁就好,男主角不过是为了救妻子而去现场,正好救下被伪装自杀的倒霉男,并且与凶手殊死搏斗最后自卫成功的人。至于之前误报的事实完全可以闭口不提,因为大家都已经相信了,也没有人会去问他。

  唉,总之,我们这些观众想那么多,并没什么用,毕竟整个电影是喜剧基调的,所以很多事实并不严肃。而且电影的主旨,是为了讽刺新闻业。所以,男主角的人生,案件的结果都不是导演想要表现的吧!

  商业片嘛~有完整的核心思想,就够了!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九):要真相大白,还是皆大欢喜?

  从前有个孩子,他叫真相君,他在本片中有着神奇的急转直下的命运。

  上来第一分钟就杀人,血花四溅,凶手黑乎乎只看得到影,毫不留情瞬间捅杀两条人命,而且这已经是连环凶案的第六起。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时候真相君是人们热烈欢迎翘首以待的万人迷。

  然后有个一边被老婆提着离婚另一边马上要被电视台炒鱿鱼狗带的loser记者,接到一通神秘兮兮的爆料电话,说来啊来啊真相君就住我家楼下,loser记者起先不以为意后来后知后觉醍醐灌顶,爆炸新闻啊我要是揪出了真相君那必须升职加薪换老婆哦不老婆不再跟我离然后大踏步走上人生巅峰啊!于是他勇敢地(其实是溜门撬锁)冲进了嫌疑人家里并成功拿到了证据(其实是吓得屁滚尿流只顺走了一张纸)。

  接下来好戏上演,咸鱼立马翻身,loser秒变香饽饽,重磅新闻一播出,人民群众心潮澎湃,准备敲锣打鼓恭迎真相君露面然后就可以继续大晚上出去嗨了。可惜造化弄人,不再是loser的红人记者偶然发现原来所谓的真相不过是乌龙一场(都是良辰造的孽啊,良辰:我本不想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于是他手忙脚乱脑子进水地伪造了一封凶手的恐吓信,指望用这个来终结一切。

  too simple too naive!你还以为这时候的真相君人见人爱吗?非也非也。电视台那飙升的收视率拒绝真相君,老百姓那嗨到一半的好心情嫌弃真相君,就连loser自己也舍不得那还没坐热的官位和刚刚到手的奖金,最终被动掩埋了真相君。

  就在各方力量僵持不下观众不禁感到编剧快要编不下去的时候,真凶突然现身了!毫无疑问这是本片最大亮点,一个精神不正常智商却极高的变态,全程围观了这场真相君追捕战,兴味盎然的他这一刻良辰附体,一个伟(bian)大(tai)的计划横空出世,誓要把已经奄奄一息的真相君彻底消灭。一番周章之后(其实没人有实力跟他玩,良辰倒也不介意奉陪到底了),结局戏剧而诡异,然而警察们亢奋,媒体们狂欢,网民们嗨爆,只有唯一知道真相君下落的loser百口莫辩。

  最后,“良辰”如愿成了最大的英雄,对于凶案来说,真相君死了,不过大家都心满意足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已经真正勇敢起来的loser也亲手埋葬了另一个真相,对于他的人生来说,真相君也死了,不过于他而言却或许是种幸福……

  真相君到底在哪里?没人care,也不重要,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所以,

  A.真相大白,然无人欢喜

  .真相泯灭,然皆大欢喜

  AB不可兼得,只能迫选其一,你选哪一个?

  《独家报道:良辰杀人记》观后感(十):看完感觉有点乱,来捋一下吧。

  冲曹正锡来的,后来发现是《恋爱的温度》的导演。本来看豆瓣评分这么低,没报太大希望,结果比预期好太多。

  imdb上这片子的类型里给了很多个词,包括喜剧、犯罪、剧情和惊悚。犯罪和惊悚是很好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戏谑的剧情就不那么容易了。剧情发展还挺一波三折的,从男主去报道杀人事件开始,接到电话去找举报人,没核实情况做了报道,取得轰动却发现报道有误,男主虽然希望能够挽回,却因为媒体对关注度的重视只希望舆论被自己编纂的离奇故事吸引而无心发掘真相,直到最后案件都没有被破解,又因为议员的性丑闻事件曝光,这件事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电影想讲的主要还是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与无能警察统一口径,左右事件的结果与大众舆论,警察对大众有了交代,媒体也获得了关注度,一举两得,大众成了被愚弄的对象。但是导演又想插入些别的意义,就需要不同角色去体现,导致电影里出现的人物非常多,所以看下来感觉有点碎、有点乱。比如那个外国籍的举报者,以为她可能开始出现一下就不会再有什么镜头了,后来却出现了一段她跑去威胁男主管他要钱的情节。其实到这里整件事情都已经乱七八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导演应该不是要表现男主被逼到绝路的境地,因为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所以我想这里可能是想说让这件荒诞的事情开始、并引起轩然大波的人,最后得到了好处,安然脱身。其实就算删掉对电影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还有关于男主老婆的这条线,在局长说完大众相信的就是真相,大家觉得又气愤又无奈的时候,男主最后相信了自己所认为的真相,和老婆女儿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那么,这里应该是想说那些不明真相其实也会对我们带来好处。

  最后大众焦点被与大南实业有关的国会议员性丑闻事件吸引去了,这件新闻的背后又有多少真实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