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纽约纽约》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纽约纽约》影评10篇

2018-04-30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纽约纽约》影评10篇

  《纽约纽约》是一部由罗冬执导,阮经天 / 杜鹃 / 苗侨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纽约》影评(一):这样的爱情,我们不约!

  辛弃疾有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的是那些涉世未深,还没有真正接触现实年轻人,为了能够写出词,强行让自己痛苦。换到现在来说,就是觉得生活过于平静,一定要去zuo一下。没想到,人类zuo的历史,是自古至今就有的。

  《纽约纽约》明显就是一部zuo的影片。其实影片剧情很简单酒店领班路途爱上了漂亮无钱的杜玉鹃。杜玉鹃想去纽约,但是路途却因为父母原因拒去纽约,恰好遇到纽约客米先生来上海招酒店服务员,路途最后帮助鹃去了纽约,却发现米先生不过是一个人贩子,爱情为大的路途独身前往纽约要带走鹃,却客死异乡

  这样一个简单的剧情显然不足以撑起整个影片,于是影片最多的戏份就产生在杜玉鹃(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的心中女神都叫杜鹃或者什么鹃)和路途之间的爱情。说起来杜鹃和路途的爱情应该是整部影片赖以支撑核心,毕竟出走纽约,因为爱情,带回杜鹃,也因为爱情,但是这份爱情,显然影片没有处理好,或者说编剧实在无法找到冲突的核心,于是伴随着的就是矫情对白以及无病呻吟精神折磨。再加上两位主演的各种凹造型似的表演,真真让人尴尬癌都犯了。这部片子倒是让我想起前年高圆圆和谢霆锋主演的那一部《一生一世》几乎一样具有让人不解以及尴尬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我想很难去打动人心,甚至连深刻都谈不上,除了主演不断强调我是真的爱你,所以才要离开你以外。观众很难融入到这样的爱情之中。即使现实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年轻时,什么都没有的穷小子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女孩人们感叹在对的时候,爱上了自己无法照顾的人。这样的设定是会打动人心的,毕竟《喜剧之王》中的一幕就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但是放到影片里,显然并没有这样设定,因为鹃在去纽约之前说是自己配不上路途。那到底这份爱情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想编剧和导演也是意识到了两个人的爱情张力明显不足以撑起剧本,所以强行为米先生安插了暧昧感情线,很难去领会导演的意图,是为了迎合时下观众的口味还是为了推进剧情。米先生为什么会爱上路途,爱上路途然后利用欺骗他,就是为了让他找自己复仇吗?只能说这样的爱情逻辑大抵寻常人很难理解

  似乎现在电影里面的爱情,都喜欢这样。当男主女主的时候,女生便要不断地测试他,直到两个人筋疲力尽,彼此分开,多年后,又旧情复燃。不知道是不是搞文艺的,谈起恋爱来都是这般,编剧似乎都很喜欢这样的套路。年轻一点的观众似乎也很喜欢这种,即使两个人分开了,也是因为爱着彼此的模式

  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愿意相信童话,也愿意去欺骗自己,他离开我,不是因为不爱我了,只是因为太爱我了。别笑,要知道一个人的自我欺骗能力是远没有上限的。毕竟与其承认自己没有被爱,是被甩的,人们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臆想里面。

  我很难相信一个人会因为太爱一个人而选择离开,如果离开有原因的话,大抵只有一个便是不够爱。如果真的深爱一个人,又怎么会弃他于不顾。当然我说的是两个人相爱,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那我倒是更希望你能尽早离开,因为你远不知道一个不爱你的人能对你做出什么程度伤害,毕竟有时候伤害你在他看来,并不叫伤害。

  与其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我更愿意看到更为真诚地去对待爱情。爱情永远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世界上或许没有完美的爱情,每一种爱情都有他的缺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需要这样强行的表达。简单的,或者曲折的,有现实的丑陋的,或者理想丰满的,这些都很好,都会找到共鸣。但是明明没有阻碍,却非要自己强行设定的,这样的,我希望你们能留给自己欣赏,我们不约!

  《纽约纽约》影评(二):你不找麻烦,麻烦却来找你

  看了十多分钟,没什么意思,不看了,女猪脚丑的一比,还老是一副刚掉了钱的神态语气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人家说剩下的五十块钱不用还了,正常人反应应该是说不行,一定要还,而女猪脚直接甩一句嘲讽的话回去,这种女人能活到成年挺不容易,二十多年前的天朝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说话。借个一百块就能跟她滚床单,这好事做得值!好心还是有好报滴。 总评一星0分,上海方言,英语,普通话,三种语言规律混杂出现,字幕君辛苦了,各位观众也辛苦了。片头几分钟的倒叙根本就是多余的败笔,并不能提起多高的兴趣关注度,反而增加叙述上的混乱度,叙述者的位置角度略尴尬,两个男猪脚演技不错,女猪脚一人足以毁灭一部电影。 同发中色论坛

  《纽约纽约》影评(三):片段感动的故事

  这个电影豆瓣评分不高,想想也是话题略显陈旧节奏把控稍显混乱,剧情推进,台词等等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关锦鹏是监制,叔平的美执,在摄影这方面还是很吸引我的呦。电影画面非常切合他一惯的风格,透着一种迷离华丽。《纽约纽约》的华丽,是沉郁而不祥的,注定了唯美,也注定了这不是一个开心的故事。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做梦,有的梦见了功业,有的梦见了爱情,但梦最残酷的就是它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都不是真,所以终会醒来。

  路途与阿鹃的爱情,相遇的有些偶然,但就这一次的遇见,却注定了半生的情缘。带着一种混乱与无奈,不暖,是冷的。她是他的劫,遇见,便无处可逃,唯有纠缠,不死不休。两个人始乱终悲,剩下的只是十年之后的物似人非。爱了,散了,见了,断了,爱情的故事,即使躲过了现实的离乱,也难逃时光的流转。从上海到纽约,那是飞到地球的另一边的距离,但是对于彼此相爱的两个人而言,却是再见之后,再也不见,纽约和上海,两个都是在海边的城市,却任由汹涌思念,被波涛掩盖。没有用矫饰的虚假去掩盖生活的冰冷。他只是用各个人物的集合,展示各种无奈,然后用这一切演绎现实。看到电影宣传海报上的那句话了吗?这是一个骗子的世界。或者更直接点说,世界就是一个骗子!骗纸米先生是无奈的,鸨头是无奈的,阿鹃是无奈的…他们都曾经有梦,却终究不再有梦。他们在生活的雕塑下去血去肉,剩下一副躯壳行尸人间。路途,是电影中最热血纯净存在,虽然出场有点花花公子,俩人的感情发展迅速又草率的像极逢场作戏。阮经天的路途看似最清醒,其实也许他的梦才做的最深。他对美国的抗拒,是因为将他“抛弃”的母亲在那里;他不答应和阿鹃结婚,是父母失败婚姻阴影所导致。不过当他戴上母亲寄过来的帽子,已经是他态度改变。他不喜欢美国,不是因为他已经知道那里是个坑,当他把对母亲的心结解开,他成了梦的搭桥人。可惜,现实太残酷!他“骗了”很多人,是因为他本身也被骗了。怎么说,这是一个一个令人愁肠百结的故事,当影片中的男男女女们踯躅于上海和纽约这两城之间,为了梦想,为了欲望,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去追求一切的时候,往往会迷失在地标与心境之中,再难回头,唯有一份坚持才能坚强身体之壳下,保有温润光泽内心

  阿鹃,这是一个底层的女孩,为了钱想要追求,她错了吗?故事在没有对错的之分的关系中,靠着情绪不断支撑,这是多么现实的问题,电影给了浪漫的上海和无情纽约两种对比的底色,“除非你有钱,否则没人会同情你”。这是一句很可怕的话,又是一句多么现实的话。“因为我要平等。” 平等,是多么奢侈东西人生哪来的平等?不平等才有阶级,不平等才有抗争。“因为我有资本,所以我不想靠男人。”骨子里的坚强,让她表面上是一个女强人姿态。而她用冷漠表情,不断的维护着自己的这种姿态。这样的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她风尘不风尘,在我看来,值得被尊敬。这是一种坚强。而路途,他带来的感动来自于他的痴情,在爱情里和事业上,这确实是两个人最想要追求的东西,他们其实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我看来没有输家。毕竟,每一个决定都不是人生唯一的方向,谁都不是圣人,能料到自己的对错?爱情中的取舍,爱情中的两难,这让我想起了《如果爱》。因为两部电影共同在探讨一个问题,贫贱时的恋人,分离后处境变化后,可不可以一起走过?这种故事很煽情,在必定做出抉择时刻,又是那么的痛,而痛成就了感动,感动承载了情怀

  带着一种浓厚年代感,90年代初的上海风貌在张叔平的修饰与勾勒下呼之欲出。掘金潮下人们暗流涌动的欲望透过一扇爱恨纠结的小窗口冷峻折射。片中几组爱情都在物欲指挥棒的操控之下扭曲而丑陋呈现。利益,梦想,虚荣不甘计算,利用,抉择,背叛,冰冷,压抑,此中之爱已难用纯净清澈诠释,仿佛积满尘埃玻璃,上海纽约的双城记,也终究逃不脱矛盾纠结的命运蜘蛛网,隐忍而压抑的怆痛也是时代洪流落寞缩影。片中有一个桥段来自于叶童饰演的金小姐,那段笑中有泪的迟暮苍凉,令人动容。苗侨伟饰演的米先生也许寄托了监制关锦鹏的《蓝宇》情结吧,到后来的细节上才明白这个角色心中隐忍的秘密所在。剧情较为平淡作为摄影师罗东的导演处女作,虽然无法全面调动观众的情感带入,情节设计与叙事手法也有可以改善之处。艺术商业间的游走,坦白说,有一点点四不像,还需要更多地考虑。过于感性结果是电影后半段就像脱轨的火车,节奏看上去是快,实则让观众很难适应。快得忘记了节奏,在慢与快之间缺少一个过渡,是本片一个短板。这个问题,很多文艺电影都会犯,只是本片过于明显。如果从人物出发,塑造还算完整,但故事断裂确实可惜。

  《纽约纽约》影评(四):膨胀的欲望容不下爱情

  终于把《纽约纽约》看完了。特意和朋友选在上午的时间,整个房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第一次体会到看电影包场的感觉

  看完有两点感受最深:一是阮经天和杜鹃抱在一起的海报完全无法代表这部电影的完整内容。其次,就电影呈现的丰富众生相来说,我难以理解为何电影评分这么低。

  有人评论说电影里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很多情发生莫名其妙。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疑问

  杜鹃和阮经天之间有爱情吗?当然有。只不过这种爱情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模样。阮经天的父亲抛弃了他和母亲,在他父亲落魄街头的那天,他母亲也没有施与任何怜悯。童年经历让他明白,婚姻是靠不住的。所以当杜鹃问他要不要结婚时,他没有答应。他可以送她出国,可以最终为了这份爱情葬送自己,却没法和她结婚。杜鹃的母亲如中国所有的传统女性一样,一辈子唯一的目标是找个可以靠的男人。但这就像一个充满风险游戏,毫无悬念,她最终被抛弃了。从母亲身上学到的经验让杜鹃明白,男人靠不住,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有安全感。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不靠男人。“不完全是自我漂白式的辩解和激励,更多的,是从现实中得到的无奈结论。在与路途相处的过程中,她动过感情,却始终保持着清醒。她明白所谓爱情可能转眼成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因此,她去酒店寻找机会,去金小姐那里做助理。从一开始她做的种种选择以及和路途的相处来看,她所谓的”不靠男人“,指的是不靠委身于男人换取生存的资源,即使接受了男人的帮助,也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发展事业和这个男人平等相处。正如她对路途说的:”如果我不去纽约,我们就永远也不可能平等。“

  我认为整部剧中突出的角色是杜鹃,在她与路途的关系转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为了生存所付出努力挣扎,亦可看到在现实面前,人的底线是如何一步步降低的。在她和路途初识时,尽管滚完了床单,她却始终坚持要还路途替她付的干洗费。她没有趁机缠住路途,甚至三番五次对他不假辞色。在杜鹃心中,滚床单不算什么,男人为女人付款也不算什么。见过了太多被欲望驱使的虚情假意,她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路途是真心,只觉得彼此之间是过客。所以滚完床单第一次见面,她假装没看到路途漠然地走过。在路途说要送她新衣服时,她嘲讽地问他是不是对每个新认识姑娘都这样。她不信任男人,也只想依靠自己。她想去纽约,通过路途的引荐给金小姐做助理。走秀模特临时无法上场,她上了。正如金小姐所言:”出来混,就别那么矜贵。“在生存的压力下面,谁又能真正坚守自己的骨气呢?只是此刻的她,依然不肯委身于男人。后来,路途帮她付了去纽约的钱,到了纽约,异国他乡,更无选择。她委身于唐尼,只不过,心中一直记得要自立自强,所以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挤掉米先生,成了唐尼和国内酒店人员输送的中间人。

  杜鹃和路途注定无法在一起,而这份本就如风中火烛的爱情,更是经不起任何的风波。路途不爱杜鹃吗?爱,他送她去纽约,为她被米先生欺骗,最终想要带她回上海,客死他乡。但是,他无法和她结婚。杜鹃不爱路途吗?爱,只是她没有爱得资格。没有谁能保证她不会步入她母亲的后尘。在独立和爱情面前,她选择了前者。在生存面前,爱是奢侈,是孤身一人无可奈何的悲痛。

  《纽约纽约》影评(五):真好不一定要大家都说好

  看了纽约纽约 第一眼的画风确实是美到了 压抑、烦闷又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整部电影想表达出的东西确实处理得还不够 很多评价都说 这就是一部花瓶电影 但是它很多的缺点 也是它的亮点

  首先它对于男女主角间的爱情是渲染得极为苍白的 给人的感觉就是 上过几次床 就爱得死去活来了 前因后果也没说清楚 但这其实是跟后来一下子的破碎作了个小小的铺垫 如果这份爱足够清楚、足够坚定 男女主角就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其次是杜鹃的面瘫 很多人都把这归结于她的演技 但我觉得这种表情正好可以表现出阿娟自身性子里的隐忍、淡漠和波澜不惊 如果表情太过丰富 反而体现不出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 总之个人认为杜鹃这样的处理没毛病

  最后是台词 片子里的台词基本上都不是人话 虽然看起来很费劲 但这也是导演的一种执着吧 一向认为拍电影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可以去迎合 有人讨厌就有人喜欢 这部片子制作方坚持了自己的意思 这是这部电影值得被尊重的理由

  电影不一定要原封不动地说出那个时代的故事 有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味道 就好

  《纽约纽约》影评(六):纽约 梦终归梦

  影片中很经典的一句:“每一离乡背井的人,都有一个很爱很爱却又爱不起的人”。似乎无逻辑,似乎有逻辑。

  爱情中,在上海,鵑的爱相比路途的爱来说,在鵑心中是一种不匹配的爱,因为一味的接受却不是长久,鵑希望途记住她,在一起一天,一个月,一年但绝不是一辈子,因为看到本质后,鵑的眼神才会有那种吸引力,一切皆有因,那种透视而洞视是深不可测的吸引犹如黑洞一般,对于途来说,自傲的以为看透每一个人,看得清楚的一切,却不感承担的一切,是一种想拥有却不敢拥有,而最后的结局是偶然当中必然。因为只有一方的死亡才能让这份爱情可以延续,假想如果他们在美国真的一起回国后,分开也是必然的结局,因为有落差了。这样才是最好却不最坏的结局。

  在亲情中,鵑的母亲很真实的爱,一种我们讨厌却很真实的一个母亲形象,途的母亲是离开却记住,只能远观的爱,不可拥有,不打扰是最好的方式。而途与米我可以理解为一种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但好像又不是,矛盾中的非矛盾,情非亲,亲非情,一切其实都不重要了。

  其实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慢慢体会,梦想在片中贯穿始终。因为鵑有梦,活了,飞了,途无梦,死了,埋了。

  《纽约纽约》影评(七):一个时代 一个时代

  如果说有什么拆散了最多的恋人,对于八九十年代可能就是“美国”

  八九十年代可能是民族自尊心最差的时候

  没有了红色的洗脑,一眼看到整个世界我们最差,差到根本没希望赶上

  所以出现了各种对民族劣根性的讨论,削尖脑袋去美国的行为

  就好像《中国合伙人》里出现的一个情节,去美国简直成了一种偏执

  这部片子有人可能会觉得体现了上海人的市侩和崇洋媚外

  在那个时代,上海可能是商业化最成熟的地方,所以发展出了这样的文化

  对外接待、文艺表演之类服务业的小社会织成的网络可以迅速的嗅到金钱在哪里

  当然局部最优不一定全局最优,这种盯着眼前机会的行为当然就被人看作是市侩

  到现在,上海人当然没有摆脱这个形象,

  但我觉得应该也没有哪里人可以去指责这个形象了,商业化扫过的区域,都是一样

  这种对金钱权力的攀附让人生厌,可能因为把自己的内心反映出来

  两个女人告诉杜鹃男人的不靠谱,实际上是说对金钱权力的不靠谱

  因为更换成本太低了,这也是娱乐服务业的问题

  出现更好的可以毫无成本的把你换掉,如果你还是贬值资产更加要背负这个命运

  这可能也是他们希望能够快速抓到眼前机会的原因

  让我想起十年前一篇文,一个老一辈的留学过的现在被叫做WSN的人

  回忆当年他们缺钱时候的 怎么省钱,怎么找乐子的故事

  最后说,希望下一辈的人,再也不用经历他们当年那样的岁月

  我们已经很多人不用了,希望以后所有人再都不用了

  不用倾家荡产求美签,不用看心爱的姑娘为了出国而去别人怀里

  《纽约纽约》影评(八):老大的女人

  首先我想说,当今大部分国产电影很作,情节生硬,内容空洞。

  其次,我想说,有的作品,就是那一个两个唯美的瞬间,让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而这部电影,以上两点都做到了。

  杜鹃绝不是中国审美的典型美女,然而自身却透着一股独特的魅力。也许人瘦才能仙吧。

  有点怀疑电影是为她量身定做了,连女主的名字都是“娟”。

  在电影里,娟先后跟了两个不同级别的但都是各自圈里的老大。

  这么一回想,有一类女人,就是贴着一张“老大女人”的标签。

  先是想到《低俗小说》里面的女主,同样齐肩短发,高挑消瘦,中性衣着,言语嚣张,不自食其力,靠男人吃饭,却叫人爱得不行。

  其次想到看《非诚勿扰》时候,有这么一位女嘉宾,身材凹凸有致性感妩媚,常身着红裙面上红唇。也被冠以“老大女人”的称号。而为她而来的男嘉宾,还真都有一丝“老大”的气质。

  所以这一帮女人为什么惹人爱,笔者分析了一下,大底她们都是耿直勇敢,桀骜不驯,鹤立鸡群的。出身不怎么高贵,因而放得下身段,可以动如疯子静如女神,角色任意切换;看到了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晓得民间疾苦又懂得吃喝享乐,比起名媛淑女多了一份人性的深邃和世俗的聪明;从小没人严加管教长大又有人宠着,可以嚣张任性,说别人不敢说之话,做别人不敢为之事。如此,让人爱恨交加,爱到不行。

  电影里有几幕唯美至极,又能瞥见演员的功力,可见是剧本亏待了好演员。

  情景一:娟因为走台被男友发现,两人在昏暗的路灯下靠在车边生着闷气。男友点了一支烟,才抽两口被娟一把夺过,深吸一口,扬起下吧慢慢吐出烟圈。整个动作高贵典雅流畅,加之演员侧脸的冷峻线条,令人过目不忘。

  情景二:娟在跟老大二号以后,在化妆间补妆,还是高贵冷艳的脸,面无表情地往唇上涂抹深红色的口红。

  吸烟,补妆,骂人,三个场景在《低俗小说》里面也全都有呈现。看来导演对于老大的女人的描写也已经形成了套路,然而俗却不烂,单单几个场景令人想要看了再看。身为妹子一样被女王捕获了芳心。

  《纽约纽约》影评(九):每天途经的地方都会看到类似的「路途」,但都没有阮经天那份感觉【NYNY】

  阮经天饰演影片的男主,女主阿鹃的饰演者不甚熟悉,但看了一眼就记住了,再仔细看了一眼演员表,原来本名就叫杜鹃。

  首先,在本片中,阮给我的感觉就是

  自带光环的人物角色

  《纽约纽约》影评(十):《纽约纽约》,时光倒流二十年上海滩还在演小时代

  FROM 一心想红、被掰弯指数为零的毒舌兔

  先按照豆瓣给个分,两颗星。

  半颗星给男二号的感情线,

  半颗星给男主遇见女主以后逐渐破败的服装和他在窗外看着妈咪的那一滴眼泪,半颗星给导演竭力营造然并卵且四不像的【伪】墨镜王式忧郁场景,半颗星给黄龄和潇洒走一回。

  也许潇洒走一回是可以单独一颗星的。

  我可以给女主负分吗?

  不过她演得好像也没有什么违和感是因为反正这片子本来也可以给负分...?

  我本来以为《纽约纽约》是一部知名BL漫画。。。(港真蛮感人的!)

  阮经天,你演的是路.盖茨比.途小哥吗?

  杜鹃,你演的是阮玲玉.露西.x冷淡.鹃小姐吗?

  三哥,我知道你演的是钱多多.我以为你要和女主抢男人结果你真的在和女主抢男人但是你怎么可以和女主抢男人.所以一表白必须死.其实钱没有真的多多不然早可以带男主远走高飞.米先生。

  纽约纽约,一部因为是拿了中奖免费券去看,

  以至于全程用【这是用“王家卫式的大光圈”来渲染情绪的高级场景拍摄手法啊】来迷惑自己,

  这片子其实就是这么苍白无力伪文艺的【二十年前的小时代】的片子。

  杜鹃小姐这张写满了x冷淡的脸全程没有表情,以至于我无聊到每当她和阮经天爱情的巨轮说开就开的时候,不得不开始关注她脸上的鼻影是怎么刷的竟然不会掉......

  女主在把男主和男二都搞死以后竟然功成名就了,这真的不是顾里和林萧和南湘的结合体麽?

  这片子告诉我们,第一,满脑子想着出国混是没有前途的,尤其是男孩子,片子里出国的蓝孩子都挂了。

  ocialism大法好。

  第二,告诫广大女生:爱情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若为纽约故,二者皆可抛。

  反正到了纽约了,事业会有的,事业都有了还愁啥爱情?

  虽然socialism大法好,国还是可以出的,只要荣归故里就可以达成人生赢家模式。

  第三,告诫广大男生:不要以为有了一点小陈就就牛皮哄哄了啊,女神固然可以为了不还五十块钱洗衣费肉偿(....),其实内心就算你已经横扫上海滩(“在上海滩,每一个人都羡慕你”)也是看不上的(“你一辈子就是个拉门的”)......

  女主是不是想表达【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那你跟男主说会shi?!

  男主这种上海滩最牛x酒店的最年轻同时也是最牛x领班,一看就是天赋秉异十年之后必成大器,你等不了就别祸害了嘛......

  男主自从遇见女主以后就从西装革履的大好青年逐渐变成了疑似盗版棒球帽拥趸的伪快递小哥......

  片子里有几个桥段没看懂,求解答求分析。

  男主为什么要把酒店员工收到的小费都集中起来?

  男主作为一个拉门的,为什么这么有钱?

  女主为什么非要去纽约?为了傍大款?

  米先生的酒店为什么会突然破产?他其实就是个出国黑中介?

  米先生为什么要把男主留在上海处理自己酒店破产的烂摊子?他是觉得男主为了女主一定会来纽约?

  港真,摄影师有时候专职搞摄影就可以了,就算你是关锦鹏的徒弟,不要想取代导演好么。

  哦,牛奶强除外。

  ANYWAY,时光倒流二十年上海滩还在演小时代,正好大洋彼岸也在演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同情倒霉蛋白日梦想家盖茨比,可我一点也不同情倒霉蛋白日不梦想家路途。

  郭小四在小时代里说,陆家嘴那几座高楼上的广告牌就能代表上海滩最后的梦想,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看到了梦碎的美丽,可纽约纽约这五年磨成的苍白无力失去焦点的大光圈里,能看到二十年前上海滩最后的梦想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梦想也开始流行用【最后】的了。

  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