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心》经典观后感10篇
《沉默的心》是一部由比利·奥古斯特执导,格茜塔·诺比 / 帕普丽卡·斯汀 / Danica Curcic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默的心》观后感(一):丹麦殿堂级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携四部作品亮相评委会主席单元!
2017-03-23 麦香 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
比利·奥古斯特(Bille August)是丹麦殿堂级电影大师,凭借两次戛纳金棕榈,一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享誉世界影坛。他的作品类型多变,擅长描写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宏大的视角下,却常常满溢着私人的情感体验。
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比利·奥古斯特不仅作为天坛奖评委会主席身份亮相,还将带来职业生涯不同时期最经典的四部电影作品:《征服者佩尔》《善意的背叛》《孤星泪》和最新作品《沉默的心》。
比利·奥古斯特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早年赴瑞典学习摄影专业,回国后进入丹麦电影学院深造,1978年以导演的处女作《在我的生活中》亮相北欧影坛,由此开始漫长的职业生涯。他的作品保留北欧导演基调沉稳、关注小人物等优秀传统之余,叙事上更为流畅,举重若轻。
《征服者佩尔》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丹麦作家马丁尼索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他第一部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并以出色的质量一举囊括了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两大奖项。主要讲述十九世纪末北欧混乱的经济形势下,瑞典老农拉斯卡森带着他唯一的小儿子佩尔为了生存从瑞典来到丹麦,追求他们心中理想国的故事。
虽然有着宏大的社会背景,奥古斯特却无心把它拍成历史巨制。而是选择小男孩贝尔的视角,从他的生长环境和遭遇出发,辐射出整个时代的苍夷。马克斯·冯·叙多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除去节奏舒缓,优美的摄影和自然风光,更吸引人的的地方在于丰富的人物群像的塑造,不仅主角深入人心,一众配角也性格各异,故事线完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伯格曼御用马克斯·冯·叙多饰演的父亲,他既勇敢慈爱,又隐含着着贫农懦弱和自私的一面。
结尾,年迈的父亲不得不面对自己老去的事实,目送年轻的征服者上路,老一辈的理想被现实粉碎,悲怆感跃出大银幕,直抵人心。
《沉默的心》观后感(二):自杀还搞这么麻烦?这部正经片偏要悬疑到底!
本文首发自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
大女儿海蒂一家先到,从他们凝重的神情和悲伤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家庭聚会。
《沉默的心》观后感(三):欧洲人究竟在拍什么
欧洲人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吃喝玩乐、人生规划、谈情说爱、职场风云等等等等早已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部展映影片再次印证了这点。
影片《沉默的心》由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执导,讲述了女主角在身患绝症、身体即将失去各种功能之后,与家人达成一致,同意她服药自杀。
相较世界其他地区,欧洲电影人对生、死等宏大而哲学的话题更感兴趣。《沉默的心》将主要人物的冲突搁置在一个封闭空间,委婉地讲述了女主角的丈夫、女儿、外孙等心中的悲伤,而且室内剧的拍摄让整部影片变得更悲情了。
女主角在之前的几个月里,一遍遍地与两个女儿沟通,希望她们能理解并支持她自杀的决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女主角邀请所有的亲人来家里共度最后一个周末。
但面对死亡毕竟不像过家家那般容易。与父母重温了合家欢的感觉后,亲人们之间堆积的矛盾被激发了。
影片前三分之二是非常精彩的。节奏控制的适当,人物的对白也点到为止,并设计了很多细节来体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如妹妹怕自己逃避母亲的告别仪式,将车钥匙扔进了家门口的水坑里;如严谨克制的姐姐,全程一直微笑着面对所有人。
最棒的一场戏是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抽大麻。看上去最不靠谱的小妹夫贡献了全剧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平时咱们度日如年,可那些年瞬间就过去了。”话音刚落,女主角哈哈一笑,向自己的小女婿伸过手:“来,给我抽一口,我从来没试过大麻。”
然而影片在最后一部分泄气儿了。导演突然插入好几个反转,比如本来想要阻止母亲自杀的妹妹居然想通了,而一直冷静乐观的姐姐却打了报警电话...
电影并不是越drama越经看啊,打破自己营造了一个小时的充实与精致,导演大人您这是图什么?企图用更戏剧的情节来丰富故事打动人心吗?好的反转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为了反转而反转,往往会弄巧成拙。知识点啊,敲黑板!!!
也是因为这个缺陷,《沉默的心》马上落在其他同类型电影后面。另一部法国影片《弥留之春》堪称“安乐死”电影中的优秀作品,影片全程都克制着人物的情绪,在故事节奏的掌控上张弛有度,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沉默的心》观后感(四):就让我再任性最后一次
去年北影节的最后一场《最后一课》和今年第一场《沉默的心》我都安排了同一个题材:安乐死。两部影片都是讲患有重疾的家人自己提出安乐死后,家中成员的反应以及如何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时光。两部影片题材相同,但是角度还是有明显差异的,《沉默的心》更偏重人物关系,剧情有一些小悬念,有时会心一笑有时笑中带泪。《最后一课》讲的是老奶奶在人生最后阶段在女儿的帮助下实现了各种人生愿望,温馨又可爱。但是两部影片的结尾都不约而同的表达了家人支持了病人安乐死的做法,可想而知这样的题材在中国的家庭背景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关于死亡一直是我学也学不会的课题,无法释然也无法面对。有时候看到那些戴着礼帽穿呢子大衣的老爷爷和白发苍苍穿着套装的老奶奶,我总是心中充满敬意。优雅的老去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可如果老到甚至拿不住一只口红,又或者只能用吸管才能喝咖啡,要如何面对那个无能和狼狈的自己?一个自尊大过天的人,要爱得有尊严,也要死的有尊严,那会不会也是我的选择?无论如何我只希望你能支持我的决定,因为那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决定了,就让我再任性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