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公正》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公正》的影评10篇

2022-04-06 03:00: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公正》的影评10篇

  《公正》是一部由Michael J. Sandel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正》影评(一):为什么我们的哲学课,如此不同?

  当初读《公正》的时候,也未曾有如此不安。

  这是哲学课?

  这是大学课堂上的学生和老师?

  “我们拥有自身吗?”“什么是自由?”……这算什么问题?

  边沁、康德、罗尔斯、亚里士多德,与我何干?

  我似懂非懂地,看完哈佛政治哲学这门课程的实录,

  震惊地,听着各种肤色的年轻人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天!),

  然后,

  陷入无比的疑惑和混沌之中,

  但,带着一丝丝的小庆幸——

  我居然在思考,我居然内心不安了!

  只是,为什么,

  我们的哲学课如此不同?

  难道,作为人,我们没有权利探讨如此基本的问题?

  或者,作为学生,没有能力对先贤思想进行解读?

  应该都不是。

  一如学新闻时,相信新闻自由真实存在,

  当亲身涉足,发现所谓的新闻自由只能存在书本之中一样。

  现实是,

  身为人,我不能抵御快乐、痛苦的侵袭,绝非理性的存在,

  无法依照康德的想法,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则去行动,去享有自由;

  而身在此处,对很多事,虽心有不平,

  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跟着变了味的功利主义走;

  日常循规蹈矩,很少去怀疑:

  政府制定的法律、规则是否利于民众,公民义务是否合理,社会普遍推崇的是否正确?

  我想谢谢这门公开课,

  让我意识到自己是如此偏于一隅、心智未开;

  能回到人的理性之列,尽管心中将满是不安的思考,我也甘愿领受。

  《公正》影评(二):桑德尔《公正》笔记

  良健案:暑假复习考试之余看这门课,深受教益,因此将所做的中英文混杂的笔记拿出来共享。背景介绍和课程内容梗概源于网络。

  有些观点只有读过原著才能深刻理解,仅凭课堂笔录可能有偏差。错谬之处在所难免,各位多指正哈。

  听课网址:

  http://you.video.sina.com.cn/a/4289338-1563935731.html?opsubject_id=edu-148

  课程官方网站及阅读材料下载:

  http://www.justiceharvard.org/

  Justice with Michael Sandel

  正义

  背景介绍:

  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Sandel获选为英国广播公司的Reith讲座担任2009年度主讲人。该讲座现已能够在网站在线收听。Reith讲座是英国享有盛名公开讲座,于5月及6月初在伦敦、牛津、纽卡斯尔及华盛顿特区举办,并录制实况录音在网络上播放。

  andel是继1966年Kenneth Galbraith担任该讲座主讲人之后,接受这一荣誉的首位哈佛教学人员。他的讲座系列以“公民新身份”为题,探讨共同利益的新政前景。

  andel讲座的题目包括“市场与道德”(于伦敦发表)、“政治中的道德”(于牛津发表)、“遗传学及道德”(于纽卡斯尔发表)及“共同利益的新政”(与华盛顿特区发表)。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Sandel与政府顾问及部长们讨论了他的研究。“Reith Lectures由***提供赞助,是国家优秀的讲座系列,旨在深入探讨涉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思想及理论,”英国政要、哈佛肯尼迪学院选举政治方向公共服务专业名誉教授Shirley Williams说。“Michael Sandel之所以能够担任主讲人,是凭借着他对政治及宪法审议作出的杰出的、意义深远的重要贡献。”

  课程内容介绍

  这是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的一个入门系列课程。本课程共12部分,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来听哈佛教授兼作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的课,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应用课程去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赞助性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度等。

  桑德尔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假设或真实案例的描述,置学生于伦理两难困境中,然后要他们做出决定:“该如何做是好?”他鼓励学生站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通常激发生动而幽默的课堂辩论。桑德尔然后围绕伦理问题展开,更深层次地触及不同道德选择背后的假设。这种教学法通常会揭示道德推论的矛盾本质。

  2009年9月13日

  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课程梗概: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教授Michael Sandel在他的讲座里提出这个假设的情景,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类似的道德难题-每一个都设计巧妙,以至于抉择的难度增加。当学生站起来为自己的艰难抉择辩护时,Sandel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

  第2讲:《同类自残案》

  课程梗概:Sandel介绍了功利主义哲学家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与19世纪的一个著名案例,此案涉及到的人是4个失事轮船的船员。他们在海上迷失了19天之后,船长决定杀死机舱男孩,他是4个人中最弱小的,这样他们就可以靠他的血液和躯体维持生命。案件引发了学生们对提倡幸福最大化的功利论的辩论,功利论的口号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结果主义与道德主义:结果主义指向事件的结果,只要一种结果优于另一种就能被接受;道德主义指向具体的道德原则,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容被剥夺。

  2009年9月20日

  第3讲:《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

  课程梗概: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在18世纪后期提出的的功利主义理论-最大幸福理论 -今天常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Sandel举出企业运用这一理论的实例:通过评估衡量一美元在生活中的价值来作出重要的商业决定。由此引起了功利主义的反对观点的讨论:即使当多数人的利益可能是卑鄙或不人道的时候也强调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是否公平?

  第4讲:《如何衡量快乐》

  课程梗概:Sandel介绍另一位功利主义哲学家J.S. Mill(穆勒,也译作“密尔”)。他认为,所有人类的体验都可以量化,但某些快乐是更值得拥有,更有价值的。穆勒认为,如果社会重视更大程度的欢乐和公正,那么长远来说,社会整体终会有所进步。Sandel的检验这个理论的方法是,在课堂上播放了3个视频剪辑《辛普森》,真人秀《勇敢者的游戏》,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然后要求学生辩论:这三个体验里的哪一个应该被定为“最大程度”的快乐。

  笔记:

  约翰·密尔功利主义

  Objection to utilitarianism

  1. fail to respect individual/ minority rights

  2. not possible to aggregate all the values into money

  -- Using a single measure like dollar-term

  -- Isn’t there a distinction between higher and lower pleasures?

  约翰·密尔试图为功利主义加入人性关怀的元素,比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区分高级与低级的乐趣。如何区分?要都体验过后作出选择。而大多数人在体验过之后,都会选择更高级的乐趣。“宁可像人类那样饥渴,也不要像猪一样饱足。”正义建立在效用之上,是最主要的、所有道德的的约束力。公正是更高级的,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优先。尊重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最终能够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这些都是从功利主义出发的。

  代表作:《论自由》《功利主义》

  2009年9月27日

  第5讲:《自由选择》

  课程梗概: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干预最少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Sandel介绍自由主义哲学家Robert Nozick,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基本权利。政府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人们保护自我的法律(安全带法),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把道德价值观强加给社会的法律,不应该具备权力来制定把富人收入重新分配给穷人的法律。Sandel使用了比尔盖茨和迈克尔乔丹的例子来解释Nozick的理论:税收的重新分配是强迫劳动的一种形式。

  第6讲:《我属于谁?》

  课程梗概:自由主义哲学家Robert Nozick举出了一个向富人征税的例子—房屋税,医疗保健,穷人的教育-这是一种强制。学生们首先讨论了支持重新分配税收的观点。如果你在一个具有税收制度较为进步的社会系统中,你是不是被强制交税?穷人到底需不需要那些他们已经获得的社会服务吗?他们值得享受那些服务么?富人们是不是经常通过侥幸或家庭财产获得财富?在这个讲座里,一组学生(名为“自由意志队”)被要求为自由意志的反对意见辩护。

  笔记:

  功利主义是尊重人的价值的唯一理由吗?

  自由主义(libertarianism)

  基本思想:个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由。我们是独立个体,不会充当社会意愿的工具。有权自由选择,同时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诺齐克是代表人物。

  自由主义理念中的政府职能:

  1. no permanent legislation 废除家长式立法。国家无权立法强制公民做事,除非公民通过立法程序进行了选择。

  2.no moral legislation 不能以立法形式,以促进道德名义来侵犯个人自由。

  3. no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from rich to poor 没有收入再分配政策,认为这是一种胁迫。

  政府职能只限于提供优先的公共服务。

  ozick: What makes income distribution just?

  1. Justice in acquisition (initial holdings) 正当竞争:原始积累方式是否正当

  2. Justice in transfer (free market)

  ozick’s argument against taxation

  Taxation = taking of earnings = forced labor 等于剥削了时间和劳动成果,所以等于强迫劳动 = slavery 奴役 = violate private rights 国家把财产看成是国家、集体的,但其实是属于个人的

  自由主义反对再分配的起始点在于,如果通过税收夺取富人的财富,就触动了一个原则:我们属于自己。

  Objections to libertarian:

  1. the poor need the money more

  2. taxation by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is not coerced (经过同意就取得了正当性、合法性)

  3. The successful owe a debt to society

  4. Wealth depends partly on luck so it isn’t deserved

  对自由主义的预设的挑战:人在社会中有完全的自由吗?对自身有完全的支配力吗?我们真的是自己的唯一主人吗?

  From each as they choose, to each as they are chosen. —— Nozick (任尔选择,给尔所选。选择的后果自负)

  2009年10月4日

  第7讲:《我的地盘我做主》

  课程梗概:洛克(John Locke)既是自由意志论的支持者,也是它的批评者。Locke指出,在“自然状态”,在任何政治体制建立之前,每个人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然而,一旦我们同意进入社会,就同意了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因此,Locke认为,即使政府干预了个人的权力,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赋予了它权力这么做的。

  笔记:

  约翰·洛克:

  人有一些基本权利,即使是民选政府亦不可剥夺,包括生命、自由、财产等。财产全部是由政府或法律所赋予,而是在政权出现前就有的自然权利,在自然状态下就有。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没有自然的阶级划分,人人生而平等自由。自由状态和许可状态是有区别的。有自然法则,自然法则限制了我们的行为。它对我们为一线只是,我们所拥有的权利不可放弃(如不可让别人奴役我),也不可从他人身上剥夺。自然状态从何而来?一,对信教的人来说,人类是由一位智慧、万能的上帝创造的。我为何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因为这些权利严格来说不属于你,而最终属于上帝。二,对于不信上帝的人,洛克的理念是,如果我们反思自由的真义,自由并不在于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而是:在自然状态下,存在一条统治着每一个人的自然法则,所有人都生而平等,无人有权剥夺他人的自由。这就引出洛克费解的观点:我们的自然权利是不可分割的(unalienable),不可转让的,我在有限的条件下使用它,但不是完全拥有它,所以也便不可转让或放弃;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不可转让性使这些权利更彻底地属于我。美国《独立宣言》重申了这一点。“每个人对他的人身都有专属权,无人可剥夺。”我们也拥有我们的劳动力,我们的劳动也变转化成我们的财产。其他人无权拥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洛克并不完全同意人对自己有绝对的处分权,这是洛克和自由主义者的区别。但在私有财产上,他是自由主义者。这对政府形成了限制:只有在法律尊重人们不可分割的权利时才是合法的,无论多么民主的政府都不可侵犯,有限政府思想。但即使如此,有一个关键点:什么是我的自然权利?怎样才算尊重自然权利?这些定义却是由政府作出。为何如此?

  第8讲:《满合法年龄的成年人》

  课程梗概:洛克谈到税收和同意的问题,他是如何面对以下两个问题的困扰:1)他认为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2)政府通过大多数的条例- -未经个体同意,就可以向他们征税?难道这不等于未经他/她的同意,掠取他的个人财产?洛克的答案是,我们正在通过社会生活对税收法律做“默认同意”,因此,税收是合法的。而且,只要政府不是特意对某一群体征税-如果不是武断专横的-那么税收并没有侵犯个人的基本权利。

  笔记:

  政府基于人们的同意而合法存在。洛克能否提出一种解释,为何政府之前就有自然权利。洛克的第二大理念是同意(consent),第一个是私有财产。同意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合法政府存在的基础——同意,洛克的看法很奇怪。基于统一而产生的政府有何权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人们是自然状态下的执行者(executer),可以惩罚其他侵犯者,有自卫权,只要他人违反了自然法则。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法官。但人们自己对“案情”的判断容易导致偏差。这种状态就充满了暴力和残忍。此时同意就出现了:你同意放弃自己的执行权,并共同建立一个政府或者社区。这里,由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大家都实现统一服从多数人的同意。问题是:政府有哪些权力?多数人能决定哪些事项?多数人不可侵犯你不可分割的权利。政府的有限性在于,它必须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多数人立法同意收税是否就侵犯了少数人的财产权?洛克说,政府不能未经同意取走任何一个人的财产,因为进入这一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因此,人们拥有物品的所有权,无人可剥夺。但这里“财产”以及怎么算剥夺财产是由政府定义的。这里的同意是集体的同意。但洛克私有矛盾的一点在于:一方面他强调连人们自己都不能放弃自然权利;另一方面,他却说人们可以订立社会契约来让政府限制他们的权利。但洛克的答案是,随机抽取一些公民来征用他们的财产或生命安全与侵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专制制度下,没有正当法律程序和产权制度,国王可以为所欲为;但非专制的规定,是允许的。

  自由主义者对洛克有两点反对:其一,人们对自己的自然权利没有完全的拥有权;其二,洛克理论对政府的唯一限制就是限制对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任意掠夺,而不限制多数人通过正当程序来剥夺人们的权利。

  下讲讲自由贸易中对于同意的限制。

  2009年10月11日

  第9讲:《雇枪?》

  课程梗概:内战期间,男子被征召到前线作战-但新兵被允许可花钱雇人来顶替他们。Sandel教授问学生:这项政策是自由市场交易的例子么?或者这是某种形式的胁迫?因为较低的阶层去服役肯定出自更多的经济诱因?这引发了对战争和征兵等当代问题的课堂辩论。今天的志愿军真正是自愿的么?是否很多新兵都来自于不合比例的经济低下的背景?“爱国主义”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公民的义务?公民是否该有为自己国家服兵役的义务?

  笔记:

  政府可以征兵吗?是否侵犯了人的生命权?洛克说可以,只要政府不是以专制的方式。人民的同意不是指具体地同意某一政策,而是同意政府的统治并接受大多数人的决定。

  吸引征兵的方式:

  1. increase pay and benefits

  2. shift to military conscription (a draft) 强制征兵

  3. outsource – hire mercenaries (雇佣军)

  南北战争时可以雇用别人为自己服兵役。可以吗?受雇者可以为自己的生命标价吗?但300美金对贫困者并不是个小数目,他们付不起钱,等于被强制服兵役。所以形式上是自由市场,实质是种强迫。

  反对支付兵役制的两点理由:一,对经济困难者实为一种强迫,他们是为了经济机会而参军;二,服兵役不应被仅视为一种付钱工作,因为涉及公民义务、爱国精神,或许在涉及公民义务时,不能用市场手段。、

  两点疑问:一,社会背景中有何不平等因素在影响人们购买和出售其劳动的自由选择权?二,评估公民义务时,兵役是其中之一吗?我们是否有一些并未经过同意程序就有的公民义务?

  第10讲:《出售母亲》

  课程梗概:Sandel教授把自由市场交易运用到当代颇具争议的新领域:生殖权利。Sandel描述了现代的“精子和卵子捐赠”交易中那些奇怪的父母。紧接着Sandel把辩论引向深入,他讲到了“Baby M”事件,此著名案例曾引发“孩子是谁的?” 的问题和矛盾。事情是这样:80年代中期,Mary Beth Whitehead和一对新泽西的夫妇签订了一项合约,同意为他们做“代孕母亲”,条件是支付给她一大笔的费用。但分娩之后24小时,whitehead决定留下这个孩子,于是双方不得不对簿公堂。学生们讨论了出售生命的道德问题,争论点围绕承诺,契约和母亲的权利。

  笔记:

  捐精市场是一个机会平等市场。

  Objections to enforcing surrogacy contracts反对市场交易应用于此领域的理由:

  1. Tained or Flawed Consent 瑕疵同意

  - coercion 胁迫

  - lack of information 母亲生孩子之前不知自己有多爱这个孩子,所以其实是信息不充分。

  法院判合同无效。

  2. Dehumanization违背人性

  母亲的劳动被异化成赚钱的行为。

  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交换的。某些东西的内在价值高于其使用价值,有许多看待事物的方法:爱,尊重……

  2009年10月18日

  第11讲:《考虑你的动机》

  课程梗概:Sandel教授在课程中这样介绍康德:最具挑战性和最有难度的思想家之一。康德认为,我们作为个体,是神圣的,是权力的享有者,但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相反,理性和自由选择是我们的能力,使我们变得独特,使我们跟单纯的动物区别开。当我们将责任付诸行动的时候(去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行动才有道德的价值。Sandel引用了一个例子:一名店主拒绝给一个顾客换零钱,只因他担心会影响他的生意。根据康德的理论,这不是一种道德行为,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的理由做正确的事情……

  笔记:

  康德的核心观点是有尊重人的尊严的绝对义务,人不能被当做工具。康德反对自由主义。他认为,任何人都有尊严,都要受到尊重。这并不愿与我们拥有自己,而是因为我们是理性的存在(rational beings)。我们也是独立自主的存在,有能力自由地选择和行动。我们还有痛苦和快乐。康德承认功利主义有一半是对的,我们是会趋利避害,但他反驳的是,边沁认为痛苦和快乐支配着我们,而康德则认为是理性,理性让我们成为比动物更高级的存在。人们往往认为自由就是做人和自己想做的事,但康德的定义更严苛:当我们追求享乐时,我们并非完全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为了欲望与冲动的奴隶。而自由恰恰是与本能的对立。比如你在选择饮料时其实就是在受广告的操控。因此,康德对自由的定义是:

  To act freely = to act autonomously = to act according to a law I give myself(而非自然规则、原始欲望)

  自由的反义词是他律heteronomy(康德原创)to act according to the desires I haven’t chosen myself 因此康德将自由严格限定为自主的。自然是被规律所控制的。球向下掉,它不是自由的,因为它遵循的是自然规则。行动自由,并不是选择最好的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是为了选择目的本身。这正是人类可以做到而台球无法做到的。我们成了工具,而不是实现目的的主人,这就是我们的意志受他律的支配。另一方面,当我们受自己制定的规则支配时,我们就是自律的,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手段。正是这种自由行动的能力是我们拥有尊严、自由。因此人永远不能被当做手段而非目的本身。那种认为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局部人的利益的功利主义观点是错误的,而对约翰·密尔的“人们只有坚持正义、尊重个人尊严,从长远来看,能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句话,康德认为其理由仍是错误的,因为功利主义者做事依赖于外部利益的计算,人仍被当做计算效益过程中的工具。

  是什么赋予了行为价值?行为的道德价值与行为动机有关。Moral worth of an action depends on motive (do the right thing for the right reason)”高尚的意志之所以高尚不看其效果,而是看其目的是否高尚,即时效果失败了也仍是如此。只有目的本身对,行为才对。动机赋予了行为以道德价值。只有一种动机可以赋予行为道德价值:责任(duty)。与责任对立的是偏好(inclination),即各种欲望、喜好、冲动。只有出于道德准则、道德责任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不是出于职责的动机,即使结果好,也不正确,例如“诚信能带来利润。”只有放弃自私、偏好的动机时,行为才是自由的。

  学生问题:如果一人是为了做一个好人、有道德的人而做好事,他的行为是否有道德价值?康德说,可以对道德行为有些激励。这么做是对道德原则的尊敬,他的意志仍符合道德准则。那么道德如何才能是客观的呢?如果符合道德行为是指出于道德责任、符合道德准则且自由自主的行为,那么就是按照为自己设置的道德准则形式,这也正是自主行为的真义。但这样是否有讲道德准则主观化的危险?如何保证个人的道德准则是一样的呢?康德看来,只有一种道德准则,作为自主的个体,之所以能够得出同一行为原则,是因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实践理性,它不是个人特有的,因为我们都有思考的、无差别的理性。不论你的经历、环境如何,我们都有同样的理性。行动自主就意味着动用我们共有的理性,即纯粹实践理性。它给我们设立了一个先验的、不管任何外部情况或经验目的的。这种理性的内容是什么呢?见《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

  第12讲:《道德的最高准则》

  课程梗概:康德说,就我们的行为的道德价值而言,赋予它道德价值的是我们超越自身利益和偏好,将责任付诸行动的能力。Sandel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13岁的男孩赢得一项拼字比赛的冠军,但随后他向法官承认,其实他把最后一个单词拼错了。用这个故事和其他的故事,Sandel解释了用康德的理论如何来确定一项行动在道义上是否正确:在作出决定时,想象一下,你的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是否能成为每个人都必须遵照的普遍法律。这个准则,是否能作为一个普遍规律,让所有人都受益?

  笔记: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关于两大问题:一,什么是最高道德准则?二,自由如何可能?

  先要知道几组对立(或二元论):

  动机有两种:基于职责与基于偏好

  MORALITY

  Motives: duty vs. inclination(衡量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标准)

  FREEDOM

  Determination of will: autonomous vs. heteronomous(衡量自由的标准)

  REASON

  Imperatives:(命令) categorical vs. hypothetical

  人们为一个行为时可能不止有一个动机,但这些动机并不一定就使行为失去了道德价值,因为只要他有基于职责的动机,就可赋予行为以道德动机。拥有某些情绪没错,只要它们不是支持你作出行为的主要动机。

  给自己的律令来自理性(reason),一直就不依赖于自然规律、外部环境。康德称这种律令为“命令”(imperative)。常见的命令有假言命令“hypothetical imperatives”,这是种工具理性。如果你要a,就应该做b,这是目的—手段的推理。如果该行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就是一个假言命令。如果行为本身是好的,那么这个意志本身就符合理性,这个命令也就是“定言命令”(绝对命令)。两种命令区别:定言命令是绝对性的,不依赖其他因素。

  康德列举了定言命令的三种表述:

  1. 普遍原则(the formula of universal law): 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会遵循某个法则,那么它应该是普遍原则。”如,守信。不是每人都做到这点,但康德认为应该推广它。这里有个矛盾,把这个原则普遍化时,却有悖于它本身。质疑:普遍化是否是出于结果主义的考虑?

  2. 把人视为最终目的原则(the formula of humanity as end)有些东西的目的就是其本身,这是定言命令的基础。人,一个理性的存在,就是目的,而不是他人可以任意利用的手段。他有绝对的、内在的价值。否则他们就不尊重人的尊严。例如,杀人就是不尊重人的价值。自杀也是,把自己当做一种手段来用,侵犯了自己的尊严。尊重与爱不同,尊重是对任何人普遍的。如何做到尊重别人,是由定言命令给出的,

  3. (缺)

  2009年10月25日

  第13讲:《谎言的教训》

  课程梗概:康德的道德理论,严格到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情况,他认为如果说谎,即使是善意的谎言,都是对自己尊严的侵犯。用一个假设的案例来考验他的理论——“门口的谋杀者”:如果你的朋友藏在你家,一个杀手敲你的门来问他在哪里,你会对他说什么--不要说谎--来救你的朋友?这引发了对“误导性的真理”的讨论-以及对克林顿总统利用精确的语言来否认与莱温斯基的性关系,而没有直接向公众撒谎的讨论。

  笔记:

  责任与自律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出于责任去追求事物时,你才是自律的,因为是你自愿选择了道德准则,而非外界强加于你。我是那些法则的主人。依责任而行和自律地做某事是同样的。当我们用良知选择时,就能得出道德原则,这就是运用纯粹理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理性主导着我们的意志,得出了同一道德法则,即定言命令。但定言命令如何可能?两个立足点可让我们理解。第一个立足点,作为道德主体,我的行为由自然规律控制;第二个立足点,在智思世界,我是自由的,不受感官世界里的外界因素决定。如果我是至善的经验主义者,受我的感官支配,就并非自由,因为我们受制于客体的欲望。当我们把自己转到智思世界,成为其中一员,并意识到了意志的自主性,才是自由的。

  但恰恰因为我们处在这两大领域,自由与需求的世界,两者总有“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巨大鸿沟。道德和经验世界,有巨大差别,正因此科学无法得出道德规则。

  为什么绝对不能撒谎,即使对恶人?因为如果开了口子,那么,你就已经放弃了整个道德标准。你就成为了结果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为康德的辩护:又没有一种方式不对恶人撒谎,又不出卖你的朋友?有人回答:我不知他此刻在哪(因为不确定此刻他是否还在原处)。但这是有误导性的真话,这与完全的谎言,在道德上有区别吗?康德认为两者有天壤之别。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破例使用善意的谎言。误导性的真相(misleading truth)比如,收到一个不喜欢的礼物,但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领带,谢谢”。又如,克林顿说:“我不曾与莱温斯基小姐有过性关系。”两者区别在于,误导性的真相在道德上并无缺陷,但你会说二者动机相同,都属于误导,都希望对方犯错?但不同与谎言的是,误导的真相遵循了责任,真因为此,使托辞合法化,也尊重了道德法则的尊严。误导的真相的动机因此不完全等同于谎言,因为在误导之外,他还有尊重道德法则的动机。

  第14讲:《协议就是协议》

  课程梗概:Sandel介绍了现代哲学家John Rawls和他的“假定契约”理论。Rawls认为,实现最公正和公平的治理的唯一途径是,如果所有立法者都平等的站到谈判桌前。试想,如果他们都在“无知的面纱”之后 –在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暂时不公开(他们的种族,阶级,个人兴趣)的时候,他们必须就一系列法律达成共识。Rawls认为,只有这样,治理机构才能商定真正公平公正的原则。

  笔记:

  康德理论在政治上应用。康德的社会契约很特别,这个能引申出正义的契约,是一个理性的想法,聚在一起讨论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利益、目的,他们讨论出来的法律不一定公正,只是反映了利益集团的博弈、妥协。因此,引申出公正的契约,只是一个理性的想法,但它仍值得我们追求。这个从来没有过的契约,他的道德力量是什么?罗尔斯的《正义论》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正义理论和康德有两方面一致:一,他是功利主义的批评者,每人拥有个人尊严,不能只有功利计算;二,公正的原则可以从一个假设的社会契约延伸出来,而非真实的契约。他从“无知之幕”出发,实现那些我们必须尊重的基本权利的方式,就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聚在一起讨论规则。这才会得出公正的原则。一开始就要绝对平等,都带着无知的面纱,诶有种族、阶级、财富的差别,这时我们一致统一的规则才是公正的。

  这个假设的协议的道德力量是什么?先看实际契约的道德力量,它如何约束我?实际契约是如何使其条文公正的?没有,实际契约不是自给自足的道德工具。现实中永远不可能。有两种契约产生方式:

  契约如何约束我?a. 自愿主动同意,它表明了自律的意愿。契约得到的要素之二是,b. 互利互惠,义务由此产生。

  两人协议的行为本身不能保证平等性,双方的实力差别是无法消磨的,必须在利益层面上对其公平性加以考量。真实契约的道德局限:契约,或者主动同意,不仅不是义务存在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休谟驳斥洛克的契约论,这是哲学的虚构,社会契约不存在,同意不能作为义务存在的基础,基于同意和基于利益的契约之间有区别。即使我没同意,但如果别人帮我修好了车,我仍会基于公平给予一定补偿,但这是两码事。因此遵守契约有两个道德基础:一,因为我一向对方承诺同意遵守契约;二,不遵守契约会使对方在利益上遭受不公。真实的到底契约来源于两个理念:自律和互惠。但现实中很少实现,因为谈判双方力量可能不平均,双方对利益的认识上可能存在差距,不能判断何为公平。如果一种契约,双方的力量和知识都是平等的,这也正是罗尔斯背后的出发点:思考正义的方法就是,站在一个假想契约的角度,在“无知之幕”后面创造平等的条件。一个各方平等的假想契约,是通向平等的唯一途径。而真正的公平是什么?

  2009年11月1日

  第15讲:《什么是公平的起点?》

  课程梗概:John Rawls把他的“无知的面纱”理论运用到社会和经济平等的争论焦点中,以及公平治理的问题。他问,如果每个市民都必须参与税收的再分配问题—在他们不知道最终会成为社会成员中的穷人还是富人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更喜欢消除金融风险并同意财富的公平分配么?

  笔记:

  今天讨论分配正义问题,来自罗尔斯。

  在无知之幕后,人们会选择什么契约?

  功利主义?不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不希望被压榨,而希望有基本权利。所以第一原则是,我们不会拿基本权利去交换经济利益。

  第二,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性,差异性存在,那些我们不会反对有利于底层人民的不平等性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被无知之幕后面的人后的人接受。

  职业应向天赋和才能开放吗?可是每人的起点都不一样,公正的体系就受到了挑战。也有人提出用道德上专断的方式(moral arbitration)将每人都放置于同一起跑点。即使是择优体系,可以消除部分背景的影响,但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的影响仍然存在。即使我们表面上的努力、勤勉也与家庭成长背景有关。所以这仍建立在道德武断性的机会主义上。

  第16讲:《我们该得到什么?》

  课程梗概:Sandel教授重述了三种不同的理论,涉及如何在生活中分配收入,财富和机会。他总结了自由主义,精英制度系统和平等主义理论,引起了对当今社会薪酬差别的公正性的讨论。Sandel比较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O’connor***官(200 000美元)和法官Judy(2,500万美元)的工资。Sandel问大家,这是否公平?如果不是,原因何在?Sandel解释了John Rawls的观点-他认为,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和荣誉无关的随机结果:运气,继承的财富,积极的家庭环境。但是,对于付出更多努力和更长时间去获得成功的个体-如何来衡量他/她付出的努力呢?

  笔记:

  Theorie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Libertarian (自由主义)– free market system (jobs are open to anyone) 但如果只有这种平等,那么实质结果是不平等的,人生际遇会偏好那些出身好的人。

  Meritocractic (精英主义) –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强调机会均等。但即使每人的起跑点相同,也会存在不平等。

  Egalitarian – Rawls’ difference principle 罗尔斯并非强调结果的绝对平等,他说,人们可以从自己的运气中获益,但是只能以为最底层人民谋福利为条件,比如高收入者要征更多赋税来为底层人民谋福利。

  Objections to Rawls’ theory

  1. What about the incentive? 不利于激励机制。但罗尔斯并不反对存在差异的激励机制,如果结果绝对平等,最终还是会伤害到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利益,比如他们会没乔丹的球看,会下岗。需要做的是寻找激励机制与结果平等之间的平衡点。

  2. What about self-ownership? 自由主义者认为直接拉平结果会对所有权制度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罗:自然分配无所谓公平或不公平,是自然现象。真正是否公正取决于这个社会机制如何处理这些不平等现象。诺齐克派认为,征税无异于盗窃,罗尔斯的回应是,人或许本身就并非完全地拥有自己。

  3. What about efforts? 拿走那些勤奋工作者的成果是否不公?

  勤奋往往也是与出身相联系的,并非全是我们的功劳。

  对精英主义、择优体系的回答:有些人不努力不是因为主观上不想努力,而是天生无法努力,如天生瘦弱多病。

  你的勤奋受欣赏,也与世俗爱好与评价有关,这也并非你的功劳。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奖赏一位天才商人。

  所以不要以为你现在所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应得的,都是你的努力的成果。那些处于不那么显赫的社会地位的人,他们也可能有天赋,只是不被社会所喜欢。

  什么才是你自己的贡献呢?

  第17讲:《讨论反歧视行动》

  课程梗概:学生们讨论反歧视行动和大学招生问题。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考虑种族和族裔因素是否正确?是否侵犯了个人权利?是否和喜欢一个明星运动员一样平等和主观?这样的争论是不是倾向于把推行多样化变成合理的呢?这个观点应该如何来反对一个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更重要的观点呢?

  笔记:

  上讲讲了两种主张,一,道义应得(moral desert),二,合理期待(legitimate expectation)。 罗尔斯指出,认为分配正义就是关于道义应得的问题,就是根据人们的品行(virtue)来进行分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在转入“平权案例”。校方拒绝Hopwood的理由是要增加学生种族的多样性。这也能矫正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黑人种族的资源不如白人学生但考分一样。这也是对于美国奴隶制历史、对黑人不平等待遇(这些也正是黑人贫困率高、文化水平低的因素)的补偿。但种族是专横的因素,考生本身不能控制,建立在人们无法控制因素上的录取,是最根本的不公正。但也有人说,考生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很多,比如家庭成长环境因素,如果都不加以考虑,那么录取也就难以有标准了。为补偿历史而对今天的白人不公是不合理的;而且对结果直接修正的方式也不妥,可以通过修正过程的方式,提供机会平等,比如提高黑人的教育资源。有人又提出,仅仅通过某人的种族来分辨别人是一种内在的不公正,不能“反向歧视”;而且促进多样性可以以其他方式促进,不一定非要依种族。

  Arguments for affirmation action

  1. corrective – for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2. compensatory – for past wrongs (为自己没有参与的过去补偿是否公平?)

  3. diversity – for educational experience

  -- for society as a whole (出于公共利益而非历史错误的考虑,哈佛已经考虑了许多多样性的因素,地域、性别、信仰……现在只是加上种族而已。)

  个人权利在此案中被侵犯了吗?不能只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依据,这有些类似Rawls 拒绝把道义应得作为分配正义的基础。

  第18讲:《目的是什么?》

  课程梗概:Sandel介绍亚里士多德关于公平和正义的理论,简单地说,是告诉人们他们该付出什么,该得到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在考虑分配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分配的目标,终点和目的。对他来说,这是关于一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发挥他的美德的事情。

  笔记:

  大学有无权利任意地制定其培养目标?分配正义是否应与道义应得相连?罗尔斯反对把分配正义基于个人所处的阶级、收入或者财富地位。大学能否以这样的理由招收学生:你正好拥有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才能,可被用于实现我们远大目标的手段?

  把分配正义的问题从道义应得问题和美德问题中脱离出来,是正确的吗?这点正是现代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区分点。我们把道义、美德放一边时,确实会有更多实现公平的机会。许多哲学家把分配正义与道德区分开来,就是为了避免平等问题。自由主义效益取向的、包括罗尔斯在内的权利平等取向的理论家们,包括康德,他们都认为分配正义并不仅仅是奖赏美德或道义应得的问题,这并非只出于平等主义的考虑,而是因为如果只考虑才能、美德就会远离自由、远离对作为自由个体存在的尊重。

  古典政治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明确将正义与荣誉、美德、公德和道义应得联系在一起。有道理也有奇怪之处。他认为正义就是给予每人应得的东西,本就属于他们的东西,根据他们的美德找到合适的社会角色。他与自由主义等的区别在何?正义与道义或美德的相关之处是什么?这要看被分配的是何物。正义与两个因素有关:分配何物,以及分配给谁。亚里士多德的标准就是,同等的人就应当有同等的事物分配给他们。但在分配中出现问题:怎样才算同等?这要看分配何物,最好的长笛就应该分给最好的吹笛手。这种差别对待是公平的。看看拥有长笛需要哪些才能(virtue),根据其他原则都是不公平的。这就是笛子存在的目的:产生美妙的音乐,谁最能实现这个目标谁就可以得到它。你要考虑事物的Telos: goal/end。这种根据事物的目标来推理的方式成为“泰罗逻辑推理(目的论)teleological moral reasoning”。但让这种理论显得奇怪的是,根据目的论的推理和解释,不是管理社会活动的唯一方式。万物都被理解为有一种自然秩序,人类要去调查并找出自然的目的,但自然科学的发展让发现这种单一秩序变得不可能。目的论推理有时不那么合理,往往会导致武断地评论事物的目的、存在价值。以上对大学招生的争论,也是从大学目的出发的思考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从目的出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

  2009年11月15日

  第19讲:《好公民》

  课程梗概: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引起了有关高尔夫球的辩论,特别是高尔夫球的“目的”。学生们辩论美国PGA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是否错误--不允许残疾人选手Casey Martin在职业巡回赛中使用球具手推车。最高法院认为行走并不是高尔夫运动的目的,因此Casey 可以使用坐车。但少数法官认为,高尔夫也是一项竞技性运动,与台球不同,行走是其目的之一。

  笔记:

  确实,给予相同的人相同待遇,不同人不同待遇。但怎么算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应当考虑到事物的目的、特性,按事物的目的来分配。但事物的目的为何,常常有分歧。有哪些特质的、何种杰出程度的人能得到事物。

  亚里士多德说,谁能统治?首先要清楚政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是塑造好的公民品德,实现美好生活。(现代政治哲学的主流则认为,政治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们的品德变得更美好,而是使我们能自由地选择我们的爱好、价值和最终目标。)这就能得到分配正义的规则,政治共同体的统治者,应当是为城邦贡献最多的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我们才有清晰的语言能力,与人探讨,进而认清自己的本质,分清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人是不能自给自足的,除非他是野兽。幸福不是使快乐与痛苦相销的余额最大化,而是作为一种依照美德的灵魂活动。为何我们不能在家里锻炼美德?不能,因为美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要养成识别细节的习惯。所以建立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是运用美德,去形成确定的习惯,再与他人探讨正义的本质,所以我们要投身政治。伯里克利为什么能做统治者?因为人们认为他有最好的公民美德、实践理性。

  第20讲:《自由与适应》

  课程梗概:Sandel指出了对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的观点最突出的反对声音—他为奴隶制的辩护。学生讨论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其他反对意见,并辩论他的哲学是否限制了个人自由。

  笔记:

  亚里士多德会关注此案的两点:一,高尔夫的本质;二,荣誉,这是不让每个人都用车的原因,这会让高尔夫运动贬值,高尔夫的目的并不仅在娱乐。斯卡利亚大法官甚至认为运动没有目的。(因此,审查许多招生、录用的标准合理性的关键步骤,正在于认清其本身的目的、本质)

  罗尔斯反对目的论,因为它侵犯了每人的同等的基本权利、自由。亚里士多德支持奴隶制。两个理由使奴隶制合理:它对于基本生产工作是必需的,这样才会有人讨论善、政治,实现美好生活;它也是当然的现实,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奴隶、被统治,他们无法参与理性的政治生活。当然如果有人本性不适合做奴隶,那才是不正义。

  高尔夫的争论(行走是否高尔夫运动的本质)说明了,事物的目的有时难以定义。那么,生活至善的信念、终极目的就更难下定论,反而容易导致专制、思想压制。这是非常重要的反对古典政治哲学的理由,以至于现代政治理论对于把善作为起始点产生了巨大分歧。并得出结论说,宪法、正义不应该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而是应当提供一种权利结构,让人们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以罗尔斯、康德等自由主义者拒绝将正义与“善”的概念捆绑到一起,因为这样没有给自有留下空间。想要自由,就要独立于任何特定的角色或传统。面对这两大流派的分歧,我们要搞清:

  一,权利是否优先于善?

  二,成为自由人意味着什么?仅是趋向于我的本性吗?

  2009年11月22日

  第21讲:《社会的需求/社群的观点》

  课程梗概:Sandel教授介绍康德和John Rawl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反对意见,亚里斯多德认为个体应该有自由有能力选择他的终极目标。这引来了关于***主义观点的介绍。作为个体,我们该如何衡量我们对家庭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和对国家的义务呢?

  笔记:

  康德认为,在权利公平的框架下,让人们自由地追求美好生活是合理的;但若将法律或正义的原则强制的建立在某种特定的美好生活方式之上,则是另外一回事。任何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都是对自由的限制。亚氏,宪法的目的在于塑造人类善的灵魂,而康德则认为宪法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能自由地追求理想。这背后是对自由人的理解不同。亚氏认为自由生活就在于使我的潜能实现,找到适合我的位置;康德对自由的严格定义是按照我们自己定下的律令行事,即自律,能自由地选择其目标,我们不能被某些自己没有选择的因素束缚,如历史、传统、惯例等。

  那些社群主义者认为自由主义忽视了某些道德和政治义务,那些不必经过我们的道德同意。麦金泰尔:叙事式自我(narrative conception of self)。人类要回答“我该做什么”之前先要回答“我是哪个故事里的一部分?”一旦你接受叙事,我们就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做事,而是要负担义务。我从历史继承下来,这些是我的道德起始点,这些才构成了独特的自我。我们身处的历史和社群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从自由主义看,我是我要选择成为的那个人。我不一定要为国家负责,除非我选择那么做。麦金泰尔认为这反映出某种道德上的肤浅、盲目,这种责任感涉及历史。否则对历史的遗忘就是种道德缺席。这些义务不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分离出来,社群、历史都注定了我现在的关系。自我不能也不应从社群关系、历史、叙事中分离出来。

  两种看待道德、政治义务的方式:

  自由主义者:有些义务是普遍的、自然地(A.自然义务),但有些义务是针对特定人的,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B.自愿义务)。是否还有另一种义务,即社群主义认为的C. 团结、忠诚或团体资格所产生的义务,这些不经同意产生,而是由于你是社群一员。如我们没有选择父母,但我们要照顾父母。

  爱国主义问题:什么是爱国主义?作为国家一员你就有公民义务。

  社群主义的一个问题是当自己不同身份的道德义务相冲突时,如何选择?有人认为最重要的群体就是人类社会,所以要优先遵循普遍的义务。但有人反对,你跟自己的社群联系更多,因此对其义务更重,所以反倒应该反过来应先遵循社群的道德义务。又有人反驳,人只是偶然地降生在某个社群,因此要弱于人类的普遍义务。但社群主义者又说,虽然有偶然性,但是其中已经发展出了对社群成员的利益,比如你虽然为选择父母,但接受了他们对你的抚养,因此社群优先。

  第22讲:《我们的忠诚在哪里》

  课程梗概:Sandel教授发起了一个讨论: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小到家庭这样的群体,大到社会,我们是否有团结协作的义务和成员的义务。针对不同的事件,学生们辩论忠诚是否比责任更重要,何时更重要。

  笔记:

  自由主义把爱国当成基于同意的道德义务。罗尔斯认为没有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除非某个公民自愿选择接受。自由主义者的爱国观不是无原则地遵循国家的指令、义务,而是出于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对国家提出批评。但是社群主义的困境在于,你的身份决定了你的义务,你无法根据自己的理性作出选择,没有自己固定的原则。

  2009年11月29日

  第23讲:《辩论同性婚姻》

  课程梗概:如果公正的原则取决于权利服务的终点是否有道德或内在的价值。社会怎样处理不同人对“好”持有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利用同性婚姻的例子,学生辩论是否可能把性的道德合法性从婚姻的最终目的中脱离出来。

  笔记:

  孟德斯鸠指出道德义务的普遍化趋势。“一个美德的人而没有朋友,这个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两种联系正义与善的方式:其一是尊重历史传统留下来的价值,不要用外来的标准去评价它们(正义即传统、环境的产物),这是相对性的;其二是以其内在的道德价值、是否尊重人权的标准来评判。第二种方式不是交流的。第一种是不完整的,受历史发展的限制。但第二种又难以给正义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尤其在多元化的社会。

  第24讲:《美好生活》

  课程梗概:Sandel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否有必要找到美好生活的原因,以决定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人民的权利?如果是那样的话,是否可以争论或者证明美好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辩论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在决定婚姻目的这个问题上的作用。Sandel作总结时指出,我们作为个体,可能永远不会同意许多道德哲学问题的争论点。不过他认为,一方面,关于这些问题的辩论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了解他人价值观的好机会。

  笔记:

  两个问题需要解答:在探讨正义之前,我们是否要先探讨何为“善”的生活?以及,善能否推出正义?

  立法应该道德中立。

  婚姻的本质目的不是繁殖,而是建立永久性的伙伴关系。

  追求一种反思的平衡。

  《公正》影评(三):制约选择的因素

  第一集: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

  在选择不可回避的情况下,我们会考虑综合收益,做出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选择。(案例一) 但是作为旁观者,选择不是非做不可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主动出击、做出侵害少数人利益的选择,以回避道德谴责。在我看来这简直形同谋杀,我们没有权利替任何人选择放弃生命拯救另外的多数人。(案例二)

  我想现实中的司法判决和案例一情形相似,法律和判决是必要的程序,但司法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部分价值观或利益主体,往往只能是多元利益的动态平衡(任东来)。这符合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就像公开课中所说,吸烟具有高患癌率,但法律依然没有禁止香烟买卖,因为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香烟买卖的高额税费,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社会总效益,即使是以一部分烟民的利益和健康为代价。(其实我真希望香烟买卖是非法的) 又比如美国司法程序中的“米兰达告诫”,以增加刑事办案难度、使一部分罪犯逃脱法网为代价,制约警察滥用职权的可能性,以保护民众的长远和潜在的利益。

  案例二中的胖子是个无辜者,我们尚且不会用他的生命换取多数人生存,而如果他不是无辜者呢?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你知道某个杀人犯逍遥法外,你也不能回避法律程序直接去杀了他,即使这样做也符合多数人的潜在利益,即使这个杀人犯甚至不是无辜者。

  这说明即使结果同样是符合多数人利益,选择的必要性、道德和原则的底线、制度和司法程序等等,都会直接制约我们的选择,平衡我们对所谓公正的判断。

  《公正》影评(四):笔记justice

  第二集

  entham边沁 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

  maximize utility效用最大化

  cost-benefit analysis

  objections

  1. fails to respect individual/minority right

  2. not possible to aggregate all values and preferences

  -using a single measure like $$

  Any want or satisfaction which exists exists in some amount and therefore measurable.

  -isn't there a distinction between higher and lower pleasures?

  John Stuart Mill

  - The sole evidence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that anything is desirable is that people actually do desire it.

  -Of two pleasures, if there be one to which or almost all who have experience of both give a decided preference, irrespective of any feeling of moral obligation to prefer it, then is the more desirable pleasure.

  -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苏格拉底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And if the fool or the pig are of a different opinion, it is because they only know their side of the question.

  -Where i dispute争论 the pretensions of any theory which sets up an imaginary standard of justice not grounded on utility, i account the justice which is grounded in utility 正义建立在效用上to be the chief part, and incomparably the most sacred神圣的 and blinding part, of all morality...

  -Justice is a name for certain moral requirements, which, regarded collectively全体的, stand higher in the scale of social utility and are therefore of more paramount 至上的obligation than any others.

  没太懂。话说我一直认为,人类分为快乐的农场主,悲伤的农场主,快乐的猪和悲伤的猪。我是人类社会里的猪,以前不自知所以天天傻乐,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是猪了... ..再怎么聪明努力,我...也就是一只猪啊... 那才是真的难过吧>,<

  明天继续!争取课程结束前有点想法出来~

  第三集

  libertarianism自由主义

  the libertarian view of government:

  1. no paternalist legislation废除家长式立法

  2. no morals legislation废除道德立法

  3. no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from rich to poor

  ozick: what makes income distribution just?

  1. justice in acquisition( initial holdings)

  2. justice in transfer( free market)

  ozick"s argument against taxation

  taxation=taking of earnings

  taking of earnings=forced labor强迫劳动

  forced labor=slavery

  Violates principles of self-possession

  objections to libertarianism:

  1. the poor need the money more

  2. taxation by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is not coerced

  3. the successful owe a debt to society

  4. wealth depends partly on luck so it isn't deserved

  我意识到 我平时认为那些境界不够高 不够有同理心的人 他们是有一个流派的==

  看来我应该更宽容心 如果我难以辨别主观和客观的界限

  第四集

  john locke

  - for men, being all the workmanship of one omnipotent, and infinitely wise maker, they are his property, whose workmanship they are, made to last during his, not one another's pleasure.上帝

  - the state of nature has a law of nature to govern it which obliges everyone: and reason, which is that law, teaches all mankind, who will but consult it, that being all equal and independent, no one ought to harm another in his life, health, liberty or possessions.

  - every man has a property in his own person. this nobody has any right but himself. the labor of his body, and the work of his hands, we may say, are properly his.

  - whatever then he removes out of the state that nature has provided, and left it in, he has mixed his labor with, and joined to it something that is his own, and thereby makes it his property.

  - for this labor being the unquestionable property of the laborer, no man but he can have a right to what that is once joined to, at least where there is enough, and as good left in common for others.

  - as much land as a man tills, plants, improves, cultivates and can use the product of , so much is his property. he by his labor does, as it were, enclose it from the common.

  看到15分钟!明天再说!!!

  《公正》影评(五):进度摘录

  【第一讲 杀人的道德侧面】

  THE MORAL SIDE OF MURDER

  我们以一个故事开始。假设你是一个电车司机,你的电车在轨道上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驰前行,在轨道的尽头,你发现五个工人在轨道上工作。你尝试刹车,但力不从心,刹车失灵了。你感到绝望,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冲向这五个工人,他们必死无疑。假设你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你感到很无助,直到你看到,在轨道的右侧上,有一条侧轨,并在该轨道的尽头,只有一个工人在那条轨道上工作。你的方向盘还能用,所以你可以把车转向,如果你愿意,转到岔道,撞死这名工人,但挽救了那边五个人。

  以下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让我们考虑另一个电车事故,来看看你们这些占多数的人还会不会坚持原则:“存活五个杀死一个是更好的选择”。 这一次,你不再是电车的司机,你是一个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轨道。此时,电车沿着轨道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在干活。电车刹车失灵了,就快要撞上他们了,把他们杀死。现在,你不是电车司机,所以你真的感到无能为力。直到你看到站在你旁边,倚在桥边上的是一个非常肥胖的人。你可以推他一把,他会从桥上摔下来正好掉到轨道上面,刚好能够停住那辆车。这样他肯定活不成了,但他将挽救那五个人。

  现在,有多少人会去推桥上的胖子?

  让我们想象不同的情况。 你是一位急症室医生,有六名病人被送进来。他们刚经历了可怕的电车事故。其中五个伤势较轻,一个是严重受伤,你可以花一整天照顾一个严重受伤的受害者,但在这段时间里,那但那五名病人将会死去。 或者你可以照顾五个人,使他们恢复健康。但在这段时间里,那一个严重受伤的人将会死去。 在场的多少人会挽救那五个人?

  现在,作为医生,多少人会去挽救那一个人?

  这一次,你是移植外科医生,你有五名患者,每一个亟需器官移植,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依次需要

  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胰腺。但你没有器官捐献者。你得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 突然你想到在你的隔壁房间,有一个健康的家伙过来进行体检,他-就像你这样-他在打瞌睡,你可以悄悄地走过去,拿出他的五个器官,这个人必死无疑,但你可以挽救五个。

  事情的正确以及道德与否,取决于你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结果主义的道德]

  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 将行为的道德与否取决于该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即我们的行为对外界产生的影响。

  结果主义的道德准则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功利主义,Jeremy Bentham(边沁)

  [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

  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 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利,而无论所造成的结果

  是怎么样的。

  绝对主义道德推理的代表是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

  苏格拉底的朋友Callicles,希望能说服他离开哲学。他对苏格拉底说:“哲学确实很美好,但只是当你在生命中的恰当时刻适度涉入的时候,可是如果你过于沉迷它,它将把你毁灭。听我的吧”, Callicles说,“放下那些哲学争论,想想什么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成就,别学那些在模棱两可的哲学语句中浪费时间的人,你该看看那些真正过的好的人,富足的生活、名誉等等其他的东西。”

  当面对它们的时候,我们有个特别的回避方式,它的名字叫怀疑主义,它的意思是:像这样的,我们才刚开始学,没有办法一下子彻底解决那些我们争论的案例或原理,而且,如果亚里士多德、康德、洛克、穆勒他们用了那么多年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为我们自己是谁?

  关于此我想可以这么回答:确实, 这些问题已经被讨论非常非常久了,但正是因为它们不断的被讨论,说明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不可能被解决。可是另一方面它们也不可回避,之所以不可回避是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康德对怀疑主义的描述有一段很精彩。他写到:“怀疑主义只是人们探索过程中的暂时的栖息地,

  它让我们在一些教条中徘徊。但是它绝非是我们能够永远待着的地方。怀疑主义的简单默许,永远无法满足对问题的无尽推理。”

  【第二讲 同类相残案】

  THE CASE FOR CANNIBALISM

  [边沁]:

  凡是能将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公正的。

  效用的意思是,在快乐和痛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享乐和受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通过这样,来得出最大化的效用。

  下面是他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观察所有的人,边沁认为,所有人类都受两种最主要的力

  量支配着:痛苦和快乐。

  我们喜欢快乐,讨厌痛苦。因此,我们应立足道德,不论我们正在考虑怎样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还

  是作为立法者或公民,我们正在思考法律应该如何制定。

  对于个人或集体来说的正确做法是最大化,以最大限度提升整体的幸福水平的方式来做。边沁的功

  利主义有时用一句口号来总结:“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

  [英国女王与Dudley和Stephens案件]:

  报纸描述了当时的背景。 最可悲的海上灾难故事莫属于小艇的幸存者,Mignonette。在南大西洋徘徊不前的船舶,离海角一千三百英里。有船员4人,达德利是队长,史蒂文斯是大副,布鲁克斯是一个水手,所有人都具有出众的才华,或者报纸就是这么报道的。第四个船员是船舱里的男孩理查德帕克,十七岁。他是一个孤儿,他没有家庭,这是他第一次在海上远航。 报纸新闻告诉我们,他执意要去,他不顾朋友的建议,奔向年轻人的理想希望,想着这次旅程能够使它变成一个男人。可悲的是,这没有实现。案件的事实没有争议。 一个波浪击中了船,Mignonette号游艇沉下去了。4名船员逃到了救生艇上。他们仅有的食物是两个罐头,里面是萝卜,没有淡水。在前三天里,他们没有吃什么。第四天,他们打开一罐,吃了那一罐萝卜。 后一天,他们捕获了一只海龟。这只龟与另外那罐萝卜一起,使他们在未来数天得以生存。之后的八天里,他们没有吃任何东西。 没有食物。没有水。 试想,你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以下是他们所做的。 到现在,船舱男孩,帕克,正躺在救生艇底部的一角,因为他不顾别人的劝告喝了海水。他生病了,他看上去似乎是要死了。因此,在第十九天,达德利船长,建议他们应该抽一个签,他们应该抽签,谁抽到就会被杀,以拯救剩下的人。 布鲁克斯拒绝了。他不喜欢抽签的想法。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真的因为他不想冒险,或者是因为他相信绝对主义的道德原则。

  反正最后,没有进行抽签。过了一天,仍然没有看到救援船。因此达德利想让布鲁克斯改变想法,他示意史蒂文斯说,男童帕克,最好杀了他。达德利做了一个祈祷,他告诉孩子他的时间已经到来,他用他的笔刀杀死了男孩,刺在他的颈静脉。布鲁克斯从他有良心的拒绝,转向分享这可怕的“盛宴”。4天里,他们3人以男孩的尸体和血液为食。真实的故事。然后他们获救了。

  达德利在日记里令人惊讶地委婉描述了他们的营救。“在第二十四天,我们正吃我们的早餐,一艘船出现了。”这三个幸存者被德国船救起。他们被带回到英国法尔茅斯。他们在那里被逮捕和审判。布鲁克斯成为事件证人。达德利和史蒂文斯接受审判。他们没有否认事实。他们声称,他们的行为

  出于迫不得已,这是他们的辩护。他们争辩道,只有一个人死是较好的结果。这样,三个人才得以生存。检察官并没有被该论点动摇。他说,谋杀就是谋杀,因此该案提交审判。

  [这是第一个问题]:

  帕克是一个孤儿,没有人会想念他。所以,如果你加起来,如果你尝试计算幸福和痛苦之间的平衡,你可能有一个想法,说他们做的是正确的。然后,我们听到至少有三个不同类型的反对。

  我们听取了异议,说他们所做的本质上就是错的,像你说的在最后,本质上的错误,谋杀就是谋杀,它永远是错的,即使它增加了社会的整体幸福。一个绝对主义的反对。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研究为何谋杀是绝对错误的。

  是不是因为甚至船舱男孩也有某些基本权利?

  如果这就是原因,那么这些权利从何而生?

  如果不是来自较大群体的福祉,或者效用或幸福?

  [这是第二个问题]:

  有人说抽签会产生不同,公平的程序,马特说,但是有些同学的确被这个理论动摇。这些同学不是确切的绝对主义者的反对。这个观点说,每个人都必须被视为平等的。即使到最后,可以自我牺牲。为了大家的福祉。这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去研究。

  为什么同意以一定的程序,公平的程序,用该程序的运作来为最终带来的结果辩护?

  [这是第三个问题]:

  如果船舱男孩已经同意,不是在我们说的胁迫下,那么终结他生命,去挽救其余的人是可以的。甚

  至更多人同意这一想法。但是,这引起了第三个哲学问题:那个得到同意产生的道德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得到许可的行为会产生道德上是否允许的不同,使未经许可杀死一个生命是错误的,而本人同意了,在道德上就是允许的?

  【第三讲 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 】

  UTTING A PRICE TAG ON LIFE

  [Ford Pinto案件]:

  那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你还记得Ford Pinto是,什么样的车么?谁能记得?

  那是一种小型车,超小型车,很受欢迎,但它也有问题,车后座的油箱。少数情况下,碰撞会导致油

  箱爆炸并且有些人会因此死去,还有人因此严重受伤. 这些受害者将福特告到法院. 而在诉讼案件,人们发现福特原来早已知道油箱的脆弱,并且已做了成本效益分析,以确定是否值得来放入一个特殊的盾牌用来保护油箱并防止它爆炸.他们做了成本效益分析.增加Ford Pinto安全的每部件费用,他们算出,要每部件$ 11.00.这里-这就是当时审判中出示的成本效益分析. 每件11美元,乘以12.5万辆轿车和卡车,得到一个总成本,需要13700万美元来改善安全性.不过,他们随后计算了一下花这笔钱来改善安全性的收益率,(如果不花这笔钱来改善安全,)假设会导致180人死亡,他们对此用美元价值来代替,每个死去的人赔偿$ 200,000,180人受伤的赔偿为每人$67,000,然后是维修受损车的费用,2 000 辆车,由于没有安装安全设施,每辆车将会需要$700来维修.结论是总效益只有$49.5 million(相对于修复安全隐患总成本需要$137 million)

  因此他们没有安装那个安全设备.毫无疑问,福特汽车公司的这个成本效益分析备忘录在审判中出现时,震惊了陪审团,也因此裁定了福特公司巨大的赔偿金额.

  早在古罗马, 他们将基督徒丢向狮子,在体育竞技场.你认为功利主义演算是如何进行的呢? 恩,被抛向狮子的基督徒的确遭受极端的摧残和折磨.但看看集体狂喜的罗马人!但你必须承认, 如果有足够的罗马人得到极端快乐的幸福,它甚至超过那些少数的被抛向狮子的基督徒所承受的极端痛苦. 因此,我们在这里有两个反对功利主义的不同意见.

  一是功利主义是否充分尊重了个体权利或少数群体的权利,

  二是聚集起来的所有效益或价值,是否能将聚集起来的所有价值转换成金钱?

  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心理学家解决第二个问题.他试图证明功利主义的假设,是可能的. 即将所有商品,所有价值,所有人类所关注的,都转换成一个统一的度量,他是通过对领取救济的青年人发放问卷来

  完成这一调查的,那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问他们,他给了他们一份列举了各种不愉快经历的清单,并问他们,“给多少钱,你才愿意接受如下经验?“ 他一直跟踪这项调查. 例如,给多少钱你才接受被拔掉一个上颚前门牙?或多少钱,你才接受被切断一个小脚趾?或吃一条6英寸长的活蚯蚓?或将你的余生都在堪萨斯州一个农场度过?或徒手扼死一只流浪猫?现在,你猜猜什么是清单上最昂贵的项目?---堪萨斯!

  下面是Thorndike从他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

  任何愿望或满足感都存在一个量来度量它们,因此是可度量的. 狗或猫或鸡的生活都是由欲望组成,渴望,欲望,以及他们的满足.人类的生活,也是如此,虽然人类的欲望和欲求更加复杂.

  【第四讲 如何衡量快乐】

  HOW TO MEASURE PLEASURE

  首先是反对功利主义,只考虑了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却没有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

  今天,我们来谈谈酷刑和恐怖主义.

  假设一个恐怖分子疑犯在9月10日被捕,你有理由相信疑犯有着重要信息,有着对于即将发生的恐怖袭击,并且超过3000人死亡的重要信息。你却无法得到这份信息.通过酷刑来得到这份信息是正义的么?或者你认为不,应该有一个绝对主义的道德责任来尊重个人的权利呢?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回到了开始的问题,关于Charlie Carson,器官移植.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

  其次是质疑是否能将所有的值转化成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来度量.它要求,换句话说, 是否所有的价值都是相称的.

  让我给另一个例子.这实际上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来自于我个人的经验并引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所有价值值都可以不受损害的被转换成以功利主义来描述.

  几年前,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我在英格兰的牛津大学, 那里有男子和女子学院.当时尚未男女混合,

  并且女子学院严令禁止隔夜留宿男性客人.到了70年代后,这些法则很少得到执行,很容易被违犯,至少我是这样被告知的.到七十年代末,当我在那时,压力导致这些规则被放松并且令它们在St. Anne学院成为辩论的主题。那是全女子学院之一.学院的年长女性是传统主义者.她们以道德的理由来反对改变传统.然而时代变了,她们不好意思给出真正的反对理由,所以她们将她们的观点转换成了功利主义术语的解释. “如果让男人留宿”,她们说道, “会增加学院的开支.“ “为什么?”你可能想知道. “嗯,他们会想要洗澡而且会把热水用光,“她们说.此外,她们说, “我们将不得不更频繁的更换床垫.“因此改革者通过下面的妥协满足了这些论点.每个女人每周最多留宿3个男性访客.她们没有说是否必须是同一个人或三个不同的男人,这是的所做的妥协,访客必须为此支付50便士以弥补大学的损害成本.第二天,全国报纸上的头条就是, “圣安妮的女孩,50 便士一晚.”这就是另一个用来说明转换的困难性的例证.

  关于功利主义是否能将所有东西的价值统一化的假设,将所有价值/道德因素都同等地转换成美元或金钱?这还用另一个顾虑,怎么将价值叠加起来,为什么我们要把所有人的利益叠加起来,而没有考量到,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我们是否应该区分较高层次的快乐和低级快乐?

  现在,其中一个考虑点是,是否不应区分人们价值好坏的问题;

  另外一点是,它是否公正和平等的,

  entham的功利主义认为,每个人的喜好都要考虑,不管它们是什么/不管是什么让不同的人快乐起来。对于Bentham来说,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快乐或痛苦的强度大小,持续时间长短问题,所谓的“更高级的快乐,或更崇高的美德”,对于Bentham来说,都只是更强/更持久的快乐而已,用一句有名的话来形容:“快乐不分多小,图钉(tiddlywinks)跟诗一样好.”

  约翰-密尔:

  证明某样东西是更令人喜欢,唯一证据就是人们都喜欢它。

  我们真实存在的欲望,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基础。

  功利主义是可以区分高级或低级的乐趣的。密尔说;"两种乐趣之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所以(或几乎所有)体验过这两者之后,还偏爱其中一种,不管任何的道义责任,你还喜欢它,换句话说,没有外部独立的标准,它就是在比较之下,我们更喜欢的那个。"

  哈姆雷特独白/谁敢来挑战片段/The Simpsons片段

  quot;做一个不满意的人优于当一头满意的猪,做一个不满意的苏格拉底优于当一个满意的笨蛋,如果猪和笨蛋对快乐的选择和我们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他们那边的问题"

  穆勒是怎么回应关于个人权利的反对的呢?

  quot;我质疑一切不基于效用之上的公义评判标准" 但是同时, 他认为基于效用的公义评判标准"是所有道德标准中主要, 神圣且独一无二的一部分." 公义, 作为某些道德要求的合称,其在社会范围中所能起到的正面效用被人们普遍认同。因此, 它比起其他的道德而言更为重要。

  但最终功利主义的原因是, 穆勒认为人类作为进取的物种,考虑长期利益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公义,

  以及对权利的尊重,整个社会长期而言将会更加美好。

  《公正》影评(六):Notes(to be continued

  1-The utilitarian philosophy of Jeremy Bentham

  The main idea of Bentham's utilitarianism is simply stated and it's this:The highest principle of morality,whether personal or political morality,is to maximize the general welfare,or the collective happiness,or the overall balance of pleasure over pain.

  In a phrase,maximize utility.

  其主要思想简洁明了:不论个人还是政治道德,它的最高原则都是最大化公共利益,集体幸福,或者说扩大幸福与痛苦的差额。

  一句话,就是效用最大化。

  entham arrives at this principle by the following line of reasoning:We are all driven by happiness and pain,so every group and legislator has to take account of them.How best to take account?By maximizing.

  enthem通过以下推理得出这个原则:我们都是有痛苦与快乐主导的,所以每个团体和立法者都要将这两点纳入其中。怎样纳入才最好呢?通过最大化效益。

  1.1-John Stuart Mill

  John tried to humanize utilitarianism.What John did was to see whether the utilitarian calculus could be enlarged and modified to accommodate humanitarian concerns,like the concern to respect individual rights, and also to addres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igher and lower pleasures.

  穆勒试图将功利主义人性化。穆勒尝试将功利主义的算法(cost-benefit)进行扩充和修订,从而把人道主义关怀如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也纳入其中,并且对高级与低级乐趣进行了区分。

  How can a utilitarian distinguish qualitatively higher pleasures from lesser ones,base ones,unworthy ones? Answer:If you've tried both of them and you'll prefer the higher one.

  一个功利主义者如何区分高级乐趣与低级、卑鄙、可耻的乐趣呢?答:只要你把两种乐趣都尝试一下,你会选择更高级的乐趣。

  《公正》影评(七):乱写的笔记

  零散乱写了一些,有些不是听的很懂,或许是因为缺少讲义,所以对一些思想并不能有较深理解。辩论还是很好理解的。虽然有些问题没有答案,但是我们还是得去思考这些问题,仅仅是为了对世界更坦然。

  第一节课

  1.道德原则:正确的做法符合道德

  结果主义道德推理原则,功利主义

  绝对主义道德原则

  学课程就要扰动自己原来的原则,对熟悉的东西变的更陌生

  个人风险政治风险,怀疑主义面对

  2.功利主义,边沁,将效用(快乐或者痛苦的平衡)最大化的,为大多数人谋求最好的结果,集体主义

  例子海上求生,三个观点,绝对不同意牺牲那个更弱的人,经同意可以牺牲那个更弱的人,可以通过投票程序牺牲那个人

  第二节课

  瑞典吸烟的成本效益分析,允许吸烟会净收益

  ford汽车发动机安全的成本效益分析问题,人的价值可以用数字衡量?

  酷刑是否应该?

  功利主义的进步,加入人文关怀,区分乐趣高低级(区分底高级需要学习教育)——密耳

  第三节课自由选择

  自由主义,充分尊重自我,拥有自我,个人利益,

  不要家长式立法,养老保险,提前为退休做准备,事实上退休后的生活可以自己选择

  不要道德立法

  不要财富再分配,如税收

  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则(公平竞争,自由买卖)

  税收是偷走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实质就是强制劳动,强制劳动意味着奴役,奴役意味着我不属于我,我属于社会,事实上我是属于我自己的。

  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

  功利主义观点:穷人需要更多钱,政府征税是不正确的,成功人士应回馈社会,财富还有机遇问题所以不能说所有钱都是他们应该得的

  第四节课 地权

  洛克,自然权利生命财产自由权利

  自然状态就是自由状态。自然权利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也是不可剥夺。加工后的自然物就是属于我们的财产。

  土地上打猎采集就拥有了该土地及成果

  美国的药品知识产权

  怎么算算尊重权利是由政府决定和定义

  自然状态造成不便,不便是指人人都可以是权威,就没规则,会混乱。

  脱离混乱的方法,同意放弃自己是权威,放弃执行权,建立一个国家或者社区。约定俗成,服从大多数人的决定。

  税收是由集体同意的

  反对专制掠夺,不指定某人做什么

  第五节课 是否该雇佣人服役

  征兵无法达标的解决办法,增加福利工资,抽签,外包

  美国内战的征兵制度,和现在志愿服役制度。

  反对交易兵役,其一,在社会极度不平等情况下,服兵役是一个不得不用于求生的经济机会,不是出于自我意愿。其二,兵役包含责任义务,爱国精神等

  代孕母亲生孩子,代孕反对理由被迫同意因为缺信息不是真正的知情。

  反人性。

  父亲承担的是你要做的而不是你捐赠的

  有些东西有比使用价值更多的价值。

  第六节课,小心你的动机

  康德我们是理性存在,区别于其他的动物,非纯粹追求欲望,因为自由是本能需求的对立

  自主---他律

  尊重人类尊严,意味着人不禁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人本身也是目的

  动机可以赋予道德价值,只有出于职责抗拒偏好和自利的动机才是道德的。 找错钱的例子

  自杀例子。

  我想成为一个道德人与我补少钱会损信用进而影响自身收益是不同的

  理性是道德准则。

  第七节课,谎言的教训

  我们做的和应该做的会有鸿沟

  杀手问我,你朋友在不在你家

  完全谎言和误导真相有本质区别

  公正原则可以从假设社会契约中引出

  实现权利必须尊重权利

  无知面纱

  协议不一定公正的

  基于同意,基于利益

  真实契约的道德力量源于自律和互惠

  契约的自律和互惠不受制于外界偶然因素、确保实现,各方地位知识平等

  思考正义的方法是站在一个假象契约的角度,站在无知面纱背后创造平等条件,排除权力知识差距,正是这些差距导致不公平

  第八节课。 公平的起点

  公正原则源于假设合同,要基于无知面纱实施

  人们不接受功利主义,害怕成为少数派被多数派压制

  rawl

  反对功利主义,第一个原则自由主义,第二差异原则,收入财富不平等被允许,只要其至少为底层服务

  寒门难出贵子,名校中很少有能家庭贫寒的

  基优制度

  起点不同,那么假设起点相同,禀赋差异也会导致结果不同,而这个禀赋差异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那应该怎么办?允许有才能的人尽其所能。但贫困的弱势群体的从那些有幸有天赋的人处收益

  从优势群体那里索取过多,会打击积极性,优势群体也不能把蛋糕做大,最终影响弱势群体本身。蛋糕做大和蛋糕分配之间的平衡。

  分配公平并不是道德缺失

  天赋和努力是被推崇的环境也是存在偶然性的。

  社会推崇的某种素质也是有偶然性的,某种素质刚好迎合社会需求,这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但价值不会降低,地位碰巧降低一些

  如果认为某人本应拥有社会需要的素质,其实是很自负的。

  第九节课 平权运动的争论

  矫正不平等的先天条件

  将种族作为因素来考虑。少数民族录取优势的辩护:矫正教育背景不同。 补偿过去的历史错误。 多元化论可以实现大众效益,能反应更广泛的社会使命

  反对:种族具有偶然性,不应该将升学机会同这种无法控制的偶然性联系。私立学校有权利明确自己的使命,然后基于使命确定录取的品质。

  将正义与道义应得联系和美德联系一起,反而会远离自由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解释公正。

  第十节课,好公民

  亚里士多德

  在政治共同体中锻炼语言能力,研究人本性

  建立美好生活需要美德,美德通过练习获得

  casymartin是否可以坐高尔夫qiuche

  自由就是不要依附于我们父辈所留下的任何特定角色传统习俗约定

  第十一课。共同责任辩论

  法律不应支持某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康德,自主选择

  违背了道德和政治义务

  第十一节课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

  忠诚是认识到我们是属于哪个群体的

  爱国主义不是无需经过我们同意的,应建立在自由观基础上,能完美自由相容

  社群主义(爱国主义)

  忠诚与正义,人们常常选择忠诚。比如发现朋友作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

  常常是考虑更小、与自己更密切的社群

  公正是对社会某时所流行的共识价值习俗的联系。

  第十二课,同性婚姻争论

  什么是好的生活

  婚姻的本质

  《公正》影评(八):你的“成功”并不只属于自己

  作为一个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罗尔斯更关注人类本质问题,而不是社会福利的经济效益,他将公正与道德感、制度原则联系起来,进行抽象的高度的整合。在《正义论》一书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无知的面纱”的概念化原则,即只有当缔约各方都对于未来无知时,制定的游戏规则才合乎公平。技术地说,就是法律应该是一种不完全契约。这就要求一个社会摆脱人情关系、家庭伦理的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性障碍,用一种看似未来飘渺无依的心态,理性地饯行利益分配程序的每一个步骤。古代贵族制度是出生即决定未来,阶级分层简单,上贵族下平民。然而,当今社会虽离贵族制度已很遥远,但建立起了更先进、完备的现代等级制度,大多数人披着“偏见的面纱”假装思考,本质上还是在为既得利益说话,为优秀的自己说话。公开课里的Mike,认为公平就是将结果绩效化,例如依靠自身努力坐在哈佛的课堂,对于像他这样的资优生就是一种的褒奖。他忽视了精英制度所要求的机会均等原则,面对教授关于道德感的诘问也只能掩口葫芦,Mike主观认知的偏颇尚且只能称之为对自由的不完全宣讲,就更不能被认为是为公平代言了。

  罗尔斯认为,反对功利主义的办法是遵从基本自由原则,即承认个体的差异性。但有两个现实例证,真实反映了公平与自由的悖论。《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指出法国大革命为消除阶级差异,牺牲了民众的自由。为了推翻不平等的三级会议和贵族制度,人性中的仇恨嫉妒在民主党派的宣讲中被放大了,被戕害的无辜人口比专制时期还多数十倍,在社会动荡的飓风席卷法兰西上空时,拿破仑王朝仍旧在自由的呼声中占了上风,帝制复辟和自由革命的历史舞台剧回环上演了近百年。在另一片新大陆上,“为自由而战”的口号早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时成为立国之本,而今天的美国,社会福利难以缩小贫富差距的裂痕,潜在的种族歧视让许多人得不到平等的工作机会。

  总结以上两点,要求公平既不能只站在自身的阶级立场上,也要避免与追求自由相冲突;既要考虑到机会均等的道义关怀,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结合罗杰斯的观点和公开课的启发,我认为,不公正绝不单单指财富、地位、阶级的差异,也指受教育程度、社会价值、自我认知等等一系列差距,本质上是人们同等接近机会、受到尊重的程度各有不同。因此,粗略联想到几点接近公平的办法。第一是厘清评判标准,进行多层级的评判。成绩、贡献、受欢迎程度等等,这些评价人的标准都比较容易量化,社会按照量化后的指数制定相应的报酬,理性、科学、客观;然而,这些评判未免太过于扁平化,忽略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多变,另一些值得提到的,比如才能、天赋、努力等等,由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催生,无数机遇巧合,甚至基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用其中,许多时候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认可,更加难以为“天才的少数人”制定一种标准。于是,有部分天赋异禀的人,要么拿着远超实力、令人艳羡、遭人妒嫉的报酬,要么就被社会残忍地抛弃了。第二是实行多种角度的评判。公开课里的教授多次把取得机会的过程比作赛跑,但或许本不该有这样一个名利赛场,世界上也不仅只有一条赛道,不是只有跑得快才是取胜的法则。比如,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世界创造的价值,从现实利益上,或许科学家占优,从文化影响上,或许艺术家占优,更多时候,科学创造和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显现,在当下看,不过是无用之用,往往得不到社会认可而难以为继。第三是评判方法的问题,我们该用什么定义公正。公正有两种,其一是结果公正,然而这会制约激励机制,妨碍有才能的人利用天赋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自我所有权意识也会逐渐被瓦解,而另一种是程序公正,即不要求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但接近机会的过程大致相等,这一种公平看起来更有可能被实现,因为比起消除个体人格特质、天赋才能、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的天赋差异性,建设大致相近的个人上升渠道则容易得多。程序公正所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也更小,但想要实现它仍非吾辈戮力而不行。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自述经历,承认自己未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却比较轻松地依靠恩师点拨、机缘巧合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于是他开始反思,成功是不是只属于成功者一个人的,结果他得出一个中肯的答案,得以高瞻远眺的机缘既然来自于社会,必然也要回馈给社会,这就是慈善的源头。我想,这也是社会福利工作的源头。

  《公正》影评(九):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课

  【2017.2.2】观看进度:第五讲

  第一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1.如果你是电车司机,刹车失灵,五个工人在工作,这时候你发现另一车轨上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你可以选择转动方向盘,救这五个人,而杀死另一个人。你会怎样选择? 2.同样的情况下,你站在桥上,你旁边是一个非常胖的人,如果你推他下去,你就能救那五个人,你会怎样选择? - 原则:Better to save five lives even if it means to sacrifice one (不成立) - 【网易评论】 问题是状况1下你只能选择杀1人或杀5人,当然会选杀1人,但状况2下你的选择是杀1人或不杀人,很自然会选不杀人。你不杀人,会有5个人死,但不是因你而死,是因火车司机而死,如果情况2下你是火车司机,你有权让胖子摔下来,你也会选择胖子死而不是工人死的。 1.你是医生,有6个病人,一个重伤,五个轻伤,你选择救一还是救五? 2.同样情况下,五个病人需要器官移植,一个做健康检查,你选择救一还是救五? = Consequentialist(结果主义):locates morallity in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 -【功利主义】边沁 =Categorical(绝对主义): locates morality in certain duties and rights -康德

  【2017.2.3】观看进度:第六讲

  【2017.2.6】

  第二讲:《同类自残案》 边沁: The right thing, the just thing to do is to maximize utility.(by utility the balance of pleasure over pain) 基本原则: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事件描述: 四个人去航行,被浪打翻,逃到救生艇,因为极度的饥饿,他们曾提出抽签决定谁牺牲,未得到同意。最后三个人将一个生病的人(孤儿)杀死,之后的四天享用他们的血和肉。 什么时候能觉得这是合理的? ①征求牺牲者的同意 ②所有人都同意抽签

  【2017.2.6】

  第三讲:《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 ....是否能够给生命定一个价格,我总感觉是一件很冷漠的事情。 成本效益分析 反对功利主义: 很多很多的罗马人,他们的快乐比在狮子里的基督教徒的痛苦要大得多。【hhh这个例子真的很搞笑,可惜我不太会概括】 1.Falis to respect individual/minority rights 2.Not possible to aggregate all values into $$

  【2017.2.7】

  第四讲:《如何衡量快乐》 功利主义:a pleasure is higher or lower(高级乐趣需要培养欣赏,而且人们实际上更喜欢高级乐趣) 尊重个人权利,从长远来看可以使每一个人过得更好

  【2017.2.7】 第五讲:《自由选择》 自由主义:the fundametal individual right is the right to liberty 1.废除家长式立法(安全带、头盔) 2.废除道德立法(同性恋) 3.废除税收等政策,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 判断再分配公正与否,有两个原则: 1.justice in acquisiton(people get the things they used to make their money fairly) 2.justice in transfer(the distribution arise from the operation of free consent,people buying and trading on the market) 征税=强迫劳动 强迫劳动=奴役 违反了个人受自我支配的原则

  【2017.2.8】观看进度:第七讲

  【2017.2.16】

  第六讲:《我属于谁?》 OBJECTIONS TO LIBERTARIANISM 1.The poor need the money more 2.Taxation by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is not coerced 3.The successful owe a debt to society

  《公正》影评(十):公正 笔记

  1.愈发觉得中西方的思想根本不在统一话语体系内,西方思想逻辑起点言必称基督教。近代的中国却莫名需要被动接受甚至学习西方思想,而且还成了先人一步的必备技能。其实,本质上西方的宗教思想只是把探讨问题的基础固定下来,所谓话语体系统一,避免了我们在研讨时候的自说自话,也并不一定就多先进。

  2.在世界大同的趋势下,主导话语权的西方社会必然希望全球一体化,思想必然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3.西方提问式的教育是基于学生努力阅读大量文本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两点,问题是抛出来了,但永远不知道现在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追问式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做学问的乐趣,但也带来了无尽的学习压力。

  4.第四集:洛克的思想和完全的自由主义者不同。首先,权利不可分割,自己本身没有完全拥有自己,不可以自由处置生命、自由、财产,政府就更加不可以;其次,建立了合法政府之后,人民付出了自己的“同意”,杜绝的是对财产和自由的任意剥夺,反对的是专制政府,如果有多数人建立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律体系,有公正的程序,那就不算是权力的剥夺。

  5.第六集:康德认为人不能被看作工具,而应该被视为目的对待;康德的自由是指出于自己意志本身采取的行为,不包括由于饥饿等欲望强迫采取的行动,为偏好和欲望而行动就只能是工具;这种自主就是人类尊严的最好诠释;这种情况下,为自己目的利用他人的行为都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功利主义的弊端体现出来。

  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行为的目的,只有责任动机能够讲道德价值观付诸于行为,出于偏好冲动、欲望的都不行。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问题,道德究竟有多少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最后能不能统一起来?康德说有一种理性是人类统一的,都有一种理性思考能力,并没有特异之处。这种理性与价值观、特殊利益、所受教育都没关系,即纯粹实践理性。

  自由是行为出于绝对命令而非假言命令。

  6.第七集:出于义务的行为和自主决定本质是一样的,某人遵守法律的前提是某人接受这一法律,是出于自愿的行为。那么,如何保证是非观的统一,答案是纯粹的理性,它是一项通用的法则,都是理性在做选择,最后都会遵守一项统一的道德律。

  道德是独立于经验世界之外的,科学无法解释道德真理。一旦一个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想到了结果,那么就不符合定言命令了,康德的道德不是基于结果的。在康德看来,谎言和误导性的事实有诸多区别,体现在杀手敲门问你朋友在不在你家时候的表现,可以说含糊的事实,但是自己并没有说谎,当然此时并不能考虑结果,就只是出于本意。

  康德、罗尔斯对功利主义都持批判态度,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张有一些自由是全社会反对都不能够侵犯的,公正原则的解读源于假定契约,而非真实契约,这一点与康德是统一的。即便是我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选出一些共同的原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远离现实的自我,在无知的面纱之后,只有这样我们达成的原则才是公正的,这就是假定契约的工作原理。

  签订协议并不能证明其公平性,并不因为协议而产生道德约束(义务),因为协议并不一定公平;同时,要是有相互受益,即便没有协议,也有义务。

  实际契约中,以契约为基础的义务和以受益为基础的义务是不一样的,实际契约通过两种理念实现道德约束的:自律论和互惠主义。但是由于双方的信息、知识等等不对等,很难真的通过自律论和互惠主义实现公平,这个时候假定契约就能发挥作用了,规避这种情况,因为在假定契约中,实现抽象的对等和公平。

  7. 第八集:Rawls(罗尔斯)认为,在无知面纱后,只有利于贫穷人民的不平等才能称为公平。比如明星赚很多钱的例子,如果这种情况是归属于一个体系的,这个系统需要提供一些激励把有些人引导到这个岗位上(例如明星),只要这个系统是为了帮助底层人民就是公平的,比如可以一定比例征税。真正的平等是很难实现的,这是一种有效的补偿机制。

  对于libertarian(自由主义)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完全依靠自己的竞争,Rawls认为这是比封建主义进步的,但是会导致家境好或者教育机会多的人赢在起跑线上。对于meritocratic(经营制度体系)学者而言,要求机会平等,Rawls认为即使在同一起跑线上,获胜的还是有天赋的人。Rawls主张的是以差异原则为基础,平等主义色彩更浓的分配制度。

  对这种观点的批评与回应:征收税率高的时候如何激励(可以找平衡点);个人努力如何体现(第一,比如奋斗精神的成因,很多情况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都是家庭、社会、教育文化因素造成的,所以努力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第二,很多情况下误把贡献当做了努力,而实际上其反应的仍然是天赋等内容。);把天赋和才能看作社会共有财产是否违反自我所有权理论(对天赋带来的财产根本就没有自我所有权)。

  8.第九集:一般的自由理论思想家是把公正与道德分开看待的,但是亚里士多德是将而这结合在一起的。公正是给予一个人其应得的东西,其判断标准是各人得到的东西不同,平等的两个人应获得相等的物品。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功利主义者,比如他主张笛子应该给笛子吹得最好的人,不是因为这样能够使更多人听到好音乐(相反这只是一个附作用),而是因为笛子设计生产的初衷就是产生好的音乐,称为道德目的论推理。

  9.第十集:亚里士多德关注点不在于机会、财富、收入的分配,而在于职位和荣誉,他认为政治学的目的在于实现更好的生活,培养个人美德。涉足政坛才能实现更好的生活,首先,涉足政坛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本性,锻炼准确的语言理解能力,明辨是非;其次,获得社会美德的方式就是反复灌输自己要养成某种习惯,投身于与公民探讨美德本质的活动中,这是仅仅在政治生活中才能获得的。

  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一个质疑就是其与自由如何共存,比如某人适合某个特定角色,按照亚氏观点就应该从事与其能力最为相符的工作,那么这个人是否有权自己选择喜欢的工作呢。还有一个就是在美好生活内涵上如何达成一致,标准不一样就很难实现所谓的美德。我的一个疑问在于如何发现这个人适合干什么,一个人刚出生无法判断出其潜力在什么方面,如果无法做到定点动向的培养,这时候培养过程是通过自我实现的,这实际上就是先行使了所谓自由权然后再向那个社会角色靠拢,但从开始就换另一种培养方式的话可能这个人更加优秀,更加能适应另外一个社会角色。(或者说,一开始给了某人选择的机会,即自己选择努力来称为某种人,但是要在学成之后从事相关工作,因为你擅长这个,不过怎么界定擅长终究是个争议)。

  10.第十一集:除了自然责任和强制责任,我们是否存在第三种团结或人人参与的责任?对这种社群主义的一种反对就是我们处于不同团体中,如果相互间的义务发生冲突怎么办,我们应该以哪个社群的利益优先呢?而且公正的定义是不是根据特定群体的特征来制定的,这种规范与群体大小有没有关系,一个时期内的公正是否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

  11.第十二集: 在讨论社会中人民享有的公正和拥有的权利时,想要保持中立,认为只和同意、选择、自主权有关,是难以实现和不负责任的,因为这种所谓的自由选择只会把问题空洞化和泛化,推理出不切实际的东西。比如在同性婚姻上,如果保持中立,认为自己随便选择,那么就可以推论出自己和自己结婚,赌场和商店结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公正》的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