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踏雪寻梅》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踏雪寻梅》影评精选10篇

2018-05-06 20: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踏雪寻梅》影评精选10篇

  《踏雪寻梅》是一部由余积廉执导,余积廉 / 蒋雪梅主演的一部动作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踏雪寻梅》影评(一):人性与欲

  《踏血寻梅》影评 评分7.8

  王佳梅随母来到香港,怀揣着梦想,却被家庭抑制,陷入爱情,却又遭背叛内心压抑摧残,以死解脱,换取自由

  视角市井日常切入,在普通人之间转换,画面平静而又丰富真实空虚,你不在其间,你只是一个什么也做不了的旁观者

  影片叙事是多重混合倒叙,情感气氛波动幅度大,使得影片丰满和避免冗长沉闷人物的多方面塑造和情感动作的细致刻画,将故事以真实的样貌呈现。

  导演对影片有一下三点:视点人物的抽离、环境背景的抽离、社会人性的抽离,将逻辑链条拆解,将努力营造的真实虚幻化,将真实的性与欲呈现出来。

  影片充斥脏话暴力、性和血,就是要将一切真实得残酷冷漠东西展现出来,同时存在美好平凡日常,两相对比产生现实生活矛盾冲突,就像漩涡一样,没人能幸免。

  任何理想崇高伟大,任凭现实的风吹雨打,人是永远也不可能回到伊甸园的,小人物王佳梅的死是必然的,她身为人,触碰着人性的污浊,之会痛苦失望孤独

  影片中引用了圣经一句话“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是可弃的。”王佳梅感谢着领受神造之物,却被凡尘之人的粗鄙丑陋所消解,在她身体支离之前,灵魂早已破碎。她的死,她的肉身,进入了诸多人的肉身之中,沉入了大海,回归于空气,她的魂灵汇为一体

  《踏雪寻梅》影评(二):他方的晚空更是遥远

  后来,你我都活成了王佳梅的样子

  王佳梅想要买副耳环,索性就跟人睡一觉;你我为了手头那点劳酬,毫无尊严地加班劳作。你看,其实为了生活,大家不都一样,生来受苦,却无法抵抗。

  小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定的地方,总以为世界除了黑白便无其他颜色

  后来才知道,原来很多人都生活在黑色地带

  以前的不理解,是因为没有感同身受

  在这压抑的社会下生活,我开始懂得了王佳梅的小欢喜和小伤悲。

  她会因为买不起耳环而伤悲,却也能因为跟人睡觉赚钱而欣慰,这都是因为她有着单纯不安分的小欲望

  当她走进商场,把自己钱包里的纸币、硬币倒在收银台的时候,我们分明看到她笑得那么幸福,就像以前看到的一句话“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幸福。”她只不过是完成了自己小小的心愿

  可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满足的时候,无尽的无尽的欲望会瞬间将你吞噬,继而跌入更大的漩涡。

  在这样的漩涡面前,大人都会手足无措更何况王佳梅还是个未成年小女孩啊。

  所以,她想离开,单纯地想死,并无他意。

  生是一场巨大的盛会,死只不过是伴随着灯光熄灭时的寂静,而处在盛会其中的你我,并无权判断那究竟是寂静还是愉悦

  最近,奇葩说在讨论生与死的问题,说当你身边已患绝症的人想要离开,你是劝阻还是允许?毫无疑问,我的观点是允许,原因很简单,就一句话,如果活着是一场灾难,也许死才是解脱。

  所以,我并不会王佳梅惋惜,也不会谴责杀手,因为两人是在谈判之后达成了一致,如果非要谴责一点,那就是他不应该让王佳梅死得那么难看,毕竟她是个爱漂亮的小女孩

  看到这个帅帅的男生没?扫一下,和他约会更多文艺电影。

  《踏雪寻梅》影评(三):甘為妻轉行賣麵 粗茶淡飯15年 有車有房不是家,有人有愛才是家

  「為了心儀的女人,我拋下香港的一切。」九十年代中突銷聲匿迹的港產片導演余積廉,上周出現在《中國夢想秀》,希望自編自導自資的影片《踏雪尋梅》可上映,舊相識知名導演吳思遠和台灣老戲骨張國柱親臨助拳。

  15年前,他放棄香港導演身份和美國綠卡,隨妻子回重慶歸隱賣麵;15年後,她抵押房產貸款500萬元,幫丈夫拍最後一部電影。「山珍海味日子,我跟你享過福;粗茶淡飯的日子,你也陪我受過苦。20年都過了,掙錢也好,虧本也罷,我們都有心理準備,有車有房不是家,有人有愛才是家……」妻子蔣雪梅的話令73歲的余積廉眼濕濕。

  20年前余積廉到深圳拍片,遇見打工的蔣雪梅,談得投契,得知其姓名時更呆住了,應驗了他在黃大仙問的一支籤:姻緣要踏雪尋梅!於是認定蔣是「真命天女」。余投資拍片血本無歸時,蔣也陪伴左右安慰他:「你想多掙錢,就得和各色人周旋,活得累;倒不如回我老家種田餵雞過清靜日子。」余隱退前先去了美國陪伴父母:「我可以拿綠卡,父母也勸我不要意氣用事,但我被愛情衝昏頭腦。」每天打越洋電話,每周幾封情書,1998年,余積廉終於到重慶與雪梅結婚,後育一子。他陪她擔水、賣麵;她陪他畫畫、練拳。夫妻的小小麵館連招牌也沒有,有時推車沿街叫賣。「全靠她一個人頂起來,我最多只能幫忙掃地洗碗。」3年前,余開始籌劃《踏雪尋梅》,麵館每月兩三千元收入用於生活,拍攝經費靠積蓄、賣畫和借貸,兒子和姨媽姑爹傾巢出動參與台前幕後:「這部電影無論片名還是情節都和我們倆的感情有關,也紀念下我們的緣份。」

  老友吳思遠張國柱力挺

  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播放《踏雪尋梅》一組片花,沒有明星,從佈景到服飾都是80年代武俠片的風格。吳思遠擔憂余的電影夢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或會變得不再美好,不過身為UME老闆的他稱一定力挺倒底:「我在重慶有100多個銀幕,可幫你上映。」張國柱(張震之父)全力支持,三十多年未見,張回憶自己新人時常捱導演批,得到擔任攝影總指導的余積廉照顧:「經常會幫我說話」。

  《重慶晚報》

  余積廉小檔案

  年齡:73歲

  職業:導演/攝影師

  經歷:曾在《歡顏》、電視連續劇《天蠶變》等影視作品中任攝影;後執導了《決戰天門》、《雲雨生死戀》、《少林達摩》等電影。1987年成立唯益影業公司,任獨立製片人,90年代中香港電影業低迷,1995年《盲俠之再踏江湖》讓余虧損近100萬港幣,1997年突然從香港電影圈消失、隱居重慶賣麵。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踏雪寻梅》影评(四):看得见风景窗帘——评《踏血寻梅》

  一个熟悉闷热的下午,一对男女疯狂地食用着对方的身体。事情的一切并没有因为其中一方是援交少女而变得奇怪,一对男女,就像任何一对青年情侣一样。他们亲吻,性交,他们疯狂地做爱,汗珠从被打湿而纠缠在一起的头发上落到被单,窗外吹动暗红色窗帘的风丝毫没有两个饮食男女的食欲。这个女生,就是在下一次日出之时被分尸拨皮的王佳梅,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说出“我好想死”一句话后会被这样处理,而男生则让他们俩之间的这件事自然发生,自然得毫无痕迹,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手起刀落,没有任何奇怪。杀人完全没有任何动机,甚至两个人都是在主动求死,闷热的下午,潮湿床单,还有快被晒化的尸块。

  杀人者完全没有想要掩饰这一切的意思,甚至好像在看到刺眼阳光准备分尸的时候就想好了,平静地去自首,平静地被抓,平静地演示杀人过程,他也早就选择好成为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就像《局外人》,或者阿乙的作品,他们杀人都是那么自然,任随着情绪的自动流淌,自然地像是在洗瓜切菜。

  这就是影片《踏血寻梅》的主要剧情,老差骨阿臧抓获了自首的分尸案凶手货车司机丁子聪。就是这样,故事很简单,离奇的凶案绝不是影片的主线,导演也只用前20分钟就把凶手谜底从一开始早早地展现给观众看,而后面的时间导演则是全部用来讨论杀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通过不断的闪回来交代每个人物的前史,让每一个观众去思考,或者让观众感受,原来死亡是解脱,动机就是生活本身。

  《踏血寻梅》很厉害,它很好,但绝不好“看”,它和《色戒》一样,我不会去推荐它。它真正地触到了我内心的一些东西,在看电影时好像全身赤裸地被完完全全面对后,不会再有这个精力兴趣在拿出来给其他人再看一遍。有些电影看一遍,心情会好一点,但是它则是看一遍伤一遍就像身体被抽空了一样。观影过程就像小而硬的美工刀在白花花的手腕来回狠狠地划一样,吱嘎吱嘎,小刀仿佛在弦上发出各种噪音,就像王佳芝破处时那种生涩的刺痛,现在我仍旧可以想得起来,看完之后好像就像是被人夺去了童贞。我看甚至不敢再去看一遍导剪版,因为实在是太受伤了,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为什么还要把心掏出来,拿刀子在上面不深不浅地轻柔到刚刚刺破黏膜的力道划上几刀,并还要侧耳过去听它刺破黏膜的那个声音

  在娄烨的《推拿》里说:“盲人们有一个和他们相隔很远的地方叫做“主流社会”,全片都是在说‘限制’”,影片《踏血寻梅》也说的是限制,盲人们因为看不见其他东西而感受到限制,但是在香港的这一群底层人民却在呼吸的空气中就有无穷的限制。这种限制感不是别人硬加给他的,而是每个人内心的不自由,内心的隔膜已经可以到达一种杀人的程度。在电影《巴别塔》中:人们说着同样的语言,发着同样的声音。“当人们决定建一座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时引起了上帝不满,上帝他弄乱了人类的语言”,使得人们的情感交流出现障碍文化发生差异思想难以统一分歧、猜疑与争吵就此出现。这是《巴别塔》片名的由来,里面人们因为语言不通,人种不通,种种限制让他们渴望沟通大声疾呼变成了毛毛细雨。而在香港,同样的母题中,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在同一个地方的生活的人们,他们在生活中看似无所事事,看似冷酷无情,看似对一切事情都毫不在意,其实是在掩饰心中的无穷尽希望沟通和交流的欲望,那种一种无声的恐惧。一切事情,一切情感,自然产生,无处发泄,终究只能积压在心里,慢慢一个人就会变得麻木,这种麻木是一种充满无奈的麻木,你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到那种涣散的眼神,脸上毫无表情肌肉,或者好像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动过而变得松弛,几乎已经不能再去表现任何情感的肌肉下的风起云涌,麻木不是一个状态也不是一种结局,而是各种风起云涌的交际之后互相融合的结果。我们看的风平浪静其实是多股势力下的互相作用,今天的悲痛被明天更加痛苦的事情所掩盖,但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那就是一泻千里狂风暴雨

  《踏血寻梅》用段落式的方法,分为《寻梅》、《孤独的人》、《踏血》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前三个部分,其实分别旁观者警察、受害者王佳梅、施害者丁子聪的角度来看案件

  我看的是才流出的影院版,据说导剪版中的第四章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移到了第三章中,而片中“kdjfjdfj”也是指着这八个字的拼音首字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起来是多么文艺和美好啊,可是看得见风景,可是下层人永远触摸不到,我们能触摸的只是那个在窗户前印着风景画的窗帘;能看得见风景,但是我们只能被限制在房间之中。风景很漂亮,可我们愈是觉得风景漂亮,我们就愈感觉心中的枷锁愈大,这个风景就算是被投射到屋子里,我们也好像被钉在十字架上动弹不得。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其实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你眼巴巴望着身边几乎唾手可得的好物件,但是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想用手,用头,甚至用舌头,调动全身一切能动器官去接近它,可是做不到。变得麻木并不是别人在限制你,而是不断地给你那种看似唾手可得的希望,其实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之下,爬出窗户就是万丈深渊,看得见希望,但是能让你对所有的希望都视而不见,这就是麻木,我们在心中,早就给生活带上了层层的枷锁,而卸下枷锁的东西却早已不是钥匙。就像去触摸风景一样,不是去走出屋子,而是在窗户上贴上一层层“物质”的风景画。这样我们才能去触摸远方的风景,因为我们一旦走出了屋子,就死了。

  我无法去对影片中的任何一个人产生恨意,包括残忍的凶手,他反倒是受到伤害最深的人。片中对于一切的底层人都是同情的,他就摆着镜头去拍一个人的脸,这张脸也不动就放在这里给你去拍。但我看到这张脸眼泪就能下来,太让人同情了。凶手麻木地说出自己做出的一切行径,我心中只有同情,完全产生不了恨意。太让人伤感了,他主动承受了这一切,甚至在死之后主动承受着一切。碎尸分尸扒皮的目的全然不在于要逃避警察的追捕而逍遥法外,相反去杀人完全不是情绪的释放,只是为了完成两个人看似都十分合理的心愿,当我们决定去一起触摸风景的时候,只有死才能解脱这一切。然而一个人走了之后,凶手说:“我讨厌人,我不想让她做一个人,于是她将她碎尸,扒皮;听起来令人震惊和愤怒,可是我们看到影片中就是无处不在欲言又止的无奈怜悯。看着凶手的脸就能看出来很多东西,一张脸就是会说故事的,现在不需要语言去表达和阐释,就是看着脸,就是听着他的叙述,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杀人之后,这位货车司机依然要去独自承受一次分尸的痛苦,而这种分尸则是对于这一切追求的升华,用这种残忍的手段去完成对自己内心的一种释放。看的时候我就在想,竟然一个人可以这么残忍又这么柔软,究竟是承受了多少的痛苦才能让人变成这样,导演也正是让这个变态杀人者合理化,它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不仅没有恨意而且对每一个人都很同情,真的很厉害。

  影片的第二个章节叫《孤独的人》,在这一章荡开一笔,从凶杀案隔离开来,拍到关联的每一个人,里面有很多很有趣的小细节,比如说看似最大“男配”的郭富城扮演的警察的梦魇,他不用Facebook,忙于查案,他在深夜点了一支烟后,镜头反打到他的跟班(由谭耀文扮演)趴睡的桌子上装满烟屁股甚至几乎没抽几口的烟灰缸上;从居民房门口望进去好像有层层关隘的母亲;两个嫖客;王佳梅的朋友和在跷跷板另一头的小女孩;凶手货车司机的女朋友;还有那只猫,都是细节。而所有人几乎都是不欢而散,在的时候几乎都是不讲话,不是沉默就是在性交,他们之间的话语完全不是在聊天,没有一个人在接话和交流,要么就是在各自谈各自的事情,要么就是在敷衍的重复,用身体上的碰撞来代替或者说满足心灵上所不曾拥有的沟通。所有的情节安排都印证“孤独”两个字,我们会去思考,真正杀死小女孩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在这个社会上,是什么给予了底层人了希望又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希望破灭,这样的母题也在郭富城的警察告诉不愿接受母亲真相,佳梅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客人没想到只是需要去澄清自己不是女朋友这样的情节中暗示出来。

  我们再去反推整个案件本身,导火索是什么呢?在影片的一开始,母亲向佳梅要回了那对价值不菲的心型耳环,从此事情变一发不可收拾,这就这桩事件最最开始的起因。当我们不能去追寻心中的满足感的时候,只能通过物质去无限掩饰自己,耳环在佳梅心中不是一个装饰品,就是命。最后一刻,她把耳环扔到地上的时候,也就是交代自己性命的时候。耳环又代表着什么呢?她为了耳环而去辍学,就是为了买一双耳环去兼职两份工,最后去做援交少女。“心”型是代表爱吗?我不知道,但是我依然认为在最后,凶手和佳梅之间是有感情的传递,而非简单的利用关系。但是耳环无疑是代表着佳梅一生中都缺少的两个字———“美好”,生活中确实她只能毫无保留地寄托在物质上,母亲从她手中拿走耳环,不是耳环被拿走了,而是她的世界和希望被拿走了。她去做模特卖高跟鞋,去在书上做设计,物质是她和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物质也是她和主流社会唯一可以去沟通的途径。主流社会有耳环,有游戏机,有所谓的上等人,这就是她听见“这台不能送你,我可以再买一台”的时候的崩溃。不只是对这个嫖客的爱让她觉得崩溃,而是在那群上等人眼中,这些东西背后原来还承载这些更有意义的事,而她所期待的一切,竟然都是可以随随便便“再买一台“所能够替换的廉价品。片中还有一个我们完全都不知道,导演也没有任何交代的陌生女子相片,被佳梅贴在屋子的墙上,导演告诉我们,当时佳梅看到能够照出来这么好看而没有钱去照,只能买下别人的相片。她就是那种在生命中发现了一点点的美好就要去抓住,像是救命稻草一样,生怕飘走,就像荒岛余生里的威尔逊那支排球一样,不是球飘走了,而是世界飘走了。相片是佳梅生活中永远缺少的东西,那种悠闲,那种开心和优雅。

  片中还有非常多值得去玩味的小细节,比如说很多空镜都给了那支被传来传去的猫,比如说在公车上大声疾呼的少年。我现在再去回忆一遍公车的那个场景,我依然记得的是少年手中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的宣传单,车窗外不是一个高度文明的香港社会,那是世界末日的景象,是丧尸片中最后一辆人类列车的景象。一个人,手拿传单,在风中大声疾呼,是对渴望沟通的大声疾呼,是对渴望打破隔膜的深深无力。而传来传去的猫,就像代表苦闷和无奈的皮球在底层社会被踢来踢去,是一种绝望的传递。郭富城最后拉开窗帘,生活依然要继续,然而,苦闷和无奈依然在生活中如影随形。这些细节中传递的更多是一种无力的情绪,上面只是我的一种解读,其实解读可以有很多,而导演更多的是这种荒诞氛围的营造,解释得多了反而是累赘。生活可能就是这样,猫就是这样被处理,简简单单,就是这种镜头,包括最后的窗帘就是这么悄无声息的千言万语。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们在这个房间里望着窗外的风景,看得出神,伸手想去触碰它的时候,我们发现,能摸到的只是印着风景的窗帘而已。

  《踏雪寻梅》影评(五):援交、凶杀、碎尸、暴力,当你看《踏血寻梅》的时候你在看什么?

  一周前,《踏血寻梅》汁源一出,内地影迷一阵欢呼。

  该片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新曙光”。似乎上次获得过类似赞誉的港片还是14年前的《无间道》。

  内地影迷期待已久,不无道理。

  首先,该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大放异彩,毫不客气夺得七项大奖,并且成为35年来首次由一部电影包揽影帝影后、男配女配以及新演员五大表演奖的电影。

  吊炸天!!

  还有,该片吸睛元素极其辛辣:援交、凶杀、碎尸、悬疑、裸露等,方圆百里都嗅得到片子散发出来的阴森诡异气质,吊足胃口。

  小抠撸完片儿,足足缓了几天,今天才能心平气和的跟大家好好说道几句。

  故事在说什么?

  春夏饰演的王佳梅跟随母亲从东莞搬来香港,一家四口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廉价公共屋邨里。

  孤独、落寞,却有明星梦

  重压之下,她走上了少女援交的道路

  凶手丁子聪正是嫖客,他们相识于网络,两个孤独的灵魂碰撞在一起,聊天,聊人生,彼此温暖、彼此救赎

  初次见面,佳梅飘飘欲仙之际,说:“我想死。”

  丁子聪稍有犹豫便答应下来:“我帮你。”

  他用手掐死佳梅,之后剥皮碎尸,并到公安局自首。

  重案组臧Sir是一个头发花白的怪警探,案件水落石出,他依然坚持追查原因。

  本片改编自2008年发生在香港的一起真实案件——王嘉梅命案。凶手的作案手段极其变态,在当地引起了很大轰动。

  因此,该片虽属于港片常见的凶杀题材范畴,但却有强烈的反类型色彩。

  它将悬疑的重点移到了探究凶手和被害者的心里生活状态上,反倒是凶手一开头就被交代清楚。

  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片子竟然也丝毫不减悬疑紧张,应该得益于片子的剪辑。

  《踏血寻梅》采用段落式的方法,分为《寻梅》、《孤独的人》、《踏血》三章。

  每一个段落乍一看,似乎非常碎片化,跨越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视角。

  但是逻辑清晰,因果衔接流畅,即使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切换,也不会突兀。

  比如丁子聪在划破手掌自慰时,镜头切回到了他和喜欢的女生

  全片由三条平行叙事线构架起来,第一条线是佳梅。

  她不标准的粤语被同伴嘲笑,她的尴尬笑容,春夏拿捏精准

  她用援交的钱买到了喜欢的耳环,这个笑容很难表达,因为耳环上的闪耀早已不属于她

  佳梅独自坐在公园,委屈流泪,春夏的表情,深情又复杂

  可能因为角色和春夏本人有部分重叠,都是赴港发展却名不见经传,所以春夏的本色演出就是最好的样子

  春夏夺得影后的那一刻,这个92年的云南妹子一脸懵逼

  另一条线是凶手丁子聪,一个年幼丧母、长相丑陋、生活落魄的货车司机。

  他肢解尸体的过程极其残暴:割喉放血、掏出内脏切成块儿冲进马桶,

  他还生生揭下了佳梅的脸皮。

  他平静的陈述分尸过程是片子的高潮,越平静,越黑暗

  他在不停的搓手似乎很紧张,但言语中又是抑制的兴奋

  话剧演员白只以极其克制的方式处理这场戏,光是这几分钟,就足以让他拿到影帝!

  《踏血寻梅》是他首次触电,表现堪称惊艳!

  第三条线是警探臧Sir。

  郭富城坦言说臧Sir是他入行以来的最老造型,为了入戏,他必须蓄须染发运动减半。

  相比以前要么用力过猛,要么频繁装逼,这次出演一个耷拉着眼睛看人的怪大叔,郭天王还是选对了角色。

  影片并最后并没有回答丁子聪为何无缘无故杀害佳梅。生活如此,并没有很多为什么,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就像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一样,看到最后,所有线索就此断掉,一块石头堵在了胸口。

  看多了那些黑白分明的电影,《踏血寻梅》的一团模糊才更靠近人性。

  这是影像对生活的尊重,最真实。

  《踏雪寻梅》影评(六):《踏血寻梅》:我们终将消失在人海

  前段时间大结局的《疑犯追踪》中TM说,每个人都会孤独的死去。

  王佳梅,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人生在生命的开始便戛然而止,孤独的死去。没有人纪念,没有人记得,或许这是每个小人物的命运。更或许是命中注定,若不是凶手将人骨混入猪骨流入市场,引起市民恐慌,我们也不会在大屏幕上看到王佳梅。

  王佳梅,漂泊者的缩影,小人物的写照。小小年纪离开故乡湖南,去往一个貌似充满机会的天堂香港。离开故土,连语言都不通,如何融入一个新的环境呢?被边缘化也是情理之中。可这何尝不是每一个漂泊者的样子?

  我们魂牵梦绕着留守在故乡的亲人,却为了生存或一闪的理想,去往一个别人的天堂,做北漂、沪漂,做一个永远回不去故乡的漂泊者。我们挣扎过、愤怒过,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挣脱这庸俗的生活?成功者永远属于少数人,世界只有在掌握资源的人手中才是平的,无论是科技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可惜,王佳梅们并不掌握资源。哪怕我们一天做两份工,赤脚在人山人海的街道上忙碌。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山山水水,没有熟悉的乡音故人,唯有无人在意的拼搏,以及住进狭仄空间里的遐想。

  可以放弃吗?不,因为心中还有牵挂。王佳梅还牵挂着留守湖南的老爸,还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可这些牵挂或者欲望过分吗?不,一点不过分。人怎么可以没有亲情,牵挂老爸是人之常情;有漂亮的衣服、鞋子、耳环,是每个小女孩的心愿。这一切的目标,只是像个正常人罢了。可这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目标,对于社会的边缘群体,对于一个漂泊者来说,又是多么的难。

  有什么捷径吗?没有什么情怀,快速获得金钱是最现实的办法。王佳梅选择了出卖肉体,她几乎毫无犹豫的选择了这条路,这条可以快速达成那个目标,成为正常人。

  她是那样的单纯,只需要多加500块就可以留到天亮,可这个世界从不单纯。她的第一位客人,上演嫖客爱上妓女,第二位客人,妓女爱上嫖客。本应该走肾,却阴差阳错走了心。直到第三位客人,王佳梅主动、热烈的去吻他,两个孤独的人可以互相取暖的时候,她却死在了他手里,在最欢愉的时刻,他亲手杀死了她。

  或许真的活着太累,幼小的肩膀上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东西。王佳梅说她想死,同样边缘、底层的货车司机信以为真。我宁愿相信这是王佳梅对这个社会的抱怨,绝不是她真实的想法,可货车司机却实现了她的抱怨。

  死则死矣,又何必对一个青春的肉体如此残忍?掏空内脏、砍断骨头、揭下面皮、头沉大海。貌似货车司机是实现王佳梅的愿望,实则是他自己对于压抑生活的发泄、报复。很多年前,香港雨夜杀人魔,出租车司机也是对妓女下手。他同样肢解尸体,甚至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器官保存。作为一个连环杀手,或许有其心理上的病态。但是对于尸体的处置方式,出租车司机与货车司机异曲同工,何尝不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王佳梅是是个可爱的人,她所从事的职业或许存在道德上的指责,可她不去伤害别人。当她爱上的嫖客与女朋友对质时,王佳梅强颜欢笑依然圆嫖客的谎,被人打落牙齿向自己肚子里咽。而货车司机却是一个可恨到可怜的人,女朋友离他而去,他选择在分手炮的地方割破手指自慰,变态而又压抑;在自己的身上杀死王佳梅,又肢解尸体,变态而又残忍。他的所作所为,是以伤害自己或别人为代价。既然做不了生活的强者,伤害任何人也不会成为强者。

  王佳梅肢解后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我宁愿相信她只是失踪而不是遇害,所有的细节都是货车司机的一面之辞。她只是像在这个星球生活过的所有小人物一样,历史书不会记载,一脚踏入人海,从此不再回来。

  王佳梅,某种意义上是所有漂泊者的影子。也许孤独者不再孤独,才是王佳梅们真正的愿望。

  或许有一天,你坐着火车会遇到一场雪,顺着雪地里留下脚印的方向,你会看到一树梅花含苞待放。更或许会看到一个小小身影,唱着《痴心娃娃看天下》,细嗅梅花。

  《踏雪寻梅》影评(七):无奈的家庭原则

  以后你就会明白,有些看着有趣的事,完全不必亲身经历一次。   那时候的确不明白,常常觉得年华太宝贵,非要留下一些非凡的印记才算得上不负青春。至于这到底是自己真的想要,还是仅仅在盲目追求一种仪式感,我并没有想明白。   《踏血寻梅》里的王佳梅,生长于支离破碎的家庭,亲生父亲与童年往昔一起被留在遥远的湖南,母亲带着姐姐去繁华大都会香港追寻“明天”。而她自己便屈居在东莞石龙的破旧居民楼里等待入境审批,每日踏过嘈杂的街巷,在狭窄的小房间里装点着自己的美丽,笨拙地唱着歌练习着粤语,憧憬着自己的模特梦。   据说象征着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一个人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谓人生,或许就是在不断的期望之中成长,然后在无穷的失望之中老去吧。

  《踏雪寻梅》影评(八):少女的悲情,大陆人的悲哀

  看这部电影有一段时间了,这几天去了香港,这也是我第一次去香港,对香港人和大陆人的区别和差异颇有感受,这也突然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关于一个大陆少女到香港寻梦的故事。

  一个少女到香港投奔自己的母亲,以为到了香港之后能过更好的生活和受到更好的教育,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从小跟着父亲长大,接受着和香港完全不同的教育和家庭观念,这也是到香港后在家庭和学校备受冷落的原因。无法与母亲与妹妹相处,无法与同学相处,导致之后的退学与离家,这也是之后导致最后结局的根本性原因。

  其实电影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宣示了少女悲哀的结局,电影试图以一种手法,去表明导致这种结局的幕后原因。

  《踏雪寻梅》影评(九):关于这部电影是不是过誉了??

  这部电影拍得我只能说看出导演很用心。

  但是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

  情节上几个地方处理的感觉不够有爆发力,显得难以说服观众。

  男女主角接触时间太短方式太苍白,死前也没有什么特别,那么为什么非死不可?为什么选择他?就好像你知道一个故事,但是结尾不是很有劲道的感觉,让人憋着一口气。

  类似的情节就像《感官世界》我感觉最后的一幕就很震撼,情绪有燃点。

  女主角很漂亮。演技也很好。大眼睛会说话。

  男主角有些沉闷,对于他的心理阴影渲染的好像还差一些。

  其实社会很孤独,不仅仅是香港,每个人都很孤独。就像一片森林。看上去枝繁叶茂,走进了才发觉棵棵大树离得很远。

  仅仅孤独,就一定要死吗?她一定有更深刻的伤痛,所以我想看到她更多的戏份。

  但是显然不够多,她其实只经历了有些严苛的母亲,一个渣男和几个床笫之前的男人,可能只是小女孩的物欲和懵懂罢了。对于她的死只有幼稚、冲动,不够痛。

  我感觉影片郭富城的戏份太多了。没有必要表现他这么多,看着好累。他其实就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结果喧宾夺主,男女主角那些需要表达的东西,还有很多欠缺。

  导演可能想叙述一个更为深刻的主题和故事,不过会有点弱化基本含义,我感觉引申义都是在基本义的强化中来的,才能引起人们有更多的思考。

  这方面,我感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非常好,你看到了她的痛,痛彻心扉,刻骨的痛。

  所以她说“生而为人,对不起”,你才懂,才不突兀,才让你沉思。

  港片艰难,已然没落,这是不争的事实。

  《踏雪寻梅》影评(十):看剧,亦看情

  11:20的电影,我迟到了两分钟。一进去,黑咕隆咚一片,坐定,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星期二,只有这一场,竟然没有其他观众,我有点失望,不知对观众还是电影。

  屏幕上,一位老者,一位少年,一位少女,坐在山坡上烤竹筒饭。“师兄……”“师妹……”我乐了,有点椒盐普通话气息。“飞飞……”师父一开口,我更乐了,广普,这就是导演余积廉扮演的龙行。

  剧情继续推演,槽点当然也越来越多,譬如白花花的竹筒饭一看就不好吃,还强说:“好吃好吃!”;譬如二胡伴奏《玫瑰玫瑰我爱你》却出来销魂的交响乐,演唱者还是假唱;譬如扯个纸条用筷子压在中间也能让小雅姑娘联想到蝴蝶;还有时常出项的水管、煤气管子;还有那句“师父,我要去厕所”……我真是一路笑到尾。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诚意之作。

  也许在今天,“诚意之作”已成为烂片的最佳安慰,但是,这不是一部烂片。导演在有限的经费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武侠故事,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最亲近的江湖。

  王五掌门 龙行 玉门 玉门氏 天山白眉

  刁手 董超 三煞 铁手 霸主 风尘有泪 虎步 云飞飞

  小雅 春姐 小二潘 小三 神行马

  有时间再来继续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