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经典影评10篇

2018-05-09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经典影评10篇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是一部由林泽秋执导,杜琪峰 / 韦家辉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一):充满爱的杜导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看杜琪峰的电影是什么时候,是哪一部电影了。但是每次有银河的电影新上映,总会看到很多评论出现非常多的老杜或者银河映像的粉丝,在说他们有多热爱老杜的电影。而自己看过银河的电影也不算少,从《枪火》,《黑社会》,《暗战》到最近的《三人行》,虽然觉得大部分都很好看,但始终没有产生热爱这种感情,也无法体会这种感情。我经常自诩为好奇心是我最大的乐趣,一个人是如何被他的粉丝所爱上的,也是我的好奇所在。因此,这部《无涯 杜琪峰的电影世界》,非常精确地吸引了我。

  先说纪录片本身,看完才知道是年轻导演作品,给我感觉命题作文一样,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很不由自主地归纳起每个段落主题词……但是便于归纳中心思想代表不好实际上,片子给我感觉是很工整,但是也带给我很多感动

  一开始,出现的是杜导在拍《高海拔之恋2》中对内地工作人员对不专业不满与发脾气,似乎很符合我们对杜大炮的印象,从此勾勒出他的专业性,以及高标准要求。然后,与发脾气这种给普通人的坏印象作对比,观众接下来看到了他不断强调的“专业人士”,在每年至少一部电影的情况下对进步的追求,包括长镜头这种“折腾所有工作人员”的尝试,对火灾场景的高难度挑战,在整个香港电影的低潮期拍出了《枪火》。以上种种都表现出了以杜琪峰为船长的银河映像这个招牌对于电影工业坚持尊重,工业在这里真的不是一个贬义词。

  除了这些,他在电影屏幕空间,构图,用光,氛围人物气氛方面,又表现出了非标准化的一面,这也是他的风格吧。说到风格,杜导最大的风格估计就是无剧本了吧。虽然同样是无剧本,但是和王家卫不同,杜导的电影更像是一件独特工艺品,像b&o的音响一样,很美,是你能感受他的美。但是艺术更能让你感受到他的余韵(《一代宗师(3d版)》对我的影响很深)。影片的最后部分,是杜导个人最可爱的几面,他对后辈的提携,无论是在银河内部还是对“鲜浪潮”对尽心尽力;他对电影“艺术”两字的谦逊;他对香港,对电影大写的爱,都是以一个可爱老头面貌真切体现出来的。其实,看完了这些,我也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对杜琪峰始终算不上热爱。他,是一个对自己的一生事业,香港电影,有着一种自信而尊重的热爱,他,也是一个扛起了自己牌子的匠人,而匠人,即使你不是他的受众,也绝对值得尊重。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二):林导演的电影梦想

  曾经和林导演在某电视台一个节目中出现过,所以彼此成了好友。那会儿他还在念书,大四。后来我去北京的时候经常找他吃饭聊天看电影,听他聊广院的八卦,听他谈他喜爱的香港电影及TVB电视剧。忽然的某年某月某日导演说他真要为自己的理想跑去香港念书了。记得他曾经郁闷地说自己的理想与当时所在的单位相差很远。我当时劝他先做好现在再谈理想。他表现的有些激动,噼噼啪啪的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也是因为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事我们彼此不再联系。他那时已经到了遥远的香港。终于,某年后的今天,得知导演终于做出了以自己偶像主角的作品,由衷为他高兴,甚至有点小激动。坚持这么多年不易。恭喜导演!把自己从小的兴趣或理想在未来当做职业的至少在中国少之又少。大多数人的理想长大后或者灰飞烟灭或者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譬如我。但林导演坚持下来并且做到了,这份坚持亦实属难得!虽然我认为他的彼时路走的可能不很顺畅

  上面的某些话也算是午夜梦回愤恨自己曾经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实现吧!

  说说认识的导演。

  1、在我看来,林导演在学生时代导的短片就有银河映像的影子。比如灰暗的主调,快速的剪辑方式

  2、我印象中的林导演很帅。女朋友漂亮。不比某些偶像差,如果林导演生在香港,可以直接去演偶像电影了。但就是福建式的普通话有时我听不太懂。现在粤语及港式生活应该都很习惯了吧?

  3、导演的摄影技术一流。

  4、林导演还是很有个性的。有些话说的一针见血。因此在豆瓣被网友封为“毒舌”。包括我,有时也受不鸟(虽然我也很毒舌)。

  说实话,虽然我还未看到这部纪录片,也知道这部在香港定为三级的片子肯定不会在内地院线上映,但还是很期待能在网上下载到(原谅我看盗版吧!)。第一部片往往承载着的是导演很多要说的东西,承载着导演这么多年很想去完成事情。所以我相信这部系着导演几年心血的作品应该不会差,虽然导演曾经说我爱先入为主

  总之,恭喜小林同学,不!小林导演!你距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三):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Boundless

  杜琪峰,毫無疑問是當代香港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特別是自九十年代中創立銀河映像後,杜琪峰與其團隊可說是香港電影的中流柢柱,一直支撐著這個正處於風雨飄搖中的香港電影業。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杜迷,香港演藝學院的碩士學生林澤秋以超過兩年的時間跟隨杜琪峰的劇組穿州過省,對杜Sir本人與其工作伙伴深入的訪談,最後在大銀幕為觀眾呈現一個深愛香港、為電影去到盡、一個最坦蕩蕩最真實的杜琪峰。

  在多數人眼中,杜琪峰是一個脾氣大、霸氣十足的導演。電影一開始便引領大家實地觀看杜Sir那令人聞風喪膽的臭脾氣,看著那一臉嚴肅的杜琪峰在拍攝場地怒罵身邊的工作人員(他罵人的表情語氣令我想起了《盲探》的莊士敦),中間當然夾雜著不少助語詞(粗語)。以這個多數人心中對杜Sir的形像作開始,感覺很有趣,也很有意思

  影片第一部分紀錄他在銀河映像的創作歷程,當中包括《十萬火急》和《大事件》的拍攝挑戰和團隊發揮,一系列杜氏風格電影(《鎗火》、《PTU》、《柔道龍虎榜》、《放逐》、《文雀》)的嘗試,對社會狀況表達關注的《奪命金》,還有與內地合拍的嘗試諸如《毒戰》和《高海拔之戀II》。在這部分中,觀眾可感受杜琪峰不斷尋求創新的精神,對創作那種不斷學習的謙遜態度,其動力背後是他對電影義無反顧的熱愛。

  片中也談到銀河映像當年的低潮,令杜琪峰決定在創作路線上作出調整,並開始拍攝一些商業味道較濃的電影。對銀河影像的發展來說,這調整無疑是正確的決定,商業電影如《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等片都取得非常理想的經濟回報,令他更有本錢地去實踐(試驗)他理想中的電影。他勇於「放下」與「承擔」的勇氣和對目標的清淅認知是他成功的關鍵,這一點很值得後輩學習。

  杜琪峰對培育電影後進也十分關注,影片第二部分主要著墨於這方面。除了在銀河映像培育游乃海等人接班外,他對培育香港電影新一代也很上心,當中他主催的「鮮浪潮」,確實為有意投身電影業的人材提供了不少機會。正如片中鄭保瑞在訪談中所言,以杜琪峰現在的環境,可以選擇過些相對優悠的生活而無需勞心勞力為「鮮浪潮」籌劃,但他決定這樣做,一切皆源於他真心希望能為香港影壇培育接班的人材,這行為確實令人敬佩。

  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杜琪峰認為必須要對社會與時代有其獨立誠實的看法,就算有時礙於種種因素而不能直接表達,也應該透過電影以表達所思所想,否則導演就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工具。而杜琪峰的電影每每能夠從骨子裡滲著他對香港的情懷、對社會的看法與批判,影片第三部分就是著墨於這方面。杜琪峰在這部分君子坦蕩蕩,毫無保留地表達他對香港的愛,也對現在的香港表達了看法、批評和慨嘆。作為香港人,那種無力與痛可謂心照不宣。片中提到《黑社會1﹠2》對香港未來的預示,完全就是今天香港的狀況,看到這裡,除了佩服杜琪峰驚人的洞察力外,同時也感到那個在杜琪峰電影下既酷又獨一無二的本土味道正不斷消退,香港已不是大家熟悉的香港,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不過,電影以《柔道龍處榜》兩個象徵性的鏡頭放在最後,也算是給自己給香港打打氣,在逆境中要繼續自強。

  這部以杜琪峰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其探討的並不只局限於紀錄和分享杜琪峰的電影創作,當中更延伸窺探香港這個城市的變化,骨子裡流露著一種對香港的熱愛與關懷,是一篇為香港而寫的情書。林澤秋在內容編排上處理得宜,影片推進順暢,在不同話題的轉折位沒有突兀的感覺。值得一讚的是片中採用的電影片段精準有心思,與片中的內容配合得宜,部分更能夠營造一份喜感。

  《無涯》這部電影,並不只是一部為杜迷而拍的電影,只要你喜歡電影,或者對香港有情,這部電影絕對能令你動容。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四):你去到香港就会红

  2010年11月,也是亚洲电影节,放了三场法国人拍的<Johnnie got his gun>。那部片子究竟有多烂,我就不细说了。还记得是看完<娱乐圈血肉史II>,在油麻地一边吃宵夜一边吐槽。五老师说,拍得这么烂,还不如他来拍。我说好啊好啊,我等着。

  估唔到,三年后,我真的坐在油麻地百老汇看完了这部戏。

  梦想成真的感觉有没有。

  片子怎么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即使撇开杜琪峰脑残粉的身份来看,仍然非常好看。完全没有学生作业的感觉,各方面都在水准以上,各种妥贴。技术上并不华丽,却恰如其分。叙事流畅,依然是从作者论的角度展开,没有童年家庭,或者技术分析,只是讲工作,以及工作的全部。讲他的亲力亲为和认真,讲97左右的低潮,讲他对团队的担当,讲他如何提携后辈,讲他对香港的情怀责任感,讲他的孜孜以求。坐我边上的女仔一直在吸鼻子。好吧,其实我也有流眼泪

  就觉得,能喜欢上这样的人,真好。

  映后的座谈里,杜sir说当年舒琪找到他的时候,他只当是学生要交作业,以为跟一部戏也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跟就是四部戏,一拍就是三年。他说他没有看戏,说无论品质如何,你已经赢了。我想说的是,品质上你也做到了。"你去到香港就会红"。虽然样似司徒宝多d,但其实,小梦才是你。多谢你,带着我哋一起发梦,并且让它变成现实。三年来,每每update这部戏的进展,都给人正能量,让人觉得生活美好

  处女作大都是自我表达。<无涯>也是。它一个影迷写给导演的最浪漫,最美丽情书。它的动人,是因为倾注了一个影迷所有的热爱。只是,作为一个导演,要求可能比这还要高上许多。后续作品如何,对其它题材的驾驭如何,可能才是考验导演水平的真正时刻。所以,五老师,还请你继续加油。

  我一地的blx也就没有白碎罢。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五):Cinephilia@HK 之《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

  下班的铃声刚响,我便冲出了公司,过关赶往目的地夜色中的跨境巴士,在山海间行驶。我在车上,看着窗外,电影里的地名,一一在眼前浮现。最后,脑中竟自动回响起《东方之珠》的旋律

  2013年11月8日,我第一次来到香港。

  那年我刚刚研究生毕业,开始正式工作。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发展,不得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深户有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的福利。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我多次往返香港,基本上都是为了看电影。

  在香港看电影的选择,要比大陆多很多。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市场和观影人群的细分程度是一个更大的因素。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保有各种类型电影的生存空间。再加上长期文化交流和电影团体经营,香港经常有各种影展举办。因此,我有了足够的动力,混迹于水客群中,往返两地

  在香港看的第一部电影——便是在香港亚洲电影节上——《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这是一部关于杜琪峰的纪录片,导演林泽秋,网名叫五色全味,是骨灰级的银河粉。

  九七之后香港电影工业迅速走向衰落,而杜琪峰和他的银河映像,却逆势而行,成为近20年来,香港电影为数不多的一面旗帜。从98年至今,杜sir和银河映像拍摄的作品中,大概有10来部,确实称得上是佳作。其中有《枪火》、《放逐》这类的枪战动作片,也有《黑社会》这样充满了政治影射的黑帮片,更有《柔道龙虎榜》这部杜导敝帚自珍的心血之作。但即便如此,真心喜欢杜琪峰以及银河映像的影迷仍然只是少数。时隔两年,作为粉丝片的《无涯》,豆瓣观影人数只有400多,便是明证。

  因为只有极少数人喜欢,我原本担心《无涯》会拍成孤芳自赏的小圈子作品。但看过后,我的疑虑多余了。这部不折不扣的粉丝作品,并没有显露出太多主观上的谄媚。而是保持着冷静客观的笔触,忠实纪录了杜琪峰作为一位香港电影从业者和普通香港市民的内心:对大陆电影工业的不满,对自己过往作品的回顾,对个人局限的认识,对后进新人的支持和对当下香港时局的感想,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对电影的热爱。

  眼下香港电影确实快死了,一年也看不到一部原汁原味的港片佳作。本地制作越来越依靠走“咸湿”和“粗口”这类低俗的方向,搏出位。就连杜琪峰也得北上,同内地合拍电影。这对于任何热爱香港电影的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无涯》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杜琪峰个人或者是香港电影上,而是通过杜sir之口,把视角推及到“香港”整座城市。香港电影的不景气,是香港现状的一部分。香港的政治、经济、民生、同大陆的关系,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怎么办?

  97香港回归时,我还在念小学。当时,学校发了一本介绍香港历史的爱国主义读物。在某个被大人反锁在家的下午,我没有写作业,而是拿起那本书,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结果,还因为看闲书,挨了打。虽然那本书都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宣传,但其中有一个观点,直到今天我仍深以为然。那是一道选择题,大概是这样写的:

  香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主要归功于:

  A.英国的殖民统治

  .香港人民自身的努力

  C.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正确答案是B。

  对,正确答案是,也只能是“香港人民自身的努力”。我相信这也是《无涯》的导演,和所有热爱香港的人们,心中的答案。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六):和你一樣的「香港」影迷

  我認識林澤秋,而他是一個變態。

  在他來港唸演藝學院的碩士之前,他就看過所有你說得出的「港產片」,隨你問,可輸賭,I am serious。

  (用港產片這說法,並加上引號,我承認是不懷好意地提示他對(爛)港片的雜食)

  然後這個他在碩士班的畢業作,明天終於公映。片名《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開宗明義,故事「好像」就是一個電影學生與杜導粉絲向偶像致敬之作,需要關注的觀眾對象大概就是影迷和電影人自己?

  託林導演的福,我優先看了本片,而我覺得不是。

  電影特別令人動容的一段,是杜導談及因天星碼頭被拆,觸發他拍《文雀》這封給香港的情書。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作為後輩甚至是外來者的林澤秋,跟杜導其實相通一氣---不都是「香港」這座城市(或直說這部電影)的影迷嗎?

  所以,《無涯》實際上就是兩個既愛電影,又愛香港的前後輩在我城一段歷時三年的交往,你不必須是杜sir的影迷、也不必須如林澤秋般能對「港產片」如數家珍,你也絕對可以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所愛。

  請相信我,去看《無涯》,並帶上和你一樣的「香港」影迷。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七):暴脾气的大导演,好脾气的教育者

  纪录片的开头就是江湖外号“杜大炮”的杜sir在《高海拔之恋II》的片场发飙骂人,他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听说有女演员被他训哭过。但看杜sir平常的照片,倒是一副慈眉顺目和蔼可亲的长者模样,很难把这种温和的形象和片场夹着雪茄严厉骂人的他联系起来。细细想来,其实并不矛盾。杜sir的粤语采访中夹杂着一个反复出现的英语单词,这个词就是“professional”,翻译为“专业”,它首先是一种态度,其次也是一种能力。他并不针对被骂之人本身,而是那个人不professional的表现。一个执导过无数经典影片的大导演,他是专业的,他也要求在他的电影团队里的每一位,无论职责是什么,都要做到专业。

  说到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枪火》,原来拍摄之时银河映像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期,艰难到付不起片酬,请的演员都是友情帮忙,甚至自带道具,艰难到拍摄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在十多天之内某商场暂停营业的半夜开工,艰难到后期剪片时除NG画面把能用的胶片全部剪进去才能凑足一部电影的长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经典的枪战动作片诞生了。

  杜sir的天马行空也早有耳闻,开拍时没有剧本、只有大纲,边写边拍、边拍边改,他相信每一部电影都是有其自身的生命的,能引着他和他的伙伴们往前推进,角色也依着个性发展出后面的情节,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可能顺利也可能困难,但是终有结束的时候。真是个很大胆也很自由的导演。

  凭借他执导的影片而而获得影帝的演员有很多,杜sir说他其实并没有给演员太多的指导,只是去捕捉演员最容易发挥的方面,是顺着演员去修改剧本的。那个“捕捉”和“顺”才是最难模仿的吧,只有功底深厚的大导演才知道信任和放任之间的差别。

  纪录片最让我意外的是后半段的“鲜浪潮”,原来他在培养电影新人的时候是如此的有耐心、好脾气,以及,自己背负了来自老板的压力,而给予新人更多的开拓空间和自由。没想到杜sir除了是个暴脾气的大导演外,还是个好脾气的教育者。而且,他做这些,是真的能从中获得快乐的,并非迫于社会责任和道义。这一点让人很感动。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杜sir还是一贯的敢讲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61567011026760

  “我是一直都不喜欢审查的。电影本身是自由的。但是你要进入那个市场,就要守他们的规矩、按那个游戏规则。”

  “如果接不上地气的话要死,那就死呗,有什么所谓。”

  希望杜sir继续保持他的风格,拍出更多的经典,希望审查制度不要过多地束缚了他的电影。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八):“谁人都可以”

  说是评论,其实更多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为多年银河映像的影迷,杜琪峰一直一来是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也几乎每年都会把他的代表作重温,哪怕是再熟悉的镜头,也会再次激动一番。

  这部纪录片更像一个围绕杜导和身边人物的采访合集。也是第一次这么高密度的看到镜头后的老杜如何对人生,对转变,对当下,对香港的不同看法。也因此解释了很多之前看片中的镜头意图或情景设置。

  老杜是个怀旧的老匠人,有着那一代质朴的香港人最突出的信念、坚持、梦想、谦卑、奉献精神。每一点的一次次累积与释放,促就了今天的银河映像。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老杜带领了一群有梦想、又坚持梦想的人描写一个个当下的香港百态。想来,自己以前必不会有如此的感受,今日自己也带领着小伙伴们创业,中间的艰辛与坚持、不甘与迎难、离散到聚团,每一个中间的过程其实就如同不断向前的银河映像。

  很庆幸自己喜欢的导演真实的一面是这么让我钦佩。

  最开始只是找份工(朴实,谦卑),因为这份工可以让我看到更多的“人”(享受、智慧)。

  一直以来,最喜欢杜导的《柔道龙虎榜》,这是唯一一部杜导电影里面让我看到“非宿命论”或者说励志情怀的。年龄?性别?现时的苦难?困惑?只要你改变一个看法,生命就是一种流动。

  :终于明白为什么大陆为何找不到很多链接,黑社会2的片段和老杜对政治的言论确实略显敏感。

  :大爱PTU和文雀。也因此在香港工作期间特别跑到各个地方找文雀里面的场景。也算是年轻时小影迷的任性了。

  想起以前在香港电影资料馆里面看到的一本书。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九):对杜琪峰的改观。

  其实一开始只是看过很多杜琪峰的电影,但是并没有对这个人有过多的认识。这部纪录片虽不是特别出彩,但是能理解到无论是杜琪峰还是香港电影人还是电影人也好,都有各种不一样的难处和苦衷。

  影像最深刻:

  (一)杜琪峰“难你就唔做,可能一世都做唔到。”

  (二)韦家辉“打入内地市场后,我没进步过”

  (大概好像说的这个意思。)

  1.对内地市场的无奈。

  2.对香港本土文化的喜爱。

  3.对培育下一代人的坚持。

  4.对电影艺术的热爱、执著。

  5.对政治的无奈(其实说的虽然有点刺骨,但很中肯)。

  end.所有看过的电影中,看杜琪峰的电影是最多的。对香港港产片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无论是地点还是剧情还是演员。还有各种熟悉热血的配乐。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影评(十):學海《無涯》,做好電影要捱

  2013年,先後有兩部杜琪峰的電影接連上映,《毒戰》與《盲探》先後被形容為「突破性」的作品,接著杜琪峰又正在拍攝《單身男女2》與把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搬到銀幕,一個接一個的電影計劃正在進行,還有他提到在將來拍攝的《黑社會3》。年近六十的他講了一句,「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作品」。這番話豈不是推翻自己的電影,非也,而是他對自己的要求高,而且是謙虛,對於聽者來說更是要學習的動力。看電影、學電影,是一個無涯的過程,潛心、虛心學習、反覆的思量、接觸微觀世界與大千世界的每一環都是正經事。杜琪峰的專業精神在林澤秋的《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中被記錄下來。

  從粉絲到電影學生,從福建到北京再到香港,林澤秋身為香港的「異地人」拍出了一部相當到位、恰如其份、視點正確的電影。追蹤三年,期間杜琪峰拍了四部電影,而他也交出了這份畢業作品。一部看似是杜琪峰的「粉絲電影」,重點雖然落在杜琪峰的工作態度身上,但在紀錄片角度來說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充份的資料搜集,絕無半點私人感情的投射。把拍攝對象拍得立體,淺白的讓片中的受訪對象講出影像的技巧與特點,也把視點對準他的為人與對電影、對社會的觀感。

  電影無分種族、貴賤、身份,一直以來內地人都喜愛香港電影、香港的文化,近年通關與交流也頻繁,討論「香港電影」的氣氛也十分熱烈。合拍與本土的爭議也十分多,有些演員說要把電影拍給七百萬人看,有些導演認為內地的市場巨大,認為電影是要拍給多數人看。爭議太多,本身在香港的社會氣氛也在爭論著各種議題。即使是「本土電影」也不乏那些「低俗」的電影,「香港電影」的定位引發多重的面向,內裡的精神與觀眾的口味向下流。近年來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面世,杜琪峰表示對這些的作品十分反感,他又稱有些影人欠缺了自律,的確是有看法與道理所在。當電影作為一個媒介,就要有其承載力與承擔,然而總有些人愛踩界。

  從《單身男女》作試金石開始北上,到《高海拔之戀》、再到《毒戰》,杜琪峰面對的事情愈來愈多,有些影人抱怨制度,而他堅持要直視制度,電影就是革命,那《毒戰》就絕對是一場硬仗,既有港味又能與內地接軌,不失風範。從杜琪峰目前拍攝過的五十多部電影與過往在電視台的作品中,要全看過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只有簡而精。

  《無涯》的定位主要是放在九七後,銀河映像的成立到現在的面向。早在幾年前,林澤秋把對銀河映像的看法記錄在博客當中,如今親身化為光影情書,實在是替他高興。影片沒有被私人感情擺弄,懂得抽身看待事物,他讓杜琪峰佩服之如,他也令杜琪峰在工作上的一面呈現出來。命題離不開他的專注與努力不懈,杜琪峰並不是一個天才的導演,他的成功是在於他的努力與思考,在做事情時能夠專心與相信伙伴。在伙伴口中的他是一個很惡但很值得信任的人,有其人格的魅力。故此,在銀河映像中有一幫固定的工作伙伴,彼此的做電影、試驗電影。其中《奪命金》就是一個潛伏三年的項目,被形容為不一樣的「杜琪峰」。

  每一部電影都是特別的,他並不局限自己只拍某些「類型片」,即使是賀歲片如《嚦咕嚦咕新年財》、愛情片《孤男寡女》都會有他的參與,他懂得電影的搭配與演員的組合,看事情有遠見與視野。而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拍些比較「特別」的作品,在影評人口中《放逐》就是一部有想像力的西部片。《無涯》讓觀眾以淺白的電影語言嘗試了解在鏡頭、調度上的運用,帶有某種學習的性質,研究電影是長久的學問,內裡的除了涵蓋知識理論外,還有對文化流派的認知。無論是拍電影、看電影、寫電影都需要有所看法與消化。

  除了電影的技術與知識外,杜琪峰還致力在推動年輕人的電影文化,他推動「鮮浪潮」,為年輕人提供機會。而目前鮮浪潮出身的導演如盧鎮業(小野)與劉韻文也有自己的長片。的確鮮浪潮作品良莠不齊,但畢竟是為年輕人提供機會晉身電影圈,而他也身體力行,利用銀河映像的資源幫忙新人。而且在演藝學院的碩士班畢業電影中更擔任了監製一角,對新人的支持相當的多。

  年輕時,杜琪峰也發著電影夢,受到電影的啟蒙。長大後進入無線電視工作,行年二十四歲拍下第一部的電影作品《碧水寒山奪命金》,方才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夠。那時的他可會想像今天的電影可以送到康城與世界的一級影展。鮮浪潮是一個給青年的機會與試練。現在有些青年人也比較急功近利,往往有些電影未經磨練就在影展裡推出,經驗不足。做導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後更多的是要自省。熱情可以是無限的,但有熱情之外,對拍片的基本功夫還要打好,想一想為什麼要拍片。

  在多年的電影生涯中,真正讓杜琪峰轉折的是在九十年代中期與韋家輝、游達志、游乃海等人建立銀河映像。過往他的電影有很多的制肘與被控制,銀河映像的出現使他感覺到自己像個「導演」。在往後九七的市道低迷下,他依然絕處逢生,當時的香港電影面對著翻版與經濟不景的衝擊。而他也在那個時期開始拍攝作者風的作品。兜兜轉轉,只有生存才能夠生活,他在艱辛中求變,活過來了。引證了做好電影要「捱」。

  在杜琪峰身上看到的是很老土的香港特質,窮則變、變則通。對於香港的思索,在他的電影中也可以參透一二,《黑社會》對選舉的看法、《文雀》對舊物的消逝。在《無涯》當中能夠用他的電影透視一份他對香港的看法,電影、城市、人文三者是緊扣在一起的。這是電影粉絲了解偶像的情書,也是導演獻給香港的情書。

  學海《無涯》、專業精神與做人的精神更值得學習,在林澤秋的紀錄片裡看到這個人稱「惡」導演的人,心底裡其實是很友善的。而香港的文化也不只得「性愛大觀園」或者是「粗口戰場」,香港文化有他,有銀河映像。而銀河映像還有游達志、歐健兒,逝世的司徒錦源也曾經是銀河的一份子。未來銀河的路還很長,但肯定的是無論是誰接班也好,以杜琪峰為核心的專業形象將會承傳下去。

  Text/Doroth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