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马拉雅》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喜马拉雅》经典影评集

2018-05-10 20: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马拉雅》经典影评集

  《喜马拉雅》是一部由李石勋执导,黄晸玟 / 郑宇 / 赵成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马拉雅》影评(一):登山的意义

  豆瓣上小资很多,很多年常年都不迈出家门的宅男宅女 或者城市清新是无法理解 登山的意义的。

  很庆幸我是个身体力行者,登山我做到了可以独自带队。 电影我可以做到剪辑拍摄同时也对电影制作者对于这个电影的还原度 表示敬意,能够拍出如此逼真的效果,应该说取景地 确实花了一番心血。同时这种恶劣环境下 能够完成 克服高反的拍摄 其表演发挥 能够达到 目前的程度 已经令人非常感动了。

  也可能是登山之人的爱好吧 看这种电影 总是带有自己对于登山的情感在里面,未免有点不同吧。

  按照我的当初预想 电影应该是大圆满解决 山上的人拉下来,不过出乎我意料,山上之人永远只能留在了山上。不过这一点倒也是真实还原 在喜马拉雅地区 真的救一个人 非常 非常的困难,那么多的山难事故 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之下的选择。这个时候人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是电影的戏剧冲突所必须呈现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冲突 没有情感的难以抉择 难以出一部优秀作品

  换做我,我也许不知道我会如何抉择。但是我敬佩这些人去山上的行为,不为征服,只为了朋友

  《喜马拉雅》影评(二):喜马拉雅山

  按照我的当初预想 电影应该是大圆满解决 山上的人拉下来,不过出乎我意料,山上之人永远只能留在了山上。不过这一点倒也是真实还原 在喜马拉雅地区 真的救一个人 非常 非常的困难,那么多的山难事故 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之下的选择。这个时候人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是电影的戏剧冲突所必须呈现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冲突 没有情感的难以抉择 难以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换做我,我也许不知道我会如何抉择。但是我敬佩这些人去山上的行为,不为征服,只为了朋友。

  他们都是无畏勇士

  《喜马拉雅》影评(三):几个bug

  既然是登山题材,做一些基本功课必要的吧。

  一些小细节比如坐在峰顶玩这些就忽略了。

  说几点不太能接受的bug:

  1. 无氧攀登。这个嘛方便队员沟通和剧情展开,略去此节还可以接受。

  2. 干城章嘉(8586m)峰顶前100米坐一宿还能继续登顶无伤返回。。。(Everest里的Rob哭死在山上)。

  3. 珠峰路线。这个觉得比较低级,寻遗体队员从卢卡拉(尼泊尔,南坡线路)徒步出发,居然走到东北山脊(西藏路线)救人,之前事发时也有地图闪过“二号阶梯”,完全是北坡线路。

  4. 无论南北坡,在4号营地吹口琴唱歌,真是不愿意节省体力啊。

  5. 正福连夜上去救人,爬到8700+的地方,且状态不错,完全不可能。

  这些错误不算低级,但确实经不起推敲。我从未登山一日,仅查阅过许多96珠峰山难的相关资料,光是一篇知乎回答“0基础如何登珠峰”就能帮导演完全避免这些遗憾

  一直喜欢韩国电影的节奏感,但这部有点踩空。再加上狂乱煽情,真是一边哭一边气。

  真是残念啊。

  《喜马拉雅》影评(四):下不来就是下不来

  今天想电影,没想到是第一天上映。10月份去釜山电影节的时候发现会场外面贴着好多喜马拉雅的海报,上映的月份在12月,当时还在想这宣传的真早,也没想要去看。今天为了庆祝学期结束所以吃烤肉喝烧酒然后看11点的场。

  不知道是因为太晚了还是怎么样,全程没有几个人,感觉应该在10人之内……整个电影就是大风大雪,看的我好冷,前面的有2个人看到一半都穿上了脱下来的大衣……因为百分之90都是方言所以我感觉我也就听懂了一半,黄政民这个方言王反而成了“普通话”最标准的一个也是醉了。肯定有釜山方言,有没有大邱方言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不知道大邱方言是什么样子的……)。

  整个剧情其实就是指挥方说“天气不好,别爬了”,而探险队说“不行,我得上去”。本来以为是黄证民是男一,但好像郑宇是男一。

  넌 내려가는 길 모르다매,그럼 올라가야지.-----你不是说不知道下去的路么,那么就要上去啊。黄政民是这么鼓励郑宇的,把郑宇训练了出来。后来他自己登山,和自己的同期还有新学员一起都死在了山上。看到他和自己老婆甜蜜告别我就知道他活不长了。我也感觉到黄得再次上山,但是真没想到他还活着下来……看到郑的老婆说“他好像不想下来”,于是就留他尸体在山上了。看到这里热泪盈眶。感觉整个电影在讲一个经典感动的故事,用的视角也挺好。在意识朦胧之间看到了郑宇然后果然他尸体就在旁边不远简直快吓死我了……这种经典还魂我还是没法消化...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画面好看,雪崩还有滑落的几处看的我挺揪心的。要说不足就是无论谁是男一都是那样那样一笔带过,感觉很着急把这个传奇的故事讲完。郑宇合他同期去黄政民家里,还有郑接受采访的时候挺搞笑的,但是其他都是挺悲挺压抑的。 我在看的时候不断想为什么要上山啊……包括看完了之后我近期绝对对山没啥好印象了...好多事情都是上得去下不来,还剩一点点,要么就成功要么就会死在山上,人们都冲着成功去然后不少人死在了路上。又想起小栗旬演过的岳,突然发现喜马拉雅真是没有颜面担当....光是怕坡我就快累死了,看来登山题材我不能喜欢...就像生活残骸的女一没办法理解篮球这门运动一样

  《喜马拉雅》影评(五):可能无法将他带下山了

  一部充满兄弟情的电影。武宅遇难,严队长和一帮队友放弃家人,放弃工作,冒着生命危险,合力登山想要带回朴武宅和另外两位队友的遗体,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危险,令人动容。可真正触动泪点的地方是,在历尽艰辛后,终于找到了武宅的遗体,在带着武宅遗体下山的途中,当他们难以坚持,在一处休息时,队长看着这些过去随他一起出生入死享受登顶的快乐,而现在大部分已经退隐了的,再次登山只是为了带回武宅遗体的队友,一个个伤痕累累,再坚持下去可能会命丧途中,心里满满的都是歉意痛苦,他给武宅的妻子电话眼眶满是泪水,用颤抖的声音,说对不起她,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可能无法把武宅的遗体带下山了,武宅可能要永远留在山上了,他们会把武宅的遗体葬在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会给武宅用石块修一座墓,在一个面相阳光的地方,永远守望大山

  《喜马拉雅》影评(六):眼泪 是因为敬佩 是因为反思

  看了前面的短评 好多给分不高好多评价说太韩式催泪有的剧情太无脑了 但我觉得 那些问题连吃瓜的我都能解答 而且那些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拍这部电影的目的

  突然想起来前些天失踪的独自划船环球的国人船长媒体对于要不要救他这件事报道了很多 当时吃瓜的我也觉得花那么多钱去找一个基本不可能生还的人有点不值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 从旁观者角度感受他们的人生 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每年在喜马拉雅遇难的人太对 就我知道的都不下十数个 但还是有人向上爬 可能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其他国家高山爱好者的遗体

  这群人 有目标热情 有血性 与其说救人是自私 不如说是本性使然 他们都只是普通人 登山只是一个爱好 只是发自内心热爱而已 我不懂 因为我没有一件想要用生命热爱的事情 没有拼尽全力去做过什么 只想吃吃喝喝傻呵呵的过一生

  说到赚眼泪 每一滴都是真心发自肺腑的佩服 当然 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反而 没有get到太多导演制造的泪点 一直在思考他们的人生 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可能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吧

  最后 希望世界和平 每一年的愿望 没有战乱 每个人都能好好的活

  不过这电影真的有毒 找了这么多忠武路演员来演 能不入戏么!!

  《喜马拉雅》影评(七):人生的喜马拉雅

  原文有很多动图和图片,豆瓣上就不一一上传了。。。地址在这里: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2436431703317#_0

  我可以想象到的情节,看的时候却还是哭了。希望我的这篇影评能让你对登山和人生有些认识

  2015年12月韩影《喜马拉雅》原创影评

  人生的喜马拉雅

  y Kilualavender 隽 (隽永剧评)

  序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梦想家、探险家、实践家。因为那些梦想、勇气、和努力,普通人的世界也被激励着、鞭策着、治愈着,进而变得更为积极富足、和斑斓了。

  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时空里,我们终有无法突破瓶颈、无法跨越的障碍、无法触及的领域、无法见证风景。所以,我们通过电视、电影、网络书本、各类实质虚拟平台和媒介来感受那个超越我们能力资源之外的世界。而这部电影,将带领我们感悟行走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神之境界

  当被逼入人生窘迫绝境时、当觉得自己无法再支撑下去时,看一下这部电影吧。也许对你会是一种释然、鼓舞、和动力。当人生有过不去的坎时,想想那些攀上高峰深入洞穴、潜伏深海、浸没沼泽、步入宇宙、待过灾场、上过战场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极限挑战岌岌可危生离死别吧。也许,你就愿、就能、也就会跨过那条坎了。

  正文

  《喜马拉雅》于2015年12月在韩国上映,今年1月时曾力压《局内人》荣登韩国票房榜首。这部影片由韩国 CJ Entertainment 发行,李石勋执导,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登山类影片。主演有在电影界获奖无数的黄政民,《请回答1994》里的郑宇,以及《请回答1988》里的罗美兰等人。

  影片的开场就径自入侵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带着攀登雪山时真实强烈的代入感。上气不接下气好似随时就会倒地的粗喘声,银白晃亮得刺痛双眼的厚实雪地,湛蓝的飘着细碎雪片的幻变天穹耀眼却似乎没有什么温度太阳。。。“这里是不允许人类亵玩的神之领域,就像从我坚毅内心涌出的最锋利巨大的圣君一样的开始,人们称之为喜马拉雅。”

  影片开场的一分钟便交代了登山者的专业程度。从他们专业的登山器材 —— 雪地登山杖、手式上升器、主绳、铁索、小绳套、安全带、安全锁、岩石锥、雪地登山钉鞋、雪地登山服、雪地防辐射太阳眼镜,雪地技术冰爪等等;从他们专业的套索攀登方式;从他们要攀登的山峦;从他们登山服上的韩国国旗;从他们遭遇雪崩后迅速反应。。。这一分钟的光景似乎过了很久。如果这部片有3D版的话,观众的模拟体验一定会更深。

  演员们晒得如同藏民般的暗褐肤色、那些真实雪地场景下克服了高原不适反应的本色真情演绎、只有登山的勇者才能亲眼目睹高远瑰丽之景,确凿实在地揪住了观众的心神

  职业的登山人是一条万分艰险的路,只有对登山怀抱深厚热爱的人们才能坚持地走下去。出名之前,没有赞助、没有同伴、没有指导的登山者们只有成为了那个领域的顶尖才有可能获得关注。但是很多登山者往往在完成登山心愿功成名就之前就退下阵来,或因为体能下降、器官衰退、财政困难、命丧九泉。。。但也有很多技术高强的登山者成为了清贫的高山向导或急救队员,每每冒着去了便可能回不来的危险去拯救被围困在山涧的人们。此片中赞助登山队员的商家势利也是功利的,登山队员每攀登上一座高峰,每一帧登顶的照片便是极好地可以宣传登山队员所穿衣服和所用装备时机。但是一旦出现登山队员遇险死亡的报导,商家便会抹去一切与他们相关的商标和印记。他们对于队员的死亡是概不负责的。他们也认为自己的赞助与队员身心付出是对等的,因此不需要再做额外的关心

  登山是一项对身心、体能、反应、技术、经验综合要求很高的极限运动。热衷并享受登山的人往往富有积极进取的自我挑战精神。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们大多是胸怀壮志的,却也是谦逊谨慎的。因为他们了解自身的极限,也深知自然强大,所以他们对生死和人性有着比常人独特明晰的领悟。所以队长严弘吉说:“喜马拉雅的山神,请允许我们进山。” 所以他十分反感朴武宅狂妄地说出 “征服” 二字 —— “征服?征服什么?冒着死登上去,匆匆下来,那叫征服吗?登山人是不会说征服这两个字的。连基本都不懂的家伙们。” 后来成为独挡一面队长的朴武宅延续着严弘吉的训导,是这么教育新入门的弟子的 —— “你以为现在上去之后忙不迭地再下山就算征服了吗?我们只是走运,得到了大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知道了吗?”

  登山首先要克服和锻炼的是体能,有了强健的体能才会有抗压抗寒的能力。高山上的极度冰冷和缺氧,自身要负重的登山装备和生活必需,克服了这些之后才有能力去照顾其他队员,才有精力去思考和调整登山策略,也才有余力去抵抗地形地势和天气变幻所带来的危险与未知。

  登山是一项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合作的运动。每个人的装备越精良、经验越丰厚、技术越纯熟、品格越高尚,就会极大程度地增加雪地登山团队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存活性。登山队员之间的友情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信任也是坚不可摧的;因为他们同甘共苦过,甚至同生共死过,并且他们见证过彼此最最真实的本体,包括那些丑陋的、隐藏的、难忍的、掩盖的部分。如果从高空俯视鸟瞰那些在峭壁、冰川、雪山上攀登的队员们,一定像看一串弱不禁风的蚂蚱吧。登山队员是命运的共同体,每一个固点上的生命仅是通过一根沉重而又纤细的主绳连系牵扯着。每一个个体的独立运转都会或多或少地牵扯、影响、拯救、甚至毁灭其他的个体。能够逾越生死界限和人性粗劣的友谊,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铭肌镂骨。

  登山的电影可以偏重登山探险本身,挖掘登山中诸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探讨,像根据台湾登山家 高铭和 所撰写的《九死一生》所改编的电影《绝命海拔》;也可以是记录登山技术、心理、风景、和侧重拍摄攀登过程的影片,像中国首部历时四年拍摄完毕的超清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更可以是描绘登山人登山和普通生活,引发对人生思考和感恩的影片,比如这部韩影。我喜欢这部影片中登山者的视角 —— 他们经历的世界、他们目睹的风景、和他们领略的哲理。我格外喜欢严弘吉队长锻炼培训朴武宅,使其成为独当一面队长的场景;喜欢看他们狼吞虎咽地偷吃五花肉、与孩子们欢乐地模拟训练、两人吊在高空聊家常般地静看夕阳西沉。

  登上海拔8000+米的喜马拉雅是什么样的感觉?“天空一片漆黑,不会有氧气。再上去点就是宇宙了。” 遇上雪崩是什么感觉?被雪深埋是什么感觉?爬在接近垂直的冰川上是什么感觉?走在陡滑的梯子上底下是万丈深渊是什么感觉?不得不整夜在冰冷的悬崖上过夜是什么感觉?零下60°的气温又累又困又不能入睡是什么感觉?遭遇狂风冰雹呼吸似乎在顷刻被夺走是什么感觉?看到天气转变晴好第一缕亮眼的日出瞬间温暖自己是什么感觉?在生命最后一丝气息和清醒都快消逝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有哪些遗憾?。。。这些你都会在影片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每个登山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登山缘由、故事、和最接近死亡的感悟。那些在外人看来轻描淡写的成就和履历,背后渗透的辛酸实在是太多也太重了。幸运的比如电影中的英雄队长严弘吉,有赞助、有名气、有人望、有家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还俱在。但是现实中很多登山无数的重度痴迷者在输掉事业,赔掉家人之后依然奔赴巍峨的阡山峻岭。他们的热情似乎永远不曾削弱减少,即使五脏六腑因为深度的冻伤而产生不可逆转的损毁,即使五官肢体因为雪崩的冲击而面目全非且需要昂贵的修复,即使遭遇登山下坡时惊心动魄的九死一生,即使因为严重低温缺氧而无力返回人间的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我喜欢这部韩影还因为它带着劫后余生的幽默,就像《太阳的后裔》里的刘时镇一般温暖;也许经历过大死大生、大起大落后仍能宽厚待人、坦然若之的人们会更惜缘、惜福。

  (老大你也太坏了吧!好不容易爬上去了,你捉弄人家啊!)

  (太搞笑了!国旗飘走了。。。哈哈哈。。。)

  (已经冻得语无伦次了,思维混乱了!)

  我很喜欢严弘吉在电台说过的这段话:“登上山顶,以为会找到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是吧?以为爬到七千米左右的程度,感觉怎么活下去的解答就会出现在脑海?以为爬到八千米左右的话,感觉就会找到活着的意义?但是在那个地方,是绝对不会找到那些东西的。在那里唯一能感受到的唯独只有自己。非常辛苦、非常痛苦的时候,我不知道的自己的另一面就会出现,曾有过的所有假面就都会脱掉。普通人有可能一辈子都未曾见过自己真正的一面,就这么生活着。”

  得与失、取与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之一,只不过在登山的世界里更为残酷罢了。

  天气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离开登顶只有100米,你是上、还是下、还是停留?

  如果割断绳索就能自救,但会失去队友的生命及物资;不割的话极有可能同归于尽,你是割还是不割?

  当队友被撞飞陷入昏迷,你也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你要如何自救并救人?

  队友的尸体 vs. 队友的生命?

  听到被困在山上奄奄一息的队友们的呼救,没有支援、天气糟糕的情况下,你会展开近似自杀的救援吗?

  已经深度冻伤到快成死人的别国队员,力有余的你会参与希望渺茫的救援吗?

  心爱人的尸骨不知在山里的哪个角落,你会宁可牺牲自己生命、财富、和时间地去无止尽地搜寻吗?

  。。。 。。。

  (这段哭得真让人心疼!!!)

  quot;所谓登山,就是在无路之处开始的。当我们到达,这将成为一条新的路,成为新的标尺。我们将一起攀登上去,一起下来。今天,我们以喜马拉雅远征为名,成为一体。”

  我的登山感想

  作为一名菜鸟级别的登山人,我一年可能也就攀爬2-3座山,单次来回的山程一般不会超过2000米,海拔不会超过1000米。在爬坡爬得很痛苦的时候,我总会觉得登山就是自找罪受、活找苦吃。若非有景色独特宜人之处,去过一次的登山地我一般是不会再去的。最凄惨痛苦的一次登山经历是登山完毕后的第二天我的腿关节完全无法弯曲,只能直挺挺地瘸着走路;平时走路时我居然从未注意过自己会用到那么多的肌肉组织。

  (有些景色亲身体验该多好。)

  我在国内的登山经验很少,小时候随父母去过的登山地都是被修建维护得很好的,这和国外最大化保留山体原貌、不破坏自然环境下的登山很不一样。有些路因为极少被人行走,所以陡峭得让你觉得这根本无法攀爬。当看到外国友人身着热裤,不怕摔得鼻青脸肿地光速冲下陡坡时,或者以超音速的速度攀岩走壁远远地把我甩在身后时,我的内心是极度奔溃和羡慕的。交流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来山里锻炼好几次,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了。

  有过登山经验的人都知道,下山其实远比上山要更艰难,也更危险,并且对膝关节的损伤也更大。有时下坡时的坡度实在太陡峻,近乎垂直,没有铁链和树杈可以抓靠,在登山杖也毫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下坡时简直就是一路磨着皮滑下山的。上山时肌肉撕扯用力过度,下山时的双腿完全是疲软的,会不自禁地发抖,而天气恶劣时更为危险,思想一不集中就会发生意外。

  (Arc'teryx is a Canadian outdoor clothing and sporting goods company, North VanArc'teryx is a Canadian outdoor clothing and sporting goods company, North Van)

  登山时我觉得最难的部分不是身体的发酸、肌肉的疲乏、耳鸣到只能听见自己粗重的呼吸声,而是未知。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登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已经快要到达极限的自己能否坚持地爬完?。。。但是每当自己登顶休憩、吃着酸甜的水果、俯眺山下风景、接纳阳光的温度和清风拂面时;当自己轻松地下山,看到迎面上山的人们挣扎、疲惫的粗喘时;当夜晚筛拣着自己拍下的沿途照片,回味登山时的心情、风景、和感受时;当轻轻地告诉自己终于又有了一份小小的成功、努力、和体验时。。。我觉得想要登山的心情又复苏觉醒了,攀爬时经历的苦痛也早已抛到九宵之外去了。

  登山前要预先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考虑旅途和登山来回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山里没有树荫遮挡,那要做好防晒或者降雨的准备。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去树荫繁茂的山区登山,也要做好一定的防寒、防风、和防虫准备。如果自身对花粉、蚊虫、风寒等特别敏感的,要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登山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改行程。如果患有心血管病、关节炎症等,应适当降低登山难度,减轻对身体的压力。登雪山时穿戴亮色的登山服和手套容易被发现和解救。

  尾语

  在登山的途中,我经常可以看见母亲背着出生不久的宝宝和巨大的行囊强健轻松地爬坡越岭,也经常目睹很多帮助伴侣、家人、或朋友提携行李、支持鼓励他们继续攀登的人们。所以每次下坡时,看到疲惫的想要放弃的人时,我总会主动地给予他们微笑和鼓励的话语。

  据百科,“截至2012年,大约有235人丧生在攀登珠峰途中。大多数丧生者死亡在8000米以上高度,雪崩和意外滑落是两个最大原因。”

  “2010年5月22日,来自美国加州13岁的少年 乔丹罗麦罗 从北侧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登上珠穆朗玛峰者。”

  “2012年5月19日,来自日本山梨县的73岁女登山家 渡边玉枝 于当地时间上午7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年龄最高的女性登顶者。”

  “中国妇女界登珠峰第一人 —— 潘多。这位1939年出生的藏族女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妇女。登珠峰的时候,潘多已经37岁,而且是3个孩子的母亲。”

  (来源:http://mountain.57883.com/mountaineering/7040/25140176.html)

  在此,向那些抵达过地球上至高点的登山者们;向那些在登山途中不幸遇难、致残、身亡的人们;向那些默默藏身大山,毕生献身给登山、救援、培训、带队的人们;向那些勇于,也坚持挑战自我极限的人们;向所有登山的失败、成功、经验、和成果,致敬!

  人生中有很多如 “喜马拉雅” 般不可高攀、不可企及、不可登顶的高峰,可能是身心的极限、事业的挫败、梦想的破碎、阶级的高低、血统的贵贱、人生的背叛、心爱之人或物的永别。。。但是不要因为暗寂的无望、怀才的不遇、颠沛的辛酸而放弃相信、坚持、热爱、和希望!不要因此而向苦涩的自己和现实的世界妥协!不要慢慢任由自己成为怨毒、卑劣、和自私的人!

  在你痛苦地攀岩在人生喜马拉雅的时候,在你痛苦地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请记住你不是孤军奋战!当你抵达人生喜马拉雅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为下面攀爬的人鼓励、加油、和支援。

  May we all

  tay Warm. Stay Cool.

  tay Safe. Stay Adventurous.

  tay Young. Stay Happy.

  tay Alive. Stay Simple.

  tay Fun. Stay Beautiful.

  tay Brave. Stay Selfless.

  tay Dreaming. Stay Laughing.

  ... ...

  (完)

  《喜马拉雅》影评(八):虽然很喜欢黄正民,可影片的剧情真是太差

  作为一部记实性事件类电影,讲好故事是最重要的。可是故事开篇就是毫无意义的煽情,黄正民救援的俩个队员不愿暂时放弃尸体,硬要留下的行为寓意本判的主旨就是不放弃同伴,但是如果是其他方面还好说,这是喜马拉雅山,在山上过夜或者夜里下山根本就不是电影中那样,是非常危险的跟找死没区别,同类的可以参照绝命海拔,所以取得就两种人要么不要命也要上山要么就是专业的。故事的开头黄饰演的角色和那俩登山者就极不专业的做出了可能弄死自己的选择。再有就是煽情的实在太过严重了,本片主角就是为了寻回同伴尸体,而再次出发,那么只表现为了完成约定找回同伴就各种感动而不是把他再次攀登客服完成约定这种精神歌颂感觉这个侧重点太过薄弱,同样参照绝命海拔俩者观影体验差距不小。最后的问题就是场景太假,拍摄角度暴露了海拔不高的事实。而且这种攀登必然是专业性极强的,你找了一帮业余的训练几天就上山太儿戏了。

  《喜马拉雅》影评(九):《喜马拉雅》,前半生的山

  “镜头旋转180度,背景音乐响起,飞雪飘散,群山连绵,此时黄政民所面对的正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几年前朋友头一次叫我上山,大约是在晚饭后给我打的电话。什么不走正道,从侧面爬上去,挺有意思的,类似这样的话他说了很多。我当时完全搞不清状况,只问了一句,能摔死不?

  他笑了几声,说,那不能够。又想了想,说,不过也有点儿危险。

  今年2月份提到了与崔岷植的《大虎》同日上映的《喜马拉雅》。《喜马拉雅》的电影海报就是黄政民的一张脸,挂着雪花的脸上展现出了八颗牙的标准笑容,但仔细一看眼里却含着泪。不管怎样,有黄政民主演,那就必须要看一看。

  通常宇宙国的电影都是那么个套路,前半段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不时还把观众逗得眉开眼笑。后半段情感铺陈蜂拥而至,冷不防的就能让人为之动容甚至催人泪下。如果后半段的故事情节在正常发展之下起伏不大,如同韩剧一般,编剧还会适当的加入绝症,车祸,死得早等必要元素。

  《喜马拉雅》由李石勋执导,黄政民,郑宇等人主演。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次的故事不需要编剧再费周折,因为事件本身已经足够感人。

  影片开篇是第一视角的登山镜头,极端的环境与吃力的呼吸声均映衬出登山之艰难,之后被挖出来的黄政民就出现了,躺在山上的黄政民样子搞笑,实则气喘连连。镜头旋转180度,背景音乐响起,飞雪飘散,群山连绵,此时黄政民所面对的正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

  正如之前所讲,影片前半段欢快积极,黄政民饰演的严队长既是一位登山家,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直到严队长遇到了同样顽强不屈的朴武宅,前辈的关爱,新手的成长,团队的协作,大家庭一样的氛围,轻松搞乐的故事这才慢慢开始。

  我个人比较喜欢登山,要是哪天天气好,碧空如洗,云朵盛开,我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想着这样的天应该与朋友们上山游玩。张嘉佳怎么说,“天生出白云,地盛满欢喜。”

  但登山并不轻松,前二十分钟会呼吸急促,会出很多汗,待到肺逐渐适应了攀登的节奏,还没翻过第一个山头。经过了几座小山之后便是四肢乏力,遇到下坡会管不住自己的胳膊腿儿,如果趁势跑起来,那刹车就成了问题。登山的过程中有“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同样也有《在路上》的反叛与追寻,但个人更喜欢的是登山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克服困难的踏实感。

  近年来黄政民主演的电影接连上映,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只是因合作的导演不同,影片质量有些参差不齐。包括《喜马拉雅》在内,黄政民近期主演的电影都出现了跳跃式的叙事走向,尤其是2016年上映的《检察官外传》,虽然通篇轻松欢乐,但后半段的影片节奏加速感明显,在前半段的叙事节奏对比之下,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故事上的割裂感。能将普遍时长两小时的韩国电影拍成虎头蛇尾,由此可见黄政民在成为观影人次超千万的演员之后,至少在选片方面有些急功近利。

  据目前所知的消息,黄政民仍有三部电影在拍摄中或已有参演计划,相比近期的影片高产,个人更愿意看到好演员演出来的好电影,希望黄政民一步一步的踏实前进,主演的电影都好看,不要步子大了扯着蛋。

  如今天气渐暖,逢节假日朋友们也会叫我一起上山。

  因为食物和水都是我背。

  《喜马拉雅》影评(十):常有人说,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很多人不解那些登山的人,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风险,吃这么多苦去登山。甚至会把他们脸谱化为,是为了挑战和征服大自然,为了破记录,或者是为了山顶那片全世界没几个人能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

  我并不觉得大多数冒这么大生命危险去登山的人,都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然我想原因有很多种,每个人热爱登山的那个激发点也都不一样。也许有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的人是为了名誉和记录,有的人是为了那种刺激感,当然也有人是为了那片风景。但我仍觉得,克服人性中对死亡天然的巨大恐惧,都要去坚持做这件事的有些人,真的是出于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他们挑战和征服的也并不是山峰和大自然,而是自己,挑战自己的意志,探寻自己的界限。

  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生命的看法和所赋予的意义都不同,都只是一种选择罢了,有的人选择对那个被自己放弃的选项心心念念一辈子,有的人则选择那个看起来风险极大,但不给自己留有悔恨和遗憾的选项。

  我想那些抛开生死做出选择的登山者,登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可以做的事,而是必须做的事,就像梵高画画,MJ跳舞,梅西踢球,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登山者们的热爱,背负着更沉重的生死这个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