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马拉雅》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喜马拉雅》影评10篇

2018-01-08 20: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马拉雅》影评10篇

  《喜马拉雅》是一部由埃里克·瓦力 / 米歇尔·德巴执导,Thilen Lhondup / Gurgon Kyap / Lhakpa Tsamchoe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马拉雅》影评(一):世界尽头 生命可畏

  2016年5月19日上午,我在爱奇艺网搜了《喜马拉雅》。影片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讲述一个村庄靠买盐生存的一段历史村里运盐的老头人、新头人的命运交错、悲欢离合,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地平静自然、有章有法。

  村子里的人几乎与世隔绝,靠年轻人将本地产的盐运出去卖掉,换来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也许他们想要的只是在顺应神灵指示的前提下,努力地活着。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地熟悉,因为我也多年生活在西藏,知道这里的河流山川、气候条件、民居村落;但又那么地陌生,虽然在此工作生活十余年,但并不了解本地的文化、宗教以及藏族人的性格习惯

  影片开始,牦牛群气势磅礴地从山上奔回村子,但没想到的是,运盐老头人天尼的儿子意外身亡。没有过多地渲染悲伤,天尼的家人平静地接受死亡的事实,在诵经、祈福、天葬等仪式中,送走年轻的生命。此时,老天尼的悲痛、猜忌、倔强在血液里流淌,他不愿意把新头人的位置交由卡马。在喇嘛占仆后,决定自己重操旧业,带领村里人和牦牛队伍运盐,然而几乎没有人响应他,唯有他的孙子、儿媳妇、小儿子以及几个年迈的老友默默支持他。在我看来,这就足够,他是幸福的。

  他步伐矫健、声音洪亮、性格强势,也许天生就是领头人。为了超过提前4天出发的卡马队,他带领大家冒险翻越恶魔山路。这一次,他成功了,也没有半点松懈,依然按照神的旨意,在稍作休息后继续赶路,避免暴风雪肆虐。除了卡马,其他人都追随了天尼的步伐。唯有卡马,他相信自己大于相信神灵。途中,牦牛群和人们依然没能躲过暴风雪,他在帮助大家走出雪山后,自己却撑不住了,倒在了漫天风雪里。好在卡马并没有那么固执己见,追随了他们,亦或是在山那头更猛烈的暴风雪中生存了下来。当他看到躺在风雪里的老天尼,义无反顾地背起他,艰难地走出死亡禁地。

  老天尼被救活了。他们继续赶路,走到了群山之顶时,老天尼从怀里掏出洁白的哈达,交给卡马,认可他是新头人。这时,天尼像是释然了自己的生命,愿意待在群山之顶不走了,这里是属于他的,他是属于这里的。看到他不愿意身边的人救他,不愿意别人干涉他的生死;看到他的亲人朋友,甚至年幼的孙子都能坦然面对他的离开,顿感生命的渺茫,顿生敬畏之感。

  这是我第二次写影评,过多地叙述了老天尼,但心里也惦记着片中每个有血有肉的人,勇敢自信、有担当、有情义的卡马;坚强善良母亲可爱、勇敢的孩子;细腻、虔诚的弟弟……

  《喜马拉雅》影评(二):信仰的建立,关于放下的修行!

  喜马拉雅,是一座美丽的神山,生活在这一代的华夏儿女,有着甚深的精神信仰。他们宁愿用几年所积攒下来的积蓄,不远万里,一路磕长头朝拜神山圣湖,朝拜圣地拉萨。他们的生活淳朴而彪悍,因为雪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喜马拉雅》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关于信仰的故事

  故事从天尼的儿子去世开始,天葬,向我们展示了藏族独有的丧葬形式,告诉我们,让菩萨的化身秃鹫们将死者的灵魂带上天堂。而死亡的教育也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育。死是生的一部分,“他的灵魂会在地狱游荡一阵子,最后会到达天堂”,这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未来佛,我们终究会成佛的。

  接着,就是天尼和卡马两支运盐队的故事了。他们需要将盐运出村子,走很久的路,去换取小麦,得以储存过冬的食物

  天尼守旧,顽固,比较偏激,但也会表现出对孙子的关爱,作为头人的决策力,胆息,在风雪中不支时仍在路后守望族人的责任感。卡马是年轻的一代,主张破除旧俗,但也带来了年轻人的恶习,他反抗传统,以科学态度看待事物,有表现出对头人的尊敬,但不听老人言。

  天尼是曾经的头人,与他的运盐队有信仰,一切行动遵循神的旨意。而卡马作为所占的优势太多了,他年轻,有力量,而且一下子就射箭射入了“魔鬼的心脏”,这让大家非常敬佩他。而卡马也相信自己更胜过神灵的力量,所以急于出发,觉得占卜没有用人定胜天。而这,是一种习性,一种我执。天尼却不一样,他虽然年龄大了,能力弱了,但是他要证明,不是用力量战胜一切,而是用信仰。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到一个人心强大了,他以自己的能力劝说同样与他走过风雨的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运盐。中途有太多的困难和人们的退缩,但他不放弃,并且一直引领着大家。这就像一场孤独的修行,不断有外魔侵扰,也不断有世俗之事打断,更有自己身体的种种不适。但心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如果你已经设定好了目标,在心的力量驱使下,定力就会很大,是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的。天尼也有累了的时候,而这时,他会祈祷天来帮助他,这样他才有走下去的信心。在艰难的路途中,曾差点葬身湖底。但是他没有畏惧,展现出他的大勇。而此时,背景音乐是“绿度母心咒”。绿度母是观世音眼泪的化现,慈悲之心可救八难,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相信虔诚的天尼感召了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才能渡过此劫,这是神的成功。一切的正道都是需要拿自身的东西去换的,魄力、智勇、乃至于生命。但一切的付出,不会是白费!

  诺布是天尼的小儿子,在庙里修行。他的父亲找他一起运盐,起初,他并不答应。然而,在上路前一天晚上,他的师父告诉他“如果你要选择一条路,就选最艰难的那条”。第二天出发时,他毅然决然地跟随他的父亲出发了。修行要在很艰难的过程中,所谓逆境之中易修德。修行人要对内心挑战,如救头燃,这样修行,离成就还会远吗?我们就是要对自己的弱点下手,心里剥离之后,方能成长。否则在顺境中,如何升起精进修行之心呢?相信诺布定在此次旅途中学到了好多,最后他画的壁画,对我印象非常深。有一颗树,上面做了一个人,眺望远方。是的,头人要想的更多,看的更远,才能带领他的族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做任何事也要有长远的目光,方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更好。就如《大汉天子》中演的,在抵御匈奴的战争中,霍去病想到的是这一场仗的胜利,然而汉武帝刘彻想到的是在这一场战争中驱除匈奴,让他们几百年内不敢再踏入汉朝土地一步!站得高,看得才能远。而看得远,才能走得远。

  卡马在经历了暴风雪,到后来也是想明白了很多,并救了倒在雪地里的天尼。而他心境也在悄悄转换,因为他说了一句“是我就了他,还是群山宽恕了他?”从这个时候,他不会再单纯地认为“我们有活至今,不是感谢神,而是感谢自己”。我们的人生,缺少不了自己的努力,但不是盲目的,而是去塑造一个有信仰的生命,这样才是有根有主魂的,这样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在证明什么,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觉得很普通的自身的需要,从而会有一种对所有人所有事发自内心的恭敬心。群山会看清一切事情,神灵也会看清一切事情。因此能够感受到精神的卡马正是得到天尼的传承。卡马将经幡插入玛尼石中,从此,他成为新的头人。

  他们俩的运盐之路,就是他们的放下之路,在过程中经历,以群山为信仰,效法自然。最后他们两人各自放下了执着,天尼将首领的职责传给了卡马,同时自己也用生命捍卫了信仰。

  《喜马拉雅》影评(三):走更艰难的那条路

  我有时觉得大部分人信奉的“价值投资”其实和技术分析没有本质区别。张志雄在《投资真的不简单》一文中提到:中国股市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已经出现过两波投资(机)方法热潮。第一波是技术分析热,它告诉你只要掌握股市价格走势的基本要素和指标,熟记各种图形模式,再加以变化,便可战胜股市。这对投资人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因为世上没有比仅看图形就能赚钱更容易的事了。第二波价值投资热看似与前一波技术分析热截然相反,背后的思维方式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投资还是简单的,只要你信奉“价值投资”,一定能赚大钱。例如价值投资被人概括成“买入(好公司)持有”,多么简单啊!

  中国人一向很聪明。大家去西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藏族同胞对佛教虔诚得近乎愚钝。喇嘛们整天都在孜孜不倦学习、辨经、修行,而普通信众也不畏艰难日复一日磕长头、转山。但内地人学佛就简单高效多了,信奉的宗派也很有意思。早期八大宗派中那些义理深奥难懂,修学艰苦漫长的宗派都衰落了,只有禅宗一花开五叶,发扬开来。即使禅宗,以神秀大师为首讲究循序渐进的渐宗也日渐式微,只有六祖慧能大师为首讲究顿悟的顿宗广为流传。顿悟可比在浩如烟海的经论藏中皓首穷经简单多了。但即便这样,大家仍不满足,嫌参禅太麻烦,成佛太漫长。于是净土宗兴起了,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普通人理解的净土宗就是不用学习浩如烟海的典籍,也不需要修行几劫几世,只需要专心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当世就可以由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里并非否定汉传佛教或价值投资,相反我对其很感兴趣。只是无数高僧大德们的慧根和刻苦并非我等可以比的,我们有何德何能轻轻松松就证悟佛陀的大智慧呢?同样,无数投资者每天在废寝忘食地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没事上论坛灌灌水、四处吃喝玩乐就超过他们呢?佛教和价值投资都是好东西,可真的那么容易吗?我们真的领会其精髓了吗?

  古希腊伟大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过: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长期持有好公司”这一简单粗暴的价值投资法与其说是巴式价值投资,不如说是中式价值投资——中国大多数股民希望(或说幻想)的价值投资。而价值投资成功学大师们自然不失时机因势利导,把巴菲特变成股“神”,然后大旗一挥应者云集(当然也顺便赚点钱)。大师们深知要形成群众性的热潮,首先要简单易懂,其次要可以自我循环论证,消除怀疑,最后在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一切都很完美!但我却依稀记得当年技术分析热潮时的情景与此何其相似。

  巴非特曾说:有些人可能会怀疑我的动机:更多人皈依价值投资法,将会缩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 我只能够如此告诉各位:自从《证券分析》出版,这个秘密已经流传了50年,在我奉行这项投资理论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价值投资法蔚然成风原因很简单:大家想要的不是价值投资,而是简单轻松的投资秘籍。有谁愿意研读晦涩难懂的《证券分析》呢——哪怕巴菲特总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IBM谁不知道好,谁有巴菲特那闲工夫去读50年的年报?即使巴菲特说的要寻找一尺的栅栏恐怕也被误解了,多说人心里想要的其实是七尺栅栏的成就感/收益和一尺甚至半尺栅栏的付出。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发现我们的大脑在更放松、更顺利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大多会有错觉和偏见;而在面对适度紧张和困难时更加理性。偷懒是人的本性,顺着本性的选择必然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价值投资也一样,当你自信满满觉得得心应手的时候,也许你已经走偏了。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喜马拉雅》,小喇嘛的一句话一直记忆犹新:“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就走更艰难的那条路。”只有艰难而人迹罕至的路才会让人收获丰满,困境之下才会唤醒人性中最高贵的美,值得尊敬与景仰。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更艰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喜马拉雅》影评(四):因为纯粹 所以神圣

  这是一部很正统的讲述自然与生命的片子。首先要说 这部影片有个很好的开头 :荒原 、意外、猜疑,从一个老头人的固执和一个新头人的无畏,展开了一场靠耗牛与盐来渡过漫漫征途的拉锯战。而最终撑渡他们熬过险关,其实是爱,这来自于神的指示。

  第二,故事结构很完整饱满,不乏细节。老头人身边的孙子,当年他带领的一帮运盐队乡亲,以及从小被送去寺院当喇嘛的小儿子··· 都在为这个充满着生命预示的故事奠下了一种与人性结合的基调。代际的相传,信仰的怀疑,以及对责任的敬重和群山(自然)的感应···

  第三,老头人和心头人最终达成了和解。十分动容于小儿子喇嘛的这句话:“不要老把自己当成一个父亲来看,我不是头人,我是一个画家,一个儿子,来帮助他的父亲。···他有他自己的决定,每件事都会很顺利的,随他们吧!” 最后他在路上给父亲完成了生命的操度。

  也许生命的一切就是少存点占有之心,听随你所爱的人的决定,就是对他最好的爱。老头人一辈子遵循着群山之神的启示,却忽略了听从生命的安排,其实给予越多,我们的确会生活得越顺利。

  《喜马拉雅》影评(五):这是人 山 神的成功

  村子的头人不幸在运盐的途中去世,他的好朋友遭到了老头人的质疑,一场年轻人和老人,新生力量和老去的力量开始了较量。。。。

  电影中的卡玛寓意为星星,卡玛不相信占卜,他用自己的意志做事。村里的老人则事事小心延续着千百年的占卜传统,听从神的意志。老头人倔强地带着一行老人妇女和未来的头人才人追赶前去的卡玛一行年轻人,走过魔鬼居住的湖边,终于赶上了卡玛。卡玛深深觉得不可思议。老人在晴空万里中看到了暴风雪即将来临的信息于是继续赶路,而卡玛决定留下休息人马。暴风雪不期而至,老人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幸而被卡玛所救。卡玛最终赢得了老人的认可成为了酋长,而老人也在那茫茫雪原找到了归宿。

  在电影中有几个场景值得为之落泪。

  老人一行遇见的朝圣者一家,牵着一只小山羊,年幼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朵花给山羊。次仁问爷爷什么是朝圣者,爷爷说,信仰宗教的人就会这样翻越一道道的山。朝圣究竟是什么,宗教到底为何物,人的心是什么,灵魂是什么,这难以解释,也无法回答。也许,朝圣就是这样,不问为什么,带着一朵花穿越道道险峰,到达目的地,他们,不问为什么。

  穿越湖边小路时候牦牛掉入蓝色的湖泊。爷爷宽慰大家说,两袋盐,一头牛,当作献给魔鬼的贡品。这里的魔鬼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恶魔或者鬼怪,而是藏族文化中对于类似山神,湖神,土地神一类。他们并不是神也并不是魔,而是守护地方的守护神,如果人们破坏了自然,会遭到守护神的惩罚。正是对山水湖,对一切美好自然的敬畏,藏族人才能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这是生存之道,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小儿子僧人在作画时告诉颜料师,这不如昨天澄澈,颜料师抱怨将无法如期完成壁画。僧人说,这不是我们决定的,是神决定的。神来决定一切,这是僧人的世界。事情的完成,是神的旨意,需要僧人的手去画出神的心,用神的心来保护平凡人的心,用平凡人的手去耕耘来供养僧人和寺庙。这就是高原的生态平衡。

  最后让我感动的还有老头人和他的牦牛之间的感情,一路上老人不停和牦牛说话就像是自己的老友一样,这是在藏区普遍的情况,人总是会给牦牛和羊取名字,然后就像某种不存在的契约一样,人和动物成为互相照顾的伙伴,值得注意的是,老牛的名字老噶普意思是老白,哈哈,正是牦牛的颜色。

  这是一部将无尽的力量蕴藏在平实的话语和质朴的镜头中的电影,表面上雪山茫茫沉默寂静,但蕴藏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和美。奥斯卡最佳外语提名是实至名归。感动,感动

  《喜马拉雅》影评(六):他可以看得很远、

  ——你从没有见过树么?

  ——没有。

  ——那你怎么会画他们?

  ——我的老师教我的。

  ——一棵树有多大?

  ——如果你站在树顶,就能看到很远,就像在山上一样。

  ——就像是头人?

  ——像是一个头人?什么意思?

  ——就像爷爷一样。他能看得很远。

  印象十分深刻的一段对话,作为未来的头人,帕桑在很多地方都显现出了他的智慧。而他,也是多泊人中最最爱爷爷天尼的人,他懂他或许不懂,但他爱他。支持他。在征途中,他曾经说要回家。

  妈妈玛雅说:让我们回去村里吧,因为我们大家走得更慢。

  爷爷的答案是,不,帕桑是属于这里的。

  ——他还是个孩子。

  ——那是昨天。

  做一个头人,就应该有远见,比常人看得更远。

  天尼一直有意识地在训练帕桑做接班人,这是一种远见。因为多泊村不能没有头人,卖不出去盐,他们都将在村子里窘况而亡。

  天尼的大儿子死了,在运盐的路上,因为固执。这三个头人都非常的固执,固执到甚至是我都生气了。可是,为什么大家在担心着生命的同时依旧跟随他的脚步,甚至是之前跟随着卡玛出去运盐的年轻人,在看到天尼的运盐队赶上的时候都十分的兴奋,也都追随着他、还有他们的神。

  因此我也固执地相信,其实,多泊人内心都是相信他的。

  关于天尼开始不同意卡玛做下一任的头人,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关于愤怒,关于子承父业,兴许也是一种远见。兴许,天尼知道,卡玛这时候还不适合当他们的头人。他还不能看得足够远。

  如果没有天尼的带领,没有神的指示,兴许大家都会消失在卡玛决定停留下来的好地方,被暴风雪阻挡,断了粮食。

  当然,天尼毕竟还是老了,尽管他有着不服输的精神。他走过了年轻时走过的魔鬼之路,而且成功了。那段路,的确是心惊肉战,不过湖水很美。美,常在险路。这条魔鬼之路让他们奇迹地省了5天的路程赶上了卡玛,成就了天尼的传说。

  只是,终究是老了。

  他知道他要倒下了。可是,他依旧不肯停歇。

  ——休息下吧。有人提议。

  ——不行,多泊人得迎着暴风雪。

  ——还是等着暴风雪过去吧。

  ——不行,我们的粮食只够吃四天了,回去我们一定会饿死的。

  ——我们必须继续往前走,即使很慢。

  他知道他要倒下了,可是他也知道,如果他们不前进,就会死。所以,他决定,让他们走,自己留下。

  他告诉儿子,往前走,必须走到第四个神盅才能扎营。因为他知道,只有走到那,他们才能胜利。

  他拍了拍孙子帕桑,算是一种道别。

  他,悄悄地倒下。

  赶上了的卡玛救了他。

  而这时的卡玛,已经了解到了天尼的远见,了解神的指示,明白天尼所了解的群山,还有群山的主人。他,终于成长为一个头人。

  而,天尼终于不再纠结于卡玛不是自己的儿子这件事了。他,终于了解了顺其自然。

  卡玛接过天尼的权力,成为了头人。

  这时天尼终于倒下了,他说,我们太像了,每个头人都是有反抗精神的;他说,从现在起,你是他们的头人,但是,你要听从神的指示;他说,把我留在这里,我属于群山。

  这是一个关于头人的故事,关于远见,关于勇气,关于毅力,关于爱。

  我固执地相信,藏族的神秘,在于,信仰,只属于他们的信仰。

  他们可以让神决定一切,他们可以三跪九叩,只为远方的神圣。

  信,则有,不信,则无。

  兴许,可以不接受他们所信仰的,可是,却不得不,为他们的信仰感动。

  《喜马拉雅》影评(七):新和旧 人和神

  《喜马拉雅》,“天地人”三部曲之“人”,探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新和旧

  人类社会新陈代谢,新旧两种力量在碰撞、冲突、交融和理解中实现文明的更替和传承。

  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担心新的危险,新旧两种力量被仇恨和偏执蒙住了双眼,互相猜忌、防范和敌对。一个人为自己理所应当的应该掌握部落的领导权,一个紧握权杖坚持不放;一个向传统和宗教挑战,主张命运应该由自己掌握,一个坚信神的旨意,用占卜决定一切的行动。波多村不可避免的一分为二,老头子们还高叫着要把年轻人逐出村子,年轻人们无比自信而轻蔑地回答:“我们就是波多村!”

  矛盾冲突达到顶点,站在一个分叉的路口,一边是年轻人的阳关大道,他们矫健、青春、充满力量。一边是老人们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他们都老了,腿脚不再是年轻人的腿脚了。

  奇迹出现了,老人们在霆雷的带领下,“走最难的路”,节省了四天的路程,出现在目瞪口呆的年轻人面前。

  看上去衰弱不堪的旧的力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年轻人们受到极大地震撼,向老头子们表示敬佩和服从。第二次矛盾冲突再次发生,霆雷用盐巴占卜,看到了晴天里的暴风雪,卡玛却坚持留下来休息。

  神和雪山再次证明霆雷是对的,他带领族人安全穿过暴风雪,顺利到达安全地带。而他却倒下了,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命运却安排年轻的卡玛从后面上来,用他强健的肩膀,扛起老人那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衰弱肉体。这是一个象征,新旧两种力量在这一刻血肉相融,无分彼此。

  两条大河即将交汇的时候,出现了第三次危机——权力的更替。

  卡玛和霆雷寡居的儿媳走到一起,而且霆雷一直怀疑是卡玛有篡权夺位的野心,并在之前害死了他的大儿子。如今,卡玛已经对霆雷家族的权力构成直接威胁。霆雷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然而权力的占有欲是如此强大,驱使他拔出小刀,打算以最后的力量去消灭这个挑战者。

  幸好,这最后一次危机在做喇嘛的二儿子诺布的一句“顺其自然”得以化解。可是,如果危机依然存在,因为,霆雷年幼的孙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到时候他会不会以其“正统血脉”向代行头人权力的卡玛挑战?卡玛又将如何应对?是交出权力,还是誓死相拼?

  在人类尚未发明和平的现代政治制度之前,权力的更替,始终是最危险、最血腥的游戏。

  当然这是后话了,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在雪山之巅的玛尼堆下,部落的权力实现了和平的交接,旧的力量在肉体消亡之后静静地流入新的河流,在年轻人的血液里汹涌、奔腾……

  人和神

  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形式和文化气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聚一方情。

  喜马拉雅的雪山、峡谷,阻挡着现代文明的滚滚潮流,这里的人们不依赖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工具和便利,他们延续着农业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和虔诚信仰。

  高寒、缺氧、土地贫瘠,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存需要非凡的生命力,他们需要紧密凝聚在一起,才能对抗大自然的狂暴和灾难。

  作为这群人的核心——头人,需要怎样的气质?

  霆雷是个天神般的男人,他吼叫起来,人和野兽都要低着头行走,威武、刚强的气质深深地刻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非凡的英雄、魅力的男人。

  作为首领,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和超越常人的眼光。霆雷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众人走不动要回去时,他高声质问:“有神灵和雪山的保佑,回去了死都会感到羞耻!”面临两条路时,他选最难的那条。他看得见晴天中的暴风雪。他也敢于反叛:“真正的首领都是从叛逆开始的,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让喇嘛听我的。”

  最可贵,是他使用权力的谦卑。他对自己的继承人卡玛说:“首领可以发号施令,但要遵从神的旨意。”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雪山让他们通过,而不是他们征服了雪山。

  神是雪山、峡谷和圣湖,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灵的,它们各自的运行规律便是神的旨意。人要在喜马拉雅生存和延续,便要遵从这片土地上神灵的意志。“人定胜天”的哲学在这里只是狂妄无知的代名词,只能给自身和环境带来无尽的灾祸。

  作为权利的掌握者和行使者,他的责任便极为重大,决定着全村人的命运。谨慎、谦卑地行使权力,既是对自身渺小的清醒认识,对神灵和自然的遵重,更是对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和负责。

  天人合一、万物有灵,愿他们的文明幸福、长久……

  后记

  这部电影是一群欧洲人在尼泊尔拍的,深入藏民族最核心的精神领地和信仰殿堂,平等、自然地和他们交流,共同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我们呢?对一山之隔的西藏,我们汉人可曾这般真诚地去叩开过藏人的心灵?没有,这里只有以解放者和征服者自居的骄横和霸道,只有独裁者的暴力至上逻辑和烂污资本主义精明算计和掠夺破坏。

  我为此而感到深深的羞耻。

  《喜马拉雅》影评(八):在一个物质落后的部落中尚能够如此,不禁想到在商品社会中挣扎的我们,到底是谁更幸福,更贫穷,不言而喻了

  一个很朴实的故事,但是发生在完全不一样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中,可看性还是很高的。至少让你明白了一个比较原始的社会形态中,女人和孩子是多么地宝贵。影片因为有了人性的自由,看起来非常的舒服。没有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等级观念,人们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可以很直接,这点难道不是跳过了封建直接到了民主么。两人在片尾自然而然地结合,顺应人性自然的发展,没有道德伦理的诟病,完全顺其自然,这难道不是对人权最好的尊重和执行么。无论从政治(普通人和头人的共同商讨),经济(运盐),文化(婚姻自由),无处不闪现巨大的自由和民主以及平凡中体现的生活的智慧,在一个物质落后的部落中尚能够如此,不禁想到在商品社会中挣扎的我们,到底是谁更幸福,更贫穷,不言而喻了。

  《喜马拉雅》影评(九):对原始应该充满敬畏

  喜马拉雅里头有一段,是进行天葬,天葬对藏人而言是灵魂升天,不说喜悦,也是庄严;可是配乐却是弄得神秘诡异,令人不解。

  去拉萨之前弄了很多关于西藏的音乐,只见一群欧美所谓作曲家,打着世界音乐的旗号,弄出乐一个又一个大碟,但听起来都十分费解。

  且不说我对西藏有什么理解,但是至少我还知道民族习惯,民风;怕的就是这样一群伪世界音乐家,硬是给西藏贴上一个标签,然后就是开始鼓吹,再来几个不要脸的政客嚷嚷“这里不民主”之类的。

  看了一篇关于《革命之路》的影评,提到郑钧的《回到拉萨》,于是免不了要唠叨几句。

  回到拉萨,是我最近一直所惦记的,5月回来之后,心里虽然平静,甚至把在青藏线上几欲休克的痛苦,在拉萨扮作拉漂的日子从现实中剥离,但说实话,拉萨成了一个我想逃去的地方。如果列一个表出来,想去私奔的地方,拉萨大概会是最为现实、最可能实现的地方。

  革命之路也看过了,结局的悲惨与酸楚让我不愿回想。

  梦想地总是看起来遥不可及,比如去拉萨,从萌生想法到实现历经了近乎一年,一件一件的事情出来打岔,不过好在我变态的、自虐的、扭曲的、找死的自行车青藏骑行还是实现了。其实,在贫僧看来梦想并不一定要吊着自己的胃口一辈子,比如说,你告诉一头驴走到前方十公里,可以给它最爱吃的苹果,你觉得他会有兴趣么?它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死在路上。不过呢,你要是把一个苹果一块一块的切给它吃,它也许会很高兴的走完这十公里,然后再附赠你一你个5公里尽兴狂奔。

  在拉萨的日子里留下了什么呢?坚持每天10点之前起床,几乎每天去大昭寺的胡同里去打青稞酒,在院子写给朋友们的明信片,在夕阳里随着虔诚的人群去转大昭寺,去拜佛……我是一个拉漂,短期的拉漂。

  结果呢,我这个拉漂留下了什么?和在路上共患难的骑友一起开了家庭旅馆,留下他自己看着店面、徒步墨脱、带队去尼泊尔——好笑的是,实际上他在过着我梦想的生活。 是的,我把我的梦想留在了那里,留给我的朋友去实现。I'm kidding, 实际上我是留下了我的牵挂,因为我还可以再次踏入我的梦想,一次又一次。

  想起了一个亵渎神灵的笑话,不讲也罢,贫僧不想破戒了。当然,色戒还是……

  然而呢,现在呢,我谁也不愿去想,只想有片刻安宁。

  《喜马拉雅》影评(十):喜马拉雅

  听了很久的电影原声,终于在尼泊尔地震的这段日子里看完了电影。

  这部电影本身很平静吧,没什么揪心的戏剧冲突,缓慢的讲述。湛蓝的天空,美丽的雪山,披着红袍子的喇嘛,转经轮,嘎乌盒,佛陀,牦牛,夜晚的群星。

  好熟悉。

  有人告诉我,我曾在那里生活过,怪不得如此熟悉,不知不觉热泪盈眶。简单的、安详的生活,还有上师。

  当因缘具足后,我们还会相遇的,是吗?

  有趣的是,电影中一直念的,是“噶玛巴千诺、噶玛巴千诺...”

  愿所有在地震中遇难的生命,都能往生诸佛的净土,愿诸众生永离轮回的大海,恒常安住于清净的喜乐之中。

  愿你我再来时,都能脚踏莲花。

  噶玛巴千诺,顶礼大宝法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