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I型起源》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I型起源》经典影评集

2018-05-12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I型起源》经典影评集

  《I型起源》是一部由迈克·卡希尔执导,迈克尔·皮特 / 史蒂文·元 / 阿斯特丽德·伯格斯-弗瑞斯贝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I型起源》影评(一):Find Me

  一开始以为这就是一部打斗满屏,然后全部都是科幻满满的科幻片。

  后来想起来分类里面有说是爱情片。

  看了接近几十来分钟,小高潮来了,前女友死了。

  是的,到这里我还是觉得没有任何的意思,我觉得还是对不起那么高的评分。

  最多就是觉得背景音乐不错

  整部戏只有融入进去,去感觉自己的女友,无论是前女友还是现在的女朋友。你才能体会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刹那。

  就是那一秒钟,

  小女孩抱住男主同时,看着那双眼睛,就像女主角死之前说了一句很无厘头的话。

  Find Me

  《I型起源》影评(二):科学信仰其实没有矛盾

  很震撼

  “如果某一天我的信仰被科学证伪,那么我要认真读一读科学的阐述,并试着用我的认知理解它,如果我确信它被证伪,那么我会改变我的信仰”,能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

  凄美而又迷幻的一段爱情,一段颠覆科学的科幻故事剧本很好,故事真的很优秀。能以这样的深度探讨爱情、探讨宗教与科学、信仰与认知,就已经是很高的立意了。

  每一段对话、每一句台词,若不是在这个年龄、这个阶段这样的认知,是无法感受到这一切这样的神奇的。就像苏菲说的那句“你放不下你的过去”和要求火化一样,竟如此类似于我的心境。哎。

  看了一些影评,发现很多人纠结于是否是转世、轮回。其实,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这也不需要答案重要的只有一个,你的心告诉你的是什么?外在的一切对内在一切的影响完全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当你选择一个结论认为是随机因素造成的这些结果,或者选择另一个结论认为是冥冥之中的主宰,其实都缘于内心里的执著。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你心里认为那是什么!

  顺带说说,如果让我选,我会选凯伦做我的妻子,当男主正打着飞机被凯伦发现后、两人对话完拥抱时,凯伦落下的那滴泪,已经说明了一切,即使如此,凯伦仍然选择爱她身边的这个男人,并愿意支持他做的一切事,而可怜的男主还放不下他的过去,情何以堪

  《I型起源》影评(三):我曾经见过你

  When the big bang happened,all the atoms in the universe,they were all smashed together,into one litthle dot that exploded outward.So my atoms and your atoms were certainly together then,probably smashed together several times in the lase 13.7 billion years.So my atoms known your atoms and they've always known your atoms.My atoms alway loved your atoms.

  如果说在混沌初期的元素便是我们的前身,那么我们在137亿年前就已经见过了。

  在这个马克思理论横行的地点,我们固执相信唯物主义,相信所见即是所得,似乎提及唯心主义就是毫无疑问地否定,甚至觉得可笑。记得星际穿越阐述了那么一个概念:我们身处的三维空间,是不可以见到四维或者五维空间的产物的,第四维度时间,第五维度是引力或者尚未可知。终将是无形的。而I形起源也讲述了这么一个道理,蚯蚓是不感光的,对于它们来说是光是未可知的,假如有一天蚯蚓进化除了眼睛,看到了光呢?这个概念也类似于维度,人也是一样的,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是所见即使所得的,终将有一些东西是无法感知的,比如灵魂,比如情感。有的时候,你相信它存在,它就是存在的。记得有人说,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你见到他(她)的次数就会变多。听起来似乎觉得有些可笑,可凡事都是这样,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们可以理性地用唯物论理解爱情就是多巴胺加上荷尔蒙,用呆板的公式数据解释一切;也可以顺从感性浪漫经历一场邂逅,去感受,去努力,去付出,最后得到成长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如果人生本就是苦痛,那人为什么还要活着?因为不管快乐悲伤,都是自己切身的感受,我们来到世上也并不是为了在这个世界留下印记,告诉后人我曾经来过。只是为了经历,好的,坏的,都是。

  《I型起源》影评(四):科学技术给不了答案,只有他的内心才能给出答案。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催泪的科学题材影片

  恰逢昨天配了副眼镜,对眼镜的关注比平时要更多,这部片子里主角们的眼睛都好美,眼镜的样子好看,可以作为配眼镜之前的款式参考

  伊恩是个理学男,生物学生,给人感觉既有理科男的理性沉稳,又有作为普通男性异性兴趣追求异性的勇气。他在一次万圣节舞会认识了索菲,并留下了她眼睛的照片。在发生关系之后伊恩说错了话,让索菲一气之下走了,留给他一个追不着的背影

  然而,不知道是印证了那句“男人如果喜欢你天涯海角也会把你给找出来”还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他在便利店买东西之后发现结账时间是一串11的收银条,走出便利店之后看见火车高楼上投下的连续的光影就像实验室里对小鼠做的色觉测试,还有即刻停在他面前的巴士,都把他带到了那个广告牌面前。他站在那里,看着那双眼睛,正如许多年后在印度他投放的广告。

  他最终找到了她,像个有担当的男人一样去追求自己喜欢女孩。性关系在年轻人之间发生得很快,他们在一起的幸福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才是真的爱情。不管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许生活需要,但爱情不需要。不在意那女孩之前有过怎样的感情经历,总有一天会有这样的一个男人出现,让她全身心投入

  伊恩和索菲在一起的那几场在床上的戏刻画得很好,年轻人的爱情,混杂着性冲动与荷尔蒙的爱情,对天马行空的问题不切实际想法,没有实际生活带来的压力。他们决定结婚时,在登记大厅被告知需要等24个小时。索菲像个孩子似的急切地问,24小时?为什么?但是我想嫁给他啊!我预感到在接下来的24小时,一定会有不寻常事情发生。

  他们在电梯里,电梯卡住了,暗示有意外发生。我以为他在最后一秒拖出了索菲,安心了不久便发现他怀里只剩下一半的索菲。索菲总是说自己有感应灵魂的能力,他低头望见地上的倒影时,我还以为索菲没有影子

  索菲死后,凯伦来到伊恩的房间,给他带来吃的。有个动作,让我心里好多感触,她掰开他的手臂抱住他,像个填充物,填进他那颗空荡荡的心。他们拥抱、接吻。我想他忘不掉死去的索菲,这样的方法也许不管用。但是当你发现无法填满遗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跨过去,把那个坑留在身后。

  这样的填充行为并没有让人觉得凯伦做得不对。从一开始她就招人喜欢,安静而有真才实学的一年级生。那时候她是个外表朴素大学生,也许对学长有过小小心思,但是也不越矩,会在见到他老婆的时候礼貌地退出实验室,又在他们发生意外的时候赶回来帮忙。有些人生来就是这么成熟

  伊恩以前从未坦露过的是,在那个被困在电梯里的晚上,他曾想过,难道他下半辈子都要和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困在一起了吗。然后在下一秒她就死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 现实总是这样残忍,无论一个男人多爱你,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理性的思考。就算那个深爱的人已经过世多年,也无法蒙蔽一个智慧的人对于感情判断

  这一段让我很害怕。我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万一我永远长不大怎么办,万一今后遇见的他也会对我产生这样的判断怎么办。我觉得很心急,想要变成成熟理性的凯伦那样。

  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在进行虹膜扫描的时候系统莫名出现了一个陌生黑人的数据。之后又被自闭儿童研究所医生叫去做所谓的自闭症测试。测试的房间一片白茫茫,只有幻灯片,让人不断地想起当年他们一起给小白鼠做的测试。这世上究竟有谁从始至终地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去俯视众生呢。后来伊恩凭着记忆图片的样子找到了那个农场,发现这一切测试的物体都是有关联的,是一个黑人老头的生前记忆。而他的儿子仿佛是生来就有对那些物体的亲近感。他在寻找这一切的同时,我一直在心里暗想,拜托不要是关于他死去的前任,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不想他伤心,也不想跟他一起体验那些回忆

  在发现世界上有些人的虹膜是吻合的之后,他那嫉妒属性隐形的妻子鼓励老朋友输入了索菲的资料,发现印度有个人跟她有着一样的蓝眼睛。

  然后就是漫长的寻找过程,然而印度人口密集,十个街区就有一百万人口,他有点丧失信心,凯伦鼓励他多找几天。他在巨幅广告牌上登了多年前的的那副苏菲的眼睛照片,过了几周,凯伦说差不多回来吧,基本已经宣告这个实验失败了,如同他们做过的无数失败实验的其中一例一样。那时他正在广告牌前的一个咖啡店,有一个小女孩站在路中间,凝视着广告牌。长镜头划过那七年前留下的照片,划过乱糟糟的楼宇,划过围观的群众,划过他的背影。这一刻我真担心他转身的那一瞬间与那个小女孩擦肩而过不得相见。镜头继续移动,终于投到了小女孩身上。这么多年之后,再与她相见,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这样不同的异域环境下。她换了躯壳,换了声音,换了语言,唯一让伊恩敢与她相认的还是那双眼睛。

  做完测试,匹配率是44%,不尽人意,伊恩觉得自己很蠢,也许有的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尽管眼睛一样,然而她也不再是她。

  出了房间,他们一改从楼梯通行的方式,转而乘酒店电梯。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他牵着她的手凝视着电梯门,我担心他们会遇到意外,我心想,这一次,好好跟她道别吧。然而毕竟不是国产电影让人一下子就猜中剧情

  电梯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声音出奇的大,小女孩开始大哭,说着他听不懂的语言紧紧抱住他不肯乘电梯。他蹲下来抱住她,他们两个都在哭。这一刻,不管她是不是因为从未乘过电梯被吓哭,还是因为前世带来的记忆让她害怕这个场景,伊恩相信了这是索菲,我也相信了。这么多年之后,能再见到你,感受到你,真好。

  他抱着她从楼梯走出了酒店,匆匆赶来的社区负责人出租车上下来,画面渐渐淡去。前面说了那个小女孩的父母双亡,正如索菲不愿提起的过去一样。不知道他会不会收养她,不知道他们今后的人生还会不会有联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结尾,我很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不论是好是坏,都可以由观众自己决定。

  电影里提到,曾经有科学家问一个达赖喇嘛,如果有一天,科学将你的信仰证伪,你会怎么做?他思考良久后回答,他会把所有文章读上一遍,他会翻看所有的研究结果,试着理解里面的东西。到最后,如果结论清楚地表明,科学推翻了他的宗教信仰,他会重新选择他的信仰。这样认真而坦然对待内心世界的态度,无论是诚挚信仰宗教的教徒,还是坚持科学精神的科学家,都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这就是宗教带给人类的内心安定和open-minded吧。在这部电影里,两个因科学结识相爱的人,在最后,饶了一大圈仍是要直面这个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曾经号称的独一无二的虹膜,曾经爱过的前任,这样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科学技术给不了答案,只有他的内心才能给出答案。

  《I型起源》影评(五):一个无神论者的故事

  追的两部剧的演员《大西洋帝国》《行尸走肉》在这部片里同时看见感觉好奇

  看到简介说是科幻片 但看完感觉很生活很文艺 没有啥绚丽的故事结构简单的叙事 就连结尾也是平淡到感觉不知所措 这就演完了?

  但里头的台词很有想法

  苏菲和男主在实验室里说的那个没有视觉系统的虫子 那虫子看不见光 看不见光就代表光不存在吗 暗示男主(男主无神论者)

  苏菲的死算是影片的高潮 确实有点吃惊

  男主虽走出阴霾工作搭档婚生子 但心中仍然忘不了苏菲 那独一无二的眼睛和她身上的香水

  影片最后也是对男主这无神论者的一次讽刺 男主研究虹膜视觉系统这么多年一直觉事实才是真相 但竟然苏菲投胎转世到印度

  电梯一幕再现 略微感动 如果真的一切能够重来 哎

  看完后站在镜子面前瞅了下自己的眼睛。。。

  《I型起源》影评(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自然科学专业果然迷人,演员的对话有时是满满的学术味道,有时是满满的哲思,这才是理想中的科研生活嘛~

  一部温情的爱情电影,一个看似简单的姑娘却有着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光芒,简单到只喜欢吃草莓味的曼妥思,神秘到你不知到她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待你深究,你会发现更多你想不到的惊喜,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你会沉浸于她的一颦一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你能体会到她的一丝一毫欢乐和忧伤。你觉得她就是你此生所梦寐以求的,但是有时甚至会觉得她那么完美,完美的让人不敢去靠近。

  被女主登记结婚时要求等24小时心急的样子萌哭了,电梯那也被吓惨了,演技棒棒的。

  如果可以被证明,相信上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I型起源》影评(七):最后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有些细节方面处理的还不错,比如Pax6 确实和神经发育以及眼睛的形成有关,还有通过基因的序列比对,来推断它们在进化上的关系在研究中也是很常见等等。

  但是现实中的科研比电影中要严谨的多。整个高等生物体的发育不管是在系统发生还是分子层面,以及解剖学上面在进化上都是有迹可循的,包括眼睛的形成。而这些都是由一系列的证据链来支撑的。 最后的那个实验其实也是有问题的,缺少negative control。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做到这个样子也已经很不错呢。

  说说最后的结局吧,小女孩的测试结果在随机的范围之类,说明她和前女主的记忆没有相关性,在统计学上来说。但是最终对电梯的恐惧,也并不能说明她就有了前女主记忆。有很多随机因素可能会导致这种结果,比如天生就有幽闭恐惧症或者以前在电梯里受过惊吓之类的。但是大部分人是会倾向于觉得小女孩确实是前女主的转世,因为心中的那点感性。这也是宗教存在的缘由,给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如果你相信它,你就会把巧合当做是冥冥中的联系。但是如果不相信的人,会更理性的思考,前面的那些测试(虽然我前面说这些测试也不够严谨)才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不会只被最后的一个假象遮掩住了自己的眼睛。

  《I型起源》影评(八):我们一定在哪里见过,不是吗?

  你知道雉的故事吗?

  不知道。那是什么……

  那是种鸟……它能在眨眼间感受全部的时间,它能同时歌唱爱和愤怒、恐惧与快乐,还有悲伤,所有的感情都会化作一种美妙的声音。当这种鸟遇见它此生所爱的时候,它会快乐、也会难过,快乐是因为另一半的幸福才刚刚开始,难过是因为这幸福于它在眨眼间已然结束。

  就像雉一样,格雷与苏菲相遇却又迅速地结束。

  七年前,格雷还是一名26岁博士在读生。在实验室做着各种实验,获取从简单眼睛构造到复杂人眼进化的数据,以期望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

  在一个万圣节派对上,他遇见了拥有一双美丽眼睛的苏菲,那双眼睛就像一株面向太阳的向日葵,背景是纯净淡蓝的海水。前后只有几句简短的交流,就消失了,甚至不知道对方长相,因为她带着面具,她住在哪里?但是那一刻他已经被迷住了。

  也许是在一连串巧合的数字指引下,也许是迫切再次见面的心绪触动,终于一次在车上,他停下手中的笔,下意识地抬起头,在窗户玻璃上的投影里发现那个身影。格雷迅速地收起手上的笔记本,径直地走到她的座位旁边。苏菲站在下车门附近,他给苏菲带上耳机,放着那晚两个人相遇时,酒吧里放着的那首空灵的歌曲。她下了车,他跟在她的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

  格雷问,为什么那晚她会选择他?

  她说,她觉得他认识她,就像前世有过交集。

  两个人住到了一起,并决定结婚。不巧的是在选好的日子怀着美好的心情去领证,却被告知按程序要24小时候才可以。这时格雷的助手凯伦打来电话说,实验取得了一大突破。

  格雷激动地带着苏菲前往实验室,苏菲想到的只有婚礼,在实验室里,苏菲面对被用做实验的小白鼠等等,却高兴不起来。苏菲和格雷是不一样的,她相信上帝的存在,对格雷所从事的工作所知甚少,甚至带有少女长不大的任性。

  这矛盾原先就有,只是这时显露出来。

  在回住处的电梯里,突然出现故障,电梯被卡在半空,格雷打开电梯门,在拉苏菲出去的时候,电梯突然下坠,结果苏菲死了。

  刚刚开始,却已结束。这爱情是如此短暂。

  转眼七年后,格雷在电视台的节目上介绍他的书籍《完全之眼》 ,似乎实验取得了很大进展。他和凯伦结为夫妻,并很快成为一位父亲。

  在儿子出生后进行虹膜扫描时,机器出错显示的是另一个人的信息。紧接着一位科学家借口小儿自闭症对格雷的儿子做了奇怪的实验。这使得格雷夫妇起疑,在查询存有人类虹膜数据库和相关调查后得知,有一个前不久去世的人和自己的儿子拥有想同的眼睛。并得知在印度有一个人的眼睛和苏菲的是一样的。格雷前往印度。

  费了一番周折后,格雷找到了那个小女孩,做了一个与相同眼睛的人记忆联系的实验,结果数据并不理想。格雷心里也似乎要放弃自己不合理的猜想,在送小女孩到电梯的时候,小女孩却突然表现出不该有的对电梯的恐惧,紧紧地抱着格雷的大腿。

  那张脸,眼泪顺着脸颊直直地流向下巴,任谁第一时刻想到的都是苏菲,这害怕电梯存在的人,没有比苏菲更有理由了,是电梯硬生生结束了她的生命,把她从相爱的人身边分开。

  格雷曾说在电梯里的那一刻自己在想,是不是要一辈子都要和苏菲这个长不大的女孩过一生?然后就发生了那件事。

  他并不是不爱她,他只是不相信上帝。正如苏菲说的,她觉得他们在那次见面之前就已经有过交集。他说,他相信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认识彼此了。当宇宙大爆炸发生的时候,宇宙中的所有原子都碰撞在一起,变成一个小点,然后从里面迸发开来,所以我的原子和你的原子,在那时候一定是靠在一起的,然后、也许在过去的13.7亿年中,也碰撞过几次,所以我的原子认识你的原子,它们长久以来都认识你的原子,我的原子一直爱着你的原子。

  关于爱情如是。

  对于科学与宗教,格雷说,他不信教。科学一直在变,即使伟大的理论也在不断在修正,爱因斯坦是一名伟人,但他不是我们的神,是知识进化过程的一部分,我们还在不断进步。而宗教却是一层不变的,不容改变也不容置疑。

  这与我们的氛围何其相似,所谓宗教,怪力乱神是远古人民对无法解释的现象的一种自圆其说。

  但说起来,科学和宗教一样,都是一种世界观。站在任何一方,捍卫自己的信仰都无可厚非。

  但不该是固步自封,愚顽不化,而是要有一颗包容开放的心态。

  正如那位对“如果有一天宗教对你的信仰证伪,你会怎么做?”的回答。

  “我会把所有的文章读上一遍,我会翻看所有的研究结果,并试着去理解里面的东西,到最后,如果结论清楚地表明,科学证据推翻了我的宗教信条,那我会重新选择我的信仰。”

  如果宗教是存在的,那么格雷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都是错的,他该怎么办呢?

  过去,知道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既不否认也不承认,觉得有点逃避问题的消极态度。在袁枚的子不语的里,有不少例子,有讲普通人是直接投胎的,有罪的人会被先送入地府接受审判和处罚。活着的时候,如果行事公正,有学问的,会被任命为城隍之类的官职。不经意行善会积累阴德,与刻意的行善有所区别,如此种种,详细得就像却有其事一样。总之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凡投胎的,有些死去之前还魂会告诉亲属将投胎在某村某家,在年幼之时甚至记得前世的事情,一旦过了某个年龄就会忘记。还有借尸还魂等等。

  后来又接触到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 ,清显时常做梦,而那些梦都在之后转生后一一应验。其间追溯到印度佛教的轮回之说。灵魂是独一无二的,肉体虽然只是灵魂寄居的实体,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灵魂的特征。

  这一切与苏菲的遭遇是如此地想通和吻合。很明显,苏菲死后,灵魂在印度转生,作为另一个人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证据就是那双象征心灵窗户的眼睛,还有最关键的对电梯的恐惧。至于测试的差错,已经时隔七年,对于前世的记忆淡薄,也属正常。

  格雷应该对此无可辩驳了,也许那一刻他已经相信了上帝,进而理解了苏菲。

  可我,这大概只是个故事吧,算不得真的,那么是信还是不信呢?

  不知道,还是敬鬼神而远之吧。

  《I型起源》影评(九):科学和上帝,孰真孰假

  首先说下这个电影的类型吧,科幻片?不是。爱情片?不是。动作片?更不可能。伦理片?不属于。纪录片?扯淡。

  我无法将这部电影归类。

  从头开始说吧。

  我的确相信一见钟情,相信看到的第一眼就有一种熟识了多年的感觉。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的确存在。如果非要用科学的角度解释一见钟情的话,那只能归因于感觉了。当然,感觉不是科学的说法,可用科学的方法实在不好解释。

  伊恩队苏菲的眼睛一见钟情,可以理解,因为眼睛爱上一个人,这个属于正常,用一句很现代的话说:"感觉到了"。

  然而两个人在信仰方面却有了冲突,这也正是本片情节的导火索。苏菲明显是信仰上帝的,而伊恩是个唯物主义者,希望用眼睛的进化论来打败宗教学说。不得不说,编剧的这个切入点很好,大家虽然对虹膜识别稍有了解,但对眼睛进化学说却了解不多,也正因如此,本片才能在编剧上有发挥的空间。

  信仰冲突开始于凯伦在实验室发现的那个什么基因,而那天正值伊恩和苏菲去领结婚证,结婚证没领成,却赶上了伊恩带着苏菲去实验室。苏菲是宗教主义信仰者,对于伊恩反宗教崇尚科学的思想一直不爽,在实验室里,苏菲的表现的确如此,她在实验室里闷闷不乐。凯伦此时知趣地走开了。接着不该的事情发生了,伊恩和苏菲亲热无意中将福尔马林洒入伊恩的眼睛里,没办法,只得把凯伦叫回来帮助伊恩冲洗眼睛。然后伊恩和苏菲回家,电梯中途遇到故障,伊恩从楼层之间爬出,本想再救苏菲出来,结果苏菲被下落的电梯切去了下半身当场身亡。悲剧啊,唉。也正是这个情节,引发了后来电影要真正讲述的内容。

  可是,接下来,苏菲还没去几天,伊恩就和凯伦kiss了,这个让我无法理解了,莫非美国人都是通过 kiss 来安慰别人的吗?此处跑题,仅是吐槽。

  伊恩和凯伦有了孩子,而此时,虹膜识别技术已经开始被社会认知并采用。他们的孩子也进行了虹膜数据录入,却意外发现他们孩子的虹膜和已故的一个人的虹膜相同。继而引发了一系列寻找相同虹膜的情节。当然,最后高潮肯定是要落到寻找苏菲虹膜的情节上。最后的一切结果显示那个印度小女孩就是苏菲的来世。

  实在不想剧透了,码字比较累。

  关于来世今生,无数人都在寻找其真相。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在调查具有上辈子记忆的人的情况,然而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可最后的结果显示是宗教信仰胜了科学研究,虽然最后电影并没有做结论,但结论已经在每个人的心里了。从宗教信仰角度来说,科学也是上帝创造的,你研究来研究去不过是在研究上帝创造的东西。你研究上帝的东西以此想要去推翻上帝存在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基督教大忌之一:否认上帝的存在。

  伊恩否认上帝的存在,于是苏菲走了,并用来世让伊恩相信科学的伪真理。

  上帝总会在适当的时间向你显现,届时你不能不认上帝。

  导演应该也是个基督徒,一开始的科学论调以及最后证实了来世的存在都表明了导演的立场。情节的表达上还不够完善,虽然故弄玄虚吸引观众,但情节的开展并非紧张有秩。而且,导演最后也没有下结论,一切都得是观众自己的结论。

  因此,本片选题切入点很好,单是眼睛这一点就能吸引一批追求完美的观众。然而叙述手法略显苍白。不能算是个经典影片。

  到底是科学是真的,还是上帝是真的呢?还想要探寻究竟的,看看自己的身体构造,人们能做的永远都是去发现,而真正能够创造的,此处省去四个字。

  《I型起源》影评(十):感动才是真的.已经泪奔!

  此时是2014年12月27日,0点50分,第一次写影评 也算不上是影评

  顶多就是观后感吧,但就是想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不想看完就完事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

  也看了很多评论,有的说是年度最棒的科幻片,有的说是以小见大表现了现实中科学与神学宗教学的一种对立,有的说是科幻之名包装的宗教片,说的都对,但这些不重要,真的不重要,至于为什么,我想看过片子的人都会知道...

  还有就是电影一开头的那双眼睛真的是太美了,一开始只是觉得是一种好看的美、对待美丽事物的美,但在越往后看越觉得这双美丽的眼睛包含了太多、包含了索菲对男主的爱、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和出电梯的一刹那等等等等..........

  为什么导演都不让他们把婚了结了,就出现这种事情,我真的是接受不了

  他们两人只是自己互换了一下戒指啊,美好的未来在等待他们啊..........

  .当看到男主和索菲一块出电梯,相互一笑的时候,我以为没事,真的没事,紧紧悬着的心刚放下,刚要喝口水,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端着水杯半天没动,这种虐心的感觉实在太痛了,所有情绪瞬间爆发,很自然的也联想到本人的一段失败恋情,失去才是最痛苦的,,,,为了男主那种痛苦、那种撕心裂肺的叫喊 、为了索菲,为了他们的爱情,也为了我自己,真的是泪奔了,哎.....

  男主找了索菲两次,两次都充满了希望,真希望小女孩会记得前世的感情和他......

  电影中很多画面拍的很唯美啊,比如说男主第一次找索菲的时候,站在那看着广告牌,我觉得都能做屏保了,太美了,还有就是那双眼睛,看着看着就会想到很多,情不自禁就联想了,也许这就是导演的功力所在吧 ,呵呵呵·.........

  :对了,男配竟然是行尸走肉里的Glnn,虽然是配角,但演的不错,很精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