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观后感10篇
《僵尸》是一部由麦浚龙执导,钱小豪 / 惠英红 / 鲍起静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僵尸》观后感(一):多謝清水崇!
作為導演,JUNO負責將畫面塑造得吸引人
但提煉成出戲嘅靈魂,必須多謝結尾神來之筆
同埋對成出電影情節節奏把握
一部恐怖片,在觀眾走出戲院之後,
仍會令人思考回味
爾不只是心有餘悸
十分贊。
從錢小豪掛臘鴨開始,
故事的每一寸發展
都在暗示他處在彌留的幻覺中
爾這幻覺和現實的連結
有兩條線
一是身體的掙扎、束縛與幻覺中打鬥、捆綁
還有記憶中的兒子和幻覺中的小白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錢小豪的矛盾且分裂的精神狀態
阿九代表求生意志,
他快走到生命盡頭想抓住時間,不擇手段
他爲了續命就嘗試養鬼仔、以生人為誘餌逼陳友一起抓雙生兒魂魄。
梅姨代表絕望的愛
她明知道冬叔已逝卻執意挽留,不計後果
她爲了再見冬叔,願意藏尸煉屍,看見看更上來阿九神壇查問一人用香爐砸死了看更,極其殘忍困小白進洗手間喂冬叔吃。
啊友代表死亡
他是破壞阿九梅姨執念的公正力量,冷酷無情
爲了查出阿九的陰謀,啊友不惜犧牲了看更和小白深入阿九神壇和梅姨家裡。
東叔代表錢小豪的自我
似乎是死去了,卻又未離去。被求生意志操控,在絕望的愛中滋長,結束在死亡的手上。
阿鳳代表恐懼
她在親眼目睹家中慘劇之後,流連在家附近卻從不得入室內,恐懼釋放了求生意志的慾望(阿鳳親手放了雙生兒的鬼魂出來),卻被。
小白代表希望
他是乖巧的孩子,錢小豪心中對兒子的愛的投射,是故事中錢小豪最想保護的人,守護著恐懼,但被絕望的愛謀殺掉了
話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鮑起靜困住個細路入廁所喂僵尸的情景。。。不恐怖,但是很糾結。。。
《僵尸》观后感(二):好不容易等到资源 结果是个字幕断断续续的粤语bd版
听不懂粤语 所以很多细节没看懂
比如那对双胞胎鬼魂的事 跟惠英红什么关系
拿剪刀的那个是原丽淇吧 为什么字幕里没有她呢?
那是我看错了??
钟发得了癌症末期 用养小鬼来续命 那跟双胞胎女鬼
还有练僵尸有神马关系???他设计害死冬叔 然后让
鲍起静去帮他练尸???
陈友最后那个很牛B的大转盘是干什么的啊 僵尸怎么一下就
挂了 完全没看到它被钱小豪打死了啊??
还有在水里跳来跳去 怎么又是泥浆地 ???
最后想说的就是没想到麦浚龙还是个挺有想法的潮人
影片附带的拍摄纪录片 各种潮衣 各种伸手敏捷 也算很难得了
利用自己的富二代资源 硬是开创了一个非常有个人风格的僵尸片
那种科幻前卫的调调加上港味 真的很有fu~~这种风格的片子要是
再多点就好了 可以是恐怖科幻 可是动作搞笑 等等啊~
片子用了很多曾经那个僵尸时代演员 陈友一贯风骚的继续秀
他的大长腿 风韵犹存啊 看的我春心荡漾 哈哈哈
钱小豪简直就是牺牲 片子里讽刺现实 张曼玉 周润发 李连杰
都是国际巨星了 自己竟然最后自杀来个啊Q自我幻想英雄情结
整个人阴郁的不行了 可怜 他弟钱嘉乐都可以很风光啊...
卢海鹏的演技完全炉火纯青 演什么像神马 完全影帝级的 爱死了!!
金像才给他一个最佳男配 太恶性了 演技这么好 却没有男主的命
很是替他愤愤不平!!
惠英红和鲍起静 表现平平
钟发 这位因为外表很奸 一直演坏人 结果这次又演了大坏蛋
但是看得出其实发叔人很Nice的 那声音又温柔又质感 简直各种心水
演的也很有味道 片里被陈友扇了一巴掌 我就不淡定了~!!hoho
吴耀汉 竟然挑战性出演了僵尸大Boss 年龄那么大了
这僵尸动作戏份又那么多!!非常不容易啊 表演也可圈可点!不错~
电影的 服装 美术指导 原声 各种棒!看不出来清水崇对片子
做出啥贡献或者影响 鬼新娘那歌一出来就各种感慨和伤感
一切的美好果然只能留在历史的那个节点 永远只能是回忆了~~
不是很明白陈友家世代相传的法宝那个大转盘是干什么的
很多人说结局就是生死停留那种 是钱小豪自杀前美丽的幻想
真的不是那个法器产生时空命运大扭转 然后一切重新洗牌吗???
可恶!!!
最后希望麦浚龙能好好利用自己的资源 多拍点好片
多来大陆拍片~哦呵呵呵呵呵
《僵尸》观后感(三):僵尸——麦浚龙的文本与影像风格
歌手麦浚龙的编导处女作《僵尸》一经上映,就被贴上了“情怀”、“致敬”等一系列略带贬义的标签。香港僵尸片几近湮灭,人们假借《僵尸》缅怀林正英众人曾掀起的僵尸热潮时,或往往忽略了该片所表现出的惊人素质。
《僵尸》诞生于2013年,虽被归为小众的“恐怖片”,却提名了香港金像奖包括摄影、美术、视效、表演等9个重量奖项。(同年竞争的有获12奖的怪物《一代宗师》) 《僵尸》与绝大多数恐怖片持有迥异的视听风格,在弱化廉价惊吓感的同时极力丰富镜头的信息量,光影取代配乐剪辑成为氛围营造的主体;其文本创作上也一反传统港式僵尸片的喜剧与猎奇内核,转而探讨边缘人群的异化与转变。全片呈现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和黑色元素爆破了两地观众对华语恐怖片剧作与制作的刻板印象。
《僵尸》是麦浚龙创作的第二个剧本,他结合了主演钱小豪昔日僵尸片明星的经历(与林正英、许冠英凭借《僵尸先生》一炮走红),大胆创造出一个同名形象,描述了在香港僵尸片式微的大背景下,钱小豪的事业、家庭跌入谷底后展开的悲情故事。
如今的钱小豪妻离子散,独自辗转回到老家,搬进了一幢破败的屋邨(香港公共房屋)。小豪与“神叨”的管理员燕叔简单交代后,便试图上吊自尽,抛下这个林正英、许冠英相继离开的现实世界。不料阳气衰退之时被双生女鬼上身,幸得遁世的道人陈友搭救。友叔祖上为治除僵尸,世代与糯米为伴;到了他这一辈,世上再无僵尸,只得靠炒糯米饭为生。友叔的老熟客梅姨好心提醒小豪,他所住的房间2442是一所凶宅,荒废多年。小豪也发现,一对落魄的母子常在房间门口窥探。当他从燕叔那听闻了曾经的血案后,得知了母亲阿凤正是2442的原住户;她不幸目睹了一对双胞胎姐妹惨死家中,自此精神恍惚,与儿子小白在屋邨的角落里苟活藏身。小豪尝试帮助阿凤母子走出阴影,也希冀弥补自己的内心空缺。与此同时,梅姨的老伴冬叔因“意外”跌下楼梯身亡,梅姨思念心切,拜托专修邪法的道士九叔帮冬叔炼尸“重生”,并牺牲了“童子”小白助其还魄。炼成的僵尸杀死了九叔和四处寻子的阿凤,又与双生姐妹的怨魂合体,重创了赶来救援的小豪。友叔动用终极法器,和小豪二人以生命的代价与僵尸同归于烬。
影片结尾,时间似乎回溯到了钱小豪搬进屋邨的那刻,他孑然地,在2442结束了生命。屋邨一如往日般平静。
麦浚龙此次的剧本惊人地成熟,虽然延续了林正英僵尸片一贯地红衣女鬼加僵尸的设定,但他巧妙地做到了双线叙事而非简单的一小一大前后铺陈。此外,参与两条线的主要人物竟高度重合,最终借由女鬼与僵尸“魂”、“魄”合一实现了故事线的自然收束。全片叙事的高点分布相对均匀,电影的剪辑节奏配合得异常精准。僵尸“重生”的平行蒙太奇是我尤其喜爱的一段:镜头在梅姨&缝纫机、九叔&尸油、友叔&罗盘法器间平行剪切,十余个短镜头中仅有三个人物近景,其余均为象征之物的特写,隐晦地宣告僵尸的炼成;同时人物的比例失衡也暗示僵尸重生渐渐脱离人为掌控,事态急转直下。
在女鬼和僵尸的设定上,麦浚龙考虑到故事的背景,以更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创作出“一冷一暖”互补的造型。作品中的民俗宗教元素扎根于多地文化,僵尸褪去了清朝官服,女鬼也摆脱了“聊斋”定式;但香港僵尸片最伟大的成就——“茅山术降妖”依旧原汁原味,大决战时的视觉效果更是有大胆的革新。
当《僵尸》摈弃了传统僵尸片猎奇与喜剧内核时,“降服僵尸”便注定不再是电影的主旋律。麦浚龙将“逝去的时光”具象化,人们以病态的方式沉沦于过往,思念则畸生为“僵尸”,杀死困于囹圄的扭曲生命。而形似囹圄的屋邨,以一种超现实的实体,牢牢缚住了一众边缘人:过气演员、落魄道士、孤寡老者、乞丐母子……
电影的故事尽数发生在这幢屋邨里,全片屈指可数的远景镜头都“浪费”在交代钱小豪第一次进入屋邨上。俯视、仰视镜头交替,人物形象被无限缩小,“空荡”的屋邨如一口笨重的棺材,俨然构成画面的主体。澄空淡云似乎只存在于梦境,过曝的大白光是为永恒的色调:这是孤独、疏离、濒临死亡的隔绝地带。而当钱小豪于决战后第二次迈进屋邨,则采用全景镜头和部分主观视角,人物悉数登场,虽然整体色调上与第一次保持一致,然而景别的差异化和角色加入构图,让后者在画面上更主观、更柔和。
麦浚龙借鉴了《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者的开放式结局,将“整幢屋邨生灵涂炭”与“小豪一人落寞自缢”的选择题抛给观众,历来也各执一词。在采访中,麦浚龙坦言:“他想用一个回光返照的故事,从中带出一个希望,即使小豪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他都是微笑着离开的。他在这个幻想的世界里找到友情,破碎家庭的感情,以及自我的尊严。”
屋邨内幽闭的空间为电影带来独特的美感,相应地,室内戏占据了全片逾百分之九十的时长,对于新人导演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有老雷的《异形》和库布里克的《闪灵》珠玉在前。此次由武文拯掌镜,其刻意规避真实的低调照明风格组合独特的摄影技巧,为《僵尸》打造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变焦镜头的使用。影片前半段,在发生两人对话时,除了常规的正反打,武文拯加入了点睛的变焦镜头,将拍摄的主体在同一镜头中游移。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建立于人物处于不同纵深,营造出狭小空间内的深邃感;另一方面,《僵尸》侧重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变焦镜头更加强调角色之间的关联性。
不寻常的机位及镜头运动技巧。绝大部分影片都试图隐藏摄影机的存在,平视的镜头和缓慢平稳的镜头运动成为安全的首选。但《僵尸》需要制造的正是“不安”。
·仰拍近景镜头。在梅姨与小豪的对话中,当提及凶宅2442时,原本平视的摄影机下沉,镜头仰视捕捉人物特写,观众观看的舒适度即刻被剥离,滑入被动、无助的谷底。同为仰拍近景,当燕叔将冬叔的金牙呈给九叔时,仰拍下的燕叔占据了至高的优势,随着事情的败露,观众的情绪渐渐抵达高潮;不料燕叔被瞬间反杀,上下关系易位,突兀的转折极具震撼力。
·俯拍全景镜头,尤为擅长表现“宿命注定”的无力感,无论是小豪被友叔攥住画了手表的手腕,抑或是梅姨将小白推近死亡边缘,观众从旁观者的位置被托捧至上帝视角,却也无可作为。
·倾斜旋转摄影机。(大概太少见,我反正叫不出名字,随意编的)在《僵尸》之前,这种手法我似乎从未接触过,而本作中的三度使用,意图却也不尽相同。石柱长廊的倾斜远景镜头,旋转意在精致的几何构图;九叔犯病跌跌撞撞地回屋,旋转侧重表现身体的失调与精神的透支;而阿凤从悲伤到复仇的心境转变,利用摄影机倾斜旋转加镜头叠化效果,完成了服务于主旨的、精彩绝伦的转场,同时配合长廊方正的轮廓,在构图上别具一格,绝对是全片最出色的镜头之一。
而另一个漂亮的镜头没准就是帮鲍起静提名金像奖影后的关键——梅姨绕着冬叔僵硬的尸体自我言说——长焦|侧拍|旋转|手持|长镜头。长焦镜头下,背景被模糊、压缩,顶光照明如聚光灯,在“空旷的舞台中央”,梅姨上演无人观看的独角戏。梅姨或苦笑或号哭,复杂跳跃的情绪堆满屏幕,半侧着的脸庞却刻意与观众拉开了距离,我们只能充当无能为力的目击者。
麦浚龙常在电影中微妙地拿捏着这种距离感。冬叔发生“意外”后,梅姨与燕叔在楼道邂逅:导演用铁栅栏隔开了摄影机与角色,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偷窥”着这场对话,角色的不安与观看视角的不安却精心地重合,观众的感知在物理间距的疏离和情绪上的共鸣彻底被导演操纵了。
在角色刻画方面,《僵尸》除却运用考究的镜头,还将房间陈设作为内在世界的延伸,自然地表现人物内心写照与行为动机。
·小豪在接纳阿凤母子后,空荡的房间中添了几盏白炽灯,暖黄色的照明驱散了原先的冰冷气氛,隐喻小豪内心的空缺得以填补。
·而藏匿阿凤母子的房间被安排在电表房,夸张缠绕的电缆就如双生女鬼恣意散布的血丝般,暗指阿凤仍旧挣脱不了精神的束缚。
·九叔和友叔同为道士,房间风格却截然不同。专修邪法的九叔房间由红色布光营造出过曝的效果,源自《阴风阵阵》的经典手法恰如其分地赋予了邪术狰狞的姿态;而友叔的房间整体色调泛黄,配合各式黄铜法器,本土宗教随时代变迁的衰颓与友叔的老旧睡衣相得益彰。
·梅姨的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天花板上的凋零花丛。颠倒枯萎的植物似乎预示着逆天而行的僵尸重生。梅姨帮街坊四邻缝补衣物,但谁又来缝补梅姨被撕裂的内心?缝纫车被踩得哐当作响,金鱼在缸中静默无声。
麦浚龙是一个钟情于用画面讲故事、描人物的导演,《僵尸》的魅力,脱离摄影、美术任意一点的分析都是苍白无力的。仅着眼作品的艺术性,我认为《僵尸》是凌驾于《僵尸先生》之上的,但《僵尸先生》开山立派的创举和无可比拟的娱乐性使其历史地位如泰山般不可撼动。友叔口中的“生不逢时”,是《僵尸》的遗憾,却也是独一份的幸运。
无论是从类型片的划分,或是文本创作初衷上,《僵尸》在港产僵尸题材中都是十足的“异类”。影评人吴昊曾言:“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而麦浚龙此次“借尸”不为还魂,只为直面被岁月蚀刻的最真实的生活。
《僵尸》真正“终结”了香港僵尸片的时代。
《僵尸》观后感(四):《僵尸》片尾的第一个字幕:音容宛在!林正英(1952—1997),许冠英(1946—2011)!
在2013年的第50届台湾金马奖上,有一部电影非常引人关注,获得了最佳新导演/最佳造型设计/最佳视觉效果三项提名,就是麦浚龙导演的《僵尸》!这部电影在港澳台地区的票房也非常不错!
因为题材原因,这部电影不可能在大陆上映,麦浚龙导演在接受采访中也说到:“从来就没想过能在大陆上映,但是也非常希望大陆的影迷能通过网络渠道看到这部电影!”
从此,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影片出碟!等待网络资源!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一些与《僵尸》有关的零零散散的信息。
关于导演麦浚龙,我之前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只知道香港有个艺人叫麦浚龙,至于他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品?一概不知!听说他是富二代,并且是个很有才华很有想法很努力的富二代,我就想到了冯德伦和《太极》,仅此而已!
关于电影《僵尸》,听说是一部向上世纪80年代那些经典的香港僵尸片致敬之作,主演是僵尸片专业户钱小豪,僵尸片常客陈友、吴耀汉、惠英红也都有参演,影片中还专门提到了已故的两位大师林正英/许冠英;还了解到影片有日本恐怖大师清水崇的参与创作;还了解到......
做为成长与上世纪80-90年代八线城市城乡结合部的伪文艺青年,录像厅的观影经历是难忘的。在这些难忘经历中所看的影片,香港僵尸片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提到香港僵尸片,有一位已故的大师级的人物是必须要致敬的,他就是——林正英!
他就是一字眉、不苟言笑、身手了得、精通各种道术、各类僵尸分分钟搞定的九叔!
自1985年的《僵尸先生》至1993年的《僵尸道长》,林正英以主演/导演/武术指导等各种身份参与了10多部僵尸的创作。这些作品中,有6部是值得一说的!分别是1985年的《僵尸先生》、1986年的《僵尸家族》、1987年的《灵幻先生》、1989年的《一眉道人》、1990年的《驱魔警察》、1992年的《新僵尸先生》。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鹜,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其实就这部电影来说,我认为商业上的成功还是次要的,更大的成就是艺术上的成功。它创立了僵尸片的世界观,讲各种有关僵尸的设定(身着清朝官服、双臂伸直蹦蹦跳跳的走路、吸人血、被僵尸咬后变僵尸)规范化,也将各种涉及僵尸的民间传说(湘西赶尸、各种利用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等制服/杀死僵尸的方法)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了出来。另外,民国初年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的师徒关系、各种搞笑桥段也成了后期僵尸片必然的设定!
辉煌时期的香港电影一直存在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一部电影一种题材火了之后,马上就会有一大波跟风模仿粗制滥造的作品出现。僵尸片当热也不例外!
为此,林正英后面的僵尸片中不断地在各种故事情节/桥段设定上寻求创新突破!
《僵尸家族》里面有了儿童僵尸,有了僵尸家庭,僵尸也有了感情,影片的后半部分变成了温情家庭片;《灵幻先生》直接放弃了僵尸,转而展示更加奇幻的各类茅山道术以及深入探讨人鬼关系和修道之人的职业素养;《一眉道人》引入了西方吸血僵尸,通过中西方制服僵尸的差异来展示了文化差异;《驱魔警察》讲故事背景由民初变成了现代,讲了现代的茅山道士协助警察办案的故事;《新僵尸先生》就已经算是一部翻拍/致敬之作了,《僵尸先生》原班阵容出马,连故事也基本一样!
至于林正英参与的其他一些僵尸片,无论是商业上还是艺术上就都很差强人意了,大多是趁热捞钱的粗制滥造之作!
其实按照类型片来说,香港僵尸片应该属于恐怖片的一个子类型。不过,其实大多数人看僵尸片其实是感觉不到多少恐怖的,所以它还有一个我认为更加准确的名字——灵幻功夫片!香港灵幻功夫片不仅不恐怖,反而有很多的搞笑成分!除了我们横眉剑目不苟言笑的九叔总是能制造一些冷幽默之外,我们就必须提到另一位需要致敬的的大师了——许冠英!
他就是《僵尸先生》中那位有点笨有点傻有点萌功夫很差胆子很小的九叔的徒弟“文才”!
许冠英是林正英僵尸片的最佳拍档,负责了绝大部分搞笑的戏份,其搞笑天分在电影表演上征服了很多影迷,被称为一代笑匠!
既然说到了许冠英,就顺便提一下香港演艺圈的“文武英杰”许氏四兄弟吧!老大许冠文,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老二许冠武,摄影师/演员;老三许冠英,喜剧电影演员/歌手;老四许冠杰,演员/歌手。嗨!基因好才是真的好!羡慕嫉妒恨啊!
另外,香港僵尸片中那些常见的演员,钱小豪、楼南光、陈友、吴耀汉、午马、惠英红......就不一一细说了!不过,我真的是很想单独再提到一个人,他在《灵幻先生》中出演了一个角色,戏份不算少!当时他是那么的年轻,表演式那么的青涩,并且也没有发胖,后来他成了杜琪峰电影的御用配角,对了!他就是——林雪!
1997年,一代大师林正英因患肝癌病逝!
其实进入上世纪90年代,香港僵尸片就已经颓势尽显佳作难寻,林正英的离去算是正式宣告了为期10年的香港僵尸片黄金时代的彻底终结!
我们尝试着回顾一下自《僵尸先生》上映以后的香港僵尸片黄金10年,其实这个亚类型的电影之所以衰落,甚至在以后的20多年里接近销声匿迹,其实道理也是很简单。
首先是香港电影的大环境,僵尸片的黄金10年就是香港电影的黄金10年,它每一步发展都是在香港电影大环境发展变化的裹挟之下的;其次是僵尸片本身的问题,做为恐怖片的一个子类型,它的创作空间其实是很小的。单说与僵尸有关的各种设定,其实就那么几个点,《僵尸先生》里面就已经基本都涉及到了,包括林正英在内的很多电影人尽管在后期的作品里不断地寻求创新突破,但是也是徒劳无功。说得简单点,就是这个题材已经没啥可玩的了!最后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林正英去世了!
看来我真是老了,因为只有老人才容易陷入回忆!明明是想说《僵尸》这部新片嘛?居然在致敬经典上说了这么多!
麦浚龙导演在接受关于《僵尸》这部电影的采访中数次提到了“父辈”这个词,也非常明确是说明了这部作品就是向父辈那一代电影人的致敬之作!这部电影不仅就是以钱小豪本人做为人物原型,其他参演这部电影的,也全是僵尸片黄金时期的演员,陈友,惠英红,楼南光,鲍起静,卢海鹏,吴耀汉,钟发......这里还有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麦浚龙实际上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筹备这部电影了,许冠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主演之一,不过就在当年11月份,一代大师许冠英因心脏病去世!
2014年01月23日,《僵尸》在香港出碟了!几天后,我终于以麦浚龙导演希望的那种大陆影迷观看此片的方式(网络下载)看了此片!
《僵尸》看罢,我发现我又有了那种不能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的感觉了!这种感觉在当年看完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时候有过,一个伴随了我们10年的系列电影完结的时候,这部电影只要稳妥了完成了就能让影迷们泪奔了,至于这部电影怎么样,还重要吗?
《僵尸》也是!这部致敬经典的电影中满满的情怀已经让我不能客观的评价它了,情怀在哪里?情怀就在电影一开场的童声合唱《鬼新娘》的歌声里,情怀就在那一帮熟悉的僵尸片老戏骨表演中的一举一动之间,钱小豪/陈友/惠英红/楼南光/鲍起静/卢海鹏/吴耀汉/钟发......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已经逝去并且不可复制!林正英已逝,《僵尸》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现代,影片中没有茅山道士了;许冠英已逝,《僵尸》中没有搞笑戏份了!前面在回顾经典的时候提到了,香港僵尸片虽然也是属于恐怖片,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恐怖感!但《僵尸》则不然,影片中僵尸的戏份是非常少的。相反,因为日本恐怖大师清水崇的参与,脸色惨白的儿童、身着白衣黑发遮面的女鬼等各种日式恐怖元素非常多,可以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恐怖片!其实说实话,这部电影有点名不副实,虽然片名叫《僵尸》,影片中也涉及到了炼制僵尸,但僵尸并不是影片的重点,孪生女鬼才是!说这是一部套着香港僵尸片外衣的清水崇日式恐怖片或许个更恰当!
《僵尸》走了视觉系的范儿,所有的画面都很美,一种恐怖诡异的美!故事上略显薄弱,故事结构和叙事节奏上也有问题。导演或许是想玩多视角叙事,主视角做了几次转换,不过没玩好!或许是因为导演兼有音乐人的身份,总体说来,这是一部情怀和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尽管有不少遗憾之处,但这是一部好片!谁让你是僵尸片死忠粉呢!
《僵尸》片尾的第一个字幕:音容宛在!林正英(1952—1997),许冠英(1946—2011)!
《僵尸》观后感(五):僵尸:可以与一代宗师拼一拼!
今天凌晨4点到6点左右看完此片,让我很凌乱,我期待的僵尸是这么样的片吗?
然后来豆瓣见识了下,惊了,豆瓣居然高达8分?有点无语啊。
把僵尸拍成类似于一代宗师这样的电影,侧面也说明了导演很牛逼吧。其实也不是说有一代宗师这样的级别,而且是拍片子的风格有点这样,让人看不懂,你要说不好看,但是它也有点好看,说它好看,又感觉不对劲,一代宗师还好点,至少我看到宫二造型就是封神级别,但僵尸就没看到任何封神的东西。
能够把僵尸拍成这样的艺术片、剧情很烧脑袋,我觉得对于大众观众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导演我想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吧。所以僵尸是非常导演私人化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导演还是有自我的追求,也没有迎合观众,这点算导演的成功。
可惜电影出炉,就要接受观众的考验,导演在牛逼,拍的电影也得有人看对吧,没人看的电影,导演再牛逼也只是孤芳自赏。我想既然豆瓣能够高达8分,看来都是看了这个电影后,觉得很喜欢导演的风格人,算是找到了目标群体,那些没来打分的,我想都是懒得来,我来这个写这个,也是因为无聊,更因为是我在练习打字,积累所谓的文笔经验,也从侧面证明这个电影,有我值得说的地方,其他电影还没有这个资格。
片子的剧情,我不好描述,我也不善于来归纳一个电影的剧情大概脉络和中心思想,我怕说出来闹笑话。剧情的好坏我也不善于判断,我只能说喜欢不喜欢。僵尸的剧情我觉得不喜欢吧,跟我的预期很大差距,可能是因为观念陈旧或者无法接受僵尸升级版(僵尸也要不断运动变化)吧,我还在期待以前80-90年的香港僵尸。
片子的演员,老实话,只能说是戏骨,要说他们在市场现在的号召力,我觉得很弱,但是这个跟我喜欢没什么关系。本片演员阵容还是偏弱,演员也不够让本片成为经典重温片。最多看1-2遍就很适合了,看多了就不适合,纯属浪费时间。
片子的特效,有点假,我不知道为什么那2个女的会有很“丝丝”,而且看起来特假,不过也没办法,此片的覆盖市场实在有效,注定预算有限,可能是在最好的预算的范围,做出了最好的效果,但是没办法,做得假就是假。
本片的动作设计我觉得满好,比特效强多了,僵尸和2女的结合后,大升级后,其实多刺激的,我想这个片就是因为这个,我才没给1星。
如果仅仅从制作和诚意来说,本片五星级我觉得也没问题;从导演自身角度也没问题,五星级也没问题;从对僵尸题材的落寞,更加没问题。可惜啊,要观众看了,有一部分理解导演和本片的目的的人,会投同情分;也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喜欢,会给五星级;但是大部分会觉得这个电影太沉闷,剧情太怪异,而且制作真的太小了,尤其是跟此片在很多电影节忽悠提名和奖项,宣传过大,吸引了一大批人观众和期待,结果看了后跟实际预期差异过大,导致很失望,我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是看这片的大部分人之一。
所以我觉得一个电影,有多大的本事,最好就做多大事,虽然有时候可能获得了超高的收益,但是这样对制作者来说,我想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僵尸》观后感(六):结尾出应该是钱小豪对人生的一种希望的幻想,也是为各位想像一个好结局
关于结局,提出个人小小观点~
结尾出应该是钱小豪对人生的一种希望的幻想。
1.僵尸大战前,他告诉道士啊友:自己进来第一天就已经死了。减少道士啊友的愧疚感。毕竟僵尸大战,钱小豪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2.道士啊友:道士都没有好下场。因此,钱幻想啊友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3.幻想冬叔早就死了,而且梅姨可以放下执着继续生活下去。
4.九叔也是,幻想他不是邪道士,一日一水果的生活下去。
5.而小白和他媽媽能得到正常的生活。
故事的最后是僵尸大战后,钱为各个人安排美好的结局。毕竟与之相交过,才能构思幻想的世界。反的来说。若果僵尸大战的幻想,钱一早就死了。他不会有机会见到冬叔,也是死后到太平间才遇到九叔。如此一来,讲一个陌生人加入幻想的僵尸大战实在牵强。
《僵尸》观后感(七):富二代与僵尸的约会
《僵尸》观后感(八):评论僵尸 殭屍
《僵尸》是一部怀旧之作,主演们都是香港黄金时代僵尸片响当当的顶梁柱。作为一个从和片中小白小盆友那么大就喜欢僵尸片的热心观众,我在《僵尸》预告片出来那天就激动无比,直到在昨天终于看到了正片。 整个片子和传统僵尸片幽默轻松的风格不同,非常压抑哀伤。决斗那段又有《僵尸大时代》的惨烈和悲壮。
《僵尸》观后感(九):怀念那逝去的僵尸片
第一次写影评,就给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在如今充斥着各种各样粗制滥造的恐怖片的国内,能看到这么一部电影着实让人欣慰,同时这部电影也是香港电影人在怀念和祭奠那一段逝去的香港僵尸电影的黄金时代,并以此来怀念林、许二人
影片最后凡是看过生死停留或者赫穆兰道的人都应该对这种设定不陌生,影片中的一幕幕都是钱小豪死前做的梦,梦里的人也是他死前所见过的人,而钱小豪的死在我看来也是在表达香港僵尸片的死去。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完字母,字母结束后一闪而过了一个人的照片,恕我年少无知,虽然专门暂停看了看还是不知道此人是谁
《僵尸》观后感(十):祭奠童年•现实与虚幻的纠葛
我大三了之后,就开始反复的看林正英的僵尸系列电影和香港制造的恐怖喜剧鬼片。这种反复和油而不腻的回味无穷,让我意识到我老了之后,我就更沉浸在这种反复回忆的感觉中无法自拔。
想起小时候看完林正英的《僵尸先生》连厕所的都不敢上了的我,让现在的我充满了幸福感,当然,虽然僵尸最后死了,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的力量。
看过此片,我在乎的并不是影片的逻辑、结局的不可预料或者各种技术性的问题。我只说我观影的感觉,肃然起敬,对这些老戏骨们。看到鲍起静面对吴耀汉死亡时,眼睛里充满的悲戚与绝望,对,是绝望,这种半含泪水的眼神,刻骨铭心,这种隐忍与挣扎,恰如其分。
整部电影,让我总结的话,只有两个字------抗争。这和我们的小时候不一样,我们也长大了,我们开始认清现实,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想象着飞天走地,斩妖除魔,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世界充满光明。现在的我们,面对现实的不堪,也同样在挣扎,反抗,抗争。心再是绝望,再是彷徨,再是疲累,也不得不抗争,这种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再于活着,抗争,或者说反抗,只是我们一种生存的本能。
和我们一起成长的电影,它充满着怀念,充满了时光流逝之后沉淀出的韵味,我们不能不出于本能的被吸引,并且产生共鸣。
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同样充满不幸,钱小豪在辉煌之后的绝望显而易见,鲍起静在面对死亡之后的绝望,或者说肝癌晚期靠邪途续命的苟延残喘,惠英红在一屋血腥之后的精神崩溃,可能唯一快乐的小朋友,也正喻示了我们天真无邪的童年,小朋友死了,我们的过去也再不复返。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结局,也许都是南柯一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