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海浩劫》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深海浩劫》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5-14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深海浩劫》观后感精选10篇

  《深海浩劫》是一部由彼得·博格执导,马克·沃尔伯格 / 迪伦·欧布莱恩 / 约翰·马尔科维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冒险 / 灾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海浩劫》观后感(一):《深海浩劫》:为每一个地球人敲响警钟!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直接导致11名工作人员丧生以及巨大经济损失,更极为严重污染海洋生态环境,被称为“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而由此事件改编好莱坞动作剧情片《深海浩劫》正在热映,无疑引发了观众极大关注和热议。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深海浩劫》故事其实很简单,以倒叙的方式开篇讲述了墨西哥湾石油钻塔深水地平线号因为人因素导致原油泄漏并最终引发大爆炸事件前后十几个小时的故事。故事剧情虽然简单但却相当震撼人心,人祸而非天灾揭露利欲熏心人性贪婪可怕酿成的严重后果危机关头生命攸关展现人性中自私伟大真实博弈,劫后重生痛定思痛却让创伤坚强珍惜,环境污染海洋生灵涂炭带给全人类反思

  如果不是英国石油公司高层代表唐纳德一意孤行,整个钻塔怎会为了赶进度而在疏漏中发生无法逆转的泄漏和爆炸?难忘迈克和唐纳德在休息室的那一番对话,唐纳德代表了公司的利益,以全公司人包括员工们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作为冠冕堂皇说辞,却实实在在揭露了他资本唯利是图丑恶嘴脸。而迈克以自己绝非徒手捉鲶鱼的故事,警告对方却无果更是暴露了资本家的冷酷与自私。

  可笑的是在灾难来临,每个人都是无法逃避的,唐纳德为自私与一意孤行付出沉重代价,当他呆若木鸡的被吉米训斥之后,唯一能做的只有灰溜溜的被营救。世界上有多少唐纳德这样的无良商人自私自利却造成难以消除的恶劣影响影片中有一幕是原油井喷泄漏后,一只海鸟满身石油横冲直撞飞机了船舱最后死亡,相当触动人心。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年墨西哥石油泄漏曾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污染和毁灭性的打击难道不是对人类的惩罚吗?

  灾难因人性的贪婪而爆发,同时它又是一个双面镜,照出了人性自私和伟大的多面。迈克清醒后没有自己逃生,而是一路救援同事特别是他将一个同事送到救援地点时与等待救援的生还者那一番对话,简短却又有不可质疑的力量一言一行表现了迈克无私伟大的人性光辉。而他鼓励安德烈勇敢跳海自救那一段,更是将他的勇气果敢展露无遗。尽管迈克是一个特别平凡草根人物,但他伟大的精神灵魂却高大异常

  不得不说《深海浩劫》拍摄的非常震撼,故事节奏很快特效也非常爆裂。石油井喷后钻台的连环大爆炸直击人心,漫天火花不断的余爆紧迫感危机感从头到尾扣人心弦出色视觉下打造的是一种灾难降临时无法逆转的恐怖感。因而当影片最后,迈克和妻子女儿团员时,那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欣慰之情才足够敲打人心。

  然而,灾难就是灾难,它有突然性和毁灭性。影片最后与观众一起缅怀了当年在墨西哥湾事件中11名丧生的工作人员,当一张张照片闪回时令人痛心,他们有自己的妻女和家人,本来有美好圆满人生,却因为灾难而永远失去家庭破碎。沉重的教训其实就在眼前,《深海浩劫》为每一个地球人敲响警钟。

  《深海浩劫》观后感(二):石油人看完会有种当头棒喝感觉

  作为石油人福利,拿了电影票,一直没时间去看,后来的一天突然想起,查了下还没下架,于是小市民思想作祟,本着不能浪费的思想去看了夜场。

  开头是很温馨一家三口,常年失眠的柒姐居然有了睡意,打开手机回了几条未读消息之后昏昏欲睡画面中猪脚可爱女儿用一罐可乐模拟着石油开采的过程说实话当时心里是佩服的,作为一个在石油圈混了八年的人,从未想过石油和可乐可以如此相似。猪脚看着女儿,目光中是藏不住的爱意,如果时光就定格在那瞬间也是很美好的,然而,可乐突然喷涌而出,似乎在暗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在准备登机的时候,猪脚遇到了两个同样要去往深海地平线的同事,深紫色领带刺激了猪脚的神经,刨除拍电影要做好铺垫不说,有时候真的会有第六感存在。于是猪脚在闲聊了几句之后提醒同事摘掉领带,同事虽然不快也照做了,在生命安全面前,有些事总要宁可信其有。

  飞往平台的过程也不太顺利呢,途中一只鸟撞了直升机,柒姐的睡意也是在这里减轻了一下下。好在有惊无险,顺利抵达平台,接下来的一切似乎与平时没什么区别,石油工人们已经开始计划轮完这一班的假期要怎么过。

  然后情况有了变化技术总监原谅柒姐太困记不住具体名字了,就是那个很有石油精神也深受工人支持大叔)开始责问为什么要赶走斯伦贝谢的固井人员,可能是太傲娇,可能是太自信,也可能是尽可能的压缩成本,总之就是没有固井,直接赶走了。这场灾难的大概也是就此开始。

  以技术总监为代表的工人们开始要求做负压测试,而本片中一个较为反面的人物(原谅我记不住名字,这里叫BP大叔把)是个诡辩的小老头,即使在众人的压力下坐了负压测试,而且测试结果显示有问题的情况下,BP大叔还是凭借自己的逻辑口才力排众议,下令钻进。听领导的话,有时候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惯性,领导永远是对的,把领导交代的事做好没毛病相信这场灾难之后,那些劫后余生的石油工人们会对“领导”一词有全新的理解

  深海地平线上一切如往常一样,此时镜头切换到几千米以下的海底,由于井口压力难以平衡巨大的底层压力,大量原油喷涌而出,而平台上的人们仍存在着侥幸心理,他们更愿意相信负压测试的异常只是个bug。

  压力表指针开始抖动,有人说,这个压力可以把汽车切成两半了,而此时仍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技术总监已经去洗澡准备休息,猪脚也开始和妻子视频,猪脚拿出那枚恐龙牙齿的时候似乎看到了女儿接过之后欣喜样子

  此时的井口,已经有少量原油渗漏出来,经验丰富的钻井小哥意识到情况不妙,用手沾了一些仔细辨别,然后,小哥的手开始颤抖了,以他多年经验来看,这绝对是个不祥之兆。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油流喷涌而出,不知道是否能将汽车剪成两半,只是一瞬间巨大的油流喷涌,周围的工人都变成了泥人。

  来不及多想,钻井小哥飞快地拧上了阀门,一切重归于平静。而这只是个开始,几分钟之后,巨大的压力冲破了阀门,这次的喷涌更加猛烈控制室里也发现了异常,美丽的女技术员试图与陆地取得联系记忆比较模糊可能顺序错乱,大家见谅),可是很快被旁边的同事阻止,他们仍然相信这是一次可以解决事故,毕竟,还要赶工期。

  一只被油流伤到的海鸟飞进房间,因为受了惊吓四处乱撞,最后终于落在地上奄奄一息。此时还有许多人并未发现灾难的到来,比如技术总监大叔,比如我们的猪脚。终于,猪脚的妻子发现了一样,提醒猪脚好像灯光闪了一下。此时的技术总监,还在洗澡。

  猪脚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决定迅速撤离保命,结果还没走出几步就被飞来的铁门砸晕了,技术大叔这边情况也不乐观,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受了重伤。至此,柒姐的睡意走得干干净净,朋友发消息问在干嘛呢,我说看深海浩劫,他问感觉怎么样,只回了他四个字,我想改行,配一个大哭的表情

  回到电影,此时已经有人员开始撤离,但是似乎电影中所有的灾难情节,都是救生船不够用,这场景简直是石油版的铁达尼号。猪脚醒过来,忍着剧痛把同事送到安全区之后,决定折返回去搭救技术总监,此时技术总监也醒了,因为没穿衣服所以伤得更重,画面太血腥没敢看。

  很快人员都相继撤离了,少数工人们不幸牺牲,此时的猪脚和美丽女技术员还困在平台上,救生船已经走远,似乎唯一走向生的路也被切断了。这时候猪脚提议跳下去,美丽女技术员当场拒绝,宁死不跳,柒姐想大多数女生都会是这个反应吧。此时猪脚跳下去还是有活下去的机会,但是带着光环的猪脚怎么能自己跑掉,于是猪脚开始对美女技术员做思想工作。

  当然,妹子不是随随便便几句话就能动摇的,猪脚最后很无奈的把妹子推了下去,紧跟着自己也跳了海。最后的结局,猪脚和妹子都获救了,虽然伤亡惨重,多数人还是捡回了性命。猪脚见到了妻子和女儿,一时百感交集,技术员妹子从此离开了石油圈。

  墨西哥湾因为此次事件造成了大量污染,无数生物因此死亡。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切终将回归平静,人们也继续开采着海洋油气资源,只是未来的路上,人们会引以为戒,怀着一份对自然、对未知事物敬畏,去开采利用来之不易的资源。

  至此,影片结束,深感石油人的不易,尤其是在油价低迷的今天,希望石油行业早日度过寒冬,迎接春天

  《深海浩劫》观后感(三):电影《深海浩劫》

  电影《深海浩劫》很棒的电影,是我喜欢的灾难片,根据真实故事改变,虽然演员我都不认识,但是不影响电影的精彩。灾难的发生其实是一瞬间的事情,之所以是灾难那么必然是无法控制的,可控制的是事故,当油井开始井喷的时刻开始,灾难降临!!人们对海洋有着喜爱有着畏惧,因为大海的力量是无尽的,让人们想要驾驭海洋的时候,也会感受到大海的无常,海底5000米,所释放能量是巨大的,开发自然的同时,安全生产多么重要。 面对灾难,其实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候,逃跑是人的本性趋利避害,但是理智成长痕迹,人性本善,什么时候放弃什么时候争取,是本性也是人性。 还有就是创伤后遗症,说起来容易。但是经历过的个没经历过的是不同的,心里的问题或治愈过扩散,从里到外的伤害远比外在的伤痛痛苦,活下来的幸运伴随的是对逝者得伤怀。 很好看的电影。值得看,值得到电影院

  《深海浩劫》观后感(四):深海浩劫:大庇天下主旋律欢颜

  主旋律有主旋律的拍法,美国主旋律有美国主旋律的拍法。但归根结底,美国主旋律也是主旋律。

  《深海浩劫》是今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里的两部彼得·伯格执导电影之一,也是2013年以来又一部彼得·博格/马克·沃尔伯格主旋律——《孤独的幸存者》《深海浩劫》、即将开画的《爱国者之日》以及未来的诸多筹备ing,这个最佳拍档的组合形式很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继续保持下去。

  如果描绘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爱国者之日》能有《深海浩劫》一样靠谱,我们很可能会在年末颁奖季见到几个Berg上台拿奖。这么高质高量的组合表现,至于是两个Berg中的哪一个能拿奖,倒不是那么要紧了。

  聚焦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彼得·博格在《深海浩劫》中终于找回了灾难片大导的昔日风采,在提供震撼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坚实角色,并在这些角色之间以情感为基底建立有力的联系。约翰·马尔科维奇,马克·沃尔伯格,库尔特·拉塞尔,吉娜·罗德里格斯和凯特·哈德森的表演诚然参差不齐,但是在紧凑剪辑下,演技上的不足并没有显得格格不入

  综上所述,我们依然能在《深海浩劫》中得到很好的视觉刺激和感染力充沛的各色人物。在这部电影中,彼得·伯格始终将视觉体验作为最终目标,虽然前半部分的铺垫有些乏味套路,后半部分的大场面又稍嫌密集。但和彼得·伯格的上一部电影《孤独的幸存者》类似,这种伪纪录式电影和《萨利机长》这种传统的人物传记在叙事方法上有着显著差别,以着力刻画人物群像的目的,去着力构成那些牵扯进事故的各个家庭——家庭观念是整个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得家庭者得天下,是一句非常值得斟酌的创作指南

  然而在这一指引下,《深海浩劫》的创作实际出现了严重的避重就轻,将整个集团规模的逐利和轻视风险转为了个人滥用职权,并且以个人英雄主义角度消弭了其批判态度,仅停止在美国精神的再一次展现上。

  毕竟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不是天灾,而是彻彻底底的人祸。如果连人祸都是打折的话,整部电影的立足点就很值得商榷了。

  《深海浩劫》观后感(五):让人提心吊胆悬念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多图预警。

  深海浩劫有一个亮点,即便我把它的其他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也仍然对它印象深刻。那就是它制造悬念的手法。不少人觉得它火爆有余,后劲不足。这句话怎么说呢?就是过程十分惊险激烈,然后突然就没了。结局对事故的追究寥寥几笔。有些人就不开心了,这和花瓶有啥区别?只有华丽外表没有半点思想,要追责,追责才能表现人性,表现深度!然而我想说,这恰恰就是它的优点。在有限篇幅表达完它要表达的东西,所谓贪多嚼不烂,如果要写追责,那不如像萨利机长一样重点描述追责过程。两头贪只会两头轻。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想安安心心还原事件的整个过程,如果你看完了觉得这个灾难多么可怕,那么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灾难时的可怕场面。许多灾难片喜欢把功夫花在大场面上,想用视觉征服观众,事实上也的确是成功的要点,深海浩劫在视觉上也是不逊色的。但是不少电影的前期铺垫做的比较无聊,搞的大家都想直接跳到灾难场景了。深海浩劫在这方面的处理让我眼前一亮。他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悬念设置,细微处的伏笔,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绷的状态。电影界对悬念的描述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桌子底下有一个炸弹,观众知道,电影里的角色不知道。观众就会担心这个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这就是悬念。

  这个例子用在这部电影里非常恰当。观众都知道油井肯定要喷,肯定要爆炸,但是不知道是啥时候,这种明知道结果,却不知道时刻的心情,让观众心中的弦一直紧绷。影片基于观众的这种心理,设置了很多让观众心惊胆战的小情节。下面会有多图,我想来复盘一下,这部电影的悬念是怎么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先说总纲,我能想到的手法有三点:1,灾难隐喻。2,隐患情节。3,音效。那么开始。

  《深海浩劫》观后感(六):在绝路中逃亡,在绝望中求生

  身为一部灾难片,无外乎从两个方面带给人紧张感,一是令人心悸的感官刺激,二是让人胆颤的心理恐惧,而人的惊恐,也大多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无法预知的生死,其二是无处可逃的宿命,无论是群体的争先恐后,还是一个人的落寞无际,归根到底,都是处于大世界中的小自我的极度不安全感,让人绝望。

  好久没看灾难片了,等到《深海浩劫》这一部,果然又带来巨大视听震撼和心理阴影,故事改编自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漏油事故,影片也拍得格外写实和走心,似乎将曾经的事故,又原样重现了一遍,完全看不到雕琢的痕迹,无论是置景、特效,还是表演、故事,茫茫的汪洋大海,从深海井喷而出的原油和泄漏的可燃气体,引发了钻塔的熊熊大火,命悬一线中,外界的救援与人性的救赎,更显得惊心动魄。

  相对于一般灾难片的两种模式,天灾和人祸,电影《深海浩劫》都占全了,天灾,是指深海的钻井平台遭遇井压不稳,遇到无法遏制的井喷,而人祸,则是因为未经验收,便要快速上马作业,大自然面前无儿戏,本来就是对深海资源的攫取,而人类的急于求成以及在安全问题上偷奸耍滑的贪婪,不知道被大自然教训了多少次,但仍然屡教不改。

  这一次的被“报复”,就发生在了漆黑无边的大海之中,一边是大海深处的数百万吨原油喷薄而出,一边是茫茫的大海中心难以救援,而在熊熊大火中摇摇欲坠的钻井平台上,还有着一百多名钻井工人被困其中,保设备还是保命,救人还是自救,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成了对每个人的最严重考验,巨大的压力之下,人性才能毫不掩饰欲望的本原,无论是求生的本领,还是舍己为人的伟大。

  其实《深海浩劫》的故事,可以看作是钻井平台的“泰坦尼克号”,毕竟这也是一艘海上的庞然大物,毕竟这里也是遇到了无法逆转的危险,毕竟这里也有坚守到最后一刻的船长,随然时可能全部沉没,毕竟这里也是在救援与被救援中,开启了每个人的生死之门,大难之下见真情,幸而由马克·沃尔伯格等领衔的主演阵容,真实而走心的为观众重现了那段噩梦般的经历。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个片段,其一是钻井平台上的塔吊,在大火中就要倒塌,已经得到获救机会的海上装置经理吉米,毅然放弃了生机,前去施救,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能阻止这个庞大大物,一旦砸下来,所有人都难逃此劫,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坚守岗位,以自己的性命换取工友们的生存,看似是简单的决定,实则却是最基本的舍小家救大家的道德闪光。

  另一个情节则是,当船长麦克终于疏散了在平台上的所有员工,即将远跳穿越汹涌的火海之际,发现了尚未撤离的安全监管安德里亚,而求生的欲望和怕死的恐惧交织着,让安德里亚接近崩溃,不敢纵身一跃,飞越生死门,麦克凭借耐心与智慧,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将安德里亚推入海中,最终被搜救艇营救,也是谱写了一首与死神的搏斗曲。

  灾难固然可怕,险情固然惊心,但人类在这非常状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懦弱与勇敢,自大与无私,恐惧与坚强,更是助于我们来了解现场状况的途径,灾难无情,加诸了各式的人性呈现,就显得百味杂陈,虽然我们无法通过一部灾难电影,变得高尚起来,但至少会明白,在非常时期,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应该去做哪些事情,才会让自己无愧于心,也无愧于这一生,所谓《深海浩劫》,更是对观者内心的一次洗礼。

  《深海浩劫》观后感(七):这电影真配不上“深海浩劫”四个字,顶多算是个前传。

  这部电影简单的来说分为三个部分

  前期:科普

  首先要让观众明白接下来发生的灾难到底是怎么回事,电影开头用可乐举例。一瓶甩到爽的可乐插入一根管子,但是被蜂蜜堵住了所以里面的气体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可乐冲破阻力从管道喷涌而出。

  想像一下放大到深海1500米的钻井管道,威力会有多大。

  中期:甩锅

  而后,主角就来到了钻井平台,刚下直升机问题就来了,这个平台已经延误工期一个多月,而上头又抠门的要死,不仅直升机不给加满油有些检测也不想做,一心只想着赶紧开工赚大钱。接下来就是队长带着作为维修工的主角和英国石油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一番争论,协商后决定做最后一次压力测试,但压力测试出现异常而且没有淤泥排出(因为堵住了),英国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就用自己的玄学强行开工。

  不得不说这段,给人强烈的甩锅感觉。这次事件确实是英国石油公司的责任,但是电影再这么不断强调就显得非常矫情,你们美国人就不能学学欧洲那边罢工吗?他硬要开始钻井,就让他自己来干啊,外行支派内行,内行忍气吞声,谁也逃脱不了责任。

  后期:boomshakalaka

  很快管道承受不住压力,所有淤泥混合着原油喷涌而出,而接下来又因此发生了爆炸。电影的画面是这样切的:井喷了——男主在视频聊天。大家纷纷出动想要止住井喷,但是井喷却更加剧烈——男主在视频聊天。男主终于察觉到异常——爆炸了——男主开始救人……我猜导演的意图是,前一秒还和你聊天的亲人后一秒就可能处在危难之中。

  这个部分视觉效果可谓是非常震撼,可以给4+,让人有提心吊胆的感觉,生怕哪一根横梁倒塌下来就把谁给砸死了。而后救生筏桥段,也像釜山行一样显露了一下人性,但温和许多。

  片尾乃至结束,都在亲人逝去的悲痛之中,确实真的很难想象这11个人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照片上的面容是那么鲜活,逝者安息。

  -------------------------------------------------------------------------------------------------------------

  所以总结来说,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场本不应该发生却发生了的人为灾难导致11个人死亡了的故事。不要被它的外包所欺骗。

  -------------------------------------------------------------------------------------------------------------

  这部电影英文名就是这个钻井平台的名字。这么个名字还算和电影配的上,但是深海浩劫?

  浩劫还远远没有开始呢好吗?

  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高处,你要是揪朵野花,说想让自己美美,也就罢了。这可是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漏油持续数月,约7.8亿升原油泄入墨西哥湾!!

  一个蝴蝶都能引起海啸,这尼玛得加速多少物种的灭绝?!你跟我这说死了11个人???

  海岸的渔民拿什么养活自己,你觉得惩罚了负责人就完了???

  这场原油泄漏事件带来的灾难虽然对于这11个人的家庭来说是瞬间打击,但是对于周遭海洋生态平衡乃至相关国家、地区的经济都将是长期、持续性地破坏。

  而原油泄漏事件仍旧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是,这种长期破坏更适合纪录片来展现,能用特效抓人眼球的剧情很有局限性,但我希望哪怕在字幕结尾楞地加一句也好:这次灾难的始作俑者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公司,特定的人,而是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毫无限制索取的人类。

  所以坐在电影院里感慨什么生命无常,人类终将是要灭亡的。

  《深海浩劫》观后感(八):这部灾难片,才是本月黑马

  热热闹闹的11月(2016),各类进口大片喷涌而来,有汤姆·汉克斯的悬疑新作《但丁密码》,有漫威的超级英雄《奇异博士》,有李安的划时代之作《比利·林恩》,也有J·K·罗琳的《神奇动物在哪里》。而低调上映的好莱坞灾难片《深海浩劫》,没有轰轰烈烈的宣传,却在昨天(2016.11.15)登陆国内院线后形成一股“自来水”,受到影评人与观众的一致推荐。

  国内观众不瞎,本片早在9月底(2016)美国本土上映时就已赢得扎实口碑,因为高度还原2010年那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最终凭借精良品质成为“年度黑马”。 | 2010年4月20日晚十点,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没。两天后,底部油井开始大量漏油,直至7月才被封堵成功,带来严重生态污染。事故主要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事后同意设立200亿美元基金,赔偿因该事件受损的民众 |

  当然,如果评选近期海外电影最烂的中文译名,《深海浩劫》应该能高票入选。因为它将一部根据真事改编的纪实题材影片,硬生生地打造成夺人眼球的海洋冒险片风格,也是南辕北辙,弄巧成拙。其实原片名极为直白,就是当年爆炸的钻井平台名称“Deepwater Horizon”(深水地平线)。

  而这种追求平实、拒绝华丽的风格,也从片名延伸至整部影片,实实在在地为观众呈现出6年前的那场惨剧。

  与同样根据真事改编的灾难大片《泰坦尼克号》相比,《深海浩劫》的格局要小很多,对于主角命运的刻画、人物群像的描摹和主题的挖掘都是适可而止;即便与去年上映的《地心营救》放在一起,因为《深海》的时间跨度更小,所以在纵深方面也显得力度不够。但这些并不代表影片不够成功,反而恰恰因为它的写实、客观,笔墨集中,最节制地进行浪漫与夸张化处理,才让观众更接近当年真实的事件,也认识了事故中那些平凡又伟大的无名英雄。

  为了营造出最真实的现场效果,导演彼得·博格与片方筹划打造出一座1:1的钻井平台,也是良心品质、诚意十足。了解到这段幕后,也会让你在观影时发现更多细节亮点,体会到主创的良苦用心。

  结构方面,影片开头男主与女儿讨论钻井原理的桥段,也是公认的一处妙笔,既能形象地讲解下面要用到的科学知识,也为即将到来的灾难埋下伏笔。

  影片在高潮部分的节奏把控同样堪称教科书。先是众人一步步地进行负压测试,伴随钻井平台工人与英国石油公司商人之间的拉锯战,气氛慢慢紧张,仪表盘上紊乱的指针也将观众的心吊到嗓子眼。然后是管道渗出泥浆、大量泥浆井涌;随后是钻井平台的局部爆炸、二次爆炸,直至整个变成火海,局面逐渐失控……层层递进,不疾不徐,不管是大灾将至前的紧张窒息,还是灾难爆发时的躁动不安,画面始终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没有让人产生一丝懈怠与乏味。而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进行缜密调度,也让人联想起不久前同样收获好评的《屏住呼吸》与《隧道》。

  稍显平庸的是导演对于风暴之后的处理。宾馆中疯狂无助的家属对于男主的质问有些陷入套路,一家人温馨相拥的场景也略缺乏新意。不过结尾展示的庭审视频与遇难者照片挽回一分,为影片赋予纪录片般的真实与现场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抛开对于影片的艺术分析,回到现实中的理性反思。

  同样的灾难离我们并不远,同样的无名英雄也就在我们身边。愿此类灾难片让我们从这些天灾人祸中有所警醒,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锐影Vanguard)

  《深海浩劫》观后感(九):情节对不起特效系列

  很想吐槽片子的将《deepwater horizon 》译作《深海浩劫》。从《天际浩劫》到《末日浩劫》,还有《陨石浩劫》,什么末日灾难片统统都是一个“浩劫”了事。

  看的imax 2d,虽然是2d,但是特效做的非常的好。大量的水下深海镜头,特效做得非常好,给人带来恐怖、危险、压抑的直观感受。

  前期导演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石油工人的家庭,将他们从字面上带到了现实中,使他们不再是冷冰冰的“受难者”三个字。同样也大量描写了可能是井喷原因的石油公司与勘探队的争执,丢锅给英石油,塑造主角伟光正形象,观众们坚定地跟主角站在同一阵线上。

  而后期爆炸求生之路,缺少一定的情节起伏。明明是大动作大场面,却过于平铺直叙,没有大的爆发点。追求真实是可以接受的,但有时真实并不能满足观众。再怎么真人真事改编,说到底还是一部商业电影…觉得情节有些对不起特效。

  可以一看系列。

  《深海浩劫》观后感(十):炼狱恶浆灾难,平民英雄来救

  《深海浩劫》虽然叫“深海”,却并非是讲的是海洋,而是美国历史上最大油井爆炸事件,好莱坞电影人则用传统灾难片模式,打造一部投资过亿商业巨制。先是相对冗长铺垫,从交代油井为何会出现人祸,再到极具冲击力的灾难诞生,原油冲破井盖喷涌而出,引发爆炸搞成冲天大火,平台上126名员工深陷危机,那么如何解救这些不幸的人?世界第七大电影公司狮门,对唯利是图的资方毫不客气地质疑时,也在讴歌那些井架上的平民英雄。

  本片显然不是一部最简单的爆米花电影,前面交代了漏油过程的真正缘由,唐纳德·维德林饰等BP石油公司高层的贪婪和管理不利,马克·沃尔伯格还用“可乐的喷发”简单解释了事故的过程,包括主人公迈克与妻女的亲密关系,那种其乐融融的景象,也等于为后面灾难做了铺垫。等到安全系统突然全面失灵,同前面形成鲜明反差,这使得迈克妻子在焦虑等待,126名员工都在艰难展开自救,叫影片有一定的可看性。

  突如其来的泥浆喷发,冲天而起的熊熊烈焰,所有人深陷恐怖困境,那种逼真过硬的视听影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拍出来的。这点,导演彼得·博格可是纵横好莱坞高手,此君既能搞出《王国》《孤独幸存者》那种军事枪战大片,还能把控《全民超人》《超级战舰》那种科幻巨制,所以砸上亿美金的电脑特技制作的灾难特效,《深海浩劫》对真实毁灭的大场面,还原得叹为观止。马克·沃尔伯格在灾难中利用专业知识和同事携手逃生,还与家庭与同事难以割舍的情感,如何患难与共,如何逃出生天,都让灾难氛围充满温情感染力。

  大量的手持摄影,大特写镜头,对资本家贪婪侥幸带来隐患,融入深厚的生态意蕴,叫《深海浩劫》并不是成为迎合观众的商业大片。拥有《变形金刚4》、《偷天换日》等大片的硬汉马克·沃尔伯格,《移动迷宫》“小鲜肉”迪伦·奥布莱恩,美国甜心凯特·哈德森,拉美裔女星吉娜·罗德里格兹,老戏骨库尔特·拉塞尔和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倾情加盟,明星璀璨的阵容,保证了电影的票房号召力。相信马克抱着性感黑妹,站得更高跳得更远的桥段设计,还为影片增添了看点!

  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所以《深海浩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北美口碑横扫同期影片,烂番茄新鲜度达到83%,IMDb评分则达到7.7,相信11月15日热映后,也能掀起新一轮的灾难片热潮。其实,我国的洪水、地震、干旱、火灾、泥石流、矿难、空难、人祸等此伏彼起,那么影视工作者如何去拍一部像样灾难大片?更需要多从好莱坞大片中去吸取营养与借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