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律失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心律失常》观后感10篇

2018-05-16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律失常》观后感10篇

  《心律失常》是一部由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执导,亚历山大·亚森科 / 伊琳娜·戈尔巴乔娃 / 尼古拉·谢雷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律失常》观后感(一):一切失常,一切如常

  关于生活我们有什么可说?它疲惫匆忙模棱两可,缺乏解释。在交替的清醒混沌人们奋力向前,在交替的混沌与清醒中,人们忽然长大。

  影片已在彼得堡上映超过两个月,在同期问世的俄罗斯本土电影之中一直保持着上佳的口碑拍摄取景于伏尔加河上游的雅罗斯拉夫尔。为了尽可能贴切地描摹急救医生的日常,导演组在拍摄准备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跟拍现实中急救医生的工作实况,记录他们的看诊过程采访听取他们对医疗改革意见,观摩相关题材纪录片。在写实的基础上,叙事和镜头都没有过多矫饰,画面也并不回避那些突兀的色彩失调凌乱,恰切真实如每日大小细碎,具象而又不显庸常。

  导演赫列布尼科夫说,这不是一部关于道德选择的电影。细想,主人公确乎没有跳脱现实牵制自主选择的机会可言,影片所反映的更多是重大生活危机的显现和它的阶段性克服。角色职业设定也颇具深意:对于身为急救医生的奥列格而言,他的首要职责便是随时随地为人解除危机,而这个不断化解危机的过程本身又是他对于自身生活潜在问题习惯性逃避。奥列格的尽责、耐心熟练果敢在工作中总能淋漓尽致体现,由于恪守原则他亦不惮于公然与体制对抗(甚至不是对抗,而是直接无视和拒绝)。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在工作之外散漫嗜酒,自我中心,将妻子卡佳的包容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在妻子出于改变现状尝试提出离婚后,他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消极被动,既固执地不肯接受分离,又迟迟未做出任何实质的改变。然而我们却难以彻底谴责他麻木懦弱,毕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高强度工作消耗大半之后,我们可能也常常发觉,无法在剩余的空隙里真正思考什么,只是逃避取舍,既害怕失去,又消极等待着事态自发的转机

  如果从卡佳的角度看这场“危机”,其实她最初是无意离婚的吧。她只是因长期积压的不满不安想要与丈夫谈谈,而手机输入法的自动联想像是意外的驱力,向她呈现出某种危险却又暗藏着诱惑走向。于是她在一念之间选择以"离婚"代替"谈话",内心诉求或许只是想看看奥列格会对此如何反应,看他是否会意识长久以来的问题,是否做出改变。她没想过失去他,尽管几经起伏后差一点就彻底放弃了。还好,是差一点。

  还记得僵局有了转机的那个早上,奥列格在小区长椅请求卡佳说,可不可以暂时先不要决定任何事,两个人不再争吵贬损,都冷静下来,哪怕只是暂时。之后的小型聚会,二人在一首关于夏季海滩恋情流行歌助推下爱火重燃,厨房云雨后奥列格提议要个孩子,卡佳却告诉他自己半年前已经上了避孕环。气氛急转直下,奥列格分外气恼,却什么都没有问。沟通缺乏所致的隐患就像口腔深处暗自生长的阻生齿,你觉察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天突然疼痛发炎。

  也许卡佳同样愧疚自责。也许在家庭关键决策的缺席中,奥列格终于觉察到自己对这段关系真实的需要。也许他终于能够正视长久以来的逃避,尽管当时心中一定还掺杂着愤怒。又也许,上述一切猜测的转折和突变根本不曾存在,只是两人间牵绊一如既往地牢固,以至于在他们真正下定决心分离的瞬间,才发现根本无法与对方分别。短暂复现的欲求无法救回一段濒于坍塌的关系,真正的依恋歌词虚幻浪漫图景无关,只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实感的需要。

  quot;我失去你了吗?"奥列格问。卡佳忍住眼泪摇头,抱着他说自己会一直在他身边,哪儿也不去了。

  关于生活我们有什么可说?它疲惫匆忙,模棱两可,缺乏解释。在交替的清醒与混沌中我们奋力向前,在交替的混沌与清醒中,我们忽然长大。

  《心律失常》观后感(二):俄罗斯女人

  冲着俄罗斯美女主角,也要打四星。

  俄罗斯女人大概是这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了吧,没有之一。

  她们是最靠北的白人身材高挑脑袋精致小巧,九头身?

  关于离婚,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男人可以在离婚后依然想与前妻发生关系,而女人却一旦做了决定,就断然拒绝一切肉体接触。影片中,两口子正在闹离婚,女医生就不给男主角看胸部了。

  原来世界上所有的男性都一个德行,结了婚就再也没有必要掩盖低情商事实了。

  不仅低情商,还恋母。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为所有国家的医生收入都很高,没想到俄罗斯的这两个医生就很一般。租来的公寓,还很小。工作压力大。庞大医疗体系中的个人,不管男主还是女主,其实都觉得未来根本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男主酗酒,女主放节孕环。

  离婚的原因,说的很清楚了。女主认为自己耗费了一切能量,只为两个人的生活过得好一点,而男主却像个死人一样根本没有看到这种努力

  这种努力有用吗?

  应该有用。但是努力的方向错了。

  新来的主管尽力向大家解释的一个事实,可能全体急诊室医务工作者都没理解。他的主旨是:在目前这个出诊率如此之高的现状下,急诊部门应该采用20原则,不增加现有急诊人员工作负荷,尽可能把病人输送给下一个环节,就是说以前的出诊部门把过多的人力车辆药品耗费在了出诊的环节上,效果还不一定好,病人该死还是死。而且造成整个部门士气低落。出诊医生他们太把自己当上帝了,而没有把自己当作整个医疗系统上的第一个小小环节。新主管的想法是,以后尽可能的把医疗责任都推给这套系统。把出诊医生们解放出来。

  可是以奥列格为首的这帮人不领情啊,他认为医生就是医生,只要遇到病人,就该在当时所拥有的医护设备条件下尽可能做到最好,浪费时间,劳累无比也在所不惜结果就是,他投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个人抱负在里面,哪儿还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关心自己的卡佳呢?

  如果奥列格理解了新主管,就应了那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是他太想做自己了,做不到就走向反面,酗酒无所事事

  女主最终认识到,男主实在是没办法了,如果没有了她,男主可能会死的。像个出诊医生一样,尽管有各种各样规章制度在卡着她,还是选择了病人。以后的困难,那就只好以后再说了。

  《心律失常》观后感(三):冷清调 但是暖极了

  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曲了,是整场电影的推动,燃点也是最后让人看到希望时候给出的那一抹明亮。这么好的片子,为什么才这么少的影评啊~

  第一个点感情线:感觉就是像短评里说的一样,生活的劳累让我们耗光了大幅精力,在最爱的那个人身上我们却习惯了他(她)的好只看到了缺点。男主在出诊的时候一身正义帅气,做决定时候的意志坚定,敢于承担责任的正气,但是却因为医院里的狗屁“20”规则和那些因为各种乱七八糟借口拒绝就诊的患者家属给扰乱了心情成为了一个酒鬼,也正是因为此,有了这部电影的开端。明明只是想在短信里打“谈话"两个字的女主却被输入法神助攻助推成了divorce也是很厉害了。。。但,结尾感觉有点突兀,就因为男主说不能失去她突然女主就同意不离婚了,那,厨房翻云覆雨留下的那句话,“一切都没有用”的高傲呢……

几个急救案例对男主的性格塑造不可谓不efficient,女主一上来感觉挺立体,结果成配角了 女主,光环,好像被男主遮住了。。。

  电影想反映的第二个点应该是俄罗斯的医疗制度吧,那个领头其实也不能算反面角色,就是希望能够节约出诊这方面的时间,也减轻他们出诊医生的工作压力才有了那个“20”规则吧。导演或编剧在此点上想要表达的应该还有很多。

  故事很暖,很真实,写实地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特立独行,又那么冷清文艺。”

  May the lovers ha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and love forever~

  不过没想到俄罗斯的电影为啥关于女主的身体镜头可以直接拍上半身啊,天啦噜……

  《心律失常》观后感(四):是遵守规章制度,还是拯救生命《心律失常》 (2017)

  心律失常 Аритмия (2017)

  俄罗斯的一部小众医疗题材电影,内地看过的观众不多,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的一部,非常出色鲤鱼给8分。建议所有医科在读学生看看,至于已经从业很久的医疗工作者看不看倒无所谓,看了会更加失落吧。

  奥列格是一名急救中心的救急医生,工作的压力和与人相处的不和谐,让他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年近三十因为经常违反急救中心的规定,工作无法得到同事领导信任,成为真正主治医师的机会微乎其微

  奥列格的妻子凯特雅曾经是他的医学院同学,工作努力已经成为了医院的正式医师。面对奥列格终于嗜酒如命,不求上进样子,凯特雅觉得痛苦不堪。二人去参加凯特雅父亲生日派对时,奥列格酒后失态,终于让凯特雅忍无可忍提出离婚。

  爱情失意工作也不轻松,一位新领导的到任,大力推行政府的医疗改革计划,例如救治每一位病人不能超过二十分钟,每个现场由调度指定车辆,其他救护车即使路过病人也要扬长而去。向来我行我素的奥列格不断的违反规定,一再收到患者的投诉,保住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正在奥列格事业与爱情都进入低谷期时,奥列格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求救电话,一个小女孩意外触电昏迷不醒。奥列格不顾急救中心的指定车辆的规定,赶到现场对小女孩进行了急救。

  在奥列格和同事的一番努力之下,小女孩的心脏恢复了跳动,可接下来他们面临更大的难题,小女孩的胸前被电流大面积烧伤无法呼吸,不及时进行治疗小女孩在送到医院之前就会窒息死亡,而在野外对小女孩实施外科手术,也可能让小女孩流血过多死亡。同时救急医生无权在野外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这已经不是违反规定,而是触犯了法律

  是遵守规章制度,还是拯救生命奥列格将何去何从

  电影用非常可观态度,冷静的旁观一位青年医生,事业与爱情的双重困境温暖人性面对残酷社会现实,电影没有太激烈批判,几乎就是没有批判,只是忍隐的再现。

  奥列格的形象在哪座医院中,都不会是好大夫,都是让院长头疼边缘职工。不遵守纪律,不按章办事,麻烦不断的异类落后分子。可是奥列格的身上有着对职业责任的担当,有着对生命的敬意。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没接触过不敢妄下结论

  对于俄罗斯的医疗体制如何我无从得知,对内地因为父母年纪都大了,倒有一些了解。我们不仅也有无数莫名其妙的规定,还有一点更犀利的,我们的医院真的很会赚钱。而且是少数不用讨价还价行业,还能想出一个我们的殡葬行业,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么等死,要么交钱,看似没有什么悬念的选择题,可现实生活里我真的见过选等死的。

  二十万左右一年的靶向治疗,可以延长无法手术的癌症患者几年的生命,这个我也见过二次扩散的活了将近五年。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选择卖房子多活几年还是等死,绝大部分人选择的是等死,然后几个月就死了。还好看新闻,国家免除了所有癌症治疗药物的关税,二十万的百分之六有一万多。这件事我是真他妈的佩服印度人。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