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字鬼谈》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魔字鬼谈》是一部由John Suits执导,凯蒂·卡西迪 / 加瑞特·迪拉胡特 / 米歇尔·崔切伯格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字鬼谈》影评(一):精神病人的科幻世界,我才是新世界的kamisama
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讲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故事,无非就是病人的眼光和'正常人'的眼光对比一下世界,然后对比出两个世界的"真实".
看到一半我发现这世界挺正常的啊,这堆精神病人看上去比我正常多了,他们怎么了吗?这个世界对你有什么恶意么?然后就是女主"进化"了,,,
从一部恐怖片,完全逆转成一部科幻片,看着进化机器的一再改造,简直了,,,有可能这个世界中精神病人就是被"进化"的人,虽然不懂,不过最后正反两女主对打的大戏还是上演了,最后的感觉就是 世界进化了,神已出现.
听说是畅销小说改编的,感觉不明白的地方还是回去看看小说吧,这个电影只能带你走进这个世界并不是让你进入这个世界.
最后,带着想了解精神病人思想世界的朋友可以忽略这部电影了,要是看看科幻故事的还行,还有正反女主都还可以看,,,
《魔字鬼谈》影评(二):U R Special。
說句實話我是沖著Michelle Trachtenberg和Katie Cassidy兩個佳人來噠。
前者顏值一直很髙。
人也萌。
後者整容越來越厲害...
最後變成綠箭俠裏噠面癱...
以前噠她也曾經一度讓我驚詫她如此噠美如天人。
關於劇情每死一個人就是一種人格噠消亡。
這的確是一種比喻。
可到最後抗爭噠階段又跳出來重審多重人格存在噠意義。
這本就是個求同存異噠世界。
之前那些人格之所以輕易就會被“推下樓”去就是因為她們噠個性平庸。
人云亦雲又怎麼能體現出噠妳噠不同呢?
之所以Scribbler能存活下來。
著實是因為她太特立獨行。
倒著寫字難道不是一種藝術嗎?
話又說囘來這七中人格也似乎隱隱噠象徵著七宗罪。
一一消滅她們妳最終會重囘天使般噠聖潔。
可能是我想太多太離譜。
但當妳噠瞳孔顏色褪盡兩眼放光噠時候我想那是看到噠就會是天堂吧。
總之。
每個人都是One & Only別被別人噠平庸和同化自己噠特別。
《魔字鬼谈》影评(三):你永远不要低估你自己
打低分的,怕是边玩手机边看完的吧?这是我见过脑洞最大最反套路的恐怖片。我怕这辈子是再也难出一部这种类型的恐怖片了。
一开始以为是疯人院套路,中途又以为是臆想症套路,最后却勇敢地跳出套路,带出了哲学意义的结局——认识你自己。是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很平凡,但你永远不知道其实你某些潜能一直在沉睡,等着你去接近去唤醒它。
生活的重复与单调往往会磨掉人们的自信与勇敢,让他们沉沦当下,止步不前。这个结局则带有极强的鼓舞力——呼吁我们要相信所有不可能,勇于打破墨守陈规,迎接全新的自己。就像《无意冒犯》的viv说的一样:“当你假装会做某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做的很精彩”。
希望爱好恐怖片的都不要错过这部片子。因为它用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冲击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内心。它值得被发掘并珍视。
《魔字鬼谈》影评(四):善良的人
“我为什么不和你一样,我的内心为何不美。。。”
【推人者】爱丽丝临死前对着苏琪的另一个化身【潦草者】如是言。
人皆有两面,这个脸上布满黑线,浑身透着股邪异的女子是苏琪的另一面,人们都称她为【潦草者】,她有超绝的智商,低的令人发指的情商,连苏琪本人都认为她的这个化身是个邪恶的人,是她杀的所有的人。
导演在第1:18:29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个不通世事,即便是字母都是倒着写的姑娘,绝非是大奸大恶之徒;相反,她只是不懂得与人交流而已,她是个善良的美丽的人格化身。
凌乱的披肩的长发,布满了黑色的玄奥的线条的身体,墙壁上复杂难懂的文字,这是她的世界,一个纯善的世界。
而苏琪,只是她与外面那个伪善平庸的世界的接口而已。
所以呢,这是部科幻色彩的惊悚剧,一直在杀人的是那个亚裔的爱丽丝。
阴的另一面是阳,但苏琪的另一面,美丽如她,里与外,都是这般美好。
《魔字鬼谈》影评(五):骷髅婊撕逼充电女侠
当得知这个片子精分,我已进入就开始区别,哪个是精分人物。。。
大夫说电疗一次就走一位分裂人格,女主不停的说,还会有很多,所以,我一直以为,整座大楼都是精分人物,,,,
一座精神病大楼,精分女主和十几个分裂人格,开作~
可是 不是,初步判断,就两个人格,善意软弱迷惑的 和一个冷酷残忍清醒的,当然,残忍人格杀死了男友和与他有染的所有女人。。。
大楼里女性不停地死掉,应该与精分人物搞的吧~
说是脑洞大开,细想一下没什么洞
还有点跑题,全篇和字的关系不是很大,字没有推动情节,也没有任何含义,只是个噱头,难道女主不是个作家?
《魔字鬼谈》影评(六):每个人心中都应该住一个潦草者(scribbler)
先总体来说 这部电影前面卖肉中期惊悚最后科幻 但主题和架构非常有新意。 刚看介绍时候 以为就是精神分裂症抗争自己的其他人格 越看越发现他讲的远比这个多。
我认为导演拍这部电影最大的主题就是警醒人类不要狂妄自大。对医生来说--总认为精神病人是不容于世的 最后被黑化Alice无情嘲弄。对侦探来说--他 以至于人类总是喜欢用逻辑和科学解释一切 而忘了某些敬畏。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也许在精神病人眼中 我们这些脑用率不过5%的人类都是些不可理喻的精神病。我们创造出了各种社会制度 礼仪准则 科学公式来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电影中多次暗示。
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和超体也都表达了一个观点 即那些所谓的定理公式是很容易被推翻的 他的存在限制了人的创造与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禁锢了自己。至于最后的女超人情节是否合理 可以参照超体。 如果你能接受超体的设定 那这部片子也可以理解。主角小时候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没有人给她灌输过什么世俗的概念 脑子中也没有社会的概念 没有所谓的公式定理禁锢思想 所以出现了scribbler(潦草者)。潦草者是真正自由的人。她倒着写英文 就是不想被框架框住她的思维。她吸收人类的知识 却不囿于世俗的框架 所以她有超高的智商。她不想被世俗所扰 所以分裂了很多人格 其中一个就是最适应社会的主角人格。这个人格最终决定通过融合做最真实的自己 最终她留下了录音机里的那段话和给医生的那句'your world is back to the front,not mine.(你的世界才是颠倒的,而我的不是)'嘲弄了人们 却又何尝不是点醒人们?我们的世界才是颠倒的 真正自由的都是那很少部分人。最后主角甘心成为自己那个阴面 把阳面留给潦草者 做最真实的自己 尽情释放。
哪怕是世界上所以人都说你错了 你也有可能是对的。每个人心中都应该住一个scribbler 一个自由的scribbler 一个纯善的scribbler 一个不可战胜的scribbler。
《魔字鬼谈》影评(七):这部还是值得一看的
1。《魔字鬼谈》似乎是对大卫芬奇的膜拜,风格到位但故事太单一。
2。今年没有看到什么恐怖佳作。《鬼书》拍的煞有介事,虽然拍摄很成功,但看过之后除了对导演赞赏之外又实在觉得片子没什么意思。《鬼遮眼》是部好看的片子,但是部看的不过瘾的片子,总会让你觉得这缺点啥那缺点啥的,换言之就是不连贯,或者小聪明耍的太少,或者节奏太慢。《死亡之雪2》B格提升,但你是不是觉得和《鬼玩人2》比较起来,其实就是个学生的临摹品吗?
3。2014的恐怖片,推荐一下《足不出户》。若非恐怖片爱好者,建议不要抱过高期望观摩此片,特别是当你看过我力荐之后再去观看,你会大失所望,回过头来打个二星或三星,并且在我这篇文字之后马上几句。那样于你于我都没意义。我建议你去看,但是可能会低于你的期望值。而对于一个常年的恐怖片迷来说,这片将会是你多年不见的老伙计给你灌上最甜美的三杯乐佳酿。
.我不想剧透,更不想长篇大论,来这里书写只是想尽可能地力荐这部片子。一句话,这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即便在大陆也能上映,可惜大陆编剧脑袋被黑洞吸了。。。.似乎说那么多毫无意义,但是这部影片应该是我心中的2014最佳恐怖片。这片子一直在悬疑,悬疑之后让你一直等高潮,高潮之后让你一直等颠覆,颠覆以后让你一直等温馨,恨庆幸,你期待的都能得到,换句话说,这部片子能超出你的想象让你猜不到结局,而一切又都在你心里想得到的情感触觉之中。
4。恐怖片玩的是想象力,超出你想象的才能达到你的心理需求。若是现代恐怖片,或近期恐怖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建议搜罗一下早期老恐怖片,虽然意大利早期较有名气,但个人不喜欢,觉得恶心而无意义。个人推荐里程碑式的《盖棺了结》《外太空杀人小丑》《魔童村》,推荐原因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现代恐怖片很多类型片,只不过是它们的重复。
剥落的黑色指甲油,缠着肮脏绷带的手指。看着女主的朋克造型,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对,带着粗眼线加红唇的复古标配女犯罪心理学家和随意评价他人的装逼酱油男配侦探极富哲理的表述:我们的世界你不懂,你们的规则我不鸟。
那时候我觉得,我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太老了,老到不再适应这种墨绿色的哥特风画面、一群好似刚从化装舞会(包括一名无装)跑出来的精神病患者、长达1分钟的无意义全裸crazy sex(后来证明这是background)和主人公满嘴跑火车高调秀IQ的非主流电影。比起我们普通人在准备做坏事前脑子里有天使和恶魔在作斗争就已经严重选择性困难,女主简直是碉堡了,脑子里同时好几个人在说话,也难怪被逼成了精神病患者,而在这些分裂成一个又一个的主角中的主角却是一个从来不说话,怒吼都发不出声音的潦草者——scribbler,“她”只能用文字来交流,但是却把所有字反着写,还能不能好好和人交流了?
必须提前声明我一开始只是单纯抱着学习的态度才不安分的蹲在椅子上逼自己看下去的,没错,只是一开始,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哪个情景,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把我带了进去,让我逐渐看到了它幼稚的一面下表达出对这个世界规则的反叛(终究还是部邪典),却又最终无奈不能逃脱世俗的束缚,正如苏琪所说,“(潦草者)她需要我,因为我能应对世俗”。
邪恶的爱丽丝、作为潦草者的苏琪还有纯洁的像孩子一样的霍根,暹罗烧伤机挖掘出来的无论是恶魔还是天使,却都是这个俗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为现实社会不能容忍邪恶的犯罪也不适合100%纯洁的人生存,我想苏琪的潦草者代表的是一种混乱和茫然,面对复杂的人生,一个从小被抛弃,经历重重困难,却没有人能够给予指引的她对外在的一切都感到困扰和无法理解,虽然她有着超高的智商,可以引用生僻的名人名言并用晦涩的哲理解释现象,却无法理清自己到底是谁又需要什么,当混乱到了极致,也导致了内心的极度孤独,身体上复杂的潦草应对着的是极度空缺的情感,霍根是她唯一的朋友,而在她眼中这个住在Juniper里唯一正常的人,却也同样无法融入世俗社会。她的某一重人格可以让她和狗交流(这一重人格当然也被暹罗烧伤机烧掉了),恐怕也是因为,比起复杂的人性,单纯的动物才更让苏琪感到舒适。
必须一提的是,苏琪是渴望被治愈的,但不是简单的只留下一个人格,而一定要是留下一个正常人的人格,她希望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和被当做正常人去对待,这就是尽管烧伤机很痛苦,还会让她陷入无法控制的状态,她任然选择一次次烧掉其他人格,而在最后她意识到,很有可能潦草者才是最真实的她,她挣扎着拒绝了最后一次使用烧伤机——她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是怪物这个现实,正如所有俗人不能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人。
苏琪所表露的这一重人格,只是一个善良的俗人,俗人不像超能力者能够飞檐走壁跳楼不死,也不能倒着写字进行高级运算,但俗人爱的能力会让人类这个孱弱的生物变得坚强和勇敢。
在面对邪恶的爱丽丝和唯一的朋友还有自己的生命收到威胁的时候,苏琪作为人的本能——爱和活下去,让她愿意放弃自己的正常人格,这一次虽然没有机器的帮助,来潦草者的人格也成功苏醒,因为苏琪真正接受了作为潦草者的自己,也因为潦草者从来就没有放弃苏琪。
潦草者倒着写字,就是要和整个俗人社会对着来。“你们的世界是倒着的,不是我的。”“这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想要告诉你们的。”这是潦草着的世界观,也是任何与俗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观,“你留着你的规章制度和罚单,我们继续群交,断肢和吃人肉。”正常与不正常是对立的,却并非不能共存。因此,正常人苏琪和潦草者最终生活在了一个躯壳里。
“她并不想取代我,她只是想共生。”潦草者可以接纳苏琪,苏琪也可以接纳潦草者,那么作为正常人的俗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接受那些异于“常人”的“精神病患者”呢?其实没有哪个人是不可理喻的,别人的标新立异可能正是证明了你的平庸。
《魔字鬼谈》影评(九):潦草境界论:神经症人格的上升与堕落
潦草境界论:神经症人格的上升与堕落
——看《TheScribbler》 ——神经症·人格多元论·阴阳共生
文/空语因明
影片《The Scribbler》直译为“潦草者”,有意译为“魔字鬼谈”。这些名字对预测剧情几乎都没有多大作用。该影片是以神经症人格为语境的奇幻片,蕴含的是为反常正名的多元论立场。这种主题已经相当泛滥了,比如《飞越疯人院》之类。只是那种被正名的“神经症”应当采取隐喻的解释,而不是主张让现实中的神经症放弃治疗,毕竟现实并不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