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28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经典观后感10篇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是一部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乌玛·瑟曼 / 迈克尔·鲍文 / 大卫·卡拉丁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一):杀死比尔里头最不喜欢的一场戏

  杀死比尔有中国元素、日本元素还有西部片元素。用昆汀风格贯穿了这几种元素。而日本打斗戏简直就是向日本B级片致敬,或者说照搬。

  日本B级片完全就是那个风格,自来水一样喷洒的血、刀切瓜一样的残肢、汹涌不断的敌人稀奇古怪武器流星锤)、可爱狠毒少女(gogo)、紧张打斗中的日式幽默屌丝男的刀子被一刀一刀被削短和被打屁股)、最后的BOSS战……这不正是日本B级片的模子扣出来的吗?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回忆一下,除了这场打斗戏之外确实在出现类似的风格,比如后来开打前立马不装逼了,血也不是自来水喷了,杀戮也回归昆汀式果断了……从日本一回来一切都变得无比写实了。

  也许有人喜欢机关枪少女和机器人艺伎之类的日式B级片,也许日本观众喜欢这种的,亦或者这个风格的电影是日本年轻一代成长经历中的一个符号。但是哥真心不喜欢这风格……看这段时我更愿意相信昆汀拍这段是对日式B级片的讽刺

  当然我不喜欢的仅仅是打斗这一段,服部半藏那段(说句题外话就在今年日本最后一个忍者决定不收徒了,详情百度之。对了突然想起来服部半藏为啥做武士刀啊?),卡通那段(这段其实也立马变成完全日式卡通片风格了,其实我对日本动画也不是很喜欢)都很不错

  再多说一点的话,其实我个人对一切日本影视作品没什么好感

  记得小时(很小)看过一部日剧是讲述一个去酒店学厨的小伙子故事,然后他师父整天拉着个脸不理人,但有很多女孩喜欢,觉得他很酷。那个师父开始老是对他凶巴巴的有时还刁难他,后来随着相处发现这个师父过去的经历很悲惨(忘了咋悲惨了),于是主角慢慢理解他不再顶嘴。然后有一次主角和一群朋友们偷偷给他了个惊喜(好像是帮助他得厨师奖还是什么的,真心忘了。),把师父感动的掏心窝说出心里话,就成了好朋友

  还看过一部日本连续剧(连续剧还是电影,忘了),是讲一个被女朋友甩了的高帅富和一个比较平凡的女孩偶然相遇相处了一段时间女孩儿比较天真可爱男孩儿整天就拉着个苦逼脸心里想啥也不说,闹得人家姑娘不知所措,再三追问下这男的冷冷的说(对!酷酷的。跟火影里头的佐助似的):“对不起,我刚分手觉得空虚才跟你交往。”,大体就是姑娘哭着走了以后这男的发现他原来已经爱上了这个姑娘的意思……

  看出共同点没?总有个被渲染的很有魅力的人是个不爱说话整天拉着个苦逼脸的人。做饭的师父、失恋的高帅富、佐助、刘玉玲演那个女黑老大都是这种……这就是日本类型片的模子。从小看到大早已审美疲劳了,一看到日剧里类似场景都觉得巨讨厌!

  亏我还从小学他们装深沉装酷,结果刚上了社会没少吃亏……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二):差点错过这部浓黑的好片

  给电影起名,是个技术活,又含金十足。

  甚至可以说,片名就是全部。

  片名好坏,能决定一个电影的票房,以及世俗功名

  比如,最近上映的《八月》,导演原名昙花》。

  但片方觉得昙花太具体了,没有想象空间,遂决定改名《八月》。

  这一改,后面的事大伙都知道了,一部成本几十万的作品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譬如说,《无间道》的名字,就取自《涅盘经》第十九卷“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说白了就是十八层地狱中最底层

  但你要叫十八层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是不是就有点low,且没内涵

  “无间”呢,一听就高大上文化气也足。

  比如一些杀手类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没有假期》,这些名字听了之后,容易有感,进而愿意去看。

  但有些电影,起名就像开玩笑一样。

  这部《施耐德对决巴克斯》,英文原名叫“Schneider vs. Bax”。

  中译直接音译过来,特么省事。

  这么没有特色的名字,很容易被人认为是烂片,被漏过去。

  如果不是番叔看到了导演是荷兰人亚历斯·冯·华麦丹,就极可能和这个片子失之交臂了。

  此人的标准照,长着一张艺术范的鬼才脸。

  电影如其人,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总让观众抓狂烧脑。

  2013年戛纳电影节上,有一部很奇葩影片《博格曼》(人名就是片名,就是这么个性,就是这么不功利),就是他的作品。

  影片中的主人公博格曼是一个住在地下洞穴流浪汉,被人追杀。

  他跑到了一对夫妻别墅里,一系列奇葩怪异惊悚的事情陆续发生了……

  晚上,博格曼趁夫妻二人睡着时,全裸地趴在玛丽娜身上……

  他在理查德家砍树,挖池塘控制保姆,给孩子们灌药,纹身,让玛丽娜做怪梦……

  影片朝着越来越奇葩的方向前进,结尾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影片在当年没有获奖,却让全世界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荷兰导演印象深刻

  在中国,网易娱乐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树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好莱坞电影世界的电影空间,这是属于欧洲电影的贵族气质原创精神

  豆瓣的评价则是一片凌乱

  之所以说上部电影的评论,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心理准备,下面我们将坐上心灵过山车。

  番叔开扒。

  施耐德一名公司职员,但真实身份是杀手。

  老板梅尔斯滕是个杀手中间人,他让施耐德去杀一个叫巴克斯的作家

  每个人都有家庭

  施耐德有个幸福的家庭,漂亮妻子,两个可爱的女儿宽敞公寓

  在众人眼中,他就是个很成功中产阶级

  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如果不是一个杀手的话,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

  再看作家巴克斯(饰演者是导演本人,真正的自编自导自演)。

  巴克斯年过六旬,是一个瘾君子,每天沉浸在酒精毒品,滥用药品

  也少不了女人情人娜丁和他女儿弗兰西斯卡的年龄相仿。

  弗兰西斯卡成人多年,却一事无成,有严重自卑心理和精神抑郁

  巴克斯却向她推荐印度大麻,各种治疗睡眠的精神类药物,让她睡觉。

  导演怪咖,不按常理出牌。他把重点,放在了“人性”上。

  哪怕是杀手,也不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也会有家庭,也会因为家庭的琐事苦恼

  而家庭戏,就代表着居家过日子的写实风格。

  因此,本片的风格,真是——

  迥异靓丽的风格。

  阅片过千的老司机,提起警匪题材,或者杀手电影的类型片,一定会涌出很多画面

  譬如说《枪火》,夜色中五个人摆出的pose。

  《无间道》天台上的对峙

  杀手形象或者是《这个杀手不太冷》这样憨厚霸气大叔

  或者是《机械师2》这样的冷酷硬汉。

  如果你用这种经验看这部电影,就大错特错了。

  不光杀手形象不同,连画面风格上,都是迥异的。

  你看,施耐德整洁的,充满了温馨的家,整个中产阶级的既视感。

  白色基调,配上浅色的家具,好像进错了宜家商场

  梅尔斯滕的办公室,米黄色的墙色,还种着仙人掌

  再看外景,水天一色,巴克斯的湖边度假屋。

  芳草萋萋,茂密的湖边芦苇

  每一帧画面,都没有类型片那种阴郁,而是天人合一环保画风

  看这些剧照,告诉你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你也会信。

  《博格曼》中,导演不用音效,不用特效,靠写实的手法创造寓言体的魔幻故事。

  这次,依然是没有特效,用大量的风景画般质感的画面,来反衬出杀手的血腥故事。

  而故事的复杂程度,超乎了你的想象,让你被迫不断说脏话

  奇葩错落关系

  作家巴克斯是个儿童杀手。

  施耐德到了湖边,撞见了巴克斯的女儿弗兰西斯卡,开始面对一系列的难题

  难题1:杀手“心地好”,怎么让弗兰西斯卡离开

  难题2:这里是保护地区,护林员出现了,把施耐德赶走了。施耐德因为被发现,只能再回去易容。

  难题3:皮条客带着老妓女吉娜到了这个城市。因纠纷,吉娜逃跑到施耐德易容的地方。施耐德救了她,打昏了皮条客,又易容成皮条客的样子,还借用了他们的车。麻烦事是得带着这两个倒霉蛋去执行任务

  难题4:弗兰西斯卡出走,又回家,巴克斯家陆陆续续又来了很多人。

  难题5:老板把他卖了,原来这次任务是要杀他……

  在剧情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会发现,巴克斯也是杀手,作家是掩饰的身份。

  原本计划是这样的,梅尔斯滕把施耐德调到度假屋附近,然后通知巴克斯狙杀对方

  理由是,施耐德是个罪大恶极的儿童杀手。

  可巴克斯被酒精、毒品给烧坏了脑袋,却忘记了这项工作

  女儿的事情够他操心了。女儿抑郁,自卑,快发展精神病状态了,他却只能给她推荐毒品。

  他接到梅尔斯滕的电话,结果,他也有了一堆难题。

  难题1:女儿处于危险之中。

  难题2:他的爸爸老巴克斯带着小蜜来了。

  难题3:女儿一生气,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难题4:他早晨赶走的情人,带着个小白脸回来报仇。

  难题5:傻老板把发给他的短信发给了对方,已经不存在“伏击”的可能性了。

  难题6:他的脑子被酒精,毒品,药品烧出了问题

  和施耐德的难题一样,巴克斯也需要一个个的解决

  这么多人物碰撞在一起,却毫不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个都是自然而然的加入,又集体性的搅局。

  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的作用,像蝴蝶效应一样,用无意中的小概率事件来改变剧情。

  这样类型的电影番叔顺嘴清点一下,像盖·里奇1988年的《两杆大烟枪》、科恩兄弟2008年的《阅后即焚》、罗伯·明可夫2011年的《捕蝇纸》、以及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无人区》都是此类。

  此类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跌沓起伏的反转。

  像前面介绍的这些,每一个出场角色,都在推动着影片的逆转。

  剧情不是常规性的用主人公的行动来推动,而是给主人公加上了一系列的枷锁性难题,让这个局越来越难。

  一些突如其来细节,既很搞笑,又让剧情逆转。

  梅尔斯滕用电话指挥双方,无意中把本来发给巴克斯的短信,发给了施耐德,让施耐德知道自己被骗了。

  在这紧要关头,巴克斯崩溃了。

  每一处的逆转,都把剧情带到了不可思议的方向。

  如果你觉得《惊天大逆转》这样的电影已经是很逆转的话,那本片就是N倍的逆转。

  与那种烧脑剧不同的是,本片一点也不烧脑,都是合情合理,又完全在意料之外的转折。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在讲一个很惊悚的故事,在故事的千折百转中又加了一堆糗百的段子

  可在这密集的段子中,又有着人文气息情感戏。

  因为责任,因为爱。

  施耐德急于完成任务,想早点回家和妻子女儿一起庆祝生日

  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节操,有道德的杀手。他不想杀害无辜的弗兰西斯卡。

  巴克斯也是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这可以从影片中的一些留白处理看出来。

  巴克斯的老爹,年过80了还酗酒,吸毒,泡小女孩

  甚至对自己的亲孙女下手。

  巴克斯想要从颓废绝望中醒过来。

  他不能让女儿死在这里,所以他要绝地反击。

  两个有“道德”的杀手,凑一块相杀是啥结果?

  他们拿起枪,仅仅是为了“工作”,或者涉及自身安全的人。

  影片就是在这种赋予了“杀手”多面性和道德感上,徐徐展开。

  应该说,这是一部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反杀手”电影。

  黑色幽默,反杀手类型,反氛围,这些本来不搭边的元素,构成了这部精彩纷呈,难以归类的电影。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倒霉的下午,两个杀手只能活一个。

  被卷进事件的其他人,弗兰西斯卡、妓女吉娜和皮条客、老巴克斯和小蜜、娜丁和小白脸、以及老板梅尔斯滕,大家都性命堪忧。

  你来猜猜,在这一锅粥的乱局之下,最后谁死了,谁活了下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OTI0MjA3NQ==&tempkey=8SOXHkmXEVpJ3Ah9g5XrG0sew4SQWw4hs8Do%2F9brtBlHf6I2DAOksNpjQV79iRTubjFZyna9QrDGcjFc3VPkLqZVqvBh%2B9JQlJ%2FvtFVBcAhatp0ziv2J%2BaLzOk%2F%2F2XevZXfn1v5%2BotiHxsguB%2BXarQ%3D%3D&chksm=0c8f567c3bf8df6ac66f90c121479f4772724556624a8b95e14bc994f02ce548b19b1ddc0b9f#rd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三):经典老片

  四个字概括,相爱相杀。

  一句电影概括内容,一个杀手组织的优秀成员,即女主角,和本组织头目相爱,偶然发现她自己怀上头目的孩子,为了给孩子干净正常的生活,偷偷脱离组织,和普通人结婚,后来被头目发现,在女主婚礼上大开杀戒,女主角侥幸没死开始复仇,为了找到头目从杀手组织的其他成员开始杀起。(这句话有点长)

  电影风格暴力夸张,东西方音效画风混合,夸张写实结合,故事情节简单,很多细节处理粗糙, 日本后院刀战部分,很真实,个人最为认可,接近日本刀法实战极限,爱好者可以作为案例研习。

  总体个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如果你是对电影品质要求很高,追求最新电影手法,建议不要看。如果比喜欢经典电影,情节简单粗暴,打斗暴力血腥充斥画面,可以看看。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四):昆汀的一个梦想

  这是一部很久以前的片子,但是跟不上时代的我现在才看完。

  很血腥,很暴力,很过瘾。

  但是同样很心酸。

  女主人公贝绰丝一个个的把她复仇名单上的仇人杀死,不惜当着小孩子的面杀掉她的母亲,不惜一个人挑战88人众,做出无论从那种意义上来看都很愚蠢的决定。

  当她被活埋在棺材里也有过无助,当她面对一个刚加入黑道的小伙子时也有同情,这个女人是坚强的,她身上手上染满了鲜血,但都是为了那个男人,比尔。

  怀孕之前,为了比尔她杀人,怀孕之后,为了杀比尔而杀人,所以,无论怎样解释,她都是为了比尔而活着的。

  比尔是个职业杀手,但是他爱她,爱情使人疯狂。贝绰丝不想自己的孩子诞生在比尔身边从而成为下一个杀手,于是在完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用假死来逃避比尔,在一个小镇装作普通人想要结婚生子。

  知道爱人死去消息的比尔伤心欲绝,用三个月的时间追杀凶手,追到的却是已经成了别人新娘的贝绰丝。比尔痛苦了,他说他反应过度,女人不能理解,男人的反应过度竟会如此之大,但是当一个男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要嫁给另外一个男人的时候,他真的会连男带女一起干掉。

  于是,一切悲剧都来源于一个女人的母爱,为了女儿,而使得自己几乎死亡,知道FACE to face的那一刻,比尔抱着女儿看着贝绰丝,那就是一个丈夫一个妻子的对视,他们还互相爱着,但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必须死,因为他们都是职业杀手。贝绰丝不死,比尔会担心受怕,比尔不死贝绰丝也会如此,影片的结束,小女儿看着动画片,而贝绰丝一个人在卫生间里一面哭,一面笑,她报仇了,她从此可以和女儿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她失去了一个爱她的男人,她的孩子没有了父亲。我想如果,最终死的贝绰丝的话,比尔的感觉一定会像她一样,因为比尔也曾后悔过,并且从贝绰丝情敌的手中救下过她。

  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变态,变态到你死我活,我们真的不能说爱情到底是伟大,还是渺小,到底是成就一个人还是毁掉一个人,或许,人总是在一念之间挣扎,而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悲剧已成。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五):改动不大 建议慎看

  塔伦蒂诺的魅力应该在于混搭,音乐的混搭,剧情的混搭,角色的混搭,道具的混搭,《杀死比尔》也是这样,是最喜欢的影片之一。

  不过看这个剪辑版本,变动的地方一是部分对白,比如第二章两个女人在厨房里的对白,加了一点,二是部分镜头,比如和88人组大战,有一部分黑白的还原为彩色,而其中有个黑帮小孩求饶的镜头,原来只有最后一次,这个版本里加了一次,动画真没看到。

  总体来看,如果已经看过甚至收藏了原来一、二的人,得考虑考虑再看这三个小时,会不会有些浪费时间。

  有些失望,一个音像店打工仔出身的鬼才和梦想家,怎么也开始玩这种把戏了,第三部推到14年出,先来个这种玩意糊弄人,昆哥堕落了!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六):身份与本身 ——评《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是昆汀将其《杀死比尔》一二部整合起来并做了一些改动的电影。影片长达4个小时,却在昆汀出色的叙事技巧下让人能够全身贯注地投入其中。肆无忌惮的暴力美学、个性化的图片音乐与动画的混搭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这部电影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可是当我看到新娘最后“杀死比尔”后脸上悲喜交加的表情,我开始明白,导演昆汀借这样一个复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身份与本身的观点——人有意无意地会被赋予某种身份,这种身份会约束人本身的情感和行为,人无法忘记过去,所以从人被赋予身份的那一刻开始,人便无法挣脱自己的身份回到本身。

  巴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影片的结构上起到了衔接的作用,而他对Bill说的那句话也可以说是对影片主题最直白的写照。

  ---巴德:“我不会逃避我的罪过,也不会逃避我应有的报应。”

  ---Bill:“我们就不能忘记过去吗?”

  ---巴德:“那个女人顺理成章要报仇,而且我们也死得理所当然”

  但是,由于巴德曾经的身份是杀手,他的身份迫使他要去杀死新娘,所以他无奈的笑了笑,说:“但是,换句话说,她也该死,所以我说,咱们走着瞧吧”巴德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与本身矛盾的人,巴德骗Bill说把八取刀当了,实际上他就像归隐的八取大师一样,选择了金盆洗手。他用非致命性武器制服了新娘,在活埋新娘时还送给她一个手电筒。巴德在舞厅当保镖,老板侮辱他、女人让他洗马桶,他都默默承受,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去弥补曾经的罪过。

  巴德希望去甩掉自己的身份而面对自己的本身,在这一点上他和新娘是有相似之处的。新娘对另一个女杀手说:“我是世上最致命的女人,但现在有了孩子,我却怕了。”新娘对Bill说:“我是你的杀手,为你而杀。在验孕器变成蓝色之前,我愿意从摩托车上跳到飞驰的火车上,为了你。一旦验孕器变成蓝色以后,我再也无法做哪些事情了,因为我要当妈妈了。”新娘逃离身份的后果是在婚礼的彩排上所有人被杀,而做出相似选择的巴德也被艾尔藏在钱里的黑曼巴咬死,似乎那些想抛弃身份回归本身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就像Bill问的“你真的以为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吗?”新娘痛苦地回答“不”,这就是昆汀想表达的——任何人都无法忘记过去,任何人都无法挣脱自己的身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影片的最后我们才知道新娘的名字,在之前新娘的名字都被刻意添加的杂音掩盖过去了,我觉得这正是为了突出“新娘”的身份。杀手是她以前的身份,但她现在想去成为新娘,最终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解脱曾经那个杀手的身份。

  巴德可以说是一面镜子,影片中所有角色都通过巴德的话映射出了自己对于“身份与本身”的选择——与巴德形成鲜明对比的艾尔选择始终保持杀手的身份;八取大师选择了放下过去,隐居在冲绳做寿司,却又因为由Bill想起的旧仇破了戒;铜头蛇金盆洗手,养育女儿,却还是要去还当年欠新娘的债;御莲在复仇的森林里迷了路,从一个复仇者变成了冷血杀手;Bill则因为其杀手的身份“反应过度”向新娘开了枪。

  在这些人之中,御莲是最有特点的一个,也是影片中新娘选择第一个干掉的仇人。御莲的身世是可悲的,影片中用了一个章节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御莲的前史。电影中八取大师说:“报仇这种路,绝对不可能是直线,而是像一座森林。在森林里很容易就会迷路,忘记了自己是从哪进来的。”,御莲就是这样一个在复仇的森林里迷路的人。

  在青叶屋大战疯狂88帮派时,昆汀将暴力美学运用到了极致,但在新娘与御莲对决时,画面的风格却突然一转——漫天飞舞的雪花、古典的日式亭台楼阁,表现出一种与杀戮格格不入的唯美。镜头上,在之前的1Vn时,导演使用的多是全景和特写,镜头数也很多,而在1V1时,导演使用的最多的却是远景和长镜头,到最后音乐也停止了,只有武士刀碰撞的声音,这一切表现出一种不寻常的静谧。如果说之前的新娘大战疯狂88是一场屠杀游戏,那么这场战斗则更像是一场诀别。最后一刀,御莲的头盖骨落地,新娘停在了她的最后一个动作,背对着倒在雪地上的尸体,不知是在啜泣还是喘息。我认为新娘是在啜泣,她背对着尸体走着,没有回头,她坐在铺满雪的长凳上,放下了手中的刀,我想她知道——御莲也是一个和她一样可悲的人,只是她们都无法回头,就像Bill所讲的金鱼的故事,有些事情做了以后,就很难再改变了。而影片开头引用的克林贡人的谚语“报仇一定要冷静”正是对新娘的提醒,同时也是御莲堕落的原因。

  御莲在最后向新娘道了歉,就像铜头蛇那样,但复仇仍要继续,她必须为之前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新娘问“准备好了吗?”,御莲选择了面对。相似的画面出现在影片的最后,Bill走出他生命的最后五步前,新娘摸着Bill的手,说:“你看起来像是准备好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娘最后终于“杀死比尔”时,她一边擦拭脸上的泪水,一边露出笑容,然后又变得严肃。从“复仇者”的身份来说,Bill是她的终极目标,但从“新娘”的身份来说,Bill是她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杀死比尔,仇终于报了,新娘却失去了丈夫,孩子也失去了父亲,这就是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份碰撞所带来的痛苦。

  在影片的结尾,镜头垂直俯拍着新娘倒在厕所里抱着毛绒娃娃边哭边笑,不断说着“谢谢你”,我想这里新娘感谢的是Bill,因为他其实也放下了杀手的身份去当一个丈夫,将新娘的女儿抚养长大,等她来复仇。从这个角度来讲,Bill其实也生活在矛盾之中,就像影片开头他对满脸是血的新娘说的“你以为我在玩性虐待吗?”,在那时,他只是一个杀手。

  我们看到新娘最后成功的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但是我想起了在影片的开头新娘杀死铜头蛇时,对她的女儿语重心长地说:“等你长大了,若还是愤恨难消,我等你来复仇。”我想,铜头蛇的女儿是必然会来复仇的,到那时,新娘又要重新捡起杀手的身份,杀或被杀。想到这里,这个故事似乎可以无限的进行下去,除非在这之中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放下过去,我想这就是昆汀的观点吧,残酷而真实。

  昆汀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自然在他的电影里也是随处可闻音乐,值得一提的是他插入音乐的方式。有些时候他并没有在后期制作中直接插入音乐,而是让画面中的某些物体发出音乐,形成同期声,比如汽车上的收音机,录像带里电影《幕府杀手》的片尾曲。而且,音乐不仅仅是为了渲染情感,有的甚至会成为剧情上的照应。比如新娘冲进Bill的家时,女儿用玩具手枪对着新娘说“bangbang”,这与影片开头的音乐《bang bang》形成了呼应。还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音乐是新娘在八取大师那里欣赏武士刀时女人婉转悠扬又有些伤感的哼唱,画面中阳光透过日本原始的木质建筑的缝隙打在人和刀的身上,经过一些过曝显得很唯美,配上这段音乐,让人仿佛能够看到八取大师背后的故事,那一把把武士刀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杀人凶器,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杀”与“爱”冲突时的一种哀伤。

  影片中的很多音乐都来源于其他影片,比如艾尔的口哨声来源于希区柯克的电影,而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疯狂88走进青叶屋时响起的李小龙《死亡游戏》中的音乐,再配上电影里李小龙的运动服和青蜂侠的面具,真可谓混搭无处不在。新娘看见仇人时想起的警报声虽然让人有点出戏的感觉,却也有足够的力度去表现“身份”强加的使命感。不仅仅是在音乐上,昆汀还做到了照片、动画的混搭,在新娘回想起害自己的凶手时,画面呈现的是一张摄影作品,而且从相框来看似乎是用拍立得拍出来的;在介绍御莲背景时,使用了图片与动画的混搭。这种混搭好像也说不出什么理由,大概也是昆汀的个人爱好吧。

  同样,昆汀在一些画面的处理上也很有个性。医院里艾尔来暗杀新娘时使用的屏幕分割,起到了平行蒙太奇的效果;展现客机飞行时的画面中天空是红色的,因为它载着新娘要去进行血腥的复仇;而在青叶屋大战中用到的蓝色剪影和与白眉学武时的红色剪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还有医院里被砍掉双臂的苏菲的那张蓝色的脸,让人看了就能感受到死亡的降临。此外,昆汀在一些人物形象的设定上做了刻意丑化的处理——昏迷的新娘前肥胖的嫖客、动画中坏人们一张张丑陋的脸、给新娘挖坟的矮小男人、嘴巴畸形的妓女,这些人物能够让观众激起更强烈的情感,也凸显了讽刺意味。

  影片长达4个小时,但却可以让人始终投入其中,原因就在于刚才所写到的,暴力美学、混搭,昆汀会把自己的其他爱好融入到电影中,使电影看起来更有趣。除此以外,昆汀的叙事技巧也很有特点,影片使用的是章回体的叙事结构,但在时间上却是非线性叙事,并且每一个段落都让人感觉出现得恰到好处。影片在叙事角度上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观众的代入感。另外,镜头长短上的不时变换也让观众减小了视觉疲劳,在青叶屋大战之前,有一个长镜头展现了青叶屋里三组人的状态——新娘、苏菲和青叶屋的老板娘与服务生,这对之后血腥屠杀中的快速切镜头起到了中和的作用。

  悬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首先我们一直看到结尾才知道新娘的名字;其次,影片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杀死比尔》的第一部就是一个视觉盛宴,开头新娘脑袋上的一枪可谓是让人一直想看到谜底,可是影片对于谁是Bill?以及各种各样有关剧情的问题统统没有交代,这留给了观众无数的疑惑,迫使观众要继续看下去。另外,悬念也表现在了剧情中,在我们知道比尔会派杀手杀死婚礼彩排现场的所有人的情况下,看“双松镇大屠杀”那一章节时就会显得格外紧张,当画面中出现Bill的脚和新娘的脚的特写,我们就想到了开头的那一段画面,最后两双脚出现在了同一个画面中,让人感觉危机四伏。

  在《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喷射的鲜血、散落的断肢,看到了对老电影的致敬,看到了中国功夫和日本武士道,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风格。令我最震撼的是新娘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最心酸的是Bill迈出的那最后五步和新娘的眼泪与笑容,令我最痛心的是想到复仇的故事还会继续,基于昆汀所表达的观点——每个人都无法忘记过去的身份,每个人都回不到最初的本身。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七):关于电影与艺术

  许多人认为,电影就应该有某种意义,某种指向或者某种暗示,认为只有包含了某些层面以上含义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可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更重要的鉴赏性与美感,这些东西不光体现在剧情或内涵上,还体现在每一个镜头,每一帧剪辑,每一段配乐,每一个系列,一部艺术化的电影必须具备超凡的美感,毫无疑问,昆汀把它做到了极致。

  杀死比尔的美体现在哪里呢?这么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在刀光剑影中,在类无厘头的剧情中,在不多一秒不少一秒的剪辑里,在每一段配乐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只看过100部一下影片的观众,评判影片的标准往往侧重于剧情或者演员,当观影量逐渐增加,隐藏在电影里的那些美才会逐渐的被发现。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八):鬼才作品

  【毫无疑问,昆汀是个鬼才。而所谓“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美国导演,演员及奥斯卡获奖编剧。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昆汀这个名字来源于影片《枪之烟火》中的角色。他在20世纪九十年代作为风格独特的导演迅速成名,他擅长非线性讲述故事,难忘的对白及血腥场面,将美国本土B级片的黑色暴力风格发扬光大。昆汀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以独特的个性和对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称。

  他两岁时随家迁居洛杉矶,在这座电影气息浓厚的城市长大,童年起就爱上了电影。18岁中学毕业后,在曼哈顿海滩一家名为“录像档案馆”的录像租赁店工作。此间,逐渐领会并掌握了众多电影知识和技法。1991年,他凭出售《致命浪漫》剧本所得的5万美元,决定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三个剧本《落水狗》。1994年编导的第二部影片《低俗小说》大获全胜,夺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次年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奖,奠定了他的好莱坞地位。1997年的《危险关系》表现平淡,03、04年连续推出《杀死比尔Ⅰ》和《杀死比尔2 》,再掀昆式暴力美学高潮。后与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合导《刑房》,献出《金刚不坏》,受到影迷追捧。2009年拍摄了布拉德·皮特领衔主演的《无耻混蛋》。】

  出自豆瓣简介

  《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观后感(九):可能只有昆丁才能把剩饭抄的比新鲜菜还香

  这是把杀死比尔两部整合后的不要脸电影。就算这样,他依然值4星。

  职业杀手这个职业,不分男女,血腥残忍,冷酷无情。

  可当一个女人怀孕的时候,她的心会变软,人会开始害怕。哪怕她是全世界最可怕的女杀手,黑蛇。

  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会为了孩子找个老实人出嫁,让孩子获得基本的安稳,平静,平凡的小生活。

  可当孩子受到威胁的时候,她又能变成一个杀人机器

  女本柔软,为母则刚。何况是不柔弱的黑蛇,自然要杀掉所有的仇人,包括师父兼老情人比尔。

  仇恨让她拥有康复的动力,去杀人,去报复。又因为母爱让她找到活下去的勇气。

  复仇的力量,让她在4年的沉睡中苏醒,让她在活埋以后迸发强大的求生欲。

  漫画交代日本女人崛起的影片很牛掰,我都以为她要逆袭,用坚韧的力量击碎主角光环。

  昆丁曾经是个放电影的,他的阅片量巨量,总能捕捉到观众的G点,血腥暴力恰到好处。他也是港片黄金时代的忠实粉,所以影片中出现了两个华人面孔。

  再回到影片。经过求刀,血腥的搏杀后终于见到了比尔。那个恨入骨髓的男人,那个让她曾经情迷倾倒的男人。

  她来到比尔的家门,一路小心翼翼,内心等着一次恶战,可是手握手枪推开门的那一刻,她看到了比尔还有自己的女人,其乐融融的氛围,欢声笑语的游戏。她的内心就变成了三月里山间看到阳光的雪,瞬间融化。紧张背后有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后面藏着幸福甜蜜,百感交织,战战兢兢。

  其实女主根本胜不了比尔。比尔让她活着见到自己,只因为他想要一个答案。

  为什么有了孩子选择一走了之,为什么嫁给别的男人,为什么沉默的离开?

  原因只是想让肚子里的孩子未来不必像自己一样,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黑蛇问比尔:为什么你会痛下杀手?会对曾经的爱人头上放一枪,即使我已经有了你的孩子。

  比尔回答只是反应过激。一个男人在面对爱人嫁给别人时的过激反应,只不过这个男人是职业杀手,反应出现了过激的伤害。

  在决战中,没有花哨的打斗,没有过硬的套路,只因黑蛇亮出了白眉传授她的必杀技。分分钟KO掉大BOSS---Bill。

  一切都结束了,她在马桶里哭着哭着笑了,然后说了一句谢谢。可能是她想明白了,Bill若是想杀她,根本就没有自己出手的机会。

  烟消云散仇恨让她活着,突如其来的爱让她活下去。

  女儿的相伴,可能是Bill最后的成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