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柳如是》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柳如是》影评精选10篇

2018-06-13 20:5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柳如是》影评精选10篇

  《柳如是》是一部由吴琦 / 高峰执导,万茜 / 秦汉 / 冯绍峰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柳如是》影评(一):海內如今,當時天下

  今天下午,在時差懵懂之中飛上塵網,終於看了電影《柳如是》得償宿願。看到一半,略知其大意,惟已不敵睡兵,遂先入夢鄉,拋下錢柳等人繼續在遺民與貳臣的俇攘中掙扎。醒來時,恰與他們共赴老境。

  試問枕邊人,這十幾年中發生了什麼大事?卻道,原來是一個當壚野老,以一番 朝代更迭不過一場大夢的閒話,遂教河東君幡然改轍,沒跟著鄭成功去了臺島云云。真沒想到與我午睡同時,錢柳諸人也還卻了一場槐夢啊。但又不禁莞爾。怎麼當年我的夢裡就沒有一個當壚嬌娘,用幾句鶯聲燕語,勾轉了我去遠離臺灣呢。歷史與人生,當真可以這樣偶然作戲嗎?

  真可歎,什麼是亡天下、為什麼明末人對天下之亡如此恐懼憤恨,此片畢竟夢寐。

  或許,那是因為我們的天下,早已亡之又亡,再三再四。我們的世界連同我們自己,早面目全非。我們都是貳臣、参臣、肆臣乃至伍臣的後人。甚至於,天下之亡,還多的是我們的先人搞出來的。

  不說這些了。當今之世,此片已屬難能可貴,我就不再求全責備了。但唯有一點還是得說。我們既不談國家大事,只談風月詩詞,那麼詩詞念誦就該特別講究。且說河東君虜獲錢謙益芳心的那句詩「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女主角讀不出入聲字,這可以諒解,但是西泠二字,可不該讀成西leng3。

  更惹人興歎的是,河東君詠岳武穆「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亦堪愁」這兩句詩固然膾炙於劇中人口,每逢國難當頭就要拿來吟誦一次,但戰斗二字竟都讀成「戰鬥dou4」。我記得,從前讀《柳如是別傳》,見引的是「戰斗dou3」,蓋指刁斗而言。傳戰斗,猶似傳刁斗,當是變化唐詩「寒風一夜傳刁斗」而來。換字原因,或許為調和平仄,或許是因為河東君一向作異好奇。總之簡字天下裡,斗鬥已然混一,無所區別。

  但此片所演的,畢竟是古人之天下。

  《柳如是》影评(二):如是我聞

  一直很好奇“柳如是”該是怎樣的一個傳奇的女子啊?!其實我對她的瞭解甚少,只是偶然得聞,聽到的是說她雖墮風塵卻不平凡才情橫溢、在亂世中心懷家國天下、愛國赤子等等。於是很好奇,請原諒,我對很多人事都很好奇,祗是往往三分鐘熱度,長久不得。

  也是前段時間很偶然的機會得知出了這樣一部片子,於是在博濟上面搜索了一下居然有片源,所以下載了,直至今日才有時間和興致來看上一看。鑒於我對“柳如是”的瞭解實在太少,所以對於此片的“真實性”我不好評論,祗是想借機說說看完的小小感覺。

  總體來說,這部片子好時尚,好潮啊。柳如是的思想很潮,她雖為風塵女子卻飽讀詩書、才貌雙全、心系家國;幫柳如是“挑夫婿”的汪兄很潮,那場面活脫脫就是“非誠勿擾”啊;還有戲中的對白、場景以及秦漢的普通話都非常有現代氣息……

  柳如是的確是個不一樣的女子,她有才,也愛才,不然怎麼會看上陳子龍和錢牧齋呢?只是她跟陳子龍雖是郎才女貌卻始終有緣無分,從後面子龍的反應來看,他應該是愛她的。祗是,據我推測,大概是人言可畏啊。為了他的所謂家國理想,他放棄了她,那時,她還是楊影憐。這樣的女子,註定情路坎坷。兩句詩,俘獲了錢牧齋。雖然覺得柳如是很有才,面對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就算是老頭子,動心也無可厚非,祗是覺得錢牧齋向她表露心跡那段還是太突兀了,怎麼的就突然抓住了人家姑娘的手呢?虧他還是一代文宗呢~最終,他以匹嫡之禮娶了她,遂了她的願。一個青樓女子,即使從良嫁人,從來也是偷偷摸摸,低人一等。可是她不甘心,她要八抬大轎,風風光光。他甘為她如此,光天化日,還是挺感動人的。在迎娶的船上,面對著路人的臭雞蛋和剩菜葉,他悠悠的抓緊她的手,巧笑嫣然;湖邊的”我聞室“裏,風花雪月,詩詞歌賦。如果不是生在亂世,此生恐怕是要死而無憾了吧。祗是社稷動盪,清兵還是入了關,他還是獻了城,而且當上了貳臣。她怨他,她恨他,她還不懂他。獻城這麼屈節的事情他居然就這樣做了,為人貳臣的事情他也做了?!她不知道他的眼界比她高,他知道要以此道來保全更多的讀書人,保全更多無辜的百姓。從來最是不識白丁的老百姓最苦,也最快樂。直至她懂得時她才明瞭他的用心,我也跟著一起懂了一點。他回來了,他參與複明,他直到死去之日都在惦念著複明之業不能停。祗是他終歸沒能遂願。

  看到最後柳如是和錢牧齋在紅豆山莊裏面過著閑雲野鶴、採桑種麻的生活的時候,心中是有小小的失落的。不是說這是一個怎樣怎樣的女子嗎?!她會甘於守著一個家和一畝三分地這樣“蹉跎一生?!最後的那段自白解開了我的疑惑。“此去柳花入夢裡,向來煙月是愁端”、“我用盡一生的時間,只爲擦淨六根所沾染的塵灰,只爲心無掛礙,重返寧靜”。向來我們都是經歷了風風雨雨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一世,轟轟烈烈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終歸還是要歸於塵土,只有心靈的寧靜才是最終的驕傲啊。耕田摘菜的時候她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呢?即使做不成梁紅玉,她也該是甘心的、滿足的吧。

  《柳如是》影评(三):妓女诗人,被老公狂宠的小女人

  写于2012年4月24日何等之美!人美,景美,故事更美。

  柳如是,明清时期的女诗人,说她名声大,也不大,比不得李清照,说她名声小,也不小,谁人不晓。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如此诗句,真应了我的心景。快乐与否,美丽与否,简单与否,不在于外界,而在于我心。自古妓女多才女,因为古代的妓女若没有多才多艺,可没资格走上这条道。

  二十余岁时,受过情伤的她嫁给了已年过半百的大官僚,即明清侍郎钱谦益,一个大才子大丈夫,他明媒正娶了这个遭世人唾弃的妓女,成为正太太,成为大夫人,那是才子佳人之间所能冲破的世俗枷锁父女般的画面却充满了人间真爱,我忘不掉他对如是说的话:“我娶你来,不是要你来做家务事的,你就坐着呆着,不想写诗不想读书不想抚琴,那你就听风看雨晒太阳”,如此的宠爱包容,让人心生羡艳。总觉得成熟稳重的“老”男人比小男生魅力许多,但是当最后,柳如是正当壮妇之时,却要同时照顾着一老一小俩孩子,他们终于晚年得子,可他却已满头苍发,不解世事,唯独会呆呆地看着如是,说出:“桃花。美人。”此时他的眼中哪有几缕白发的如是,竟是当年那个貌若桃花,能歌善舞年轻女子。

  柳如是,你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不是你的诗,而是你等到了一个最爱你的男人,足矣。

  《柳如是》影评(四):从《柳如是》看文人题材影视创作之难

  我向来喜欢阅读传统文化名人的故事,面对着成天充斥荧屏的各种蛋碎穿越宫斗古装剧,就总在想我们有这么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取材,为什么编剧导演们对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宝库矿藏弃之不顾呢?后来每当我再有这种想法时候我都会及时打住,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我这样无比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既希望那些故纸堆里的美谈佳话落实到真真切切的镜头画面,另一方面又担心凿得太实破坏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或是白白毁了历史人物传奇性又令自己大失所望痛心疾首。我看过的影视剧不多,但就我知道的以文人为题材创作的剧观之,基本上大部分都给白瞎掉了。于是我们的心灵就受到了创伤:与其让那些令人神往背影被白瞎掉,还不如让他永远留在纸面上。

  所以过去我总在心里吐槽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为什么不能拿出足够诚意认真的创作态度严谨的考据精神对待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为只要能稍稍摒弃一点以商业利润为旨归的功利目的和以搏出位夺眼球手段庸俗趣味,就应该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有内涵有精神有美感的文人题材影视之佳作。但后来我在慢慢思考过后,发觉这个问题可能远没这么简单。且不考虑现实政策市场拍摄条件等种种因素作为一介业外人士的我也不懂),仅从文人故事这个题材本身的特质来说,如果要改编成影视剧,就可能有许多局限处让创作者们觉得掣肘,以至于棘手。也先不考虑能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那些大文豪气韵神似的演员(而且就算找得到,似乎每个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同),就说说这文人故事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被改编为影视剧时会有诸多为难处。

  我们先得知道古代文人生平研究成果是怎么得来的。同样作为一介业外人士,我就来妄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觉得文人生平研究有点像画画,先勾好轮廓,再逐步上色,但与画画不同的是,这色彩能不能上得完全就不好说了。比如说某文人在二十四史里有传,那么就可以依据该传记为他的人生勾出一点大致的轮廓,但是因为这些传记都过于简洁,只能勾出生平中的一些重要节点,而更多的细节,也就相当于画的上色,就要靠各代的笔记杂闻和对他本人的作品研究来补充。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从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来入手是非常之重要的,这大概就是陈寅恪先生在为柳如是作传时所采用的“诗史互证”的方式。但是这对拍电影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文学作品在电影里要怎么表现?它们对人物心态、思想和处境的理解非常重要,有些经典佳话甚至就是直接建立在作品之上的,可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很有技术壁垒的诗词歌赋,于是怎么办呢?把它们念出来吗?好像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来处理的,但是这也要以诗词比较易懂且与具体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为前提,还要在电影里穿插得恰到好处,要不电影就给整成诗词朗诵会了。如果是那些具有意象抽象化特点、抒情意浓厚又没有具体本事的诗词,比如柳如是在与陈子龙恋爱时写的那些传达她幽微心曲的小令,那真是不好表达,如果再加上点令今人头疼典故啥的,那就是念出来都没法了啊。但是这些东西对深层次地理解文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况味那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书本了解他们时就是通过这些作品建构起了脑海中的观感,但是电影似乎只能把这类诗词抽象地融会在自己的影像风格上,不过这对于没读过作品的观众实在有点流于虚幻啊。

  第二个就是文人生平故事的连贯性可能不是很强,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人生中一些最精彩片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掌故美谈,如果真拍成电影我想任何一个编剧都不会放过,但这些掌故就是他们人生中一些散落的节点,也许掌故与掌故之间还缺乏内在的很直接的联系,不像侦探故事那样每个情节环环相扣,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缺乏一以贯之的快感,从而觉得情节破碎矛盾动力不强。我想导演也不可能把这些掌故分别拍了然后就简单粗暴地拼接成一部片子,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那这中间的时间空白点总该适当地补充补充,交代交代吧。于是这又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交待这前因后果不能篇幅太长喧宾夺主,只能点到即止(尤其对于电影来说),但是具体情事的脉络又相当复杂,要交待得比较靠谱就要多方顾及,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些朋友所说的《柳如是》情节切换频繁生硬又比较破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觉得《柳如是》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里面其实涉及了晚明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他们大多数在电影里都只出现一两次,对于我这种有人脸识别障碍的人来说,往往还没分清楚他们谁是谁这个片段就过去了。就算我自以为还是读过些柳如是故事的人在观影时都觉得会有一时反应不过来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对柳如是了解不多或是完全不了解的朋友,看起来真有点云里雾里的。不过我倒是比较理解导演的难处,或许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这不会成为障碍,但就我个人看来,这确实是个难点啊。你说这些情节不交代吧,本来电影就已经把故事简单化线条化了,再这么弄文化意蕴肯定得大打折扣。讲吧又讲不深入,观众又觉得条理混乱。就算是这样,不了解柳如是故事和那段历史的人可能还是不能真正理解片子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又主动上门拜访钱谦益的深层原因,比如如是目送小宛婚轿远去那意味深长眼神,再比如绛云楼大火对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个中深意可能真得对晚明才姝和明末清初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二是这填补空白的许多具体细节和对话之类的又要靠编剧自己来推想来创作,于是大家又可能觉得YY成分过多,台词不对味。

  人们常常说电影就是叙事的艺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情节脉络安排井井有条又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可能真的取决于创作团队功力吧。不过,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导演将本片定位为“文人电影”的原因所在,也许我们并不能用惯常剧情片的思维来理解这种电影,它或许就像吴文英的词一样,意象化抽象化跳跃化,虽被人斥为“七宝楼台”,但七宝楼台也有自己的绚丽夺目之处,那就是有更多的空白可以留给我们自己去涵咏去体味。

  其实我觉得像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的电影,只要对传播人文精神能起一点正面的作用,哪怕只是唤起了我们心中对美感的一点向往,即使不算成功,也应该超过及格线了,不必过于苛求。《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古籍之类的东西还是比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就冲这点来说,我觉得就是值得肯定的。

  一点浅见,还啰里啰嗦的,各位轻拍~

  《柳如是》影评(五):寡淡如水,空有古典美人的画皮。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电影太独特了,因为它处处显示着它比其他国产古装片的高端感——自制舒缓的画面,汉韵优雅的服饰等,但又处处显示着作为当代电影的不够火候——假大空而泛泛之谈的台词,毫无新意狗血满盆的情节,节奏感极差没有高潮的故事等。

  等我要写影评的时候,看到了关于电影的一句话,我瞬间就悟了——

  “常熟与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电影故事片《柳如是》。”

  ——这一句话完全可以概括和解释我第一自然段的独特观感,它是中央台和一个与柳如是有关的城市的机关一起制作的,自然成也萧何(有的地方有格调和姿态),败也萧何(过于和谐并且不如专业电影公司懂得电影的节奏情节操作)。

  所以,我看完了它,因为它就算不是完美,但没有触及我忍耐底线的缺点,而且画面力求古韵优雅,服饰精致考究,气氛文艺,全片力争淡雅。这都是它难得的优点。

  但它的优点也仅此而已了,所以我看完了,并且认为这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汉服最美丽的电影,却只能给它5分。因为它的缺点无法被优点遮掩,作为电影,无论是演员还是编剧,甚至导演,都没有出彩的地方。

  先说演员。秦淮八艳,尤其是柳如是这个在电影中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一定要是难得的美人,只有美丽,没有气质不行。但连美丽也没有,就更不行。而全片包括主演的三位青楼美丽女子的扮演者,没有一个是美女。气质也不突出。选角是非常失败的。男演员和其他女配角也是如此,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虽然没有令人吐槽的极其糟糕的演员,但也绝对让人失望,每个人物都是机械地背诵台词罢了。为了表达柳如是的大胆前卫,全片多次让柳如是面对指责而哈哈之笑,这个容貌平庸的演员一次次笑得花枝乱颤,演技实在太平凡了。任凭剧情怎么吹捧,这个女主演塑造出的女性绝对不算美女,也不算气质女,也不算奇女子。柳如是儿时的扮演者更是毫无灵气,一个青楼调教出来的媚眼,居然是个直勾勾地呆眼神,囧。当然,更加不算反面女性。

  再说编剧。在结尾出现之前,整体上这部电影是不过不失(其实作为电影这已经算是有失了,但鉴于国产片普遍连不过不失也做不到,所以这里不深究。),一切都很俗气,但一切都在国产片中不算烂俗,所以有网友说《柳如是》可以归类为一个独特的题材“装逼片”,可见它不算恶俗,但也不算妙作。编剧在电影中有些地方处理得很好,比如诗词和历史典故考究的穿插,比如唱念措辞很多时候非常靠谱。然而,编剧的思维已经定势了,毫无匠心独用之处,一个地方都没有,很多时候台词还相当假大空,让人听着看着起鸡皮疙瘩,会被恶心到。电影要说人真心的心声,而不是领导开会。柳如是动员兵将那段尤其……尤其……尤其傻逼……囧。像个中学生写出来的。反正一开始谈大道理了,那种傻逼劲就充斥着那些做作的脸,各种让人发笑和反感。而且,文艺范虽然要心有灵犀,要谈诗论道,但是,“如是我闻”那一段根本没有道理,除了有“如是”二字,意思上压根和表情达意没有任何关联。当那个恶俗到顶点的结尾出现了,画蛇添足地出现的时候,整部剧一下子就拉低了档次,为了那一个结尾,《柳如是》被人说是雷片烂片也毫不可惜。

  最后说导演。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导演尽力营造出一股文艺而不低俗的氛围,这已经很难得。而缺点就是,整部电影被导演处理得寡淡如水,没有起承转合和任何高潮,不像个正儿八经的当代电影,像个北大学导演的大学生的优秀毕业作品或者柳如是的网友粉丝自制的片子。

  总之,这部电影空有一张考究的美人画皮,实质上却是凡善可呈的一杯白开水,外加一个天雷滚滚的恶俗结尾。

  正如这部电影里的主角柳如是,空有美丽的汉服发髻加身,却顶着一张姿色平庸的皮囊,外加机械无神的演技。

  ======================完==================

  《柳如是》影评(六):看了很多影评之后

  二十多岁的柳如是嫁给一个将近花甲的老头子。

  柳如是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糟老头。

  难道妓女一定要嫁给老头。

  柳如是和钱谦益只是很不幸运的生活在乱世。

  当陈子龙拒绝了柳如是后。

  柳如是没有像失恋之后就要死要活的那种。

  因为她是个很独立很有思想的女性,她是一个有属于自己房间的女性。

  她可以继续去寻找第二春第三春第四春。

  钱谦益去清廷上班路上,柳如是拉着一匹马给钱谦益送钱。

  钱谦益问柳如是爱不爱他。

  柳如是很生气的说了一番话,然后把盘缠丢给钱谦益。

  柳如是不是一个轻易说爱的人。

  但是她爱钱谦益。

  一个人一生之中能够与自己心灵相契的人是何其幸运,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汤一介和乐黛云,柳如是和钱谦益。

  很多电影里的爱很夸张。

  我认为电影里的爱不夸张的就是好电影。

  《柳如是》影评(七):“我不怕”足矣

  今晨在寝室点开豆瓣时发现首页推荐中写了部电影《柳如是》,很有兴致上网将其看完了。

  柳如是,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巾帼不让须眉。

  画面的质感很好,看着仿佛江南的水汽晕染而成,精致而微微发黄。电影镜头缓缓推动,似一幅画卷缓缓摊开,美。

  影片从秦淮选花魁开始,陈子龙为躲避追捕无意间闯入醉仙楼结识杨影怜(即后来的柳如是),柳如是为子龙拭伤口时不慎将一滴血遗在衣领上,她灵机就势将血绘成一朵梅花,成功骗过官兵,救下了陈子龙。就在这晚的宴会上她成为花魁,花正是梅花。而梅花也成为了一个隐喻,柳隐一生的写照。

  之后便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柳如是和陈子龙如胶似漆,缠缠绵绵。如果不是战争,如果不是身处乱世,他们之间不过就是很普通的才子名妓故事。然而,时事造就了一切。陈子龙成功考中进士,准备赴京城一展宏图,而碍于柳如是青楼出身,准备放弃她。在事业功名、家族舆论面前,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脆弱。纵使柳如是一心爱他,为了他从良,到头来,她还是被抛弃了。于是柔弱的杨影怜不见了,代之的是柳如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她独自一人去了杭州的岳武穆祠,那个她和子龙曾约定一起去的地方,在那里她得知的如今的明朝形势,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揭竿而起。在那里,她写下了“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的诗句,在那里她和钱谦益有了严格意义上说第一次的见面(选花魁那晚,只是钱谦益看到了柳的剪影,而柳不知钱)。再后来,在另一位早已退隐的名妓家中以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得到了钱谦益的赞赏,两人正式见面。当得知“海内如今传战斗”和“桃花得气美人中”同出自眼前这位巧笑嫣然的女子之手,钱对柳另眼相待,暧昧气氛在两人之间涌动。

  再后来,钱谦益不顾外人的蜚短流长,以匹嫡之礼迎娶了柳如是。虽然说正值青春美貌的柳如是嫁给了垂垂老矣的钱谦益在很多人看到觉得柳不值得。然而在我看来,在当时的情形下钱无疑是柳如是最好的选择。其一,钱谦益乃是文坛大宗,满腹诗书,才气纵横,记得看过一部电影,里面女主角曾说过:”我不佩服你,我又怎会爱上你“,女人很多时候需要一个让她崇拜的爱人,而钱无疑符合这一点;其二,柳如是虽为名妓,但总归出身青楼,那些世家子弟,才子迫于家族势力很难去娶柳如是,而钱谦益敢为柳如是背上骂名,这份但当就足以让柳如是托付终身;再一点,钱懂女人,他能够给柳如是她想要的生活,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他可以让柳成为一位有尊严,受人尊敬的女人,而不是见不得人的小妾。而这一切非时间不能造就,就如影片中柳如是笑言:“我爱你的白发”。

  再后面就是明朝覆灭,钱为了无辜的百姓不遭屠杀也为了活着(柳劝他自尽时,他喃喃道:这水真冷),他降了清廷。而这为柳如是不能接受,她决定离开。然而在仙霞关前老翁的一席话她似乎明白了钱这样做的理由,不管这是谁家天下,战争,受难的总是百姓。于是,她回到了钱的身边。然后钱谦益虽保住了很多百姓的性命,却又背上了贰臣的骂名。他开始后悔没有自尽以殉国。所以当陈子龙出现,他便不顾一切的去暗中资助子龙,并开始修葺明史。这为他惹来了杀身之祸。此时,柳如是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到狱中探望钱时,两人含泪相对,钱再让柳问其当年嫁给钱时的三个问题:“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谦益仍旧连答:“我不怕!”“我不怕”这三个字在我听来无疑是这个男人对于这个女人爱的最好表达,也让人为他们之间爱情动容。

  得蒙朋友奔走救助,钱成功的出狱了,钱谦益和柳如是带着他们的女儿在红豆山庄静静的生活着……

  影片最后,是柳如是的扮演者身着现代服装在美术馆中欣赏着那幅柳如是的画像,一切都仿佛南柯一梦,那么虚无又那么真实。让人沉思……

  作为一个对历史微微熟悉的人,我当然知道影片中很大部分是杜撰的,柳如是历史上的结局并不像影片中的那么完满,而是钱死后,她被赶出钱家,最后孤独死去……但就影片而言,它仍是带给我些许感动,三个我不怕,足矣!

  《柳如是》影评(八):秦淮女子,不外如是

  撇开剧情,光欣赏摄影和服饰就值得五星好评,尤其是晚明女装的还原,包括包头、抹额、褙子和各色簪钗步摇还是挑不出多少过错的。加上我一直对央视纪录片充满好感,这种用在电影上比较违和的镜头感我都照单全收了。

  台词充满现代感经常穿越,并且为了凸显女主把剧里的男人们统统黑了个遍,陈子龙黄梨洲郑成功死不瞑目,冐辟疆钱谦益之流就不要挣扎了,渣已是公论:冐某人的《梅影庵忆语》就是董小宛从良后九年的血泪史,钱的“水太凉了”也是能“彪炳千古”用以证明文人骨轻的绝句。

  美人已是难得,敷衍上一段红颜祸水的故事就成了传奇,若是加上诗才更是了不得,足可被一大群自视风流的真才子假才子们捧上天去,何况身逢乱世怀有爱国之志,更可俘获一帮站在道德至高点的老学究――秦淮八艳就是一个可以假借学术来研究美色的好题材。八艳中耳熟能详的几个,陈圆圆的故事要直接扯上王朝更替太难驾驭,董小宛贤妻良母克己本分地过分憋屈,寇白门是侠女忠肝义胆爱恨分明,唯有柳如是是八艳中真正的女文青,在这个剩女遍地主张女权的年代柳如是的故事最有共鸣。

  作为柳如是,钱谦益算不算是个好归宿实在存疑,东林党魁在南明何等一呼百应万人崇敬,在晚年却贪生怕死背弃一生之志成他人笑柄,而作为女人还是秦淮河上的女人能得这样一个夫婿却是不敢想的,以匹嫡之礼娶你入门,另起别院终日作诗唱和,存失节的罪名也不稍加责怪,确实要比电影里的正人君子陈子龙要好得多。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们大多不屑女色,甚至把女色作为前进路上的阻碍,作为正人君子的红颜们都得有一颗勇于牺牲成全他人的心。

  奇怪的是,往往那些反面人物更能赢得女人的爱慕与同情,如绿珠之于石崇,豆蔻之于和珅,对于很多女人来说,成败高低都是其次,是非奸贤也可不顾,唯有真心真情千金不易,女人的道德就是忠于自己。我喜欢万茜的柳如是,眉眼疏朗,意态风流,于七分风情中尚有三分自持,《燕子笺》一折中身段袅娜如弱柳,清风徐来飘然若仙,我颠来倒去看了十几遍,恍不知今夕何夕得此佳人。

  《柳如是》影评(九):国家兴亡就像火种,诗也好,文也好,最终为时代发出光亮

  从影怜,到柳如是,是因为一句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多好的一句诗,更像一句情诗,一种心照不宣,一种互相肯定。说是因为一句诗,或许也是因为一场失败的恋爱,一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恋爱。

  在那年代,青楼女子的风韵亦在内涵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女,不如风尘女子见多识广,有忧国愤世的心思,大概也是年轻,心怀高远,敢做敢为。子龙是谦谦君子,言语中自然流露出对烟花女子的嫌弃,却也抵抗不了尘世的诱惑,醉生梦死温柔乡,之后为了功名扬长而去,天真的是柳如是,即便她是见过世面的烟花女子,也只能兀自给别人的懦弱买单。

  幸运的是她遇见了穆斋先生,穆斋先生懂得如是身上特有的美,古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柳如是这“商女”生在明末最动荡的时代,虽有“桃花得气美人中”的韵味却也识得“海内如今传战斗”。想必,虽然相差30多岁,此生也算寻觅到知音。所以作为一个女人,她生错了时代,但恰恰又生对了时代,时代是让她独特的美艳得以名垂青史的原因,没曾想她一个风尘女子,却得到了一场如此柏拉图式的爱情。穆斋先生与子龙是鲜明的对比,也让柳如是震撼和感动,他说河东君(柳如是)予我与江山社稷同等重要,柳如是的一生是幸运的,她的愿望已经寄托在自己的名字里而且得以实现。

  明代最终结束了动荡,官员们剃头蓄发,做起了清官。经过了一生的颠沛,最终过上了平淡的日子。“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原来用尽一生经历那么多的人和事,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最后回到现代那一幕,真是画蛇添足,太无聊了,模仿穿越剧,但是前面拍的又像历史正剧,台词写的又像现代剧,整个电影不怎么和谐统一,觉得别扭,但是故事都讲述清楚了,能做到这样的导演已经不错了,导电影多么难啊,太难了

  《柳如是》影评(十):如是我闻:明朝豪放女和一群苦逼文青的故事

  出差到南京,早上在宾馆醒得很早,窗外烟雨濛濛,笼罩着古老的城市。无聊之中打开电视,CCTV-6在放电影《柳如是》,演柳如是的女演员不认识,但形貌依稀和古代画像有几分神似,陈子龙和钱谦益演得还算到位,可惜钱谦益一张嘴,就变成了台湾人,看了演员表才知道是秦汉,小样儿,粘上胡子还真不认识了。整片还算符合史实,就是台词太现代化了,也没什么亮点,中规中矩而已。片中所讲述的正是三百余年前的南京旧事——哦,那时候,还叫做金陵……

  1645年,多铎屠完扬州城,旋即引兵西进,金陵围城,南明弘光王朝覆灭在即,时任礼部尚书的钱谦益献城投降,自己与小妾相约投河殉国,晚上两人到了河边,钱谦益一句“河水太冷”让其名扬千古,小妾欲跳河而被钱拉住。这个小妾,就是电影的主角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南京名妓,后人所谓的秦淮八艳之一。她本名杨爱,幼年不幸(作为一名古代职业妓女,这似乎是必然的),被卖入妓院,几经周折,流落松江,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和张溥、陈子龙等友好,与陈情投意合(据陈寅恪考证,这是真的,不单只是八卦)。柳如是24余岁时,嫁给了大她36岁的明末文坛领袖钱谦益。钱以正妻之礼娶柳过门,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钱谦益不愧性钱)。明亡,柳劝钱殉节,钱推托不允,柳奋身投池,身殉未遂。钱谦益83岁病死,钱氏家族逼索柳如是,几十天后,柳投缳自尽。原来一直以为“如是”两字出自释迦牟尼弟子阿难常常挂在口边的“如是我闻”,百度了一下原来是出自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看来柳姑娘对容貌还是颇有几分自负的。

  说到秦淮八艳,似乎不仅个个相貌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都爱上网评论天下大事,与东林党人、复社文人来往密切,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当真巾帼不让愤青。马湘兰老丑一点,总爱端着装圣女,又不幸没能碰上乱世,没啥可八卦的;寇白门花钱赎男人,人称“女侠”;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绯闻被时人传议得很厉害,尤其是李香君,一句“桃花扇底送南朝”,隐然就是南明小朝的形象代言人;陈圆圆和吴三桂不得不说的故事以吴伟业的《圆圆曲》、金庸的《鹿鼎记》为传播平台,在后世找到不少粉丝,“冲冠一怒为红颜”——不少文盲也背诵得甚欢;顾横波和她的男人龚鼎孳是对极品,《横波夫人考》中认为“皆是势利无耻之徒,利欲熏心之辈”,不过她居然是经国家认证的一品诰命夫人,算是华丽地转了身,可见对于价值观,古今一体。柳如是在其中要数个“最”的话,应该是文学才华最高的。马湘兰擅画兰竹,顾横波有“南曲第一”之称,但说到诗文,终逊柳如是一筹——《桃花扇》虽然传世,可那不是李香君自个儿写的。

  说完豪放女,再看看她们的对象——那群苦逼文青们。柳如是的男人钱谦益,明末清初的文坛盟主,江左三大家之一。老钱诗文俱佳,学问渊博,遍览经史之余还精通佛藏,写文章倡学问以反对空疏,所以降清和剃头都很麻利,并不拖泥带水。三大家里的另外两位是吴伟业和龚鼎孳。吴伟业对清朝政权采取的是消极不合作的态度,明亡后隐居十年,意图保持名节;不过顺治年间还是被迫出山做了几年国立大学校长,晚年他对这段在清廷当官的经历悔恨不已,“苦被人呼吴校长”,一副被恶霸破身的烈女姿态。吴伟业的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无论钱谦益找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那个时代降清和抗战中做汉奸基本是一个意思。龚鼎孳诗文比以上两位略逊一点,做人则绝对是一朵奇葩:在明朝国防部做官时,专以弹劾同事为己任;生性风流,男女通吃;给他老子奔丧那几天夜夜狂欢……与以上行径相比,把妓女顾横波娶回家做诰命夫人只是小菜一碟,整个儿就一明朝二逼青年。明亡之后,他是 “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并拿顾横波做挡箭牌,每谓人曰“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他在清朝先后做了几个部的部长才退休,后来连满人都看不过去了,百年后将其列入贰臣之列。和这两人相比,老钱的情况就复杂些了,他到北京去做了几天副部长后就回乡了,并且积极建立地下党组织反清。估计前面是被多铎在扬州的屠城吓尿了,投降后被人骂得太狠了又不受满人待见,一咬牙,再做忠臣。可惜没几天,地下党组织受到破坏,老钱被捕,幸亏柳姑娘多方营救,出狱后钱老实多了,直到安然老死。可以说,老钱的后半生,就一直在梦想与现实中纠结。

  总结江左三大家:吴伟业——普通文艺青年,老钱——标准文艺青年,龚鼎孳——二逼文艺青年。总体而言,没什么气节可言。明末知识分子大体如此,投降起来一个比一个利索;反倒是被他们黑出翔来的的误国奸臣马士英等一批人,纷纷殉国。可见,读书人写的东西倾向性太强,大多不可靠。

  柳姑娘的初恋男友陈子龙在明末也是个狠角色。他在明朝做过几年地方官,抓了不少流寇,诗写得很好,号称“明诗殿军”“明代第一词人”。从字面上理解,依稀是写诗明朝第四、写词明朝第一的意思。不过,去百度上搜“明诗冠军”、“明诗亚军”、“明诗季军”,只得出冠军是高启,银牌和铜牌缺如。后来会过意来,这“殿军”两字不作第四名解,是殿后的意思,意为是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与明初的“冠军”高启首尾呼应。明亡之后,他一直积极组织抗清,最后兵败身死,算是为明末知识分子挣了一口气。

  有人比较南宋和南明,认为宋朝得民心,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心,所以南渡后支持了一百多年,明朝把文化人搞的太惨,失去了支柱,于是很快灭亡。窃以为把文人地位抬得过高了,打仗主要靠老百姓和当兵的,文人也就起个NBA拉拉队的作用。历史的偶然性太多,如果搜山检海一役完颜宗弼成功了,如果史可法在扬州扛住了……扯远了。

  三百年后,陈寅恪写下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把这段故事梳理了一遍。货真价实的国学大师(这个词现在用得比较滥,强调一下这个是真的),晚年花了十年时间为一名妓立传,不禁让人啧啧称奇。柳姑娘的形象三百年后熠熠生辉在已盲且瘸的一代大师脑海中,泉下应有慰,比再后世拍些无共鸣的电影电视靠谱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