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10篇

2022-03-22 03:05: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10篇

  《太平洋的奇迹》是一部由平山秀幸执导,竹野内豊 / 唐沢寿明 / 岡田義徳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一):坑爹的导演,常识呢?

  首先必须说,我是冲着加古隆来的。虾米加古隆正好有作品更新,然后有注意到唐泽寿明。然后就耐着性子把戏看完了。

  槽点很多,非常多。

  剧情因为太过天雷滚滚,还有就是节奏忒慢,结果就经常按右键快进。

  首先是切腹那场景,不知道导演到底在隐晦的表达些什么。那几个师团长以及其高参切腹时,才下刀,然后身后立即开枪,这是介错么?

  是枪决好吧。

  感觉在黑裕仁。当然,这点还算喜闻乐见。

  最后的奇袭,四千板载兵突击,然后用一个象征意义的挂旭日旗的兵被打翻,旭日旗躺枪来形容军事作战失败,这个倒是挺有诗意蕴含,不过悲剧的是这个桥段,一会儿是黎明前(美军阵地上),一会儿是大白天(美军指挥部),镜头还反复交错了几遍,这导演到底咋想的?再省钱也不至于连两个黎明的戏剧场次都排不到,想不到吧。

  最搞的是,等仗打完了,字幕上说是几个小时,四千板载兵和美军全部阵亡。可背景还是黎明前,就地平线隐约有了太阳光,太阳刚刚要升起又没升起的那段。

  此外,啥狐狸?

  难道能躲猫猫就能被敌人尊称一下狐狸?

  难道也就逃命时截击了一下敌人,就那一次,之后就一直龟缩流,那也配叫狐狸?

  狐狸是长牙齿会咬人的。

  如果不是因为狐狸时常咬人,鬼才相信美军需要忌惮他们。

  看到大场荣调戏小孩的镜头,真心笑尿。导演或许是用孩子来展现狐狸的人性温情,以及用小孩来寓意日本的未来和希望。可小孩饿了那么长时间,为啥不哭。

  这导演又坑爹了。常识啊,常识。

  小孩被饿极了,会不断的哭。大场荣第一次进入破损的小木屋之后,显而易见,孩子已经被丢在那里很久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饿得哇哇大哭,另外一种则是因为哭累了,陷入睡眠。

  所以导演挑个小孩子睡着的时候拍摄,要死啊?

  老戏骨唐泽寿明没什么可说的,他做到他该做的了,痞子兵刻画得很生动。(说实话,他又抢戏了。)

  至于井上真央,我就不想说什么手榴弹丢在那么浅,那么明显的小山洞里,连块必要的遮蔽岩石都没有,光靠人的血肉,能够护全她不被炸死。

  然后,两方出来会面,谈判什么的。有没有搞错,一个美军上尉,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跟一个穷途末路的敌方指挥官会面?而且还让敌方的一个小兵杀害了自己的一个同伴,哪怕那个同伴是日本人。美国人有这么好说话么?谈判过程中,坐视同伴被杀,事实上也是对自己面子的侮辱。是挑衅。遇到这事儿,早就勃然大怒了吧。

  最后,最搞的是日本兵士气饱满的身穿崭新军装走出丛林。44年六月爆发战役,就算他们穿得再省,想崭新都是没门。将那些衣服做旧或者故意磨损。

  干净点或许可以有,但崭新完全是坑爹。

  简而言之,拍这片子的导演是个坑爹货。

  然后,根据总体剧情况看来,加古隆的配合度也果断的不是非常高。

  当然,人家好歹在几个催泪的场景还是展现了一定的功力,但也仅仅只限于此。

  人家或许也就是偷懒之余不想太砸自己牌子,如此而已。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二):太平洋的奇迹

  二战后期,美军进攻塞班岛,日军顽强抵抗,海岸防线失守,日军在发起最后的自杀冲锋后,幸存的日军躲在岛上的山洞、丛林中继续抵抗。影片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老实说,我根本没有兴趣去考证陆军大尉大场荣和他的47名日军以及百余名日本平民在岛上顽强抵抗数月的这段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就电影本身来说,充满了日本人对几十年前前那场战争的理解与立场,就连在战场上与之生死对抗的美国人也对日军“礼遇有加”。这个并不难理解,毕竟我们的战争题材电影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叙事的。倒是片中日本人对于他们的战胜者—美国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日本人既希望描述自己战士的英勇、顽强、武运长久,同时又不想刺激美国人的神经。因此通过电影我们看到了似乎是一群和蔼、亲日的美国人,在与日本人在做殊死的塞班岛争夺战!标准的小妾心态!

  有时候看看我们那不怀好意的邻居对于那场战争的想法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可以提醒我们,这个世界的思想是多元化的。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三):命运

  很多人会说日本不反思战争如何,其实日本立场来看,日本没错,中国这片土地本来就是有能者居之,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重复的朝代更替史,春秋战国互相战争,秦朝建国坑杀几十万人在今天看来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是着重描绘其丰功伟绩,顺日本不反思?难道我们就有多好?蒙元入住中原有史可查的杀了近一个亿人,这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满清入住中原各种屠城历史记载也杀了八九千万,希望日本反思战争怎么不指责满清?我看到的都是一堆康乾盛世的赞美,国共两党不也是为了逐鹿中原互相残杀吗?难道自己人杀自己人比外人杀自己人高端大气上档次?如果这样,历史还会重演!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是日本这个国家在近代靠上天眷顾之类的运气几乎没有,只有靠自身努力,我都替日本不服气,替满清夺回俄国侵占的东三省不说,仅仅为了殖民经济权益都被蒋介石这样的愤青夺回,日本可是死了十万人才多回来的东三省,就被蒋介石一句激进的民族口号要收回,日本能咽下这口气吗?试想现在的本朝,不也是等香港到期在谈回归问题吗?可以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一手造成了近代历史上战死几千万的惨剧,对此受俄国苏联一手栽培资助的国共两党要付历史责任,可惜的是生不逢时加上命不够硬的汪精卫,在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时期,我们都选择了最差的一面,这不能不反思一下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四):什么样的电影才有资格称为写实历史题材的电影

  先把狭隘的名族主义及个人思想放一边,客观的来评价。如果不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事实的话单看影片的话,还以为日本是被侵略对象。本片并没有故意歪曲历史或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比较终于现实。其二,本片虽是表现战争,但整个基调反战的。从此也能看出日本人,多少对自己的侵略战争有有一定的反思,但只限于他们认为打了一场本不应该打的注定要失败的战争吧!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观察日本当今的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政治可以看出多多少少还是有日本人对真实的历史并没有有完整的清晰认识,更不要说认罪赔偿之类的。说完日本,在说中国战争电影的话又有大的不同,还是拿真实的历史来看话。中国的电影多数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宣传工具,要么是纯粹的商业娱乐片,从此看出我们总说日本人不了甚至是在歪曲历史事实,那么有多少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事实错误有真真正正认识与反省,当然也不是全部也有像《南京南京》《集结号》《1942》类的佳作相对比例较少。我说这么多废话只想表达一个客观理性观点:历史事实是真实客观存在曾经发生的事情,无论认为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他都是真实存在的容不得半点怀疑弄虚作假否则就是违背历史。尤其是打着写实历史战争题材标志的电影就应严肃认真严谨来对待制作这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反之只是利用历史背景做某种宣传达到某种目的或做成娱乐片去娱乐大众片子,那不是真正历史题材的电影。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五):画虎不成反类犬

  先不谈主旨与精神

  仅作为电影来说是一部非常低劣的作品

  首先,主人公目的非常不明确,从最初的想要取得战争胜利尽可能消灭敌人,到后来的所谓保护民众,再到后来的如何体面的投降

  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塑造主人公这个人物而言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条思想变化的线条包含了太多的讽刺意味,不利于传达导演希望将主野内丰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样一个目的(这里姑且认为他有这个意图)

  因为主角等于是在不断让步,从一个荣誉感很强的军人慢慢演变为一个只求体面投降的蹩脚小丑

  其次本片细节设计非常失败,主角一行人可以非常随意的进出美军的看护所,更可以联系内应从其中偷运补给物资,非常不合理,因为主角一行人拒绝投降有个前提,就是他们大多认为美军看护所存在孽代囚犯甚至杀害平民的行为,而现在他们可以很顺畅的沟通,可见真相早已大白,那么主角一行人的行为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目的仅仅是变成了碍于面子,不想投降,更可笑的是,他们的行为使得很多人都遭到死亡的结局。还有就是,女护士这个角色非常怪异,这个角色是作为主人工思想转变的一个引子,但是她身上处处显示出不合理的表现,虽然当初她憎恨美国人可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她之后想杀更多美国人,很明显是心理走向了扭曲,更可笑的是,这样一个扭曲的女孩,在进入美看护所后,立刻就放下杀人的念头,做了个顺民,所以说这个角色身上的情节设计让人无法理解,此外,最后得受降仪式被刻意渲染,虽然作为全片的高潮,可以理解,首先列队军歌就有些做作,其次竹野在美军面前张牙舞爪挥舞日本军刀后再双手递上,显得更加做作,甚至叫人作呕,如果设计成竹野比较谦卑得递上军刀会比较合适一些,也更符合人物性格,甚至最后竹野自己也说,自己是个失败者,我相信这句话出自原作,说明原作中作者希望反映主角的这种矛盾心理,而电影没有表达出来,仅仅是做了军人武勇的简单宣扬。

  还有,全片最的败笔可以说就是完全没有把这些军人拍摄成值得敬佩的勇士,全片都贯穿着他们如何求生,以及如何苦苦坚持,在听到可以投降以后,各个泪留满面,不禁让人觉得,是否竹野逼迫他们不许投降。而主人公,其实早就已经在考虑以何种更体面的方式投降罢了,所以硬要说的话,除了最后那个还没有投降的副官可以称得上是武士,其他人都只是碍于面子不想投降或者上司胁迫无法投降的可怜虫罢了。

  最后想说说投降的问题,个人觉得作为武士道而言,无论如何投降都是耻辱的,主角他们并不会因为坚持时间比较长最后在上司的命令下投降就抵消这份耻辱,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有无数切腹军官,甚至还有进行神风攻击的飞行员们,如果主角他们可以称为奇迹,上述的就不知道该置于何种位置了,因此本片最终演变为一个讽刺及笑料,当然,虽然不知道历史上是如何,但本片中被刻意渲染的投降仪式也深刻反映了日本人对于比自己强的对手缺乏足够的敬意,明明是失败者,却硬要装得比胜利者更耀武扬威,相当得虚伪,如果现今的日本民族已是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说他们再也无法创造明治时代的光辉了。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六):《太平洋の奇迹》观后感

  大多时候我为看中国某些二流电视剧电影刻画的丑陋日本人形象感到耻辱,其他的都是后话。看中国的战争片等经常让你泪流满面不知道要宣扬的战争场面还是精神还是感情,导演基本上都融入进去了,全剧跟战争一样异常混乱。看美国的战争片,看到最后你总是不明真相地为美国人而自信自豪,如果加上中国人的话你都能把那种自信自豪说出来,好吧我扯了。

  这部片子很平常,只是一个国家在宣扬自己现有和曾有的民族精神所做的电影,里边讲的都是战争年代军人、平民要做的选择和自己的精神正否的一些东西。我想说的是大部分的日本拍摄的电影、电视剧都要比中国的电影、电视剧要优秀、要真实、要渗透人心的。下边是我自己看这部电影的一些感想,心里憋着不写出来难受,看到的有异议的同学还望不要直接攻击我,淡然淡然地看就好:

  总攻之前接连的几次枪声,彰显了樱武帝国军人的精神,如果因为自己而拖累团体、如果因为自己的怯懦而无法和团体一起、如果因为自己的缺陷无法跟上团队,那么他们也不会选择留下来,没有活着认输的帝国军人。

  “做好死得准备是必要的,但不是为了死而去战斗,是为了胜利而去战斗”前者是愤青在后方舌战的东西,后者是前方浴血的目的,突然想骂某些无知的愤青,没有战争的时候管好你的嘴巴,别动不动就要让你的同胞去送命,有战争的时候别投敌,你苟且偷生别尿裤子就好。战争是要死人的,不过死的不是你、不是你的亲人,你在计算着武器威力和伤亡人数最好算上你,另外,除了你的同胞外没有人会为你这种二货流血的,换句话说,祖国的强大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整天想把和平推向混乱的人,死亡率比平常人高得多。战争不是为了激情,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争夺胜利。

  长官读完昭告大喊“天皇陛下万岁”然后切腹接着后边士官往脑袋上补上一枪太给力了,这是忠君啊,就算知道了被自己的主人抛弃也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比起中国拍的某些电影、宣传的某些人物故事要真实多了,狼牙山之流多是个例,比起人家整个民族的精神,同一时期民族的意识差异如此之大,就算将来有人为了生存、为了利益而被判中国那咱也是能够接受的啊,嘛,中国人就这样,作为一个中国人压力很大。

  蓝色胜利的突袭,最后一个日本人是拿着“长久武运”的旗帜倒下的,镜头特意放慢了一下,我不知道日文里面这四个意思是不是和中文的一样,一个尚武的国家在经过一系列的崛起扩张然后赌着国运跟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开战,可惜运气不长久,实力还是压倒运气,算得上是毁灭了这个民族的运气?再说吧

  “还是叫我青野吧,能叫我以前名字的人。都已经死光了。”...“我已经杀了三十一个个,一天杀十个,只要一周就够了。”...“我要把他们杀光”。亲人、战友、同胞,在自己的眼前被杀死,自己战败逃亡甚至沦为奴,人的情绪会在极端的条件下失去控制,面对战争,面对自己失去一切,这是一种。很敬佩那些自己不是军人而在敌人面前不低头而誓死要复仇的人,这是骨气,尽管你可以说这是不要命、不理智——在其他人都被俘虏,或者是战火已经烧到眼前的时候。绝境之下,能够支撑着生命的灵魂的除了灵魂还有什么?还有依恋,对亲人的依恋、对爱人的依恋、对世界的依恋,然后战争也毁灭掉了他们,没有了依恋该怎么在这种无助的逆境中生存?不错,你还有愤怒!战争区分着正义和非正义,但是仇恨是来源于失去亲人的痛苦,它是因为战争而导致的,但是战争并不是你仇恨的来源。所以呢,当我们活不下去的时候,当我们怯懦发抖得走不动的时候,当我们疲倦得张不开眼的时候,愤怒吧!把给你造成这一切的人都毁灭掉——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心智和能力去面对更多逆境,否则,年轻的人们,年老的人们,新生的人们,还是期待的有一日复一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民族的女性都是这样,当她们深爱着、思念着、依靠着自己的男人的时候,别人对她丈夫的一个赞扬会博得这些女性如此多的亲切感。不论是母亲、妻子还是自己的女儿,当她们发现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在别人看来是如此强大、智慧的时候,她们会无比的自豪,自豪到对对方放松自己的防备。这是不是一种天性?作为男人是应该要高兴,因为有着站在背后支持着自己的女人如此地信任着自己和自己也能如此有魄力地照顾着她们,这该是多伟大的事情。可惜,电影和现实的某些黑暗的东西叫人难过,有的时候这种心理却往往被人——敌人抓住,从自己亲人的口中了解到自己的弱点和秘密,然后一败涂地。这种方法多下贱呐,不是在战术上进攻,而是从亲情中嵌套,不可恶么?——这是我从春子那个女人身上看到的某些东西。

  天皇宣布日本战败,他拿着看着相片,握着刺刀,准备自杀。后来,刀从手中滑落了,他没有选择死,他选择拿着相片,他哭了,那个日本士兵。不是说他没有军国武士的魂,不敢去面对死亡,而是因为面对死亡的勇气的来源没了,自己效忠的人宣布自己失败了,于是他的信仰崩塌了,自杀的动力源没了。担心自己的家人是否能在战乱中存活,又害怕将来再也不能遇见,生与死,这错乱的世界还有什么能够让他信仰?责任呢?忠义呢?都没有了,战争就是在摧毁,创造都是在战争活着的人之后做的事了——除了为了战争而战争的创造。要有信仰哦,光是利益的争夺是无法让下层的人民支撑太久的。For love,forever.

  “面向前方,为明天而活着,这是我们的职责。”当一个国家已经失败到难以言表的时候,作为战败者,如果再尊严和死亡中选择,尊严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么。在那个已经破败掉的世界,活着就是最大尊严,要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复兴留下种子,战火之后的职责已经不是死斗,那时候的人确实没有低着头,但是他们跪着,跪着生存就是为了当他们再一次站起来的时候能把天给顶起来。生命是很宝贵的,当你要维护的东西已经被别人破坏掉得时候,别失掉了自己,还有生命,就还能拿回自己原来的东西。

  回归片名《太平洋の奇迹》,算得上是自己的想法了:当你的信仰崩塌时,选择死亡需要勇气,而要选择放掉原有的尊严活下去,这番勇气就能算是奇迹了么?然。

  全剧最后的音乐很震撼,自己很喜欢看日本的电影,因为在里面能看到纯粹的中华文化的影子,能看到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能看到过去和现在整个亚洲的变化,能从更多的细节中体会到剧作者要给我们表达的东西。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了,真实不矫揉造作,不走极度华丽,能够打动你的心灵,有的时候日本人在描述过去,可是也一样能让你看到现在和将来。先这样吧,希望你们也能看看。

  原帖:http://user.qzone.qq.com/342113906/blog/1317819796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七):与一历史事实的冲突

  推荐,意思就是可以看、应该看。

  根据百度百科记述的塞班岛战役情况,至7月9日战事就已结束。在这部电影中,直至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战斗都还在继续。更有一帮猪头军人拒绝投降,这在二战太平洋战区都极其罕见吧。

  这部电影反映的深刻意义就是,在战局已定的情况下,仍旧誓死充当战争炮灰的人就是傻子,无论是多么崇高的信念。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383.htm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八):所谓的“奇迹”只是保存了仇恨的火种

  我是看了龙洲剑客的评语之后才想起看这部日本电影的,那时在想真的还有这种数典忘宗的中国人啊?看完电影以后我推测这人应该是所谓"中国通"的日本人,取龙洲剑客的网名大约的意思是在龙洲横行的剑客,而非是龙洲的剑客,呵呵,极尽挑衅的意味.

  但是我看完影片还是感到不小的震动,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

  第一在反战"的旗帜下极力鼓吹的是为××而战的光荣感和对正义惩罚的仇恨感。影片的末尾大佐目视女猪角怀中的小男孩不经意地说:他还不知道什么叫日本吧。女猪角恶狠狠地回道:我会教他知道。怨恨的眼神让人感到那个小孩就是仇恨的种子。我想大部分日本人在看完本片之后的想法会是:“日本没有战败,而只是停止抵抗(电影的原话),如果再来一次战争,我也会象主人公一样为××而战。”这种情绪强烈以致于渴望战争更甚于和平.

  第二反观中国影视所拍抗日神剧中的浮躁、YY,此片自然极尽煽情之能事,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确实高明不少,中国真应当反思这种差距。诸君,请不要小看这种软实力的比拼,它并不比战场上的惊心动魄来的逊色,年青人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会被别的思想所占领!要记得120年前的甲午海战(其实败在陆战),在海军装备对等,陆军装备领先一代的情况下中国惨败的原因就是缺少中国的军魂。。。

  第三淡定地想其实有日本这样的近邻有时对中国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诚然建国以来60多年中国的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即便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中国现在面临着一大堆的麻烦事。有日本国内这样一群阴魂不散的一小龊极右翼的时时敲打,国人才会警醒,才会振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复兴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九):是玉为何一定要碎?

  基本解释

  [Better be a piece of broken jade than unbroken tile] 为坚持正义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南史·王僧达传》

  详细解释

  1. 美玉碎裂。比喻美好的事物遭遇不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荆山 鹊飞而玉碎, 随 岸蛇生而珠死。”

  2.

  美玉碎裂。形容声音清脆。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昆山 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王琦 汇解:“玉碎,状其声清脆。”

  3.

  美玉碎裂。谓为理想、信仰、正义而死。 三国 魏 阮籍 《吊某公文》:“如何不吊?玉碎冰摧。”《南史·王僧达传》:“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 清侯方域 《为吴氏祷子疏》:“不辞玉碎,留暂时於人间;所喜石坚,得请申於帝座。”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我 李自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源自百度百科)

  生命史美好的,用玉的美丽和光泽来形容生活一点也不过,为了所谓的尊严而去让自己和别人的生命从此结束,这只能是一种狭隘的美丽,非但不美丽反而很丑陋。

  《太平洋的奇迹》观后感(十):辱骂和指责的同时,我们是否该自我反省?

  整部影片虽然是歌颂日本军人效忠天皇,负隅顽抗的故事。但是每个日本人都为自己身为大和民族而自豪,塞班岛乃至硫磺岛战役中自杀,顽固抵抗的日本人在美军强大的活力下仍对美军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震撼是日本人疯狂的意志力和视死如归的战争意识形态。硫磺岛日军最高指挥官栗林忠道甚至说:“每个士兵在没杀够10个美国人之前,不许死”

  现在的中国人一提到日本就是小日本,垃圾。在辱骂的同时为什么不反思下?

  日本在面对强大的美国,虽然失败,但是至少没出现一个伪军或者叛徒,誓死执行军令,宁可自杀也不做俘虏。所谓“玉碎”,很多网友说打烂玉做什么啊,“和人有什么联系啊?”一亿玉碎,有那么多玉来打碎吗?傻逼日本人喔,拜托,是“宁求玉碎,不求瓦全”的意思,也就是宁可光荣的死去,也不想苟且偷生。反观中国,当年关东军兵临城下,东北大汉张学良率领几十万血性东北爷们仓皇撤退,将东三省最大的军火库里的枪支,大炮,汽车拱手送给日本关东军,说是蒋介石下达不抵抗命令,后来他自己解释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这是不得已,日本大面积侵华战争启动的时候,居然出现了50万伪军和汉奸帮着日本人打中国人。甚至有中国人扒下日军尸体的军服穿上去抢劫和强奸自己国家的人。这不是令人心痛的事吗?

  德国日本在二战时期为什么强大?强的是武器,但更重要的是信仰,意志力和纪律,团结。你说我武器多屌,多厉害,阿杜瓦之战埃塞俄比亚长矛军用冷兵器击垮意大利火枪大炮的军队,意大利二战打希腊也是输,打非洲还是输,请问是武器不够先进吗?意大利人天生懒散,无纪律,贪吃。甚至出现英军几百人对几万意大利军,意大利人不战投降的例子。

  中国古人留下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认清这些民族为什么强大,学习他们好的地方,而摈弃差的地方,而不是辱骂,不平衡。有句话:自尊是自己给的,不是别人给的。

  说到生为中国人而自豪,2015年,我在一个群里聊天,有个香港人居然公开称自己还是大英帝国的子民,说他们的护照写的是英国。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人居然做亡国奴做出荣誉感了,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是中国人才有的。我去台湾的时候,当同事用东北话说话时,2个台湾小孩说:他们是大陆人,一个小孩说:不是,他们是中国人!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钓鱼岛事件的时候,中国大肆砸坏国人日本车,那些日本车都是中日合资的,也是中国人的钱,中国工厂制造的,有这个力气和胆魄怎么不去钓鱼岛示威呢?不去围攻中国日本大使馆示威呢?有这个力气为什么不努力做出超越日本汽车的国产汽车呢?为什么不学韩国人只用韩国现代呢?总的一点中国人对自己人比对外国人狠多了,内战,文革等等。

  如果说中日合资汽车粘了日本的边,请问下现在的共享单车是日本做的吗?膜拜ofo等共享单车是方便大家的,各种乱停放,打砸,拆卸,扔到河里,这是为什么??这些自行车是日产的吗??唯一的解释:国人的素质不配使用共享单车。

  见到钓鱼岛,就口口声声要开战,打仗的愤青,你懂国际形势么?对日宣战等于和美国宣战。德国二战攻击苏联的下场是什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下场是什么?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气得暴跳如雷,他不想在1941就让美国提前卷入世界大战,不想打无准备的仗,他想控制苏联获得资源再做定夺。不打无准备的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家都懂的。但是大规模战争打起来,和美国日本开打,第一个逃跑的绝对是之前说打钓鱼岛叫得最响的。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自我反省,而不是和甲午战争,中日战争中无知,不知自我反省的中国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