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钢铁年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钢铁年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6-29 02: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钢铁年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钢铁年代》是一部由孔笙执导,陈宝国 / 冯远征 / 姜宏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钢铁年代》影评(一):那钢铁一般的友谊

  那天在路边买了《钢铁年代》的盘,然后我花了两天把它看完了。都说是《闯关东》的第三部,虽然没看过前两部,也不经常看电视剧,就这部来说,我觉得是部不错的国产电视剧。看《钢铁年代》,可以看到里面的很多东西,那里有个幸福大院,里面住着鞍山钢铁厂的很多职工人员,从那里,你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看到邻里之间就像是个大家庭。那个年代,不管是亲情还是友情爱情邻里之情,人的心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是真实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国家贡献

  从头到尾,故事有一个主线,就是尚铁龙和杨寿山的关系。他们开始战场上互为对手,后来在婚姻上,后来在工作上,再后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朋友。他们是两种人,对人生态度、处事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就像后来说的,他俩一个是酒,一个是菜。喝起来,酒有酒的烈、猛、直,尝起来,菜有才的淡、香、味,喝酒要一气到底那才爽,品菜要细嚼慢咽才有味

  两种人,两种人生态度,渐渐地却有着钢铁一般的友谊。虽然他们在一块总是打,却渐渐地从开始互为不服,到后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又彼此欣赏命运让他们留在了鞍钢,又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也许因为一生都在为鞍钢付出,和钢铁打交道,也让他们身上有着钢的品质,钢的热、钢的硬、钢的正直,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像是钢铁那样,稳固坚强,永不隔断,他们有着钢铁一般的友谊,一直到老到下辈子吧。

  《钢铁年代》影评(二):我们的工厂--观后感

  终于看到了一部关于工人英雄的电视剧了,作为一个国营工厂大院长大的,工人的女儿,我为它喝彩。

  我们的工人是民族英雄,是他们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用热血汗水生命铸造了一个钢铁年代。

  当看到海报上中陈宝国头戴安全帽,黝黑而淳朴面孔时候,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多少年,我都没有见到这副工人的肖像了。只有我们这样生长在工厂家属院,在工人食堂吃着铝制饭盒里的馒头,在轰鸣的机器热气腾腾车间跑过,每天早晨在大喇叭里放的工人有力量歌曲起床的,少年时代穿着父母工厂制服为荣的,工人的孩子才真正懂得这部剧所表达情感

  正如本剧所描写的那样,往昔国营工厂,是一所真正的体现五湖四海精神的熔炉。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来自上海资本家的儿子,还是河北农民的女儿,是高等学校大学生还是只读过几天书的普通工人,大家都是工厂的人,是一家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我那点可以称之为平等观念,就来自于我所生长的工厂大院。我的工人叔叔阿姨,是现在的人们想象不到的善良和淳朴,他们有着最简单质朴感情,总是用最生活化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没有什么等级观念,也不在乎你的出身背景学历财富,他们有一种最单纯的衡量人的标准,那就是为人情义

  我永远忘不了在自己最困窘的时候,是我们大院子的阿姨用自己的一碗小米稀饭,叔叔用最朴实话语温暖了我--那孩子自己在家多可怜啊,把她叫过来坐坐!

  假如有一天去讨饭也知道要象杰克伦敦一样,知道向谁去讨。

  他们永远知道互助和奉献精神,并且身体力行当仁不让豪爽大气乐观豁达

  即使他们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很少抱怨,依然知足和默默的自己承担起生活的变故,即使有人背叛了他们也还在维护着起码的良知。他们的善良,忠诚忍耐,使得他们的痛苦很少为人知晓,他们最鄙视的就是动辄牢骚知识份子,对于他们来说,要么忍受要么反抗,很简单的逻辑

  生活在他们中间,我总是能体验到在那些有学问有钱人那里无法想象的真实的人情味,可以随便的把一条毛巾搭在肩膀上擦嘴擦汗,可以肆无忌惮的说笑,无须担心是否被认为缺乏礼仪。他们常常是不拘小节的,粗邝的,憨直的,却很有时间观念和协作精神,有一双粗大但是却灵巧的手,那是工人的手,有力而温暖。

  当我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者头疼问题需要指导的时候,我更愿意去征求他们的建议普通人里有着最聪明客观意见,他们不带偏见现实主义答案,永远胜过那些做在象牙塔指手画脚的人。

  他们是真正的智者高尚的人,永远值得信赖尊敬的人。

  我们的工厂已经没有了。

  所以当我第一次听到来自台湾的郎咸平为那些失去了工作和保障的人们辩护的时候,我感叹不已,原来还有人记得这些被诬陷为懒汉的人,敢为他们的权益申辩,而他们的那些内地的同胞却只会做些卸磨杀驴的勾当,占据了公众财产不算还骂他们是懒鬼,搞垮了工厂,摧毁了民族工业。历史时间终将证明,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民族的振兴还是要依靠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和重建民族工业体系,除此无它。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课堂上问每个同学理想

  有说当教师的,有说当科学家的,有说当军人的,当问到我的时候,我说,长大了当工人。

  老师轻轻的笑了笑,没有象表扬其他孩子那样的表示称赞

  我很奇怪,莫非做工人是不好的吗?

  后来长大了,我在填写一份求职表的时候在父母那一拦写上棉纺厂工人的时候,惹得我那高级工程师母亲很不高兴

  但是,即使在今天我还是愿意宣称,我是工人的女儿,并为此感到自豪

  妈妈,如果我长大成人

  嘿,你瞧,我会是个壮汉,

  我双臂会将你举起,好似风儿刮过麦田

  你曾为我缝制襁褓,我要为你建起住房

  要是我来铸造钢梁,保证坚固不会动摇

  你的孩子,你的泰旦,为你建的房子多么漂亮

  屋檐遮下的阴凉,也会使你心旷神怡

  我要为你浇灌一座果园,果儿香气扑面,

  把它们挂满你的裙子,花一般柔丽,蜜一般香甜

  也许最好是为你织一副壁毯,编出郁金香图案或者一个磨房,

  为你歌唱为你磨面。

  啊,你的小伙子多么快乐

  无论在炼铁炉旁还是磨房旁边,

  在大海上,还是干着杂活,

  都在引行吭高歌。

  我这双手打开的窗子一扇又一扇,

  收割的庄稼一捆又一捆。

  你的孩子会干得那么漂亮

  把你放在麦浪之上,

  稻谷垛上。

  ---米斯特拉尔《小工人》

  献给我的工人叔叔,阿姨们

  《钢铁年代》影评(三):在那寒冷热烈的北方

  每当我们慨于银屏上缺少好剧的时候,好像总会有一部剧作应时而出,拯救我们被娱乐糟蹋的够呛的身心。《钢铁年代》正是这样一部剧作,一部属于一亿四千万产业工人的巨作。

  这是一个空前的时代,尚铁龙和杨寿山在解放鞍山的战场上接下一份不一般的缘分,这份缘分跨越30年,激起了我们对荡气回肠岁月的记忆。一个如精钢坚硬,一个如铁流奔腾,两个血性男子都爱上同一个女人,一爱就是一辈子;又爱上了同一份事业,同样是一辈子。从生死冤家到半辈子的互不服输、惺惺相惜,再到患难与共成就的是真男人们之间的友谊。而麦草,更是将中国妇女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两个男人的深爱从不流于口头,而是像偷喂杨寿山一口肉一样,让人泪从中流、如鲠在喉。真正地爱人,是将对方的幸福放在第一位,正基于此,三人的感情才能保持那样的弥足珍贵

  这是个传奇的年代,像尚铁龙、麦草、杨寿山一样的人数之不尽;像他们那样苦日子里透着有滋有味的生活,又是几代鞍钢人在自强不息中都尝了又尝过的。留下的是岁月情缘,留不住的是命运的车轮。几百万日侨归国、几千名苏联专家被迫返回国内。对于政府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对于个人,更多的意味着或许永远的分离。那些昨天的故事,那些跨国的深情无私的帮助、有情的竞争,永远装在老鞍钢人的心中,唱响在白山黑水中间。在我们的钢铁年代里,有那样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像奔流地钢水一样把自己的热情融合其中,鏖战在白山黑水之间。还有金凤、德久的互敬互爱,边立明、沈云霞忍辱负重,金虎和门儿的不甘于命运奋力抗争,立出的都是一副副铮铮的身子骨。

  “我们中国工人的脊梁永远是直的,两条腿也是直的,就是倒下去的那一天也是直的,也要把地砸出火星子来,发出钢铁一般的金属声响!”在三年自然灾害艰苦时刻,老部下魏得牛推着从军垦农场职工嘴里省下的一车大豆不远千里送到鞍钢,在平炉改造的现场,在尚铁龙铿锵迸发的声音中,寄托的是全东北、党中央的希望。这样的团结互助,这样的力量鼓舞,怎么可能炼不出好钢,更让这一番热火朝天景象红的更透更旺。这是怎样的一种发自肺腑热爱,像王进喜跳进泥浆,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一样地让人动情。壮阔的年代或许无法复制,但这种激情,这种迸发于人性自身的深沉感情无疑应该被任何时代所需要和召唤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高满堂总能编出如此恢弘感人情趣非常的好剧?为什么继《闯关东》、《北风那个吹》后年代剧能再次让人热泪盈眶开怀不断。看过对剧组的专访,看到高满堂的慨然追忆,看到陈宝国泪洒现场,我们似乎摸到了其中的道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细腻的感情塑造了这部史诗般的剧作;对角色的渗透理解、全身投入演绎以及共同的岁月经历谱就了这首时代凯歌。在这样的钢铁年代,重工业勃发的激情岁月,全国大跨步前进的几十年里,英雄辈出又不断呼唤英雄。任何艺术作品能成为经典大都取决于能否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感动,一种共鸣和叫人难以平息的精神。《钢铁年代》所体现的爱国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更有那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真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北方的冬,虽然寒冷却也热烈。在那寒冷北风吹过的日子,我们哭着笑着看完了《钢铁年代》,应该问问自己的是我们能否也想这样点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几千万的产业工人作为共和国的奠基人对时代产生不可磨灭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又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将会留下怎样的印记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不我待

  《钢铁年代》影评(四):现在的你看到来了的幸福,像《钢铁年代》一样

  2008年的《闯关东》,2009年的《北风那个吹》,2011年的《钢铁年代》……近年来,高满堂的戏频频开年。

  先说《闯关东》,在首播创下高收视与好口碑之后,2008年一整年,各地荧屏上滚动播出着朱开山一家的“创业纪录片”,“闯关东”也从流落历史角落而一跃成为年度最火词汇。高满堂有着作为优秀编剧创意责任心——他是想把闯关东这百年历史进行独立分段,全都送上荧屏精彩表现,于是《闯关东》的结尾,朱开山一家在东北沦陷后,又坐着马车走上了漫长的回家之路,算是可供人遐想开放式结尾。此后,《闯关东中篇》虽然导演演员班底全换,但依然是精彩的故事,也依然是过硬质量,只可惜赶上了央视“拒绝续集”的禁令,被一个“二”挡在了最好的播出平台之外。然而上演之后,《闯关东中篇》却依旧成为热门话题,被各路剧评人士津津乐道,争品个中滋味。第一部从留辫子的清末讲到东北沦陷的1931年;第二部接着从抗战前夕讲到解放战争胜利;接下来的故事该何去何从?高满堂答应过要把这故事从过去讲到现在,那么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闯关东”?

  《钢铁年代》就成了最佳答案。尽管从名字来看,这故事没有紧跟着叫“闯关东第三篇”,但无论从时代还是从主题来讲,这部剧都是承担第三篇“历史重任”与精髓的一部剧集,更不用说在导演制作班底上的惊喜回归”。回顾《闯关东》,尽管老朱家上下两代都在表述范围内,但朱开山却是全剧唯一的“巨头”,主线鲜明地撑起整部剧;《闯关东中篇》里,宋家三姐弟兵分三路的讲述方法在没有特别压场的大人物提纲挈领情况下,显得节奏清晰明快,故事脉络分割巧妙;而到了《钢铁年代》,陈宝国、冯远征两位戏骨“各据一方”,一个是有些匪气的蛮力派尚铁龙;另一个是颇符合儒雅定义的杨寿山,从解放战争的敌对硝烟中走出,走进了势均力敌、互相竞争的二十年鞍钢建设生涯。全剧主线不再集中于一位绝对主角的身上,也不再分散成多股线索,而是以角力相斗争相平衡的“双头”模式——每一部都表现着“闯关东”的勇敢艰辛,又在每一部中都不落俗套、采取新颖的表现手法,这也是高满堂最让人佩服的能力

  如果说朱开山一家闯关东是生活所迫、宋家三姐妹闯关东是国仇家恨,那么山东汉子尚铁龙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服从命令义无反顾迈向东北,加入鞍钢工业建设;原山东国军守将杨寿山起义投诚,也服从调配走向鞍钢,为的都是将个人理想寄托在国家理想之上。一个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想要从数百年来的贫苦积弱走向繁冗富强,必然要靠经济建设;而打响经济建设这第一炮,自然是钢铁基础的牢固。他们不约而同走向这个东北老区在新中国建立后最有代表性的行业,挥洒智慧与汗水创造建国初期的工业神话。尚铁龙代表的是鞍钢的实干家们,他们知识水平并不算高,却拼劲十足,相信只要下决心苦干没有玩不成的目标;而杨寿山则是另外一部分人——他们类似天生的研究者与管理者,在脑中时刻演算着“更快更强”的公式,为鞍钢带来极差式的前进。

  尚铁龙与杨寿山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两种处世方式的对立,尚铁龙率性洒脱,有时却固执死硬;而杨寿山聪明低调,有时却别扭窝囊。有趣的是他们的两人的各种比试——炼钢比武,抢支援建设的知识分子……尽管总是处在你争我抢的境地,最终的结果却都是在双方的暂时和好与妥协中获得“双赢”。充满“草根”味的尚铁龙与颇有“精英”感的杨寿山的合作,直至今天看来,都是很现实的话题——然而当代职场关系中,双方却显然会位于高地不同的两种地位;在五六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之下,他们却能够更平等互利地对话、竞争与合作。《钢铁年代》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所架构起的,其实不仅仅是尚铁龙与杨寿山的“欢喜冤家”式复杂情感,它把视角集中在鞍钢工人们所集中居住的大院,主要笔触侧重尚、杨二人之外,其余笔墨也不吝塑造大院中其他工人、知识分子与外援技师的情感历程。对孤身一人的尚铁龙从不满、同情再到萌生爱意的日本女技师加代,好不容易与尚铁龙能够走到一起,却赶上了回国的政策,在尚铁龙的好意劝说下只能舍爱离开,选择亲情;而支援建设的天南海北知青之间,因为年轻而洋溢的热情,如不离不弃的爱与支持,不计出身的表白和守护;甚至尚铁龙与杨寿山结成儿女亲家的源头——金虎和小门儿之间青梅竹马又经历种种磨难的爱情,随处都可见让人感动、倍觉温暖的片段。

  可以想见,《钢铁年代》依然是一部承上启下之作——故事线索在1967年文革前落下帷幕,势必又是高满堂一个狡黠的伏笔。接下来的“闯关东”故事会聚焦什么样的纯爷们儿、聚焦东北大地上的哪一个人群,观众还不得而知。但是相信铁骨铮铮、经历传奇的硬汉与胸怀宽阔的坚韧妇女依然会出现在他的故事里。尚铁龙与杨寿山却把这个时代过渡得很好,两个脱身于战火的人,拾起工具,从战场走向车间,换另一种方式,却不变保家卫国的信念,这种“闯”比老朱家和老宋家,也并不逊色;而《钢铁年代》里更有着前两部所不能及的群像性,诚然难能可贵。

  最后则留给导演孔笙的手法。在孔笙的戏中,从来看不到厚重的个人风格,以及匠气太重的运作手法。一切都是不着痕迹地悄然进行,这或许是与他敦实谦逊的个性相关。且不提更早的作品;近年来无论是大热的《闯关东》还是口碑极好的《生死线》,他都把最大的光环留给塑造角色的演员,让他们自行撑起一部戏,而他的作用经常隐藏在监视器后,并不时时点拨教导。在这样的戏中,观众很容易从第一秒开始就进入故事情节,主动地担任观察者与判断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视角固定的定论。诚然,两者之间哪个更好,无法一言以蔽之;但看《钢铁年代》自然流畅的手法,不得不说,有着让人舒服的朴实之感。

  《钢铁年代》影评(五):关于铃木加代

  “松峰莉璃,来自一衣带水的日本国度,并最终与中国结缘。在与她交谈时,她总会微笑着点头,让人如沐春风”这是百度百科里对铃木加代扮演者松峰莉璃的描述,我是无法接受日本这个国家的,但是这个这个女人在剧中显得很可爱,我始终盼着她能跟主角终成眷属,但是剧情最终还是安排她离开了。当时一连好几天一下把这部电视剧看完了,前段挺好看,中段感觉有几个人物被刻画的受不了,尤其那个女主角,被铃木加代比的没影了,导演你是不是故意埋汰中国女性啊。虽说是钢铁年代,但是有好多应该好好表现的地方整的很马虎,比如高炉炼钢这一段,虽然笔墨不少,但是你成本也太小了,竖俩高炉就完事儿了,没有历史感,我看过两部有高炉出现的影视作品,还有一部就是《活着》,里面虽然也没有说弄太大的场面,但是就感觉超级真实。。最后好像描写下一代人的事儿,尤其是俩小孩儿出走以后,好无聊,看不下去。

  《钢铁年代》影评(六):换不掉志如钢意如铁

  讲到还原历史的真实,之前感觉《无悔追踪》是最用心的一部,当然也有先入为主的成分,不过现在看《钢铁年代》更为精湛。当然单纯还原历史并没什么可看,打动人的是大背景下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现实的生活难关如何解决,心情如何起落。而只讲一个人在错误年代如何遭罪也没有意义,忆苦思甜早不是普世思想。肩扛磨难,微笑前行,苦中作乐才真正打动人心。说到动人,如同小说《活着》,《钢铁》中没有很多高潮段落,但简单实在的温情非常动人,可能不觉中就湿了眼眶,比如杨寿山带着一饭盒与铁龙节约下来的红烧肉去看麦草那一整段戏,讲曾经的爱人现在的亲人之前的相互关爱,杨寿山含蓄内敛,麦草直接坦率,但做事亦很细腻体贴。还有大年三十寿山给铁龙写春联那段,写完春联后两人的反应,相濡以沫、肝胆相照的感觉,暖人肺腑。

  还有对鞍钢工人的塑造,“鞍钢是中国钢铁业的长子”,所有鞍钢工人都以此为生命意义,寿山想自杀,但不愿意跳到钢泡子里,“因为舍不得废了那一炉钢”。工作在中国工业企业的象征鞍钢,他们没有任何优越感,因为国家一直很困难,没有给他任何优越的资本,他们只有成为国家脊梁的义务和责任。说到这里,想说一下70年代人,相比80年代人的张扬,60年代人的深邃,70年代人处在社会转型期,身上有传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烙印,因为我现在还是很喜欢看《烈火中永生》、《羊城暗哨》这样的电影,同时还有外面世界带来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三千里寻母记》、《森林大帝》,至于《黑猫警长》、《葫芦娃》,都是中学以后了。后来开始串录像带、听摇滚、买打口,前一段时候跟豆瓣上一个80后聊“顽主”,Ta觉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根本没见过什么是“震东单、震西单,炮儿局全震”的“顽主”,事实上我小时候满胡同儿都是自称顽主儿的家伙,至少这个名词不是60年代的专属,虽然这位朋友身处河北某地,不知道北京那段儿的历史也属正常,但是80后对70后的误读可见一斑。

  说远了,我说这些,只是想说,其实我和很多同龄人心底,还有很多对于那个年代的向往,虽然大家经历过生活的种种坎坷,已然练得百毒不侵,郎心如铁,但对于单纯美好的憧憬,还是不曾湮灭。

  《钢铁年代》影评(七):本片应该改名叫《爱在钢花绽放时》

  我知道我写下这样的标题,可能有些网友会骂我。可是从头到尾(起先是自己想看,后来是不得不陪老婆)看完37集的大戏,我只想问问编剧,你真的是那个写出了《闯关东》的高满堂吗?

  我是冲着“编剧高满堂”这五个字开始关注《钢铁年代》的;我是冲着海报上陈宝国那张像极了火红年代时的钢铁工人的那张脸,开始收看《钢铁年代》的;我是冲着片头那段虽不动听但铿锵有力的片头曲,开始一集又一集地追看《钢铁年代》的。

  我以为我会看到像《闯关东》一样荡气回肠的大戏,我以为我会看到陈宝国和冯远征,会像《闯关东》里为了生存不停奋斗的李幼斌那样,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为了中国的钢铁事业,如何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如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撑起中国钢铁事业一面旗帜的大戏。

  一句话,我以为这会是个向那些曾经呕心沥血过的我的父辈们致敬的片子。

  可是我错了。

  除了片头一丁点战争场面,中间一丁点1960年严重困难的场面,外加最后一丁点研制特种钢的场面之外,我都看到了些啥?

  我看到的是尚铁龙和日本护士谈恋爱,是杨寿山和韩麦草谈恋爱,是尚、杨、韩的三角恋爱;是俄国人、上海小男人和东北女小资的三角恋爱,是杨家和尚家俩苦命小鸳鸯谈恋爱……

  怪不得我老婆越来越爱看。

  可我跑去问我老丈人时,他说:“呸!我们年轻时要是单位里有尚、杨、韩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大年三十儿里仨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早让上级组织部叫去谈话了……”

  唉,要是真有80、90后看这个片子的,还以为当年鞍钢人过得都跟琼瑶片似的呢!

  作为感情戏,这片子拍得还不错,唯一错的是名字。

  《钢铁年代》影评(八):关于爱情的信仰

  熬了一天没睡觉看完了一部电视剧,让我感到纠结的电视剧,关于感情,关于男人,关于女人,关于信仰。

  尚铁龙,一个响当当的山东汉子,正如麦草所评论的那样,一个侠骨柔情的汉子,一个响当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心胸宽广,大仁大义。对于这个人,我个人的评价有不同的地方,当然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信仰,革命是第一位的,报效祖国是无可替代的,爱情只能靠边站,一切都必须向党中央靠拢,否则就是反革命,反社会,会被扣上很多的大帽子。对于麦草,如果是我的话,是我的媳妇,我必须拿回来,什么事情么,老娘们知道什么,守着那些个破规矩,让三个人痛苦一辈子,何苦呢?男子汉大丈夫有所为,敢作敢当,他不敢,因为他怕失去他奋斗了很多年的事业,为了这份事业他九死一生。面对加代的热情追求,他无动于衷,我想如果没有麦草,他不可能是铁石心肠。又是为了事业,他放弃了,因为如果他放弃了他的事业,他一无所有,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资本和魅力,这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不会头脑发热的做出决定,但是也失去了爱情的纯真和浪漫,只有搭伙过日子的平淡了。

  杨寿山,男二号。麦草到了工厂之后,他积极的帮助麦草学习技术,照顾麦草的生活,麦草为之感动,在以为尚铁龙已死的情况下,准备嫁给杨寿山。不幸的这个男人,被尚铁龙一辈子压在底下,虽然他也有傲气,他也有架子,但是他没有资本。他仍然恪守着心中的君子之行,想要成全两个人,或许是心中有气,或许是为了面子,愣是让麦草守了几十年的活寡,这在现代的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代是很正常的。面对自己合法的妻子,无动于衷,无能为力,不能不说这是男人的悲哀。白天还要假装一家人一样,亲亲热热的过日子,晚上自己去睡小仓库,这日子,这叫日子吗?太痛苦了。说麦草守了几十年的活寡,上面的俩男人何尝不是打了一辈子的光棍。

  麦草,女一号。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不懂得或许很虚幻的浪漫,但是她知道怎么过日子。她只想守着一个男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找到了尚铁龙,尚铁龙打仗去了,一扔就是十多年,儿子都长老大了,接到的却是丈夫的阵亡通知书。她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勇气,但是为了儿子,她必须挺住。进了工厂,面对一个男人积极的热情,她甚至为了让自己守住贞洁,缝住了裤腰。在无法承受生活重担的时候,她选择了改嫁。无奈的是,命运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嫁人的当天,前夫出现了,这个时候的她该是多么的矛盾。

  矛盾也没有用,她必须面对生活,既然错进杨家门,她就是杨家的女人了,她恪守妇道,但是前夫整天在眼前晃悠,和现在的丈夫经常怄气。如同她所说的,我就是磨盘芯子,两边都是折磨人的主,她很累,我能感觉到她的累。

  对于两个男人,她总想一碗水端平,偏偏两个男人都是以正人君子自诩,刚开始的剑拔弩张到后来成为哥们,她成了两边都不能要的烫手山芋,谁要了谁在道德上就处于被动了。

  她只有选择离开。

  想要两个男人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她不了解两个男人对于她的感情,满怀的愧疚早已让心如死灰。拼命的对她好,但是谁都不能自私的接近她,因为他们已经成了哥们。

  可怜的女人,我在她坚守自己的时候,读懂了这个女人,也明白了这个女人的信仰。

  她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是一个伟大的女人,谁都不能否认她对心中信仰的忠诚,对于社会规则的顺从。在那样的年代里,抱有这样信仰的人在面对生活苦难的时候必然会沦为时代宣传的牺牲品。

  我理解这样的人,钦佩这样的人呢,但是我不希望我亲近的人成为这样的人,人生短暂,不应该如此痛苦。

  尚金虎和杨门儿这对小冤家让我看到了什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纵然是沧海桑田,我心依旧。为了爱情,两人愿意抛弃所有,为了前途,两人奔波在黑龙江北大荒的茫茫草甸子里。

  我渴望纯粹的爱情,或许这样的感情只能虚构出来,在电视里或者小说里骗取读者的眼泪。但是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这样的感情太难得了。

  从他们互赠礼物,从他们私定终身,从他们在窗里窗外喂饭,我看到的真的只有感动,只有动容。什么叫做相濡以沫,什么叫做爱情无价。

  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性不过是水到渠成,可有可无的调味剂,你侬我侬,生死相依的感情才是真正生活幸福的基础。而这一切在现实世界中时不可能存在的,皆因为人的动物性和趋利性。

  但是我并不遗憾,至少我见证了完美的爱情。

  《钢铁年代》影评(九):也史诗也不史诗

  优点:

  陈宝国 冯远征 姜宏波 (张译发挥很好)

  故事也算不错,我是看了高满堂的《温州一家人》跟过来的,觉得算是有深度。饥荒的细节不错。

  题材不用说,讲工人阶级的。

  --------------------------------

  缺点:

  张佳宁是个很弱的点

  故事到后来兜不住了,其实30就可以结束了。人死复生都用了两次,有些设定,比如假结婚,更是接近无脑。儿女的线不吸引人。

  还是有些高大全,一辈子不跟老婆同房,好像第五代导演或者张艺谋的那种观念,不好听点儿就是畸形,或者换个话也是崇高。

  07年孙红雷跟刘佩琦的《大工匠》也是讲产业工人的,比这个2011的早

  11年冯远征还演了《人是铁饭是钢》,他还真是不累,高产,还出好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