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倾国之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倾国之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1 02: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倾国之恋》观后感精选10篇

  《倾国之恋》是一部由麦当娜执导,艾比·考尼什 / 詹姆斯·达西 / 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倾国之恋》观后感(一):一场华美的旧日盛宴

  单给电影叙事本身打分的话,我只想打2星。导演想要双线叙事的野心很大,但能力不足支撑

  两条故事线的联系非常牵强,牵强到基本上所有剧情的转场都只能靠展览馆里的展品来进行。两段故事分不清主次,且被切割成断断续续的部分,导致有些情节情感刚刚升华,就被强行打断,观影体验挺差的。能看得出麦姐试图将现代的感情线与女性的情感解放与自立相连,但是剧情实在让人不明所以。这个女人不仅在思想还是经济上,都跟独立没有关系

  首先,她因为丈夫劝说放弃工作在家6年,之后他们每次吵架都会翻出这件陈年旧账。这简直是道德绑架啊,难道做出选择的人不正是自己吗?既然接受了这个要求后果请自己承担。

  其次,她在没有经济独立的情况下,还非常自在地花高价买拍卖商品。之后吵架的时候也非常趾高气扬歇斯底里,打架的戏看得我大快人心

  再者,在电影里,从头到尾,她都是以一个迷妹的身份去看待辛普森夫妇的,连名字都是来自于她。影片中也能看出,越往后,她从衣着打扮上都活成了另一个辛普森夫人。一个人如此用力地想成为另一个人的影子,再想不到比这无趣的事情了。

  相反地,这段感情戏里保安演绎更让人惊喜演员带有异域风情深邃眼窝和迷人口音确实令人沦陷,贫穷气质非凡的恋人啊,一种偏离现实但却浪漫的乌托邦情怀可惜的是这段感情的由来也颇让人觉得扑朔迷离,尤其是在女主对保安的情感转变上,可以说是毫无动机。让人不由得怀疑她只不过是过度缺爱才选择了一个爱慕者。

  跳脱出糟糕的讲故事能力以及令人费解的现代故事线,电影还是有可圈可点地方的。首先音画都很美,Wallis and Edward两人初遇的那场舞,配合音乐,一进一退,在拉扯之间能够感受内敛而又焦灼的情感暗流。

  同时演员也选得非常出色。饰演Edward的达西先生高挑瘦削身姿挺拔一举一动都极具优雅皇室气息,却不古板。他的叛逆带着优渥的底气。但面对爱情又显得痴情卑微,这么多面的复杂性格,达西的诠释得很有层次

  而Andrea演绎的Wallis无论是气质还是身形都非常贴近原型无可挑剔独特且迷人。微颦的眉眼和自持且矜贵的表演风格,将这个让国王放弃皇位的绝世佳人演绎得让人信服。我也愿意弃江山,斥千金,仅为博她展笑颜

颦眉的样子人心碎笑颜又娇憨迷人

  俩人演绎的辛普森夫妇,不管风光或是落魄时期,都自带上流社会风骨。尤其喜欢Andrea微微耸起的肩膀,雪白而修长的颈线,真真是30年代美人风范

  除此之外,里面的华服也非常值得一看。Wallis 一生酷爱时尚,跟当时的几位大设计师都交好。而Edward在穿衣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颇为大胆,这一点也令他在皇室中显得格格不入。影片从发型妆容,再到整体造型,都很好地还原了当年的时代风情。

30年代的连衣裙做工精致质地色泽温柔Wallis的着装风格是浪漫而优雅的

  其实影片中有一个切入点特别有趣,就是当女主和Wallis同时提到历史里所有人都只关注了Edward为Wallis放弃的一切,却未曾想到这令人羡慕生活禁锢一个女人自由名誉

  如果能把这对受万人羡慕的佳偶从童话故事里反转出来,探讨炙热的爱背后的无奈,影片本可以有更加深度的探寻。但非常遗憾的是,影片并没有由此延伸,反而是走向了莫名的方向

  假若你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了解这对传奇夫妇的奇妙生平记录,它还是值得一看的。好几个片段单独拎出来,都美得令人心醉。但作为电影,它太过于四不像。

  《倾国之恋》观后感(二):再也没有温莎公爵

  即使很多人说剪接不怎么样,镜头又不怎么样,但我还是觉得值得一看,电影的主题很值得思考,沃利斯从开始遭到丈夫家暴,但没有因此放弃生活而是更积极地寻觅第二任,在通过第二任丈夫的社交地位机会认识了当时的王子大卫,已婚的沃利斯和王子的关系日益增长,情感交织,沃利斯不仅漂亮,又风趣直爽聪明不拘一格,王子大概城堡里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女人,跟她可以聊尽与别人聊不了的话题,她简直是他心里的肉,他即使放弃王位也要跟她在一起。

  我有想沃利斯究竟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了吗,她想要的是个正式皇后名分,到最后却还是温莎公爵夫人,温莎公爵对她的深情真是到现在也无人可比拟,沃利斯心里面怎么想我们不知道,她是有多爱这个男人呢,还是已经变成一种无法选择的选择,尽管不想破坏这个世纪恋爱佳话,但我相信很多认真看的人都有察觉,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尽全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好的人请尽快离开,你在他身上无法学会变得更好,要勇敢,要善良,人应该在不断成长过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走错了要悬崖勒马,沃利斯说如果早知道会走到这么一步,她当初宁愿永远消失,你可能也会觉得赞同是啊,为什么我好好的跟第二任丈夫安稳过日子不好呢,但人大多是活在当下,当时就是想得到更多,想尝试,所以她想尽办法去做,她又是如此聪明的人,身边这个男人如此信任她,所以到最后,即使全世界唾弃他们,流言纷飞,她也把自己的下半生搭进去了,她是个那么不喜欢束缚,喜欢享受生活的人,没有谁比谁牺牲得少,她早说过人们不会放过他们,而她也渴望安稳又平淡的生活,但她没有一走了之,没有让他一个人流放,孤独想念她,大家都是互相的救赎人生大都苦乐参半,她上半生享受过所有人都羡慕的向往的,在下半生接受这么多诋毁,但身边还有一个对她满怀爱意的人,那个人用全身心爱着她,那也是任何人也给不了的,她的责任心,她的善良,告诉自己要继续扶持这个男人,要相濡以沫,或者这样,她才没有离去。到最后,白发苍苍的大卫躺在床上带着氧气罩有点艰难地呼吸,沃利斯问他想听她念书呢,还是帮他揉揉腿,年老的沃利斯还是保持轻盈体态,盘着精致的头发,大卫缓慢拉下氧气罩说,我想看你跳舞,沃利斯慢慢走到放碟机,黑胶唱片缓缓唱出音乐,沃利斯依然美丽手脚轻盈地迈着舞步,大卫看着沃利斯,半咪眼里全是爱意,微笑着,像他们刚认识那样,这个画面,什么语言都显得无力,我想,这可能是大卫在生命尽头还想看多一次沃利斯的跳舞。想想年轻时,大卫也很喜欢看她跳舞呢。

  最后我还要啰嗦下,麦当娜执导还是很好看的,全部配乐都很好听很有感觉我都想找来下载了!辛普森夫人的妆容,服饰满分,选角很成功,没有她这部电影不会这么好看,而另一女主的演技稍稍不够力度(个人认为)让凯拉当客串我真是觉得哈哈哈,麦当娜的风格吧,总之,这是一部我还会看第二次的电影。

  《倾国之恋》观后感(三):女人需要幻想很久

  麦姐的这部电影我真心觉得不错,虽然有些人评价说历史故事和现在的故事穿插的过于杂乱,其实倒可以理解为女主人公情绪也是杂乱无章,这能够传达给观影者一种混乱直观感受。脉络也很清晰,最后终于从梦想走到现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实幸福

  其实女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需要一些幻想给自己精神上的帮助,在她们痛苦、艰难的时刻,会需要借助一些亦幻亦真的东西充实自己满足自己。就像此片的女主人公一遍一遍的去博物馆,借景借物幻想当年发生的故事。

  我们总说女人很容易愁善感,记得小时候,会幻想怎么去向喜欢的男生表白,幻想那个男生突然之间多所有人都不感兴趣,只天天围绕着你。具体的情节,清清楚楚的在脑子里一幕一幕的像放电影。这些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幻想中,让我开心,回现实,让我失落

  女主人公从不同视角,想知道那段轰动的历史中,沃利斯的内心想法,从而去到巴黎寻找当年的手信。换做是我,我也会这么去做,我为之疯狂的东西,触动我内心的感情,独有的神秘感,都会驱动我也去寻找。

  最后女主人公发现幸福没有想象力那么飘渺,终于安定了下来,投身到简单淳朴的爱情中。每个人都要归于现实,也都会归于现实。这是每个女孩儿经历了必经的幻想、彷徨感伤之后,最后一件做的事情。

  《倾国之恋》观后感(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两个人的感情,从来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观者永远不知道内里究竟是怎样。就像全职主妇Wally,外人看来她嫁了个成功人士——英俊潇洒声望颇高的医生,平时出入名流宴会,受到各方赞誉艳羡。其实私底下丈夫对自己不理不睬,夜夜宿外,因为孩子问题还时常施加暴力。而且Wally还是个痴迷于温莎公爵的爱情故事感性女子,她收集一切关于辛普森夫人Wallis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地参观二人遗物拍卖会的展览。而在多次参观中邂逅了那里的保安,最终逃离了失败婚姻的束缚,这也让她开始思索Wallis这位爱情传奇中的女主角: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又是如何呢?

  和Wally的情况也有类似之处,人们只看到Edward为了情人放弃王位,都在讴歌他的付出伟大,却从没人关注Wallis在这段关系中的牺牲。就像对于追求爱情的Edward来说,名门高位是牢墙藩篱,那么因为举世瞩目而被困溺其中的Wallis,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更沉重枷锁。没有跟Edward在一起时,她本是个自由快乐来去如风的女子,有自己的喜好品位,即便有过两次婚姻,不爱了她也能潇洒离开。跟国王在一起后,她失去了隐私失去了自由,无时不暴露在世人目光指摘之下,为了和相爱的人在一起难道她就应该遭这种罪吗?世俗女子羡慕她的际遇,可谁又能感同身受这种压力和痛苦。人们轻描淡写地传诵着外在光鲜的佳话,内里却是一个女子无处可诉的孤独。可能唯一称得上是安慰的就是他们确实彼此相爱,厮守到老了吧。但这样的爱情可以称之为幸福吗,这样的人生可以称之为快乐吗?恐怕谁也无法下定论

  影片采用双线并进的叙事结构剪辑却繁而不乱,有些转场更是华丽惊艳。作为导演的麦当娜表现着实让人惊喜。而片中的布景道具造型也体现出她的时尚品味,非常赏心悦目

  关于女主Abbie Cornish,之前看《通灵神探》就觉得她长相大气,招人喜欢。去年《全球风暴》上映的时候不知道里面有她,因为口碑一般没去看,好后悔啊!不过下月的《三块广告牌》不会再错过了。

  《倾国之恋》观后感(五):你相信爱情吗?

  怀着对温莎公爵的传奇人生的好奇,于是在网上找来这部电影。

  电影由两条线索展开,一边是温莎公爵与wallis的故事,一边是现代已婚女子的wally爱情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从wally仰慕wallis开始。Wally去看温莎公爵与wallis生前的物品展览,每次看见一件物品都伴随着对wallis与温莎公爵的爱情故事,生活点滴。中间夹杂着wally自己的生活。Wally与丈夫william结婚6年却没有子女,wally已经28岁了,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一再求医问药,但还是无所得,丈夫william是一个心理医生,一直忙于工作,也不想要孩子,后来演变为丈夫常常夜不归宿,wally听从丈夫的要求没出去工作,一直做着家庭主妇,直到后来,丈夫的外遇,并且对wally的拳脚相加

  近年来,因为受到众多名人婚姻成败影响曾经恩爱有加的某某名人离婚了,很多人一会高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某某名人经过重重挫折又在一起了,大家有高呼:“爱情还是可以相信的!”

  我觉得爱情是可以相信的,前提是你是否遇到合适的人。

  Wallis曾经离婚两次,影片中没有过多提及她的两段婚姻,第一次婚姻,影片只用了一两个镜头,wallis被第一任丈夫虐待倒地,流血,而结束,这也为日后wallis不能够怀孕埋下伏笔。第二任丈夫也没有过多的镜头描写,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知道,wallis和他在一起并不十分开心。直到遇见温莎公爵爱德华!相遇后,爱德华和wallis似乎重生一般,整日沉浸在欢乐之中,一起跳舞,一起海边嬉戏,一起做各种各样有趣又刺激的事情。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是将来的国王,一个是曾经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世人是不会允许他们在一起的,但是他们还是在一起了,温莎公爵放弃王位并且忍受永远不得返回自己国家的痛苦。Wallis更是受到当时大英帝国百姓的唾弃,但是他们还是顶着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相守终老!过去的,我们终究不能够清楚了解知道,但是这份愿意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王位,愿意为了爱情甘受世人唾骂,最终相守到老的感情是何等不易!

  在影片中有个鲜明对比就是wally的不幸婚姻,结婚6年,wally的心理医生丈夫在事业方面的到各种荣耀和金钱,而wally放弃工作待在家中,除了丈夫,她什么都没有,当然,如果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或者说遇到愿意爱她一辈子的人那也倒没什么,可是毕竟不是谁都是温莎公爵可以为了自己爱的人放弃所有,也不是谁都可以从一而终,wally的丈夫开始厌倦wally,并且夜不归宿,工作特忙。每一段不幸的婚姻总是从丈夫的夜不归宿开始,工作繁忙开始。Wally的这一段不幸婚姻也不例外。Wally的丈夫不能够生育,也开始不爱wally了,但是他却无赖的以wally不能生育为借口,夜不归宿,甚至辱骂wally只会用他的钱,连一个孩子都生不了。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不能够生育的是他自己。离家后的wally,与展览馆的保安相爱,并且怀孕,wally脸上久违的笑容再一次回来了。“没有人能够给我们伤害,除非我们自己伤害自己!”wally与前夫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毒药,不断毒害wally,只有从这一段关系中逃离出来,才能够免除伤害,开始新的生活。

  不合适的人生活在一起终究是痛苦无奈,放手就是对自己的最大宽容!

  《倾国之恋》观后感(六):倾国倾城吗

  "没有人说我很美,甚至漂亮。有魅力,这其实是委婉地说一个女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她的资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穿得美。如果我进房间,人人都看着我,我就知道我的他会为我骄傲。男人都是视觉系动物,所以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电影里辛普森夫人说。 爱德华八世为爱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儿。辛普森夫人,旷世之爱里的女主角,<倾国之恋>讲述她对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今世女子的启示。 美,是从小被灌输给女性的要义,虽然其本质和出发点在女性主义看来是狭隘落后,阻碍独立精神的建立。我非常赞同。但是至少,美是一种接近生命真实的意义。这是懦弱的妥协和顽固的愚昧吧,但是,我必须正视它的残留。 我一直都那么爱美,当然我指的是外在的一切的女性之美。 有一种说法让我豁然,就是小s在和女嘉宾谈起衣服化妆时常说的"男人不会懂",可不是?在美的追求中男人已经远远被抛在后面了。在性别的游戏里,取悦的初衷也逐渐不清晰了。 电影拍的美极了。从女主角一出场穿的那条裙子,就忧伤得令人窒息。两个时空的交替展现,上世纪的家庭暴力和本世纪的冷暴力。19世纪的女人纤弱的惨白的身体蜷缩在血泊里。被殴打的裸体是最悲伤的镜头,摄影机的视角一直在地上,趴在抽搐的身体上,仰视着穿着军装的丈夫打完后离开留下的一句话"我饿了!"虽然这一段我绝对不想看第二遍,但是确实欣赏导演的表达。低到尘埃里的角度,裸体与衣冠楚楚的对立,白色的身体与浓烈鲜血的刺眼! 对了,还有刚进浴室前女主趿着中式绣花拖鞋,配着旁白旅游上海的介绍,细节美的不行。

  《倾国之恋》观后感(七):寻求自我认同的浪漫主义女性

  虽然那天看了两遍这部电影,但我承认至今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Abbie Cornish。她在我眼里依旧是bright star里自然主义丰腴柔美体态的fanny,从画中缓缓走出。最后当两位女士从长椅上款款起身,显然要大不止一号。但那曲线优美的额头有着难以抗拒的美感。当然那位俄罗斯男子的迷人恰好融合了这种感官的吸引。

  浪漫主义美感,不代表这位充满幻想的女性就属于那个时代。她需要自我认同,需要价值感,需要爱情。而这一切都是可以由内而外寻求的。想到virginia woolf在a room of one's own中所言

  ……at the same timemay I remind you that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two colleges for women in existence in England since the year 1866; that after the year 1880 a married woman was allowed by law to possess her own property; and that in 1919--which is a whole nine years ago she was given a vote? May Ialso remind you that most of the professions have been open to you for close on ten years now? When you reflect upon these immense privileges and the length of time during which they have been enjoyed, and the fact that there must be at this moment some two thousand women capable of earning over five hundred a year in one way or another, you will agreethat the excuse of lack of opportunity,training,encouragement, leisure and money no longer holds good.

  《倾国之恋》观后感(八):倾国之恋

  2012.4.30

  终于看到了!记住了其中一句话,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要他们那么做……另外,世界上就没有童话故事!都是书里写来哄孩子的!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都是有利有弊,得到了是要付出代价的!看似完美的爱情,看似浪漫的事情,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越发的决定,能够找到一个彼此相爱的伴侣,是件多磨不容易的事情!比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还难!人心叵测啊!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实属不易!更何况还要脾气秉性相投!真的除了包容,没有更好的法子了!但包容也要有个度!不过,温莎公爵送给温莎夫人的那些十字架饰品真是够浪漫的!(浪漫也是需要财力的支持……但送一朵玫瑰花也是浪漫!就看这个男人有心没有心了!)女人当然都喜欢甜言蜜语和攀比!有的男人就是不懂呢!会追女孩子的男人,永远吃香啊!女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总要有什么能吸引男人的地方!有趣略加有点才气会耍点小聪明的女人这辈子会注定幸福的!麦当娜拍的不错!两个时间相互交错,不过开头我就看了两遍……差点没看懂……但后来还是挺好理解的!还是那句话,选择自己相爱的人!你会幸福!但也要考虑外界因素!因为世界上没有童话!

  《倾国之恋》观后感(九):成为这个世界的另一个我

  我看过的电影不多,但就目前为止,感觉女性电影似乎只有三种模式。

  简单归纳一下,就是【成为我】,【阴道自我】,【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成为我】,即女性成长主题,从女婴,女童到未经人事的稚女再到真正的女人,母亲,祖母这一过程的转变。每一个女人的成长都是一部史诗,其中包含了从生理、心理到经济地位、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涵盖极广,这一模式能够把握得好的话将会是一部让女性极有共鸣的同时又能够重新审视自我的电影。而这一主题又常常与【同性情谊】混合在一起,比如《雪花与秘扇》等等。

  【阴道自我】,常常听别人说,女导演片子里的女性角色往往比男导演处理得更加重口味,做爱就像喝水一样,难道女人真有那么饥渴?在我看来,这可能是因为男人太了解自身的弱点,所以才将理想或某种观念寄托在他所不了解的异性身上,也正是因为如此,男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总是一成不变,离不开荡妇,贞女,萝莉这几类,因为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妻子、母亲和妹妹。而在女导演操刀的电影中,女性角色卸下了男性让她们带上的人格面具,表露出被压抑的本性来。

  女人对性的感受与男人是迥异的。男人在第一次射精时便能体会到强烈的性快感,但是女人的感受却有神秘复杂的地方,从最初的疼痛到后来的快感,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在肉体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同时,精神方面也有种种恐慌和罪恶感需要不断克服。

  当女人将自己从形形色色的性压抑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向心爱的男性色授魂与,敞开心扉的时候,也正是【阴道自我】完成的时候。这一类的电影有《失乐园》《钢琴课》等等。当这个主题与【虐恋】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只要结构不出现重大问题,往往一部备受争议的佳作就此诞生了,比如《O娘的故事》和《午夜守门人》。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相比【阴道自我】的惊世骇俗,这一主题反而是常见的,因为它最容易成为灰姑娘故事的变体。我们看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其中最成功的就是日本漫画《nana》,后被改编为电影《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一主题,往往是通过双线运行的,两个迥然不同的女孩子,彼此之间却有媒介相联系,这一媒介可能是某件客观存在的事物,但真正联系她们彼此的却是【镜像体验】,在【镜像体验】的关系中,一个女孩总是对另一个无限憧憬,或是一个女孩想要拯救另一个在前者看来失足堕落的女孩,两个人的关系就像照镜子一样,总想融为一体,但真实与虚像完全融合几乎不可能做到。电影中两代沃利斯之间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

  《倾国之恋》是麦姐首执导筒的一部电影,片名W.E,虽然可以理解为温莎公爵和夫人的名字缩写,但在此我们不妨理解为两位沃利斯的救赎,联系到麦姐对影坛的野心,we,她恐怕更想表达的是女人。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性电影,虽然运用的是中规中矩的好莱坞模式,女主角最后得到了救赎。麦姐对世纪之恋这一题材的开掘虽然不深,反叛的视角也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但情节的编排,舞美的制作,服饰的设计都可以算得上玩得漂亮。

  第一次拍电影,挑战重大题材到了如此境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麦姐以后能拍出更加令人满意的电影来。

  在观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沃利斯的这句话,

  My endowments were definitely on the scanty side.

  obody ever called me beautiful,or even pretty.

  The only thing I can do was dres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谁能想到一段倾国之恋的主角居然是一个连可爱都谈不上的女人。这是最强女屌丝的逆袭!

  《倾国之恋》观后感(十):女权视角下的《倾国之恋》,不再是童话

  某种程度而言这或许也是个定律,从广告、音乐、摄影等领域而来的跨界导演,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高辨识度的形式风格,或是剪辑,或是摄影,或是色彩,总会有意无意地融合他们在原本工作领域中培养出来的审美和个性。盖·里奇如是,中岛哲也如是,蜷川实花如是,麦当娜亦如是。

  即使不是忠实铁粉,也从没有刻意追踪,但麦当娜从音乐到时尚,实实在在是一个跨时代的传奇,以至于记忆终究屈服在年复一年的输入中,以至于看到影片的编导名字时诧异却也想不出第二个“麦当娜”。诧异,是因为很难想象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摇滚女王要如何呈现这段20世纪最伟大的爱恋,而麦当娜用作品告诉观众,她完全没有被浪漫吞噬,她依旧用着英姿飒爽的姿态坚定地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向万千女性观众理智剖开这段童话故事的本质。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由内而外都贴着麦当娜标签的电影。影片许多视觉效果都离不开她在常年工作经验中形成的个人风格。道具、服装和布景不仅精致,而且十分注重细节,随着时空的变换也丝毫不马虎。比如开场以20年代上海住所为背景的几分钟段落,既有彼时西化带来的现代性,又顾及到中国元素的东方韵味。这些视觉造型复古却不失时尚,兼之影片的配乐和碎片化剪辑,往往给人以浓重的音乐录影带或时尚广告成片之感。

  此外,曾为80年代女权香烟运动发起人的麦当娜不忘初心,女权主义视角主导了整部影片,小到某些段落的摄影技巧,大到它所传达的爱情观念。女权虽然反对女性在屏幕上作为欲望寄托的个体受到男性的凝视(比如通俗意义上的花瓶角色),但不代表女性就没有呈现美的权利。尽管麦当娜常以庞克/摇滚类形象出现,但从本片可以看出其深知如何呈现女性的诱惑美,对手足的特写表现女性的优雅,对眼睛的特写表现女性的温婉,即便是赤裸沐浴的景象,也是魅惑但绝不色情。

  双线叙事是本片饱受争议的一个部分。首先,大多对本片持有传记片期待的观众也都抱持着享受浪漫与感动的期待欣赏,结果双线篇幅不分主次,兼之女权角度,可谓双重期待都被打破。其次,双线之间的切换频繁本来就使影片与流畅叙事无缘,并且常常通过“沃莉(现代叙事线上的女主角)在展览中凝视温莎公爵夫妇留下的‘古董’物件”作为线索实现切换,久而久之给人以生硬无趣之感,而这些也都使观众清醒地与故事断裂。

  这种清醒却正是麦当娜所希冀的,以便于观众达到足够程度的理智,去消化她利用这两个叙事线所传达的见解。如果说温莎伉俪的近代叙事线勉强能够与传记靠拢,那么沃莉的现代叙事线就是一篇由麦当娜写作被演绎出来的对这个传奇的读后感,显然,麦当娜对世人倾注过多的赞誉在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行为上持有贰言,尽心旁征博引,然后利用影片中还原出来的沃利斯楚楚动人又坚强独立的形象委婉地“控诉”这段爱恋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和悲伤。

  相比于两个女性主角的立体,影片中的三个主要男性人物虽不至于扁平,但功能性也很明确。爱德华八世的人物塑造突显的是他感性的一面,出场以来一直保持以风流倜傥、谈笑风生的印象,而在对他与沃利斯的关系刻画中,也倾向于表达爱德华对沃利斯的依赖与爱恋,甚至带有过度的、盲目的意味。沃莉的丈夫威廉,从异性缘极好的成功人士形象到偏执的暴力型大男人主义者,就是为了沃莉从依附型女性到自我型女性的转变提供理由。而温柔体贴的埃加尼,除了是转变的推动力之一,更是一种向观众灌输爱情观时的结果证明。

  沃利斯与沃莉,两个女性,相似的经历,麦当娜的目的昭然若揭。沃利斯的爱情已成为历史,但因为爱德华的地位与爱恋,这段爱情成为传奇,得到无数的欣羡目光,却没有人过问沃利斯的内心世界,她的牺牲,她的痛苦,通通在这里得到明确的表达和宣泄。而在电影中一直沉湎于这段奇缘的沃莉,正是大多数女性观众的缩影,沃莉和沃利斯之间不断发生的“奇幻相遇”正是麦当娜所设定的一步一步的爱情观修正教程。

  ·结语

  2012年底的时候我在单曲循环《我没有很想你》,记住了MV里特写的两本书,邓惠文的《还想遇到我吗》,托伊内特·丽琵的《留一处空白给自己》。循环了一个月,去书店时终究情不自禁地寻找,最后只买到第一本。某晚通宵阅毕,唯一记得的竟是一个故事里的最后几句话——

  “这是一位真正的公主——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她的姐姐是现任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她的伯父是爱德华八世,也就是那位为了爱情而退位的国王。(爱德华与美国女性辛普森相恋,但因为辛普森曾经二度离婚,无法见容于当时的皇室与社会,他选择爱情而退位。)”故事不短,主角也并非爱德华,但“为了爱情而退位”这几个字已足够吸引,也足以满足对浪漫的至高想象。

  如果不是麦当娜的这一出《倾国之恋》,我想我会一直用供奉般的态度对待这个传奇,甚至是每每说出口时都觉得这真的就是发生在现实中的百年难遇的童话,就像片中的沃莉一样,倾慕这段神圣的爱情,不可自拔。不过,原谅我读懂了麦当娜对这个浪漫传奇的修正后,接受却仍有一丝抱怨,因为沃利斯抽出的这一巴掌突如其来,毫不迟疑,犀利地打醒了沃莉,也打碎了无数女性观众在温莎伉俪的爱情中获得的童话满足。它仍是伟大的爱情,但不再是纯粹的浪漫,它的无奈、悲伤、自私,所有消极面再也不会因江山二字而烟消云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