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口径》是一部由马特·帕尔默执导,杰克·劳登 / 马丁·麦凯恩 / 托尼·库兰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口径》观后感(一):男孩并不是他们杀的
看了已有影评,发现很多人没注意到这一点:清理现场时,他在树里发现了弹头,有一个镜头,他还特意摸了男孩的后脑,很干净,没有打穿的血污。但他随后 却坚持用用刀子打开男孩的头部伤口,而且对他朋友说是为了取出头里的弹头,销掉证据,保护朋友。他撒谎为什么了?原因只有一个:男孩并不是他们杀的,第一枪实际打偏了,打在树里头,但他却实实在在杀了男孩的舅舅。为了从思想上绑架他朋友,他从男孩头部取出并不属于他的枪弹头,让男孩的死成为死证,无法查清,同时让他朋友彻底背上杀人的负罪,以求保守住他实际杀人的秘密。这一次,他为了自己,将软弱朋友置于不可赎身的地步;但结尾时,他的朋友为了自己活命,又一枪将他打死。两个例子,互证了人性的灰暗。
这件事告诉大家,事不关己一定要高高挂起
这个弱哥也真是没人性啊。
狠哥帮你平事,不惜杀人,后来又一直再帮你,这家伙不领情的,一阵恶心了,一阵要报警了的,最后狠哥还把自己命搭进去了。
所以这个电影其实是告诉我们大家,以后没事别帮兄弟瞎平事,搞不好都得折进去。
狠哥一开始别管他这怂兄弟,他打死了人,你过去安慰几句让他去坐牢好了呀,你帮他照顾照顾嫂子,给孩子当个干爹,不是其乐融融的嘛。非要豪情盖天,搞着乌七八糟的没想到人家还不领情。
最后那一点我以为怂哥义气了 会自杀,没想到啊没想到。
哎
大家一定记住
我倒是觉得挺好看的,虽然剧情简单,但老邓的脸让人不禁心生保护欲,不自觉和老邓站在了同一阵营,明知道他们杀人并包庇隐瞒是不对的。根据正确的价值观(天朝主旋律的政治正确心理作祟)来判断,他们最终一定会发现,然而却对老邓心生怜悯,不情愿他被发现的矛盾心理。如果这是导演有意为之,那就是神来之笔。不过不影响,效果已经产生了。
几次被质问你知道你干了什么,你昨晚去干嘛了,篝火时的疑神疑鬼,担心会不会被直接私刑打死,最后领到“处刑”的农舍是审判谁几次悬疑真的很担心。
一部电影能让观影者产生纠结,矛盾,忐忑的感受,这就是一部好电影。更何况我对于电影的挑剔度很高,而这部片子,沉浸在老邓的美颜中和紧张的节奏中,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完全不觉得拖沓或者是节奏慢。
老邓最后夜不能寐,最后直勾勾地盯着镜头,还算是一个比较有力的结尾。
老邓在纠结矛盾是否开枪时居然产生了一个幻想,抬手很利落,潇洒的开枪/射箭,干掉。
《口径》观后感(四):中规中矩的导演首秀,稳扎稳打的演员品质
整个演员组都很不错,没有掉线的人;双男主一个软萌懦弱没主见,一个自私短视小聪明,一群乡野村民,粗糙的男人,内敛的女人,寡言的孩子。氛围营造也很恰当,并不一惊一乍和故弄玄虚。
问题在于,故事讲得比较单薄,这也是很多朋友提出的,过于平面化;节奏始终如一,观众在情绪上感觉不到紧张和恐惧,所有的震撼都押在了片尾那一个镜头上,并且震撼也是缓缓而来的,一种不上不下的闷感——就你看预告觉得这个题材好,是一部容易出亮点的电影,可是整个看完,一个爆款题材却展现得中规中矩,跌落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