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河畔》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河畔》影评10篇

2018-07-06 02: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河畔》影评10篇

  《河畔》是一部由行定勋执导,二阶堂富美 / 吉泽亮 / 上杉柊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河畔》影评(一):披着校园题材丧气电影

  现在好像很流行用伪纪录片形式,河边这部电影也用了很多采访片段表达个人物的性格,虽然影片整体节奏不快,但信息量还是很大的,其中男女主角设定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Haruna这个人物剧中设定是一个像死了一样活人,她认为自己不善感知,也永远不会有改变,她有一个稳定男友,但每次和男友做爱却像性冷淡一样毫无快感。但她却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心爱的流浪猫死了她也会痛哭流涕同学被校园霸凌她会维护正义骨子里是一个善良亲切女孩

  男主山田的性情则显得复杂难以捉摸,被校园暴力却不主动反抗喜欢同校另一个男生同时援交大叔,还找了一个邻班的女生当自己的假女友,把尸体视为自己的珍宝却也对UFO有强烈兴趣,是一个神秘感十足的人物。

  剧中其他配角也其实有着各种各样故事导演运用多线叙事的手法交代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有几个地方剪辑得还是挺出彩的,比如山田带Haruna去看尸体的时候,Haruna的男友和闺蜜就在背着她偷腥,这时两张脸的交错充满着讽刺含义。还有山田为大叔口交的下一个画面是吉川吞下一口三明治,这里的剪辑也有不错效果

  但电影中还是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个是片中时不时出现的两个钓鱼男,偶尔从他们的角度传递信息感觉有些许突兀。 还有片中花了大量手笔去表达环保主题,可到了结尾似乎又完全放弃了这个关键词污水废气好像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

  《河畔》影评(二):舌尖上的生命

  2018纽约亚洲电影节。首先是4比3的画幅制造距离感,让观众觉得是在看家里的电视,而不是融入其中的宽幅电影。这种距离感直接弱化了故事本身,直接结果就是观众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每个角色代表意义,比如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语言

  五位主要女性女主Wakakusa, 小模特Yoshikawa,小女友Tajima,傻妹妹Rumi,胖姐姐Maco

  两位主要男性:Yamada和Kannonzaki;还有一位男性,Yamada暗恋的男生,可惜我们没有他的名字

  一开场就是Yamada被捆绑,然后接着就是Kannonzaki对Yamada无穷无尽的暴揍,这些镜头直接告诉我们一对经典对立:Kannonzaki主动,暴力,而Yamada被动,隐忍。她们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也印证了这对对立:Kannonzaki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炮,永远都在表达在释放;而Yamada喜欢了男生不敢去说话,被揍了只敢背地里骂人家,包括Yamada喜欢的一切都是被动的 -- 一具冰冷的尸体,几只没人喂的奶猫,哪怕是他喜欢运动男生相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不会和他说话更不会意识到他的被动的人。在接近片尾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来Kannonzaki和Yamada的对立就是生命和死亡的对立,这对对立就是这部电影的画布。当然这个画布也不是一张被动的背景,它本身也是在发生变化的,比如Kannonzaki以为自己杀了Rumi之后怂的仿佛丢了魂一样,而这时沉着冷静还有点高兴的Yamada却在享受在表达他的生命。

  五位女性就是这块画布上的作品,她们互相之间也有严谨逻辑结构。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一处镜头分切,开始是Rumi和Kannonzaki约炮,Rumi脱了Kannonzaki的裤子准备把他的jb放到嘴里,然后镜头迅速切到Yoshikawa把一块pizza放进嘴里。于是我们发现五位女性和她们放进嘴里的东西有着紧密的联系

  Wakakusa嘴里永远离不开的是烟,有两样东西试图接近过她的嘴,最后的结果都是她的无动于衷:Kannonzaki和Yoshikawa都试过和她接吻,而她却全程面无表情;当Wakakusa面对Yoshikawa提供的一大桌食物时,她说我不吃,她的嘴和她这个人一样,面无表情,无动于衷,indifferent。同样的Wakakusa来Yoshikawa家吃饭的镜头里,我们得知这二人也是正相反的:Wakakusa说我不吃的时候,Yoshikawa说我可以全吃,一位丝毫不进食,而另一位吃掉全部。但把食物全部吃掉并没有让Yoshikawa和不吃饭的Wakakusa有什么不同,因为她吃完也会全部吐出来。她们的这一点相似让她们在医务室相遇,也就成了最相似的对立。

  小女友Tajima全程没有吃过东西,但她有一个爱好:做饭,生产食物。的确,在和Yamada的恋爱中Tajima是那个不断地主动,不断地给予,不断地靠近的人;和她对比的当然最显然的就是永远都在被动,永远回答都是“随便”的Yamada。我们也知道其实比Yamada还要被动还要随便的是Wakakusa,所以这里也可以看成Tajima和Wakakusa所产生的对立。最后Tajima虽然坠楼而亡,但钓鱼大叔和Yamada都提到了Tajima的幽灵,也说明了Tajima和生命的关系并没有以为她的死亡而发生变化,她仍然是那个主动的人。

  傻妹妹Rumi通篇都是一副风尘样子,镜头里她嘴里只进过两个东西,一个是Kannonzaki的jb,另一个严格意义上不是放在嘴里的但也属于“吸食”的,是毒品。Rumi和Wakakusa的对比也是无处不在,她的指甲油,她永远露着的大腿,她热情呻吟,她似乎一直在享受生命,乃至于她自己都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不需要知道Rumi孩子爸爸是谁,我们只需要知道Rumi对生命的表达就是生命本身。更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她死了两次,却两次复活,谁能比Rumi更富有生命呢?(另外Rumi怀孕而不知孩子爸是谁再加上各种复活,很像集玛利亚和耶稣为一体,对宗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胖姐姐Maco是唯一一个东西吃进嘴里留在肚子里的人,包括草莓面包牛奶巧克力。其他几位女性,要么留下的只有烟和白粉(过眼云烟),要么全都吐出来,再要么就是放进去不能吃的东西,如果说生命需要进大于出的话,只有Maco一个人够格称得上是个正常人。这位正常人办的事也不好说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但总归都是对生命的表达:偷窥和杀戮。

  所以Yoshikawa Tajima Rumi和Maco这四位女性都是Wakakusa的对立面,她们有的会爱,有的会付出,有的会孕育生命,有的会发泄情绪,她们都是生命中的女性。这些Wakakusa全都没有,她对爱毫无感觉,她守不住Yamada的珍宝,她对一切都无动于衷,更孕育不了生命。她的舌尖只会滑过烟和咖啡,她想要的生命所带来的痛苦伤害恐怕也会统统被她忽略了。

  《河畔》影评(三):William Gibson 的詩

  結尾在橋上的畫面和配樂太美了!Wakakusa跟Yamada念William Gibson的日譯詩那裡感動得抽搐 特地找來原著和網路上的日文譯本 出自 THE BELOVED (VOICES FOR THREE HEADS) 的第三節

  III.

  THIS CITY

  IN PLAGUE TIME

  KNEW OUR BRIEF ETERNITY

  この街は

  悪疫のときにあって

  僕らの短い永遠を知っていた

  OUR BRIEF ETERNITY

  僕らの短い永遠

  OUR LOVE

  僕らの愛

  OUR LOVE KNEW

  THE BLANK WALLS AT STREET

  LEVEL

  僕らの愛は知っていた

  街場レヴェルの

  のっぺりした壁を

  OUR LOVE KNEW

  THE FREQUENCY OF SILENCE

  僕らの愛は知っていた

  沈黙の周波数を

  OUR LOVE KNEW

  THE FLAT FILED

  僕らの愛は知っていた

  平坦な戦場を

  WE BECAME FIELD OPERATORS

  WE SOUGHT TO DECODE THE

  LATTICES

  僕らは現場担当者となった

  格子

  解読しようとした

  TO PHASE-SHIFT TO NEW

  ALIGNMENTS

  相転移して新たな

  配置になるために

  TO PATROL THE DEEP FAULTS

  深い亀裂をパトロールするために

  TO MAP THE FLOW

  流れをマップするために

  LOOK AT THE LEAVES

  HOW THEY CIRCLE

  IN THE DRY FOUNTAIN

  落ち葉を見るがいい

  涸れた噴水を

  めぐること

  HOW WE SURVIVE

  IN THE FLAT FILEDS

  平坦な戦場で

  僕らが生き延びること

  搜尋過程中發現William Gibson寫過一部詩AGRIPPA (A Book of The Dead) 好像是dedicated to his father 加上本身作為Cyberpunk流派科幻小說作家 感覺安排給Yamada再適合不過 影後談導演提到1995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和阪神大地震使得人們從一開始對外界漠不關心的無感狀態變為開始思考他人及生與死的關係

  雖然大家都在誇二階堂的胸>//////////////< 但還是更喜歡SUMIRE不帶感情地說話和笑起來露出的兔牙啊>/////////////<

  很想看原著漫畫並敲碗等待原聲碟發行

  Ref

  原版英詩摘錄自

  日譯摘錄自

  Agrippa

  《河畔》影评(四):致山田这样的男生

  1

  许愿有用的话,要努力干嘛。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经过这样的阵痛:许愿是没用的。无用的热情,无用的愤怒,但就像一个悖论:明明都是些没有价值的情绪,但青春也因此得以被佐证。

  当山田站在河畔边说:“让我们来召集UFO吧,一直许愿就好。”我仿佛看到了《GO 大暴走》里的洼冢洋介,看到了北野武镜头下的安藤政信..话不多,软弱,却有一种少年特有的倔强偏执

  这样的男生,我知道,也遇见过,尽管睡意来袭,我还是一眼就能认出,就像如今的我能毫不费力地一眼望穿整个青春期。

  2

  如果时间回撤,我绝对会想要追到山田这样的男生。他没有无懈可击人设不够勇敢,被霸凌后从来不反击;渣,为了掩盖自己的性取向不惜去浪费其他女生的感情....连首次出现在镜头里的样子也是那么狼狈不堪:满是伤痕裸体,像是一只没人要的小猫,毫无反击力。

  但当电影慢慢行进,我才发觉,山田不是没有反击,他只是用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分解着暴力,消化,反刍,然后完成报复。以拳还拳的方式对他来说太低级了。在被若春解救出来,山田换上了干净外套围巾,带着若春前往河畔边。寒风嗖嗖吹着,山田召唤起了UFO,没想到吧,被世界残酷对待的人竟然对虚无缥缈的东西有着极大兴趣。我试着去理解那样的心情:想要逃离,想要扭转,所以保持着一点希望。

  不单单沉迷于UFO,山田还是个恋尸癖。那具一年前发现的尸体成了他口中的宝藏,在生命最黑暗时刻,尸体能让他冷静下来,总之对山田来说,跟残酷的世界比起来,尸体反而具有了治愈的功能。世界瞬息万变,这时常令人倍感无力,可尸体已是过去式,或许正是这样的属性,让山田第一次体会到了掌控的快感。

  这是他在暴力分子Kannonzaki、女朋友Tajima、暗恋对象身上得不到的。控制力,是青春最昂贵的毒品。若草控制Kannonzaki,Kannonzaki控制山田,山田控制无名尸...这条控制链完整了电影复杂的人物关系。

  在感情里,山田是彻头彻尾的鲁蛇,一边是投奔不得的感情,一边是拿别人真心当挡箭牌,当你开始厌倦他的孬种,又来不及防备他的温柔:蹲在草丛里跟小猫玩耍,跟若草说真心话...以及无数次被扁后又进入人群大街,好像这些遭遇都已经被预知,被熟知,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跟其他人不一样,山田成熟得让人心疼。他不会像模特吉川那样失控地进食,不会像Kannonzaki放胆去做爱,去扁人,不会像若草那样偶尔爆发一下...他也不是忍耐,而是看穿了,悲伤,痛苦,欢喜,这些情绪都会过去的,就像天晴天阴,潮涨潮落,都是不可抗力。

  跟电影中的声嘶力竭形成反差,山田的镜头无一不是克制,干净的。全片最惨最虐的就是他,但他总是能让你心头一暖:世界还不算太差嘛。他没有堕落,没有落单,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块柔软之境:会相信UFO,会被尸体感化,这究竟需要多大的倔强,多大的韧性呢?

  3

  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非得用狂暴的方式去终结去扭转,要知道,还有一部分像山田这样的人,他们处理的方式很低调,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看起来很奇葩,还不是也跌跌撞撞地穿越过了苦痛,安静地晋升为成熟的大人。

  虽然爱不到暗恋的人,可还是偷偷地许愿着,怀抱着美好的小心愿,虽然满身都是伤,狂风将至,但还是满怀希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就像山田这样干净的男孩,有着自己的小自私,对心爱的人连表白都不敢,多数时候他选择抽离出关系圈,看着一切发生然后结束,酸甜苦辣,悲伤留给自己就好了。

  他们不爱闹事,不爱麻烦人,不喜欢强加给别人自己的观念,没那么受欢迎,也不博人眼球,但这样的特质总会吸引我。看完电影走在波茨坦广场,我开始不断地去设想山田的未来人生,他应该还是会按着自己的逻辑去爱去反击吧,即使过了三年,五年,他应该还是会把“召唤UFO”“寻找尸体”这样的秘密交付给他信任的女孩吧!

  4 这部电影定位9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全民狂欢的全速下坠,强烈的落差感成为90代日本人青春的注脚。结构混乱,浮于表面是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像鸡尾酒的冰块没加够,全糖被调成半糖。当然,行定勋可能是这样想的:抛开剧情直奔形式才是Kuso那个年代日本青春残酷物语的最佳方式。 芦苇地,高空坠落的燃烧物,原始的排水口,家庭录影,钓鱼者之间的谈话,工业废墟...这便是90代青少年的“情热大陆”吧,在这样的“舞台”下,他们冷漠地活着,对美丽的事物却又是那么不设防。无疑,这些东西在渲染情绪上是基本到位的。 若要说90年代的青春物语和21世纪的有什么差别,大概是那种没有边际,虚无缥缈的孤独更容易被瓦解吧。在那个年代,人跟人的距离没有现在遥远,你会更轻易地卸下防备,吐露生命中那些难以承受的悲伤,甚至只要跟山田一样,呆在让你安心的人身边,什么都不用说,只是一起做着荒诞的蠢事就能暂时躲过风暴。总会有办法的不是么,历经崎岖的生命循环,经历着周期性的地狱,还是能够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找到解脱的方法,就像山田,那些解决方案,譬如UFO,无名尸,看似外在,无法深入,却能暂时帮他渡过创伤期。 而现代人的孤独愈发无解。吃一顿饭的时间越来越短,谈一场恋爱的感情越来越薄,每个人的耐心越来越不够用,看电影不快进会受不了,听歌习惯性拉到副歌部分,刚上班就想着中午吃什么,下班了却突然不晓得要做什么。人生开始错位,好像怎么走都不太对,想找人聊聊,才发觉首先没人在乎,其次没人懂。网络社交构筑起了每个人的面具,要了解另外一个人比破解方程式还复杂,我们都是怕麻烦的人,纠结再多,想逃脱孤独,不如一个人吃面看剧来得有效。 但或许,孤独的破解跟处于哪个年代没有任何关系,人的本质就是孤单,有的人很早看清这点,不过度挣扎,以退为进,以守为攻,这样的人本身就带着自我疗愈的能力,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的力量,放弃搏斗的姿态,不放大某类情感,自然得像动物。 这才是最酷的生存之道啊:冷风侵袭,暴力如期,以卵击石,平行生存。

  :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id:filmpublic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河畔》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