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轩尼诗》观后感10篇
《月满轩尼诗》是一部由岸西执导,张学友 / 汤唯 / 鲍起静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一):只想给你看最美的自己
一直没有看这部片子,因为看过色戒并不爱汤唯,因为名字过于清新害怕片子又是矫情的文艺风。终于还是在汤唯越走越红的路上,仔细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喜欢汤唯的粤语,或许是因为自己听不懂,所以总觉得比国语要说的流利自然,呢呢喃喃举手投足都是女人味。
我理解爱莲和男友的爱情,我想那应该是她的初恋吧,因为爱情的源头居然那么单纯。想起了以前的一篇文章,调查人们对于初恋的回忆,一半以上的回答可以用很傻很天真来总结。是的,那就是最初的爱情,我们可以为了男人的挺身而出而投入一生一世的承诺,可能因为男人的一句不经意的打情骂俏而羞红了脸颊,也可能只是因为过马路男人绅士的走在车来车往的那个方向而觉得好有安全感。初恋给我的回忆,就是这样的简单,真挚,直到伤痕累累之后再回头,发现最初的一切很多时候真的都是不实际的,以前听父母的唠唠叨叨觉得很是心烦,后来发现,其实所谓的背景相当甚至门当户对,所谓实在的依靠才真的是一场长久婚姻的奠基石。
我听到阿来对前女友的对话。朋友之间什么都可以说,打闹嬉戏,心里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朋友常常跟我讲,原来第一眼见你的冷漠清高的淑女模样不过是假象。可是爱上了一个人之后,当彼此还隔着一道潺潺静水深流的河时,我却习惯了越来越少的话,甚至愿意冷场的冰冻起自己的心情,也不愿意多说。电影给了我答案,原来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对方怎么看自己。
电影最开心的几个场景之一:阿来的母亲看到青椒叔叔来看他,一头钻进被子里面不肯出来,大喊着画了妆你再来看。顿时开心的咧嘴笑了,这就是真感情吧。我想给你看,最美的自己。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二):看完月满,遇见一场磅礴
回家最后的下午, 热得脖子上一直黏黏的。
夏天了吗?
在大床上横着竖着歇着看完月满,总觉得自己会睡着。
却一直清醒着。
粤语的拖音
这样的路灯照亮着香港的前程。
对话里处处皆是。
没想好怎么描述这个电影,听着片尾曲的时候。
外面开始下雨。
磅礴大雨。
把快乐种的你心里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汤唯和张学友好了。
我在电影才到一半的时候对自己说,
他俩要是是好了,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结果他俩还是好了。
爱情以后再说吧。
回头看一眼这片字儿,觉得不是一般的矫情呢。
张说:“我就想这么混一辈子, 应该不难啊~”
调子很可爱。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三):“我或许不能保护她,但是我可以让他笑。”----阿来
从香港回来,特意去看了《月满轩尼诗》,不喜欢看剧透又缺乏基础电影知识的我,对于这样一部由汤唯和张学友组合的片子始终是充满猜测和好奇心的。
正犹如我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偏爱,对这部影片,我非常喜欢。于我来说,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称之为平凡生活的写照:男主人公的善良平凡却又不成熟、逃避和害怕承担责任,在现今这个时代,或许谁都可以从身边的圈子里找到他们的影子;女主角清新自然又活泼倔强,宛如身边认识的任何一个邻家女孩,令人为之所动。
或许一部爱情片,女主角总是被设定成貌若天仙,智若白痴,勇敢去爱的类型,而男主角必定腰缠万贯、放荡不羁却唯有对女主角独有钟情,这样的套路实在虚幻和无聊。话虽如此,不同寻常的《月》片中学友大叔饰演的阿来起初是着实让我失望的,胸无大志、懒惰成性、在母亲和姨妈的庇护下,永远长不大,甚至因为睡觉起不来而错过见父亲临终的最后一面,这绝对不是我所欣赏的类型。相反,汤唯饰演的爱莲,确实让我感觉清新,文静善良却又活泼倔强。这样的两个人由于被迫相亲而使彼此的人生有了交集,而爱情总是那么不期而遇。虽然彼此心中都有旧爱,两个人的交往也是平平淡淡,非常生活化的场景。
有人一直在问如何才能遇见爱情,不相信一见钟情的我在此片中完全确定了答案,阿来和爱莲渐渐地发觉彼此就是同一类人,如此合拍,任何一个人都是对方的精神支柱,想起来就会暖暖地笑,陌生却又很熟悉,相处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又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爱情就像午后的阳光,是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他们之间,就是慢慢地开始温暖,也就是一段爱情的开始。是的,我开始的确觉得如此的阿来配不上爱莲,但是当爱莲的古惑仔男友去教训阿来时,他的一句话完全打动了我,“我或许不能保护她,但是我可以让他笑”。是的,这个年代,女人和男人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工作权利,不需要时刻生活在男人的庇护之下,相比之下,找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快乐的男人才是更为明智和实用的选择(好像蛮功利的哈哈)。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四):走过轩尼诗
很细碎很朴素的电影。我特别喜欢一些场景,导演看世界的视角,温柔里头有一点犀利。
爱莲去看望打架入狱的男友阿旭。透过探视窗,外边的爱莲那么甜美;里面的阿旭隐忍而不安。当爱莲纤细的手指一个一个对上玻璃那边阿旭的手掌,背景音乐恰是一个一个轻盈的音符。爱莲对未来是多么的期待啊。
阿来和爱莲相亲。第一次单独约会去了轩尼诗街上的茶餐厅,结束以后阿来送爱莲去街口的公车站。两个人走在长长的嘈杂的电车叮叮当当的轩尼诗街上,一路上阿来很有风度的讲一些好笑的话,爱莲只是说自己有男朋友了。但那种温和安稳的气氛,我们都知道,有颗种子已经被悄悄种下了。
阿来的前女友和前夫离婚了,便回来找阿来。为了改变生活态度,每天睡懒觉到中午的阿来居然每天早起上山跑步。有一个镜头是摄影师在上山缆车的后座上,拍到阿来在一个转角跑出来,很费力的沿着山路继续跑。有时候你追逐的过于辛苦,是不是说你在追逐不适合你的东西呢?
老妈嫁给了暧昧多年的电器店伙计,拍结婚照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雨里头这对新人相互搀扶着狼狈,阿来突然很想念那个会开怀大笑的爱莲。阿来在大雨里跑,经过的墙上是一大幅一大幅宁谧色彩的城市风景。他知道,在轩尼诗街上的那家茶餐厅,他一定会见到爱莲。
电影还有一些很可爱的元素。茶餐厅,神秘印度人和侦探小说,每一份感情总有一些线索和见证;阿来身边的人爱莲身边的人,生活不就是你的故事我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虽然有个很文艺的名字,但轩尼诗只是一条平凡的市井小街,它的月色,它的雨天,映在所有生活在这条街上人们的记忆里。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五):长得好看的女人,一般都很笨
曾在一篇采访里,岸西说:我的电影里没有我爱你,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听上去有些绝情,可片子里却一直透露着爱。
一个被宠溺的大男孩,一个不敢任性的小女孩。一场被安排的相亲。爱莲是有心上人的,不能忤逆舅舅舅妈的意愿,不得已去相亲,却调皮的化上土气的浓妆,没形象的狼吞虎咽,借机离开茶席,宁愿在楼下来回踱步,被一个宠溺的大男孩看在眼里,我相信,任何一个男的,对这样的姑娘还是有点好奇的。(就算土气的大浓妆,也掩盖不了汤小姐的美丽容颜)
去探监的时候,阿旭说爱莲一直那么笨,也说:长得好看的女人,一般都很笨。隔着玻璃窗,爱莲的笑是甜甜的。女人都是喜欢听赞美的,更何况这样的话还是出自自己喜欢的人之口。爱莲是喜欢阿旭的,那个为她打架的男人,第一次让她觉得有人保护是那么的感动,而我却觉得,那个时候的感激多过于感情。
阿来的前女友,忘记了叫什么名字,的确是喜欢阿来的,可是却不够爱,我始终认为,一个女人不会在一个自己爱的人面前毫不顾忌,因为她在意他对自己的看法。当阿来说起:我爱上了一个人。她转身,没有落泪,就像阿来说的,你一直都不怎么哭。
女人总是念念不忘那个让她落泪的男人,可最后总会选择那个懂得怎么哄她笑的人。
在阿来的面前,爱莲会张大嘴哈哈笑,可是也会不好意思的捂住嘴巴。最后在茶餐厅,她张大嘴让他看修补好了的蛀牙的时候,那个俏皮的姑娘,很可爱。
电影一直是淡淡的,就像汤小姐给人的感觉,淡然,优雅。
我喜欢爱笑的姑娘,阳光温暖。
原本以为是平庸无聊的都市爱情故事,无非是俊男靓女历经曲折终成佳偶。这部电影却把人间烟火和爱情的无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看似平淡,却别有滋味。
爱情的转瞬无常让人困惑,汤唯苦苦等候的男友阿旭出狱,她为他买车租房打点好一切,按照常理应该相爱相守,但原本的性格差异和阿旭暴烈的脾气让两人渐行渐远,某一天晚上汤唯觉得累了,拒绝了阿旭要求她搬过来的要求,毅然离开。留下阿旭孤单的侧脸和各种摔碎的家具。当初许过的不离不弃也敌不过现实的折磨。
张学友演的一个懦弱无为的中年男人,连自己父亲过世时都没法按时起床去医院见他最后一面,遇到歹徒时只会本能的举起双手掏出钱包奉上求饶,连反击的勇气都没有,可是就是他,在被阿旭揍得鼻青脸肿的时候,说了一句“我有办法逗她笑,你行么?”原本气势汹汹的阿旭突然痿了,转身默默离开。并非只有用拳头保护她才叫爱,当她跟你待在一起的时候想各种办法逗她开心就是爱,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涛骇浪,也没有那么多歹徒需要你制服,真爱不过是琐碎生活中点滴幸福的积累。
港片中市井小民的烟火气非常真实,张学友的母亲精明挑剔,对生意和身边的人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看到汤唯有男友之抱怨自己亏了之前给儿子相亲的茶钱,还要搭上一台加湿器,和自己相好的对象的狗吃醋,认定姐妹抢自己男人气得心脏病发,住院的时候相好来探望,用床单裹住脸说自己没化妆不能见人,就连最后结婚宣誓的时候也不忘加几条要求。
汤唯绝对是亮点,清丽脱俗,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倔强,笑起来的时候又带着孩子气。最后一幕她咧着嘴指着自己说,看我没蛀牙了,可爱至极。她原本怀疑张学友和舅舅串通一起编故事来骗自己相亲,却在去看牙医等位时意外翻到杂志上有张学友前女友为他拍的照片,检查时确认自己真的有一颗蛀牙,原来他说的话都是真的。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她演的非常到位。眼角眉梢都透着笑意,难道不就是因为想着他么。
整个电影中最喜欢的一幕,张学友在母亲的婚礼上,看见母亲站在爱人身边的笑容,眼前浮现的却是汤唯的笑,于是不顾大雨跑去那家他们常去的茶餐厅,她果然在。顺手拿过她正在看的侦探小说,问“猜到凶手是谁了么?”,看到她的会心一笑,再点上喜欢的咖啡和蛋挞,慢慢聊。
电影似乎没有演他们在一起的结局,但是这样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坐着开心地聊天,就已经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了,好过所有海誓山盟。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七):爱情本身就是生活
看不到粤语版的《月满轩尼诗》,本身已经大打折扣。看着人物的嘴型,还是不断浮现出粤语的声音,这就是从小生活的环境对我的影响吧,去喝茶吃虾饺小笼,茶餐厅的蛋挞和奶茶,甚至于走过的拥挤街道,看不出是春夏秋的清爽着装,这都是我对南方的那个小城市最深切的怀念。
我看这部电影,会触动,很大程度是因为里面的生活气息。我熟悉那样的场景,我有过那样的对话,我经过那样的街道,我听过那样的故事。突然想起寒假的某天,和某人在舒记吃老友粉,简陋拥挤的小店风扇呼呼的吹,我却在一瞬间感觉幸福。原来,我不渴望桌前山珍海味,其实只求一份奶茶蛋挞,对面坐着一个心灵知己。
平淡的电影,最感触的,是那句台词:【你能给她什么?我能让她笑。】
这个场景是爱莲在茶座里开心地随性地大笑,是阿来逗得她开怀大笑,尽管他们的生活一团糟,那么多不如意,但还是会在某个时间因为某个人的存在而忘掉不如意开怀地笑。
我之所以笑,是因为你可以让我笑。
我爱你,是因为,在你面前,我从不戴面具,永远做的是最真实的自己,
还想起结尾,她完全不顾形象的给他看那颗补好的大蛀牙。汤唯的大笑,没有遮掩的直率,那种爽朗带着的是一种明媚,一种清澈。这就是我认定的,爱情的样子,它不浪漫,不神秘,还原生活的本真。
这就是我看的,《月满轩尼诗》。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八):爱满轩尼诗
一条轩尼诗道,两个形单影只的人,一部都市爱情小品电影……张学友继《男人四十》之后再度演绎岸西的作品,看到《月满轩尼诗》预告片的时候就充满了期待。
善良本分的阿来和寡言少语的爱莲各自心里都有一个TA,因此两个人在被迫相亲之时都是心不在焉的,甚至有些厌恶对方。两个原本隐藏自我的人在平淡相处中因某些微细节而不知不觉地剥离了各自的外壳,从可以聊聊天的朋友到最终走进对方的心里,整部戏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传统意义上爱情片应有的轰轰烈烈,却依然能够触动心灵。
对于此类爱情小品电影,向来都是褒贬不一的,很多人会认为剧情过于平淡,不知所云,但个人认为正是该片的质朴才衬出了爱情的唯美。正如编剧及导演岸西所说的:“两个人中间可能也有一条轩尼诗道,可能一辈子都过不去,可能你过去了就是永远。”近在咫尺的男人和女人,如何打开彼此的心墙呢?继续全副武装的纠结,还是在某个不经意不起眼的瞬间卸下美丽的外壳,勇敢地敞开心扉呢?
看完该片,除了有些小小的感悟之外,港味十足的电影画面让我格外地想念那条我曾经来来回回的轩尼诗道,以及十分期待檀岛咖啡饼店的下午茶。
每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都离不开一首恰如其分的主题曲。去年二月初拿到了张学友新鲜出炉的《Private Corner》专辑,最喜欢其中的《不只有缘》。当时《月满轩尼诗》尚未上映,却已经被有故事感的歌词所感动,萌生了看电影的冲动。
“谈情要甜蜜的努力,用过心才能相信缘,陪你人生走一个圈。”
《不只有缘》
作曲:Daniel Nitt / Roxanne Seeman
填词:乔星
演唱:张学友
如若没有结识你 城内百万人
其实没有哪一对 天生应该靠紧
游遍天下却没有谁
可以更令我着紧 爱得这么合衬
人人在说 我真的有幸能做你情人
谁人像我 更悉心爱护明白你为人
缘份循环掠过
所有人亦有份
我知我最得你心
人人在怨何处找对象 难道靠地图
然而为你放开脚步 从未有迷途
缘份无从预告
不相恋 不清楚 不知道 谁好
全球有十亿个许了愿
但到底几多最终能如愿
谈情要甜蜜的努力
用过心才能相信缘
陪你人生走一个圈
甜言蜜语是似非似是
容易惹怀疑
途长路远错失总太易
才学会及时
缘份如何让我把你留在耳边 我知
全球有十亿个许了愿
但到底几多最终能如愿
谈情要甜蜜的努力
用过心才能相信缘
陪你人生走一个圈
人人在怕世间太乱
难得有完全
人人在爱
情感千百段
从分开变团圆
然而无人像我以你做来日每天
唯一让我们相爱
不只有缘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九):很享受的看完了
看电影之前,习惯先来豆瓣上面瞄一瞄各种影评,《月满轩尼诗》的分数不算高,但我晒着太阳,啃着苹果,很滋润的看完了。我喜欢这电影,甚至想如果当时能去电影院看,那依然会是很享受的一件事。爱情有千百种摸样,阿来和爱莲的爱情就是其中一面,在遇到你之后,如此邋遢过生活的我也觉得也许我可以为人夫为人父。
世界上有无数对李大仁和程又青,阿来和爱莲就是其中之一。不一定青梅竹马,但在遇见你之前我不懂得如何爱,而在遇见你之后我渴望去爱,我没有强壮的身体去保护你,但我能时时刻刻逗你开心,用一颗蛀牙跟你撒娇,我想要你在乎我如何看待你,爱情是一门学问,学习不成,放逐自己,然而好运的是,我还能遇到了你。
《月满轩尼诗》观后感(十):Crossing Hennessy
香港究竟是個怎樣的城市,曾經的東方好萊塢近年來遭遇瓶頸,陸港合作也已不是什麼稀奇。內地人願意看,香港人願意買,各取所需。相比較港產警匪動作片,此類曲調輕鬆畫面精緻的作品更得吾心。就像去年的一部「得閒炒飯」,還有彭導的「志明與春嬌」。坐著半山的纜車或是九龍的電車,迷失在銅鑼灣或是彌敦道,吹著亞熱帶濕潤的海風,在逼仄不足兩尺的巷道中來一根KENT,瑣碎卻不失溫情,舉手投足間滿是些小心思小情懷,每時每刻都在全世界上演。很多人迷戀粵語片的原因或許與我無異,好聽的港腔,明朗乾淨的鏡頭處理,簡單卻處處有彩蛋的情節拿捏,還有就是永遠充滿詩意的街道-軒尼詩,當我獨自走在這裡,清風撩人,會否沈醉不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