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父寻仇》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为父寻仇》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06 03: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父寻仇》经典观后感10篇

  《为父寻仇》是一部由保罗·索伦蒂诺执导,西恩·潘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贾德·赫希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为父寻仇》观后感(一):西恩潘

  西恩潘不是花瓶(当然这也不可能),作为一个60后,他已经拿下了两座奥斯卡影帝奖杯想想都有哪些人做到,马龙白兰度、达斯汀霍夫曼、杰克尼克尔森、汤姆汉克斯······但似乎潘叔在我心中总是没有那些人那么抢眼。后来经过总结发现,其实西恩潘是一个实用型的人才,他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他可以很有喜感,沉下脸也可以变成一个大坏蛋;他可以是慈父,过一会你又发现他又和男朋友没羞没臊地搅在一起;他懦弱但也能复仇;他时而文艺又间或疯狂,种种这些,我想在《为父寻仇》中都可以发现。可见为了西恩潘的角色,导演索伦蒂诺没少下功夫。除此之外,《为父寻仇》还提供给观众一个从没有如此重口味的西恩潘。

  《为父寻仇》观后感(二):迟来的成长 [猫]

  退休摇滚巨星夏安——造型宛如The Cure灵魂人物Robert Smith之老年版——走到哪里都会被围观,年轻乐手一见他就故意飙琴技,找他当制作人。但他本人就像他家那个荒诞的没有水的大游泳池生命干涸,他引人注目却又空虚无聊,没有生活目标,亦无子婿,他甚至抑郁自卑,直至他去参加老父的葬礼——他已有三十年没跟父亲说话了,自从十五岁那年施粉黛、涂口红,也就走上了诀别父亲的道路——才发现自己自己的犹太根基一无所知。他不认识路人皆知的犹太拉比,不了解大屠杀,除了循着父亲留下的线索去找当年在集中营侮辱过父亲的纳粹寻仇,他不知道如何弥补这三十年的感情缺失。你要是能忍着闷看完头半小时,一直看到夏安去看老友David Byrne和他的乐队唱现场,对他大声吐槽心事,读父亲手稿,上路寻仇,你就能接上看传统公路片的快乐——主角遇到各种人,这些相遇又揭示各种人生哲理,主角最终长大成人成熟了的夏安,以牙还牙,用侮辱惩罚了暮年的纳粹,他抽上人生第一根烟——抽烟,在此片中是长大成人象征

  这不是一部光凭影像就能表意的电影,哲理仅蕴含于夏安与亲友路人仇敌及仇敌亲人的交谈台词中,影像本身不大说话的电影,多半不会成为经典风景再美,也不成风格,不过导演尚能保证每一位出场人物都极有特点,且对剧情及人物性格发展有意义,比如,执着等待失踪儿子归来的老妇,一如夏安那位终生寻仇的父亲;他匿名拜访过的数位纳粹家人,都有助于他思考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寻找自我;打酱油的路人、动物也能造成荒诞效果。最奇妙的当属夏安自己的形象,西恩潘有点挑战演技意思,演得收敛细腻,夏安说话走路极其缓慢,从不用手机天天睁着天真淘气的大眼睛,用吸管喝饮料,时不时幸灾乐祸,耍耍恶作剧始终处于背叛家门时的十五岁状态,还有个能搞定一切事的无敌妻子——摇滚巨星势必需要彪悍妻子才能守护好三十五年婚姻

  在这个成长故事中,电影大致思索了大屠杀、长辈晚辈的关系这两个主题,夏安迟来的成长令他步履轻盈,他洗净铅华,找到生活方向,正如片名主题曲之名——“一定是这里”,他找到了家,那里有亲情温暖

  亮点歌曲很美,David Byrne的原声配乐极棒,与剧情契合完美,他那段有超现实感的现场表演很出彩。有些幽默场面很妙,如纳粹前妻半夜起床喝水,夏安躲在暗处被她的宠物鹅啄;夏安开车激起一地水溅到一队路人身上,下车讲,对不起,但我是故意的,众人无语。

  你还可以看:大卫林奇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外壳没摇滚明星这么华丽丽的噱头,倔老头的公路片,不妨一看。

  刊登于《环球银幕》300期。有格式要求,所以比较怪。。赶上300期特辑,好吉利的说。。

  《为父寻仇》观后感(三):小烟熏加老朋克都对不住追寻纳粹罪恶犹太人耻辱调调

  电影的光色影音质感都太好了,台词棒。就是西恩潘这种朋克造型和怪异扭曲以为受过性虐及性倒错的样子,和追寻前纳粹复仇、反思犹太人遭受的耻辱罪孽太不搭配了。

  这样沉重的主题,实在不需要西恩潘折腾如此花俏的形式,夺了主题的美。浓重的烟熏妆,刺激胃口红唇爆炸发型,各种苦逼特写,哦也,每一张面部特写都有异装癖嫌疑,但全身还是那重金属摇滚的皮夹克和小裤子,有什么东西欲说还休呢?西恩潘,令人白白喜欢你多年。

  这几天正好在看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加之以前读了一点阿伦特的《极权主义起源》,可谓两股战战汗不能出。看了这里的主题和素材,以为是一盘好菜,结果,还是坏了胃口。

  最后的几个镜头震撼到底,冰天雪地,孤绝人世,是任谁也逃不了世纪审判的绝地,是美国式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惜不是“孤舟蓑笠翁”,而是全裸的皱皮的老者,在天地之间被审判者,无处可逃。

  这样如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调调,最后转到“你父亲很爱你”之类的噱头,最后回归到西恩潘洗净铅华粉黛的样子,感觉兜兜转转,想起《疯狂的石头》里,黄渤一口山东话的讥讽来————费那事干嘛????

  《为父寻仇》观后感(四):Needs an editor, seriously

  This is one of those films that are filled with beautiful ideas and moments of brilliance and yet do not add up to anything memorable or coherent. While always beautifully shot, everything else about the film is hit and miss. Dialogue, scenes, plot turns are alternately sharp and poignant, and awkwardly flat and wastefully absurd (there's good absurd, satirical absurd, comedic absurd, provocative absurd, zen absurd, and then there is the plain old "WTF", unfortunately, the film is rather well seasoned with the latter). I find Sean Penn and Frances McDormand immensely watchable in their roles, which is such a shame because they given so little to work with. Nevertheless, it's worth seeing, if only once.

  《为父寻仇》观后感(五):This Must Be the Place

  夏安(西恩·潘 Sean Penn 饰)是一名退休的摇滚乐手,富足闲适的生活让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精神锐气。父亲的病危让夏安来到了纽约,虽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夏安终于找到了未来的目标。原来,夏安的父亲曾经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受过虐待,这一段历史一直折磨着劫后余生老人,而当年的罪魁祸首阿洛伊斯(Heinz Lieven 饰),如今正在美国的某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必须要找到这个人面兽心的恶魔,这是夏安心中唯一的信念,带着这样的信念,夏安踏上了复仇的旅程一路上,夏安遇到了许多人,许多事,正是这些人和事逐渐改变了夏安复仇的念头。渐渐的,对于这次旅行的目的,夏安开始迷惘起来。

  《为父寻仇》观后感(六):为什么人们歧视中老年杀马特眼线男?

  题目答案不言自明。在遇到The Cure的主唱Robert Smith(萝卜头)之前,我也歧视。眼线、红唇、蜘蛛发型,耳钉扳指大皮靴,皮肉松弛行动缓慢,还总穿一身黑——这不就是中老年LOSER的具体化?

  但我们并不仅凭一个人是失败者厌恶他。人们歧视杀马特的原因,是其丑而不知其丑、蠢而不知其蠢,明明是个屌丝还自以为屌炸天,洋洋得意恶心至极。

  而像萝卜头这种情况天性敏感外加社恐,长期受抑郁和药物问题折磨,以至于精神不太正常的……他也不想把自己搞那么非主流。曾经年轻水嫩时是为了扮丑吓人,后来成了标志形象,就被困在里面走不出来了。你忍心叫他恶心?这跟歧视残疾人有什么区别

  怀着这样的心态,我每次看到萝卜头的近照,脑海里都会响起Pulp名曲《关爱老年人》(<Help the Aged>),洒几滴怜悯鳄鱼泪。

  驳斥了对非自愿型老年杀马特的歧视,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前提性问题。即,为什么人们很容易对「摇滚明星」这个符号产生抵触情绪

  纵欲、糜烂、中二病,满嘴脏话智商低下,是颜值下线的那喀索斯,文盲版的萨德主义者。搞出来的音乐吵吵闹闹,没事也要闹点儿事出来;偶尔有安静的,还是因为药嗑太多、脑子烧坏。

  更可怕的是,这样一群人居然被狂热粉丝当作「神」来膜拜——

  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如下言论:「约翰-列侬觉得自己是上帝。我觉得自己是约翰-列侬。」

  (……)

  然后此话一出,各路报纸杂志网络论坛纷纷疯传,粉丝一边点头如捣蒜,一边咧着嘴就开骂。作为一个非摇滚乐迷,白眼儿都要翻到后脑勺了。

  所以我至今都没法喜欢 Oasis 哥俩儿。他们太符合人们心中对「摇滚明星」的偏见形象了;就像性手枪之于朋克,玛丽莲-曼森之于哥特, 很容易让对其所在领域一无所知的旁观群众直接产生抵触情绪:「朋克全是傻逼,哥特都是疯子……摇滚?一群流氓。」

  而且还是足球流氓——大晚上喝多了上街发疯的英国光头二逼青年,输球了打砸抢、赢球了打砸抢烧的那种。社会渣滓,人间败类。

  唉,这一代年轻人不行

  (……)

  带着两个致命标签,本片的确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产生偏见。

  回到这部电影。除了主角夏恩(西恩-潘饰演)的人设,老年退休摇滚明星,明显致敬萝卜头,本片跟The Cure或者摇滚乐都没太大关系。所以,观看之前,没必要带有抵触情绪,谢谢

  (

  《为父寻仇》观后感(七):《为父寻仇》:佛将不佛

  保罗·索伦蒂诺这个意大利学院派,

  在此片里更是把他娴熟摄影和配乐技巧融会贯通

  连那些不适的MTV桥段都被剪的这么闷骚;

  以人物特写为本的风格太突显他调度的匠气,

  虽然故事讲的支离破碎

  而字字珠玑情绪化的台词绝对让人流连忘返

  记得夏安和那个失去父亲的单亲小孩一起,

  用那些简单的和弦弹唱多温暖,

  傻瓜天才可能也就一线之间。

  估计他也不是故意要把公路片楞是拍的如此华而不实

  因为这里面有个“妖孽”西恩·潘。

  据说《 大牌明星 》上市的当年,

  他就很喜欢保罗·索伦蒂诺塑造人物的手法

  保罗·索伦蒂诺也很想为西恩·潘量身定做一个人物,

  可见这个剧本也是蓄谋已久

  可两人真正到了合作时候

  西恩·潘夸张的表演完全让保罗·索伦蒂诺“崩溃”了,

  他必须给这个人物更多的维度发挥

  还不如说给西恩·潘加更多的情绪戏铺垫

  于是在路上之前那些个局促感情戏让人觉得犀利的不行,

  我真的看不惯,

  你要是真这么做作,

  为什么不下来一起打个太极

  即使怀着如此矛盾心情

  我还是看的很愉悦

  把焦虑抛在了脑后,

  个人评分:7.8分。

  这就是两个牛人火花

  对,一定是这样了。

  《为父寻仇》观后感(八):四十年後的成人式

  影片介紹不確然,片中並未順著復仇的角度出發,也沒有殺戮與血腥,如果帶著這樣的期待看這部電影,可以想像差評造就的低分。

  當然必須承認這不是一部主線明確的電影。全片穿插與主線無關的細枝末節,主角缺位的心理健全帶來的是兒童般的另類視角,或者說是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力衝擊了正統劇情片的套路,給人帶來非模式化的體驗觸感,發現生活勝過耷於生活,創造樂趣方能綻於精彩。片中不乏冷幽默,如乒乓球的一擊、開車飛水、最後圓滿報仇那個橋段等等,都能讓人會心一番。

  由於劇情的低緊張感造成全片調子乏抑而略顯沉悶是影片的硬傷,我NG了四次才全部看完。而其他方面的精磨細煉則顯露出導演已嶄露頭角、鋒芒畢現,包括全景的應用、非常規角位拍攝、畫面定格與切換、人物造型設計,甚至到原聲音樂的製作,無一不彰顯能力與班底的強勢聯合。

  《为父寻仇》观后感(九):《为父寻仇》:不走寻常路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主演:西恩·潘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伊芙·休森

  说实话其实并没看懂这部电影,或许是字幕翻译的过于简陋影响了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以至于后半段几乎不再看字幕,全凭自己可怜的英语听力来从镜头和画面中寻找导演企图用这个故事来传达的情感和内涵,《大牌明星》之后声名鹊起的意大利导演索伦蒂诺和久不露面的影帝西恩·潘合作了这部电影,这不仅是索伦蒂诺为西恩·潘量身打造的电影,而且也是他本人的第一部英语电影,今年索伦蒂诺用一部《绝美之城》再度震撼影坛,回看《为父寻仇》却感觉本片有点儿水土不服,没能将索伦蒂诺的擅长发挥到极致。

  本片依然是索伦蒂诺所擅长的人物为中心主导剧情,加入了美式公路片形式,与《大牌明星》和《绝美之城》相比本片似乎少了点儿力道,有些过于依赖于西恩·潘个人的发挥,在叙事上完全让西恩·潘饰演的主人公主导了故事的走向,画面中经常是西恩·潘令人咋舌的造型绵软无力的喃喃自语,镜头中没能传达出更具有震撼的美感,叙事相比之下也不如《大牌明星》那么犀利。尽管在这个故事中导演不乏诸多的主题企图表达,但几乎没有什么能真正发酵成真知灼见来触动观众,反而都想酒精容易挥发似得随着剧情随风飘散了。

  导演没能奉献出一个好的故事,但西恩·潘一如既往的用表演征服了观众,本片或许也正是因为西恩·潘的光环太大所以掩盖了其他的表达,导演也的确给了西恩·潘足够的空间来发挥这个富有挑战的人物,在本片中西恩·潘诡异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那个绝对和美感沾不上任何边儿的鬼样子,一副好像崩溃后的神经质,总是小声的喋喋不休或许说成没完没了的喃喃自语更为恰当,西恩·潘一次次的念叨“为什么我的生活这么无聊”,厌世的心情倒是和这个自绝于人民的形象相得益彰。造型上的突破是西恩·潘在本片中给观众最直观的震撼,值得称道的表演在于全片中西恩·潘都处于一种无比压抑的状态,本以为最后会有一场理所应当的爆发来升华人物和故事主题,可显然导演和本片的造型师一样从开始就打定了不走寻常路的决心,从始至终都这个人物的性格很统一,可能许多人也会批评为缺乏戏剧性,但我还是很喜欢导演这样的处理,毕竟真实的生活中声嘶力竭和歇斯底里都不是那么常见的,导演用很巧妙的和柔和的手法达到了目的,比如在剧情之中有一个女人对西恩·潘说:“你总是学不会抽烟,小孩子永远学不会抽烟。”而在影片的结尾处,西恩·潘接过了递来的香烟若有所思的抽了起来,还有最后终于恢复正常造型的他,本身就再好不过的完成了这个人物的蜕变。

  《为父寻仇》观后感(十):我们都

  quot;The secret is time.

  een time with her,

  All the time is she needs and she will come around.

  you will see.

  That's what brings women over and makes them feel safe."

  以前看到过一个说法:看一个人爱不爱你,假如他很有钱就看他会不会在你身上花时间;假如他只有闲就看他会不会在你身上花钱。

  但其实我们谁都不是。

  西恩不论是在叙述爱或者悲伤的时候都是用行尸走肉般的语气。

  因为了解所以平静。

  所以仅有的爆发也只是叙述自己的迷惑和未知。这也就成了他觉得最重要的让他至少还活下去的理由呢吧。。

  或者这也就是我们都还活着的理由。

  最残酷的死就是继续活着.

  顺便一说 他的眼睛还是那么迷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