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赵氏孤儿》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赵氏孤儿》观后感10篇

2022-03-15 11:0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赵氏孤儿》观后感10篇

  《赵氏孤儿》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葛优 / 王学圻 / 黄晓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赵氏孤儿》观后感(一):凯子版的《赵氏孤儿》为林兆华和司马迁、纪君祥做贡献吧!

  在看过电影之后的第二天,去网上找了关于赵氏孤儿的相关原著。因为我印象中的赵氏孤儿绝不似影片中的不疼不痒。后来发现,虽然我的记忆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大抵对于悲情的记忆还算靠谱。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史记中本有记载,后来经过文学作品的演绎,已经有了很多版本。传播最广的估计应该有三个,司马迁史记版,纪君祥元曲版,林兆华(金海曙)人艺话剧版。无论哪个版本,都很经典。史记算是原版,是一个忠义、忍辱、复仇的故事。林兆华版则是颠覆性的,却现实得像现实本身那样真实,如果说司马迁是刻意用了浪漫手法记载那些忠义之士的话,现实版实验戏剧《赵氏孤儿》则让人物和情节更具合理性,却因此而更加阴郁,复仇以赵勃苟且,程婴服毒自尽而结束,但也未必就算失败,因为活着的屠岸贾的确也“生不如死”。

  至于凯子版的赵氏孤儿,不知究竟是怎么媾和而来的。电影里面让人喷血的断背情节,倒让我想起了他对《霸王别姬》最后的阉割。电影版《霸王别姬》,以程蝶衣自刎而结束。但是在李碧华的原著里,程蝶衣实际并没有死。因为剑太钝了,割不死人。这钝刀子割肉的痛,生远远大过于死的痛,难道是电影表现不出来的吗?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凯子版赵氏,有许多情节和人物处理让人感到别扭,对比过现代戏剧版之后,这别扭总算是有解了。

  关于“勃”

  看凯子版第一次笑场便是在庄姬给程婴的孩子起名字。范冰冰一幅暧昧的的眼神看着葛优说:“你姓程,孩子就叫‘勃’吧”。全场high翻,神马呀就“勃”了?

  而在话剧版中,程婴本是赵盾家的门客。赵盾得知晋灵公调屠岸贾回程,感到世事难测,因此感慨而书,“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赐给程婴,给程婴的孩子取名程“勃”。

  关于韩厥

  戏剧版,韩厥奉命去取赵氏孤儿,程婴激他,让他讲讲良心,韩厥想眼睁睁放走了赵氏孤儿不免不忠,但他究竟善良,一时无措,便要求说,你杀了我吧!程婴不忍,大队人马将至,在韩厥的强烈要求下一剑刺死了他,全了他的忠义之名。韩厥也有个孩子,和后来的“勃”成了玩伴,叫韩二。凯子版的韩厥,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是给程婴预备的,还是用来自慰的。

  关于复仇

  林兆华金海曙戏剧版的赵氏孤儿立意很深,并不简单是一个忍辱负重快意恩仇的故事。更何况凯子版对于程婴的忍辱也没什么交代,倒像是过得挺好,没觉得他背负了16年卖主求荣的骂名是如何不堪。在戏剧版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是赵氏孤儿的名字的来源,也贯穿了故事的始终。十六年过去了,屠岸贾发现自己似乎正一步步重蹈赵盾的覆辙,也书写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八个字。但是在他羽翼下成长的义子屠勃,也像当年的赵朔一样淫逸骄奢。程婴预感到报仇无望,果然,当他告诉勃儿当年的一切真相之后,赵勃说,你永远是我爹,但刚才您说的话,就当我什么都没听见吧。他不是不信,是根本不愿意相信。

  关于结局

  王,晋灵公,并不像电影中那样昏庸无能,而且以极不靠谱的死法被弑,而是一个始终掌控全局的人物。当程婴在他和屠岸贾面前揭开当年真相之后,他命令屠岸贾不得杀害赵勃。因为王室凋零,没什么人才,勃毕竟是皇亲,王不许屠岸贾再杀赵勃。赵盾和屠岸贾的恩怨情仇,也无非是因为王的翻云覆雨。

  赵勃,因为王的一句话而无需再担任何报仇和被杀的使命,苟且偷生吧。赵家三百余口、父母、韩厥、公孙杵臼一干众人的深仇大恨,他背不起。他又不是萧峰。

  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换了赵家的孩子,虽然全了忠义,却也真是没人性。史记版中,赵家的仇是报了的,但程婴在大仇得报之后自尽,全了自己的英明。林兆华戏剧版中,仇是报不了的,一切并没有按照当年的设想来。难怪当年公孙杵臼争着去死,他和程婴讲明了死容易,带大赵氏孤儿才难,于是自己要做容易的事。程婴自己的孩子被当做赵氏孤儿让西域灵獒吃了,十六年后,恶犬寿终正寝,程婴阴郁的给狗做了一幅小棺材,却把这老狗的尸体炖了,连着毒酒一起带上屠岸贾的家宴。在讲述了一切之后,悲叹“大道无道,大仇无仇,世事无定”,敬了屠岸贾一杯酒后便毒发身亡了。

  另一个重要角色,一直在屠岸贾身边的爪牙顾侯拿剑在程婴的尸体上乱戳。屠岸贾凄凉地说:“不必了”。

  有这样的结尾,凯子为什么不学学?

  《赵氏孤儿》观后感(二):[海量剧透,非诚勿扰]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1. 据说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得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好吧。我想做个好人。

  2. 《赵氏孤儿》是部好电影。必须的。

  3. 请自行重复第2条。

  4. 请自行重复第3条。

  5. 请自行重复第4条。

  6. 有《无极》垫底儿,想不好都难。所以拍《无极》是陈大师的高明之处。

  7. 12:30的场,偌大影厅里,就我一个人。所以看得忒舒服。

  8. 前半部分情节紧凑,爱热闹的家伙可以享受下。

  9. 葛大爷被糟蹋了。王大爷被糟蹋了。张大爷也被糟蹋了。甚至鲍老爷子也被糟蹋了。

  10.话说葛大爷怎么上来就坐在小凳子上吃开了面条?先不说面条的生年,那时候晋国已经推广开麦子了?再话说那连环画在元曲里起了大用,电影里也安排葛大爷拿了根类毛笔画啊画啊,然后,连环画失踪了……最后话说葛大爷的行头,一开始窝囊成那样,到最后飘飘欲仙,我还以为他去排校园偶像剧《白衣飘飘的年代》了。

  11.话说转轮王终于搞到达摩遗体练就绝世武功了要不怎么伤到快死后怎么恢复得那么快捏?

  12.话说张大爷沐浴和浴后那身粉绿色行头真是香艳啊香艳。

  13.话说鲍老爷子的角色是公忠体国的老赵啊还是《赤壁》里的曹操啊?

  14.不过被就被了吧。都是老家伙了嘛。你们的演技仍然够赞啊。

  15.可是,原来黄小明同学你生来就是该被糟蹋的命啊。

  16.看看剧中黄小明同学的靴子吧——阴谋论者惊喜地发现:增高鞋垫或者增高袜子之说不是空穴来风。

  17.宣传时曾经传拍戏时出葛黄惊世骇俗的忘年黄昏同性恋情——好吧我承认我危言耸听了,可是从电影中来看,这俩爷们儿绝对有奸情啊。

  18.赵文卓被糟蹋了。赵同学,你死得很及时。你那赵朔牛13哄哄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你一口太监腔涅?难道那一刻,你被转轮王上身了?

  19.范冰冰被糟蹋了。范大美人若是贫血,可以去给哈药三厂代言;若不贫血,可以给某某卫生巾代言。原来女性生孩子和母鸡下蛋相当有可比性:简单,快捷,不流血。

  20.范大美人也可以和章大花旦比一哈:章大花旦的小妹是捅不死的小强,而“很爷们儿“的范大美人的庄姬(这名字……好吧,这其实是她老公的谥号+她娘家的姓)捅着胳肢窝就挂了。人呐,命呐。

  21.海清被糟蹋了。虽然片中你的表现不错,程婴家的这角儿也算德色双馨,更难得的是你还给老程家添了个后,可是你丈夫对你未免太薄情寡义了吧?——当然原因我们已经知道了,因为老程婴玩背背山呐……

  22.王翰小盆友也被糟蹋了么?额角那桃花痣到底是萌点呢还是不是萌点呢?

  23.那片草原花海也被糟蹋了。在上面奔跑打滚的其实本该是少男少女吧我窃以为。

  24.赵文浩小童鞋是唯一没被糟蹋的。你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90后。欧耶。

  25.其实一开始我在告诫自己:电影观看中,你要忘掉自己历史科班出身的残酷现实。要乖哦。

  26.对不起,我食言了。所以作为惩罚让我更瘦一点儿吧。

  27.但是,这出戏滥觞于《史记·赵世家》,可太史公就是把这事儿当小说写的,所以就不深究故事细节了。

  28.可是为什么日本电影能对道具之类的细节如此考究天朝电影就不行呢?

  29.服饰上的漏洞也还算了,“公主”和“相国”之类的称呼也是烂帐,早先的戏曲本子上就这样儿了。可是让晋灵公扯着嗓子喊赵朔“姐夫”未免也太给力了吧。

  30.建筑上的其他漏洞也算了吧。可是你把古埃及式的大石头神殿搬到春秋时代就不体面了吧,而且还是用鹅卵石浇筑的!赵家大院的装饰明显也是日本的枯山水,是不是老赵家觉得日本人对上世纪上半叶的事儿心怀愧疚不好意思告你侵犯知识产权啊。

  31.朝堂之上大家伙儿全傻站着,晋灵公公自己坐着个宝座——不怕赵匡胤笑死你啊。再看看坐着的画面,一个个坐没坐相。稍微学过高中语文的孩子也知道古人该怎么坐啊。

  32.更神奇的是,屠岸贾家的室内装修——墙上有幅名人字画,甲骨文滴……

  33.还有族谱——谁家把族谱摆在家里大堂上供着的……天可怜见,谱牒之学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34.学堂啊学堂,春秋时的私学发达到私塾了?还有臭老九……

  35.市场啊市场,中国的市场经济太长寿了吧。

  36.片中出现的菜,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青椒、南瓜、芹菜,还有那黄绿叶子的盆栽,那明显是热带植物啊。原来真的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美洲……

  37.既然你知道“献”,怎么就不知道“初献爵”?非得说成“第一献”观众才能理解?

  38.本来觉得影片画面什么的还可以,编剧太烂。后来发现编剧和导演是一个人。

  39.片中赵孤没有名字,只是冒为程婴的儿子程勃。可是后来在演职员表中我却意外发现了“赵武”。太阳!又他妈穿越了啊~

  40.对了,程勃这名字来自元杂剧,可是庄姬姑娘给孩子取这个名字并加以解构就太给力了,可以媲美林大美人梁大帅哥在《赤壁》中给小马驹取的那个很“荆楚”的名字“萌萌”~

  41.最后,昆曲《八义记》、京剧《赵氏孤儿》,还有上世纪的电视剧《东周列国志·春秋篇》第18集,林兆华和田沁鑫的两版话剧都堪称伟大,嗯。

  42.最最后,题目献给陈大师。这话在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里有,貌似在陈大师的《霸王别姬》里也有。这也是命。

  《赵氏孤儿》观后感(三):没有回味的赵孤

  看了”赵氏孤儿“的影评,昨晚本是打算看“让子弹飞”的,但中银卡不能以低价刷卡看“让子弹飞”,就看了“赵氏孤儿”。BUG很严重,看过别人说的屠岸贾去找公孙杵臼要孩子公孙和程婴演了一出戏让生性多疑的屠岸相信那孩子就是赵孤这样的重点被陈导改编了,屠岸后来说是程婴把孩子交到他手上那时才相信孩子就是赵孤,怎么就那时就相信了呢!屠岸的府上见不着一个仆人,见不着除程婴之外的门客。屠岸就跟赵孤一个孩子玩,好像他府上就他们三个人。屠岸怎么就偏偏喜欢这孩子呢?赵孤知道开始不相信韩厥说的话,也不相信程婴,对他干爹屠岸有很深的感情,到后来的与屠岸激战,他怎么一下就下得去手了,没有任何内心的纠结,过渡不太自然。我跟BF说怎么也得问问为什么要杀他全家吧,BF说程婴肯定告诉他了,但电影中没表。总体来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场面一般,唯一值得肯定就是演员的演技。

  《赵氏孤儿》观后感(四):吊死的《赵氏孤儿》

  看陈凯歌以前的电影如品茶,《霸王别姬》在我看来,是他作品里唯一一道百品不厌的茶,观之自觉清高。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让太多的文人导演妥协。《无极》的开端已经预示了陈凯歌并不会很善于平衡商业卖座和思想表达,抛砖引玉的力度控制的也难得一如从前。

  如果说看现在的陈凯歌电影还要自觉清高,那是依靠头悬梁保持着的清醒,太使劲了会把自己勒死的。

  《赵氏孤儿》,从《左传》、《史记》到元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经过不断演绎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戏剧叙事,其故事核心唯“复仇”二子。

  古人常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就是一个例证,养育赵氏孤儿的程婴也如此。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我们从中不可能看不到诚意和努力,影片相对出色的悬念感、感染力以及画面的精致,这些都是称其为好电影的条件。《赵氏孤儿》只能算得上半部好戏,用三段式划分本片的话,影片的三个段落应该是复仇的起因,赵氏全家被杀程婴临危受命,牺牲妻儿以保全赵氏孤儿;携赵孤投靠屠岸贾,十五年养育赵孤伺机复仇;隐秘恩仇昭然若揭,家仇得报。

  陈凯歌视图用平民意识来抹平自己电影与大众的鸿沟,程婴何以救孤?史书中的故事原型总在体现古人大仁大义之“忠义”,但搁现在解读,往往成了愚忠谬义,甚而忽视人性。程婴救孤之前因这一桥段,在片中用了将近一半的情节来表现。屠岸贾唯恐己势为赵家所霸,设计陷害赵家父子屠戮赵氏一族,士大夫公孙杵臼协助民间医者程婴偷藏赵氏孤儿。整段情节波折更迭,大量人物角色都出现于此,本为烘托起承的“救孤”一节,被着力过度的丰满了诸多细节。人物生死之惨烈撼动人心。

  故事情节的丰满要做到全面,却又不能面面俱到。公孙杵臼为何舍身救赵孤?韩厥何以倒戈放程婴?电影似乎都以一种“你明白,不解释”的姿态讲得不清不楚,难道大义就这么能让人舍生忘死?

  与传统故事不同,影片里的程婴并非赵家门客,少了几分为忠义舍小我的意义。他只是为赵氏之妻相病的民间郎中,应时事之变结下了这么个救孤任务。或许此种情况下更显人之大义,却更缺失了现实主义。

  仇何在?就下赵孤于程婴意义何在?于大义的角度来看,程婴抚养赵孤理应图报诛族之仇,可这是电影现实了,他的丧妻儿之仇应由谁来报?也得指望赵孤。甚至韩厥对屠岸贾的恨也被寄托在赵孤身上。韩厥这个人物很有趣,本奉屠岸之命搜剿赵氏遗孤,却凭空脑袋一热倒戈了,自此隐姓埋名苦心孤诣要杀掉故主,甘心隐忍与程婴共待复仇之日,却又在大势来时凭空消失。

  育孤复仇与救孤一节相比,节奏大大放缓,成了一出慢条斯理的生活剧,复仇之心似乎也随着情节消磨的似是而非。等赵孤长大了,和谐生活使被强迫赋予的复仇使命变得矫情。

  传统忠义的道德观与现实世俗的价值观相互碰撞,却难以相容,使前戏中的大动干戈落得个仇恨存在主义的缺失。

  陈凯歌在《赵氏孤儿》里一味想调和经营意识和平民精神,要让观众信程婴的忠义,却又让程婴质疑自己的仇恨,内外不通。一味的自弹自唱,在他人听来,可能已经走音了,赵孤就这么被悬空吊了起来,爬不上去,也够不着地。

  《赵氏孤儿》观后感(五):《赵氏孤儿》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载,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诛之祸,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

  编剧上做了处理,以往故事中程婴的忠义形象,被小小的颠覆,用现代通常的解释:被忠义……

  可以被戏说为:两条鲤鱼引发的杯具

  看完整片,其实觉得老陈蛮杯具的,怎么老喜欢跟风,跟了个无极被批的一塌糊涂,现在又来跟历史剧……

  春秋战国题材的,已有《孔子》朱玉在先了,赵氏的时代背景已经没什么特色,简单化的战争场面,居然不如胡玫……

  演员阵容到是绝对的华丽,打酱油的都非等闲,无奈也不能力挽狂澜……尤其是我看见葛优那脸,他怎么正经着我都想笑,看来不是光影帝就成的……

  120分钟的电影。前半部,张弛有度,到是很让观众能被紧张的情节带着走,后半部,到是简单化了,尤其是临近结尾剧情,稍显牵强。

  都是剧本惹的祸……

  《赵氏孤儿》观后感(六):不过瘾

  7分:应该说,国内这算很好的片,除了战争场面显得匠气外,但看完总觉得不过瘾,尤其赵氏孤儿长大后,和之前铺垫形成的期待相差太远,这孩子似乎就没体会到角色厚重内涵,外形上眼神太过秀气,声音稚嫩,和孤儿这个复杂的角色太过反差,综合使得他的表演只会让观众替程婴喊冤,反倒是赵朔,有点让人过目不忘。

  不过瘾,得从立意上问了,程婴一家真值得么?那只能说赵家正义形象树立不够,赵氏孤儿必须存留唯一性彰显不够,使得原本可感天动地的舍子救孤变得“愚”,屠岸贾必须灭亡的压迫性没被挖掘,灭族,可能是政治,并没有从人性上去丰满,这些都使得程婴要让他“生不如死”显得迂腐甚至可悲。

  《赵氏孤儿》观后感(七):陈氏电影的下坡路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可能有人要说我没有资格了,可是看到大家的评论,还有对这部电影的评分我能想象到它又将是一个十分有噱头但是十分没内容的片子。

  我没有去看过《霸王别姬》,因为自己本身不喜欢悲剧,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敢看。《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代表作,也是他人生中永远不能翻阅的山峰。这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才华的极限。若说人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一个被后人铭记讨论的作品,也是不容易。

  《无极》断断续续的看了一点,从造型到剧情,没有一点是值得人称赞的,唯一值得大家茶余饭后作为消遣的话题也就是谢霆锋和张柏芝因为这部电影复合以及批评陈凯歌是如何破坏环境的,这也算是知名度吧。

  《梅兰芳》,国内获奖无数啊,从演员到导演都算的上是满载而归,票房也十分可观,我仍然记得当年学校里是如何疯狂排队买票去看的。场面很宏大,主题很主旋律,可是这也不能掩盖影片存在的硬伤。看完了你没有感动,至少我没有,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影之后的空虚。黎明的气质有了,可是演技太差,还不如小梅兰芳那样清秀、唱做俱佳,还不如十三燕那样有气场有实力,然后是不知道要突出爱情、亲情、友情还是爱国情,所有的都演了,可是就像是看《建国大业》一样,什么都没记住。剧情有很大的问题,估计写成小说的话会好一点,至少内容要充实一些,不像电影那么空。

  《赵氏孤儿》,感觉拍摄时间不是很长,明星们倒是还算给力,除了依旧不是很喜欢的范冰冰以外,王学圻倒是是名副其实的影帝。没看过,不评价。

  陈凯歌的电影中我唯一看后被感动到的只有《和你在一起》,这个应该是小成本的吧,比起现在的投资来说完全不能比,可是我觉得它完整,主题明确,事件明确,情感明确,那种写实的拍摄手法也很有震撼力。父爱母爱永远都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内容,所以你干嘛非得触碰道德的底线,干嘛非得打打杀杀,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多可写可拍,你干嘛非得拍欲望拍色情,呃,这个不是针对陈凯歌的电影,只是有感而发。

  质疑陈凯歌的能力,曾经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就是讨论电影和电影人之类的,楼主说陈凯歌在其父过世后水平大减,其实陈凯歌拍霸王别姬的时候都是他父亲亲自坐在监控器下监督的,意思就是陈凯歌的辉煌是他的父亲缔造的。斯人已故,我们不能也无法去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不可否认,陈氏电影确实在走下坡路,而且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阴不阴阳不阳的感觉,对他早就没有期待。

  《赵氏孤儿》观后感(八):《赵氏孤儿》之四角评论

  朋友临时给了一张票,时间又是在凌晨十二点半,又得知导演是陈凯歌,上网一查评分6.X,无大兴趣。但对我而言也难得看场电影,还是去了。

  回来后朋友问怎么样?回答是:“不算太差”。

  对于中国的电影,且有陈氏《无极》在前做铺垫,“不算太差”这种评论就算是好的了,不过要是说到评论,还是从四个角色——屠岸贾、程婴、韩厥、赵孤——开始说起。

  1、屠岸贾(王学圻 饰)

  屠岸贾应该是个相当矛盾的角色。他本来是朝中辅政的大臣,军政大权尽揽,除了君上和赵家,恐怕谁都不会放在眼里。但是,影片一开始,屠岸贾倒是表现得低调和正气凌然,最后激化矛盾并导致屠岸贾发动政变的却又似乎是君上和赵家。当然,屠岸内心无比的嫉恨赵朔,因为庄姬本可以是他的,率军出征得胜归来也应该是他的,但在表面看来他仍然平静;及至吞下石子,他才吞下政变的犹豫和踟蹰。整个政变过程无比顺利,尽管赵朔可以杀出重围,尽管相国有忠补护主,都最终难逃一死。可见屠岸心思无比的细密;韩厥此人忠心难辨,屠岸却派他去刺杀庄姬,这有显得用人不当。全城搜捕婴儿,摔死真正的程勃,他分明是个心狠手辣之徒,可是当十五岁的赵孤首次出征,深陷重围,他又扬鞭策马去救他,以及后来,赵孤找屠岸复仇,屠岸两度不杀赵孤,这说明他仍有怜爱之心。他杀死程妻,却又留程做门客,还毫不戒备程为其施医用药……总之,屠岸此人的一切行为似乎都处于矛盾之中。

  2、程婴(葛优 饰)

  程婴本来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老来得子,医术也算小有名气,本来生活会非常的幸福,他却偏偏“被”插入宫廷政变,妻子双双被杀,从此过上十五年含辛茹苦养大赵孤,又背负血海深仇的路。可以完全肯定的说,从决定复仇开始,程婴本来的灵魂“已死”,取而代之的是“复仇之魂”。但是,程婴在十五年里,身为屠岸贾的门客,为屠岸贾治病施药,总的来看却是对屠岸贾“忠心耿耿”。本可以有很多机会报仇,却没有下手,终究是为了等赵孤长大,借赵孤之手复仇才解其恨。这样来看,程婴的复仇心理相当的变态。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程婴对赵孤的“父爱”是虚伪的,相反这种爱相当真挚并且传统——这从小赵孤两次从房顶上跳下来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复仇”是真的,“父爱”也是真的,程婴只是在这两者之间无限的徘徊。到最后,程婴和韩厥还是决定由韩厥用毒箭毒杀屠岸賈。

  3、韩厥(黄晓明 饰)

  韩厥在本片中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我觉得这个角色在整个故事中最值得玩味。比如说,如果韩厥告发屠岸贾的阴谋,赵家有可能就不会灭门?如果韩厥坚持不放过庄姬母子,怎么会有后面的一切故事?如果韩厥受屠岸贾一剑之后,不是背叛他,而是将程婴的藏匿赵孤之事告诉屠岸贾,那结局又会如何?其实还有很多种可能。

  本片中韩厥眼神阴柔,整个故事的各处拐点均有其参与,并且该角色在剧中的行为十分匪夷所思。十五年,每月与程婴密谋,却从未有任何行动;屠岸贾一直追杀他,他却一直藏匿都城;程婴对屠岸贾有杀妻杀子之仇,而韩厥对屠岸贾只有一剑之仇。要报“一剑之仇”何苦要等十五年?

  4、赵孤

  赵孤无论是选择救屠岸贾,还是选择杀屠岸贾,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从一个小缺乏母爱,得到只是两份父爱。一个希望培养其为一个战场上武士,一个希望培养其为杀人的刺客。这两份爱始终都不够纯洁。赵孤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无一不是扭曲的。屠岸贾身中毒箭,赵孤向程婴拿解药时,并非不知道屠岸贾是他的大仇人,他的心中似乎没有成人的那种仇恨,只是想着干爹中毒,拿到解药就可以就他。片中结尾,他选择报仇,刺杀屠岸贾时,仍带有犹豫和勉强。他最后奋起反击,是屠岸贾在搏杀中几番羞辱他,刺激了他的“武士精神”。这就难怪有人评论其为“一介莽夫”了。

  《赵氏孤儿》观后感(九):陈凯歌,先活明白再来拍电影吧!别再糟蹋好题材了

  1.

  赵氏孤儿是个好题材。那么多艰难的道德困境,那么多复杂的伦理关系,那么多折射人性的角度,这么好的一个题材,好好选择一个切点,解剖一个截面,都能成就一部传世佳作,它可以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的电影,可以是一部单纯的牛逼悬疑片,还可以是一部温情的家庭伦理片。可遇到了陈凯歌这么大的野心和贪心,硬要把所有东西都塞进去,结果怎么样,和《无极》高度相似,含含糊糊,模模糊糊,什么也没讲清楚。

  2.程婴的不明白

  大部分观众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这对导演来说是很幸运的。导演给予程婴什么样的思想和命运,他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命运。作为男主角,程婴身负重任,他必须承担起整个电影的起承转合,他的存在、选择、矛盾、倾向、改变,务必清晰给力,才能推动故事情节,使观众对人物产生移情,达到共鸣。程婴的所作所为,就是导演的所思所想。

  陈凯歌对程婴做了什么?

  首先,他把程婴定位在一个小人物上。这是很好的。程婴以一个医者的道德和胸怀救了庄姬的孩子,目睹了庄姬的自我牺牲,这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去保护赵氏孤儿,这是很好的。电影避开了让程婴在自己的儿子和赵氏孤儿中二选一的两难选择,而是设计为机缘巧合下不得不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我认为是很巧妙的,非常好。这一点上,体现了导演对人性的观察:一个伟大的人,可以伟大到为救别人而牺牲自己(比如公孙大人),但伟大不到为救别人的孩子主动牺牲自己的孩子。要真这样,就大大的矫情了。观众该在第一幕就骂娘了。

  到此为止,陈凯歌都做得非常好,所以大家对第一幕都赞不绝口。但是,从这开始,程婴就开始模糊、开始跑偏了。

  程婴抱着孩子投奔屠岸门下的画面是第二幕开始的分界点。这时程婴卯足了劲,自信满满,“我要他们相亲相爱,然后自相残杀”。确实挺毒的,看得人心振奋。谁不想看相亲相爱的人自相残杀呢,这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又将是一个巨大的两难选择。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a.程婴不露声色的含辛茹苦,终于让赵氏孤儿和屠岸大人相亲相爱最后把他们推到了自相残杀的舞台上,赵氏孤儿杀没杀屠岸都不重要,因为已经是个大悲剧了这是程婴的悲剧,也是赵氏孤儿的悲剧,也是屠岸大人的悲剧。b.程婴不露声色含辛茹苦,终于让赵氏孤儿和屠岸大人相亲相爱,却没能让他们自相残杀。程婴为了报仇,只能自己去杀屠岸。这也是大悲剧,但主要是程婴的悲剧。c.程婴不露声色含辛茹苦,却没能让赵氏孤儿和屠岸大人相亲相爱,那么不管有没有自相残杀,这个复仇都不给力。这也是悲剧,主要是程婴的悲剧。d.程婴不露声色含辛茹苦,让赵氏孤儿和屠岸大人相亲相爱,最终放弃了把他们推向自相残杀的舞台。这是个喜剧,是所有人都喜剧。……总而言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程婴有多种可能性的选择,都可以成就一部传世佳作。

  但是我们来看,陈凯歌为程婴设计了什么呢?在十几年的时光里,程婴像渐渐被时光风化了一样,时而坚定复仇的信念,时而摇摆不定,模拟两可。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连他的时而坚定、时而摇摆都显得如此模糊,不仅动机交代不明,情节也不给力。渐渐苍老的程婴似乎已经忘记了复仇计划,在他告诉赵氏孤儿身世却被赵氏孤儿轻描淡写的一句“你编什么故事都不能阻止我上战场”后,他在摇摆中彻底退缩。不是因为爱,不是因为看见了什么人性的光辉,不是因为放开了胸怀,而似乎是因为他懦弱无能,复仇不能,那就算了。暗合了那句他对赵氏孤儿说的“打不赢,就跑!”。在复仇这件人生大事上,程婴毫无疑问也是这么做的,“复仇不了,就算了!”不是幡然醒悟的复仇中止,而是复仇未遂,然后,“算了!”。

  程婴的一生和陈凯歌的一生何其相似,从《霸王别姬》开始,陈凯歌铆足了劲,自信满满,谁知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他开始苍老,开始不给力,与其说是他江郎才尽,不如说他根本就不是江郎。程婴自始至终就不是一个给力的人,一个不足以担负起复仇大任的人,这就是陈凯歌!所以陈凯歌开始摇摆,开始模拟两可,于是有了《和你在一起》,有了《无极》,有了《梅兰芳》。现在,又有了《赵氏孤儿》。程婴又不是一个豁然开朗的人,算了就算了,最后一刻,他又突然跑上去,一片胡乱中,死在屠岸的剑下。原来他想了想,还是要复仇,可是再想了想,都这样了,还复仇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惊慌失措,死于混乱。这不是陈凯歌又是谁呢?一个自己都不给力的人,只能创造一个不给力的人物,只能拍出不给力的作品。

  3.赵氏孤儿的莫名其妙

  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条崭新的生命,是最清白无辜的。他要怎么过他的人生,他要用他的心怎么去感知世界,这是他的自由,更是每个人天生的权利。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赋予一个孩子所谓的人生使命,那样的话,他的罪过比之前的仇恨更可耻、更残酷。

  所以,如果说整个故事里有什么是伟大的话,那就是赵氏孤儿程勃的生命。整个故事里最有力量去承载爱、承载光辉、承载美好的,就是赵氏孤儿程勃的纯白的灵魂。我们所要歌颂的人性的光辉,所要歌颂的大爱,应该是在生命土壤中萌生出来的静悄悄的、不带任何杂质的包容和温和。这是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接纳和包容,更是所有生命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爱。

  在一点上,程勃一直都是顺理成章的。他同时沐浴在父亲和干爹的爱中,同时享受着拘束的爱(父亲)和宽容的爱(干爹屠岸)。屠岸和程婴,一个像严父,一个像慈母,而程勃就在两份关爱中成长。他是幸福的,他只感受得到幸福。其他的一切,三百口人命,复仇,敌人,自相残杀,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他不应该、不可能、也不会去承担那些东西。那些和他的个体生命无关。所以,他才会在听完身世之后说“无论你编什么故事,我都要上战场”。非常好。这就是程勃。看到这里,我已经暗自为陈凯歌叫好。我以为他已经洞察到了人性。可后面又发生了什么?原来程勃不是不去承担,而是他根本没相信!直到屠岸证实了有那个仇恨的存在,程勃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没有挣扎,没有犹豫,突然之间,自觉自愿的沦为了复仇的工具,气势汹汹的向屠岸拔出了剑。这算什么?十五年来度过的幸福的日日夜夜算什么?阳光青草地上父子情浓算什么?难道这些不是他真实的人生,不是他真实的体会吗?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真实的人生,难道这真实的人生,刹那间就被一个仇恨的概念轻易抹杀?

  4.人性的至美:谅解

  什么是大爱?什么是人性的美?谅解:了解并原谅。不说前尘往事,就说程婴、屠岸和程勃三人之间。无论仇恨有多深,故事有多纠结,悲剧是无法终结悲剧的。整个故事里只有庄姬一个人活明白了,她说“不要告诉他父母是谁,也不要告诉他仇人是谁,让他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这份谅解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大爱。这句话是整个电影里最感人至深,最真切也是最实在的一句话。程勃虽然不是程婴亲生,但是在漫长的时光岁月中,程婴应该早就对程勃视同己出,我不信他对程勃没有这份大爱。既然有,他就不应该再将他推上复仇的舞台。赵家灭门惨案虽惨烈,但故人已亡,程勃要继续他的人生,程婴根本就不该告诉他什么身世的真相。他告诉他了,并且告诉了两次,还让屠岸亲口证实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冷酷,多么无情的做法!这是程婴在卸下自己的心理负担,他为了让自己好过,而将程勃推入了一个黑暗的深渊!

  陈凯歌自己没有活明白,他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他也没有看清楚自己,他连自己要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赵氏孤儿》观后感(十):《赵氏孤儿》:悲剧与杯具

  《赵氏孤儿》这样的题材,仿佛就是等待陈凯歌来拍的。陈凯歌的古典戏剧修养和电影才华,以及他深入古典所挖掘出的人性之复杂,都使他的电影在戏剧的古典式张力的同时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形而上的追求,也让他本身具有了一种精英气质,这种气质在中国大陆比较难能可贵,这也是他的《荆轲刺秦王》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原因,他在《刺秦》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才华让日本人依稀遥想起电影天皇黑泽明。

  所以,《赵氏孤儿》这样经典的悲剧,这部被王国维称为可媲美莎翁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与陈凯歌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就是一段可以预想的华章。在《无极》和《梅兰芳》的迷失之后,这是陈凯歌最有希望的一次回马枪,拿出压箱底的绝技,来一次华丽丽的回归,这个回归,更多的是陈凯歌电影范儿的回归,都希望他像《霸王别姬》和《荆轲刺秦王》一样,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游刃有余,借世俗通俗化很高的故事外壳来一次深沉有力的自我表达。

  在这部《赵氏孤儿》中,陈凯歌不愿重复种种以现代方式诠释《赵氏孤儿》的方式,比如林兆华的话剧《赵氏孤儿》。其实1980年代以来,伴随着种种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涌入,大陆的社会的现代化反思,总是绕不开一个非常核心的话题:对个体存在的反思,这来源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对个体的人文关怀,被几千年的专制集权统治而忽略个体存在的中国文化在个体反思方面也热衷不已,林兆华话剧版的《赵氏孤儿》便是如此。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在元朝统治者极权下对汉唐文明中忠义精神的深切呼唤,但这个流传数百年的经典话剧,今人看来难免头重脚轻,赵家被屠岸贾灭门之仇何等沉重,最后赵氏孤儿长到十五岁被程婴告知血海深仇的大仇人,立马挥刀复仇。赵氏孤儿就是一个为了复仇而长大的工具,程婴就是为了复仇的工具而存在的工具,前半部分的一个个血性忠义之士的舍命相救,是让我比较感动的地方,但最后一切都如此简单,总觉得虎头蛇尾。所以很多现代版的《赵氏孤儿》的文艺作品比如林兆华版中,就把关注点放在了赵氏孤儿这个人物本身,他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认识,他的成长与人格的形成。

  陈凯歌也想探讨这个悲剧复仇故事的内核,也想关注当事人的个体存在,用他的理解方式,但他选择的核心人物是程婴,这里的程婴不是赵家门客,就摒弃了元杂剧中的忠义情怀;而被历史洪流卷入一场世仇恩怨之后,他以自己的孩子替了赵氏孤儿,接下来他要进行一场复仇。这是他本来无意承担什么重大责任,却遭遇家破人亡的人生重大变故之后,产生的强烈的复仇心理,这个复仇的成本是他的整个后半生,他要用最狠的复仇“不是杀人,而是杀心”,自己带着赵氏孤儿投大仇人屠岸贾门下,让赵氏孤儿做屠义子,让屠对赵氏孤儿视如己出,待赵氏孤儿长大,告诉屠岸贾他最疼爱的义子就是他当年最想杀掉的婴儿。

  其实不管是怎样的解读,前半部分的戏剧张力都是先天性存在的,从赵家被屠岸贾灭门到赵氏孤儿死里逃生,这里陈凯歌把握得不失多少水准,但不得不说的是,关键的戏里范冰冰和黄晓明的表演让紧绷的弦松懈了不少,戏份如同客串的张丰毅所演的公孙杵臼的表演也是马马虎虎,所以基本还是靠葛优和王学圻的表演撑出了前面血腥灭门戏的强大张力。提弥明等几个忠肝义胆之士不惜以血肉之躯救主的戏,让人对后面的精彩提高了预期。

  这个时候你以为好戏刚刚开始,其实很遗憾,好戏已经到此为止了。

  后面一大半,程婴的复仇过程冗长而乏味,导演对把叙事的重心放在了程婴身上,岂不知在故事的主线上,程婴存在的意义还是要依附于赵氏孤儿的存在,导演对赵氏孤儿成长也做了很多铺垫,但赵氏孤儿的成长过程中在精神上更多受屠岸贾的影响,从程婴到赵氏孤儿再到屠岸贾,这就需要一个程婴的坚忍和孤注一掷,一个遗孤的成长与纠结,一个权臣屠岸贾的复杂和难以捉摸,但导演偏偏就放过了屠岸贾一马,或者放过了王学圻在后面表演上的复杂性,在后半段这个关键人物的塑造上太沉溺于一些小打小闹的浅层人物关系,屠岸贾权倾朝野,手里握着几十条命案,又要面对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这不需要用宫廷或者政治斗争来衬托,但起码得有更广阔的格局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怎么可能只是一个大人物似的父亲形象?到了这里,剧情的张力已经荡然无存,所谓的血海深仇简直成了说说而已,所以在最后的剧情高潮的时候,由于缺乏足够的铺垫,实在缺乏说服力。

  所以你在一场千古大血案之后,非常诧异地发现影片转换成了一个单亲家庭教育片,或者三个男人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分歧与纠结,是可忍,腐不可忍啊。程婴白天和屠岸贾像夫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分歧很大,晚上和韩厥像情人幽会,黄晓明那暧昧的眼神的笑容让他的刀疤成了一种残缺之美,当观众对前面的悲剧感慢慢淡忘了之后,导演再强迫孩子突然接受了复仇的责任,对前日还彻夜守候的义父拔刀相向,经典的悲剧已经荡然无存,而影片本身,则成了一个大杯具。

  而这个电影,在《无极》和《梅兰芳》之后的出现,还显示了陈凯歌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那种精神贵族架子的慢慢放下,影片的后半部分,繁琐细微却毫无意义的家长里短与前面的古典悲剧感是多么不相称,在开了一个还算华贵的开场戏之后,突然转入了很草根的絮絮叨叨,让我感到好像看到一个衣着华美的贵族不顾身份地蹲下,不惜衣袍扫地,只为了找自己昂贵眼镜的镜片,因为没有了这镜片,他实在看不清了。然而到最后,镜片没有找到,他那份尊贵也早已经斯文扫地了。其实在《无极》的时候,镜片虽然掉了,那份尊贵感还是在的。

  影片开头的气质其实很陈凯歌,英武超群的赵朔将军携美艳的夫人华盖之下招摇过市,晋国宫廷上的堂堂气象,是应了华丽而宏大的叙事派头,影片的人物造型也相当漂亮,尤其是戎装造型,屠岸贾、赵朔等人的戎装盔甲色调和款式都精美尊贵,好久没有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么漂亮的古装戎装造型了。人物对白虽然都很现代口语化,但陈凯歌让演员演出了很古典庄重的感觉,而这些在后面也都慢慢越发少见了。

  拼音输入法的识别系统,偶尔之间把“悲剧”打成了“杯具”,居然流行起来,“杯具”虽然依然是悲剧之意,但总会有戏谑、调侃和某种对悲剧的无奈。而我们的精神贵族陈凯歌,是怎么样的输入失误,将一个古典的经典悲剧,摆弄成了自己的杯具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