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梅兰芳》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6 03:34:06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梅兰芳》观后感精选10篇

  《梅兰芳》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黎明 / 章子怡 / 孙红雷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梅兰芳》观后感(一):人不能自恋到这种地步

  看了《梅兰芳》,我极不情愿的承认这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这不是在夸《梅兰芳》,是在骂国产电影。我爱国产电影啊,我怕他完喽。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

  最起码,这片子美术比较讲究,起码把我糊弄过去了。凯哥是个棒锤,根本不懂京剧是什么,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舞台艺术,对京剧是把人关在笼子里的论断让我五雷轰顶.....你一个长控大笔资金的大导演不能先学习学习再出来混吗?连我一个外行的外行都糊弄不过去......里面演员装腔作势表演也让我恶心,都像给阉割了似的,阳气不足智力同样不足......

  最让我受不了的事还讨论了一个“艺术应该为谁服务”的伪问题。如果那称之为艺术,不是商业行为,那当然只应该为自己服务啊。都是太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惹的祸。

  凯哥实在太自恋了,自恋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那块“灵界之王”的牌子又雷了我一把,太赤裸了。凯哥一定幻想,我多牛逼啊,全中国人民都争着看我电影,没有我电影院都得关门,实在混不下去了一定要让我的片子来救场,那救场如救火啊,那我的片子一首映,袁世凯,蔡元培,胡适都得来,司法部长都搞不到票,得我亲自送;我说不上帝国主义访问演出,他们非让我去,哭着喊着让我去,我就去了,虽然演出时候有一个叫胡戈的小子捣乱,中途退场了,但是其他观众都疯了,疯了一样给我鼓掌,我谢幕9次都不够,他们都说观众不能宠,你越当他们是傻逼他们越宠着你不让我再谢幕了,使我能吗?不能够!我多尊重观众啊!世界500强还非联名送我一“电影之王”的牌子,我说我不要,他们就满脸不高兴,我多聪明啊,你们知道什么叫“无冕之王”吗?我便是“无冕之王”啊!日本人打来了,日本人多聪明啊,他们明白控制我就是控制整个中国,可我多有骨气啊,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松口阿,他们还不是得怪怪的被我征服吗,战争胜负,可是我像太阳一样,永远不朽,照常升起......

  哎,艺术家大都自恋,不过恋的是自己的艺术,不是自己。凯哥正好相反,只恋自己,不恋艺术。梅博士也是一个臭皮囊,可他的艺术是不朽的。陈凯歌是一个臭皮囊,他的艺术还是一个臭皮囊,如果那能被称为艺术的话。

  我很喜欢黎明出厂前的部分,不过吸引我的不是梅兰芳,那就是个道具我喜欢的是燕十三,很有点儿老舍写的那种北京老贵族的派头,漂亮极了,大概原型是谭鑫培吧。此后繁荣拖沓毫无亮点。这片子结构有意思,很像凯哥的“艺术”生涯开始一鸣惊人,拍出来缺点优点同样突出的《黄土地》,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新时代,此后阳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不射射而不稠稠而不多多而不游游而不定定而不合.......

  《梅兰芳》观后感(二):《梅兰芳》:人间的神在哪里?

  《梅兰芳》里,京剧的美如惊鸿一瞥。余少群所饰演的梅兰芳,一出春心荡漾的情欲戏,舞台上眼波流转面若桃花女人,震颤了孙红雷所饰演的角色,也让我们看到一出活灵活现的“人”戏。京剧和其它戏剧不同,它打扮得艳如桃李,潜藏在形式化的面具下,却生生地向着人间走来。这么一个走向,和传统的西方戏剧手法不同——京剧是包装了的现实,从形式的高度里走向世界;而西方的戏剧是从世界里走向了某个标杆虚实之间,京剧的灵性并不如西方那样有着思辨的重量,但世俗与灵性的参照,才是这个戏剧世界所特有的。舞台上道具简约到近乎抽象,却是生动传神的。张爱玲散文中所写的,戏曲舞台上的角色,仿佛有着千年长存的力量,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意味:戏是千年的戏,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而一刻是千年化约,只有此刻的动情最是逼真

  尽管表现了京剧,但陈凯歌的经典作品霸王别姬》的精神应是更接近于西方戏剧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程蝶衣角色,是西方戏剧里那种从低处走到某种神性的形象,最终成为一个典型符号。这样一个性错乱、戏人不分的角色,既和西方一度的性别主义潮流有所交集,在西方的戏剧谱系里其形象也无处可寻,它新鲜鲜明,乃至在东方地区衍生出众多的摹本。从《夜奔》、《游园惊梦》再到韩国的《王的男人》,都多少有着《霸王别姬》的影子,但后者厚重的时代性力度却是所有摹本所无法比拟的。正如戴锦华所言,陈凯歌骨子深重男性中心/历史叙事的观念,构成了陈凯歌叙事的起点,也构成了他的终点,而这种男性历史观的核心观念,其实和性别越界的内在精神却是背道而驰的。也因此,《霸王别姬》形成一道丰富的历史/个人的共戏,两者的对立冲突矛盾使戏剧张力被大大地打开。这似乎也成为了陈凯歌电影一以贯之的特质成功法则

  当陈凯歌一次次尝试着以时代或历史作为一个当下的逝者时,他所提供的人物和时代的对照产生了一种主导者叙事的霸气,这也成为了陈凯歌电影主要的精神特质,《霸王别姬》正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明显的一个代表。然而商业和消费的盛行似乎给陈凯歌个人的内在精神和艺术实践狠狠地上了一课,当《无极》这样一部魔幻戏仍以某种历史或哲思的叙述模式出现时,当众多脸谱化的人物被放置在虚构宏大背景上,观众感受到的其实是愚弄。作为一个被反过来尖刻地嘲弄的电影大师,陈凯歌其实也不无委屈,当西方的魔幻大片风行时,陈凯歌不顾西方魔幻历来都有传统,瞎编硬凑了所谓的东方神话,其无源之水的背后其实不是艺术而是商业意图,商业市场上抽脸的行为远比艺术市场常见,对此,陈凯歌缺乏经验

  《梅兰芳》的归来,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霸王别姬》的某种回魂,但两者一是虚构,一是传记,性质有所不同。如果说《霸王别姬》试图在平凡之中通达神性,那么《梅兰芳》则是试图将一个已经被神化的人物通过电影加以表现。《梅兰芳》其实最让我联想到的不是《霸王别姬》,而是几年前获得奥斯卡奖,以约翰尼•卡什为传记对象的电影《一往无前》(Walk the Line)。约翰尼•卡什这位美国现代流行音乐殿堂级人物,第一批进入“摇滚名人堂”的前辈,在这部电影里完全脱去了传奇外衣,导演所提供的约翰尼•卡什,更多的只是一位从小缺乏父亲鼓励信任孩子,以及一位妻子眼里永远不完美丈夫。“爱”,是基督教最提倡的理念家庭提供的乃是一种独立和并置性的关系。《一往无前》并不试图描摹一位已经为众多人所知道的歌星辉煌炫耀,也不试图将“成功”和励志作为传记的叙事线路,恰恰相反,他反倒把这位歌者还原于最普通的家庭生活,从而塑造了这样一位在爱里懦弱,在歌里勇敢的角色形象,导演所投注和关注的,并不是美化和塑造一位神化的逝去者或先贤,而是一位处于被爱目光中的普通男人。

  终其一生,电影《一往无前》里,约翰尼•卡什一直在为恢复家人的关系而努力,其终生的归属不在于个人的荣耀,而在于在这些爱的关系里停下自我。人是社会动物,然而更是天国的预选者,如果说《一往无前》里的荣耀与家庭是两个分裂的世界,那么《梅兰芳》里,梅兰芳的家庭却是他荣耀的基石,从这里梅兰芳出发,寻找爱情,寻找朋友荣誉和成功。为此,福芝芳的牺牲情有可原,后来成为杜月笙姨太太的孟小冬的离去成为了为爱割舍,邱如白的龌龊也成为了梅兰芳光辉了亮的对照者。没有对比就没有突出,梅兰芳的家人掌握了电影梅兰芳的版权,然而这电影也如京剧一样,要的是手势身段丝丝入扣,即使梅兰芳、孟小冬私会,二人事实婚外恋关系,在外人邱如白的眼里,也要收拾起白西服外衣,光明磊落地回家去。电影《梅兰芳》帮助梅家人所塑造的是那位永远正大光明的父亲,却不是那个真实的男人,那个曾情欲缠绵破坏约定的男人,电影里,一段婚外恋,留下印象最深的竟然是一个男人委屈的吃着妻子做的菜独自落泪。

  电影《梅兰芳》中,最重要的女配角情人孟小冬,而最重要的男性配角应该是齐如白了。梅兰芳与齐如白的相遇,使我想到的竟然是潘玉良的故事。巧遇潘赞化,张玉良改名潘玉良,由下九流的世界被潘赞化领进了一个新鲜的国度,在这个国度,潘玉良找到了一个艺术家的自我。潘玉良超越了潘赞化,但这段相遇却是她终身电光火花重生的起点。巧的是梅兰芳有着戏曲舞台女人躯壳包裹,和电影里清秀纯良的少年之美,一个粗犷知识分子的提携点拨,让他健步如飞。而这个男人,某种程度上倒成了他国度的陪葬品。齐如白家世显赫,而对艺术的理解、洞察都高于梅兰芳许多。如果说梅兰芳只是出身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选手,齐如白的弃官,对于戏曲的热爱,甚至可以说是高出许多。也正是这样一位男人,在梅兰芳的女性戏曲形象上投诸了远甚于当事人的魔疯,为的是造成一个戏曲的神。而他自己,却在这样的膜拜里轰然倒下。

  究竟,在人间,肉身的巴别塔能不能造起来?背负着众多人的期待,梅兰芳却只是轻身穿过,从电影开篇点题的“枷锁”里,在结尾1949年建国来到嘎然而止的“别跟着我”里,单单容他一个人爬向高处,而众人与他彼此隔绝,在仰视里仿佛看到了神站起来。因此,梅兰芳是一个人的梅兰芳,而众人是孤独的众人。人间所塑造的情欲与骄傲的巴别塔,不是一人修起来的,塔尖上站着梅兰芳,终究这塔这神却不是众人所要的塔,所要的神。以色列人出旷野时,摩西前往西奈山40天会见上帝,而他的哥哥和众人耐不住孤独与寂寞,将金子熔铸成金牛膜拜迷乱。众人常常在问:我的神在何处呢?

  2008年12月19日

  《梅兰芳》观后感(三):也许你本来就想做一个凡人

  据说本片剧情多处与事实不符,但我对于梅先生、对京剧都不甚了解,故而只针对本片的故事说一些我的看法

  全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青年梅兰芳,与十三燕打对台,红遍北平;认识孟小冬,戏里戏外充满情感纠葛;冒险赴美,传承发扬京剧国粹;日军侵华,为表气节忍痛告别戏台

  1.关于畹华

  影片第四部分,面临日本人的逼迫时,梅兰芳说,“在台下我可是个男人”。同时田中隆一也说:“征服了梅兰芳,才能征服支那国的文化”、“梅在支那国指的是冬天开放花朵”等,算是对艺术大师梅先生最为直接的赞颂。“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提到十三燕临死时曾嘱托他将来提升戏子地位,“威武不能屈”或许是对这份承诺最好的回答

  “也许他本来就想做一个凡人”,可以伶界出身的他,背负了传统家族行业的太多重担,就如大伯身上戴着的“纸枷锁”那般,沉重到一天都不能打破(在和小冬想看电影时被叫走)。在红透了之后他愈发不属于自己,“他是座儿的”也道出了诸多心酸无奈

  冒险赴美成功了,他仍然如此谦逊,不顾三哥六哥的阻拦而多次谢幕,体现一代艺术大师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

  2.关于邱如白

  三哥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留洋归来的司法局长接受了西方文明,对于传统戏曲对于演员自身情感的压抑充满诟病,这给了青年梅兰芳深入思考和理解京剧的启迪,两人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三哥毅然辞职,充当起梅郎“经理人”的角色,从打对台,到劝离孟小冬(甚至雇人),再到冒险赴美,最后擅自做主打电话电台,似乎又有些“过犹不及”了。当然,最后那个电话的事情也可以说他是受害者,“我没出卖朋友”。他的初衷是希望畹华“别把戏荒了”,“只要京剧不死,这国就亡不了”。他也不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可问题在于他一再要求畹华“戏外活的真,戏里才能真”,然而这个“真”还是原来的“真”吗?多半是为了让生活服从于艺术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吧。最后,三哥也坦然了,他来到病榻前对畹华说:“下辈子我都依你,让你做一个凡人,也许你本来就想做一个凡人”。

  3.关于孟小冬

  孟小姐突然出现,让原本孤单的畹华的生活起了波澜。从前他的一切都有人安排(受到三哥的启发而改戏是个例外),可内心的情感是无法压抑的。三哥对小冬说“正是由于这份孤单,才有了畹华的今天。希望你不要毁了这份孤单”。成大事者,哪个没有经历苦逼奋斗岁月?而正因为三哥怕他失败,所以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小冬也是明白人,冯宅大宴之后永远离开了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既然不能痛快的在一起,倒不如爽快的说再见。《梅龙镇》再也唱不了了,它只能存在于畹华于小冬忘情投入释放自我的短暂瞬间里,再也不会回来。

  全片笼罩怅然若失的音乐中,甚至和大话西游的配乐《一生所爱》有几分相似。此外关于“刀子豆腐心”的梅太太福芝芳、前朝伶界代表十三燕等,不作过多评价。只一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打擂台第三场《定军山》,垂垂老矣的黄忠发誓出征,面对台下的零上座率依然镇定,实为悲壮。戏里黄忠最后是赢了,戏外十三燕也同样没有输。

  《梅兰芳》观后感(四):五颗星星给少年小梅兰芳和他的十三爷爷。

  电影的前半段真的深深的吸引了我,小梅兰芳少年的天真笑容,清澈温婉的眼神,乖巧的面容,还有那连我这种不但不懂还有点排斥戏剧的不懂得欣赏的人都被感染了的表演,我甚至还为他与十三爷爷间的事而感动。这位爷爷确实演得好啊,虽然守旧,但却是非常正派的好人呢。

  我想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

  而从黎明出场开始,这个木讷呆滞的男人就再也没有吸引过我。- -。不是人家黎明演得不好,步子,手势,表情,语气,都好,能看出来确实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了的,可就是说不上来哪里不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借用一评论者的话就是“有其形而失其魂,似其貌而无其神。”

  还有一个人大家似乎觉得演的很好的那就是章子怡。有评论说没有看够孟小冬,说她的戏份太少。而我看的时候却一直在想这个女人你赶紧哪来的哪回去吧,别在这边祸害人家梅兰芳了,以至于后来她没再出现我感到十二分的欣慰。。我不知道这个孟小冬时真有其人还是陈凯歌安排出来为给剧情增加亮点,可我始终觉得章子怡演来演去都演不出什么大气的感觉,怎么看都是个不讨喜的第三者。相反陈红虽然一张嘴又刻薄又没好气,但两人见面一番对话反而让我觉得芝芳更识大体。

  陈凯歌也终于从他《无极》那种垃圾商业片中走了出来,终于拍出了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纯粹的电影。

  非常喜欢余少群的表演。

  如此。

  《梅兰芳》观后感(五):梅兰芳

  借新片《梅兰芳》,陈凯歌时隔十五年后再度回到了缔造了他事业顶峰——《霸王别姬》——的京剧,而结果并未令观众失望。《梅兰芳》整体上是一部上乘之作,它背负种种束缚与重压,最终虽未实现完美的破茧而出,其努力亦当受到尊重与认可。

  看《梅兰芳》前,我重温了一遍《霸王别姬》。二者相似之处很多,无论剧情、人物抑或主题,这两部影片都可看作姊妹篇。然而梅兰芳与程蝶衣,真实与虚构的两位主人公,相较之下,却是戏剧人物战胜了真实人物。这倒并非全然是黎明与张国荣两位演员的功力差距,而是两个角色本身的差距——《梅》中的梅兰芳束缚于要做完人的使命;而《霸》中的程蝶衣则没有拘束、敢爱敢恨、亦嗔亦魔,他是个有缺陷的人,这也正是他的感染力所在。

  《梅兰芳》的开场便像是在向《霸王别姬》致敬。“梅兰芳”三字在舞台灯光的聚焦下“登场”,像极了《霸王别姬》开场蝶衣与小楼在空旷的体育馆里的那个镜头。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与《霸》相似,亦是讲述主人公的少年成长。我一向觉得,《霸》的前三分之一非常震撼,在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主要演员均未出场的情况下故事如此引人入胜;而《梅》中这种感觉尤盛,甚至可说,《梅》的前三分之一更加出彩,凭借王学圻将抢镜进行到底的十三燕一角,影片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这里均已点出,后面的戏只是在不断的重复。

  影片的中段,以出人意料的少的篇幅刻画了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恋情。我一向是有点反感章子怡的,或许是因为《卧虎藏龙》、《十面埋伏》这样的影片里她的主要亮点就是脱戏,然而《梅兰芳》里她的角色眉目传情,相当出彩。然而影片里的梅孟之恋,浅尝辄止,且剧本对刺杀案的修改颇有些败笔,因此更显得这段本可刻骨铭心的戏虎头蛇尾。

  而到了影片的后段,没有了爱情而只有爱国,这样的故事我们看过太多。梅兰芳受到了种种制约,电影更是受制于隐形的枷锁。《霸》中程蝶衣敢说日本军官青木懂戏,而《梅》中唯一非主旋律的或许就是那个懂戏而有血性的日本军官中田。

  当然,这样说倒是忽略了一个人,一个甚至被人称作《梅》中的程蝶衣的角色,即孙红雷饰演的梅党人邱如白。此人确是个程蝶衣般的戏痴,他可以痴到为了戏而犯《色戒》女主角那样的原则性错误,然而,这个角色由于剧情的不合理,很早就被写“死”了——他是个不真实的人,也便无法感染观众。

  8/10

  http://www.dani19.com/2008/12/10/mei-lanfang-2008/

  《梅兰芳》观后感(六):黎明值得评论吗?

  昨天看了DVD,连夜再看豆瓣评论,翻了十几页,感觉就像看影片的后半段,越看越堵得慌。

  大家干嘛这么不惜笔墨地去评论黎明的表演啊?难道还嫌电影中那100多分钟的时间和胶片没浪费够吗?黎明没演绎好梅兰芳,是他功力不济;我们再没完没了地为他证明和反证,就是我们脑残了。

  其实这事儿不怪黎明,人家又没伪造简历说自己学过戏、唱过戏、看过戏,你陈凯歌偏让个棒槌去扮演国粹大师,您说错儿在谁那儿?

  要我说黎明还就演得可以了。但凡剧本要表现梅先生对京剧的疯魔钻研,黎哥准歇菜。可万幸的是在这部片子里不用理会什么京剧,只消画上点儿脸、穿戏服亮一相、再你侬我侬地假唱几句,黎哥就算胜利完成影片中有关京剧的部分,转而穿起西服、梳起分头、喝着例汤,驾轻就熟地表现舞台下的港版梅兰芳。

  可咱们想看什么来着?不朽的梅兰芳啊!他为什么不朽?因为京剧啊!讲倾城之恋、包二奶、绯闻名人女友?我们身边有的是真人秀啊,比大师玩儿得洋多了。讲抗日?那更对不起了,我们有成千上万个英雄和故事呢,讲哪个都能让你眼泪哗哗的。可是京剧——这四百年的活文物,令多少人沉醉痴狂、难以自拔,它是怎么流淌在一代大师的血管里,传承、发扬、广大,给一个凡人带上神圣的光环的?我们看电影就是想知道啊!

  可惜,也可喜,我至少在少年梅兰芳身上看到了那么点儿属于京剧的东西。自我呵护的那份热爱,无比享受地浸淫其中,无所谓荣辱,只求对戏好,座儿能认可。青涩的余少群让我真切感觉到少年梅兰芳体内有一位大师终将破茧而出。也许你是第一次看京剧,抑或第一次看《汾河湾》,没关系,就那几分钟,让你明白京剧为什么是艺术,不是娱乐。

  也许陈凯歌应该只拍摄一部《少年梅兰芳》,因为他仅仅在这一段把握住了梅兰芳与京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果认真展开,应是相当唯美动人。

  也许无论陈导还是我等众生,都只能依稀回忆和模仿年少时的清纯,却太难体味成年之后仍能心无旁骛地执着于某一事物的心境,因此一厢情愿地把成年梅先生拉进凡人堆儿里,恣意编排,还以为得到了真传。

  《梅兰芳》观后感(七):我们只是两片飘零的花瓣 - 《梅兰芳》中的田中隆一

  他是我看过的片子里,被渲染得最另类的日本侵华军官。我觉得这次陈大导演给他安排的台词都特别美,虽然不多,甚至有些中文听起来还很别扭,但足以展现这个角色了。

  邱三哥说,梅之所以能唱下去,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份孤单。我想田中一定深有同感,他对梅说,你第一次来日本,我才十五岁,叔叔带我去看的,那时我父亲战死了。没有什么比失去更可怕,没有什么比知音更难得,尤其在一个特别的阶段。田中纵是个可恶的侵华军官,但源自内心那份孤独的共鸣,驱使他一直在看梅演的京剧。

  日军侵华,梅举家迁徙到上海。日本高官知道田中和梅的关系不错,就托田中去“让”梅唱两场。片子里很明显看得出来高官对梅的不屑,但田中亲自登门时,礼貌的举止和诚恳的态度,如果不看上下文的话,你会觉得那绝对是盛情的邀请。什么叫艺术,怎样算欣赏,这些小细节都可以反映出来梅在田中隆一心中的地位。

  梅要去见日本高官前,芝芳担心得不得了。田中向她简单地保证,梅先生会受到礼貌的对待。我们能预料到日本高官很不满梅的那种所谓的民族态度,也知道梅最后一定平安无事,甚至能理解田中倒戈相向,请求自己的上司说,日本军人不应该这样对待梅兰芳,拜托您了!但,我没想到他在接过梅还给他的烟盒后,在梅前面蹲了下去,带着真诚的目光说谢谢。如此一对比,梅先生那点所谓的狭隘民族主义一下子变得很讽刺。

  超越了战争,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田中心中梅兰芳的京剧,比邱三哥辞职来得更为震撼。本身背负着罪恶的任务,骨子里却要维护着无辜的艺术,我想他一定很痛苦,但不纠结。在我看来整个片子里最美且最有分量的那句台词,是田中在拜托邱如白的时候认真且坚定地说的,不管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都应该不朽。

  倘若田中和梅并非相识相交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一定会成为知己中的知己。后来他说了许多赞美梅的话,估计都是剧本上敷衍的台词,比如梅郎,梅腔的介绍等。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自杀前,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感觉像是很无奈地喃喃自语说,梅在中国,是冬天开放的花朵。当时我就有不好的预感,结果镜头马上切换,枪声响起了。如果我是梅,必定会为之惋惜。

  一句话,全片看下来,别的人没咋留意,但日本侵华小军官田中隆一的角色演得很到位,就算是跑龙套,也相当值。听说陈导原本想用木村拓哉出演此角,幸好最后没有,否则电影史上就多了一位妖男日军了。看来外表邪恶,内心纯澈的角色,还是北野武这位御将才能胜任。

  :赶在《梅兰芳》首映式之前在万达大放映厅看完,真是好爽!

  其实剧中很多细节挺雷人的,摘录部分潮词,大家尽情享用。

  1. 反对别人的意见时,我们以这个句型开头:“我得恭维你几句,……”

  2. 孙红雷说,“我们认识了,我们也是清白的”,感觉我也经常说这话,就是清白的。

  3. 十三燕对梅兰芳说,“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4. 章子怡(坤角)对黎明(旦角)唱道,“李凤姐,来来来,我与你插啊~~插啊~~插上这朵海棠花……”,影院当时一阵阵骚动。

  《梅兰芳》观后感(八):梅兰芳不见了,黎明也不见了

  在看《梅兰芳》之前,我对梅兰芳的形象比较模糊,使劲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历史书上梅兰芳蓄须罢演的那个半身像。所以,我看《梅兰芳》也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多了解梅兰芳,多点梅兰芳的直观印象,可是没想到的是,看完《梅兰芳》之后反倒对梅兰芳更陌生了。

  后来我看了些梅兰芳的照片,发觉剧中的黎明跟他还是有好几分相像的,特别是两边的脸颊。黎明刚出场,我有点犯糊涂,一开始还没认出来。仔细看来,黎明没有以前的清瘦,脸颊略显丰润,看来是为了剧中人需要而改变的。可以想像,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也就是演女人。演女人的男人需要帅气,但脸部棱角不能太分明,曲线要比较阴柔。事实上,梅兰芳的脸相也正是如此。清瘦的黎明脸部棱角过于分明,显然于演旦角不利,由此推测,黎明形象略有改变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其他的一些“硬件”是无法改变的,比如眼神。

  我看过一些关于旦角训练的书籍,很多旦角,特别是男旦首要练就的技巧是眼神。很多旦角演员在家中放飞一只鸟,用眼睛去跟随飞鸟,据说这样能提高眼珠的灵活程度。被誉为是梅兰芳研究第一人的徐城北老师曾经提到,少年梅兰芳的“上眼皮是耷拉下来的,眼睛不是很有神,于是他苦练眼睛的功夫,做喜怒哀乐、各种扮相”。据说他训练也是用看飞鸟的方法。所以你可以看到相片上梅兰芳的眼神是多么有神,而且柔情似水。相片尚且如此,更何况真人?当然,要在这点上苛求黎明,实在难为他了,毕竟黎明不是演旦角的戏子,就算是演旦角的也未必有梅兰芳的眼神。但是,剧中的黎明的眼神太呆滞了,两只眼珠好像是陈凯歌使人用毛笔点上去的那般,甚至不见它转动。很正常地,我想到了《霸王别姬》的张国荣——那是一双怎样灵动的、让人销魂的双眼啊!

  陈凯歌谈张国荣跟黎明的不同时,提到一个细节。他说在北京试镜的时候,黎明点起一根烟让他想起当年张国荣也有相同的动作,不同的是张国荣拿烟的那只手有细微的抖动。他解释说,可看出张国荣本身就有些神经质。换言之,张国荣跟黎明最大的不同是,一个不那么正常,一个非常正常。也正因为这样,张国荣成了“不疯魔不成活”的蝶衣,黎明的梅兰芳始终不在场。在看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告诉自己,这部片子上有个角色叫梅兰芳,而且是主角。因为我太怕将他给忽略了,恨不能让陈凯歌用一张上面写有“梅兰芳”的纸条贴到那个角色的额头上。最后我退而求次,我在想,梅兰芳不在不要紧,黎明在也就够了。说到底,陈凯歌用黎明其实也是考虑到市场,要不然全中国那么大,不会找不到一个比黎明更像梅兰芳的演员,饰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我看完《梅兰芳》,发现黎明也不见了,那才是最见鬼的事情。

  黎明一直以温文尔雅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甜蜜蜜》如此,在《无间道》中做了警察也不失儒雅,就算在《江山美人》这样的烂片中,还能看到那个实在的黎明。可是《梅兰芳》中的黎明,你说他不温文尔雅吧,又说不过去,但就是一点生机都没有,很木偶。我看到他骨子里头似乎有点“怯”,说话好像在缩着脖子跟别人商量事情、向别人讨教那样。这让我联想到王家卫电影。王家卫有点小聪明,无论他能不能成功塑造剧中人物,但是他始终有办法让剧中的明星的特点展现出来。这就给电影买了保险。你也许对他剧中角色不买账,可是你能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至少影迷觉得明星是那样的)明星,也会得到相当的满足感。而陈凯歌没有成功塑造梅兰芳,又埋没了黎明,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祸不单行”。

  当然,《梅兰芳》跟王家卫电影不同,它描述的是一个实在的人物,一个历史人物,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不能完全照着陈凯歌、黎明的性子玩。这也正是这类电影的硬伤。之前李连杰演《霍元甲》,一度被霍元甲后人告上法庭,原因是李连杰戏中有些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符。中国人的维权意识历来不强,但名人后代除外。陈凯歌要拍《梅兰芳》得征求梅葆玖的同意,仿佛梅兰芳是梅葆玖申请了的专利。所以陈凯歌当然不敢拍得有瑕疵,到时梅葆玖有意见了,是要吃官司的。据说谈到黎明演的太木讷的问题,梅葆玖竟说木讷不是坏事,梅兰芳不要八面玲珑。可是我们可以从一些梅兰芳的传记上看到,梅兰芳是一个相当会处理事情的人,几近八面玲珑。但对梅葆玖来说,黎明演得好不好关系不大,只要传播了梅兰芳,赞扬了梅兰芳就行。而这个,陈凯歌做到了。所以,梅兰芳和黎明不见了,有的只是梅葆玖和陈凯歌。

  《梅兰芳》观后感(九):你可以吃薯片的——电影梅兰芳观影流水账(2)

  这篇就没有上一篇正经了,其实这是针对帮主大爷的观后感写得。

  摁摁~~比较抽也比较挖鼻孔的文。

  就酱,完全观众视角。

  昨天帮主来的时候,小的正在电影院接受凌虐。

  话说若不是觉得不彻头彻尾看完没有脸皮儿开口,俺收到天天短信的时候就该奔回家上网了事。

  总之我是随大流了,就觉得前三分之一像样。

  鉴于无极那茬儿,我觉得陈凯歌拍什么都不能再糟糕了,于是这置换过来就变成他拍什么至少都是一种水准回复。

  况且有霸王别姬在前面打头阵,当然我觉得那戏本子真好真好,再找个能比的估计悬乎,不过梅兰芳如果我无视历史事实故事起码给我可以看是吧。

  所以就去了。

  我到是从开头看的,还被夹带看了非诚勿扰的片花。

  嗯……三分之一就是好啊。这FEEL真不错。

  咱吴老爷那是真有意思,有意思有意思,和十三爷这么一搭,哎呀!那个太有意思。

  钱波老爷也很乐,我眼见他就挺开心。

  话说麦当劳也没什么,吃起来还悄无声息,我带了水和薯片入场,本来还不好意思吃,三分之一完毕以后放心大胆咯吱咯吱,各种评论声比偶吃得还响亮,不怕不怕,同饱嗝ING,晚饭吃的猪蹄呢!猪蹄火锅。

  的确是大制作,北洗为毛总给我黑区对比不足的感觉,总有一层灰蒙在上面……额,总之我就是这个感觉,好大的颗粒啊哇唬!

  王老师的十三燕真是非常的漂亮,那一挑眼一开口,真真是不一样。

  喜欢费二爷和十三燕的对手戏,您没得选——哎,那心口堵得真难受。

  细致,真是细致,就是帮主这个词儿。

  章子怡小姐么……咋说呢,我觉得不衬孟小冬这个角色。

  气场完全不合……

  或许男性观感和女性观感原本也不是一个角度,对于梅兰芳会喜欢伊我倒是不疑有他,但是对于这个角色而言,章子怡小姐霸气不足。

  冬皇是个什么感觉?百度一下图片就知道了,此电影中感觉就一OPEN妞,当然原本我也不喜欢伊,伊虽然眼睛上有动弹,但演出模式还真是模式了,跟一流水线酸奶瓶一样,不带动换。当然也和本子有一定关系,不过去看看伊其他剧就明白,若然老先生的演员道具说成立,伊也就一道具,我看不出用心来,挖鼻孔。不过总比黎明先生来得好一些……这位就算用了心,那也就是个囧字,不说别的,老爱眨眼眨眼眨眼——梅先生当年学戏被说死鱼眼,练了多长时间的眼波流转啊!您可好,这么一下给我全折回去了,唱戏的有这么爱眨眼的么?????好像面部神经不做主一样

  我连身段什么的都不挑了……好歹我也从小喜欢京戏,是不是那把式还是看得出来的,真是一见就想掩面,我姐妹一看见这位先生就拧头……

  我可以容许演员RP有问题,反正我可以看戏——但是演技不好呢,容忍度就是零了,这玩意不带改的,尤其是演技囧然还要挑主角。

  当然这也不是ZZY小姐同埋黎明先生的错。

  话说票房嘛,商业嘛!

  但是我花钱看了我就要叽歪,这也是老子做观众的权利不是?

  于是我整个后三分之二看得是颠三倒四——我一看见黎明先生那脸就给从戏里面呼啦一声给我弹出来,都不带缓冲的。正经无法入戏,看看别人,真好真不错,不过不失,三哥六哥都要带个彩字,陈红是很好的,这样泼起来也像话,竟然,还有一点小小惊。

  如果我说这戏是一民国的,我一看见黎明先生和章子怡小姐就给我弹到上世纪90年代头那时候,章小姐还给我错位到上流世界开PART那边去,黎明先生就死在甜蜜蜜的坑子里吧,你这哪里有爬起来的样子?

  三哥五世为官要是一开始撞上黎明那真是要说不过去,幸好是余青年来演,否则我活生生掐死自己也不能信。

  于是后半部分除了孙红雷英达之外演得最好的那个小日本子,真可怜……冲那张脸你玩毛初恋啊纠结啊还自杀……不敬业,是做不来的。

  摇头晃脑ING.

  《梅兰芳》观后感(十):《梅兰芳》:我就是那个灯亮后第一个起身叫好的

  应该是八个小时前吧。

  电影里黎明扮演的梅兰芳一袭白衣,向大家说了句“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近两个小时的剧情跟随与心情起伏,都来不及唏嘘一番的底下观众,接着看到的居然是那象征终场的滚动字幕。虽说再好的戏也有曲终人散的时候,但还是忍不住想责怪导演,不给大家时间抽身便噶然中止,是不是很残忍呢?

  一。惊艳

  那些曾担心陈凯歌拍不好《梅兰芳》的人们,那些曾暗自为他捏把汗的人们,当你们摒着呼吸看完燕十三的第一部分,当你们亲眼见证王学圻和余少群在这部分的表现,你们有没有感觉一种久违的情绪从体内释放出。是的,她叫激动,是很久没有遇见如此大好之片的激动之情。

  不能肯定的说,放眼中国除了陈凯歌就没人能拍出电影《梅兰芳》。但是此片绝对将是部经典之作,一部会和电影《霸王别姬》一起列成为传世系列的作品。他的“经典性”在日后或许还会记为“新世纪青少年京剧扫盲班”(学前班,兴趣班,入门班)也说不定。

  二。孟小冬

  印象最深刻的是梅畹华和孟小冬两人的游龙戏凤。戏中的感情戏不再多言,我只是感叹于自古才子佳人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遗憾。就像张爱玲与胡兰成,与千千万万之中,时间无野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即使“原来你在这里”,也是留下这样一句决绝的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这种故事似乎很容易兜售,无情地成为小说的卖点,这样的主人公也总能得到后世的疼惜怜爱。但总有些刻薄人们觉得孟小冬这个名字若没有和梅畹华的联系,再红的一角也只是昙花一现,其实感情的世界谁赢谁利外人又怎能道清,有点我们比谁都清楚的,那就是由于孟小冬的存在,使得梅畹华这个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也是她的存在,使得梅畹华的孤单在世人的眼里是那样的明显。

  就像人们说的“他的一切来自这份孤单”。

  三。陈红

  陈红演梅兰芳的老婆。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中国有很多女演员能更胜任这个角色,但对于导演陈凯歌来说,或许只有陈红才是最适合的。看着戏里为梅兰芳人前人后的张罗,还要冷静处理梅兰芳的小三事件,那句“他(指梅兰芳)不属于我的,也不属于你,是属于座的”多少智慧在其中,可谓是原配夫人的榜样。不知凯歌是否有意让自己老婆演这个角色来“暗喻”自己成就堪比梅博士(或对自己有这样的期望),我想或多或少有点野心在的吧。

  至于几年前的那部让凯歌滑铁卢惨败的无极,很多粉丝都把怨气出在陈红身上,她在其中的角色造型更是沦为当年网络笑谈之一。而这次梅兰芳的卖座和叫好,与其说是凯歌的翻身之作,不如说是夫妻两的成功更为恰当。不过有点陈红是“赚”到了,一朋友在看完电影后和我说,她发觉从背后看起来,陈红的身材居然要比章子怡好。我汗了很多下。

  四。比较

  还是忍不住要拿霸王别姬出来做比较。个人感觉,霸王和梅兰芳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就像是一个人前世今生,灵魂还是同一个,怎么能分出孰优孰劣呢?

  前面看到有人在网上说黎明不如张国荣,附和的还真不少,我不能苟同这种想法。哥哥倘若在世出演梅兰芳一角,扮相上没准会比黎明的更惊艳,但是哥哥只可能是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程蝶衣就是哥哥,至于“一代完人”的梅兰芳还真只有和梅兰芳长地有点神似的黎明出演会更好。

  记得有场戏里,日本人把梅兰芳拘禁起来,想威胁他为小日本帝国办事,被梅兰芳断然拒绝。日本人恼怒之下羞辱他就是个台上不男不女的妖怪,梅兰芳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我台上是女人,台下是男人。每当回想起这个镜头,我就肯定,黎明就该是梅兰芳!

  五。流泪

  据我现场观察和事后统计,看此片流泪的男男女女不在少数,而我只是稍微湿润眼眶。我想我一定是对自己狠了心,要不就是坚硬如水。

  镜头一:

  孟小冬离开梅兰芳,梅兰芳在家里边喝汤边流泪,他的妻子看到,坐到她对面陪她一起哭。我当事在想,这个部分不知道导演CUT了几次。

  镜头二:

  日本侵略军强令梅兰芳演戏,梅兰芳站起来,斩钉截铁的只回答了两个字:“不演。”

  镜头三:

  日本人逼迫梅兰芳演出,梅兰芳蓄须明志参加记者招待会。

  台词:

  “别穿着戏服下场,留神弄脏了戏里的人物。”

  “不是你打败了十三燕,是时代,你的时代到了。”

  “谁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

  还有很多六七八九十就不在这赘述了,自己去影院体会他的好他的妙吧!

  灯亮。

  我真的很想学电影里那样,第一个起身为《梅兰芳》叫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