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七日复仇》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七日复仇》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4 02: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七日复仇》观后感精选10篇

  《七日复仇》是一部由Daniel Grou执导,Rémy Girard / Claude Legault / Fanny Mallette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七日复仇》观后感(一):这部电影非常好显得很真实

  我看过很多电影 这部电影最过瘾 小女孩实在可怜了 你看看她下面流的血 那是人干的事情吗 如果你是他爸爸你会怎么想 你又会怎么做 如果是你 你最想做的 就是主角要干的事 所要我说非常过瘾 那个罪犯应该有这样的下场 有人说 最后结尾不好 我要说你或许 还不太成熟 小女孩的爸爸是个好人 难道说 他把罪犯 能死 他也枪毙了 就算有男子气概吗 我说 小女孩的爸爸 到最后他想通了 为了这个罪犯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不值 如果 小女孩有在天之灵 她会说; 爸爸 你要勇敢的活着 我永远在你身边 如果你死了 才是我最痛苦的事情 不要为我流泪 爸爸 我爱你 你要快快乐乐的活着 ;所以我说 解决非常完美 既让 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又不会在失去一个好人 【小女的的爸爸】整个影片一气呵成 情节紧凑 没有拖沓感觉 极力没事的时候 去看看

  《七日复仇》观后感(二):我支持你……

  微博漫天的“最美女教师”转帖里,看到了一个介绍复仇系列电影的帖子,里面九部只有两部没有看过,就跑来看这个了……整个复仇折磨人渣过程看的挺爽,但是男主挣扎人心酸也心塞,不知道我看的版本是不是有删节,阉割的部分没有看到,直接看到了结果。看的时候一直都期待男主不要杀那个人渣,让他带着残肢去监狱里继续受折磨就好。虽然某种程度上男主已经毁了自己一部分人生,至少这样可以在监狱里少呆几年,为了这样的人渣彻底毁了自己的人生不值得。

  曾经同事因为死刑探讨国家机器作用,那位同事说,其实政府是纳税人交钱托付他们管理国家工具,所以并没有权力夺取人命,他某种程度上支持废死。我当时回的话说,那被害人也纳税了啊,国家有义务为他们追讨。也许这种事是观念问题,并没有对错之分,而且废不废死,法律最应该做到的是公平……可惜……我们好像差的还远。

  剧里面两个细节,一个是男主的妻子电视采访里说男主疯了之后,两个人电话里的互相攻击……惨不忍听,百感交集幸福生活被打碎了原来这么可怖。另外一个是男主在加油站便利店里加油时候,遇到的说支持他的那位姑娘,他走的时候,那姑娘说:谢谢。不知道她是单纯的谢谢他光顾他的生意,还是在曾经不算久远的过去,小女孩儿遭遇过人渣那样的娈童癖。

  这类的影片短期我不会再看,涉及到娈童话题的电影都太沉重……曾经专门爱找阴暗剧情片看的我,到今天为止也没看那两部被提了又提的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最近因为最美女教师被掀起的拐卖话题,让我渐渐意识到……现实远比电影里残酷,而那些不幸受害人和他们的父母亲人也许永远没有机会像本片的男主一样亲手惩治人渣,这样的片子存在意义,也许就是让人能稍稍的出一口气吧……

  《七日复仇》观后感(三):复仇

  为了评论注册了帐号。自从伊甸湖后又一个看得不舒服的电影。整个灰色调,一直都很压抑。但片子拍的挺真实的,感觉很真实。原打算的复仇最后也不能说完成没有,最后孩子父亲改变主意,没有杀罪犯,这与他的初衷不一样。在他的行动中我们看见有支持他的人,那个女售货员大概是被他的气概吸引了。这个也很好理解,被人打的时候都想还击对方更何况是个影片中的人渣。我想起以前看到的科幻小说中的一句话“复仇真的可以抚平最深的伤疤”大概是这个意思把,记不大清了。说的也是关于复仇的,真的可以有效果

  这个时候就有人说法律什么了,道德啊什么的。虽然有的地方已经取消死刑,但还有很多地方有死刑。人们自己定的法律都认同有让别人死的惩罚,只是怎么认定到没有到那个度,我说这全靠一张嘴。可以黑白颠倒吗。很多时候自己对犯罪的量刑不同意,时常有贪污诈骗几千万的比偷点东西的判刑还轻的。影片中说的15或25年,对于受害者父母来说应该是无法接受的,虽然这是自己猜的。然而实际上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使自己好过,事情发生了怎么也改变不了。带来的伤痛实际上应该是无法抚平的。

  大家以前肯定都看过这种题材的电影,也都想过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我想我可能也会这么做至少可以给自己一些安慰。大家觉得呢?

  写之前看了部分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论,有部分的差评。我觉得呢,给我最大的印象是非常真实,让你怀疑是不是真的。整个影片还是不错的,太让人心酸了。

  《七日复仇》观后感(四):《七日复仇》:道德与法律的相左,以暴制暴的哲学

  道德与法律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互相抵触的。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俨然责无旁贷地扛起了旗帜,勇敢地将它们之间的矛盾放大,在震撼人心同时,往往更带来深思。纵观历史上的世界“十大禁片”,其中就有两部诠释了以暴制暴的哲学——《我唾弃你的坟墓》和《杀人不分左右》。此时的电影,已经超脱了艺术本身的价值观,而升华为对人与社会生存状态的一种思考。禁片之所以谓之禁片,大抵就是因为揭露的问题过于直露化,矛盾化。在这些问题面前,左右为难的人们看起来都“是非不分”,造成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纠结局面。这绝对不是关于蜘蛛侠、蝙蝠侠该不该存在的爆米花探讨,显而易见真理不足为奇,只是电影的一种手法。而像《七日复仇》这类影片,才是真正意义上深入内心终极拷问。到底孰对孰错,人们往往各执一词

  这部加拿大影片《七日复仇》,应该说是《杀人不分左右》另外一个大同小异的版本。只不过,不管从画面表现力度上,情感揭示拓展上,还是整体走向路线上,都更趋向于“和谐”。父亲对女儿无私无畏的爱与内心深处的自责才是影片要表达内核主题纯洁天使般的女儿,她昭示的活力青春赤裸裸地消失在眼前,这是父亲Bruno所不能够接受的。而此时的罪魁祸首,也只是被法律戴上了镣铐而已,不外乎就是背上个牢狱之灾,一天三顿照样按时管饱。“一命偿一命”这样很普通的道德“准则”,在法律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人性的不法之徒施与他人以非人性的残忍手段,到头来却受到了他人极具人性的待遇完全背道而驰的结果,使Bruno的复仇之心愈发膨胀。既然法律给不了应有的惩罚,那么就让他来替天行道。影片在一种极为压抑的氛围下,很快就进入了正题,通篇阴霾天空往往带来的都是噩梦般的旅程

  不甚了了的几笔筹备过程,Bruno很顺利地将罪犯用非法手段“绑架”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小木屋里。从Bruno致电警察告知,7日之后的审讯日期限会亲自自首,我们可以看出,Bruno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的做法无可厚非,是对女儿在天冤魂最好的交待。当道德与法律相左时,法律往往体现至高无上冷酷无情面目。Bruno的这种做法,让自己也成了一个通缉犯,引起了大小媒体密切关注。这跟以暴制暴哲学的典范代表《处刑人》系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采访的方式来表现民众对于此事的看法,无疑是最聪明的手法,既真实又能产生共鸣。只不过,《七日复仇》下的佐料更为强劲,更有冲击力。杀害Bruno女儿的是个惯犯,身负好几起残忍的命案。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当事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显然是最有力呼声,Bruno自然欣慰不已。但是,当其中的一位受害家庭成员,表示自己已经宽恕罪孽,或者是不愿再回忆痛苦往事的时候,Bruno发飙了。影片关乎人性与道德的探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高潮。Bruno“绑架”了这位母亲,让她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予罪犯应有的惩罚。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Bruno这样的勇气决心,当然也不是支持他的这种做法。只是很多人,往往更依赖安逸按部就班的无事一身轻。不妄图自己能呼风唤雨,只求平静安详一生。很多时候,人们都被各种条条框框无形地束缚着,有人麻木不仁乐在其中,也有人壮志未酬一心想冲破牢笼

  影片从头到尾,丝毫不见配乐的踪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压抑之感油然而生。Bruno是个冲动睿智善良的矛盾集合体,能够想象,以他的才华一定能对社会创造更多的宝贵价值。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将要把前程断送在监狱里。道德上也许大多数人认同这样的做法,但是在法律上,绝对不会网开一面。人是活的,所以能够灵活变通;法律是死的,为此较为机械。只能说,法律一直是在磨砺中由人为完善的。只是每一次的修订与完善,都是由一系列钻法律空子为“契机”,显得相当被动。以至于,在这个世上,从来都只有相对的公平与正义。这也是影片《七日复仇》所揭示出的,让人无可奈何现状

  《七日复仇》观后感(五):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加拿大。虽与美国相近文化不尽相同。电影基调与欧洲类似。整片夹着几句听得懂的英语的不熟悉的语境。最令人奇怪的是几乎全篇没有原声音乐,但百科中介绍确有音乐制作人。故事简单:三口之家,爸爸是医生。女儿被性侵而死。凶手抓到后。爸爸劫持了惯犯,7天后是女儿生日。爸爸想折磨罪犯7天后再自首。我痛恨一切的罪恶,尤其在每天的新闻中看的性侵男孩女孩后都气的要死。法律对他们的制裁在受害人心里感觉太轻了,将心比心,换成我,我也恨不得将之千刀万剐方解心头之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父亲的痛苦心历程。罪犯曾奸杀过三个女孩,其中一个四年前遇害的女孩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已经忘了,爸爸的做法是错的。愤怒的爸爸绑架了那个母亲带到罪犯面前给她一个石锤......母亲痛苦的说你每折磨他一次就等于回忆重现眼前......电影有几句对白很有深意,爸爸与有类似创伤的探长通话:你觉得把杀你老婆的凶手关进监狱你的心就舒服了吗?每天晚上你个人寂寞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可怜折磨了罪犯的爸爸到第七天也尽崩溃甚至想自杀。那我们不禁要问怎么才能化解心中的恨呢?上帝说:申冤在我。可是我们现实的目光往往看不到这样的一个结局......四星

  《七日复仇》观后感(六):再谈何为正义以及法律的无奈

  极具人性张力严肃作品,在一个主线经典伦理悖论之下(何为正义与私刑的辩证),有着医生和变态狂两条鲜明人格轨迹,在片子的后半部,救死扶伤的医生与变态杀人狂的界限开始模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失控而变态的行刑者。

  此外,众多配角的内心挣扎与痛苦,同样真实而触手可及。从剧本表演上来说,这都是一部近乎完美的戏剧

  侵害、残杀幼童是一种罪无可恕的重罪,出于对这种发指罪行的痛苦而萌生复仇,表明上看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见杂货店女孩)。但私刑的成功必然导致另一层面的侵害与残忍,法律为我们提供的,许多时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结束问题的办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因此法律才有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我这样相信,却依然难以释怀,回想起今年早些时候那些因伤害事件失去孩子的家庭,他们的愤怒与绝望,又该找谁去清算呢?法律无法给出答案,只能帮助我们忘却,这正是康德所蔑视法律的根本成因。

  《七日复仇》观后感(七):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七日复仇》

  我最开始也和大家一样,觉得应该跟电锯差不多,不外乎是一部血腥的片子,以博人眼球。我是因为男主角的形象而继续看下去的,不知道,就是觉得这个男演员应该能出彩。

  预告片用了及其沉重的音乐,但整部片子却很冷静的、安静的、用淡淡的忧伤烘托整个残酷的事情。特别是最后父亲与女儿幻象的那个桥段,真是让人心碎,那是怎样的一种坚强才能决定选择原谅

  ——“我没有杀他”(父亲对警官说)

  ——“你认为你复仇的行为是对的吗?”(记者问)

  ——“不”

  ——“你对你的行为感到后悔吗?”(记者问)

  ——“不”

  这是记者问走出屋子的父亲的回答,然后一切渐黑,影片结束。望着向上滚动的字幕脑子一片空白,这是第一次看到没有音乐的结尾……也许,眼泪滴落的声音,才是它需要的音乐。

  看看吧,应该会有不同的感悟的。

  《七日复仇》观后感(八):为了什么而复仇

  片子时常约110分钟,整体灰色调,没有背景音乐,台词很少,剧情和动作刻画人物笔墨很重。

  剧情推动迅速。(有些剧情为了推动迅速可由观众自行想象)10分钟,该死的人物就死了;15分钟警察就抓到了犯人;30分钟主角就抓到犯人准备开虐了;其后就开始了漫漫7天的复仇行动(其实从主角准备开始行动就已经算复仇了)。

  为了谁而活?为了谁而做?

  主角一直认为女儿的死是自己的错,或说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给妻子打电话中说道:“这是为了茉莉,我欠她的,你不也是这么认为的?”,怒吼:“如果你也爱茉莉的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在给犯人解剖时,旁边放上女儿的照片,说明这是为了女儿而作。包括后面把另一个受害者母亲抓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寻求认同。

  但是,这仅仅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安罢了,或说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安定,寻求认同,自我安慰等等)。人已死,你做任何事对方已经不能知道,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所以说,复仇对象不重要,复仇的手段不重要,只有复仇的心情最重要。(复仇对象不重要:犯人声称自己没做过,主角未有一丝怀疑,调查;复仇的手段不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增强痛苦;只有复仇的心情最重要:7天时间复仇心理的变化,最后不认为复仇是正确的)

  中间,侦探和同事对话,同事说为什么要去救一个QJ犯,侦探说我要救得不是QJ犯。这段表明侦探深知亲人死后的痛苦,而需要拯救的是怀有复仇之心的主角。片尾,主角对侦探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杀他”,侦探看着他,点了点头,表示主角已经度过了怀有复仇之心的阶段。然后从而有了片中最后一段台词:

  记者 :“你认为复仇正确么?”

  主角:“不。”

  记者:“你后悔你的行为么?”

  主角:“不。”

  表明主角已经认识到了复仇的错误,并且不再经历一段经历后是不会认识到的,他为自己的行为不后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