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学绅士》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美学绅士》影评10篇

2022-05-17 02:09: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学绅士》影评10篇

  《美学绅士》是一部由Oleg Teptsov执导,Viktor Avilov / Anna Demyanenko / 米哈伊尔·科扎科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学绅士》影评(一):关于一切的一切

  这篇文章是我看完之后参考了很多东西拼拼凑凑写出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评,借鉴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就是对于我们看见的、喜欢的东西去追根溯源,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比单纯“看电影”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只是个实验的开始,有待完善。

  这是一部很小众的片子,但是很合我口味。

  我们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这部电影。

  一、画面

  想不到苏联有这种画风华美的电影。这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影里的每一帧都美的欲与伦比。电影的很重要的要素:构图、背景、摆设,总得来说就是意向,在这样的电影里就可以表现得很好,当然同类的电影也很多,都很精致,在我的心目里,这样的电影才叫电影,连画面都不注意的那叫录像吧。

  里面有很多对艺术的致敬,我啥也不懂,如果有机会再去考证吧。

  截了很多非常美的画,很有参考价值。

  二、配乐

  这里有三种配乐:

  1.普通的背景音乐《垂死的爱》Шкатулка

  虽然我称之为普通,但这歌一点不普通!不是一般的凄楚的调子,而是富含魔性的,透着一种诡异与癫狂,让人不寒而栗。这种奇异的节奏,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而一旦一样事物具有代入感,那么就危险了。

  2.哥特金属Сорвалась

  我以前并不知道这种哥特金属风是什么东西,现在我搜了搜:

  “哥特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运动的一个分支。它形成于地下,表现了摇滚最黑暗和阴沉的一面。哥特乐队也以戏剧化的服装和它的追随者(称为Goths)而闻名。音质上,哥特采取了阴冷的合成器效果,加工了前朋克的吉他声音使它们建造一种不祥之兆、悲伤的感觉,通常是很壮观的音响背景。

  一般来说哥特摇滚有如下特点:阴暗,颓废,冰冷,有恐怖的气氛,让人感到压抑和绝望,表现对死亡和黑色的向往,富有艺术气质。既含有精细的美感、又营造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哥特音乐中存在着复古的倾向,包括使用中世纪乐器,借鉴古典音乐,使用歌剧唱腔,歌词和取材都借鉴近代的哥特风格文学,等等。这既增强了哥特艺术的华丽美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其颓废空虚的程度。

  很多哥特乐队(尤其是哥特金属乐队)使用了歌剧女高音的唱腔作为主唱或和声。但这并不是哥特音乐独有的特点,很多非哥特的音乐也会使用这样的唱腔。

  哥特通常不是严格意义上受欢迎的风格,被给予了一种华丽诗意的倾向,无情悲哀的挽歌和无止境的戏剧化。然而,它产生了投入的,仍旧兴旺的亚文化,使它的美学概念在最初音乐全盛期过了很久后一直存在着。(来自虾米)

  在电影里,这段配乐存在在中间,很多人说有违和感,因为这片子属于蛮古典的嘛。

  但是我认为这段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显得很诡异。

  3.歌剧

  除了开头插得歌剧(Мистики)之外,其他地方还有歌剧作为一种背景音乐,这很少见。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最后男主角等车来撞他的时候,配了一段尖锐高亢的歌剧(ДоннаАнна),我听不懂,但是加了这个配乐,那种死亡就被渲染出来了,如同圣神的赴死,有着隆重的仪式感。

  其他暗黑风大集合

  Игра2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о Марии

  真的很喜欢这种暗黑风格的音乐,非常的新潮!百听不厌。所以特地查了一下这位作曲者:Sergey Kuryokhin

  呃,此人信息几乎搜不到。但是还是搜了点贴出来,以后我尽量做一个专题。我真的很喜欢他的个性。

  资料汇总:•https://www.douban.com/group/SergeyKuryokhi/?

  type=essence

  其他资料: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047637/?

  type=rec

  https://www.douban.com/event/22580865/video/528904/

  三、剧情

  暗黑美学,典型的cult。剧情不算俗套,显然,这是一部实验性的电影,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不得不说,这可能是我最爱的一类电影了,风格诡异,剧情不安常理,画面奇特,有的会反映现实(比如杨的定格动画作品《贪吃树》、《肉之恋》、《食物》等,作品很有创意,平凡的场景中透着暗黑童话的意味),但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开山鼻祖《一条安达鲁狗》,还没看过,一定要去看看。

  追求艺术,然后艺术展现了生命,现在与艺术同在,还是征服艺术,还是毁灭艺术?影片只展现了一种答案,我认为这个主题完全可以继续写下去,写任何不同的结局都可以。关于艺术与美,这样普通人拿来无可奈何的主题,我想我已经熟烂于心,生命不可无艺术,而丑也可以是美的。

  《美学绅士》影评(二):70年代苏俄影视雷霆万钧崇高美

  苏俄影视,特别在1970年代前后,每一帧都美成雷霆万钧的史诗。逆天的油画质感,美到银幕世界的尽头,电影实力不愧与国力正相关。

  美学绅士

  办公室的故事(梁赞诺夫导演三部曲)

  春天的17个瞬间(电视剧)

  石榴的颜色(亚美尼亚)

  春之觉醒(动画短片)

  迷人之星,或曰幸福迷人的星辰。(取自普希金名句)

  俄罗斯方舟

  恋人曲

  贵族之家

  光是列完名字,壮烈的诗意就喷薄而出。厚重浓稠、苦逼愁郁。援引康德定义过的崇高美。

  {与给人以天人合一、情理和谐之愉悦的秀美不同,崇高感产生于天与人的冲突、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在受制于外在的自然与自身之自然的生存状态中,人既没有自由可言,更谈不上精神的自觉。而对外反抗狂暴的自然力以求生存和发展,对内反抗野性的欲望而形成人所独具的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特性,也就是人在实践中自我生成的过程,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就是崇高的产生过程。因此,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那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原始神话,其中所展示的自由飞腾的意象和自觉的实践意志,就是崇高精神的最初写照。}

  俄罗斯民族艺术的精气神,不媾和,不妥协,可荒诞,可迷离。打碎牙齿血吞不让步,醉酒就地躺倒灰熊一夜,里里外外实在符合崇高美。

  《美学绅士》影评(三):艺术家说:超越上帝

  1.影片台词不多,(但都有意味。(●'◡'●)ノ❤突然想起了红磨坊,也是台词不多,但句句经典,不过moulinrouge是主要舞台剧,美学绅士主要是话剧的感觉多,不一样。) 影片主要依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特别有哥特风格的感觉,死亡,阴郁,黑暗,女主苍白精致的面孔与华丽的黑色礼服相映衬,还有结尾的女高音独唱,混杂着打击乐,很有节奏感,最后一幕艺术家的死亡,被慢镜头重放三遍,脸部表情的惊恐一览无余,(作孽啊。)

  艺术家一直想要超越神创造的东西,极其狂妄自大,创造了超有颜值的女主(雕像)之后,竟自诩"上帝",有了支配自由意志人的权利 "你应该站在橱窗里,你不配拥有死亡的权利"

  肯定是作孽啊

  《美学绅士》影评(四):美的永恒

  富丽堂皇的场景搭配诡异的画面,相应剧情配合,让整部电影展现出惊悚的色彩。

  木偶冷血,残酷,将知道自己过去的人一个个杀死,拥有“永恒”,即便塑胶面孔被火燎过,又恢复原样。正应了艺术家的话,“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绘画和雕像里以获得不朽”。相比之下,艺术家自己保存的真正的木偶却离奇的衰老。开始我很讨厌狂妄自大又丑陋的艺术家,可是最后在一次次具有象征意味的碾压中,那张脸居然出现了哥特式的颓废美感。回到1988年的苏联电影这样的背景,颇有后现代的时髦感。

  音乐确实非常棒,简直做到了收放自如,重金属和古典音乐出现在一起,却相得益彰。有点不明白影片中间那段现代音乐的,确实有点跳脱。结尾的一次次死亡,搭配现代重金属,可惜我不懂音乐,否则深挖BGM一定能获得对电影更深层次的解读。

  给三星,纯粹是不喜欢这样的题材,但是艺术性可以4星以上。

  《美学绅士》影评(五):美学绅士

  如片名所言主角是不折不扣的美学绅士,执迷于自己的黑暗美学追求,和所有极端艺术家一样狂妄狂热自大,自诩只有造物神是唯一对手,他倾注心血塑造出的人偶有了生命复活过来与其游戏。他才不爱什么安娜,他迷恋的是自己的创作之美,正如他对可怜男二号的评价"想到你成为他的物件我就心碎",实际上真正把安娜当作物件的正是他自己。到明白安娜是人偶复活后便展现出其自负与狂妄:你没有死亡的权利!

  恩,又输给了神。

  电影和片名相得益彰,随处可见对美学的崇敬与赞美,无论是绘画,文字,陈设还是镜头,人偶眼睛流血显然出自于马格列特的绘画作品,还有对创世纪等等名作的敬意,平时热爱艺术作品的同学可以进行趣味探索了。

  台词都很诗意,有部分引用了拜伦的诗歌,电影和唐璜应该有一些渊源,开场的舞台剧就是唐璜,因为没看过唐璜所以没法说出更多交织。那个老唱机放的唱片叫:垂死的爱,一开始就奠定了电影的基调。

  音乐有些凌乱,民族,歌剧,电子,甚至还有哥特金属。有的很好,比如开场的那段乐曲,神经质的厉害和影片自成一体,中间突如其来的电子与哥特金属有点怪,不过一想到是80年代的电影就释然了,80年代正是dark音乐在欧洲小众圈大行其道之时,所以作为宣扬黑色审美的导演来说,用上一段哥特金属太正常了,毕竟所有这一切都属于亚文化的范畴。

  最后,故事选在圣彼得堡也应该有其心意,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异端之城也不为过,其体现的是西欧的自由与开放,而鲜有俄罗斯民族性色彩,在守旧派的眼中属于异己,是对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公然背叛。而在那些文化开放力量的心中,圣彼得堡大概是心中永远的失落之城。

  从审美上看导演即是亲欧派,80年代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这座"注定要消失"的城市更是惆怅者们的梦回之地吧。更多的时候,"寄托"总是显得陈旧而苍莽,也许从未经历过它,但它总在遥远的某处散发着微弱光芒。

  扯远了。

  《美学绅士》影评(六):他和人偶谈恋爱,绝美又惊悚

  总有人说,美不分高下。

  但有一种美学很不谦虚——

  名叫「崇高美学」。

  曾经在90年代的苏联电影市场风靡一时。

  极高的摄影水平+近乎偏执的美学追求;

  造就了非比寻常的人性高度。

  就好像今天派爷给你们推荐的这部艺术片——

  美学绅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