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俩的婚姻》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们俩的婚姻》的观后感10篇

2018-07-17 03: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俩的婚姻》的观后感10篇

  《我们俩的婚姻》是一部由李自人执导,李亚鹏 / 苗圃 / 柯蓝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一):《我们俩的婚姻》中的女性形象权力较量

  (彩色图文版见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0e81b0100axuw.html )

  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断断续续地,我终于也把它看完了。当初选择看这出剧的原因纯粹,一是作为吃饭时的消遣——因为课少,偶尔“宅女日”便懒得下楼,改叫外卖,此时为了让眼睛不至于紧盯着不怎么好看饭菜,而常取轻松肥皂剧作为目光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度K掉N多电视剧。二是深受娱乐报导的荼毒——该剧时值热播,天后老公李亚鹏常以好男人形象不时见诸报头,并趁热接拍此类颇具师奶市场现实题材婚姻家庭剧,我也就当跟一回潮吧。

  自打九十年代起,大量改编自“新写实小说”的电视连续剧至今风靡已有多时。从池莉的《来来往往》、《生活秀》,到王海鸰的《牵手》、《中国离婚》与《新结婚时代》,再到六六的《双面胶》,等等。此类电视剧总以当下社会的婚姻家庭为切入点,总以家庭伦理为剧作主题,总以婆媳关系矛盾焦点,角色不多,题材丝毫不宏大小打小闹中,却每每高居收视率榜首,并深受好评。新出的《我们俩的婚姻》(下简称《我们俩》)似乎不是来源文学作品,但它依旧迎合了当前的娱乐口味适时高调地在黄金时段抢占收视。

  就近几年的热播剧而言,这类题材的作品其实拥有广泛的观众群:首先是处于中年阶段的师奶们——理由自是不说就明;其次是处于老年阶段的老头老太太们——原因也简易明了;再次是师奶的居家老公们——因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亦可随口胡搅几句,附带陪老婆消遣,权当打发时间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拨年轻的70及80后们——作为70后,此剧是以他们现实生活为参照,他们活脱脱是剧中男女主角;作为80后,约摸也已到或将到谈婚论嫁年龄,此剧被他们的家长们视为现实教育片或真人教科书加以推广,他们倒也乐于接受

  我也“不幸”地成为这种肥皂剧的荼毒者。倘若以我作为“送饭”的标准来看,《我们俩》不如以往同类题材,刚看几集便有此感。夏小宁这个儿媳妇的某些“过分”举止让我觉得有些不知所谓甚至是毫无必要,对他们秦家几口人无休止的争执、吵闹、冷战随后和解也觉得厌烦不已。我一度认为该片会让我难以下饭,甚至想剥夺它“送饭”的资格。但因个人些许强迫症使然(看了开头必定也把结尾也看完),我还是耐着性子将28集通杀。适逢近日阅读有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些文选,我突然略有启发。就剧中的几位女性形象,也许可谈谈一点看法

  这出戏的背景是在21世纪的当下,是在一个性平等的、法制的、道德的、开放的、进步的时代。在男女两性上,过去封建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问题不复存在,女性不再是屈辱地、卑下地从属于男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有知识、有学历、有修养、有地位,并在经济政治人格独立自主完整个体。男性对女性的外在的统治、奴役、掌控与压制等表象行为已被淡化处理——或者说渐已消失,男女人物均相互尊重彬彬有礼体面而有教养。但早已浮出历史地表、早已顶半边天、早已举重若轻的女人们,在性别权力上已然与男同胞们平等了吗?显然答案否定的。

  以下开始按家庭冲突中的戏份高下分析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遗憾的是,我下意识地选取身为丈夫儿子兄长的秦岩,作为剧中诸位女性的称谓标尺,我也落入普遍的角色窠臼之中。

  一、妻子:夏小宁(苗圃饰)

  这是一个时下多见的女性形象:聪慧美丽、有能力,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本质善良,爱讲道理可惜她的死穴就是剧名——这是“我们俩的婚姻”——她由始至终坚定地认为“爱情是排他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因而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乍听这种逻辑无可厚非,可在接受过一系列婚姻家庭教育之后的我们清楚地知道,应纠正为“我们俩家的婚姻”才更符合现实。

  但很明显,她不安于这种现实。结婚六年,她不停地制造(或无意中制造)各种婆媳事故挑战秦母的地位,她言简意赅地辩解为“我只是在情感特别自私”,而掩盖其对丈夫秦岩的占有欲与打败秦母的心理快感。她绝不允许第三者对婚姻的介入——哪怕是丈夫的母亲自己婆婆这样的“假想敌”,她坚决地捍卫他们的二人堡垒

  她的坚决明显遭到阻拦,无论是实际行动抑或是道德批判,无论是戏中人物抑或是剧外观众。这种阻拦来自最基本的道德观念,那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换言之,不孝!于是,再怎么有理的辩解,都势必遭到众人无情地唾弃。

  夏小宁——这个时代新女性,陈述的只是她对爱情的看法,所做的只是她对婚姻形式追求——这是女性在获得性别地位、挣脱父权秩序、摒弃从属身份之后发起的又一次新的挑战。但如同以往女性觉醒所遭遇到的种种根深蒂固的道德樊篱一样,她的行为并不符合甚至是违背了主流的道德规范,尤其是发生在现如今日趋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她只能沦为反秩序、反伦理、被排斥的异己,她的挑战行动只能在这场婆媳战斗中惨淡败北。(我把夏小宁犯众怒的意图和行为与新时期的女性性别觉醒相比,也许有失妥当,希望不会被人视为大不敬)当然,夏小宁的这种挑衅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与新时期女性性别觉醒相提并论——过去的性别争取是向同辈的男权示威,而这回她选择的对象位高权重受人敬仰的长辈,更何况古语有云: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呢!她的这场实践注定是徒劳的。

  最后,她终究也没能如愿将秦母剔除出他们的二人世界:婚没离成,两人倒是和好如初;与婆婆同住,并适时地怀孕,准备迎接他们的下一代渴望有所突破的夏小宁终究还是回归了——回归现实准则,回归道德标准,回归主流价值观念,回归到一个正常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格局。能说她是婚姻战争中的失败者吗?可她分明是笑着地在剧中谢幕的——那是发自内心甜蜜的笑,是与小家庭大社会都和谐的笑,是让每一个观众都心满意足的笑。

  二、母亲:秦妈妈(许蕾饰)

  这是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因丈夫早逝,她成为这个三口之家的一家之长。她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在这个家中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代表着丈夫行使夫权与父权,维护着严格的家庭秩序。这种家庭秩序遵循的依旧是传统的以男性为本位的权力格局,秦岩这唯一的男丁在结婚之后将替代母亲成为家中的核心骨和顶梁柱,秦妈妈的权力地位将逐渐消隐,她心甘情愿地为儿女们洗衣、做饭、带小孩,甚至愿意不再干涉他们的生活而独居终老——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心酸的事情。但是,请记住她的退隐是有底线的——她不允许儿子在婚姻家庭中成为弱势的一方,换言之,她不允许家中恒定的男性秩序被扭转。在她心目中,女性有着被规定的家庭地位,“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她一生严格恪守,同时要求家中的女性也都谨记遵循。很明显,传统文化堡垒为女性伫立起来的“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模式至今仍普遍契合公众标准,严守妇道、夫唱妇随、生儿育女依然是身为人妻的公众期待。因此,丁克家庭在大众萤幕上通常是被嗤之以鼻的,秦夏二人必须以“有子”作为家庭战争的终结,夏小宁必须以角色转换实现她的身份质变,同时履行她作为“妻”的全部职责

  类似的是另外一位母亲:夏妈妈。这也是一位传统的女性形象,长期生活在夫权的权力阴影下。夫权的绝对地位已经不需要依靠强壮体格伟岸身躯和蓬勃的力量来维护,病榻上孱弱的丈夫依旧“当家”,并主宰着家庭生活的一切,女性只需言听计从。这是上一辈人所遵循的男性秩序,他们期望子孙世代能继续沿袭。只不过,在即将或正在接过接力棒的70后、80后,乃至正在成长中的90后、00后们,也许会逐渐形成他们独特的社会规范和性别格局;要求这一新生循规蹈矩地因袭传统,老人们只怕会愿望落空。

  三、妹妹:秦芳(沈傲君饰)

  尽管她是秦家重要的一员,但她在剧中却多是以一个旁观的身份游离于家庭冲突之外。她以前卫异国恋闪亮登场,但显然异国文化冲突致使闪婚闪离的公众期待落空了——导演似乎更有“国际眼光”,而抱有“中法人民一家亲”的“世界大同”憧憬。于是,秦芳的职责便不在于讲述反省她自己的闪婚经历,她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作为广大观众的代言人参与秦家大大小小的家庭纠纷,以符合公众的、主流社会的道德立场,去维系原有的家庭秩序,并严厉批判每一个违反秩序的家庭成员。年老的母亲应怡乐天年安度晚年,家中的男性应顶天立地掌控全局,而过门的媳妇则应服侍长辈辅佐丈夫养育子女——这是既定的分工,是普遍的规范,也是内化于人心的集体意识。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之所以受欢迎也有近似的原因: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既同步扮演着公正严明的道德审判官,也能以此为鉴,在看戏的过程中像照镜子般自我审视,并下意识地进行自我修正。与此同时,剧本所奉行的道德律条与处事准则也在这种互动中加以印证,并在认同中进一步得到强化。

  四、妻之闺密:胡丽(柯蓝饰)

  在这场家庭战争中,无需赘言,胡丽扮演的是一个婚姻见证者与仲裁者的角色。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胡丽更是一个典型的“优质剩女”形象代表:美女+才女+三十高龄。她和颜悦色条分缕析谈吐不凡,加之是柯蓝童鞋的完美诠释,这个闺密实在是挑不出一处的不好(当然她的那场意外的“情感事故”不在考虑之列)。可她依旧自嘲:“别人眼中的我,一定是个老处女,而且古怪、心理有问题。”Oh, my god!她不过是宁缺毋滥,何况单身主义又何罪之有?——但毫无疑问,导演再一次迎合主流社会标准,为她设计了一个仓促而又“完美”的结局:她终于是和一个“披着道德外衣学术骗子”(我的概括可能略有不妥)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向婚姻殿堂——嫁给那个猥琐男,我倒情愿她继续单身。然而毫无争议的是,她终于是嫁人了,这是公众视野女人最好的归宿

  《我们俩的婚姻》,这实在是一出彻头彻尾的主流剧(抱歉,我已经词穷了),所有非主流的因素都只有两个下场:要么被边缘化而排挤出局;要么被修正后复归既定轨道。主流意味着认同,意味着易被接受,当然也就意味着收视率高——这大概也是一个双赢局面吧。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二):这个婚姻还是我们俩的么

  看到第18集了吧已经,还是觉得越看越好看,比当时跟美剧都来劲我,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连自己要看的英语都隔一边了。

  太紧张了,太气愤了。

  我说这帮人怎么都那么假呢你说。

  夏小宁心里压根要是没婆婆

  你说呗,你就明确告诉婆婆,明确告诉你男人

  进门那天你们背地里说的那话我不爽了!

  我觉得委屈了!

  这就是夏小宁的根结所在,所以后来婆婆也不知道第几次生气时候,小宁的心理独白说,我没有得不偿失,我没有失去什么,婆婆得不得忧郁症小宁又不会掉块肉,婆婆活该!

  但是为了秦岩,她每次都到婆婆面前去道歉了,舍不得老公啊。

  假道歉对夏小宁来说,轻而易举吧。

  婆婆也是以假人,看不惯儿媳,还不敢当责备她,要维护自己的形象,说什么也不能动粗口吧,毕竟是儿媳。假吧!不爽就直接说呗。

  还背地里跟儿子说,不是我怎样怎样,是小宁她太那个这个。还叮嘱秦岩不要跟小宁讲。你这部明摆着是背地里捅小宁一刀么。

  既然大家都彼此不喜欢彼此。不要来往了呀。

  谁说婆媳一定要好好处来着,哪国法律规定来着。

  还不都是你们自己心里的鬼,觉得要是翻脸了,传出去不好听

  好了,结果把秦岩夹中间给郁闷死了。

  妈,您说你要我怎么收拾夏小宁我就怎么做。

  然后对着夏小宁大喊大叫

  他是我妈呀!

  是啊,她是你妈。SO?

  就应该尊重啊?

  可是秦岩你怎么不了解你老婆呢

  她那个人的脾气,就是不喜欢你妈。

  你非得把两个不喜欢彼此的人撮合到一起是自己找了虱子往自己头里放!

  活该!

  一帮子假人。

  导致这婚姻也是假的。

  夏小宁嫁的是秦岩。

  当然用不着顾及别人的感受

  当然,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婚姻不是2个人的事情,

  是2个家族利益关系。

  所以这个婚姻的失败之处就是它不是2个人的婚姻。

  感人地方小姑子在拉行李箱拉链,塞太满了,封不起来,秦岩帮她拉,一手摁着,一手拉,没封起来,小姑子就帮忙。

  看着秦岩头低低地用力向把这个行李箱封好的样子,真觉得这个男人太残了,遇到这么3个女人。

  太悲惨了。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三):【评论】至少爱情已经回来过----写给《我们俩的婚姻》

  关于电影写了很多,对于这样的电视剧还是第一次写,写着写着就脱离了原本的风格,感觉是在杂谈,即是吧。

  至少爱情已经回来过----写给《我们俩的婚姻》

  文/三木

  http://diliuwei.ycool.com/

  咱结婚吧,

  这样我们才能幸福。

  如果说婚姻是一场没有预知并且全然神秘航道的旅程,那么只有当你铿锵的决定走上这段行程的时候才能体验其中的人世情非。张小娴小姐说,“每天负责唤醒自己暗恋的人起床,这是一项很甜蜜的任务吧?”,而更何况,在某一天这个你曾经暗恋的人成为了自己打算慢慢一起变老的人,又有谁会因为之前的左右顾虑和扑朔迷离而放弃“结婚”的幻想。世界或者本来就是如此,男人和女人构塑了这个斑斓的社会,于是,某一天,便有了《我们俩的婚姻》。

  我们总是会感叹初恋的时候过分的美好,而婚后的日子过分的单调,所以,当七年之痒的到来总是显得那样的理所当然,甚至没有太多的慌乱失措。不是我们变了,只是时间变了,于是,那些原本依附着某个固定时间的尘埃末节也随之褪色并且剥落。

  关于夏小宁和秦岩

  夏小宁和秦岩的认识或者本来就是戏剧性的,他们都没有错,只是在正确的时间遇上了错误的人。如果不是小宁前男友的背叛和不忠,如果不是秦岩处于一个高龄未婚的尴尬阶段,如果那天没有那场电影,或者所有之后的烦恼和幸福都是恍然的。生命是戏剧的,有时候你必须承认。夏小宁是个记者,她的性格是直接并且冲动的,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很敏感的嗅到一股很强势的味道,这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秦岩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传统,脱离了沉稳范畴的沉默,他需要一个只能自己说话的空间,他的强势并没有显露在表面而是深埋在内心深处。而就是这样两个同样强势的人,却因为一个很牵强的原因走到了一起,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为他们的婚姻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夏小宁说到底终究是个本性善良的人,只是因为自己的直接和冲动的性格让这样的善良变成了很多人会感觉到的“自私”。私底下在秦岩面前的小宁还是会撒娇任性,婆婆生病了在自己感冒的情况下连夜送医院,因为为弟弟的生活担忧而急上急下......诸如此类,其实,都可以看出小宁在性格深处的美丽,她其实更多时候希望自己的家人过的很好,她也在尽力复出着,而关键就在于她的说法方式和办事方式完全还没有成熟到位。她往往是自己一片好心,但是对方却不领情。不是她的出发点不对,而是在她为人处世方面确实少了一种女性所应该有的“温柔”。

  秦岩在一个单亲家庭下长大,从小面对的是两个女人,或者是因为母亲对他的影响太大,在他的性格中有着很强烈的反面因素。而这种因素慢慢的变大,就衍变成了一种在旁人看来的懦弱和没有责任(这里指的是对婚姻的责任)。相较于夏小宁而言,秦岩的性格中的自私成分反而会多一点。

  我承认,小宁是爱秦岩的,并且远远胜过秦岩爱她。或者初次见面的时候,小宁只是因为暂时的失恋而想急切的转移目标,这在任何一个在恋爱失败者看来或许都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随着深入交往,一直到结婚,小宁是真正爱上了秦岩。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秦母和小宁有矛盾秦岩每次都是劈头责怪小宁的时候,她都会心平气和的接受,并且讨好秦岩,当然有时候错误本身也在小宁。有句话说,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千方百计的迁就他。而小宁正是这么做的,或者他想通过爱秦岩来改变她和自己婆婆之间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事与愿违。而秦岩对小宁的爱,在整部电视剧中刻画的太少,作为一个旁观者至少我丝毫没有觉察到。每次吵架时秦岩对小宁的脏话摆出;每次闹矛盾时秦岩从来都是劈头责怪小宁;每次都是小宁哄着秦岩,而秦岩很少主动表现出两个爱人之间亲密的言语和举动;当矛盾开始难以解决的时候,秦岩毫不犹豫提出离婚的建议,这在一个男人是多么的不负责任。更多时候,我感觉夏小宁只是秦岩为了结婚而结婚之后的一个所谓妻子,他对小宁的爱,尤其是在细节方面的照顾我丝毫没有觉察到。当秦岩的母亲搬到老家之后,秦岩竟然可以因为母亲而整天整夜住在母亲家【而关键是那次的错误本来就在于秦母】。试想,任何两个夫妻因为自己的父母闹矛盾,结果男的倒好,像新媳妇一样的回了娘家,那么作为自己的另一半会是怎样的感受。夏小宁说的很对,他说当一个男人一直在母亲的双翼下长不大,她突然就失去了对雄性的爱慕。而秦岩这个高高大大的男人,其实,正是这样一只还没有长大的鸟。

  关于秦岩母亲

  这个老太太应该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但也正是这样的教育让她的思想和行为都成为了一种禁锢。秦岩母亲说到底也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也不是她不为子女考虑,只是因为她性格中的“过分敏感”造成了之后一切矛盾的根源。秦岩是一个单亲家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她对自己的儿子秦岩有着一种已经远远胜过母子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是很要命的,因为这样的依赖过分的强烈,所以当秦岩结婚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的儿子被另一个女人分享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种情感是很难说清楚的,秦岩的母亲自然不会意识到,这种在潜意识中的占有已经根深蒂固。影片中过分刻画了秦岩对自己母亲的关爱,秦岩吃母亲的剩饭,秦岩母亲哭哭啼啼撒娇等等描写,都让我感觉这个母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母亲,倒更像是秦岩的情人,让人在恍然之间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秦岩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老人,所以才会同意秦芳离开中国,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幸福;虽然她对自己的儿子很依赖,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一段幸福的婚姻,每次当他谈到小宁的身孕时幸福的眼神,每次告诉秦岩小宁也不容易的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她的确是一个想得很周到的老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她多疑,敏感。要说,秦岩妈妈最大的致命点在哪,那么就是她的这个性格。

  关于三个人

  秦岩这个人太木讷【李亚鹏在剧中的演技其实并没有见长】,其实作为一个男人是调节婆婆和妻子之间关系最关键的一个人,但是秦岩做不到这一点,有时候反而成为了两者之间的导火索。他对自己母亲的爱已经有了一种变态的氛围。作为一个儿子他成功了一半,作为一个丈夫,他是完全失败的。

  夏小宁这个人对自己的爱人和婆婆其实还是很不错的,但关键就是在她不擅长讨好老人。老人毕竟是老人,她的想法,她的希望和年轻人自然是不一样的。而小宁弱就弱在不知道面对什么样的人怎么讲话。

  秦岩的母亲,要是没那么敏感,并且给自己的儿子多一点空间,或者她也不会这么累。

  或者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既然结婚了,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和以前说再见。我们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会遇见怎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却知道要想一帆风顺那是多么的牵强。既然如此,那么当婚姻来的时候,就好好的爱吧,当爱情经过你们身边时候,默默的告诉自己:我们的婚姻,一定会很美。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四):生活均衡点

  苗圃是占有欲太强了,她还是希望结婚后能和谈恋爱那样和李亚鹏过二人世界,喜欢婚后继续感受恋爱时的那份痴狂,那份触动,那份温存。但结婚后她发现,他们两的路越走越远,朝两个不同的方向,李亚鹏希望找到妻子和母亲之间的平衡点,但这个平衡点就像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一次次的被打破,越绕越往里,走进了胡同,万劫不复。而苗圃一次次期待李亚鹏的回归,心中的那份爱渴望得到满足,哪怕是一次欺骗的满足。但李不是那种会说谎的人,他两边做工作,却做着两头都不讨好的工作,他希望两边能互相忍让。冥冥之中似乎注定婆媳矛盾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老婆是女人,母亲也是女人,他们都有共通的地方,所以,苗圃一次次的失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每次他们希望通过谈话解决矛盾的时候,都是因为意见不和而草草收场。根本就没有继续谈的必要了。李没能找到一个能共渡一生的伴侣,仅仅是和一个自我的女人结了婚,他是不幸的;对于苗圃,我想应该用够幸运来描述。他们一起品尝着爱情的甜蜜,走到了一块,李又是一个够体贴够厚道的男人。正是苗圃对内心世界的贪婪,葬送了他们本应该美好的婚姻。似乎这是女人的通病,也不能光怪苗圃。男人有自己的事业,社交圈,家庭等等;虽然这个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这种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本质上不可能改变,女人有的只是自己的家庭,就是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谈论的也主要就是这个内容,所以苗圃对爱情的贪婪还是可以原谅的。觉得有些话真的挺有道理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单身比较过瘾。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五):青春如同天后般永不老去

  哦,哥们,看题目,是不是觉得很美。

  我也觉得美。

  在我家媳妇的逼迫下,我被迫看完整部剧集,

  我媳妇极其崇拜王天后,在她心中,天后就是神,就是GOD。

  而看这部电视剧集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侧面去观察一下天后的丈夫,从而去揣测天后现在的婚姻以及家庭生活,去推断天后现在过的好不好,心情好不好,到底出来不出来。

  天后最近流产了,当然与男主人无关。当年的天后也是个拉风的人物,迷恋摇滚歌星,甘当骨肉皮。

  酒吧是吉他手的卧室,酒精是贝司手的饮料,夜晚是鼓手的天空,200分贝的喇叭是粉丝们的圣音。草、丸、粉几乎是所有摇滚乐明星的每日食粮,按顿吃。

  有人说,不规律的夜生活,和大量刺激性和依赖性物质,对女人的身体会造成致命影响,很有可能连累下一代

  鹏哥以前跟的瞿颖,现在憔悴的一塌糊涂。又跟了周迅,结果一声不吭的把人给晾了。

  现在的鹏哥和天后,就像秦岩与夏小宁一样,让我觉得是个奇怪的组合。

  貌似什么女人跟了他,他都不会甩掉的秦岩。结婚那么久,一直不见老,想法一直没有改变的夏小宁。

  娱乐圈的事情,和婚姻一样,都他妈很混乱,都他妈很复杂,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最后为了听清楚鹏哥低沉嗓音中的每一句台词,我不得不把耳朵贴在喇叭上听。

  鹏哥的吃字功夫真是精勘啊,20个字的台词,他能吃掉一半。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六):是是非非,是还是非?

  ——记 《我们俩的婚姻》

  秦岩与夏小宁的结局在我看来是一种妥协,双方共同的妥协,为了孩子,为了双方的父母,为了很多,但绝不是因为爱情。所以,我觉得这不亚于一场悲剧,只是感官上的一种不同而已。

  秦岩与夏小宁是典型的一见钟情。经常有人会问,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回答因各自的经历各有不同,可我一直认为大多数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的,从你第一刻看到那个人,你在心里便会产生那种就是他的感觉,我想这便是诗人笔下的暮然回首吧。

  爱情很美妙,而婚姻很嘈杂,它不属于两个人的世界,它是一个众口难调的大课题,我们俩个人的婚姻,这没错,但其他身边的人从不会觉得你们俩的婚姻与她们无关,她们甚至认为那很有关,你说无关是你做人太过自私。

  纯美的爱情消失殆尽直至枯竭,俩个人越是挣扎就越能感觉到那种几近虚脱的精疲力竭,像拉伸的皮筋在临界处颤颤悠悠,每颤一下都有可能是崩溃的边缘。秦岩很困惑,夏小宁同样困惑。

  秦岩“我妈怎么办?”

  网上有项调查,结果是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男人不会取夏小宁做妻子,理由是夏小宁太强势了。

  《我们俩的婚姻》这部片子选题是很写实的,但对秦岩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画的并不十分深入,整个片子只是把秦岩所扮演的丈夫的角色毛坯似的摆在观众眼前,将一个丈夫夹在母亲与妻子中间的无可奈何与无奈的隐痛之处凸现出来,仿佛只是一味的告诉观众普天下所有的男人都惨遭如此般的生活,而忽略了丈夫本身的人物性格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我觉得在这部片子里对秦岩这个角色本身的人物性格总是有些轻描淡写,例如秦岩偷看夏小宁的日记,例如,因为知道李多这个人而追到北京又冲动到对夏小宁的雷霆大怒等等,仔细想想似乎在只有秦岩和夏小宁两个人的争执中,退让更多的是夏小宁。

  如果说非要给这种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做个判定的话,我觉得秦岩与夏小宁的婚姻最终将至终结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夏小宁、秦岩甚至秦母都有一定的责任,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秦岩似口头禅一般的话“我妈怎么办?”

  普天下所有的妻子不能是百分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都会赞成孝对婆婆这个基本伦理,秦岩总说夏小宁是个混蛋,说她恶毒,可我觉得夏小宁是绝对认同这个伦理的,但她为什么与秦岩在夏母这个问题上产生如此大的沟壑呢?我想绝不会是因为夏小宁不认同这个伦理而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秦岩对待妻子与母亲的不同态度,他那句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口头禅“那我妈怎么办?”是一道道屏障挡在了两个人中间,将两个人分成了两个世界,而夏小宁的世界里永远是独自一人。如果秦岩不是从态度上思想上隔离了夏小宁,我想夏小宁不会宁愿失掉婚姻也要僵持在这种关系中。其实,夏小宁与秦母之间并无本质的矛盾,她们之间似乎隐藏着一场“争夺”,儿子与丈夫的争夺,这是秦岩无意间形成的一种“战争”,而他在这场“战争”中完全无视他是儿子的同时也是一个丈夫,完全无视夏小宁也需要他对他母亲那种情感呵护。而秦岩的解决方式永远是夏小宁先要用妻子的身份与他共同完成一个好儿子的角色后再去考虑这个妻子的存在,夏小宁在争什么?她只是在争取自己在丈夫心中存留的影子。一个和睦的家庭存在于孝顺母亲的儿子和疼爱妻子的丈夫之中,两个角色应该是并存的,而不是先后存在的。秦岩从不考虑如何在对待母亲与妻子公平的态度中建立和睦,而他的态度永远是在母亲面前先确保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无论对错牺牲,母亲认可之后才会记起丈夫的角色。如果秦岩在态度上没有这种潜在的倾向性的话,我想夏小宁更愿意去爱他母亲。

  婆婆“在她面前你要活的像个男人”

  我认为秦母是个很不错的婆婆,性情温和,知书达理,全身心的为了身边的四个孩子付出,任劳任怨,从不计较。

  秦母也是个敏感的婆婆,一般情感丰富的人最为敏感,秦岩从小失去父亲也许正是这种相依为命的感情使得秦岩和他母亲比其他的家庭更多了一分紧密。而夏小宁的经历恰恰是极端的相反,她从上中学起就离开父母独自一人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必定造就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秦岩的独白中有这样一句“如果当初我们能够停下来双方将各自对婚姻的观念摆出来,那么我们还会继续吗?”在写这句独白的时候我想秦岩已经知道答案了,而我恰巧例证了这一点。

  敏感会带来很多矛盾,一个回到家里的人如果还要说话处处留心,所讲之话要经过深思熟虑,摒弃所有可能会产生歧义性或容易引起误会的话,那么这样活着就太累了,那么有谁还会愿意回到这样的家,那么这样的地方已经不能称作是家了。秦母的敏感对夏小宁这种性格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把枷锁,随之带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压抑,夏小宁自己也搞不太清楚她哪一句话就让秦母不开心了,所以便选择敬而远之,我理解夏小宁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是一种顾及的退让,其实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种采取敬而远之来规避矛盾发生的方式到底是可取还是不可取,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敬就越远,这个家便变得咫尺天涯了。如果闲聊的时候一个女儿对自己的妈妈说自己将来老了可以接受找间养老院来养老,我想妈妈可能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担心而不会将这种闲聊的话隐喻到这是女儿对照顾自己的一种态度上来。而同样的情形放在婆婆与儿媳妇身上就足以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是秦母与夏小宁,我想这是大多婆婆与媳妇自然的角度,所以,媳妇面对婆婆不可能随意发表观点,要处处小心,以免无意识之下引出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战争,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中又如何生得亲密呢?

  与秦岩一样秦母也有一句口头禅“在她面前你要活的像个男人”我认为这是一句带有挑逗性质的话,一个母亲反复在自己的儿子面前说在妻子面前他要活的像个男人,我理解这无疑是在炮筒里不断的塞炮弹迟早一天会发射出去,这就是夫妻战争的引子,一触即发。秦岩毕竟是对爱有理解的,他觉得他在一些问题上对夏小宁的妥协是一种对母亲和夏小宁双方的保护和爱,并不是一个男人懦弱的表现,如果夫妻双方非要在问题上分出个胜负或者谁比谁更强来,那么这样的夫妻已经名存实亡了。

  秦母一个人养育了两个出色的孩子,一辈子为了孩子而活,我想这便是秦母的价值观。所以,她离不开秦芳,她更离不开秦岩。秦芳要嫁到法国,秦母舍不得但无奈女儿终究要嫁人,嫁了就嫁了,只要她喜欢她幸福,作为母亲她还有什么渴求。秦岩则不同,他是儿子,他是秦母一辈子不能撒手的人,所以秦岩只能是取一个媳妇回家,而决不是离开她这个妈妈的羽翼独立承担一个家庭,作为妈妈她有责任一直照顾儿子和他的媳妇,直至无微不至,直至没有空隙。秦岩对夏小宁说,她无非是帮我们整理屋子收拾东西,洗衣服做饭,她有什么错?对于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这绝对是一个言不得语不得的痛处,她疼但她只能打折了牙往肚子咽,因为婆婆不但没有错,而且对自己丈夫和自己都是如此的体贴入微在所有人看来是那么的难能可贵,照顾周到的甚至比自己的妈妈还细致,但我想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会了解那种失去了空间的窒息,象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限蔓延着,无限折磨却又看似无伤无痕。

  夏小宁“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我理解夏小宁,但夏小宁有些地方做的我并不认可,我宁愿相信这是因为拍摄需要才将这个人对一些事情的“反抗”做的过分了。

  尽管秦母是一个极端敏感的婆婆,尽管面对这样的婆婆相处起来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在秦母生日亲人又都不在身旁的日子里仍然因为害怕相处而躲出去这未免有失道德,就算对一个陌生的或曾经有过罪过的老人都不能抱以这种冷漠的态度,哪怕你只给予她这一天女儿般的陪伴对老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慰籍,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都不在身边而又是一个特殊日子的日子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夏小宁在这件事情上是错误至极的,而且可以说她对秦岩的爱是自私的。

  我能够理解夏小宁对于婆婆时常去收拾她屋子的那种感受,那是一种随时被关爱自己的人脱光衣服为自己换上件新衣服的无奈,但又言语不得,我也能理解那是无论再亲密的关系都需要有的隐私,但我们上一辈或者再上一辈都无法理解,这与时代背景所产生的价值观念有关,没有对错,只是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于隐私没有妥协可言,这就像是自己的一个私密不能随意示众一样,但对这个问题的沟通是不能太过蛮力的,用力过猛会伤害对方的感情,老人会感觉自己一片热忱之心贴到了一块冰上,心立即就寒了。夏小宁换锁,片子并没有交待她的内心独白,有可能像她后来所说的那样想晚上回家后再说,只是没想到婆婆会在这期间去,但也有可能是她能够预见到有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她忽略了这种可能性,这两者之间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试想如果夏小宁开诚布公的与婆婆讲清楚这种感受有很大可能结果是相同的但对夏小宁本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岂不更坦荡至少不失真诚。

  夏小宁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儿媳妇,她与婆婆之间的矛盾也非大众式的,她们之间的这种矛盾暗喻着一种深层次的纠结,两代人与两种“对立”角色之间因价值观念及角度的不同引发的没有根源没有结束的矛盾。

  夏小宁是一个性格独特的女孩,独自,自主,热爱自由,聪明干练,关键是她锋芒毕露。秦岩常说夏小宁是一个混蛋,可我不这么认为,夏小宁有她过分的地方,有她的自私与错误,但她并不混蛋,反而我觉得她很真实,否则很多矛盾完全可以在“完美”的表现中化为虚无。秦芳生孩子,作为嫂子,夏小宁没有袖手旁观,她找大夫,跑上跑下,忙个不停,当大夫断定秦芳会早产而且很有可能孩子生下来会是不健康的时候,我想以夏小宁的聪明她绝对能够看出秦母的倾向性决定,夏小宁知道秦母希望秦芳留下个孩子,可夏小宁并没有因此就顺情说好话而是在秦岩家里人都容易丧失理性判断的时候给了很多客观的建议,她完全明白在秦岩的家人面前她正在上演一个恶人但她还是没能忍住她的欲言又止,夏小宁其实可以在一开始就顺着秦母的倾向性思维说一些无关痛痒的鼓励的话,这样既讨好了秦母和秦岩又不会担负什么责任,但她还是表达了她真实的想法以及她理智性的考虑,尼古拉是健全的,这是一个奇迹,但这并不能说夏小宁的建议是错误的,至少夏小宁是真实的。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七):婚姻关乎爱情多少?

  这个对现代人的婚姻现象的演绎将现代人面临的婚姻困境赤裸裸的揭示、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个电视剧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双面胶》,同样也是将我们认为的美好生活,浪漫婚姻做了好残酷的剖析。这是很现实的世界,在婚姻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再像恋爱的时候那样只谈爱情,甚至可以说爱情在婚姻生活中必须退潮,应该说他是婚姻中的烈士,要随时准备为家庭作出让步。也即是婚姻好像不关爱情什么事。在婚姻中最容易变,最脆弱的也是爱情。

  这两部电视剧都很写实的将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婆媳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让很多即将或者是打算踏如婚姻这个殿堂的人们望而却步了。而且,在人们的婚姻生活中,还不仅仅存在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这正如池莉在她那些心写实小说中给我们呈现的东西一样,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来自工作的、来自生存的给方面压力都会是影响我们婚姻生活的因素。而爱情他是精神层次的东西,人要有精神追求,那样才活的充实,然而,精神是附着在物质上的高层次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爱情他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所以婚姻中一遇到问题就不能够谈太多爱情的。

  总体来说婚姻中有好多事情需要面对,这许多的婚姻问题中第一难的还是普遍存在的婆媳矛盾。此剧中一切的问题症结就在婆媳的不和。我们看到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都会引起一场狂风暴雨。这究竟为何呢?这样的问题出现了又要如何解决才好呢?我们注意,无论是电视剧里还是我们平时看的小说何日常接触到的类似的情况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婚姻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旷日持久的疲劳战,在这场两个人甚至是多个人的“战争”中,大家都很累,身体和情感都在受着非比寻常的折磨与煎熬。但是人们却不愿意停止,甚至是乐此不疲。我们的很多文艺作品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但是最终好像没有得出什么实质性的结论或者找到那种让双方都获益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个问题就很自然的抛给了广大的受众,让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与人的心理相关的问题,因此应该认识到这个矛盾的实质是社会心理学范畴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来寻求解决的途径。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古已有之,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去研究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在不同时代存在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那么从心理学上我们知道人性都有自私的层面,所以不喜欢与人分享。我们知道在恋爱前母亲是独自占有儿子的爱的人,然而有了爱人后的儿子就不再是妈妈的专利,他会把情感分配出去,这样母亲就会不自觉地将媳妇当成自己的敌对方;无独有偶,媳妇在婚后会明显感觉到爱人对自己不如恋爱是那么迁就,那么在乎了,甚至很多时候都不向着她,以前那种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优越感被打破,失落感就油然而生了,并且把婆婆当成是罪魁祸首,无意识的和婆婆展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个过程中,她们会不遗余力的相互伤害,抢夺她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时人性的强暴性的异化显现,也是女性弱点的写照。要解决这问题还必须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但如果在这个矛盾的战火还没有燃起之前就有人意识到了,并且采取一定措施的话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糕。

  希望女性能够在自我意识上做到真正的独立,那么,好多事情就会有所变化。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八):我们俩的婚姻

  忙里偷闲,看了央视正在播的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陪着夏小宁留了很多泪水,也跟着秦岩也觉得有很多无奈,自己倒生出良多情愫。

  似乎要我来说说爱情,婚姻,很不够格。甚至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令人愉悦的忧伤”式的小资情调。

  说说秦岩这个角色吧,秦岩一方面爱着她的老婆-夏小宁,一方面出于本能的尊重维护着母亲在这个家庭里绝对的权利和威严。对于夏小宁的爱,部分来自情感,部分来自胡丽所说的“身体语言”或是“肌肤之亲”。而对于自己的母亲,来自本能和亲戚的不断灌输。由于从小丧父,母亲一个人将秦岩和妹妹秦芳拉扯大,因此,秦岩对母亲的爱是深沉的,厚重的。这才导致了每次夏小宁和母亲发生冲突时,秦岩总是听母亲的片面之词,断章取义。对于家里不断升起的矛盾和冲突,秦岩总是懦弱的退让,极力维护者看似和睦的一家人。表面上矛盾的双方是夏小宁和他母亲,可实质上,我认为,秦岩在这一点上要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懒散的工作,不求上进和懦弱的性格,使得他既不能成为母亲心中的好儿子,也不能成为夏小宁心中的好丈夫。

  夏小宁倒是这几个角色中,我比较喜欢,比较支持的人了。她真实,率真,却又强势而傲慢。她爱秦岩,从心里爱他,因此,她非常向往两个人的世界,把秦母看成了两个人婚姻世界里的第三者。总是想脱离秦母的监视,享受秦岩和她两个人的家,而这对于秦岩,根本就不可能。因而,导致了秦母和小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宁很早就离开了家,读书,工作都很有成就,也造就了她独立,自主的人格。因此,她看不惯秦母对秦岩的监视,看不惯秦岩对母亲的依恋,向往她和秦岩的二人世界。她不能把秦母当成亲生的母亲,当然我想这对于大部分媳妇儿,都不可能。反感她在这个家庭里绝对的权威和尊严,而每次和秦母发生斗争后的快感,却又使她非常享受。对于秦岩和胡丽的“情感事故”,她处理的非常好。没有一贯的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非常宽容的接受这件事,宽恕了秦岩和胡丽。我想这是因为她太爱秦岩了吧,放不下他,离不开他。对于她背着家人,放弃了尚在腹中的胎儿,我只能表示同情她的做法,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孩子,也不可能。出于对自己的考虑,自私的一面,她放弃了孩子,一方面是她自己的悲哀,一方面也是女人的悲哀。结尾,她有了孩子,而正是这个孩子,担负了扭转婚姻局面的重要作用。相隔千里以外的夫妻俩开始重新审视他们走过的七年的婚姻的历程,放下所有的恩恩怨怨,考虑未来。而秦母主动提出要回国照顾小宁,此时,由于孩子的出现,小宁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秦母倒也是相安无事,和睦相处。

  对于秦母这个人,我不喜欢这样的婆婆,甚至是很讨厌。首先,儿女成年后,为了避免矛盾,本来就不应该在一起住,不过她早年就没有了丈夫,也让我生出许多对于她的同情。其次,她太过于敏感,对于小宁的话语,本来只是无心的,她却能闹个天翻地覆。秦岩在发生矛盾后,从来都是维护母亲,不考虑小宁,而秦母呢,倒安然的得寸进尺,在秦岩面前大放厥词,数落着小宁的不是,在自己的女儿面前,述说着自己的冤屈。她从来不想想看自己的不对,从来不考虑考虑小宁的性格和处境。她说小宁不把自己当成亲生的母亲,那么,试问,她什么时候把小宁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呢?当然,她苦苦的拉扯大两个子女,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因此,在女儿远嫁法国之后,秦岩便成了她唯一的依靠。这种心理,对于老年人,就是不可取的。

  婆媳矛盾,家庭争执,大概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吧。恩格斯曾经说过,婚姻是私有制的产物,是财产继承和私有关系的结果。说来,秦母和小宁之间,也就是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言语上的冲撞而已。哎,范不着成天闹着要回开封老家。我看的都烦。如果秦母能够大度一点,秦岩能够站在妻子的立场上,为小宁考虑一点,小宁本身能及时的跟婆婆沟通。那么,也不至于后来要到几近离婚的边缘。婆媳之间,就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而且还要和平共处。看似不可能,但如果一家三口都能够宽容,忍让一些,事情会不会能够有缓和的余地呢?

  网上的评论对此争论不休,很多网友表示对男女主人公都表示不满。编剧兼导演李自人说就是特别设定这两个都有着明显缺陷的人物,来反应现实的生活。在片中,让我引起注意的是“门”,妹妹和哥哥说话要关门,母亲和儿子说话要关门。屁大点儿事情也要关着个门,有什么事情不能摊开说呢?!秦母那么敏感,换了哪个媳妇也不能跟她同处一屋。小宁呢?强调自己对婚姻,对爱情的忠诚,非常的在意自己在老公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她忽略了在她自己以前,老公最珍惜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妹妹和自己家中那种无法比拟的亲情关系。而小宁在婚后,却将这些一一摧毁,摧毁得一塌糊涂,以此想要夺得自己在老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位置,可是,面对一个内心伤痕累累的老公,她还是否依然爱着他呢?况且,这种事情,在秦岩身上,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对于婚姻,关于爱情,我似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没有实战经验。以上也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点感受罢了,权当是自己对家庭在现阶段的一点点认识吧。或许,若干年后,等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婆婆,公公,孩子,真正接触了婆媳关系后,会对今天的言论,付之一笑。但也,当成是青春的纪念,尚幼的自己,对婚姻的一点点探索吧。说到底,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多点宽容谅解,多点沟通,少一些猜疑,事情,应该会好很多。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九):好吧,我承认我属于不愿意被和谐的那一派

  刚刚看了两集《我们俩的婚姻》,然后到豆瓣的页面上逛了逛,发现这里掀起过对“婚姻中要不要被和谐”的话题做过大讨论,额,我猛然发现这还真是个大问题,是中西观念具体到家庭层面上的巨大差异。好吧,我承认我属于不愿意被和谐的那一派,看来我的出路只有两条:去美国,或者找一个和我一样的非主流。

  人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西方在家庭观念上的不同也是有基础的。我注意到,中国人平时遇到点儿难事儿,生病住院买房子首先想到的是找亲人,在国外这个时候首先冒出来的词是:保险、银行…咱们家人谁要是进了局子,一家人都会急的团团转,寻找亲戚中当官的、最有本事的,人家首先找律师…

  当社会公共服务缺失或者不稳健时,人们通常会靠最原始得亲缘关系抱团相互帮扶,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这时候,个人的意志也不得不在各种生活琐事中痛苦地被消磨掉、和谐掉,就像那个向来独立自主、自以为掌握自己命运的夏小宁就是和谐社会的战利品。

  《我们俩的婚姻》观后感(十):手机

  就像豆瓣这里的内容简介上说的那样,"二十一世纪初""北方的一个大城市",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现在在看电视电影的时候会这样的计较细节。今晚又追这看完三集,忍不住要说了。

  这个婚姻故事的开始是源于男女主角的手机,我就把牛角尖钻在这手机上了。世纪初的时候手机还没到那么普及的地步吧,就算人家是个大城市,更何况剧中人物用的还是索爱赞助的有一定水准的机器,并且在剧中要呈现的七年(不好意思我看过剧透,从世纪初开始,他们七年的生活)中,至少是我目前看到的前五年里,夏小宁一直用着同一部手机,电视剧中应该是故意地,试图用她那永远没有换过的手机铃声来向我们表达这个意思。说到这我也不知道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意思没。。。反正我认为这个的硬伤太重了,可能是剧作方觉得仅仅只在片尾的字幕中鸣谢了索爱还不够吧

  其他问题还发现得不多,先讲这其一好了,PS:我也觉得李亚鹏熟了,尽管有时看到他的那个角色又开始重复同样的台词时很想PIA过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