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墓迷途》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古墓迷途》经典观后感集

2022-03-22 03:33: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墓迷途》经典观后感集

  《古墓迷途》是一部由安德烈·马柳柯夫执导,鲍里斯·加尔金 / 丹尼尔·斯特拉霍夫 / 叶卡特琳娜·克里莫娃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奇幻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墓迷途》观后感(一):知乎问题:为什么总有人黑民族英雄?

  得票最高答案:

  作者:stephen隋

  这种问题层出不穷,我原来觉得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都很正常,今天看到题主开始质疑、动摇。忍不住答一下

  我经常想,杨靖宇将军在双脚冻伤身患感冒一个人被包围在吉林冰天雪地的密林中,日本人向他喊:“君是杨司令否”的时候,他想过动摇吗? 我觉得他一定想过动摇,太冷了,太久没有吃过一顿热饭—甚至是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了。此外,包围自己的那些人里面有不少还是自己以前的得力手下呢,我还好几次曾经给他们吹奏我身上的这只口琴呢!只要我点一下头,举一下手·······

  这是气节!这是精神!这是民族魂!

  中华民族有的时候很强,盛唐天朝,万国臣服。又有的时候很弱,一败再败,南京屠城。

  国家强大不仅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我们曾经用精神力弥补时代的差距在朝鲜战场上力挫二十世纪最强大的国家。我要强调的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的英魂属于这个民族而不是某一个政党,就算是最坏的政党上台他们也要大力宣传每一个靠谱的或者不靠谱的为民族为国家而付出的人!为什么?中国人的精神不能丢啊!哪怕是骗,也要告诉大家,真的有不怕牺牲的人愿意为这个民族付出一切啊!

  方志敏在狱中写到,未来的中国,你们一定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念书,里面还有电灯········· 那方志敏们是为了什么?你现在告诉我说方志敏人品不好,曾经怎样怎样,我就帮你一起质疑他们,辱骂他们?

  我以前看纪录片,抗联老战士回忆说,“最艰苦的时候什么都吃光了感觉真的没有希望了,李兆麟将军就笑着跟大伙说:”等打完了仗,我请大家到大哈尔滨吃饺子,看京剧!””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这里眼泪就汩汩地留下来。

  这可爱的中国

  《古墓迷途》观后感(二):虚幻又现实

  本来上个周末准备更新,但是我懒hhhhh。今天的电影(其实是上个星期看的)是一部穿越剧——《我们来自未来》。

  电影剧情暂且按下不表,先说说穿越文。穿越和修仙简直是起点的杀手锏。现在蟋蟀无聊也会看看《赘婿》、《乱清》、《回到旧石器时代》之类,好吧其实是不想学习。穿越之所以吸引读者,就在于它总是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主角总是凭借信息差异取得先机,仔细研究能够成功连载的穿越文,你会发现,穿越者总是有自己的特殊技艺,譬如历史、医术等知识。这些不为人重视技艺是他们郁郁不得志的原因,然而作者回溯的时代,这些技艺却能够大放异彩。但是,诸多穿越小说里能够真正把握所谓的信息差异的,仍然是少之又少,更多人连一种核心竞争力都没有,所以用一本秘籍一个戒指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更多的起点写手(不想用作者或者作家),只是沉浸在“我后生,我先进”的空洞想象里。然而历史证明,短短两千年的文明史,人类终归没有成长多少,“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能够写下百万字连载的,都不是庸人,看官莫要真认为自己穿越过去就能当个丞相哟

  《古墓迷途》观后感(三):难得的穿越战争题材好电影

  某天无意中看了中央6台播出的《我们来自未来2》,一直就很喜欢二战题材电影,居然是穿越二战,惊喜之下专门找过来看《我们来自未来1》的。还以为第一部也是爆米花电影,看了才知道第二部根部没法和第一部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嘛,不管是立意还是拍摄手法,果然续集定律无法打破。

  第一部太赞了!!!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没有戏谑,相比之下第二部太肤浅,搞笑元素增加了,比较儿戏。

  在第一部里面真实的表现了4个当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在亲历战争中成长,在失去良师益友后的反思与觉悟,立意深刻,比较有代入感,能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我曾经也很喜欢荣克军团,但接触的资料越多,最初只是被帅哥、自律和荣誉而吸引,现在转变了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关于战争的反思越来越多。之前接触过法国、美国关于穿越题材的电影也很多,但是以战争为主题的穿越影片还是第一次。此片唯一的遗憾是爱情来得太突然,也许是时间有限而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又太多,难免顾此失彼。私以为描述爱情的片段可以再隐晦些,以反映战争为主就行了,电影里面关于战争和反思的很多梗都刚刚才出现就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

  另外因为是俄罗斯视角,难免会有美化本国英雄的倾向,相比之下《兵临城下》中所表现的苏联军队现实状况更客观,还原程度更高。

  不过俄罗斯的电影继苏联解体后沉寂了这么多年都没什么特别出彩的(或许引进的太少,造成了大部人了解不深),这部电影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反之目前充斥银幕的不是各种爆米花美国电影,就是中国的小清新初识爱情愁滋味,聊聊我我最后he让人过目既忘。比现在的很多所谓的大片有意义多了,这么好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喜欢!

  《古墓迷途》观后感(四):《我们来自未来》 曲目单

  《我们来自未来》

  曲目单

  1.Marsel - Лучше нас здесь нет 没有人比我们更优秀

  2.Нина (Екатерина Климова) - Романс 罗曼司

  3.Солдат (Терентьев Андрей) - В руках автомат 紧握手中枪

  4.How Russians Fight (наша атака) 俄罗斯人如何打仗

  5.Heroic Song (финал атаки) 英雄之歌

  6.Lyric Latina (эпизод в стогу сена) 拉丁抒情诗

  7.Елена Терлеева - Ты и Я (титры) 叶莲娜·托尔列耶娃 - 片尾曲我和你

  8.Requiem (назад в будущее) 安魂曲

  不可否认,狡猾的编剧配合聪明的导演,就像81届横扫奥斯卡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富有创意,一样富有反思精神,一样富有回味的美感。只是安德烈【本片导演】玩的更贴近青年一代的生活现状,玩的更炮火纷飞更激烈更刺激,反而把要表达的主题内涵深深地掩藏在遗失久远的战乱年代,只用了几个简略的可以忽略不计的代名词:送牛奶的老太太、闪闪发光的银烟盒和平静的发颤的湖水作为本片穿针引线的道具,尽管它们并没有“神秘河”中蕴藏的巨大力量,然而喜欢玩游戏的上帝变态的用游戏的方式,把四个迷失方向的青年毫不留情的扔进了深不见底的兔子洞,任凭其折腾,赌注只是那四条随时都可能挂掉的小命,若干年后,只有四具不知道名字的骸骨被人发现,头颅挂在干枯的树枝上,被人当做靶子寻欢作乐,多么无情辛酸刻薄一针见血的讽刺啊!盗墓者挖出了自己的骸骨,还把自己的脑袋挂在树枝上当做枪靶子!上帝的玩笑都是悲剧型的,只是这一次变成了喜剧,只是这一次发了善心,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挽救了四名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子弟的生命和灵魂。

  片中穿越时空的战争场面占了影片的五分之四,或许厌倦了战争的血肉横飞还特意添加了温馨感人的爱情戏,然而却是一份不可或缺的佐料。卫生员惟妙惟肖的眼神传递出的信息,远远大于她在战场上不顾生死履行卫生员职责的分量要重,当婉转柔情的歌声穿过时空永久的停留在伯尔曼的耳中之时,眼睛中流露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战争的早日结束是伯尔曼无论如何都不能体会到得的感觉,那是一种比爱国热血更加沸腾的期望、憧憬,那是一种对远离战争逃离战乱世界的梦想、哀求,正像大士临死前舍命阻击德军询问伯尔曼战争何时结束时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他或她并不像两国的领袖们更关心战争的胜利方是谁,在炮弹能把人震傻的环境中,无论谁胜利,无论谁的炮弹能够停止攻击,当生命不会无声无息的消失,当炮弹不会激起大地的浪花,当手枪和子弹被诅咒,当坦克和轰炸机躲进地狱的时候,也许一切将会变的美好、幸福,然而导演最终的意图却止步于此:

  当摧残肉体的战争机器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时,出卖的灵魂的“利益纳粹党”以更大规模、更精密的战术悄无声息的以每个人的人心为战场挑起炮火纷飞的记忆,当他们的战争被更大的利益集团终结的时候,也是另一场更大群体的战争拉开的序幕!只是这四个人侥幸逃了出来,逃出了“万”字标志的魔掌,逃出了挖掘骸骨的噩梦,逃出了战争游戏的诱惑,逃出了无所事事的玩弄,在方向迷失的大雾里,上帝抛下了一个兔子洞一样的指南针,打开了又关上噩梦般的潘多拉魔盒,当大梦初醒,迷雾散去,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古墓迷途》观后感(六):当荣誉被贱卖

  曾经听闻奥运健儿出售自己的金牌。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够在国际赛事上摘得桂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至此其价值已经完全得以体现。在此以后,金牌的价值或去处由物主决定,我想这也无可厚非。然而当出售的物品换作那些象征着祖国和荣誉的军功章呢?俄罗斯电影《我们来自未来》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

  有关时光穿梭的影视、文学作品不计其数,有关于亲情的诸如斯皮尔伯格的《回到未来》;有关于爱情的比如《时间机器》、《触不到的恋人》。而有关战争的作品也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从相声《关公战秦琼》似的荒唐幽默,到前些年曾经引起部分人群强烈反响的《寻秦记》。或许这样的幻想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要是春秋时候,某一国用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步枪、突击步枪会怎样?要是三国的时候有一国有主战坦克,战局又会怎样?”而这部《我们来自未来》,不但给了这种幻想一个合理的解释,也给出了我们这些似乎已经远离硝烟许久的,从小浸泡在和平氛围中的军人、地方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大课。

  影片故事讲述了一群俄罗斯的主流青少年(特意强调主流是为了让我们的青年对号入座,“非主流”们暂时不被列为我们讨论的社会人的行列中)他们当中有熟悉二战战史、受过良好教育的进步青年;有受某西方超级大国文化影响的带有朋克范儿的摇滚青年;有文质彬彬,一副良民百姓模样的俄罗斯小青年;还有为我国青年所熟悉的俄罗斯“光头党”成员。

  虽然各不相同,但他这个“四人帮”却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贯彻落实者——主营业务就是寻找俄罗斯境内曾经在二战中爆发过战斗的地方,挖掘苏联烈士们的遗骸,从中找寻军功章、武器等物予以贩卖。

  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伙“四人帮”从他们罩着的“动感地带”中发现了一处苏军的工事,通过分析和发掘找到了一些有趣却没什么商业价值的东西:几份作战文书、一把苏制“TT1930/33”7.62mm手枪(此枪为我国后来仿制的“五四”式7.62mm手枪原型)。有些失望的“四人帮”借酒消愁,几杯下肚有人提出要试试枪,于是别出心裁的某人就拿根木棍挑了死去烈士的头骨作为靶子,见状的某文化青年急忙拦阻,与击发时刻把枪口朝向了天。也许是对死去烈士亡灵的不敬引来了什么,之后便发生了怪事。一位送牛奶的老妇人突然出现,一边给“四人帮”倒上故乡的牛奶,一边聊起自己儿子在苏德战场上的的英雄事迹。听得云里雾里的“四人帮”嬉皮笑脸地搪塞走了老妇人,临别时还许诺帮她找到她的儿子。此时几人突然在刚刚找寻到的公文包中发现了他们四人的士兵证,而日期赫然写着“1942年”……觉得事情不对劲,越想越后怕的几个人跳进了老妇人提到的湖中游泳,指望能清醒一下,可没想到的是当他们爬出湖面,面对的确是枪林弹雨和苏联红军的同志们……

  带着士兵证的“四人帮”于是糊里糊涂地穿上了军装,投入到了前线战斗中。期间他们终于明白,自己对英烈们不敬招致的惩罚必须用“还愿”的方式来解决。最后,历经磨难、爱情、生死考验的四人帮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时代,开始用全新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应该说,剧本创意的基点非常很有趣,战争的场面、道具、视觉效果的营造还是比较出色的,虽不及《九连》、《风暴之门》那样火爆出彩,但是专业性和临场感效果可圈可点。可惜的是具体细节的交代上比较粗糙,人物的刻画也不够鲜明。特别是(估计是出于投资商的市场预期)片中离谱的感情戏不仅做作,甚至影响了整个故事的主线,可谓是极大地败笔。

  情节中,“四人帮”的“残忍”任务,以《拯救大兵雷恩》一片比对,此片是对“四人帮”这个小群体的拯救”;《拯救大兵雷恩》是对雷恩这个个体的拯救。从中心来看,《拯救大兵雷恩》片是对个体的人性进行了“善”的升华;此片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缅怀和对他们崇高精神的歌颂,同时也是俄罗斯当代青年的自我拯救。

  片中某良摇滚青年童鞋和某光头党童鞋有这样一段对话:

  摇:听着,切列普,士兵打赌说很快要转入进攻,这样的话,很明显必须赶快离开这里。

  光:那保卫祖国呢?谁来保卫祖国!?

  摇:靠你和我们保卫,就像拿空话当手榴弹!

  当前,以生长在改革开放前沿的“80后”为代表的一代国之青年已经逐步接替了50、60、70后们的担子,挑起了建设祖国的大梁。记得前几年的《中国青年报》曾经长期开辟专栏,激辩“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的确,相比前一代人,“80后”们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坎坷与磨难,他们(尤其是城市“421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少有吃苦的经历,但或许转型期的社会给了他们这些人的不同待遇让一些人还是能够崛起于阡陌之中,而即便是那些曾经衣食无忧的“小皇帝”、“小公主”、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中一败涂地的部分孩子中,还是有大部分能在50、60后们的长辈英明领导下走上沧桑正道,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审视世界,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运行规律。

  当然根据“林子与鸟”的正确论断,同理可证其中也涌现出一大批立场鲜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所谓“红卫兵”和“愤青”。真正的“愤青”含义,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以下维基百科的客观介绍。之所以先进的“愤青”们被骂做“粪青”、“FF”,行为被骂做“意淫”、“YY”,主要原因就是像郭德纲相声中说的那样:“谁发明的网络啊?要是没这东西我这气儿哪儿发去啊!来吧,骂街吧!”这群人应该被正名为“网络暴民”。但是话说回来,即便是真正的愤青们,能够把自己的宏图大志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指导自己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同志们又有多少呢?

  我想,看完这部片子,那些能够发现自己“眼高手低”(要说“80后”最大的毛病和通病,必是此条)毛病的知识型红卫兵们,应该认识到,是时候“知识分子劳动化了”;而那些“无为型”红卫兵,更应该认识到,自己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自己与建设祖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应当以“大跃进”般的精神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与实践热潮,全身心扎根一条战线,又好又快发展自己。须知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抽象与逻辑关系,充分认识到宁静而致远的重要性,还要真正把“致千里”的工作落到“积跬步”的实处。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永远是干好一件事的核心,成天心里“一山还有一山高”的跳槽思想害公害私。许多人一说干不好什么就怨天尤人;一说社会风气就说这不好那不好,太浮躁。尚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是导致这种周遭环境的关键促因。如果因此又陷入了“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的错误方向中,消极怠工,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我们客观评价一下,这样的人如何实现社会价值呢?实现不了社会价值,那么其所鼓吹(想必也是信仰)的思想及其所谓“爱国”不是一纸空谈又是什么呢?怪得着别人骂么?有资格回敬骂他的人为“汉奸”吗?

  片中的“四人帮”经历了战争,因此当正常生活得以继续的时候,他们对和平和生活、生命都有了新的认知。战场和生死只有上过战场的才能参透,但是有些好的东西,不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我们都应当坚持。陈胜吴广的先进事迹源自他们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源自对意识形态的追求;“大跃进”、“文革”等时期虽然我们犯了错,但是当时倘若没有人民心中“抬头仰望北斗星,一心想念毛主席”的追求和人民心中被激发出来的渴望新中国强盛,企盼本民族复兴的崇高思想,又怎么能让这些继承错误越范越离谱呢?现代人追求的东西是一种极具流通性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纸张,如果说当年“文革”那样的错误是因为全国人民和毛主席绑定,导致一个人的错误通过社会的链条无极放大的话,那么如今和货币进行绑定的人们无疑也会继承货币的弊端。

  货币在其诞生初期就有着许多天生的巨大矛盾,这点即便是当今公认的比较“硬”的货币(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前还有一些婊子学者们特别鼓吹的所谓美元“硬通货”论,有人是有知但无耻,有人是无知兼无耻)在脱胎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时也是如此——以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代替还有几十年开采量的,元素周期表上排79位的重金属元素,这个事儿事出有因,不是说“钱就真值这个钱”(众所周知,有点废话了)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大学》中早有云:“财聚则民散”。

  看完片中把烈士军功章拿去卖的场面,心里很不是滋味,而大尉同志、护士同志为保家卫国英勇捐躯的场面更是令人对这种行为怒火中烧。然而这只是一部外国电影揭露的广为人知的“显规则”,在国内来讲,此类产品的销路一直也是很不错的,从这点上来说,这部片子很好地点了题:“要信仰,还是钱?”类似的拷问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不无忧虑地思考过,并且在公开场合提出了著名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英明论断。而30年来的实践,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好好反思一下。而作为思考青少年的电影,这篇以评述青少年为开端的劣文至此还没怎么提及“90后”的问题。对于他们,想过一些,也说过一些、做过一些,但是收效甚微,要说崇洋媚外的人说的真对,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对于一个曾经丧失民族自信,并且基本丧失民族文化的,社情民情极其复杂的民族来说,日韩文化特别是源自(又是源自!)上影的日本动漫、曾经用来奴役伪满洲国国民的色情文化——业已演化为当今世界文化遗精的AV;美国作为“和平演变”和“奶头乐”理论重要武器来打响文化超限战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还真就是糖衣大杀器。我们这个靠文化同化异族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华民族或许会走上被洋人、东洋人(特别是东洋人擅用的)“师华长挤以制华”的不归路?请有关部门等反思!

  就像那句广告词:“女人的事情女人办”,生活在1840年以后空前的和平时期;空前的改革开放创业期的“90后”们那些事儿,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最理解(但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能理解),自己才能对症下药吧!(但愿他们愿意给自己开药)在此我想对其他几零后们再次疾呼一句:“别再为了钱贱卖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祖国的未来!”

  写完这些,将它们强力插入QQ空间之际,《少年国说》再次响彻耳畔,用“何去何从”虽有些不切题,但是应当不太为过。同时,这个标题也具备一定的标题党意味,借此来让大家猛烈点击一下,更好地宣传一下吧!

  《古墓迷途》观后感(七):真的很好的一部电影

  还有更要呼吁我们的演艺界能不能我们也做出一些这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不用总弄些黄、赌、赌的呀。

  《古墓迷途》观后感(八):虽然简单,但饱含深意

  不是很懂电影上的技术和手法,所以做为非专业人士,关注更多的则是电影情节和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剧情的一开始,表现了四个桀骜不驯的俄国年轻,他们的很有才华,有的赋予诗情,有的则颇为叛逆,甚至对于二战怀着否定或是质疑的态度。他们做着自认为很酷的,纵然是对于冒着对于昔人将士们大不违也再所不惜。而正是对于历史的冷漠,也让他们经历了另一番历练。

  一位送牛奶的老妇人,把这些年轻、无知、冷漠的少年,送上了战场。在战场中,他们经历了生死,体会到了爱国、领悟了爱情,更是对自己的历史观有了深刻的修正。

  简洁而轻松的叙事风格,明快不失轻松的电影语言,将一种壮烈的情怀,拍出了教育片的效果。看着剧中四位男主角赤身裸体、只有两只手用以遮羞的时候,不禁让人忍俊不止。想来,在中国电影中应该很难看到这种的描述,纵然有也不会像这部影片中那般明快,就像剧中人物说的“看起来像个天使”。

  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让人反思,却不会心痛,建议有机会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

  《古墓迷途》观后感(九):值得我们学习的主旋律

  《古墓迷途》观后感(十):最容易被遗忘的 总是历史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45年5月9日

  战争中的人们是不知道战争的结局的,但我们知道。当我们带着已知的答案再去重读那段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带着全知全能的仿佛造物主才有的局外人的视角来居高临下的审视那场浩劫时,我们依然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切肤的痛楚,无助,还有迷茫,因为我们是局外人……

  一个个故事铺陈在我们面前,无论它多么悲惨,我们总能读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结局:坏人死了,好人胜了,世界因而和平。

  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在片尾等着我们……

  但是,战争中的人们知道结局么!?当然不会,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问答。那么他们以什么样信念支撑着战斗、生活、相爱啊?!

  无从知晓(过于政治而非人性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不是无法想象,而是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我可以罗列很多可能的选项,但是仿佛都不准确……为国家?为民族?为爱人?为亲人?为战友……仿佛都不是,又仿佛全都是。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说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一场接一场战争上演。历史无法走出这个怪圈,即使有前车,仍然会有后辄,而且不止一个。究其缘由,皆起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贪婪!这是人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所谓的弱肉强食,被美妙的冠以丛林法则的名号,于是合法化了,冠冕堂皇了,再也没有了心理负担。

  战争无法避免,对战争的遗忘同样也无法避免,甚至受害者的子孙回去崇拜当年的凶手,崇拜那个杀了祖爷爷,侮辱了祖奶奶的罪犯。理由有很多:军装很帅、造型很酷、理论很煽动……甚至:他们现在拍的电影很好看、服装很时髦、明星很多……我已厌倦了用数典忘祖形容这些人,惟愿早日成熟……

  当下一场战争来临,共赴国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