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10篇

2018-07-23 02:1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10篇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一部由刘奋斗执导,廖凡 / 莫小棋 / 任达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一):漏洞百出满分作文

  看电影的时候脑子里不停的杀出两个词:野心纯粹

  这部电影是刘奋斗,廖凡,莫小奇他们的野心的相加。就像鼓槌击打鼓皮时嗡嗡的声音。你能感受到的完全是一个个眦着牙,立着眼的野人。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要正正正正给你们表演一会挖心掏肺。

  廖凡那种完全是便秘式的表演,吐字缓慢,横眉立目,但演的认真之极。莫小奇近乎自虐的挨打受罪,脸被抽得通红,还要继续平静的表演。

  年轻人的野心,让我感觉到纯粹。我能感觉到他们对待成功,成名的那种野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野心,纯粹的,让我感到了海水的冰冷,更感到了火焰的炙烤。那种爱致强烈独特气味

  所以,电影是成功的。不管是从商业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说都是一次满分的作文。

  但是在一天后,我又开始对这样一个漏洞百出,又无法自圆其说故事产生这样的纯粹产生怀疑。看起来生机勃勃,又不起推敲的脆弱起来。

  其实这部电影很大的魅力在于廖凡的表演上。那种充满张力感情,在追究其表演层之下人物内心支持来,又没了力量

  《一半,一半》和金基德的《坏小子》从人物到故事上都有很多相似性。就廖凡这个角色来说,《坏小子》你能感觉到人物他的行为是源自内心那种挣扎痛苦东西。而《一半,一半》我只能更多的理解为自虐,精神变态。就像王耀自己说的:“我喜欢干这行!”

  这样王耀和丽川之间的爱情就少了很多正当的的因素,一个让人唏嘘爱情故事,也就整体虚弱空洞,看起来莫名其妙

  刘奋斗把小说背景整个置换到香港,其实很妙。置换到一个陌生地方情绪容易出来了。但是,为什么丽川明明是个香港人,却说了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导演续集在做铺垫

  如果这部电影是个命题作文,那么刘奋斗一定得到了满分。这和当下中国电影的感觉都不一样,很特别。而且,沙滩的几组镜头拍的很好,我想了一下中国电影里好像没有这样的干净唯美的海。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二):爱一个男人底线

  这片子在讲爱情,但似乎又不是。灵与肉原来是可以游离的,但结果会是血肉模糊万念俱灰的。

  改编自王朔的小说,这回是确确实实地改编,改编得故事已面目全非了。

  廖凡的长相仍旧透着一股不讨人喜欢的邪气儿,演员是否能前程似锦除了有到位的角色演绎且此角色经典到百年难遇之外,确实很大程度脸蛋气质撑腰,他、还是保佑和前者的缘分吧。莫小奇在本片中的感觉让我想起同样为前程而艺术献身的郝蕾在《颐和园》里的演绎。似乎在汤唯脱颖于《色戒》后,确实很多女演员心中泛起涟漪,但命数终究天注定。

  爱得纯粹,爱得惨烈,爱得一败涂地

  爱一个男人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是为他付出身体?是肯和他远走天涯?是情愿为他堕落?还是甘心和他走上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每个人对爱情有不同投入态度,但这一生一次的爱该不该义无反顾地赌下去,献给他?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三):我有没有爱过你

  红色在水里散开,像飘缈在霓虹灯下的氤氲,丽川就像一开始王耀说她的那样,‘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受不了了,你就躺在这儿,把热水打开,用刀片一划,安安静静的去死’了,她是真的活不下去,还是因为王耀说,等你先去死,我就告诉你我爱不爱你

  印象中的丽川总是穿着这样一条白得耀眼吊带裙,干净得如同她对王耀的感情。第一次她在海滩边的悬崖上脱下这条白色裙子,把自己交给了王耀。第二次她在五星酒店脱下这条裙子,把自己交给嫖客。

  他们一起被埋在沙子里,1秒,2秒……8秒,在快窒息的时候,在丽川快呼吸到死亡的味道时,她发现自己离不开王耀,于是她去五星酒店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开房帮王耀挣钱,也不想与他形同陌路,成为两个世界的人。

  总是有这种旁人看起来愚蠢的爱,王耀折磨她,打他,骂她垃圾;她为爱他贱卖自己,她举起巴掌想给他一耳光,却落到的是自己脸上,她拿着刀想杀他时,我恨得她为何下不了手扎进去。

  想想那个当初纯洁如白裙的女子,在海滩上连亲一下都生气的最后怎么就变成了和谁上床都无所谓烟花女人,那白色的裙子最终还是被鲜血染红。

  8年后他再次被埋葬在了沙里,1秒,2秒……109秒,丽川的骨灰不会挣脱出来,为他拂掉头上的沙粒,让他再次呼吸。

  电影结束了,反而也不恨王耀了。人都是感情的奴隶,被鞭打被训斥被折磨还是没有一点脾气,今晚该做饭,明天该拖地,该干嘛还是得继续。反正王耀他自己知道,心里烦得那点事是为了谁,他硬要装得毫不在意,那就只好谁痛谁知道了。

  可是爱都爱了,何必这么折腾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四):狰狞的爱

  纯洁的丽川偶然的一次机会接触了嫖娼头头王耀,之后渐渐的爱上彼此。可是王耀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想借助别的方式忘却这种情感。包括逼迫丽川和嫖客做爱,自己和别人做爱等等方式。

  丽川也为了报复王耀跟随了王耀的仇敌,和自己的最好的朋友结婚,最后王耀在一气之下说如果你想听我爱不爱你,那就去死吧。最后丽川割腕自杀,王耀出狱,得知真相后也自杀身亡。

  作为靠坑嫖娼主来换取生存的这么一个职业,爱情不是美好的,爱情就意味事业终结。而王耀也就是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他说过他不是和他的仇敌一样是为了生活选择了这一行,而他是真心的喜欢这一行。因此当真正的爱情降临的时候,他要面临着一种抉择,到底是要爱情还是所谓的事业。王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爱情抵抗,其实他恰恰是中了爱情的毒。越是拼命的去抵抗、排斥一件事情,越说明他在乎。

  王耀捍卫了自己的事业,一次次伤害自己的女人,最后成功逼死丽川。王耀被抓,同伙也化作鸟兽飞向天涯海角,出狱后的他,失去了所有,静静的和丽川的骨灰埋在沙子里,真真正正的面临自己的内心,体味自己的爱情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五):烂片好片,一年里总是一半一半。

  今年,着实看了不少难以释怀的烂片。

  但是我觉得我以及剧组外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说谁谁是一部烂片,是一个烂导演。因为,我们对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没有参与,更没有像他们一样的付出。

  正金马奖之前,廖凡的企宣很用力的发通稿,我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好多封。其实,加上我之前的印象,对影片对导演对演员,承认确有些反感

  在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即将揭晓的时候,廖凡的表情严肃紧张到每个人都看的出来,作为一个演员一个等待着肯定的演员,我觉得他当时的表情是真实值得鼓励的,不假装潇洒也不无所谓。那一刻我觉得,这部电影我还是得看一下,不管之前的第一感觉如何。

  然后就看了。

  然后心里比较咯噔。

  我当真觉得一部太过用力的电影会让人感觉尴尬。比如之前的《硬汉》我也有这样的感觉,甚至,看完以后当场摔掉手中的毛毯,对身边的人说,这电影,什么跟什么!硬汉和海水火焰一样,让我能深深体会到它想引申出别人的深思,它想囊括很多种表达方式,它甚至在向很多个很多个大师与大作致敬。我不知道这样的感觉对不对,因为我毕竟看片不算多,有的只是对‘致敬’、‘大师’等词语基础概念,还有,就只剩下我的直觉,我自认很敏感的直觉。我常常觉得尴尬。比如看到这些片,比如看到快乐大本营很硬拗的搞笑,小S的老梗,SJ每次跳一样的舞步……

  太过用力,太急于表达,太想不一样,太爱造就脱颖而出惊喜,反而煮糟了一锅粥。不吃,浪费食材。吃,难以下咽。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六):一半是成功,一半是失败

  首先从原著小说讲起。

  改编者为什么尊重原著小说?当然这个故事本来是人家的,你拿来赚票房,当然人家原著作者,也得分一杯羹。

  咳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王朔原著,但是免费给刘奋斗改编。当然可能是看好刘的实力。所以免费。也有可能是借此想更大宣传自己的作品

  这个我们姑且不讨论

  那么改编成功?失败的原因在哪呢?

  在这里我们举例说明:

  第一,完全尊重原著的改编,《一座城池》,原著韩寒。电影从头到尾就是配着画面朗诵原著。大段的朗诵式独白,贯穿全片

  第二,略有改动的改变,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著茨威格。就是把故事整个的搬到中国来,故事的时间背景,人物背景全部本土化。当然这是一种十分讨巧的方法,非常省力,但是有着浓浓的本土气息

  第三,大刀阔斧的改变,原著面目全非。《法国中尉的女人》,原著约翰·福尔斯。完全改变原著的故事设定,唯一传承的是所谓的“原著精神”

  第四,介于以上三者之间的改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剧情没有大改,但是实在内容,变成了香港,人物变成了2男1女。结局还是女孩自杀。

  可见改编,本来就是一件难事,可谓是面对改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改动幅度大了,观众会说你不尊重原著。改动幅度小了,观众照搬上荧幕,没有新意

  其实改编的关键是什么呢?

  关键是电影好看

  要嘛改编,要嘛自己写故事。

  记住现成的果子,不一定好吃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七):与原著无关的一个香港故事

  王朔小说里那个男主人公无恶不作,奸淫掳掠,这个故事也是个纯情的故事。改变后的电影里面,这个女孩儿爱得再深,穿得再白,这个电影也是个色情场面。并不是电影不好,只是其实他跟原著无关。如果你试图用这部电影去重温王朔的小说,那又是白费工夫

  廖凡一改警察形象,没了《像雾像雨又像风》中那幅萎缩状,摇身一变,恶棍一枚。平心而论,他帅多了,他的形象果真比较适合这种相由心生一目了然的变态。女主演胸很大,她稍微一脱,漆黑的电影院中大家就心领神会了,台词念得很清楚同时还很没有感情,除此之外,并未留下过深的印象。总体来说,如果不考虑原著小说,电影还行。若将之与王朔的文字连在一起,那只能说又是一部至多深及腠理的片子

  那本小说早已是过时的事情了,可是美女爱上流氓的故事还是不断的上演。只是此流氓不同于彼流氓。王朔总是把故事写到床上为止,后面的事情留给博大头脑,还纸张一面洁净。而这部电影的角度是从脱衣开始拍,让人无法不怀疑这名女子的青春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装出来的?

  小说中有一个场景终身难忘,当吴迪举报了他们的当晚:

  ——————我搂住她,她推开找,下了床,拿枕巾擦干了脸上的泪,鼻子堵塞地说:“让我再好好看看你。”

  她打亮台灯,俯脸凝视我。她用手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水,仔细地把我看了又看,凄凄地笑,关灭台灯。屋里又陷入一片黑暗,她走了。那最后一闪而逝的是张什么脸哟!那样娇好、美丽,又充满深深地绝望和惨淡。那天晚上,我们都感到了巨大危险的迫近和前所未有恐惧。 ——————————————

  那一句让我再好好看看你,远胜一万句我爱你我恨你我想你我等你我要杀了你等等等等...而这句话并没出现在电影中,我很遗憾,没有看到我等了很久的镜头

  小说中还有一个场景,说吴迪自杀“手腕切的口子肉翻得象小孩嘴唇”。电影中只是将这名大胸女子至于浴缸中让其更加性感,死得也很性感,却没能拍到这样既具冲击力的效果……不过也许这个效果本身并不适视觉。只是我,曾经长长久久想象过那个场景,从小孩嘴唇中汩汩的流出鲜红的血……

  这一切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但这不能说明电影不好

  这是一个在香港发生的变态故事,一位风尘女子爱上一个变态流氓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八):你我间的太极

  没有看过原著,也不知道剧中生活到底被描述得够不够真实,但能肯定的是其中那些人物情感的确存在着。故事的载体是小混混与纯情少女,但电影所传达的似乎远超出了这两个人的纠葛,太多的片段和场景其前后呼应无法不叫人回味、让人心有余悸。   

  抛开剧中的人物角色演绎,导演的表现手法,效果好坏寓意不谈,让我久久不能平息的是丽川和王耀异乎寻常固执,那份令人窒息到崩溃的边缘却还始终执迷不悟的感情。    

  丽川在遭到挚爱的人身心侮辱并反复经历了爱人欺骗心理折磨和极度绝望后,为什么她还不放弃,不缴械投降,而是紧追他不放?

  王耀在丽川为他付出几乎“自己毁了自己”的巨大代价,就连他兄弟都忍不住爱上了她后的事实里,为什么还不肯低头,不和她妥协?他表现得那么不在乎甚至冷漠麻木的神经为什么会在看到她和棍子在一起时会突然间暴跳如雷?

  丽川就像在跟王耀在打着一场心理战。一开始她对王耀欲拒还迎,故作姿态,偶耍性子,但这些都只是普通女孩们恋爱时都有的正常情绪,只是遇上王耀这个异类,不仅不奏效,还使他提高了心理防线:“你改变不了我”。王耀,他不想卷入这场战争。他有爱一个人的能力,这不假,但他缺乏维系爱的能力。因为他没有被爱的安全感,所以他只求曾经拥有而不想也不敢面对以后漫长的相处。他也曾说过真心话,“坦白的说,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同时也不会去相信任何人,只有工作,不停地敲诈,我心里才会踏实。”也许是他的职业不容他这样做,也许他是为了丽川好,但是他真爱另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解决的问题么?极度缺乏安全感迫使他将自己包裹在没有他人的世界里。即便他在刀枪棍棒的血腥中镇定得像个铁人,却不敢直面自己的爱情,他怕自己败下阵来。最后,他也差点败下阵来,却还一直逞强坚持,抵御住丽川因爱生恨的猛烈报复攻击,守住了自己的堡垒,没做丽川的爱情俘虏。但在丽川的骨灰面前,他的感受又如何呢?他把握住了自己,但最后也还是因为丽川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没有安全感的悔恨和愤怒中爱只能像火焰般燃烧,也许死了,他才能平静,才能安心。  

  ------------------------------------------------------------------------------------------------来个分割线^+^

  一口气看了两遍,第一遍在线看的,第二遍下载的,发现在线的删了不少。不过也好,正是删了情色的场面才更专注于剧中人物的感情。除了那带寓意的白色裙子出现太多让人感觉矫情,以及一出拳就有人满脸鼻血的场面有点造假之外,还真喜欢这部片子,那种只有靠身体才能表达和宣泄的情感在王耀和丽川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很多人一样,想起金基德的《坏小子》,两者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但《坏》最后的结局似乎温暖些。

  -----------------------------------------------------------------------------------------------------------

  几个印象特深的片段..   

  * 爱情证书 *

  王耀两次问丽川:“说你爱我?假的也行。”

  王耀在向丽川要承诺,要事实。这句本应从丽川口中说出来的话,在第一次,她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应了王耀:伸出自己的右手与他的左手指指相扣,这让我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爱情坟墓 *

  在王耀企图威逼丽川下水时,丽川略显高傲地说:“那我要是不愿意呢?” 但丽川敌不过王耀。

  无助的她要去海边,在他们俩被埋入沙坑的过程里,似乎寓意着爱情死了,丽川重生,但最终她失败了。因为王耀他耐得住,够痞。  

  * 导火索 *

  丽川婚礼那天,王耀冷冰冰地吐出句话:

  “你不就是想知道我爱不爱你吗?等你先去死,我就告诉你我爱不爱你”

  丽川始终在向王耀要答案,而王耀,你也太直了点。     

  * 八年前后 *

  八年前,沙滩上有两个小孩,帮王耀和丽川埋沙子。数了8下。

  八年后,在沙滩玩耍的两个小孩如今只剩一个,帮王耀和丽川的骨灰埋沙子。数了107下。

  8年的光阴,王耀失去了最亲的兄弟和最爱的女人。也许他希望用99年的忏悔在意念上来弥补。也许,唯有死才能让爱情永恒。      

  其他无关男女感情的...    

  个人觉得每次在王耀团伙犯案前奏起的背景音乐,很不错,有种别样的感觉,不明不白,但感觉超好。    

  敲诈罗先生的那段台词似乎荒唐但却让人笑不出来。一切都像是王耀在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但一看到罗先生那副张皇失措的表情就觉得很过瘾。   

  “郑重,快跑” 王耀被警察突袭压倒在地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怎么了,我cnm怎么了” 我想,在警官(任达华)砸浴室门的时候,王耀就预感到丽川出事了。他怎么了,他撕心裂肺德吼,他急啊,这些都是他最亲的人,他不想他们俩有事,但这些人也都只有在最危急时才能得到王耀的真实回应。平时他是个跟谁都能立马吹胡子瞪眼火冒三丈的人,他不敢露出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最后的片尾曲,也许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吧,让人意犹未尽。不是为丽川的死叹息,也不是无奈王耀的一意孤行。只是其中有太多的疑问、不解、无奈和叹息,太多说不出的东西。也许我们都明白,也都曾经体会过,但其中交错混杂的情感,谁有理得清楚?百般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我将真心付给了你

  将悲伤留给我自己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

  将孤独留给我自己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爱是永恒的旋律

  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

  爱曾经是我也是你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

  却将自己给了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九):“新锐导演”的玩火之作

  国内电影界似乎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有些所谓“新锐导演”以获得外国电影节的认可为荣,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导演因操作违规而遭受国家新闻出版机关处罚的事情,比较有名的就是导演娄烨,多年前因《苏州河》被禁止拍片几年,去年又因《颐和园》一片再次被禁拍五年。类似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连姜文的《鬼子来了》都未能幸免等等。这些电影除了操作违规之外,还或多或少的包含有影片本身的问题:不是有政治影射,就是存在暴力色情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符合的内容。虽然我们对自己本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也是颇有微词,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也有一部分导演故意渲染社会的某些黑暗面,以暴力或者性作为宣泄手段,心底虽然知道被禁的可能性不小,不过这种电影往往是外国人喜欢的,所以更多的就去参加外国影展,换去所谓的“名气”,如果最终真的被禁,就成了人人乐道所谓的“禁片”,反而是增加了作品和导演本人的“知名度”,一举两得。

  这部电影《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是导演刘奋斗的第二部作品,之前的《绿帽子》评价尚可,刘奋斗就发挥自己做编剧的优势,将很多年以前的王朔的一部作品《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改编为自己导演的这部电影。不过电影看过以后,发现电影距离原作的差距太大,这首先就是这部作品的一个失败之处:改编不成功。重要的是,导演将作品的背景由原作的北京转移到香港,使得原作者浓厚的北派的文化背景荡然无存,可笑都是,剧中的有几位主演却是操着一口正宗的京片子,与片中其他演员的粤语混杂在一起,显得尤为不伦不类。如果不是片尾出现的“改编自王朔原作”的字样,估计很少有人相信这是王朔的作品。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导演刘奋斗可能自有理由,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这部作品的资金和背景来自香港,最终就会被定位为“香港电影”,在一些审查和送外参展上就会有利的多。不过为了这个原因牺牲作品最重要的背景因素,不知道是不是得不偿失。

  这部电影据说原作时长有130多分钟,我欣赏的是碟版,只有100分钟多一些,估计是在国内发行时的版本,删减了很多内容。不过就这些内容来看,被删减的部分大体就可以猜测到了。这是一部充斥着暴力和些许暴露镜头的影片,电影多处斗殴的镜头,血淋淋的令人难以直视,其中还有一处男女主角在沙滩上斗殴的镜头,男主角撕扯女主角的头发,演员的投入程度让人觉得头皮发痒,心底发闷。此外,在一些暴露场景上电影也是“不惜羽毛”毫不吝啬,虽然笔者观看的这一部已经做了大规模的删减,可是还是有多处“惊艳”的镜头出现,尤其是男女主角在厨房里先是接吻将舌头咬破,接着就在地板上“投入XX” 的处理,简直就是集暴力血腥与情色诱惑于一身,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电影,其目的也大体可以猜测一番,外国鬼子对于这种内容从来就不缺乏兴趣,尤其是对于在他们看来“有些神秘中国人”的生活,也是兴致极高。对于这样一部既有暴力,又有情色,还有在西方颇受欢迎的“香港黑社会”的内容的影片,确实能够满足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国鬼子的窥探癖。只是不知道,导演心里自己是否明白:这些人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民众?这些故事,是否就是我们社会的真实的典型体现?

  还是回到电影的内容来。电影讲述了一位女孩爱上一个以敲诈为职业的男人,并最终为之殉情的故事。这个情节说起来简单,可是在这部电影的表达里,总是觉得让人不舒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影的主旨是在宣扬爱情,可是对于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来说,他们之间的所谓“爱情”更多的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首先,电影的男主角是一名拉皮条似的敲诈客,不是说坏人就没有资格拥有爱情,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的恶远远大于他所体现出来的善。他一方面宣称自己“以敲诈为乐”,坏事做尽,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亡命之徒,斗殴成性,杀人不眨眼。重要的是,在感情方面也是一个品行恶劣的人,在泡上女主角的同时和其它的女人上床,并一再羞辱女主角,导致她割腕自杀。这样的男人,爱情更多是一种玩物而已。其次,女主角是这部电影最为莫名其妙的一个角色:莫名其妙的出现,莫名其妙的爱上这个敲诈犯,最终又莫名其妙的“为爱情奉献”,成为男人的帮凶,用肉体来帮助男人敲诈,最终又莫名其妙的自杀。关于这个女人的一切,只能用“莫名其妙”和“可怜又不值得可怜”来形容,尤其是她对这个男人所谓的“爱情”,只能用愚蠢来形容,虽然电影中这位女性角色喜欢穿着白色的长裙,一副纯真的表情,却是掩盖不住这个角色背后的迷乱和空洞,留给人的,也只是那“波涛汹涌”的外表之下的愚蠢和可悲。

  也许,导演的主旨是想表达由于不确定的爱情而带来的互相伤害的悲剧,这个主旨是好的,可惜在这两个角色身上,体现出来的只是因肉欲沉迷带来的相互吸引,而对于二人感情的来源和发展,交代不明,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互相伤害,这种伤害带来的不是对爱情的惋惜和同情,而是一种说不出的对女性的可怜和麻木,甚至可以说,这里面的所谓爱情远远没有达到能感动人的地步,作为观众,只是漠然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甚至盼望这种所谓的爱情早点结束,也许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归根到底,作品对于王朔原作的改编是失败的,仔细阅读以下原作,类似的框架下也是讲述了一个爱情的悲剧,不过远远要比这部电影打动人心

  这部电影肯定进入国内的院线的可能性不大,导演刘奋斗之前也早已扬言“放弃国内市场”,看来,他寻求的仍然是一种所谓“国际认可”。不过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放映时,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不久前在香港的院线放映,票房也只能用“惨”来形容。看来,想获得国际认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没有姜文的才能,又没有贾樟柯那种寻求反映平常人生活变迁的耐心,只想凭借所谓的暴力暴露来换取电影节的“认同”,看来也不是一个什么好的捷径。多年前,我们一直批评张艺谋的电影是以“暴露中国的黑暗面来换取大奖”,不过从现在情况来看,某一部分导演比起他来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不过,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悲哀,还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十):翻开的刀口像小孩的嘴唇

  1

  许多人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流于浮夸。

  我承认,廖凡确实有点过。

  那种用力的狰狞,那种僵硬的淫邪,那种无来由的无情无义,说做作都算轻的,真正恰当的词,是***讨打。

  但如果有人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导演的白日青春性梦,在这个明晃晃的世界里,海内晏如,民风清纯,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

  那我告诉你,不,它就是某些人已完成的、正在进行的或即将进行的现实。

  2

  在我还蜗居于某个小县城时,曾与人喝茶。

  有人贪热闹,呼朋引伴,吆三喝四,来的人渐多,乌乌泱泱挤了半屋子。忽然聊到暴力伤害。我说,打女人的男人,都是人渣。

  理所当然,收到一众讥笑。诸如女人就是贱骨头,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拳打脚踢谈恋爱;不打女人的男人都娘炮……

  有人笑眯眯地说,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和一干兄弟站在南昌火车站,狩猎一样,诱捕单纯的姑娘。伎俩很简单,见到提着大包,似有愁色的姑娘,就走过去,说有公司正招人,活少,薪水高,福利也好,你如果有兴趣,可以跟我们去分公司了解一下。

  那时防骗意识淡薄,女孩多数天真,几番问答后,便信了,钻进他们的车。

  上了车,脱身便是笑谈。

  他们把她带到出租屋,先强奸,再暴打,百般凌辱,从肉身到精神。直至打成惊弓之鸟,万念俱灰,被带到海口,送到红灯区,变成商品,日夜出售。一旦不堪忍受,试图逃跑,又迎来致命的殴打。

  “想跑?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摸到什么打什么,棍不晓得打断多少根,一个高压锅的锅盖都被我打扁了......”说话的人依然笑,像回忆蜜事。

  而我瞠目结舌。

  旁的人笑意盈盈,骂,“你这只卵崽!”与其说嗔怪,更像是默许。

  更可怕的是,在海口时,他们将洗脑、施恩,和行暴一起,多种控制方式多管齐下,使无枝可依的姑娘患上斯德哥尔摩症,产生爱情。可惜,之于她们,爱并非悦事,而是一种自困手段。就像寡妇守节,坚守着痛苦;就像多什叶派教徒,以自我鞭笞,当作交换恩宠的可能。她们从被迫卖身,切换为主动取悦,进献身体和嫖资。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到:许多人都曾经听说过,在活体解剖的时候,狗一边忍着痛,一边还舔着手术者的手......

  天空下,多少恶潜生滋长。

  多少美成为恶的祭品,或者,成为恶本身。

  3

  又有一个人,从前和我相识的,沉默而矮小,长年穿一件白制服,阔大无边,风来如旗,左右不定扫着他。也读王小波卡尔维诺,一起聊过两三回。

  有一次谈及过往,他说,那时他刚刚退伍,还没进入体制,在江浙一带混场子。所做的事,说好听些,是带女孩们上钟。说难听点,就是拉皮条。

  不知是因为孱弱,还是因为良知,他一直不是狠角色。他关心她们,帮她们治性病,听她们真伪莫辨的故事,为之动容。然而即便是他,也因为姑娘的忤逆,对其大打出手。

  那是一个缺乏底线的世界。

  让爱人用身体做交易,自己等着收钱的男人比比皆是;

  女友怀孕,男人催之堕胎,或曰“谁知道是不是我的”的现象俯仰皆拾;

  因怄气,将初生的亲生孩子置之不理的事情也非新鲜。

  暴力与冷漠随处可见,摧毁与背叛触目皆是,视感情如游戏者车载斗量。我再一次确信,人世间并非所有的爱,都是互相成全。许多想象所不能及的欺骗、败坏、背叛、死亡,在万紫千红的夜里,或沉默、或尖叫、或呻吟着发生。

  也明白了,刘奋斗并非荒诞的造梦者,而是现实的解剖师。

  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就是这个边缘化生活的切片。透过镜头看进去,其中蠕动的,是“何不食肉糜”者的肉眼无法看见的异相——爱的浓雾里,蜜糖与匕首一并前来。

  4

  在电影中,当王耀露脸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有一个女孩要倒霉了。他太狠了。也太有诱惑力了。如同鲁迅所言,“流氓的韧性”、“纠缠如毒蛇”,全都有。于是致命。

  王耀不是个好人。

  一个孟浪的皮条客,一个恶狠狠的敲诈犯,同时,也是一个邪魅的、无底线的情人。

  可是,对于久困于礼教的丽川们而言,孟浪,寓示着性魅力;狠,意味着力量;无底线,则暗含另一种自由。

  多年不痛不痒一成不变的生活,重重规矩加身,好女孩早已不耐烦。她们迫切需要被撕开,被指引,重见天日,去交媾,去疼,去燃烧,去疯狂,去不由自主地爱恨......

  于是,坏小子一旦出现,两相吸引,一点即燃。(这一点,我们从层出不穷的对霸道总裁、冷酷王者的意淫网文中可见一斑。)

  在海边的礁石上,王耀说,把衣服脱掉。

  丽川像得到指令,顺从地,将衣物一件件褪去。

  坏人对于好女孩的控制,就这样开始。再后来,他揍她,辱骂她,背叛她,出卖她,堕胎时无视她,怂恿她去死……她像走入一个句号,四面围堵,她出不去。

  也不愿出去。

  5

  为什么丽川以及丽川们无法离开?

  一,多数女人以能否获得心仪男人的爱,作为验证自己的方式。

  丽川不乏人喜欢,但“得不到”三字,就是永远的春药,让她蠢蠢欲动。

  只要王耀一天不在乎她,她就一天放不下。只要王耀继续冷漠,她就会以各种方式,来赢取他的注意。挑衅的,顺从的,背叛的,自我戕害的。

  是谁说,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

  二,她以为自己的受苦,会换得王耀的疼惜。

  所有的暴力伤害事件中,施暴方殴打之后,出于内疚,会有比往常更甚的柔情,来告慰受害者。

  就因为贪恋这点甜蜜,受害的女性一再忍受,动弹不得。

  但如若长期忍受,对于受害者而言,更可怕的,不是疼痛,而是心理遗毒。她们不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身体与人格都一无是处,她们对自己的轻贱、厌恶与摧毁,不比施暴者减少分毫。

  就像一种接力,你的摧残乍停,我就接过去,开始自我摧残。

  所以,丽川会殴打自己,会轻易地委身他人,王耀的朋友、对头,形形色色的嫖客。她说,对,我就是垃圾。

  再后来,她成了疯狂的兽,她吃自己的肉。

  她割开手腕,在新婚之夜独自离开。

  6

  近些年我越发无情,看艺术作品时总会抽离,告诉自己声色犬马都是戏,万不可当真。但这个电影不论看多少次,都难免怮痛。

  因为我知道,这是真的。

  那个穿白制服的矮小青年,还曾告诉我,依然是在江浙时,他亲眼见到一个女孩跑出宿舍,发丝蓬乱,脸上血迹狰狞。下手的,当然是与她有亲密关系的男友。半年之后,在又一次被暴力伤害后,她从六楼跳了下去。

  而在我出生的村庄,长年被贫困、屈辱、暴力控制的女人,无法自救与被救,最后患上抑郁症,多以一瓶农药了结此生。

  甚至我的友人,亦亲身体会过丽川式的伤害。那种与世隔绝的痛苦,成了她多年的噩梦之一。

  她说,被心理掌控和武力威胁愈短暂,摆脱的可能就越大。被控愈长久,摆脱就愈难。并且,多数不能善终。

  因此,人渣勿近,抽身要早,求助得快,往日情爱当抛则抛。

  丽川死了。

  更多的丽川还在。

  而我希望,王耀的火焰且留给他自己,你自去你的海水中,寻觅你的船只,寻一个叫郑重的人,渡往你的南美。

  :“翻开的刀口像小孩的嘴唇”,源自王朔原著中的一句话,触目惊心,思来极恐。那种致命的暴力,那种可怜的天真,正是丽川的宿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