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帕丁顿熊》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帕丁顿熊》经典影评集

2018-07-28 03: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帕丁顿熊》经典影评集

  《帕丁顿熊》是一部由保罗·金执导,本·卫肖 / 妮可·基德曼 / 休·博内威利主演的一部喜剧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帕丁顿熊》影评(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只可爱呆萌的小熊,只身一人来到万里之外的伦敦,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它全新而未知生活

  很喜欢这部高质量的电影,因为它在给我们带来快乐同时还带来了一些思考。每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城市需要时间适应与融入,而这一过程快慢取决于双方。帕丁顿初来乍到,用收音机里交给它的技能试图去融入伦敦,它脱帽与人打招呼、跟陌生人搭讪天气,可地铁站里的伦敦人都匆匆忙忙、无人理睬。当然这并不是谁的过错,这里要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初来乍到陌生环境时所面对的困难。即便是在Brown先生家,最初的帕丁顿也并不受欢迎,好在Brown一家为人善良,所以当它在伦敦的街头抓住小偷,赢得孩子们认可,再到后来被孩子打扮衣冠楚楚情况便大有改观。这便说明我们若要融入一座城市一来这座城市的人们要懂得包容、二来我们也要主动自己增添属于这座城市的个性。我想这也是伦敦这座城市所向我们展示一面,只要你愿意,它可以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人。有时候我们努力寻找的无非是一种归属感,它让我们觉得这座城市属于我,而我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员。影片内容充实饱满,就像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像Brown一家一样,城市中也会有像Clyde小姐那样的排外者,而相信这样人的阴谋狭隘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他们永远落后于时代的人。我想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衡量国际化与否的标准并不是它的地上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地下遍布多少轨道交通,更不是看当夜幕降临,它有多么绚丽多彩纸醉金迷,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是否足够的包容与和谐,是否能让这里的newcomer很快拥有一种归属感。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虽然还没有去过伦敦,但我相信就像是在影片中看到的,它和那些所有我喜欢的城市一样,一定是包容而有个性的。

  This is London, everyone is different, that means everyone can fit in.

  《帕丁顿熊》影评(二):Good luck

  主角是熊,讲的其实是人,宣传的是城市。

  addington的身上有很多容易引起共鸣的点。

  不远万里来到想象过许多次的地方发现想象与现实存在差距

  为此准备过许多但仍是手忙脚乱

  希望find a home但是眼前只有行色匆匆人群,没有人为它停留。

  这部电影熟人太多,尤其是演过Made in Dagenham的Sally,那里面她演的Rita给我的印象就很深刻,于是她的Mrs.Brown对我的杀伤力简直翻倍。

  addington孤独地坐在车站,只剩下帽子里的储备粮。它发现这个城市并不是他曾经想象的那样。本以为这家人就这么和之前的许多人一样走过去了,没想到那个穿红衣服的Mrs. Brown走到它面前,露出暖色的裙角,带着笑容和它问好,温暖到想哭。

  也许几乎每一个带着期待迷茫忐忑来到一个没有熟人和亲戚异国他乡的人,都希望能遇到一个笑容温暖的Mrs. Brown吧。

  其实这个故事里的小熊虽然坚强也很敏感,它会偷偷地听Brown夫妇对话,甚至在他们不相信它说的是真话,Mr.Brown要把它送到authority去的时候主动离开那个家,自己去找explorer。

  可惜explorer的后代想法与explorer不同。她不会给它一个家,还要把它变成标本

  它终于找到了答案,但这个答案叫惊吓

  万幸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它与Brown一家人不断磨合,各种机缘,这一家人和它建立感情信任

  如果它没遇到Brown一家人会怎么样?

  跳出这部电影,并不是每个Paddington都能遇到一个Mrs. Brown.

  能遇到一个示意你进来躲雨、给你食物的卫兵,就是很幸运了。

  也许那段充满巧合和喜剧效果的Paddington抓到小偷,上报纸情节和最后paddington写给aunt的信结合起来能给个答案。Find a home很难,但是在这个城市里有价值的话,就算带着different的标签,总能find a place.

  Good luck. Hope you find your place.

  《帕丁顿熊》影评(三):治愈人心

  家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贯穿了整部影片。电影开始,帕丁顿的叔叔阿姨就和年幼的帕丁顿组成了逗趣、温暖的家庭,可惜好景不长,一场地震摧毁了象征着家的树上巢穴房子毁灭象征了家庭的解体,于是年幼的帕丁顿只能踏上自己的公路之旅,从秘鲁来到叔叔和婶婶口中的那个伦敦。伦敦在影片一开始,就作为一个意象存在,由地理学会的探险家远道带来,成为熊一家的遥远梦想。于是地震结束,无家的小帕丁顿就漂洋过海,偷渡到了伦敦。此时,将帕丁顿看成是一个都市流浪儿也未尝不可,在都市街道的游走、地铁站的迷茫等等,影片都在描绘帕丁顿的孤独与无助,这种与无家所捆绑起来的情感刺激,正好铺垫从地铁中走出的布朗一家人,尽管看上去斗嘴和混乱,但家庭的温馨和紧密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也正是帕丁顿熊所缺少的。于是,无家的小熊和有爱的家庭,就天然的产生联系,走在了一起。影片在此贡献了不少有趣段子,帕丁顿熊与文明冲突正是产生影片中笑料的基本原因,而从叙事节奏来看,这一段插科打诨式的情节,也恰切的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头小熊的萌态和布朗一家人奇趣的随和

  《帕丁顿熊》影评(四):高能剧情,慎入!!

  帕丁顿的故事居然把我感动了,该死,真不争气。仔细回味一番,帕丁顿的故乡在秘鲁,而故事地点居然是在伦敦,一个邪恶的想法出现了。其实这个故事可以这么编写。

  开头和电影版的一样。在伦敦帕丁顿见到同样来自于秘鲁的伙伴,在他们的劝说下加入了其组织。(其实这个组织是流亡英国的秘鲁某恐怖组织,你们都懂的。)邪恶的米莉森特女士一直想收藏秘鲁熊,机会终于来了。和电影中一样,她绑走了帕丁顿。没想到其朋友们杀入博物馆,救出了帕丁顿。当然,这不可能结局

  帕丁顿很喜欢他的那些朋友,熟不知,那群人暗中勒索英国政府为其提供资金,否则就要炸毁伦敦大桥国会大厦(大厦表示又躺枪)。米莉森特偶然发现了动物园怪事,凭借着聪明才智,她发现一群恐怖分子动物园当做大本营,筹划某种行动。一方面,由于帕丁顿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组织将其作为棋子来推进计划实施蒙在鼓里的帕丁顿和布朗一家沉浸在幸福生活中时,某天突然收到标本师的来信。他们觉得这是一场阴谋从而没有理会。不聊,几天后他们得知了标本师的死讯。虽然其大家都痛恨那人,但是想到她父亲是叔叔婶婶的好友,帕丁顿还是决定去见她最后一面。在标本师留下的线索中,帕丁顿发觉了组织的真实意图,但他不肯相信。在家人的帮助下,小熊找到了真相。眼见计划败露,组织一不做二不休,将布朗一家囚禁起来当做人质,逼迫帕丁顿为其卖命。就在此时,暗恋米莉森特的库里先生突然出现。原来自从“女神”被流放到动物园后,这个大屌丝就一直追随她。巧合之下,他也发现了动物园的秘密。库里掩护帕丁顿和布朗一家逃走,他一直想成为英雄挺身而出,倒在了歹徒的枪下……(此处《当年情》的音乐响起)。送走了家人,帕丁顿独自回到下水道,他要和那帮疯子决一死战。

  再也没有人见过帕丁顿,也许他已经回到秘鲁了吧。布朗夫人推翻原本漫画设定,将那个“英雄”设定为了帕丁顿。在漫画的封面上,一只小熊戴着顶红色帽子,一只手端着Uzi冲锋枪,一只手抱着果酱……

  《帕丁顿熊》影评(五):因为有爱所以有家

  这部剧刚上映的时候就准备去看的,但是我实在是不想一个人跑去电影院捧着爆米花看完。所以一直都没有看。今天早早的结束了工作,正好是下午茶的时间,泡好了咖啡。做在沙发上浏览电影频道发现可以免费看了。毫不犹豫点击进去。

  说实话,真的很好看。当他把两把牙刷塞进耳朵弄出脏东西的时候,竟然还转脸看看有没有人进来,然后伸出舌头小心翼翼的添了一口。恶心的自己把整个卫生间都拆了。这个画面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笑的都岔气了。我感觉这个镜头真的很像人,有木有像人经常会用手搓自己的脚丫子然后放到鼻子下面闻一闻臭不臭。哈哈,可能我说的有点恶心,但是绝大数人都做过。

  因为有了爱,有了牵挂,有了担心,最后才把这只小熊救了出来。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就缺乏这种情感。爱?这个词该如何理解。现实社会中有好多夫妻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说她们没有爱吗?也许曾经有。只是被现实中的油盐酱醋冲洗的像白开水一样。有的人遇到困难了,却换来大多数人的冷眼旁观,他们有爱吗?曾经有。只是被骗怕了,被碰瓷碰怕了。所以越来越冷漠。都说是社会改变了人,其实是人改变了人。我们需要爱。

  《帕丁顿熊》影评(六):作为异乡客的果酱熊

  以伦敦为故事背景,一只秘鲁的果酱熊来到伦敦,寻找他的new home。碰巧遇到布朗一家,然而生活上常常闹出种种不适应的闹剧。故事开始描述一只外来流浪熊如何融入伦敦这个城市,或者说伦敦的布朗一家。由于成功帮助警察捉拿了一个小偷,收到了市民称赞,布朗家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给他穿上了家里代代相传的duffle coat。布朗家已经开始接受帕丁顿了。这只熊起初为了融入伦敦大城市可以说做足了准备,他学英语,本来吃果酱,结果变成了三明治,见人有礼貌的摘下帽子,练习和人说天气 etc. 然而真正到了伦敦发现还是种种不适应。穿上duffle coat至少从外表上更像一个londoner了。故事结尾说,在伦敦,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同时,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融入这座城市。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果酱熊出现在伦敦大街、地铁上,并没有人觉得奇怪。这足足就是无数个从外面去往大城市的你和我起始种种的写照啊。

  故事还有个反面人物,就是做标本的女人,她在追逐帕丁顿想做一个果酱熊的标本。所以布朗一家开始帮助帕丁顿逃脱女标本家的魔爪。

事情节没有惊喜,但是非常温馨,适合全家观看。

  《帕丁顿熊》影评(七):看喜剧看到哭

  电影开始之初,看着笨笨的熊儿,没感觉有多萌。

  紧接着看到他失去亲人离开家乡,独自一个去伦敦,尤其是胸前的上写着:请照顾这只小熊。看到这儿我就有点酸酸的,感觉就像是自己一样。

  每一个离开家的人,家人都希望孩子出门在外,遇到的人请温柔对待

  就像是小熊一样,独自离开熟悉的环境,就算到了目的地满眼的陌生。期待着有家人的小熊,就像是出门在外的我们,毕业走向社会的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对于社会有着期待,感觉会不会自己被寄予厚望。但是现实确实没有人理会。

  小熊也是。

  帕丁顿好不容易遇到一家人,开始和这家人接触,就像是在新的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期待着能够好好的相处,期待能够融入新的环境。初期的寂寞,初期的各种各样的小笑话,初期想要认同却有距离的感觉充斥着。

  怀疑自己的,怀疑周围世界的。

  期待温暖,又害怕恐惧不知道温暖何时又离开自己。

  误会后的离开,游荡,慢慢的世界,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没有自己的家,有的只有寞落的自己。帕丁顿独自在街上一家接一家的找当初给过承诺的探险家。

  就像是,离开温室的每一个人,在找寻自己合适位置。在不同的地方游离,但是,始终相信自己会找到。没有放弃的自己才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家。

  最后,全家合力营救帕丁顿的时候,很温暖,全家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情,为了家人。这样的团体怎么能够舍弃。

  再想想,整个电影虽然剧情是想象中的,熊,新环境,危机出现,最后大团圆结局。

  但是胜在全部的细节让人很感动,喜剧包装内核感人的。

  每一个人的性格细节突出。善良的妈妈,外冷内热的爸爸,敏感的姐姐好动弟弟,还有可爱的奶奶

  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的,藏有三明治的帽子,追着三明治跑的鸽子学习熊语的姐姐,爱动手的弟弟,还有那个吸尘器。

  古董店的小火车都可以很出彩,承载着主人公心境

  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在丰富着人物,剧情。

  让人看后不是感觉很空,还是有比较多的笑料的,尤其是女装的爸爸。

  人物和剧情有反差,才会吸引人。

  电影的剪辑中,有一个地方很吸引人,就是用熊的视野看整个家庭,就像是在看玩具卡通屋一样,展现每一间房子的主人的特色。

  但是时不时的用熊的视野强化第一人称,让人有代入感的同时,又有些跳戏。

  而且这只熊真的算不上很萌,有些笨笨的动作和喜感的表情倒是增色不少。

  音乐在电影中间,熊独自在街上的时候,感觉很烘托气氛。

  其他的也很不错。从喜剧中看出了不止一处的感动,看喜剧看到哭的剧情设置!!

  《帕丁顿熊》影评(八):泪点奇特(?)的我

  第一次流泪,该是露西婶婶给帕丁顿带上胸牌送他去德国的时候。——战争时期很多人把小孩子送上火车到安全的地方去,现在也还没过多久,他们不会忘记该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

  第二次流泪,是在老太太讲述当年的布朗先生的时候。“要用心去看你的父亲”——老太太如是说。在帕丁顿眼里仿佛风险分析师一样的布朗先生早些年其实也是个爱好无拘无束的冒险的年轻人,他和布朗夫人也曾坐着摩托车浪漫奔驰,即使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医院——布朗太太当时正要生下长女朱莉。那时的他们啊,在医院门口拥抱,天真地以为孩子的到来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但当布朗夫人出院的时候,布朗先生却已经把拉风的摩托车换成了安静稳定的汽车。抱着初生女儿的布朗先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神经兮兮:“请退后一点,我抱着孩子。”“请不要靠得太近,她还小,受不了花粉。”孩子啊,你知道吗,是你的到来,让一个世界上最胆大的男人变成了最胆小的父亲。

  《帕丁顿熊》影评(九):拟熊化移民

  以下为个人观影过程中流水账式的感受记录,大量剧透,主体消极,因为简评栏写不下,所以在这里占个地方,标个记号,以免自己看过就算。

  受人邀约去电影院前,其实不知道这部,搜索后:1.只看到小方块片名海报,以为是全动画电影;2.略微瞄到了豆瓣第一页三篇评论透出的城市情怀。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1.发现是真人电影时,因为偏离预期略有些失望;2.可能是联想到早前评论里提到的伦敦人文,那只会说话的熊让我瞬间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纯粹的移民故事。因此,在之后的观影过程中,我就基本get不到电影制造的那几个笑点了,有一种电影院里别人都在笑,我却笑不出来的憋闷。也有自我意识过剩的:你们都没发觉这其实是在说人吗?

  以下情节,带入人后:

  车站站台上,没有人因为看到一只带着脏兮兮帽子的秘鲁少年而惊慌,他们绕过他继续匆匆前行;布朗一家在失物招领场所看到他,少年用老式的英国方式打招呼,布朗先生抱怨着直接掠过他,而生性热爱不凡冒险的布朗夫人上前和他说话;餐厅里布朗先生看着少年不甚文雅的吃相忍受着难堪,少年用自己的语言报出名字,布朗先生一脸困惑;古板孤僻的邻居老男人看到被带入公寓的少年,对此感到不适,以及之后博物馆女馆长(我一度把她想象成移民局)所说的:以后这条街上到处都会是他们这种人(原句大致是“到处都会是熊”),他们会……

  以上种种,让我看不到一只毛茸茸的活泰迪童话,而是无比现实的人类世界。

  小熊第一次进入英国家庭,布朗夫人让他去洗澡,却没有教他如何使用浴室,浴室被搞得一团糟。这里纯当制造冲突了,后来发现这段夸张的大手笔桥段也确实被用作了预告片。顺便一提,浴室发大水那段,虽然能理解电影的夸张,但我忍得住吐槽却忍不住紧张,好像房子是自己的一样(居然不是担心小熊…),眉头紧皱起来,哈哈哈完全没办法放松 = =

  之后对于移民情节有一处最直白的表现,应该就是帽子店老板的那句“我来到了这里,但是我的心却迟到了几年”。这里可能大家都会心酸一下吧。

  总体来说,我没能从初期设定和电影的真人表现手法上把这当做一部童话喜剧来看。我想在影院中能笑出声的观众们未必没有意识到主人公所面对的现实,但大家依然直白地把他看成一只小熊,就是一只小熊。而我自始至终都没能回到这个设定。

  虽然没有读过原著,不知道小熊还有哪些故事,出过哪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洋相,遇到何种形形色色的人,但想必作者一定期望用一只秘鲁小熊在英国的新生活,让年轻的人们在憨态可掬的纯真联想中为他祈祷。作者期望用小熊代替那些异乡的面孔,期望用这种温柔的方式让英国的年轻人们探查到生活中的现实,期望他们意识到包容和接纳。然而我总是悲观地认为,可爱的小熊和现实世界中的外乡人,恐怕难以要求孩子们从同一种立场出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在教化意义上也很弱。(不知道为啥想到了《魔法保姆麦克菲》,拍了三部。)

  但是,电影的另一个着力点,在于布朗一家所体现的矛盾:以夫妇俩为代表的生活态度的差异。而布朗家的另一个矛盾正是在于“对待自己所不了解的异乡人的态度”。两种矛盾最终都被同一种东西解决:“心灵的开放”,尤其是布朗先生,回忆起自己无忧无虑时的生活态度,才改变了对小熊的态度。我认为“排异”是一种天性,“开放”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这是成年人无论长到几岁都有可能需要重新审视的课题。也许,比起纯真的天性、比起人类所拥有的同情、比起善良,“开放的心灵”,最终还是一个圆满的答案,即使它也同样不是一个新鲜的主题了。我们的心灵,并不只是为可爱的事物而开放,而是开放后,才能看到世界的美好,才学会放松。

  归纳自己的感受:

  作为童话,不够浪漫,在偏现实描写的生活中安排的笑点(对我而言)仅仅借助“熊”设定,有些孱弱,或者说对抗不了现实的冷硬。人类部分的笑点,比如邻居对女馆长的一见钟情、布朗先生在探险家协会的装扮、老奶奶和博物馆警卫拼酒之类的反而显得很妥帖。教化的主题预见性高,包括过程。女馆长的设定倒是很出彩,尤其在儿童童话中,居然安排了一个从小就黑化的现实少女,比较意外。

  《帕丁顿熊》影评(十):他只有,许许多多 果酱一样的梦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诗中的这一段有直击心灵的震撼,一瞬间想到的,是那只没有家的帕丁熊。

  他调皮,顽劣,无忧无虑

  果酱是最爱

  最珍惜的,是舅舅的红色帽子

  一往无前的勇气是利剑

  在伦敦下雨的街头,有一只没有家的帕丁熊

  他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棕色的毛发和发光的眼睛

  再大的火焰雨水都没法消灭的神采

  和果酱一样甜甜蜜蜜的梦

  他希望有人给他一个家

  能够挂念牵怀的远方

  电影里的乐队真是神来之笔,伦敦人的浪漫和生活

  帕丁顿的心境跌宕起伏

  逼得看官不得不融入他的历险

  人心本就无法一直正常

  谁又能肯定什么叫异常

  在街边捡回了那只熊的妈妈

  评估风险的谨慎的爸爸

  喜欢太空和冒险的儿子

  还是爱独处不善交际的女儿

  在那只带着红色帽子的paddington看来

  这是用全世界也交换不来的家人

  珍贵无比的家人

  是他梦中果酱般最甜蜜的部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