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弗和希索》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10篇

2018-08-04 03:3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10篇

  《希弗和希索》是一部由Kaisa Rastimo执导,Katriina Tavi / Tilda Kiianlehto主演的一部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一):少不了陪伴的爱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温情片,可我却感觉到一种用童话表达媒介进行讽喻的味道色调是彩色甜蜜的,情绪却夹杂着苦涩。希索跪在床前的椅子上向上帝祈祷那段,看了真是心酸孩子世界并不大,所以他们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万能的。自己乖一点努力一点,爸爸妈妈就会开心,这个家就能更好一点。可是成人控制不了自己犯错,甚至他们都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犯错。这个家里,最体贴可人的孩子是最透明存在,最霸道娇蛮的孩子才是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对象。忽视和误解,让不到七岁的希索崩溃反叛,最后在家人迟到的关注下回到父母怀抱

  确实,并没有完美的父母。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孩子,都是人生中第一次。好在这个家庭还是有爱的,爸妈会时不时回头关注孩子,尽管笨拙糊涂,尽管会偶尔落下她们一段。希索多容易满足呀,爸爸做的一个土豆娃娃,家人们一起用浴缸煮开水扮土豆吸引她,她就慢慢撕开了自己伪装的坏小孩面具。只是她需要的关注和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才能得到呢?邻居阿姨的面团游戏让她和家人和好如初,她知道爸妈是爱她在乎她的,所以安心了。可是她又感慨,“如果一直都做好孩子大人们是不会改的”。这只是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啊。大人们,你们真的蹲下来,让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让你们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平面上了吗?爱和时间是很强大东西,有在一起好好生活的爱和信心,家人之间的间隙都会慢慢被缝补。但故事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父母没有问希索发生了什么,没有倾听,他们简单地觉得,这只是一个一年级新生紧张焦虑反应

  希索背着她的小书包,在家人的目送中沿着花园小径离开家学校阳光暖暖的,她小小的样子轻快。希索并不责怪谁,她非常爱她的爸爸妈妈妹妹。她长大了,以后应该不会再尝试假装做一个坏孩子。她大概会慢慢明白,在不需要原因的爱里,有些事情选择理解和原谅,是更成熟做法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二):灿烂如花

  穷极无聊,看了一整日电影,过了一天唯一有印象的也只有CCTV1周日影院的《希弗和希索》。四处搜索,独《茂名日报》一家做了介绍

  没有扣人心弦剧情,没有艳丽无方的美女,但是,

  我看见,花园里绿草如茵窗台上开满鲜花

  我看见,女人穿着鲜艳衣服,绑两个滑稽的小鬟,身材宽大,但生活自在

  我看见,两个女孩一个懂事,一个活泼,谁也不忍不爱;

  我看见,母亲女儿阳台上玩耍,似乎又回到童年开始希望将来有个女儿;

  我看见,警察当起裁判,为让赢得冠军的小孩开心;

  我看见,花园里色彩鲜艳的面团,希望不快乐的时候也能坐在这样一桶面团里

  ……

  不知道这是否芬兰真实的生活,但毫无疑问的,我因此而喜欢上这个国家向往这种生活方式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三):芬兰版的《十年一品温如言》幼年温衡

  11月,渐冷。坐在床上,看芬兰电影《希弗和希索》。

  一开始,所有人的服装,彩色缤纷,犹如童话世界般美丽。渐渐的,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

  爸爸看起来是合格的大家长,却每天钻在实验室里,研究土豆,不肯看身边的女儿们,餐桌上只允许吃土豆,不允许妈妈做女儿们爱吃的面条。妈妈似乎是和蔼的妈妈,其实整天想着出门工作根本不会做家务,不善司厨,连土豆都烤糊了,不会做面包,洗衣服时,不由分说夺走了小女儿玩偶熊,扔去高温清洗、严重缩水,惹得女儿大哭。

  失职的家长,就会带来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儿。

  大女儿希弗简直是天使下凡,不但不需要妈妈照顾,反过来一直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她熟练使用吸尘器清理地板叮嘱妹妹在游戏前上厕所,帮妈妈洗碗,照顾调皮不懂事的妹妹,妹妹抱怨妈妈做饭难吃,在妈妈沮丧的时候希弗安慰她,晚上偷偷向上帝祈祷让妈妈开心,教妈妈做面包,收拾家里的残局

  而天使对面,有个调皮的小公主小女儿希索天真烂漫,古灵精怪,耍小孩子脾气,为了获得大家的赞赏和爱,常常哭闹,非常依赖姐姐,却又为了赢得运动会冠军,故意绊倒姐姐、偷偷作弊,被姐姐揭发后,假装受伤,卧床不起天天吆五喝六指挥家人满足一切愿望,被家人捧在手心,十足被宠坏的公主。可是,大人们喜欢的,就是这样天真浪漫的公主。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四):那是一个遥远的童话。

  逛豆瓣进入《希弗与希索》界面的,大多跟我有一样经历。应该是2005年10月左右在CCTV1下午的周日影院中看到的这部电影。当时我在上初中,转眼间大学都快要毕业了。关于这部电影只要看过的人应该都有共鸣。电影的内容记不得多少了。只记得有两个小姐妹,姐姐很懂事,妹妹很调皮,爸爸是一个研究土豆的科学家。妈妈和女儿们用气球装满水相互嬉戏。家庭运动会。在草坪上各种颜色的染料。当然最让我难忘的是最后一个场景:姐姐长大了要去读书,离开家的姐姐背着一个书包走在看不到尽头的路上。

  芬兰这个国家太美了,这么美的故事只会发生在北欧。也许这种电影只用看一次,但是一生都会记得。发生在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

  《希弗和希索》观后感(五):做个孩子

  “你是怎么成为一个大人的呢?”

  有时候我常常会这样问自己,大概就是从我开始学会为别人着想的时候吧。

  最近看了三部与孩子有关的电影,《希弗和希索》是最触动我心的一部。

  电影讲述了两姐妹希弗和希索成长中的故事,希弗作为姐姐,是两个小孩中懂事优秀的那一个,总是帮忙干家务,照顾妹妹,而希索就比较任性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吼大叫,撒赖耍泼。

“她是那么乖的一个孩子,从来不做任何要求,还从来不挑食,为了迁就我,还吃烤焦的面包,她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她自己都没发现,她就像个大人。”

  这是一天晚上两个孩子的父母在房间外说的一段话,而这时候希弗已经因为父母总是偏爱着希索赌气不说话一天了。

  是的,电影里小孩子表达生气的方式便是:“我再也不和你说话了。”

  我小时候也会这样。还会故意在和自己冷战小伙伴面前表现出和别人亲密模样,显示自己不和ta做朋友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那时候我常常会容易把自我摆放在高人一等位置上,但实际上又深知这种高傲并不对这世间有任何作用,然后又不得不做一些出挑的事情来引起别人注意,但失败概率往往很大,并修复不了友谊,还会背负骂名。

  这是我以前常常会陷入的社交循环,后来才慢慢明白并接受了自己的普通小心翼翼地藏好了那些骄傲

  所以在看到电影里希弗和希索各自用“不说话”这种方式来表现生气的时候,我内心真真是觉得亲切的。那其实是人们生气时一种很本能体现,却可能只适用于孩子。

  其实我并不会怀念儿时和朋友冷战那些赌气不说话的时刻,因为回想起来其实都是自己极重的自尊在作祟,并没有改变任何。

  但偶尔我会想念那个把自我看得极重要的自己。

  希弗在影片的最后说:“如果一直做好孩子,大人们是不会改的。”

  这是乖孩子对世界的第一次反抗,因为家人们爱她,所以开始尝试依附她的规则去改变。

  这是作为孩子,父母所赋予的最好的特权

  离开家是没有的。

  我记得母亲从小教过我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要多为别人想想。”

  我知道的,我也深知这在当代社交中的重要性,于是又忍不住把这部电影多看了两遍,让自己在她们的任性里多打几个滚。

  做个孩子,真好啊。

  -THE END-

  我把糖分给你吃,你别生气了

✈|微博:耳洞Piercin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