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本X》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本X》影评10篇

2018-08-07 03:1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本X》影评10篇

  《本X》是一部由尼克·巴斯阿扎执导,格雷格·提姆曼斯 / Laura Verlinden / Pol Goosse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本X》影评(一):个人体验

  自闭症也好,抑郁症也好。或其他任何,知道的,不知道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有药救的,没药救的。很多人都在和自己搏斗,不是要考第一名的奋斗,不是为了某个文凭,不是要创业,不是要当奥林匹克冠军。他们从一开始人生中某个时刻,开始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忽然不长个了,不是长得比较丑,不是被车撞断了腿,不是不小心撞到了脑袋从此偏头痛或成了植物人可能是他们感受到的东西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可能是他们特别不善表达,可能他们就是笨,可能他们就是不容易快乐。他们是不可理解,可他们在奋斗,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钱,名誉,被人称赞,敬佩,羡慕,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和大多数人一样。

  他们大概不算需要被关到精神病院的那种精神病,有感知能力,脑袋只是和大多数人稍稍不同,你说是出了一点点毛病也可以。可生活对他们尤其艰难。在试图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个人奋斗中,他们试图不给别人造成麻烦。可大多数人都在给他们麻烦,看他们不顺眼,想给他们些教训,或想在他们身上获得些好处,有些是肢体上的,有些是言语的,有些是精神上的。

  你不会去欺负残疾人,你不敢欺负精神病。你很容易对这种人造成伤害。因为你知道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他们不如你嘛,懦弱诡异,更别说谁都看他们不怎么顺眼。比如你有了些负面情绪,想打几拳,你不会往墙上打,疼;不会朝空气打,不给力;你大概会找个沙袋,软中带硬,正好。他们就是大家的日常沙袋。我想说的是,这种事在这些人看来,一种选择是他可以伤害你,但他对自己挺没把握,知道自己本来就和别人不一样,而又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所以处处谨慎着,万一这次一爆发前功尽弃。另一种选择是,不回击,不和这个傻逼世界玩了,你们丫都不值得,自杀,让你们后悔去吧,让你们从此恶心自己去吧。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忍。

  忍得住就接着奋斗,忍不住大概就是另外两种结局报纸新闻社会版常有吧。

  没什么好说的了,说得再好也没电影里的故事好看,更不解决问题。我觉得这部电影好,不是因为Ben没死,结局还算好。而是因为我高兴有人能这么理解这种人和事,还通过电影这个途径试图解释了一下,影响了一些人。我也想说”通过这个电影,希望大家能懂得……“,我再傻逼一些,或年轻几岁,也许会这么说,可我若傻逼一些,年轻几岁,也未必能理解这个电影。我也不能说我现在的理解就是真的理解,我也可能属于那部分人呢,感受理解事物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那部分人。我们都可能是那部分人,某方面的少数。

  这个电影对我的影响是:1,.承认有些东西是自己不了解,也不能理解的,生活不只是天天说天天过的那些,成功不仅限于成功学。所以若看到有人和自己或其他人不一样时,不要让他们的人生难过;2. 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选择伤害别人还是伤害自己时要谨慎,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选项;3. 尽量不自杀。

  《本X》影评(二):对那些不可言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在福利院义工时,一个自闭症的小孩冲上来狠狠的咬了我一口,当时的确很诧异这小孩的行为,但福利院的阿姨告诉我,这孩子喜欢你喜欢你就咬你,我不禁莞尔。

  反复播放本X的追悼会,反复看着本X被一群人拖下裤子画面,心有一种一次次的被撕裂的疼痛。我很讶异于自己为什么会感觉到心疼,仅仅是因为本无力反抗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嘲讽,作弄吗?不,是本的无望,在所谓普世真理下,在固有的社会观念传统习俗之下,在人世残酷的筛选规则之下,本的命运注定就只能是离开,只能是被剥离出这个世界。

  如果花园里有一条毒蛇,如果你的女儿在这个花园里玩耍,仅仅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几率被毒蛇要伤,在这条毒蛇被抓住之前,你会愿意让自己女儿到花园里玩耍吗?

  我相信答案否定的,JACK在众人的眼中也就是这样的一条毒蛇,不是吗?当影片结束,蔚蓝的大海包容了JACK的生命之后,当人开始拷问着到底是什么把JACK推入另一个永恒的世界的时候。当控方律师说JACK的生命本质邪恶的,那本质的问题只有一个,是不是唯有死亡一途才能洗刷曾经有的过错

  对于常人而言,适足就可以越过的藩篱,对本来说,是非困难的,人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就不行呢?就如我曾经最要好高中同桌,在我向他出柜后,对我说:“其实我想你可以改的。”我很淡然问一句:“你能让自己喜欢男人吗?”我们总是很想当然的认为身边贫苦的人只是由于他不求上进早就他今天的命运,不是如此吗?

  JACK,杀人了,为此他进了监狱,一直到24岁,他为他行为付出代价了吗?如果任何一个人的女儿被另一个小孩所杀死,而杀死你女儿的人,只是被抓进去关几年,而你的女儿本可以向神明要求获得幸福,快乐和安然一生的,你会认为JACK受到足够惩罚了吗?难道,你女儿的惨死的面目不会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出现在你的梦境?难道,你不想把JACK碎尸万段吗?JACK毁了许多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他自己的。

  本,离开但活着,我喜欢本那最后的微笑。喜欢影片最后本说的那句话:“人一见到马,第一个想法就是骑上去,可是从来没人问过马愿不愿意被骑。”没有人想知道马的想法,同样也没有人愿意去了解本的内心,是这样的吗?本。。。

  JACK,离开了,我既然无法指责于社会的不宽容,因为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冒险,同样也无法轻易的说,JACK的罪只有以死亡的鲜血才能洗刷。毕竟他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重担,在布满荆棘道路上行进,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带着万般的沉重。当那个双手染血的小孩,以JACK的面目重生之后,尘世美好足够让他懂得自己的曾经犯的过错是多么的不可原谅。只是我想问的是,这样的小孩子还会存在吗?孩子本该是幸福和快乐的,为什么一定要等小孩走上歧途,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之后,然后贴上一个标签说,他的天性是邪恶的?

  《本X》影评(三):需要死 来重生

  他忍受太多 所有人都告诉他 忍一忍 就会过去 像原来一样

  很多人 都是这样 因为我们都说 忍一忍 就会过去

  我们不得不自己告诉自己 拿起你的武器 武装自己 去反抗

  可是 我们还是在忍

  我以为Ben会放抗 会像好莱坞英雄一样 拾起十字架 这个代表救赎 重生的十字架 或者所谓的十字弓 一个武器 去打到那两个好哥们儿

  事实上 神 无法帮助他 就像Ben的妈妈说的 我多少次祈求神 希望他能帮助我 帮助Ben离开

  但是神 什么都没做

  就像Ben的妈妈说的 我多想祈求人们帮助他

  但是 当那段屁屁闹剧上演的时候 所有人都是看客 当那两个人欺负Ben的时候 所有人都是看客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Ben 所谓的帮助

  但是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才是Ben所需要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场报复 一个能宣泄自己所有情感 而不再让自己隐藏起来的戏 或者说一个理由

  en一直在寻找一个理由 或者说催化剂

  我真心没有想到Scarlite会是Ben自己想像出来的 他给了自己一个理由 一个催化剂 但是我应该会想到 我应该想到 Scarlite是一个虚拟人物 是Ben给自己灌输的思想 我想我过度的注意everyone了 那些周围的人 这应该是我们“正常人”所做的事情 而不是Ben这个hypersensitive person 这个过度敏感者所应该注意到的

  我很后悔有理解到Ben的思想 我第一次没有身临其境体会到Ben所体会到的 而这些 正是这部片子精髓所在 导演用了很多方法来让我们理解Ben的想法 让我们体会Ben的世界

  如果我能身为Ben 我可能会体会到那种 需要死 真正死亡一次 来重生的感觉 可能是那个选择性遗忘在作祟 我应该已经忘记了死 再重生的感觉 而融入到这个社会中了

  《本X》影评(四):社会猎杀

  社会猎杀

  ――关于<Boy A>和<Ben X>

  没有人可以选择眼色,正如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由哪里开始生活。褐色瞳孔绿色的瞳孔——人们似乎更习惯于用肤色决定一个人的优劣,即便这个世界上人类色彩是如此缤纷,最后萃取精华或者摒弃糟粕也仅仅依照最表面色泽智商高低或者合群与否,我们建立起了庞大系统来筛选这个世界中究竟有谁会被淘汰。人们善于违背规律,在自然选择之外另辟新的标准审视世界的优劣,无非是要想方设法的站在别人之上,以获快感

  同时评说两部电影,<Boy A>和<Ben X>。通过以往的劣迹人们分清了这个社会上有谁是潜在的危险,他们如同埋藏在各个角落炸弹,随时有可能爆发。而一个人对语言的依附能力不同,同样会招致横祸。那些成天谈师论道之人,口若悬河之人也却有优秀于他们之处,他们可以狡辩,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呼救。于是Ben成了人们所不待见的人物,而Jack则是一颗滚落街头的定时炸弹,无论他如何狡辩,劣迹与污点都无法洗刷。

  《蛮童之歌》中试图用明亮的英伦色泽洗刷电影中穿插的罪恶,但是同样的阳光却无法化解影片人们心中的恐惧。没有人可以谴责这些“不明事理”的邻居们索求安全权利,但是同样也没有人可以剥夺Jack正常的生活。社会本身就是矛盾的。影片最后在柔和的阳光中,Jack走到了码头旁,我们可以浮想在游乐场中所有笑声,却不能够忘记在这个男孩记忆深处,尖叫和忏悔才是一切。即便是将一个致悲之人投入最盛大的欢乐之中,也无法改变这个人的属性。但社会的关怀难道真的不能化解所有罪恶的阴影?而我们更多地看到,真正痛苦的是Jack自己,当他极力掩饰一切时,却更加痛苦。倘若这个世界上真的要有特定的悲永世存在,那么他难道不是在一遍遍舍弃自己的所有,而承受所有么?当所有人都高呼自由平等时,当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陷入一连串的相互诘问时,或许这个社会的公议会默许猎杀所谓的“小我”。

  或许撕成碎片的世界更有吸引力,Ben的思维中不存在整体的物象,他只能够在游戏观察人体动作形象。他努力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得以生存的人,而不是一个异类或者“天才”。人们婉言谢绝这个世界不断缔造神话,因为天才往往是先是社会的劣笔。电影的风格如同纪录片一般,将时间顺序打乱,使得观者总是认为一下幕就是Ben要做出傻事而以悲剧作收。影片中每个人的采访和谈话都在带出这样一个信息:Ben岌岌可危,这个世界施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负累也好,责难也好,一遍遍剥夺着他重新回到他人怀抱机会,将他驱逐到网络的虚拟之中。英雄,美人,或许这样简单童话情节在Ben的心目中同样一遍遍循环演绎,游戏中的人物与现实落差恰恰一遍遍拷打着他最后的自尊。那每天早上睡醒后的上线时间才能够让他将虚拟和现实对换,对他而言,现实的残暴恐怖才是虚拟而并忍耐的。

  两个被逼到边缘处的人物都在爱情泽下得到了新生。他们体味着一时的体肤的激切,忘记所有设防而投入其中。Jack试图塑造另一个自己,没有罪恶形如常人。而Ben则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让自己活下去,他是一个英雄,只不过在“虚拟”的现实之中没有一个法师相伴。“看见光”。或许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都因为隐蔽黑暗之中而无从来去,他们向前迈出一步只是为了活着而别无所求。Jack如此,Ben也如此。他们甚至无法思索衡量所有行动的后果。

  en或许还留有家庭港湾,即便那份温情只能在他的视线中支离而并不甚美。而Jack则全无倚靠。很喜欢他的房间,倾斜的屋顶投下一方阳光,他在如此寂静情境中听闻着自己的命运被一再改变。曝光,威胁,公害。当他的弱小和这单纯环境融为一体时,他是否更能够承受这个社会种种变相的猎杀?电影中时常描述一个人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挣扎,在两个人格之间踯躅。而Jack的这段经历却像是在蜕变中,一步失足,掉出自己所编织的茧而溃倒在世界的偏见面前。

  看过很多男孩的影片,描写一个逃学的男孩,有奇特孤僻性格失去家庭的钟爱或者与世界格格不入。导演们尤其善于描写男孩上学的路途,正如Ben在周遭的喧哗中颤栗地前进——童年的阴影在两部影片中都占了很大篇幅,Ben脑海中回闪的片断如同现在的遭遇,Jack的回闪则让观者看到了这个男孩所有的不堪。同样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弱者的故事,被欺负,被凌辱,而直至最后的爆发。Jack选择了用暴力玩弄这个世界,如同过去世界玩弄他一样;而Ben则用影像向众人挥下一个重重的耳光。“离开但是活着”,或是完全地离开。从两人“报复”社会的方式中便能瞥见宿命为他们留下的道路。

  面向大海,蔚蓝的大海。Jack和Ben都选择了跃入这片浩瀚。人们称颂大海为一种包容,而唯有此地是二人所能到达的最后彼端。人们张开了双臂试图拥抱所有人,而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在近在咫尺之时,人性的弱处便开始搬出一套自创的法则筛选去所有“卑贱”的生灵。而海却如此温存,近乎愚昧地接纳所有投奔向它的人们。二人的命运轨迹是如此相同,而在这一刻,他们同时选择了“离开”,却对生命做出了不同的回答。Ben无疑是睿智的,有人说他愚弄了媒体,但是当在所有人的嘲讽之下,这一点欺骗又算什么?曾经试想,没有这样的睿智,他还能如何解脱。这个社会永远缺乏自省的力量,人们善良地期许一切罪恶和丑陋最终会淡去,但恰恰不知,这些罪恶和丑陋的消失却要将善良与美好一同吞噬。受社会猎杀的人们还能有怎样的选择?留恋于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放弃生命拥抱浩瀚?Ben的睿智只属于他,或许这样的方法所能开释的也只有他,而对于在世界角落苟活的那群人,似乎只有戳瞎社会的双眼,才能让他们逃脱猎杀。

  说教下的仁慈和宽容规避了每个人心中的弱点和丑陋。两部电影只是翔实地记述了如此一个故事——落荒而逃的两个人,寻求了不同的结局。但救赎并不会因为两个甚是凄惨的故事而到来。感动的人会留下眼泪或者幡然醒悟,但扪心自问的行为不会发生在一人受感动之时。当现实的场景降临,所有道德底线因为生存而崩溃时,当堕落的生灵降落在你的面前,一个是布满污点,而一个备受凌辱而无力反击。会有人放下所有假情假义的面容,放纵地践踏他们,完成最后的围捕吧?我不得而知。

  《本X》影评(五):本X-----一个疯子的自我救赎

  《本X》——一个疯子的白我救赎

  作为一部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本X》天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天纶是其夹杂着访谈式独白的叙事方法,还是"双结尾"的结构设计,都充分展现了导演的才气。片中多次展现的脸部特写向观众反映了主角独特的观察视角,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几个怪诞的想法也真切表现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內心世界,这些足以说明导演下了很大功夫。但作为一部“冲奥”电影,导演借助电影来表达的观点更应引起观众注意。

  一是对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一不满是通过父母对本上什么学校而集中体现的,导演希望政府注意到这一特殊人群,他们有正常的智商,却无法和正常孩子相处。还有就是导演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不信任。我们看到在教堂里老师的哭泣和愤怒,但我们会发现还是那位哭的最多实践老师,他在和拿着电焊的学生对峙时所表现出的胆怯和得势是的“强悍”,是那么可笑也那么真实。宗教老师的责骂和校长的警告,从来未让学生停止作恶,或是让本感到安慰。因为他们看本就好似看“祥林嫂”,他的确值得同情,但不是我把他逼到这一步的,我又能做什么。他们更多的把本看成一个正常人,自已应该相对正常人一样对待他。而这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自闭到底是一种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养成的性格?自闭的学生应该上什么样的学校?而导演到最后也未能作出解答,因为本“正常”了,本不再会受欺负了。,

  二是导演对游戏世界的讨论。在影片中游戏深刻地影响着本的生活。无论是十字弓,boss,还是服饰,行为,在游戏中令人羡慕的本X困扰着现实中的本。但也是游戏给本带来了“红衣女孩儿”,是本X在提醒着本为什么活,该怎么活。游戏到底给本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本X,本是不是可能融入社会之中,本变成了本X,那他究竟是活在现实还是活在游戏中,而这只能有我们来思考了。在本与本X的胶着之中,导演还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源动力的认识,即:自卑使人进步。这一点导演很清晰的表现出来。在电影中,我们会发现本没有因家人的关心而改变,没有为照顾女孩儿而改变。本在教室被羞辱只能是本改变的导火索,绝不是根本原因。而本感受到的不安正是源于和本X的对比,是因为自己在现实中远不如在游戏中潇洒,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强大的自卑情结让本不断的隐忍,最终当本坚持不下去时,这种情结化为“红衣女孩儿”,帮助本完成救赎。

  而这部影片广受赞誉的最重要原因,是导演关于“生活”的讨论。当本在光线的环绕下俯视众人时,让观众不由想到了耶稣的复活。耶稣替众人赎罪,本为自己,本为自己的无邪赎罪。在人们的惊愕中,我们理解了他那“不需死亡的离世”。本不再讨厌女孩儿的口水,本知道怎样让母亲安心,本学会了微笑,本甚至知道怎样让媒体关注。而这只是因为本学会了说谎,本学会了自己最该学会的东西。本离世了,但本没有死亡。在影片的结尾,本X鼓励本骑上马背,体验正常人的快乐时,导演又一次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不要被他人奴役,也不要去奴役他人。

  在以故事为卖点的小成本电影中,《本X》的认可度是空前的,而这又一次验证了“鸡蛋撞墙”这一传统故事情节的巨大吸引力。在面对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时,观众总会站在鸡蛋这边。但当观众吃惊地发现鸡蛋没破,墙却倒了,那种现实中难以体会的满足感一定会让观众记住这部电影。观众不会在意在基本已步入共产主义的西欧社会,电影中的情节是不是会发生,观众只会欣喜一个疯子完成了自我救赎。而这或许会给当今的中国影坛一点启示。

  《本X》影评(六):结束=开始

  很早就下完了这部电影,却一直没有机会看,比利时的电影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按照从前看电影的习惯,过早出现的剪辑镜头让我怀疑这部电影会是一个悲剧结尾,但是却依然能让我坚持往下看,导演让所有人觉得本会制造一些事端,即便是从船上跳海的时候我都没能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开始。

  本在游戏里面是无所不能的,80级似乎也已经走到了游戏里面的尽头,然而现实里面伴随他成长的是无休止的被别人当成异类,不停的去医院检查,在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眼中这些都是极其无聊的事情,甚至旁人的关心和照顾在他看来都是那么千篇一律,然而这就是我们应该去了解的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内心。如果我们有机会去接触这样一个人的话,也许他就是这样吧。

  红衣mm虽然是他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然而正是这个从虚拟世界走到他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帮助了他,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这并非是旁人的功劳,而是本自己通过一种方式帮助自己与这个现实世界沟通,记得游戏里面的姑娘也曾劝说过他,并且不远万里来找他,然而本还是拒绝了这一次与真实人的沟通,但希望并没有破灭,游戏中的人成为他现实世界的虚拟角色。

  结尾那个场景让我想起了马语者,同样也是通过马来帮助自闭症患者,不同的是,这里本依然是和自己的想象姑娘口若悬河的说,不管怎么他已经开始了新生活,就像那个姑娘曾经说过的:结束=开始

  :配乐很棒,就是没有ost下载,只好在我博客里添加歌曲

  《本X》影评(七):如梦的救赎——《BenX》

  这是一个关于游戏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沉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迷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以游戏的界面做成的片头字幕——华丽,却虚无。然后,是一段纪实的采访——“总是要出了人命,才……”

  然后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主人公Ben——一个年轻人,一个沉溺在游戏世界的年轻人,一个不失俊美却尽显病态的沉溺于游戏的年轻人。

  影片看了开始的一半的时候,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告诉我这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关于青少年沉溺于游戏而不能自拔,最后毁灭自己的生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国内的新闻媒体上已经不鲜见到。里面的个中故事,不尽相同,却本质无二。于是我想当然的认定了这次是比利时导演尼克.巴斯阿扎用电影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都成为社会顽疾的此类现象——为了警示,更为了救赎。

  导演是个新人导演,之前是位影评人。触角也伸及社会的电视电影文化领域。因此,这样一个反映社会文化问题的题材,想必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一个迸发。

  还是说回电影本身。在电影看完以后,我才恍然发觉自己之前的猜测,只对了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它所想反映的东西,与我之前所想的,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主角确是沉溺于游戏,最后遭致自身生活的破碎,却与之前我所说的国内的“网络游戏沉迷”现象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国内近年来时常出现的“沉迷悲剧”,问题的根源,被认为是游戏本身以及不合理的游戏制度安排。受害者是因为沉迷于游戏,然后逐渐的失去在现实生活里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最后导致性格的孤僻,情绪的敏感,于是就容易产生极端恶性事件。而此片里的Ben,是因为自己自小有一定的问题,被认为神经敏感,夸张点说就是有轻度的精神病。但是其实他其他方面十分正常,智力,判断力等丝毫不输常人。但是正是他的过度敏感,致使他不愿说话,不愿与人交流,时间久了以后便逐渐被视为异类,视作怪物,遭人欺侮。而作为一个弱势者本应在身边出现的理解,关怀和帮助,却很难见到。于是,无知和残忍的人对他不断伤害,而一部分发现了问题的清醒和善良的人却大部分选择悄悄避开,小部分也只是微施绵力——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自身的和社会的种种问题,终于遭致Ben认为现实中他已无路可逃,无处生存,只有在网络游戏里,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在那里面,他是高级别的侠士,能够轻松的击败对手和怪物,还有一位理解并追随于他的美丽姑娘。

  也就是说,我之前所认为的情况,沉迷是原因,而孤僻是结果。影片里的情况,可以被视为前者的相反,孤僻是原因,而沉迷是结果。但是两者是否有着相通的联系呢?我认为两者可以被看作一个硬币的两面。事实往往是互相的影响和引发,最后酿致一样的悲剧——那就是受害者生活的毁灭。

  第二点不同,在于之前提到的那个姑娘,斯嘉丽。Ben的医生,老师,同学甚至家人,都无法给予他帮助。除了一个人——就是那个游戏世界里的姑娘。到后来,这个姑娘几乎是他在世间所能够感受到的唯一希望和美好,是他活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尤其是她甚至主动提出希望能到他的真实世界,他的身边来帮助他。但是我在看完影片之前一直都是以为她无法真正的给予Ben帮助的。现在看来,我错了。

  en如约在火车站等到了那个姑娘。他早已知道她叫斯嘉丽,也通过彩信见到过她美丽的面容,但是当她真的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仍然震惊而错愕,不知所以。他常年的孤僻,让他在自己最渴望见到的人面前依然无言。于是,他只能尾随,只能远望。到后来他甚至已经鼓足勇气坐在了她的旁边,但是也仅此而已——他已经满足。

  在经过短暂的“相聚时光”之后,他觉得此生已经无可留恋,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就在他决定将自己置身于永远的虚无的那一刻,还是她——把他拉了回来。她真的挽救了她。而且这挽救决不止于拉回了一具已经枯萎的躯体,更在于重新赋予了他灵魂。逐渐的,她让他重新恢复了清醒和理智。

  到最后,虽然斯嘉丽的虚无已经显露无疑,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她是真正帮助并挽救了Ben的——至少外表和形式上是这样的。当然,更中肯一点的说的话,挽救Ben的,还是他自己。斯嘉丽终归只是一个形象,一个符号,给予这个符号以意义的,还是来自于他自己内心里存在的那一丝美好,那一份理智。

  最后一个不同,是关于结局。我在看到电影的最后两分钟前,决不会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我以为主人公的种种境遇,就是导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安排——安排他走向最终的毁灭,遁入永远的虚无。这一次我大错特错了。

  导演别具匠心的安排了一个颇有意外的结局。Ben在最后,通过家人和斯嘉丽的帮助,自己设计了一出巧剧,安排了一次“无需离世的死亡”。在自己的追悼会上,揭露了世人的丑恶,麻木和疯狂。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局让人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我们千疮百孔的生活,其意义也许比一次简单的毁灭要大的多。但是,说实话,我看完电影之后所想的,其实仍然一点也不乐观。

  这不乐观,首先来自于导演只是揭露了问题的所在,却并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法。就像在影片里,最后人们震惊了,动容了,甚至愤怒了,但是最后那些有形或隐形的摧残者,又有多少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径?值得花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影片里Ben的救赎,看似有家庭的温暖和帮助,其实几乎全部来自于自己的美好意念和幻想——那个承载了他生活所有理想的斯嘉丽。我们不妨扪心自问,现实里的我们,会相信那梦一般的力量的产生吗?

  于是,最后,各位想必能理解我的题目。这救赎着实美好——却注定如梦一般。

  《本X》影评(八):美女拯救一切

  在表现弱势群体上《黑暗中的舞者》开了个很坏的头,主角无尽的委屈和坏蛋们的一再得逞没完没了的揉捏我脆弱的感情直至崩溃,强迫我放弃这些人类的短板,逃离这块造物的恩宠未及之地。

  ENX站台上要跳下去的那场正是我打算看完的最后一个镜头。单凭之前的东西这简直无法称之为一部电影,糟心谁不会啊,大宝真情时刻国外也有市场看来。

  导演天才,掐准了点派出美女,随后美女拯救了一切。美女拯救了笨叉;美女拯救了家庭;美女拯救了学校;美女拯救了社会...美女不但美而且智慧;美女不但智慧而且有爱...真若如此豆瓣的评分比例恐怕会倒过来,最后10秒钟人家告诉你美女只是咱们自个儿意淫出来的不算数哈哈。

  这手法怎么就这么像央视的走近科学呢?

  《本X》影评(九):该死

  弱肉强食,自然唯一的法则。

  人类社会源于自然发展至今,难免也无法逃脱这条定律。弱者有存在的意义吗?当然有,服务于社会的强者胜利者们,被榨取能够制造的尽可能多的价值,有时哪怕有些人的价值仅仅只可能让强者们发表下同情和感慨。殊不知,能够对弱者发表同情正是胜利者们最佳的奖品,也是他们获得这场胜利的标准之一。

  这个社会就是这么一个作用于“弱肉强食”法则下的系统。无数人削减了脑袋,所谓“拼搏”为了哪般!好、很好、更好、无限好的明天?其实,大多数人某一天恍然大悟了,潜意识里都能够知道自己的今生注定的路程,也许没有更好,可能不过如此,甚至惨不忍睹……

  如果你在这个游戏系统里追逐不到最好的奖品,寻求不出一条通往系统告知你的美好未来的大道,你还能做些什么呢?唯一能做的大概只有在这条已经笃定不变的路途上多欣赏些路途的美景,聊以自慰,虽然景色并不美好……

  当然,你也可以逃离这个系统。如本一般,自我了结,或者逃进另一个世界里。

  《本X》影评(十):自我救赎

  前几十分钟很压抑,到了结尾的时候掉下眼泪。

  大概我们觉得压抑也无趣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开玩笑”的方式,和被开玩笑的同学贯穿了我们的整个读书生涯。

  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高个子的女生,不合群也不和大家打闹学习也不好,很少说话逗她她也就是傻笑,同学们都说她精神有问题,尚不懂事的男孩子们去抖她的书包,甚至把桌子里的东西都翻出来。我总是叉着腰挡在她面前护着比我高了好几个头的她,把地上的书一本一本给她捡起来。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大概这种行为在印象中被打上了英雄主义的烙印,就去做。后来老妈洗书包的时候严肃的发现了一封“情书”——是她写给我的,我记得简单的一张纸上拿彩笔装饰了边缘,写着几句感谢的话。但,那可能是我人生收到的最美的情书了。

  后来,大家各自长大,高中毕业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问起这个人,有人说好像去世了。那一刻是恍惚的,我在想灯光下笑的特别开心的这些人,他们会不会因为曾经欺负过这个人有一点点愧疚,年少无知也好,有心无意也罢。

  我帮过她,想想就觉得温柔。

  有时候会在男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初中的时候和一个原来玩的很要好的女生发生了矛盾,30个人的班,她拉了15个人要远离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曾得意洋洋的想过这15个人甚至她都没有完全远离我。他们中的大多数男生会把我在那么多女同学中挑出来当男孩子一起玩,像是被几个人提着四肢一群人来踢,像是拿了我的皮套甚至脱了我的鞋不还我,像是把我按着坐在楼梯上拽着我的手把我拉下来,用多么恶俗的”开得起玩笑“的好心态维持着这种所谓的情谊。那个女生立志的再也不要和我说话的僵局是从她摘了我的皮套跑掉之后开始打破的,笔记本被从楼上扔下来漫天飞纸、带着汁儿的果冻盒子在笔袋里一次又一次出现,我也不知道自己高中怎么还会听她吐露心声。

  忘了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好像被欺负了一整个初中。初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当年为首的男生走过来和我碰杯说对不起那一年那样欺负我,灯光很亮,我转过头去假装和旁边的女生说话。

  我不原谅你,也不想记得你。

  真遗憾那一年我只是个直面排挤和老妈哭鼻子的小姑娘。

  本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她说,是时候成为你自己了。

  “葬礼”上校长面色沉重的说,他这一生都在奋斗,不是与自己的缺陷奋斗,而是与别人对他的态度奋斗。

  台下一直欺负本的两个男孩互相看着,有些些许的尴尬。

  直到那段可耻甚至丧失道德的视频被放出来,人群中开始张望。人们在找什么?是视频里笑着的面孔还是整件事情的发起者?

  最后排的记者用有力的肩膀抬高了镜头,大概用新闻人的敏锐嗅到了这件事背后的收益。

  它不是警察面无表情的说“这件事交给我们社会服务的同事来处理”可以搪塞的,也不是不足一分钟的自杀报道可以总结的,它应该是犹如一件杀人案找到了逍遥在外的凶手般轰动,毕竟,这个生命已经不在了。

  真辛酸,新闻报道果然不分国度。可是凶手真的只有一个吗?

  本是因为自身缺陷才被欺负的吗?那,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有谁是完整的?

  愿意被骑的马太少,愿意骑马的人太多,大概是人们误把自己的快乐当作马的快乐吧。

  我们曾经可能一样选择死亡,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死是一件多么胆小的事情。

  老师的帮助,老爸老妈操碎的心,满是童真的弟弟,这些都要一并被毁掉了,还有正在路上的斯嘉莱。

  本,如果她还没到家里,那就让她来心里吧。

  因为我们总会孤独,而孤独中,生命全靠自我救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本X》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