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2 02:3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精选10篇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一部由张建栋执导,冯远征 / 梅婷 / 王学兵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一):别太恨他,他只是个可怜病人

  安嘉和,这个家暴人物被冯远征老师演绎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号称“90后的童年阴影”。说实话,我小时候也被安嘉和阴影过,打老婆狰狞面目配上阴森的音效不敢直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作为国内第一部家暴题材电视剧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对于骂安嘉和说得已经太多,我想说一说他的可怜之处;而对于同情梅湘南也说得够多,我想说一说她的可恨之处。就是常说的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从安嘉和的视角妻子梅湘南提出“不要和陌生男人说话”,剧名已体现出安嘉和的病态心理,他无疑是个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然而他的“病”在他作为著名外科医生光环下被隐藏,妻子梅湘南说,安嘉和受过高等教育完全有剖析自己心理问题能力,然而就是在这种本需要治疗心理而又被妻子无视及拒绝态度下,安嘉和家暴越演越烈最终成为了杀人犯

  冯远征老师之所以能把安嘉和这个人表演得惊悚入木三分,是因为他懂得安嘉和除了是个遭人恨的家暴丈夫,还是一个可怜的、无助的精神心理病患者。据新闻报道,因为安嘉和这个家暴角色实在深入人心演员冯远征老师在饭馆吃饭曾被大妈莫名其妙的打了,可见观众对家暴者有多痛恨,甚至不愿意用理智区分演员和角色,上去就暴打无辜演员。

  安嘉和、安嘉睦两兄弟父母早死从小相依为命,受尽欺负,是安嘉和作为哥哥义务本能弟弟拉扯大,把他送进警校,最后做了警察说明安嘉和是个上进心极强的人,否则他不可能成为著名胸外科医生,他供弟弟上学进警校,说明安嘉和是个有责任感男人。他对待他的患者很细心很周到医术又好,说明他是个有职业操守水平称职大夫,然而就因为小时候被欺负的成长经历,安嘉和丧失了常人健康心理,又没人愿意帮助他治疗心理疾病,所以他尽管认识到了自己的病态却陷入深深的自控无力感,一步步走入家暴的深渊

  张小雅、梅湘南面对家暴无疑是受害者,然而对于他们的丈夫安嘉和而言,他们却同时也扮演着逼死安嘉和的“凶手”。事实上,不管多爱在精神疾病面前都是要濒临崩溃的,我们不否认安嘉和与两个妻子之间的爱,但是不是真爱已经被悲剧结果检验。真爱在面对困境时都时常险象环生束手无策,何况于面子工程的爱,毕竟里子比面子重要

  张小雅可能没有意识到安嘉和的家暴是心理疾病,所以选择了用车祸来掩盖自杀来维护安嘉和的名誉。但梅湘南已经明显知道安嘉和的家暴行为是精神心理疾病,却只是口头上让丈夫去看心理医生,并且对丈夫表现出了冷漠、拒绝的态度,不断用语言刺激安嘉和这个病人,使得家暴一次次上演不断吃眼前亏。从这一点说,作为妻子梅湘南是失职的。第一,如果她面对病态丈夫能温顺一些,避免用语言去刺激丈夫,那么家暴是可以避免的,可是梅湘南却是不服软一次次傻傻地吃眼前亏。第二,梅湘南是个中学老师,完全有能力分析意识到安嘉和的心理疾病却不愿意帮助丈夫积极治疗,而是选择逃避、忍受的消极态度。对闺蜜刘薇的良言相劝置之不理,甚至认为刘薇是嫉妒她的婚姻。虽然梅湘南最终向刘薇认错了,但那是受到深刻家暴教训之后的觉悟,她对刘薇的苦心明白得有些晚,所幸有得救。

  梅湘南的婚姻观和当代女性很像,婚姻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放任不管然后选择抛弃,没有一点积极的解决问题态度。东西坏了不是修补而是选择抛弃,当代婚姻抛弃的成本太低所以很多人不愿意选择修补。而在古代,妻子一旦离婚很难再嫁成本很高所以古代女人选择了凑合,态度积极的修补一下夫妻感情,态度消极的就凑合忍受着过吧。我们看到梅湘南刚结婚时幸福洋溢在脸上,当第一次家暴后他选择了隐忍,如果他积极帮助安嘉和治疗心理病,通过心理治疗疏导、排解,可能他们的婚姻又是另一番幸福的景象了。诚然,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婚姻关系好坏从来只关乎双方对待婚姻解决问题的态度。消极的,自是问题很多;积极的,一般都差不到哪去。放任问题不管,最终只能被问题压垮。

  虽然最终梅湘南重见光明了,然而代价却是搭上了好几条人命,梅湘南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高兵、梅建刚、叶斗、安嘉和这四条人命之上,对不起这样的幸福享受起来胆战心惊。梅湘南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消极的索取,他的人生信条:抛弃没用的,拥抱有用的。也许哪一天郑同患了精神病,她依然会选择抛弃郑同另寻新欢,她不会真正爱上任何男人。虽然安嘉和的爱是病态,郑同的爱过于奉献,但起码他们都会用力去爱,但梅湘南显然懒得用力,谁给我温暖我跟谁凑合就行了,男人是谁不重要,幸福才是重要的。

  作为梅湘南的闺蜜,刘薇是个经济独立依靠男人的女强人,如果不是命运不公绝症带给了她,她是能一直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梅湘南用了一段残酷的家暴婚姻加之几条人命的代价来认清刘薇的话是对的,而刘薇真正懂得婚姻不是委身于人换取舒适,而是信任平等自由、积极地相互谅解。梅湘南最后明白刘薇的苦心代价实在有些沉重

  最悲剧的当属哥哥梅建刚,小时候为了给妹妹梅湘南被强暴出口气打人进了监狱,出了监狱没几天又因为发现妹妹被家暴的事情被安嘉和弄死了,实在死得太冤了。也许梅湘南会争辩,我又没让哥哥去打人,是他替我强出头。但事实已经铸就,但凡梅湘南懂点事儿也不会让家人担心甚至搭上了哥哥一辈子和一条性命。梅建刚、叶斗都属于脑子缺根弦的角色,面对危险却不自知,反而一步步自作聪明丧了自己的小命。

  关于安嘉睦喜欢嫂子梅湘南,他曾说找媳妇要找个像嫂子那样的,不喜欢胡妮娜,奈何嫂子眼瞎却看上他的哥哥安嘉和。梅湘南曾对安嘉睦说,你哥要是有你一半通情达理就不会像现在。安嘉睦在哥哥自杀后,带着惶恐心情南下深圳试图向嫂子吐露心声终由欲言又止。梅湘南说,她对安家的人有阴影,她绝不可能选择安嘉睦。安嘉睦殉职当天,梅湘南儿子出生。

  对于家暴题材的连续剧主题当然是“反对家暴”,但在家暴的极端案例下能看出婚姻关系悲剧的来源,以及产生婚姻悲剧的原因,我想这才是看这部剧另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否则反对婚姻关系家暴永远只是一句口号,永远无法消除家暴的实质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二):因爱生恨,如何维持两者平衡

  按照一天两集的进度,终于把这部小时候就闻风丧胆的国产家庭暴力剧给看完了,看完以后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这部戏的最初想法。以前之前听人说这部戏很暴力,很恐怖,而且宣传海报和片头曲的视频都是狰狞面孔镜头,又加上在国内反响巨大,我就没敢看这部戏,印象中,这部戏就是老公深夜在家里露獠牙一般的打老婆,仿佛把老婆娶回家就可以随意蹂躏,打老婆的新闻我经常看到,街坊邻居也有这样的家庭矛盾而吵架打架,但是都是那种生气的,打完没什么大碍,两方哭一场,想通了就和好的,但是,这部戏里的老公打人时的面孔仿佛是我想拿你怎样就怎样,老子不爽就要打,打得老婆都鼻青脸肿流血了,甚至骨折,这就恐怖了,一场婚姻演变成了“被仇家殴打”,还不能报警。

  总之,鉴于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既定初印象,我一直没敢看,甚至去看鬼片都不去看这部戏,光是提起片名就吓得不轻。

  以前也想看来着,但是不是每个台都放,电视主导权在老爸那,每天都是cctv5,后来有了电脑,可是要学习也耽误了,直到现在,有闲有设备还有wifi,想看啥看啥,于是想起了这部片子,加之大学经常看恐怖片,纪实事故视频,胆子也越来越大,就想起了这部心理变态家庭剧。正巧的是,我也觉得自己猜忌心有点重,虽然不至于要去医院,但是多了解一下也好,以免日后和自己的丈夫闹矛盾。

  这部电视播放的时期中国警察破案剧丰产的时期,所以此片从头至尾都是在破案。只是里面有一处漏洞实在太大,嘉和和那个摄影师的窗就正对着,而且那么开敞,有一个镜头,从嘉和的家的窗往对面一看就能看到横幅的家庭暴力四个大字,而嘉和在实施家暴时,他竟然一直没发现有人在偷拍。而且即使没人注意到,对面那么多户,就开着大窗也不和常理,他可是高等教育的人,从他后来寻找妻子时的敏锐,就不会迟钝到打老婆都不知道关窗,在收到警告信了以后还是依旧在窗口边打老婆,明显的摆拍。虽然不合常理,但是无巧不成戏,不然还有啥剧情发展

  里面家暴的次数差不多就4~5次,一次比一次重,按照一部32集的电视剧来看,不算频繁,但是他们也就结婚不到一年,恩爱新婚就这样了,以后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打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小雅因为爱忍受了,性格软弱,也没有人帮忙,最后为了维护嘉和的名声,也只是选择默默的死去,但是,我觉得小雅应该和嘉和多些沟通,而不是把一切都藏着掖着写在无人知晓的日记本里,这样只会让嘉和依旧固执己见,不知悔改,还伤害下一任妻子,嘉和除了打老婆这一点以外,其他的方面简直完美。看到豆瓣一些人评论导演隐晦表达了嘉和性无能,片中除了有一次嘉和推拉小南进房间,其它两人相处的镜头都没有亲亲我我的画面,但我觉得不是,如果嘉和真的性无能不可能让小南怀孕了,因为那个年代中国比较保守,所以在这方面就表现的比较含蓄,以小南的性格,应该会让嘉和去看性科而不是心理科

  整部戏看完,说不上谁是最可怜的人,如果不是嘉和把小南的孩子给“弄”死,还有把小南哥哥害死,那嘉和其实是这部戏最可怜的人,戏里的主角们,配角们,龙套们,无一不是站在小南这边的,即使是嘉和也不例外,只是他的爱太过了,演变成私有就因爱生恨了,嘉和不仅孤立无援,因为他是主凶,可是是否有人站在他的角度想过他的感受前妻的阴影,还有高兵的死亡蛊惑遗言,这注定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伏笔。小南应该和嘉和谈清楚,消除两人的疑虑,给予对方安全感,可是小南总是含含糊糊,然后责怪嘉和不够信任他。此处我要吐槽,随着剧情的发展,到结局,也说明了嘉和的疑心不是空穴来风,那个电台记者和嘉睦确实都喜欢上了小南,而小南鉴于嘉和的事情,最后选择了那个记者,看到这样的结局,真的很让人心寒,嘉和死在弟弟和妻子的面前,嘉睦怎么还有脸去找小南呢?嘉和再怎么可恨,也是从小到大照顾嘉睦的好哥哥,这样的弟弟是个好警察,但绝不是一个好弟弟,讲理讲的太不近乎人情了!当嘉睦去找哥哥,了解到嘉和把小南打跑时,第一时间就是要打起来,大吵大闹,这里有点不合常理,按理来说不是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哥哥谈谈这是怎么回事吗?嘉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不讲理的,嘉睦这仗义起来完全就是个外人,如果两人从小关系不好还说的过去,可他们的关系一直很好,唯一会让嘉睦反映如此激烈的原因就是他喜欢上小南了,所以请不要觉得嘉和多疑。连戏里唯一一个“应该”站他那边的亲人都“胳膊肘往外拐”,嘉和心里压抑的很多事情怎么释放的了,压抑的久了,自然心理变态。当然,嘉和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很多事情原可以慢慢消化小事化了的,可是都被他那荣誉的光环逐渐演化成了一条条人命。

  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那个摄影师,他就是揭发那些打老婆的卑劣男的正义使者,但他是否闲事管的太多了?如果小南是想要把事情捅出去,和嘉和同归于尽撕破脸皮,那摄影师大可帮小南把录像带曝光顺便让他大红大紫,可是,里面有一段,人家小夫妻已经和好了,他非要去整点事,比如去采访小南,弄的小南一头雾水,甚至还拿录像去威胁嘉和以后不要这样了,哪想这样反而破坏了别人家的家庭,夫妻之间偶尔打架不可避免,但是还能恩爱如初也没什么身体影响就能接受,因为打了人就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了?可以看的出来嘉和是打在手疼在心,只是到了后来逐渐显露出他的自私自利,但我仅限摄影师没死时两人的矛盾。里面唯一比较讲情理的是小南的哥哥,当他看到录像时,确实很生气,但是看到夫妻俩一切正常的,就没多说什么,只是给了嘉和一个警告,这是好意,然而又成了嘉和和小南之间的另一矛盾。

  两人的矛盾说白了,还是彼此没有对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没有解开对方心里的结,所以才会让嘉和在一些事情的“诱导”下隐隐发作,引发命案,这也间接说明了一个负有名威望的人内心是如此的敏感脆弱,不仅要时刻维护荣誉的稳定,还要防止其他因素为名声摸黑,他们只想把自己光鲜亮丽一面展示给外人看,但世间人无完人,当他们发现了自身的污点,就要拼命去掩盖,哪怕赔上人命。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很悲哀,因为心理扭曲到分不清孰轻孰重了,而这样的人也很可怕,就像《枯岭街十七岁少年杀人事件》里的那句台词,“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不要脸,一种是不要命,这两种人,谁遇上谁倒霉”。显然,嘉和已经逐渐畸变成了第二种人,虽然《枯岭街事件》原话的意思是本人不要命,而嘉和是不要别人的命,但是在中国一命还一命的刑事法律制度,夺他人命也是相当于自己不要命,而且在大结局里,嘉和确实羞愧难当走投无路饮弹自尽了。看完整部电视剧,我没有因为嘉和的家暴吓尿以后不敢结婚,也不是留下交男朋友要谨慎的心理阴影,我感到的是悲哀,深深地难过。明明深爱的新婚燕尔怎么就弄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即使小南重新组建了家庭,但是发生的事情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她还活着不是因为贪生,而是因为她很坚强,活着就是希望,因为每个人都有责任,这也是导演要告知广大家暴女性的,活着就是希望。(小南的身边的至亲至爱挚友都离世了,没有多少人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只是这种感觉梅婷演的不是很好)至少活着,世界就多了一个好人,那世界也就更加美好。

  造就这一切的,主因是嘉和的猜忌、自私、虚荣,次因是小南的含含糊糊,以及各种巧合的矛盾激化,有很多场景,我看着觉得很揪心,有很多次如果不是因为不小心,如果不是错过,如果没有无中生有,或许可以避免惨剧的发生,避免一次次悲剧的恶化,避免嘉和的越陷越深。

  这部戏指责家庭暴力的男人,鼓励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勇敢的站出来寻求援助,这在还保有家丑不外扬观念的21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革命式”的口号,所以很容易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一边倒的支持女主,也间接说明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可是,这部戏里的剧情,让我看完,作为一个观众来看,我比较同情嘉和,很多人没有过心里压抑的情况,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不仅如此,诸如马加爵杀同学等,那些因为心理压抑而扭曲的人我都觉得他们很可怜,一个人是痛恨到怎样的地步?以至于一手毁掉生前积攒的声誉,也要和对方同归于尽,杀人不仅一命抵一命,名声还要遗臭万年,所以盘算这几年,发生的惨案,周围的人都表示凶手平时彬彬有礼看不出来会杀人,其实这就是心里的压抑。以前的人大多只看到结果,发生的问题多了,人们才开始重视内因,压抑这东西,向外表现就是伤害别人,向内表现就是自残,这是一种矫情的慢性病。就像现在的公益广告,呼吁我们关心身边的抑郁症患者,也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所以,在这部戏里最可怜的人比最残忍的人幸运一些,虽然他罪该应得,但我更希望,有病就治病,当机立断,不让怨恨越积越深。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三):关于女权,这些轮回的话题

  有幸于2017年2月14日这个浪漫的日子看完了这么一部令人窒息的电视剧。

  16年底,不知道是一股怎样的力量,女权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不断发酵,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从我第一次知道女权这个词的“韩寒事件”,到后来的“代孕事件”彻底把女权推上从未有过的极高热度,很多人看到的是“女权婊”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看到了“童养媳”、“银行领导猥亵女员工”、“未成年人性侵”等等极其恶劣的社会事件。

  我一度以为“女权”这个词,是新兴词汇,因为在16年热度被炒起来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真的可以实现这样的平权。当我被家长叮嘱不要穿的太暴露、不要玩儿到太晚;当我因为是女性所以被实习单位拒绝转正;当我在地铁上遭遇咸猪手…我从未想过这些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我太倒霉,而是这个社会的畸形。直到女权被唤醒,直到我因为女权重新看到这部电视剧,我才发现原来女权早就有人试图在普及。然而根据我妈回忆,我的姥姥当时禁止她去看这部电视剧,仅仅是因为内容暴力。这部本该掀起女权斗争的电视剧,在播出的那个年代因为社会大形式所致,并没有太大的热度,大家只是停留在“我想揍安嘉和”,没有去思考“梅湘南本不应该挨打”。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类似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我们不宣传女权,当有女人被欺负时,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欺负了并该去找谁,你以为你只是旁观者,很可能有一天,你就会成为其中一员,这就是为什么要宣传女权的原因。”在剧中刘薇是女权的代表,她理智独立,是她告诉梅湘南不该隐忍,该为自己自由的权利而勇敢起来,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有女权思想的闺蜜,怕是梅湘南会和张小雅的结局一样…

  女权这个话题,怕是会在社会上掀起不能平息的风波,因为从古至今从未真的平权,更因为太多的女性希望未来真的有一天,或许当我们成为母亲有了女儿,可以看着她们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不必在担惊受怕中生活!

  希望生活中的姑娘们也能站出来为女权而努力,也许想扭转社会形式力量确实微弱,但今天你不站出来,明天你沦陷在不平之日,社会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营救你。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四):白天不懂夜的黑

  不知道有多少人对夜晚有着天生的恐惧。 中学以前,我对夜晚总是带有深层的恐惧。乡下的夜晚这种感受愈加强烈。初中时写过一首小诗,内容关于夜晚和一条狗,被语文老师大加赞赏,认为很有意境与趣味。长大了,对夜晚则是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想象。再后来,夜晚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甚至对夜晚有了迷恋。 夜晚的基调是黑色。黑色是一种蛊惑。不管里面是恐惧,还是诱惑,对世间万物来讲,都是一种蛊惑。一旦我们深入其中,才会发现夜晚中的黑色是令人毛骨悚然和令人上瘾的。而相对于夜晚的白天,在此刻显得无比虚假,甚至不堪一击。 在冯远征饰演的医生安嘉和身上,便兼具着这样的白天与夜晚。夜晚一面的安嘉和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令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汗毛倒竖,比观看恐怖电影带来的神经末梢刺激更让我惊惧。安嘉和每一次的歇斯底里,都让我从心底渗出一种惊慌。暴力,猜忌,妒忌,虚伪,人面兽心,衣冠禽兽,等等等等,你可以把所有不堪的词汇都用在安嘉和身上。就算如此,也不为过。所有的这一切特征,也便是安嘉和身上的夜晚。 白天的安嘉和,衣冠楚楚,举止得体,言语伟光正。在周遭所有人的眼里,安嘉和无疑是完美的化身。有着不菲的收入,有着不低的地位,甚至在其他人看来,有着令人羡慕的美丽新娘梅湘南(梅婷饰)。然而,白天总会过去,拥有夜晚一面的安嘉和也总是会到来的。 于是,所有的悲剧,宿命般的不可避免。以前是张小雅,这一次是梅湘南。而这样的人格缺陷造成的家庭惨况,又何止张小雅与梅湘南。 没错,这是2001年的国产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剧中,冯远征贡献了惊人的演技。所以说惊人,一方面是他塑造的安嘉和宛如身边人,惊吓到了我;另一方面是作为演员的冯远征,其对角色把控的入木三分,震惊到了我。不去举例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了,我只想说,安嘉和这样的身边人,我见过不少,虽然不至于如安嘉和这么严重,但本质上并无差别。 整部剧的压抑感从头弥漫到尾,甚至在全剧尾声时的字幕出现时,导演仍然冷酷的给了王学兵饰演的安嘉睦一个悲剧收场:因公殉职。安嘉睦是全剧唯一一位浑身充满了白天的阳光和正能量的角色,这样的结局,让我不能不去想导演应该是要告诉我们:没错,这就是真相,生活就是这么残酷。 剧中有一场精神病院的戏份,安嘉和去找梅湘南,精神病院里走过一个精神病人,口中喃喃呓语重复着一句话:大白天的怎么这么黑呀。 是的,大白天的,就是这么黑! 可是,大白天的,为什么会这么黑? 因为人性之恶。如果说安嘉和是最大的恶,剧中的各色人物也多多少少的有着不同程度的小恶。比如想拍出杰出纪录片的叶斗,本有着看起来崇高理想的人物,最终在五万块钱面前选择了退让。比如车站旅店的人贩子。比如叶斗的邻居教授,表面上是个学富五车的文化界名流,实则与女学生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比如保姆吴妈,冷血般的自以为尽责。 除此之外,梅湘南一次次的妥协,表面上是软弱,其本质也是一种错误的恶。软弱是什么呢?是对感情的误判,是对安嘉和自以为还会有的希望,甚至也是夫妻之间的不够坦诚。在一开始的剧情中,每一次梅湘南选择欲言又止的时候,我是有着些许愤怒的。当然,这是一开始给我带来的感受,因为二人之间太不坦诚,明明可以说清楚的事,却在一次次自以为是为对方的考虑中欲言又止。这样的家庭,矛盾总会爆发的。 夫妻间,不管是生活,还是精神,如果不能共享,这样的婚姻,在我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一直以来,很多影视作品给我们带来一种价值观,就是夫妻之间需要秘密,要相互体谅,尽量不让自己的烦心事影响到对方。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有爱的夫妻。对这样的价值观,我一直是怀疑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某种程度上就揭示了这样的一种假象。为对方考虑,这没错,是正常的世俗价值。打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好孩子长大了要做好事做好人。于是,我们隐忍。慢慢的,隐忍成了软弱。再后来,软弱成为习惯。悲剧便来了。 这是梅湘南们悲惨一生的本源。 至于安嘉和,他的本性就是大恶,不需要指责,只需要教训(不是教育)和制裁。所以,对于安嘉和的结局我是很难以接受的。当然,这是所有影视作品的通病,即使是罪大恶极,最后时刻到来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看似合理的幡然醒悟。QNMD,这样的人怎么能醒悟呢?我是不信的,打死我也不信! 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打一个分的话,我给7分。7分分别给剧中各类人物的表演,以及这部剧如此深刻和令人寒冷的主题。 而所以不能给更高分,是因为剧作上有着太多的巧合。虽然“无巧不成书”,但不是如此不合理的巧合。偌大的深圳,偌大的福州,怎么就一个个轻易的遇到了?没错,这是情节需要,但,这是不严谨的,是编剧的随心所欲。影视剧情,需要巧合,但是是要基于合理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缺席的人》,各种巧合事件导致了主角最终的走向,但科恩兄弟从不会容许剧本里出现不合理的巧合,一切都是至少看起来是合理的。 当然,这样比较,一些人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真的不公平吗?不是,这是想要做出好作品的基础,是作为每个电影人都要有的原则。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五):没有标题吧。

  这几天给自己放假重看了童年阴影系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现在再看已经能够看得更明白感触也更深刻。《不要》把家庭暴力从单纯的感情线抽离出来,而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揭示了家暴的典型模式、家暴的不同表现形式、婚内强奸、受害人心理变化路线、传统性别角色对于女性在家暴中的处境和处理方式的选择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女性反抗的隐性制约以及法律在家暴领域中的缺位等问题。用类似于“梅湘南”这样的个案做扎根研究分析家暴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说点感性的,虽然《反家暴法》已经出台,但看过这部剧之后还是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有多少正在经历家庭暴力的妇女抱着丈夫可以被感化而做出改变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多少妇女被灌输着诸如为了孩子好这样的想法而持续且“主动”的忍受着家暴?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想做出改变进行反抗的妇女因为找不到足够有力的社会支持、法律支持而重新陷入家暴中?《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拍摄于2001年,根据当年的数据,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换句话说,全国在2001年就有近9000万个家庭存在家暴现象。远的不说,想到今年年初湘潭市抱着两个孩子跳楼的年轻母亲的个案,很后悔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去做调查。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六):有一种爱,叫无须明说

  多年前火红的电视剧,到今天才把它看完。不知道不愿随大流的心态使我错过了多少这样优秀的作品。

  看完整部片子,觉得处处都有伏笔,处处都是一道道裂缝,也许真的要一不小心,思维才能掉进那个黑洞,窥见那么真实又那么隐晦的情感。

  不知道人人都是怎样定义爱情的。

  一见钟情?风中飞舞的发梢?阳光下抖动的长长睫毛?还是那个爽朗的笑声?你已经忘记了其他,其他的各种,只记得那些支离破碎的印象,却毫不质疑这段爱情,因为就是这支离破碎,竟然可以深刻如此,印入心扉。是否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就因为这些断续的、毫无逻辑的原因爱着那个人?承受着那个人的其他不堪?坚持着这最初的感动?

  大多数时候,我们承认这样的爱情,我们说这是纯真。当越来越成熟,我们爱得更有些道理,却开始怀疑那是不是真的纯粹的爱情。你够好,那又怎么样?我们的心总是那么高傲,不愿意等价交换。

  其实,这都不够爱,如果和安家睦的爱比起来。因为,他爱梅湘南爱得很复杂。

  复杂的爱,爱得不容易,但一旦爱了,却比一般的爱更深刻。

  她是他的嫂子,她受他哥的折磨;他不能爱她,有违常理;他不敢爱她,怕敏感的嘉和受伤,也怕由于自己加深小南的痛苦;可是,他同情她,他怜惜她,那个善良、美丽却柔弱的嫂子。

  嘉和,嘉睦,毕竟是亲兄弟。他们可能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可是有一点却很一样,他们一定都是勇敢、毫无畏惧的男人。所以,一个做了外科医生,时时刻刻都在用生命挑战自己的胆量;一个做了警察,所有勇敢男人的梦想。就是这样的胆量,多了点,就变成了嘉和的霸道和占有;少了点,就成全了嘉睦想保护小南的心思和有太多顾忌的暗恋。从怜惜到爱慕,到底有多远的路要走?也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勇敢,所以很近,一步两步,一天两天,不知不觉,他早就身陷囹圄,无法脱身了。

  那么多那么多的不能,他却无法不爱。终于,当嘉和不再是那个让他顾忌的因素,他走到了小南的面前。我相信,他一定想好了,小南也知道,从头到尾都知道,嘉和也早就知道了,他那么多疑,怎么可能看不见暗流汹涌。

  所以,他只需要出现在小南面前,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和他的坚持。这才是我最感动的地方,从未曾说,也不必说,我跨越了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你居然都明白,你原来都明白,哦,不,是你当然都明白。我想,在精神的层面,小南早就开始迎合他了。

  这才是最美好的爱情吧?那个人,哪个人?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七):六次打老婆的时间点

  1、第四集9:50(导火索:高兵事件)

  2、第五集31:40(导火索:高兵死亡,来客人——安嘉和老同学)

  3、第六集29:00(导火索:家访——安嘉和第二天要做手术压力大,看到小南给刘薇打电话,以为她在给男家长打电话)

  这一次打断肋骨,“和好”契机:嘉睦手术

  4、第十集7:00(导火索:小南给妇女热线打电话,安嘉和打了很多电话打不通,回到家看到小南在打电话,打小南)

  结果:逃到刘薇家,办理离婚未果。

  5、第十一集:小南回家拿东西被掐,叶斗被杀。

  第十二集:出逃女工的女权宣言

  第十六集:回家

  6、第十八集:摔下台阶,流产,摔断腿。

  第十九集:安装防盗门

  第二十集:雇保姆

  第二十一集:出逃

  第二十二集:安嘉睦查出凶手是哥哥。

  第二十三集:自杀,完。

  结论:

  1、不要恋爱三个半月就结婚。

  2、这个世界上的变态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多,没准就在你身边。(微笑。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八):结局让人有些不安

  整部片子很不错, 演员塑造人物的能力,可圈可点。 冯远征、王学兵表演入木三分, 梅婷延续了忧郁的冷美人风格。

  不过,片子的结局部分--尤其是王学兵和梅婷的最后对话意味深长, 有些反讽。。。 从某种角度来讲, 说明冯远征(安嘉和)对梅婷(梅湘南)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 当然这里面难免涉及蛋生鸡鸡生蛋的逻辑难题,究竟是安嘉和的家庭暴力在先安嘉慕和梅湘婷的隐约暧昧在后, 还是安嘉慕和梅湘婷的隐约暧昧在前而安嘉和的家庭暴力在后? 当然, 更有可能的是, 二者是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 况且,安嘉和最初的家庭暴力表面上看来是由于怀疑梅湘婷与其他人勾搭, 他大概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与弟弟之间竟还产生了“不伦之恋”。

  另外一处结局的安排是:以字幕的形式安排安嘉慕在稍后某次执行公务的时候离开人世, 更搞的是此时梅湘婷正好产下一个婴儿, 这样的结局得有多么的俗套和离谱。 刻意构建的悲剧和刻意安排的生命轮回, 难道是在为安嘉慕和嫂子梅湘婷之间的此世不能实现的爱恋抱打不平吗!!!!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九):陌生而又熟悉

  这是我看过的与以往家庭题材电视剧极为不同的一部电视剧,印象非常深刻。

  深刻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三位主角的演技还不错,再来是剧情很吸引,最后是本剧所探讨的话题深深地触动了我。

  首先我觉得这剧里演技最好的是冯远征,他所饰演的安嘉和是一个心理非常阴暗的知识分子,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可告人的极其恐怖的角落,这个角落的存在可能连安嘉和本人也一无所知,剧中并没有交代他的童年成长经历,可我想,这个角落的形成可能跟他童年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可惜剧中并没有交代。我想假如能交代一下他的童年成长的话,会更顺理成章。毕竟像这样的极端阴鸷恐怖的人物必定有他特定的背景存在。这是我的一个槽点。冯远征的眼睛里有一种阴柔,他将一个神经质的阴晴不定的心理演绎得颇为到位。

  其次是剧情,湘南多次的想要逃脱以及安嘉睦多次的内心挣扎,使剧情高潮迭起,观众心被深深地勾住。

  最后说说家暴这个话题。家暴一直在,可能这么直面陈述的还能不落俗套的估计也就只有《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这剧了。现实生活中,大男子主义或许是一种社会传统人文习惯。对女性或者说对另一半的掌控欲是发生家暴的最大缘由吧。可当一个人在面对家暴时敢不敢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还跟一个社会的法治健全,舆论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熟悉得如同皮肤一样的人突然变成另一个人时,那种陌生感真的让人不寒而栗啊。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十):关于剧作分析的一点话

  在2001年的某一天,冯远征让全体中国人都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要说家暴题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一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姜伟创作的这部剧不长,仅有23集。但足以做到环环相扣、险象环生、扣人心弦了,下面就从剧情的构造上来讲讲这部影片。

  gt;>>>>>人物设置:

  安嘉和:男,胸外科专家,在全国享有声誉。

  梅湘南:女,年轻漂亮的中学老师。

  高兵:男,当年强奸梅湘南的男人。

  刘薇:女,梅湘南的闺蜜。

  安嘉睦,男,安嘉和的弟弟,公安警察

  梅建刚:男,梅湘南的哥哥,因为打残高兵而入狱。

  叶斗:男,电视台编外记者,无意中拍下安嘉和施暴场面。

  胡妮娜:女,方医生女儿。

  郑同(晓凡):男,妇女联合会工作人员

  gt;>>>>>环境设置:

  主发生地:厦门

  其他:福州、深圳

  gt;>>>>>情节构建:

  阶段一:(1-5)

  1.核心矛盾:梅湘南和安嘉和结婚前夕,当年强暴梅湘南的高兵从监狱里逃出,要回厦门报复梅湘南。

  2.矛盾化解方式:

  梅湘南视角:接到高兵的骚扰电话------答应做警方诱饵------高兵杀保镖------被高兵绑架-----成功被救出-----第一次被安嘉睦打-----停职后被第二次暴打----丈夫表白真心,求原谅。

  安嘉睦视角:珍爱结婚前夕忐忑不安的妻子------了解到妻子被强奸的事实(曾经的不洁)------解救妻子-----记恨妻36小时与强奸犯独处(现实的不洁)----第一次施暴------给高兵动手术、被高兵言语刺激-----高兵用自杀陷害安,安被停职-------第二次施暴-----忏悔。

  叶斗视角:纪录家暴的记者视角

  阶段二:(6-17)

  1.矛盾设置:这个阶段是矛盾升级的阶段,矛盾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

  2.过程演进:第三次施暴——梅湘南不听刘薇话,回家,辞职-------梅忧心忡忡,打妇联电话;安开始针对叶斗进行反侦察------安听梅第二次打妇联电话,第四次施暴;叶斗、晓凡同记录——梅离婚失败----第五次施暴,打昏软禁------安失手杀叶斗----梅有身孕,逃往福州-----安氏兄弟因叶斗案、梅死(误传)起疑心------安找梅母去福州劝说,动用关系放出舅子,梅回。

  阶段三:(18-23)

  1.矛盾升华:你竭力挽救的,也是你现在正在竭力破坏的。

  2.过程演进:第六次施暴,梅流产,弟弟出气再次进监狱------安杀梅弟,梅母发疯-----弟嫂情升温-----梅遭监禁----梅逃跑至深圳,与郑相遇------安氏兄弟反目-----安南下深圳,找到梅,自杀------梅拒绝弟、嫁给郑。

  总的来说,两个主人公,施暴者是一个有前科,没有安全感的男性;被施暴者是一个拥有过多仰慕者的好妻子。故事的最大戏剧性在于,一个渴望安全感的人得不到安全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