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区》的观后感10篇
《绿区》是一部由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马特·达蒙 / 格雷戈·金尼尔 / 詹森·艾萨克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区》观后感(一):一般般的马特达蒙
绿区
评级:PG-··
说实话,我因为心灵捕手开始觉得matt是一个有才的家伙,而且这么认为的不止我。那是还年轻的他酷似类昂纳多,被我误以为是偶像派,后来二人都转型-_-!MATT那憨傻中有精明的表现很让我痴迷,不论是罗汉系列还是伯恩系列。这次我在绿区和成事在人中纠结了很久,选择了先看这个。这就是伯恩的浓缩版!
马特达蒙,是我心目中标准丈夫的形象,于是很多喜欢阿汤以及皮特的家伙们讽刺我的眼光。。。还是说说这部电影本身,马特和绿草先生的合作就像是德普和蒂姆伯顿的合作:无懈可击!这次虽然和经典的伯恩说拜拜,但借助绿区二人又过把瘾,在人物形象上马特没有大的改变,只是把谍影重重整到了阿富汗,在情节上把伯恩系列从头紧张到位的感觉发挥的更上一层楼,三分钟一小枪战,五分钟一大肉搏,中间穿插了无数的写实性追逐,跟踪以及狙击。这样的安排拍的一定很爽,但看的就不免觉得过于压缩了。而且对于被快餐文化所影响的现代观众,压缩的剧情代表了要花大量毛细胞去理解,这是不值当的。但绿草先生大有我爽我的,你看你的的风范,所以建议大家为了看一部难得的电影还是花一些脑细胞吧!
这部片看起来是有点奇怪的,当你看到题材是伯恩搭档配伊拉克,肯定认为是一部战争动作片无疑,当剧情讲到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肯定又会觉是一部政冶反战片,刚好,如果你是一个反美国霸权者,一定十分有兴趣看下去。看看美国人为什么自已人都反感政府,不惜自揭伤疤,以图进一步验证美帝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是如何确不得人心,人人得而唾弃,是的,伯恩是多么正义勇敢,不畏强权,不揭开真相,不追查到底绝不罢休。一如既住地,伯恩这次同样做到了,最后勇敢地,将美国在伊拉克大杀伤性武器上的谎言公之于世界媒体。正义英雄的光环又一次在他头上升起,这一刻,所有在屏幕前爱国分子,反美分子们想必都十分痛快。长叹一口气----LOOK,这就是美帝嘴脸。
但是,还一个伊拉克拐子,曾经的两伊战争爱国战士,如今充当伯恩的带路党,这个角色不是可有可无,从他的心里独白可以看到,他不是一个带路党这么简单,如所料,最后他走向了伯恩对面。枪毙了伯恩一心想挽救的将军。他说得很清楚。'It is not for you to decide what happens here。这里事轮不到你决定。SO,伯恩算什么,他执着所谓的正义,所要找出的真相其实并不是伊克人所需要的,甚至在乎的。正如最需要伯恩做的其实就是继续在巴格达挖渠。美军需要攻打伊克,伊拉克人也需要美军。但是世界上有些人,有些国,他们需要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开战理由。那么,就用一个他们想用的理由吧。哪怕这个理由事后,甚至事前,已经破产,为了给世界一个交待,为了塞住像伯恩这样的所有人的口,在真相不如人意时。。不惜杀人灭口以维持这个他们需要的借口继续下去。多讽刺。看,这就是你们所需要的,不是伊拉克人民。拐子毙了将军之后。伯恩仍执不为所动,最后继续他的真相公开。这一刻。我们看到是那个勇敢正义的伯恩还是一个愤青?
《绿区》观后感(三):以战争为代价
主要讲的是美国编造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谎言被一个美国士兵发现的过程,基本都是枪战啊打打杀杀的。虽然只是电影但感觉还比较真实,无论从拍摄的场景设计还是故事情节来说其实都很简单没啥起伏跌宕的华丽场面,而且很多都么擦哈啥也看不见。。
比较触动我的还是以战争为代价的谎言,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战,美丽的正义民主世界的外表固然光鲜亮丽,但不禁想问两个问题:构建民主体制是否是美国真正的战争意图?而美国人心中的民主又是否是伊拉克人所想要的呢?关于前者,个人依旧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否认山姆大叔赔钱赔命做好事的善心,打仗又不是儿戏,没有民族利益和战略需求不会冒这么大风险;而关于后者,在没有考虑过伊拉克人真实需求的情况下强加一种民主,这种强迫性本身已经违反了民主的本质。
老调重弹地讲,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其他国家固然可以对其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影响,但决定一个民族未来的理应是身处其中的人,不应该是来自外界的暴力。美国或许自认为之前有了一些“成功”的改革范例,像日本啊啥的,但针对不同民族、处于不同时代,由外国人对一个国家内部结构整体洗牌,显然是灾难性的。更何况即使是“成功”的日本,从今天看来它在处理日美关系和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是问题重重。
《绿区》观后感(四):这是自己的事
我曾一度相信这个世界就是20个人以内控制的世界。现在也不例外。
我曾一度相信我的未来基本上被框死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就像在某个城市出租车司机在抱怨“人民的儿子怎么可能当上部级干部”。就像在上周一位从事25年建筑设计的设计师跟我们说“这不一个建筑师,景观师的年代,这个康乾盛世。”现在还是不例外。
慢慢的我的想法没有什么波动。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只能做好我该做的,因为我发现我也不知道以后我会怎样,但我总是乐观的。
但今天电影中的老瘸子似乎给我上了一课。
伊拉克,萨达姆,暴政,石油,难民。每当我玩COD时,中东地区给我的总是这种印象。受EVAN的影响,我到目前一直觉得美国人是为了民主而去的,并不是为了石油。
一句“这不是你们美国人所能决定的事”。让我暂停了电影。。。。。。。。。。。。孱弱的伊拉克也有自己的梦想。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国家,也许这也是瘸腿的一厢情愿。但是我宁愿相信他的梦想会最终成真。就像我一直坚持的梦想一样。
吐槽完毕。 我的头脑一直很没有什么逻辑性。所得的信息都是东拼西凑而来,我会慢慢借助别人的思想来建立自己的思想,姑且记录一下。PS。 这只是对自己的“影评”。
《绿区》观后感(五):“你们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就因为占领了巴格达,等着瞧,战争才刚刚开始”
去年 就提过 说要看 《green zone》
仅仅 是它推出的海报 我甚至连 预告片都还没看 就决定要看它了
只是 因为 马特达蒙
超级喜欢《谍影重重》系列 所以 我相信 他选择的片子 应该也不会太糟糕
却 认真的告诉我们 1些事情
我愿意去相信这事件的真实性
很真实 很令我紧张
即使 猜到结局
《绿区》观后感(六):Green Zone
伊拉克战争前美高官和伊拉克高官(背着萨达姆)在约旦秘密会见,其间伊拉克高官明确告诉美方,伊拉克没有所谓大规模杀伤武器。美高层却编造在这次会议上伊拉克高官承认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入侵伊拉克找战争接口;并把这个假情报提供给媒体,媒体没有合适也没法合适消息准确性的情况下,发布了报道。
马克戴蒙:“告诉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哪儿?我们是为他们来这儿的”
伊拉克和美国在约旦会见的将军:“你们来这儿是因为你们想要萨达姆out,仅此而已!”
片中还反映了伊拉克政府垮台后混乱的情况,除了小范围的绿色区域外,其它地方完全混乱,美国根本没有能力过问,他们嗦想要的就是复制傀儡政权!而国内各个种族派系之间又难以达成一致,各自割据一方。
这让人不得不想到,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如果天朝发生同样情况的话?我想只会比伊拉克更乱!真正受难的还是P民们。
《绿区》观后感(七):菩萨的脸 与 搞基的心
过去的一年是搞基的一年,找不到女友的男人与一直陪伴在男性朋友身边等待出柜的男人们集体用“搞基”揶揄自己,不出意料地央视春晚从CCAV变身成为CCGV,无数与搞基有关的暗示层出不穷,哈文就像一个向臣民示下可以开始搞基的上帝一般被万千基民破解着其全场搞基的神谕。其实大家都了解,春晚再变,也不会为了满足基民而真正出柜,与其说一个个搞基神谕是春晚给观众的暗示,不如说编出这些神谕的观众心中有基。这也应了那句谚语,“非基动也,心动矣”。如果这种说法略显晦涩,那么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年初一凌晨当我爬上山顶挤破人群想目睹佛祖一眼时,一位皈依佛前的俗家弟子正不慌不忙地口念大悲手扫佛龛,他庄重地望着菩萨的脸,默默地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天菩萨的脸色最好看,旁人议之,他转头解释“前些天我做了一件小错事,那天菩萨气我,脸便阴阴的”,说话间他理直气壮,完全应了那句谚语,“非佛动也,心动矣”。
面对伊拉克战争以及在中东正在发生的“阿拉伯之春”,有人信誓旦旦地相信所有一切都是美帝的阴谋,有人则愿意相信这是阿拉伯人民自己的选择,然而作为一个并不关心国外政治的中国人,我对于伊拉克战争无法做出正与恶的评价,相信更多的中国人和我一样茫然不知,对于前因后果毫不关心,也就无从谈起自己的观念。但不管怎么样,当年打着搜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旗号开始的战争,最终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有”而结束,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我杀了你,对不起,我要杀的不是你”一样让人无法接受,但内在的本质却是各怀心思。
就像郭德刚说的,泰坦尼克对于船上的人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厨房的龙虾就是生命的奇迹。对于萨达姆和少部分伊拉克人来说,就是被莫须有地理由侵犯了领地与权力,但对更多伊拉克人民而言,他们似乎获得了民主和自由,而对于卷入其中的美国政府,他就像一个隐形富豪一样从不让别人知道在每笔交易中获得了多少好处。但是美国政府并不是一个人,他需要说服自己的国民与士兵参与这场貌似和他们无关的战争,于是,就有了《绿色地带》的大胆猜测。
一个伊拉克将军梅花ACE和美国的一位高级参谋会面商量好美国接管政权后会给予这位将军应有的地位,但高级参谋以这位将军之名作为线报告诉美国政府线人说伊拉克藏有大杀器,以上几乎全部都是个人行为,可以杜撰也可以任由《绿色地带》原著作者畅想。然而,美国政府据此相信并以此为理由发动了战争,这就完全是看着菩萨的脸揣起了搞基的心,菩萨的脸和搞基的晚会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潜意识需要一个符号和理由升级为行动意识,于是菩萨垂下的脸变成了对自己的不悦,李云迪成为了让王力宏高潮的原因,而“线人通报这里有大杀器”成为了美国进入伊拉克的理由。
但是片中却只有马特达蒙一个人关心这一切的起因,伊拉克瘸子希望手刃独裁者,美国士兵要听从上级命令不问对错,记者急着抢新闻无论这个消息的真伪,而梅花ACE将军则被口头协议人抛弃成为了追杀灭口的对象。在整个战争中总归有人得到了自己的利益,总归有人死于非命,总归有人阴差阳错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总归有秘密永远地跟着尸体埋入土里。
给一个理由让自己心理的欲望变成现实并不是坏事,或许菩萨善变的脸最终能够让一颗邪恶的心皈依平静;当然有时心理的欲望变成现实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就算明天李云迪和王力宏的舌吻照曝光我们还是需要面对下周不停的上班;但当这个心理的欲望变成现实会影响更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时,我们应该问一下,究竟环境是真的动了,还是只是我们的心 在动。
《绿区》观后感(八):又看一遍 才知美国人的高明(含剧透)
电影讲的是 正义的化身米勒想去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后来发现这只是五角大楼自编自演的一场骗局 于是想保住伊拉克将军 向世人揭发
也符合CIA扶植将军上台 控制新傀儡政府的目的
但是最后偏偏不巧 伊拉克的人民站起来了 一枪子送将军见萨达姆去了
这一刻 民主灵魂附体 此时电影中的邪恶贪婪都失败了(CIA 五角大楼 墙头草将军) 伊拉克人民拥有了民主与自由 恰恰就是这样 符合了美国政权的意志 这部电影表面上揭穿阴谋 从而宣扬民主 让美国人反思 实际上还是给侵略和强权做民主的包装 从头反思到结束都不提石油的事
这是一部拍的很高明马屁的电影 高明的主旋律~
“全片从头到尾,没提一句石油,这叫一个主旋律。 ”——豆友影评
《绿区》观后感(九):良知和质疑
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战争后6年,有了这样一部电影《绿区》,《谍影重重》的马特达蒙主演,我6年后才看到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反思伊拉克战争正义性的电影,马特达蒙是搜索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包括化学品)的,经过几次对已知的存放武器场所的突击,一无所获,他开始对伊拉克是否存在传说中的武器,产生了怀疑。
按照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怀疑并开展调查,说明他还存有良知,还具有美国人特有的质疑精神。然后搞艺术的把它写(拍)出来,继续提醒人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然后良性循环,使这个社会始终存在这那一部分人,特别在历史关头,阻止人类历史的倒退。也就是存在不同声音(思想)的可贵之处,就象人们质疑申姨妈,她只会举起那只金手,永远不要指望她为了不同阶层的人的利益发出不同的声音,美国它就不断教会它的国民对政府、对官员的质疑,在我们看来是自找麻烦,但唯有如此,才能才走错路、弯路。
我反对一切以任何名义的战争,因为无论战争正义与否受难的永远是战士、是百姓,伊拉克战争虽然推翻了专治统治,但它何尝不是政客、武器生产商导演下的闹剧。
《绿区》观后感(十):世界不简单,片子也不简单
很多人觉得这片子的立意怎么能如此之低,美国的虚伪不早就在百多年的近代史里面被反复证明了吗,竟然还有一帮人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借口当真,要知慧眼如炬的中国人民,从饱学之士到贩夫走卒,总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都能说得出石油二字。
把美国抽象成一个人,把伊拉克人民抽象成一个人,把萨达姆政府抽象成一个人,甚至把整个西方抽象成一个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率的思维方式。人类天生就会利用分类、归并的思维逻辑,为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东西贴标签,这个方法估计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为个体最迅速的划分敌我,为在复杂的关系中快速判断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阿玛蒂亚森在他的书中却指出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份认知本能是人类暴力冲突的原因所在。
影片最后,伊拉克人枪杀将军时候对美国大兵说,“我们的命运不是让你们来决定。”,估计有百年屈辱的中国观众看到此处都心里暗暗赞一声,可是,伊拉克的政治命运为何让一个普通的伊拉克退伍兵的个人好恶来决定就是合理的呢?
整个伊拉克战场充斥着混乱,这是因为将一个复杂的群体抽象成一个单一的个人是最容易造就冲突和对立的方式。伊拉克的将军可没有耐心去思考美国人内部的政治派别和观念,对他来说华盛顿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美国人认为暴力既然在我手,找一个流亡在外的政治领袖搭个台子唱戏就好,可伊拉克内部的宗教政治派别之复杂,使他们的想法变的粗暴又简单。
假如在这出大戏中,中国的精英人物们只看到石油两个字,岂非一样天真的可以。
还是那句老话,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我依然记得,经济学老师在课上很肯定的说,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一个以群体为出发点,判断群体行为的科学理论。他让我们记住,经济学永远是以个人为出发点,解释个人行为的理论。
把世界简单划为你和我,敌和友,虽然是操作简便,指导性强,但却往往会看不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所以“绿区”虽然肯定避免不了价值观导向的东西,但展示的层次足够复杂,足够多,我觉得它还是一个不错的片子,粗粗看上去似乎就是个简单的政府阴谋论的题材,但是往深了看还是有不少东西可以说,片中两位美国官员关于新政权建立的争论,巴格达“绿区”的展示,这些随便一个都可以再写一篇评论。能够向观众抛出问题的电影,是不错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