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明天》经典观后感集
《我们没有明天》是一部由卢东硕执导,刘亚仁 / 金秉晳 / 崔宰诚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没有明天》观后感(一):我们总会在固定的时间,怀疑人生
在青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总在怀疑自己的人生。未来的自己到底是以怎样的姿态生活着呢?因为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明天,所以总是害怕得哭泣。害怕到不了自己想去的那个时刻,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总忍不住朝自己想要的未来,拼命奔跑。
钟大想要的枪,基洙想去的马尔代夫。实现还是没实现,都敲碎了梦想回归现实。
一直觉得钟大和基洙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兄弟两个字。买枪被骗之后,使劲在基洙怀里挣扎哭着的钟大。喃喃说着:我害怕,我害怕。也只有这个人追着他,抱紧他安慰。不管钟大闯了什么祸,总是过来了结接走他的基洙,平静说着:你就是我的梦想。说着,害怕你比我早出生,所以在这世上。
特别难受的是基洙对孩子说的那段话,戳穿孩子能够承受的事实。何必呢,对一个惴惴不安的孩子,想要刺激着他认知并成长,却让他更受伤。
你会做一个好孩子吗?大人因为做错事想要重新求证自己目标的回答,会的。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孩子,不冲不撞,也许就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头破血流了吧。
青春过了一大半,我还总是在固定时间怀疑自己的人生。一直朝着未来奔跑,却总是忍不住停下来回张望,不能确定自己脚下这条路,是对还是错。
《我们没有明天》观后感(二):一点一点回归
【我们没有明天】,看到最后,我狠狠地哭了。
影片的有些镜头真的很美。比如哥哥追弟弟到铁网的边上,喝醉的弟弟在哭在试图逃跑。哥哥抓着他的衣领,死死抱着他。弟弟不停地说我害怕我害怕……吉他的调调让人悲鸣。
哥哥以为自己的明天是砰砰砰的小鼓,弟弟以为自己的明天是一把自己总得不到的手枪。其实哥哥还是向往那种简单安静的生活,弟弟也是不放弃自己还有做老大英姿飒爽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想的“明天”。可后来……哥哥知道自己的明天就是弟弟,弟弟知道自己的明天就是和哥哥一起做一个好孩子。
生活永远这么阴差阳错,我们风风火火地追着一个自己都不太清楚的东西,然后被现实弄的千疮百孔。总是在人们将要失去时,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么在乎,这个时候才想一步一步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样也好,总比不回的好。
我绕了很大的一个圈子,我兴致冲冲地跑了很久了。好在发现,我自己走错了。
以韩国大邱市为背景,本片根据韩国196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那片悲伤的天空》改编而成,生活困窘的少年却捧着一颗不甘人后的高尚的心的奋斗故事,曾经赚足了千万人的眼泪,被奉为:“韩国有史以来儿童文学作品的圣经”,之前曾三度搬上大荧幕,影响力不言而喻。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的独立电影开始从学生运动题材或单纯粗糙的低预算电影向商业化电影转变,在大企业和影像多媒体化的渠道中,针对普及率不高,观众接触(心理和物质层面)影片有如登天的软肋,探索新的生存之道。本片导演卢东石就很坦率地说:“为了和观众交流,我有必要表现出我内心的希望。这是一部80%以观众的角度为出发点的影片。”
卢东石和金基德等人同是韩国独立电影界的领头羊,同样是怀揣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剖析现实难堪或美丽的多面,将人性放大在有趣的映像中。如果说金基德是莫奈般的印象派——在枯涩的人生里挥洒些许活泼和浪漫的想象的话,那么卢东石则更像是地道的中国工笔画画匠,心思缜密,不浪费每一寸胶片,工整细腻地呈现出平淡却也传奇的人生百味。着与中国的贾樟柯有“异人同工”之妙。尽管如此,他的电影里却也不乏惊喜和闪光。例如其成名作《我们这一代》,以黑白和彩色夹杂的方式,成功地拉近了镜头与观众的距离,被盛赞为“韩国近年来罕见的影人勇敢之作”。在这部新作里,他把这种风格延续并发展成熟,基洙和钟大的校园时光,导演让摄影师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嫩青色,烘托出“少年不知愁滋味”时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朦胧心境。而在两人步入社会以后,镜头的色彩慢慢转变成墨绿,直至最后的灰黑,寓意结局的悲伤和叹息。而本片的主题和《太极旗飘扬》、《我的哥哥》等以往描绘兄弟情的作品也有区别,后者着墨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暖疏通,但《我们没有明天》的情节侧重在看似欢快祥和的暖调子的市井生活场面中的暗涌,突出在扭曲的社会浸泡下的青年一代成长的伤痕,两个少年的际遇波澜万丈,可以说,是更为宏大的意念:呼吁社会思考关怀下一代的方式和力度。
另外,本片基本采用的是交叉剪辑的方式,将两个少年在不同的时空的遭遇,交替平静的镜头有意无意穿插紧张气息的打斗场面,把人物的情绪消弥在镜头的节奏中,产生了别样的美感。影片在去年的釜山电影节的号称“展现具有创新精神”的“韩国电影的今天——未来”的单元中展映,好评连连,此后更是获得了韩国第一届安山电影节的最佳技术奖。
以歌手组合“美少年三人组”成员身份出道的柳亚仁去年在KBS电视台的剧集《玉林成长日记2》因饰演高雅拉的男友一炮而红。英俊的长相为观众称道。为了挣脱“美少年”的标签,尝试成功的角色转型,表现出有深度态势的演技,今年他一口气接拍了郑允哲导演的家族喜剧《不好的家》和这部《我们没有明天》。刘亚仁在前者里相信自己前世是王的糊涂年轻人,外露口无遮拦的性格中带点神经质,出色地完成了炮制笑料的任务。在本片里,他诠饰了一个爽朗洒脱,退学后和哥哥一起在汽车干洗店里工作的青年。他表示“钟大”和自己很像“那个年纪时的我也有过类似的生活,那样千丝万缕的烦恼纠结,所以表演起来不是很吃力。”在5月4日举行的媒体首映会上,被记者问及以后还是否会参与这样低预算成本电影的拍摄时,自言天生骨子里有表演欲望的他很肯定的说:“如果是我想拍的作品,就是让我出钱拍,我也很乐意”。“作为新人演员我不适合用‘选择’这个词,如果问我在成为演员以前对未来有什么规划的话,那就是我的梦想不具体也不华丽,只是喜欢表演,在镜头里自由地呼吸着。”在以浮躁名利著称的娱乐圈,坚守纯净梦想的刘亚仁实属我行我素一类。虽然处事低调,但今年被很多知名的媒体预测为“影帝人物的插班生,具有灵敏的表演嗅觉,今后如果有更多元化的角色的表演机会,肯定能有一番大成就。”
金秉晳:业余演员有大智慧
相比年纪轻轻就捧“娱乐饭碗”的刘亚仁,片中的另一位主演金秉晳是不折不扣的“无心插柳”,演绎道路却日渐“春光无限”。没有丝毫表演经验的他之前在咖啡馆里打零工被卢东石慧眼识中,担任《我们这一代》的主角。觉得自己非一般幸运的金秉晳形容那是一次“奇妙的旅程”,作为“御用演员”而今在本片已是两人的第二次合作。片里他扮演的基洙个性内向和腼腆,虽是哥哥却没主心骨,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大胆释放真我的人。为了使表演的形神更具说服力,金秉晳私底下还特意去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打鼓训练。谈到以后,他说准备报考大学的表演专业课程,毕竟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要系统地学习和熏陶表演的能力和气质。
崔宰诚:寄于厚望的出山之作
多年前凭借一部收视惊人的电视剧《余生的瞳孔》打开知名度的崔在成以在家半退休的姿态赋闲多时,不惑之年的他此次应允出山,在片中扮演左右两个少年命运的举足轻重的人物黑社会老大金社长,全是因为看重了卢东石锐利和执着的才气:“我看过他之前的《我们这一代》,深深地被震撼了,金社长一角虽然是配角,但我很乐意出演这样一部有诚意和想法的电影。”他感慨片里莽撞而热诚地生活着的兄弟俩有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或许是因为如此,他对金秉哲和柳亚仁倾注了更多的关怀,传授了他们一些多年来积累内敛化的表演技巧。
花絮:
遭遇“天渊之别”的主角
金秉晳和刘亚仁两位主角已过了高中生的年纪,为了摆脱“装嫩”的嫌疑,他们在开机前都去特地拜读了原著,反复回忆和练习青葱岁月的少年所特有的举止,细至说话的语气和节奏,以求“以假乱真”。 在校园实地拍摄的一场戏,金秉晳正在楼梯埋位,突然一个同学拿着纸和笔索要签名,对此毫无心理准备的金秉哲当时“感到自己傻了”,而后同学抽出一张报纸,上面登有《我们这一代》在国内外获奖的新闻,他才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是“知名大人物“了。与初尝明星甜头的金秉晳相比,刘亚仁的运气就差多了,为了体验角色,严谨的他竟然自告奋勇去给当地的按摩店“实战演习”,一天下来为好多客人服务,双手都脱了一层皮,不过接受采访时他摆出一副幸福的表情连说值得,并且伺机“推销”自己的按摩功夫。
《我们没有明天》观后感(四):我们的明天在哪里?
一直想要看,终于静下心来看这样一部片子.
以为又是爱情题材的片子,还好,不是.
哥哥,喜欢平静的日子,一直的梦想就是在马尔代夫开自己的演奏会,很热衷于打鼓;哥哥总是习惯性的为弟弟收拾烂摊子;弟弟,不甘于洗车工的工作,一直梦想着有属于自己的真枪,做老大.
还以为会像<坏孩子的天空>似的,其实不是.
--你会做个好孩子吗?
--会的.
但,我们的明天又在哪里呢?
我们对明天看得清楚吗?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明天呢?
我不知道.
但是,我会努力,去做一个好孩子.
或许,明天就在那里吧,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感觉是看不下去了。
前半部分的情节实在是没什么亮点,对于混混的生活描写和铺垫太长却没有出彩之处。交叉过去的东西处理得不错但情节交待上却还不够,很多地方让人感觉不出个所以然,只好半信半疑地接受。
个人觉得买枪被骗和被金社长招募这段内容之前的情节可以简略点,把重点放在后面,可能观看起来会更加流畅(我承认是大片看多了)。毕竟基洙和那个女生的感情发展不太自然,而后半部分张力一般。
anyway,就在我准备以快进的方式播完最后一段,情节突然转入了高潮。这一段感觉处理很好,一下子把情绪调动起来,也把我对它的评价由三星到四星。哥哥再次为弟弟承担了责任,但理由却有点牵强(前文不足)。“你是我的梦想”,潜台词是 那个小孩是我们的未来么?
最后那个小孩下车尿尿,还要尿不出来这个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纯真的一句:你会乖吗?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明天,还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