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方便面时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方便面时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03 02:1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方便面时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方便面时代》是一部由王竞执导,李亚鹏 / 龚蓓苾 / 周文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一):走走看走走看—《方便面时代》感.

  小马过河,走走看。

  终于有部电影能让我好好梳理下毕业这几年了。

  你我都被社会泡着,防腐剂再多也会有泡软的那天吧。

  趁现在还挺得住,走走看、走走看。

  婚姻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然是个终点了,那意味着你不再跋涉,而是在河边安了营、扎了寨。

  你得到的是平静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永远面对的是同样湖光山色,纵然有春夏秋冬,属于你的画也只有四幅。

  假使你一时兴起走远一些,到山顶、到溪边、到瀑布、到山谷,你还是放不下那个安好的营扎好的寨,天黑之前就得回来。

  大海大江戈壁沙漠草原原始森林海底世界

  于是你永远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了。

  因为如果你有了营寨,你的心也就不全是你的了。

  纵使,有那么一匹漂亮温顺的小母马愿意离开这营寨陪你一直去走,你也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了。

  于是,一声嘶鸣绝尘而去,但留一匹落单的小马渐跑渐慢,噙一眼热泪不知所措

  眼含热泪的有何止小马一匹?

  你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我只能告诉你,懂的人自然会懂的,不懂的人永远也不懂。

  野马只属于自然,大抵是这个样子的。

  趁现在还挺得住,走走看、走走看。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二):方便面时代or奋斗的时代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这两部大概是我今年看的最有感觉的几部电影了,其中一部就是本片,这大概我今年以来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片了,片名叫做“方便面时代”。

  这部片说来有点久远,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片,该片中,饰演男主丁宝的是当时仍和我们一样青葱的李亚鹏,饰演女主小春的龚蓓宓,导演编剧是王竞。这几个片子除了李亚鹏,恐怕其他的没什么人知道,但是我敢说以他们几个在片中展现出的专业水平,大概可以秒杀如今的国产大片几条街了。

  片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丁宝大学毕业后为留在北京,接受分配到棣属北京的小县城平义县文化局任创作员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男主渐渐发觉原来这份工作并不那么需要他在中央戏剧学院里的所学的那么多东西,甚至可以说不需要他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与他同行的宋歌身上,这个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专业的大学生到了被分配的高中后才发现学校根本不需要他教太多东西,甚至没有他觉得必不可少钢琴。对于小县城里这份近似于养老的工作,男主刚开始还乐得清闲,陶醉于田园风光之中,甚至糊里糊涂的地被人介绍了个条件很好的女朋友小春。老实说,我感觉文静单纯美丽的小春真的和男主非常非常登对,但是,他们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怀抱不同价值观,不管女主的父母如何想撮合这段婚姻,女主对男主如何好,这个为了留在北京谋发展宁愿每顿饭靠吃方便面度日,甘愿舍弃家乡文化厅的邀请而栖身于县城文化局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愿意一直留在这个在他眼中度过一天就能看到一辈子的地方呢?终于,在做出成绩同学刺激下,在老员工的样板经历打击下,男主最终还是为了梦想离开了这里,选择了考研,继续他的方便面时代。

  影片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了,除了胶片电影独有的迷人画面感,朴素却不失动人氛围还有演员恰到好处表演,大概最吸引人就是其中的时代精神,电影讲的是90年代的故事,但是主题却能直接反映到今天,正是理想这两个字,让无数年轻人敢于忍受一系列辛酸挫折落差还有环境,在他们也许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要选择妥协,肥鸡,美酒安定生活环境马上唾手可得,偏偏为了一股冲劲,为了骨子里的不安,选择方便面时代,奋斗的时代。很多人笑这样的人傻,觉得他们还太年轻,太不切实际,可是实际这两个字怎么能够衡量得了理想在这种人心中的分量呢?也许平淡是生活的真谛,但是未经波澜焉知平淡。这个世上没有做什么事是没有成本的,就像选择平淡安定就选择将激情付诸东流一般,选择了奋斗,就要去忍受方便面时代的艰辛。对于同样具有不安情怀的人,本片才会越发显得有味道。本片中另外一个亮点同样符合现实,为什么基层工作显得这么不太需要这些大学生,甚至引发了一个个笑话般的故事,导演王竞这样说道,在思考这些朋友的经历之后, 我一直想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矛盾根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故事? 用那个中戏朋友的话说,在中国真的存在个人才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不配套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在基层都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到底是学校教得太多了,还是我们的基层真的不需要专业太优秀的大学生?这个问题到了今天恐怕更加明显了。一直觉得很多电影为了接近时代,往往表现的过于超前,里面的生活似乎都不是我们正常生活该有的样子,然而这部电影刨去上个世纪的穿着服饰,一切都很好地反映了生活本来的面貌

  另外,小小夸奖下导演,真不愧是北影硕导出身的专业人士,为了该片剧本的创作用了4年,制作过程几经坎坷又用了几年,前后用了7年才推出来,虽然用了7年,前后资金也才耗费了几十万,但是导演仍然觉得花的太多了,他的一句话让人很赞同,中国不应该去制作那样高成本的电影,因为在现阶段片面追求制作工艺精良会把我们的电影带入一个死胡同。我现在还觉得,如果《英雄》的制作费是现在的三分之一,它可能会更出色,因为这会让张艺谋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叙事上。近几年那些只要是大牌如云的电影都颇让人感到失望原因可能在此吧。该片另一个花絮是被莫名其妙的被列为禁片,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么有诚意作品怎么就被列为禁片了呢,国产片不是没有人才,贾樟柯,姜文还有王竞都是,偏偏他们都有影片被列入禁片的经历,那为什么近期的几部国产大烂片怎么就没有被禁呢?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三):现在看来,平淡也是可以的

  第二次看了。

  片中的丁宝的状态,很写实。我也差不多经历过那样的状态。

  刚毕业,走向社会,发现其实和原先自己想的不一样。我毕业的时候到了一个制造厂,工厂区离市区有一定距离,工作生活感觉单调无趣。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离开,找工作不顺利。后来听说一个以前的同事去了一个广东的厂,我就跑过去看一下。也在远离市区的工业园,吃住都在厂里。住的还是多人间上下铺。一想到又是回归以前的生活工作状态,心里彻底不想在制造行业做了。

  心里有想法,中间经历了许多,现在做了当初想做的行业。

  但其实那些留在原先行业的同学同事们过得都不错。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反而自己,蹉跎年岁月,什么也没积累下来。

  几年前看,肯定会觉得丁宝的选择是对的,年轻要有梦想,要去实现,不能困在一个小地方。

  现在反而不会这么看了。在哪里,其实都差不多。或许是我自己的能力不够,有能力的人当然鼓励去闯荡。没多大能力的人,心又大的人,比如我,现在的我,可能会倾向于安定吧。片中丁宝去的是北京郊区一个县,当时看不怎么好。但现在呢,如果留下来,估计房地产早就已经开发到那了吧。

  曾经雄心勃勃幻想仗剑走天涯,如今,反而羡慕平平淡淡地生活。

  这也许就是老了吧。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四):可人儿们,当我们值此方便面时代之时

  题记:当我值此方便面时代之时,我俨然一本正经的羡慕起丁宝来

  依稀记得那时我还年轻,正值经历着美好的爱情,有属于自己无忧无虑的暑假,窝在空调房里品尝着香甜西瓜,那个周六的夏天,和老妈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已然忘记当时要看什么节目偶然换台到了CCAV 6,被这部电影的几个片段所吸引,已很久没和老娘能一起同看一个节目,互相在各自的理念上已走远了很多,尤其是电影。

  如今已经毕业了,爱的人已经变成了最熟悉陌生人,至此老死不相往来,默默的为她祝福,已经没有了暑假,9月1号变成了一个普通工作日,再次看到此片,回味那已发黄的记忆

  只记得那时年轻的李亚鹏,那稚嫩的脸,轻松的电影里娓娓道来那些毕业所带来的迷茫挣扎与繁事的纠缠不断在几十年的中国教育长河里的诉说市场需求与培养的风牛马不相干,煮沸的方便面里那些美好时光和那些陪伴美好时光的寂寞藤蔓般围绕着不甘心的人儿的心房成长出来的悠闲乡村岁月感情是怎么样阻挡我们的成长与坚强,那些年轻的理想冷却后人去楼空灯灭后就这么样的心态去抓取自己哲学理念里自己漫漫人生里的那一根救命稻草那一位对的人儿那关键的一瞬间去实现多年后早已冷却的激情片刻......

  这些记忆慢慢地浮现,是的,你所失去的,只是你片刻的关注,当你去想之时,那些片段又慢慢萦绕身边

  试想,谁能扼住我的命运之腕?

  当我值此方便面时代,请看好我,虽然我会迷茫,但不会丢失方向

  谁能抓住我的阿喀琉斯肌腱?

  寡人非要硬生生的从方便面时代吃出个方便妞来,来祭奠那美好的未来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五):我自己的方便面时代

  初一时候就在CCTV看过

  现在转眼十年,再看这个片子,感触更深

  作为一个一样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丁宝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从大城市到小地方,从第一天可以看到最后一天的工作,没有共同语言的同事,被鸡毛蒜皮搞乱的生活

  曾经在bmy BBS上看一个学长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到一个地方枯燥的工作,然后慢慢等死。这对现在的我来说无疑是最恐怖

  看短评里有句话,大城市是竞争激烈的,小城市是规则诡异

  而我拼爹是拼不过的,拼命是有一条的

  希望接下来的考研能顺利,让我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

  还好我不像李亚鹏有小春,现在这份在当地还算不错的工作已经很能消磨的斗志

  给自己加油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六):你的,我的,方便面时代

  想“力荐”这部电影时,我有那么一下的犹豫考虑着要不要把评价等级改为“推荐”,因为,怕现在的新生代没有这样的对方便面的感受,毕竟方便面的辉煌时代是不再了。

  方便面依然在卖,品牌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多,形状越来越多,吃法越来越多,甚至最近出了一种直面,方便面卷曲的头发被做了离子烫,直直的面条究竟技术的创新还是仅仅是个噱头,大家想必也不愿深究,只是这种对方便面形象改变,于我来说,于我这样一个把方便面当做回忆的一部分的人来说,不想接受。好在选择众多,所以,我选择在《方便面时代》这部电影里回忆自己的方便面生活。

  其实,方便面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个理想混沌信念不灭的时代,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吃苦,以为可以在艰苦中走下去,以为走下去后又是一片广阔天地,但我们其实不知道现在吃苦走的路是不是自己想走的路,是不是通往自己设定的终点。方便面承载的是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坚持,我们的孤独,和我们的乐观。仿佛吃着方便面,我们就知道自己是有梦想的人,我们还一直在努力;仿佛吃着方便面,我们就知道自己没有被生活的安逸所消磨,我们仍旧期待创造命运。

  丁宝的方便面吃得仿佛并不寂寞,有小春的陪伴,但小春没能从一个宁愿吃方便面而不愿到她的家里享受丰盛晚餐的丁宝那里看出,这样一个青年,这样一个吃方便的青年,他会有着怎样的对生活的不甘,他心底埋藏的作为、他为了留在北京的隐忍,在一天天的方便面生活中愈加彰显。丁宝的离开是必然,那是青年为了梦想而不为舒适安稳所动的纯洁品质,有过这样经历的人能理解,有过这样想法而没能行动的人更能体会

  方便面的时代可能不再了,但这种情怀一直都在,在一批批为理想而奔波的青年中延续、传承,所以,仍然“力荐”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方便面中散发出的青春弥漫的氤氲气息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七):悲观主义者的自白

  看完了,想写点啥,却他妈不知说什么?

  即使时代不同,可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会变得吧!

  四年过去了,现在想来,真是令人唏嘘

  时间真***快啊,表弟家的娃已开始天天嚷嚷幼稚园了

  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么?上班,下班,做饭,睡觉。

  生活只是这样子么?

  你问我,我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东西。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可若是不强求,又怎么能甘心?

  在黑暗疯狂的挥舞双手,在***干嘛?

  宣泄?抗争?抑或是溺水时的挣扎?

  想要什么?前方又在哪儿?

  欧,对不起,丫忘带指南针了

  抬头望天

  惨淡的星斗依稀指引着方向

  嘿,那就是北方!

  一直往前走吧

  说不定前方就有光亮呢!

  嘿哥们,别灰心

  忧郁的人是可耻的

  人们只喜欢坚强的自己

  从窗户上跳下

  嘿,我他妈在飞哎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八):现在看来,平淡也是可以的

  第二次看了。

  片中的丁宝的状态,很写实。我也差不多经历过那样的状态。

  刚毕业,走向社会,发现其实和原先自己想的不一样。我毕业的时候到了一个制造厂,工厂区离市区有一定距离,工作生活感觉单调无趣。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离开,找工作不顺利。后来听说一个以前的同事去了一个广东的厂,我就跑过去看一下。也在远离市区的工业园,吃住都在厂里。住的还是多人间,上下铺。一想到又是回归以前的生活工作状态,心里彻底不想在制造行业做了。

  心里有想法,中间经历了许多,现在做了当初想做的行业。

  但其实那些留在原先行业的同学同事们过得都不错。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反而自己,蹉跎几年岁月,什么也没积累下来。

  几年前看,肯定会觉得丁宝的选择是对的,年轻要有梦想,要去实现,不能困在一个小地方。

  现在反而不会这么看了。在哪里,其实都差不多。或许是我自己的能力不够,有能力的人当然鼓励去闯荡。没多大能力的人,心又大的人,比如我,现在的我,可能会倾向于安定吧。片中丁宝去的是北京郊区一个县,当时看不怎么好。但现在呢,如果留下来,估计房地产早就已经开发到那了吧。

  曾经雄心勃勃,幻想仗剑走天涯,如今,反而羡慕起平平淡淡地生活。

  这也许就是老了吧。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九):不在方便面中爆发,就在方便面中灭亡

  想看这部片子真的已经是很久了,可能有三四年了吧。那时我还在帝都奔波着。

  那时我还算作年轻。而如今,我坐在海口的寓所里,灰蒙蒙的天空,海风吹着滨海大道边上的椰树摇摇晃晃,远处海浪汹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丁宝。

  丁宝毕业后,去了北京郊区的平义县文化馆工作,客观上看作是分配到那里的,其实主观上是他为了留在北京(好歹郊区也是北京),这是完全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在后来遇到的,城乡差别、工作环境、打交道的人,和他往日在学校里接触到的大相径庭,这个时候,他是否后悔,我不得而知,影片似乎也没有过多地去描述他的心理轨迹,只是在他最后选择留在那里还是回城考研的时候,那首古典歌曲唱起的时候,他内心的犹豫和疑问才表露出来。

  如果单单把影片用来展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不配套的矛盾,这显然是浅层的。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生选择的问题。是爆发,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

  一个相对闭合的环境里,会产生固定的生活氛围,也就会哺育出差别不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就是平义县这座小县城,那么多人都有相似的人生观,其中以小春的父母为代表。当你从外面进来时,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憧憬,丁宝刚开始以为也实现了一点理想吧,留在了北京,这里的工作又很清闲,可以搞搞创作。

  你不能说那里的人们的意识落后,丁宝在宁静中感受到的是单调和枯燥,但那里的人们在宁静中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快乐。

  丁宝的昔日同窗,成为了著名剧作家,而自己的处境似乎很糟糕,在两方的对比中,他选择了回城考研,离开那个小县城,放弃了所谓的宁静感和爱情。与其说他为了人生的新方向,不如说他是对人生的一种逃避。他考研了之后,再去工作也还是会遇到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的问题,再然后……人生时时处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己愿的矛盾。

  生活,总是在别处的。

  当然,不能单纯否定他的离开,因为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抗争。我们对命运不能妥协,不能在方便面中灭亡,人还是要有理想,要为了理想而做些什么。

  年龄的不同、经历的不同,对这部影片的看法肯定不同。年轻人的选择,应该像丁宝一样,而之于我这般,也许会为了爱情而留下。我不知道丁宝是否真的爱小春,如果说爱,他们又没有表现出多么热烈的关系,如果说不爱,丁宝拥抱小春时的泪水又说明了什么呢?哦,或许他觉得睡了小春,而对不起她?对不起她的爱?

  我喜欢小春这个人物,虽然她是平面化的,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是那么的纯洁和善良。我们看不出她有哪些理想,影片也没有多表现她,这一人物的出现完全是为了剧情的需要,为了增加丁宝在走与留的矛盾心理。

  而其他的人,比如他在车上遇到的朋友(我记不得片中的名字了),他可以看作是留在那里的另一个丁宝吧。在后来的另一个丁宝,那就是陈子明老人,受到老伴数落,师从名师,有一大堆声名显赫的同学,晚年毫无建树,影片这一桥段完全是在暗示,如果丁宝留在此地,就完全成为了他这样。这个人物彻底警醒了丁宝的意识。还有那位姚馆长,也起到了映衬的作用,他同意丁宝的考研报名,又帮丁宝挡住了前来闹事的小春父母,是因为他不想丁宝将来变成了自己。

  这一段人生路,这一种对未来的选择究竟正确与否。我们不能完全说出。因为这都是一种选择。丁宝选择来到郊区县城,又选择离开。

  “方便面时代”,其实并不是指枯燥和乏味,而是指“选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选择:不在选择中爆发,就在选择中灭亡。

  就如我自己一样,离开帝都,来到海岛。

  《方便面时代》观后感(十):清水衙门里青年才俊的清淡生活

  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生育,那会儿大学生的工作还是国家分配的,婚姻也是半包办的。对于丁宝这样的青年才俊,对自己的未来也是没有筹划的,之所以甘愿来到北京郊外的农村,在县文化馆谋到一个清闲的职位,完全是因为想留在北京,但是城乡巨大的差异也通过影片像日记片段一样的叙述一一折射出来。

  像小春这样温柔贤惠的女孩,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再合适不过结婚对象,给丁宝做饭织毛衣,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照顾她未来的丈夫,无不令人心生艳羡。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小城市回到家乡,通过媒妁之言,娶一个这样的姑娘,过完一眼可以望到头的后半生?小城市不能乐业,大城市无法安居,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朝着自己的理想挥洒着热血,甚至着手准备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移民,这对于丁宝来说,无疑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然这种踌躇满志不是来自外部的,而是自己心高气傲不甘平庸的秉性带来的,如果他甘于接受这种安贫乐道的普通日子,和小春的的结合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女婿家的光景殷实,小春这样的媳妇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可以说是他小子的福气了。那会儿的李亚鹏皮肤嫩得可以挤出水来,不笑的时候有几分酷似金城武,而小春这样的女子也满足了我对邻家女孩和未来媳妇所有的幻想,但是小县城的市井生活终究容不下少年的理想,所以作出考研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可当今的研究生已经满大街都是,大城市的竞争日益残酷激烈,创业的那些小鱼小虾们还会时不时被资本巨头侵吞掉。可即便是时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丁宝所面临的选择我们在外打拼的人照样会遇上,现实和理想横亘在每一个心气儿高不甘平凡的外乡人身上,丁宝的校友姜文巩俐早已功成名就,混得次一些的可能已经是坐拥千万粉丝的公众号大V,也有借共享经济的兴起发了大财的,无论是同窗还是老乡,你身边总有很多凭借时代的开放而抛弃你的那些人,不再有共同的话题,只有一点共同的记忆,情怀也显得尤为可怜,就像我搜到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上次打动我的那部《不再等待》里龚蓓苾的表现,也很少有人现在会回过头来看这样的电影,可能打开朋友圈大部分都在捧着喜茶丧茶在五星级商场里转悠,在各种网红店里吃着鸳鸯锅吧。

  一个时代被另一个时代覆盖掉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是不容易察觉的,一个抖音短视频会无意间剥削掉转瞬即逝的几个小时,而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也不再被人提起,那时候相亲是骑着自行车去的。影片结尾镜头停留在去往北京的一块路牌上,上面赫然印着15KM的距离,这段距离,看似很短,在当时就是城乡之间的一道墙,穿过这15公里就是另外一片天地,这边有贤惠的对象给你送腊肠,那边是NYC的繁华,还有你的梦想,即便是你身在北京,去上海出差复兴号也可以让你四个半小时就能抵达,但是一转眼,我们就轻易被时代抛弃了,你根本反应不过来,尤其是这样一个狼性的社会,文化馆里喝茶看报纸的一上午,下班后拿着秤买菜议价的一下午,可能NYC的一家创业公司已经上市了。

  所以,现在看来,这样的电影显得弥足珍贵,哪怕只是一个彷徨少年经过的街景,也是那个年代留给现在唯一的影像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