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刺客》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刺客》经典影评10篇

2018-09-14 02:3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刺客》经典影评10篇

  《大刺客》是一部由张彻执导,王羽 / 焦姣 / 李香君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刺客》影评(一):悲剧人生有价值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里普斯“悲剧的本质解释人格中善的内在力量,当一个本来是高尚的人,因为冷酷命运而遭到覆灭的时候,我们有了命运的悲剧。”

  《大刺客》影评(二):直接禅风

  香港三个导演中,李翰祥、胡金铨、张彻。张彻最是彻底,不着意布景,永远是干巴巴,没有一棵树;不着意剪切,永远是乱七八糟,却不影响作品四溢的神气。他最爱和倪匡合作,两个人都是火爆爆的汉字,就是水浒中的鲁莽人,如同他所呈现的影像人物都是原始的,气质的,健实妩媚,不加修饰,直接禅风。

  《大刺客》影评(三):贵在一死

  张彻的电影总带着一股豪气,当王羽说着:“这一把剑,这一腔热血,不知道交付给谁。”随着鼓点,敲得我心头发颤。好在张彻的英雄没有变成圣人,在真正面生死的时候也会彷徨,也想着死之前要挥霍一把。同时也是铁铮铮的汉子白衣赴死,是张彻的标签,也成了我心目中英雄的标签。英雄本就应该,鲜花簇拥,圣洁的死去,死去成了张彻电影的唯一意义,生不可贵,活着不可贵,可贵在死去。这显然颠覆传统价值观,好死不如赖活着。那赖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最终自己行将入土,天天喝着酒浑浑噩噩,抑郁而终?人总是找不到自己的真正的定位。唯一只能剩下的坐着摇椅慢慢摇,看着别人的传奇自怜自艾。好在还有那么一抹白。

  《大刺客》影评(四):真正的侠好朴素

  庸庸碌碌的活着,或者轰轰烈烈的死去,就算如今在我们神奇的天朝,我们都会选择前者。而适逢那个乱世他却选择了后者,这是命运使然吗?而我不明白流芳百世就那么重要?值得牺牲人的生命来换取吗?

  这也只是改编,而电影情节几乎跟史记记载一样,这很难得。只是最后史记的记载更合逻辑

  市行者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荌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柰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柰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史记。

  聂荌只是怕弟弟侠名不能广传与当世而已,哪儿看那么远?流芳百世?但聂荌仍是个刚烈女子,两人堪称是姐弟双侠。

  对比电影和史记记载:

  电影演绎到了杀侠累似乎不只是私仇也关乎民族大义苍生百姓

  史记记载,只是聂政为报答严仲子知遇之恩,仇怨也只是是严仲子和侠累之间的私人恩怨,而聂政只是严仲子一把复仇的利剑

  但我偏偏更喜欢史记记载的这个聂政,没有什么高尚的境界,只有朴素的情怀,若你我肝胆相照,我愿为你而死,这就是侠。

  《大刺客》影评(五):杀身成仁

  张彻的电影,早年的好看,王羽虽然万年不变的脸但是还是给老张打造的像模像样,到了姜狄时代就有点乱套,后期鹿峰郭追那一代的电影几乎看不下去,所以老张就开始玩五毒、残缺、忍术等一些剑走偏锋的东西。

  这部大刺客吧,在张彻的电影里,绝对属于前五的位置,这是我看到少数能把古代侠客风骨拍出味道来的电影,主角虽然还是那个王羽,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从开始的学剑到后来的逃亡再到结义以及最后的杀身成仁,一个相当完整故事。那个时代,孔夫子的儒家学派还没有占领人们意识形态,所以当年人们的思想也是如此,王羽说着这一把剑一腔热血,不知道该交付与谁。这一刻,就和后来水浒传里的阮家兄弟一样,是一般的境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是当官的安抚之道,在春秋战国时代,看到的只是聂政,还有和他类似的还有吞炭的豫让。

  大刺客里的严仲子要杀韩傀,还有些个大义,所以聂政为其所用。但是豫让的主人智伯只是一个权臣而已,史书上也没说此人有什么好,只是和韩赵魏三家争斗最后失败。但是,豫让并不因为主人的失败而逃亡,而是一心为主人复仇,这种人生观恐怕很难为现代人理解。在大刺客里,聂政为严仲子杀韩傀依然如此,早年的侠客没有郭靖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只有那一腔热血为谁抛洒,舍身为取义,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电影里聂政也只是个卖肉的,古人实在是把生命看的很淡。

  希望哪天能把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这个故事拍出来,光看古文就是精彩无比了

  《大刺客》影评(六):这一把剑,这一腔热血,不知交付给谁

  《大刺客》也是拙劣的,无论是表演、布景、武打都是拙劣的,每个人念台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王羽全片只有一个表情,并且他摊开手臂一转身就能划死数个敌人,最后杀死目标也不过就用了两个开挂似的轻功,聂瑩认尸更是草草了事到令人发指,邵氏的一切限制发挥淋漓尽致,张彻的矫情更是刺眼,但只看过十几部张彻电影的我敢说,《大刺客》绝对是张彻电影中数一数二佳作。 主角聂政堪称张大师电影中最典型、最理想的人物,他集义、勇、孝为一身不甘平庸度日,渴望建功立业,有着一身好本领,却被无用武之地所苦,好不容易得到时机,又不得不屈从于家人,待母亡姊归,才准备献出这“一个人,一条命”为严仲子刺杀韩国相国。 《大刺客》文戏颇长,有意表现聂政被压抑雄心渲染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过最让人难忘的是芦苇地里,青梅竹马夏婴吐露自己不过想平平安安过完这一辈子,而聂政瞪眼握剑,仿佛要劈砍周围的芦苇如同砍翻数不尽的敌人,他说:“这样的身躯,这样的头脑,终将像草木一样腐朽”;后来逃亡齐国,靠杀猪为生,他更是夜夜愤懑难安:“这一把剑,这一腔热血,不知交付给谁!”;临行前别夏婴,他又说与其等到年老病重而死,不如趁年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死去,儿女情长敌不过豪情万丈,敌不过雄心壮志,最后聂政一字剖腹,挖出肠子,割瞎双眼,划伤脸庞,何等悲壮!张彻的此气如波涛汹涌。 聂政此人,估计所有年轻过的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说来惭愧笔者,本人,亦是正值青春年少,一腔热血,常为国家大事、民间疾苦担忧,也希望能轰烈一番,升华人生的价值。 《大刺客》真不像张彻电影,又太像张彻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胡金铨的样式,可这份豪情与热血,又是张彻后来电影的一个母题,然而不少青年侠客,部部盘肠大战,却也没有聂政这般纯粹,这般炙热人儿了。真不知多年后拍惯标准邵氏的张老湿再回望此片,不知他会觉得年少轻狂太幼稚,还是越发珍惜曾经青春热情

  《大刺客》影评(七):澎湃的人生与苦闷的青春

  在我有限观影经验中,这大概是唯一一部还原了《史记· 刺客列传》面貌的华语电影,也是少有拍出古代侠客风骨的电影。这部电影是张彻早年的电影,王羽主演。和其他拍《史记· 刺客列传》的电影《英雄》《荆轲秦王》之类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没有家国天下的大义,没有黎明百姓与战争之苦,更没有权力诱惑残酷,有的只是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聂政为了躲避仇家赡养母亲,只能当屠夫维生,他不甘平庸,却不知自己的满身本领该如何施展,他年轻力壮却苦闷之极。聂政的台词如诗一般澎湃:

  “这一把剑一腔热血,不知道该交付与谁“

  “这样的身躯、这样的头脑,终究与草木一般腐朽”

  “趁着年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有着这样的志向,难怪他与严仲子交往之后会同意去当刺客,刺杀的一段武打戏受早期武打片技术限制,现在看起来受日本剑戮片影响,有些场面很一般,不如张彻后期电影中唐佳和刘家良切磋出来的效果。这部片子服装道具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但仍然不失古朴感觉,据说是张彻向费穆的《孔夫子》的致敬之作。全片的高潮在于聂政自杀那一段,聂政剖腹之后,为了不暴露身份,自毁双目容颜,而那一段是这么拍的,镜头现拍聂政近景,聂政手持刀刺向双目,镜头切黑,出现一把刀,再切黑,出现黑色幕布残废之后聂政的远景。王羽身材高大,脸英气却苦闷,特别眉眼中的不羁,使他的的气质看起来尤为独特,我想即使现在也找不到气质和他类似的男演员,除了他,我也想不到其他华语片男演员能够演出聂政的强壮坚毅,却孤独且苦闷。

  片中聂政的姐姐、严仲子的形象塑造的也很好,严仲子的形象比史记中有所美化,但也还算成功,而聂政的姐姐形象塑造的尤为好,她最后为了聂政可以扬名立万,聂政的一腔热血可以为人记住,她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张彻在他其他的电影里很少有这样深切讨论人生讨论理想,《大刺客》就好像是“一生一次的辉煌”一样,在张彻的电影中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深沉题材。后来张彻再也不拍这样的电影,大概也是因为他听说观众不喜欢这样的电影的关系,张彻是一位商业片导演,事实证明,这部片子票房也不如独臂刀来的成功。

  更多影评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阿来看了啥”

  《大刺客》影评(八):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前段时间,在公众号里发了篇楚原与狄龙的文,不仅创下了阅读量的“新低”,还有个70年后的香港朋友惊讶的问我,“你居然喜欢狄龙?”

  其实我才是那个有点惊讶的人,楚原与狄龙,算是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然而不出30年,他们居然已被忘记得干干净净。即使70年后的香港人,印象中的名导演名演员,也是王晶、吴宇森、周发、周星驰等等,而楚原也好、狄龙也罢,大约都是被时代无情抛弃的人。在演艺圈,多得是需要被记住的名字,任你再星光灿烂,也会在新星横空出世黯然失色

  但,我还是要提的张彻,这个比楚原更古老的武侠电影人。因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大半基调,几乎就是由他奠基。盘肠大战、赤身露体、死主角……几乎成了他的标配和标签,那宣泄到极致阳刚之美,在今天这个满是小鲜肉的时代,似乎那么的难能可贵

  张彻生来并不是拍电影的,至少他自己,应该这么认为。

  在他的维基百科中,是这么记录张彻的青年时代的:

  ……父亲是浙系军阀。1940年代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抗战后为张道藩提拔,管理文化活动接触电影界人。1948年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是台湾在二战后第一部电影。之后为蒋经国延揽成其幕僚,为国防部总政治部简任专员,军衔上校。1957年弃政再入影坛,到香港拍摄电影。

  短短百数字,包含的信息量却已足够大。这倒并不是因为张道藩、蒋经国这些中国历史举足轻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而是,一个人的年轻时代,往往奠定了此人一生的格局,那个生来就处在政治漩涡中,未满30(张彻出生于1923年)便已获蒋经国赏识成为“专员”的青年人,他的格局,注定与众不同

  再来说说张彻的电影处女作,和楚原、胡金铨不同,张彻拍过的非武侠片实在不多,《阿里山风云》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一部。大家或许不记得这部电影,但那首歌却一定听过:“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写这首歌的张彻,当时也就25岁。

阿里山风云剧照

  和所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片一样,《阿里山风云》中浓浓的政治说教意味,使得它并不那么受欢迎。可这是第一部反应台湾原住民的电影,它的背后,是刚刚经历了50年日统时代的台湾,将如何面对中华主体认同这一浩大的历史主题。这样的历史使命,却落在了年轻的张彻身上。

  张彻,就是那个年纪轻轻便汇集过历史节点的人。

  至于他为何弃政从影,确实已经成为历史悬案,或许是看破了,或许是害怕了,或许是不认同了,或许是有了新的野心。我们应该能够理解将近中年,人生的幻灭感总是最难克服的瓶颈。但就其后他一生的电影来看,那满心的抱负,一腔子热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从来也不曾遗忘,从来也不曾后退。

  “到南方去,到南方去”,成了张彻生命的主旋律,当然,也自然是他电影的主旋律

  在张彻所有的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刚好不是我曾迷恋过的狄姜,相反,是他在王羽时期的两部作品。《大刺客》和《金燕子》。

  因为,它们很稳,也很沉。

  《大刺客》,取材于《史记》中著名的聂政刺韩傀的故事。

张彻的代表作《大刺客》,如果只能看一部张彻电影,那就看《大刺客》

  《大刺客》很接近胡金铨的一部电影,镜头一丝不苟,毫不显凌乱完全不似其后的电影流水线作业而成的粗糙感。

  身处草根地位低贱一无所有的屠户聂政,却在影片中反复的问:“这一把剑,这一腔血,该交付给谁?”

  有时候,我甚至忍不住以为,这是张彻要问的。

  该交付给谁?

  不是交付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严仲子,因为他报的是私仇也好,公仇也罢,无论张彻怎么渲染,也无法给予聂政彻底的舍生取义一个合理的解释。反倒是只有一句“这样的头脑,这样的身体,终将与草木一般腐朽”,却深刻的烙在了我的心底。

  是啊,虽然终将与草木同朽,但又怎能与草木同朽?

  所以,这一把剑,这一腔血,不是交付给一心要让自己替他送命的严仲子,不是交付给一段注定寂灭的复仇,(聂政自屠其面,为的就是别人不要认出它),而只是——这样的头脑,这样的身体,不做点什么,难道不可惜吗?

  于是,年轻的王羽,一身白衣,在成群敌人张开双臂,两手一摊,面无表情,毫无感觉,独自面对最后的死亡。

  去死的理由,只剩下了“人总是要死的。

  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就做点什么吧?别提什么为国为民,别来什么高尚情怀,死亡本身,就是对抗无常的最好方式。

  ——实际上,这部电影,奠定了张彻的所有电影的统一基调:收拾起自剖的肠子,去死吧。

  和悲剧无关,就只是,想像做一场梦那样,在年轻时死去而已。

  然后是《金燕子》。

女性观尽碎的《金燕子》

  《金燕子》是一部极其奇葩的电影,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看来,或许全然无法理解张彻的逻辑。

  胡金铨的《大醉侠》大获成功,邵氏想要拍续集,胡金铨不干了,于是找来了张彻。珠玉在前,心高气傲的张彻当然不会满足于狗尾续貂,他选择了最夸张的一种方式去拍这部号称《金燕子》续集的电影。

  《大醉侠》不是顶着男人的名字拍女人吗?《金燕子》就顶着女人的电影名字拍男人。《大醉侠》中不是安排了一个重情重义行事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韩滔作为保护神吗?《金燕子》的主角恰恰就是行事乖张偏激,心狠手辣,绝对不符合主流侠义精神的银鹏(男二还叫韩滔)。

  爱一个女人,不是光明正大的表白,却四处杀人后,留下心爱姑娘的名字让她背黑锅迫她出来,给这姑娘惹来一身麻烦也不管(这偏偏姑娘却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爱一个女人,却同时在另一个女人的床上缱绻,最后还当着深爱自己并上过床的女人的面,向另一个女人表白(偏偏最后这两个女人索性都长守墓前,彼此作伴做了一对未亡人)……

  然后就是盘肠大战,血肉模糊,五马分尸——

来点刺激的……

  然而,我们还是记住了张彻,记住了那个白衣少年银鹏。

  还有张彻的那一笔好字:

  “萧然一剑天涯路,鹏飞江湖,九霄云高不胜寒,关上万里,枝栖何处?问王谢谁家燕子,飞向谁家户。”

  藐视传统仁义道德,不遵循任何世俗标准,绝不向任何现实低头的萧鹏,孑然一身,孤独自我的少年银鹏——为何张彻的镜头里,总是些永远活在青春的中二少年?

  王羽说:“有这一句话,我死也瞑目了。”

  王羽的对手兼情敌罗烈说:“他喜欢你永远只记得他风神俊朗,英雄少年。”

  爱上谁,并不重要,死亡,也并不重要。仅仅是因为生命就是需要燃烧而已。

  重要的是,英雄,正少年。而且,必须永远停留在少年。

  张彻镜头下的江湖世界竟然如此一致,尸横遍野的屠戮现场,一袭白衣的少年孤独的远去。有时候他身上没有一丝血迹,有时候,自己的血和敌人的血混在一起,少年捧着自己腹破肠流的身体,孤独的死去——这是张彻的青春成人礼,一个盛大的,无人注视的仪式

  到了狄姜时期,张彻的少年死亡情结,突然就明朗了。

  《报仇》中的关小楼,临死前对自己心爱的人说:“到南方去,我们可以过完全新的生活。”

  《大决斗》里,江南浪子,本就来自南方,临死之前,莫名其妙的发了一张工作证:“那一年,我参加了南方的国民革命军……”

  然后是《无名英雄》里来自“南方”的革命军,“遥远的南方”,让两个流氓混混心甘情愿为之送命。

  还有《八道楼子》……

这二位爷的友情,就是那么不共戴天。从电影,到生活。

  到南方去,是啊,到南方去。

  ……突然醒悟,原来,所有的酣畅淋漓的死亡之舞,都是张彻的青春啊。

  30岁以后的张彻,不过是换了个地方,从新活了一次。

  或者说,他很想很想,从新活一次。

  这一次,没有幻灭,没有遗憾,没有理想和信仰的崩塌和破碎,就那么,任性妄为的纵情活一次。

  这样的身体,这样的头脑,这一腔血,一条命,在它还没有蒙上灰尘的时候,在它还没有如草木卑微时,交付给远方吧。

  如果没有远方,那就交付给死亡。

  张彻一生,都在往“南方去。”

  从重庆,去了台湾,从台湾,去了香港。邵氏的大片场成就了他。他做梦一样在自己搭建的世界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壮少年,然后靠他们的死,活了一次又一次。

  他的电影在台湾上映,大卖,他火了,又回到台湾,可是终究,那个少年,没有在正当年的时候死去。

  他可以忘记张道藩的赏识,忘记蒋经国的知遇之恩,忘记年纪轻轻便重权在手被人簇拥的感受,但是,他无法忘记,那血液曾经燃烧过的滋味。那真是比鸦片烟瘾更难让人戒掉。

  然而,没有死去,就得面临难堪的,终将腐朽没落的生命。

  ——纵然是再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张彻。

  他后来还是不断培养新人,他还是要到南方去,这一次,他的南方,是更远的地方:

  到大陆去,到上海去,到西安去……

  他去了,可惜,他早已不是那个随时慷慨赴死的少年。

  于是有了《大上海1937》、《西安杀戮》、《西行平妖》……如此千夫所指,如此义无反顾。

  他拼命地拍片,拼命的写剧本,把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新电影中。在片场睡着了,还是要拍。剧本早就没人看了,还是要写,养老费一分没有要人接济了,年近80,无房无车,还是要筹新的张家班,拍新的电影。

  大势已去。万箭穿心屹立不倒的张彻,这次终于石化了。

  他死时,没有留下半分家产,他的弟子为他免费拍电影所筹到的巨款——当时近千万港元,被张彻挥霍一空。他不停的接见弟子,和他们畅谈未来的拍片计划,仍然希望“人家觉得我有用!如果‘唱’我年老,应不做事养生,就无异断我生计!”

  然后,就是“到南方去”——“中国的政策在开放中,只能盼望入世之后增加商机,排拒对我不利。”他预感到了大陆电影的兴起,甚至还提出了一个“电影大中国”,却不知道,那已经不是属于他的时代了。

  所以,他留下了300多个形同废纸,无人愿看的电影剧本,作为一生的总结,无言的留在孀妻的床底。

  有时候想,大概狄姜,对于张彻来说,还是商业化时期迎合市场的多些。

  他的野心,应该最大程度上的凝聚在了王羽的身上。

一身白衣的王羽

  纵然他一生都喜欢叛逆的孩子,喜欢至情至性的不良少年。可是情绪化无以复加的少年王羽,恐怕才是张彻心中最珍贵的理想。

  随时随地和人打架,超车,砸场子,性情暴戾乖张,不想拍时撂倒一剧组人一走了之,蹲在地上画圈圈抓蜻蜓的王羽,才是聂政,是银鹏,是方刚,是生命达到巅峰,未曾失去活力的力量与美。

  当然,王羽,也受到了“南方”的蛊惑,他很快就“叛”出师门,去了台湾自立门户。当然,以他的情商自然难以长久,现在,60多岁了,还混迹于大陆娱乐圈。依然爱打架,爱超车,像个孩子般活着。

  不知道王羽,是否还记得,那个他让全剧组的人等着,自己童心未泯玩蜻蜓的下午。

  到南方去,到香港去,到台湾去,到大陆去……

  张彻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他自己的青春旧梦。

  他要往前走,不断地往前走,然而,他却又要永远停下来,不让人生进入下一个阶段。

  永远年少,却永远在向前走的张彻,才是最可爱的张彻。

  纵然他没有在三十岁前死去。

中二少年张彻

  (图片来自互联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