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鼓手》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鼓手》的观后感10篇

2018-09-16 01:2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鼓手》的观后感10篇

  《鼓手》是一部由杨权执导,张国荣 / 郑丹瑞 / 周秀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鼓手》观后感(一):鼓手

  哥哥早期片子里算是质量上乘之作,给人认真起来的感觉,虽然前几部他也很认真但常居配角不够正面总是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而他为了这部片子可谓是煞费苦心,还专门去学了打鼓。正如片中演的,默默向上游,所幸光辉璀璨,填补他那些年受的苦。连他都要熬上个七八年才能崭露头角,更别说普通人,想起他在后来演唱会上还屡屡唱起这首歌,想是他也中意的。

  :爷爷超级可爱~

  《鼓手》观后感(二):我要逆风去不管艰辛

  他失败过,颓废过,消沉过,总归还是找到了出路顺从了自己心意,重新振奋。烈火青春本就易逝,在世也不过区区几十年的岁月,如果不能遵循自己难得的爱好,不能“随心所欲”的为喜欢生活而活,又有什么价值呢?戏里戏外都是励志故事。他飞扬的神采投入情绪,想必他很能明了这种为了追梦而默默向上游的苦痛享受。捱过了灰暗的瓶颈,捱过了嘘声和倒彩,捱过了别人的白眼和挖苦,他终于扬眉吐气一飞冲天见证他一路从未放弃默默向上游的香港人都在他演唱会上给与了最热烈掌声欢呼,难怪香港有一句俗话叫作“连张国荣都要捱八年!”若干年后,见他说起陈年往事一脸云淡风轻,谁又能感受他当年受过的难。

  《鼓手》观后感(三):若遇失败再重头

  随便写几句吧 默默向上游这首歌激励过我很久 陈子祥比我幸运很多 他有天赋 我没有

  对艺术执念不知道从何而起 就是爱看书爱看书爱看书 可是看完就忘 自己的感动点也总是和别人不一样

  很久没有写东西文笔大不如前 自己也觉得拿不出手 好长的瓶颈期一直过不去

  好羡慕他有支持自己的爷爷和弟弟和朋友 虽然爸爸总是和他吵架 可是爸爸对剧本艺术性的执着也是一种耳濡目染感染

  恒心是一件很奢侈也很珍贵的东西

  想到Keats写诗的时候除了身边的人也无人识得的 这些苦楚有谁懂呢

  但我知我和他们还差好多好多好多

  若遇失败再重头

  谢谢哥哥 有你相伴

  “没有信心的人一定不能做朋友

  《鼓手》观后感(四):青春的激扬

  本来想着那么多年前的一部戏了,即使当年反响颇深,如今也只是平平了吧,真没想到给了这么多的惊喜

  哥哥当时还是弟弟仔(其实某人当年也26岁了,偏偏演起高中生完全没有违和感),亲身打起鼓阳光帅气,青春逼人,其中的三首歌特别是《默默向上游》,这些后期也经常唱起的歌在电影中出现也别有一番感觉。

  片中关于青春的思考,关于电影的讨论很是深刻啊,30年后看仍然是现实的一大问题啊。

  《鼓手》观后感(五):默默向上游的Leslie

  “我愿苦痛变力量,默默忍泪向上游”不仅是鼓手的座右铭,更是张国荣当时心境真实写照。《鼓手》是张国荣早期电影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部。其实我对里面的歌曲更加熟知,《我要逆风去》《默默向上游》《人生的鼓手》。“我要逆风去,不管艰辛,唯愿凭鼓声将心振奋。带笑逆风去,飞一趟,青春的我未随俗韵。我要逆风去,必须坚忍明白人一生必经晦暗。决意逆风去,飞一趟,鼓声将我前途导引。年青兴奋,鼓声添快感,年青的脚步,走出一串快乐印。年青的欢笑,如热爱澎湃,只盼望人生曲留妙韵……”以前都是听的CD版,比电影里的声线浑厚得多也低沉得多,但是电影里的声线虽然稍嫌细嫩,却更衬片中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值得留意的是片中张国荣的鼓艺惊人肯定下了不少苦功),弹得了钢琴,打得了鼓,这个人底蕴含着多大的才气

  《鼓手》观后感(六):他的鼓,你的什么?

  影片讲的是一位普通少年,热爱打鼓,父亲工作不顺无法接受电影与艺术的分离,破坏孩子的自制鼓,勤工买鼓,在爷爷和朋友的帮助下提前达成。乐队选举自愧不如,想要放弃,在朋友和亲人体谅下解开心结,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兼主唱。 他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濡以沫女友忘年之交的爷爷。他在平时生活中也是个对朋友肝胆相照,对女友体贴入微,对长辈尊敬。对陌生人客气,对亲友易怒,无疑已经是一种通病,共勉。猴子玉米的故事,无疑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经常搬玉米,猴子会知道玉米的生长环境,一不小心掌握了玉米的种植方法也是可以的。我真的想要什么,我不知道,你的呢?

  《鼓手》观后感(七):我爱周秀兰

  27岁的哥哥与21岁的兰姐姐在大荧幕上亲嘴,金童玉女,羡煞旁人,真是美好到淌蜜……87年还是88年上初中的lz在电影院如痴如醉足足看了3遍(还是5遍),真正百看不厌……

  是有原因的,情窦初开的lz暗恋一个女孩,长得很像银幕上的秀兰姐,也像《欢颜》里的胡慧中……

  片子现在看来也是青春洋溢、励志向上的,看看我dang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现在,都给孩子们、少年们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啊,要知道《鼓手》拍摄于1983年!——这就是差距!!!

  今年,哥哥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秀兰姐早也离开了公众视线,他们的美好形象永远定格在大银幕上,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

  《鼓手》观后感(八):媚眼和神经

  1,媚眼很撩人,仿佛是个隐喻吧。靠,的确有些突兀,还以为会发生些什么,节外生枝啊,意外破处,黑帮仇杀,红杏出墙啊什么的。不过很平淡的就过去了,就好像,你脑子里面总存有和某个公车妇女地铁妇女,丝袜妇女有关暧昧情操一样,保守而躁动。

  是不是删节了啊。

  还是没想明白,到底是跟导演睡了,还是跟编剧睡了,怎么出来这么个角色呢。

  哎,不说了。

  2,我喜欢80年代的复古感,还有仪式化的对话,尤其是,大家在打乒乓球台前面的聚集场面,引用新华字典的话来说就是。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第673页。

  比喻一下,这种发自肺腑骨子里的土,在现在看来很土的东西,很不屑的东西,就是我们深藏不露,身残志坚,回光返照的G点。

  3.神经病不错很喜欢他们的表演

  4.国语配音怎么那么垃圾。日。

  5.张国荣那时候真就是小受脸诶。

  6.香港很好,音乐很好。可以考虑打工子弟小学教课的时候放映。哈哈。

  《鼓手》观后感(九):当他是自己的一部励志片.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是在06年4月1日,参加纪念哥哥活动的时候看的.

  看过后感触良多,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但人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惰性太强;许多事情拖着拖着,最后就没做了或者就错过了。。。。。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青春励志片。1983年的,算是很早的影片(好象自己刚刚出生:)). 是Leslie初期的片子,很多国内的观众就是那时第一次看到张国荣银幕上的形象。片子并没什么新意,但是Leslie的片子,所以看起来也感觉不一样;爱屋及乌.是不是崇拜偶像都会这样子呢? 影片里面有着很新鲜前卫的音乐、时装、生活模式,而且充满了香港味道的进取精神与价值观。Leslie在片中通过鼓声发泄着执着的激情、不屈的斗志、肆意的呐喊,让人深深感动而且被鼓舞。整个片子带着的香港电影风格,包括人物造型色彩等等;Leslie那时的演技还没表现出来,在人物塑造方面我感觉基本到位;

  我在看影片的过程总感觉有张国容早期奋斗影子. 所以也用这个来激励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不轻言放弃! 想总是想的事情,要坚持下去做某个事情其实是很难的。一时做好事简单的,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要作个意志力坚强的人。。。。。

  《鼓手》观后感(十):1987年的一泡尿,今天还落不到地面

  1980年代国内引进的为数不多的港产片里,《鼓手》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只记得张国荣在里面打鼓的镜头特别帅,女朋友很可爱,扮演爷爷和弟弟的演员好玩。看这个片子的时间,应该是1987年左右。

  张国荣饰演的男主角陈子洋痴迷音乐却被家人反对邻居也经常抗议制造噪音专业鼓手觉得他打得烂,前辈觉得玩物丧志他没前途,他还是痴心不改,一直要打下去,一个人在天台上打,躲在卫生间打,打出了技术,打出了爱,终于梦想成真

  《鼓手》作为港产青春励志片早有模板,如果上溯回去和1966年邵氏老片《青春鼓王》有一脉相承之处,这是日籍导演井上梅次先生在香港拍的歌舞片,《青春鼓王》搞出了可爱漂亮气质。后来张彻大导演1972年的《年轻人》也是类似情况时髦年轻人,组团搞乐队,主演狄龙、姜大卫、午马一个个可伶可俐,年轻粉嫩得可以挤出水。

  《鼓手》里演陈子洋弟弟的那个小孩淘气,经常被人追来追去,有一幕,哥哥躲在卫生间练鼓,他被憋得无处可逃,就从阳台射出了一泡热辣辣的童子尿,浇在楼下行人身上还冒着热气

  1987年,我还是一个没上学的小屁孩,看露天电影还得父亲抱着,人多的时候占不到前排的位子,他就把我高高举过头顶,让我一睹为快。那一晚,小学操场上挤满了人,一阵阵冷风扫过,拴在竹竿上的白色布幕扯得呼啦啦的响,大人们纷纷拉紧衣领,孩子们就往大人怀里钻。

  看到这个片子,是因为邻村一位青年结婚了,按惯例请来了乡里的电影放映队来放电影。在冷冽的冬天夜里,高原星空辽远而清澈乡村还没通电,放电影必须用汽油发电机,突突地响彻山谷

  天气这么冷,仿佛是应时而作,突如其来地,这时在白色布幕上,被尿憋得无路可逃的张国荣的弟弟,就从阳台射出了那一泡热腾腾、直烈烈的童子尿,在楼下的大婶头上冒着热气。太让人难忘了。

  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张国荣、李国荣,只是觉得这个电影好看,里面的叔叔阿姨太帅气了,让我对遥远城市有一种朦胧向往。不过,当时不理解电影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妖媚、暧昧的女子,常常在电梯口勾引张国荣,而且张国荣在已经有了女朋友的情况下,还真有些被电到了,不过理智战胜了情欲

  现在再回头去看,明白了一些,这个令张国荣蠢蠢欲动女人,和现实中满腹理想的张国荣压抑生活一起形成呼应。到最后,终于登上舞台去演奏时,激情释放了,这个女人也来了,还很感动的样子。扮演这个暧昧女子的人谁呢,我仔细研究了演员表,好像没有看到哟。

  作为一个励志片,《鼓手》是成功的,像所有的励志片一样,先要塑造一批有理想、有激情、有坚持,却在生活中处处掣肘的“问题人物”,到处抓瞎碰壁,只能慢慢地靠自己倔强,靠亲情爱情来激发斗志,搭成理想的琴瑟和鸣。里面的编剧爸爸是问题人物,张国荣是,老鼓王也是,单亲家庭中俨然承担着孩子母亲身份的爷爷也是,或者说人人都是,最后一刻水到渠成梦想成真,这些压抑与不解都一一释然了。

  最为出彩的是,张国荣里面演唱的《默默向上游》等几首歌,好听,励志,成了经典亲爱理想主义文艺青年朋友们,如果有一天,像《鼓手》里那样,一个失败的前辈拉着你去精神病医院(这个精神病医院,在香港叫青山精神病医院)参观,说你追求的这些东西,太不靠谱,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坚持,你还能继续折腾下去么。别急着回答我,先去看看电影再说。

  管他,你今天的尿,准备落向未来的何处,老天爷才知道。别憋着,趁着年轻,先尿了再说,即便是顶风而尿,至少,现在还不会让你湿了鞋子裤脚。年轻人就该像张国荣一样去追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